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脊圖

腰椎脊圖

發布時間:2020-03-14 21:00:32

1、腰椎脊髓旁出應該怎麼治

你說的不是很到位,只是搭了一點兒的邊。我來告訴你吧,確切的說:腰間盤存在於腰椎的各個椎體之間,為腰椎關節的組成部分,對腰椎椎體起著支撐、連接和緩沖的作用,它的形狀象個壓扁的算盤珠,由髓核、軟骨板、纖維環三部分組成。當由於外傷、退變等原因造成纖維環後凸或斷裂,髓核脫出,就稱為腰間盤突出。由於脊髓由間盤的後方經過,當突出的間盤壓迫脊神經或馬尾神經引起腰腿痛或大小便失禁、甚至引起癱瘓時,就稱為腰間盤突出症。分三類: 一、椎間盤膨出 椎間盤纖維環環狀均勻性超出椎間隙范圍,椎間盤組織沒有呈局限性突出。  二、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組織局限性移位超過椎間隙。移位椎間盤組織尚與原椎間盤組織相連,其基底連續部直徑大於超出椎間隙的移位椎間盤部分。 三、椎間盤脫出 移位椎間盤組織的直徑大於基底連續部,並移向於椎間隙之外。脫出的椎間盤組織塊大於破裂的椎間盤間隙,並通過此裂隙位於椎管內。 就這些,希望你能明白,還有什麼問題就追問,我能幫的盡量。

2、腰椎脊髓炎有什麼好方法

按摩

3、腰肌的位置示意圖

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位於腰椎兩側的長肌,它大部分位於腰椎椎體與橫突之間的陷溝內,肌纖維以羽狀形式向外 下方排列走行,形成上下較細、中段較粗的類似紡錘狀的條形肌肉。

功能與鍛煉:腰大肌與髂肌一起合稱為髂腰肌。髂腰肌對大腿的前擺起重要作用。常採用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輔助練習發展髂腰肌的力量。

腰大肌受腰叢的肌支(T12~L4)支配。功能與鍛煉:腰大肌與髂肌一起合稱為髂腰肌。髂腰肌對大腿的前擺起重要作用。常採用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輔助練習發展髂腰肌的力量。腰大肌受腰叢的肌支(T12~L4)支配。

腰肌的位置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3)腰椎脊圖擴展資料:

腰肌勞損的臨床表現:

1、腰部酸痛或脹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勞累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和經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

3、不能堅持彎腰工作。常被迫時時伸腰或以拳頭擊腰部以緩解疼痛。

4、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後部、骶骨後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

5、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少數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

4、:頸腰椎:什麼是脊柱融合術

我下面的轉貼回答可能有點答非所問了,不過可能對於你了解腰椎間盤突出症可能會有所幫助,建議你抽空閱讀。
轉帖: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西醫的診斷,中醫沒有此病名。而是把該症統歸於「腰痛」、「腰腿痛」這一范疇內。對於腰腿痛祖國醫學早有記載,認識也很深刻。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因
(1)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髓核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含水量的降低,並可因失水引起推節失穩、松動等小范圍的病理改變;纖維環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堅韌程度的降低。
(2)外力的作用:長期反復的外力造成的輕微損害,日積月累地作用於腰椎間盤,加重了退變的程度。
(3)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的弱點:①椎間盤在成人之後逐漸缺乏血液循環,修復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礎上,某種可導致椎間盤所承受壓力突然升高的誘發因素,就可能使彈性較差的髓核穿過已變得不太堅韌的纖維環,從而造成髓核突出。

5、腰椎和脊椎的區別

腰椎:椎體較大;棘突板狀水平伸向後方,相鄰棘突間間隙寬,可作腰椎穿刺用,關節突關節面呈矢狀位. 人體有五個腰椎,每一個腰椎由前方的椎體和後方的附件組成。椎板內緣成弓形,椎弓與椎體後緣圍成椎孔,上下椎孔相連,形成 椎管,內有脊髓和神經通過,兩個椎體之間的聯合部分就是椎間盤。它是由纖維環和髓核兩部分組成。髓核位於椎間盤的中央,它是一種富有含水分 、呈膠凍狀的彈性蛋白。在髓核的周圍是纖維環,一層層的纖維環把兩個椎體連接在一起,並把髓核牢牢地固定在中央。 脊椎亦稱脊柱、脊樑骨,由形態特殊的椎骨和椎間盤連結而成,位於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中部與肋骨相連,下端和髖骨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由5塊骶椎合成)和1塊尾脊骨(由4塊尾椎合成)共24塊(成年人)獨立的椎骨。脊椎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

6、人體脊柱標識L、C、T、S分別代表什麼?

C代表頸椎,T代表胸椎,L代表腰椎,S代表骶椎。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N塊脊椎組成的)

(6)腰椎脊圖擴展資料

結構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如圖:脊柱側面||脊柱後面)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 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7、寫有腰椎節數和其所對應的神經名稱的人體腰部神經分布圖是什麼樣的?

脊髓神經,由脊髓發出的成對神經。人體共有31對,其中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每一對脊神經由前根和後根在椎間孔處合成。前根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的軸突及側角的交感神經元或副交感神經元的軸突組成。纖維隨脊神經分布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體,支配控制肌肉收縮和腺體的分泌。後根上有脊神經節,是傳入神經元細胞體聚集而成,後根由感覺神經元的軸突組成,其末梢分布全身各處,能感受各種刺激。

脊神經是混合神經,典型的脊神經含有四種纖維成分:軀體運動、軀體感覺、內臟運動、內臟感覺纖維。脊神經出椎間孔後即刻分為前支、後支,每支內均含傳入、傳出纖維。後支一般細小,分布於脊柱附近較小區域內的皮膚和肌肉。前支粗大,分布到頸部以下其餘各部位的皮膚和肌肉。

其中除第2~11對胸神經前支沿肋間分布外,其餘神經的前支都先交織成叢,再由此叢發出分支分布於所支配的區域。這些脊神經分別形成頸叢、臂叢、腰叢和尾叢,而且均左右成對。

(7)腰椎脊圖擴展資料:

腰神經:

共5對,發自脊髓的腰節。腰神經各自穿出椎間孔後,即分為後支和前支。

腰神經的後支,在橫突間內側肌的內側向後行,即分成內側支和外側支。各腰神經後支的內側支,皆分布於多裂肌。下3對腰神經,還發出細支到骶部的皮膚。上3對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斜行向外,發支支配附近的豎脊肌;其皮支穿背闊肌腱膜,在豎脊肌的外側緣,跨過髂嵴後部,至臀部皮下,稱臀上皮神經。

第1腰神經的外側支較小,分布於臀中肌表面的上部;第2腰神經外側支,分布於臀中肌表面下部和臀大肌淺層;第4腰神經外側支細小,終於骶棘肌下部;第5腰神經外側支,分布於骶棘肌,並同第1骶神經相交通。

腰神經的前支,由上而下逐漸粗大。第1~4腰神經的前支,大部分組成腰神經叢(有50%的第12胸神經的前支分支加入腰叢)。第4腰神經的小部分和第5腰神經合成腰骶干,參加骶神經叢的組成。

8、腰椎有多少節

你好,腰椎是脊柱的一個組成部分,上接胸椎,下連骶椎。一般情況下,腰椎是由腰1、腰2、腰3,腰4,腰5五節椎骨構成。但萬事萬物不是固定不變的,也存在著一定變異,這種變異存在於腰椎骶化(最後面的第五腰椎變成了骶椎,這時候腰椎只有四節),也有可能存在骶椎腰化(最上面一個骶椎椎體變成了腰椎,也就是說,這時候腰椎有六節)。

9、脊柱有哪幾部分組成?如何連接?

正常人的脊柱分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個部分。頸椎有7個、胸椎12個、腰椎5個、骶椎5個和尾椎4個,共汁33個脊椎骨。成年人的5個骶椎長在一起成為骶骨,4個尾椎也互相融合成為尾骨;因此,實際上可以活動的椎骨僅26個。它們通過周圍的肌肉、韌帶相關節囊組成一個能活動的、並有強大的支撐力量的中軸。它起著保護脊髓,維持人體活動,並將頭頸與軀乾的負荷傳導到骨盆的作用。

10、腰穿部位為什麼是3-4或4-5腰椎間?

腰椎穿刺術一般在第3~4或第4~5腰椎間進行,此處不可能傷至脊髓,長的馬尾神經根游動於腦脊液內,也不易刺傷。是腰穿的安全部位。

脊髓系中樞神經的一部分。脊髓兩旁發出許多成對的神經(稱為脊神經)分布到全身皮膚、肌肉和內臟器官。脊髓是周圍神經與腦之間的通路。也是許多簡單反射活動的低級中樞。
脊髓位於椎管內,呈圓柱形,前後稍偏,外包被膜,它與脊柱的彎曲一致。脊髓的上端在平齊枕骨大孔處與延髓相連,下端平齊第一腰椎下緣,長約40~45cm。脊髓的末端變細,稱為脊髓圓柱。自脊髓圓柱向下延為細長的終絲,它已是無神經組織的細叢,在第二骶椎水平為硬脊膜包裹,向下止於尾骨的背面。

與腰椎脊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