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管狹窄手術後需要注意什麼
腰椎管狹窄起病多隱匿,病程緩慢,好發於40~50歲之間的男性。引起狹窄的病因十分復雜,依據其臨床狹窄部位的不同,患者典型的症狀可包括:長期腰骶部痛、腿痛,雙下肢漸進性無力、麻木,間歇性跛性,行走困難。其中麻木可由腳部逐漸向上發展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腹部出現束帶感,嚴重時出現大小便異常,截癱等。做腰部過伸動作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此為過伸試驗陽性,是診斷椎管狹窄症的重要體征。
指導意見:
做完手術後最重要的是不能負重,不能提重物,不能大量運動,定期做理療,做理療可以連續做5天,然後停一周,這一周一定要保護好腰椎,然後再做一個周。飲食方面術後半月要多進食高蛋白食物,如深海魚類,瘦肉等。
2、腰椎管狹窄症術後6小時引流量多少正常
3、腰椎管狹窄一起的腳部麻木需要手術嗎
腰椎間盤突症手術治療的適應證有哪些?(1)診斷明確,病史超過半年,疼痛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屢次發作,經正規系統的非手術療法無效者,應及早手術治療,以減輕痛苦。(2)症狀明顯,疼痛劇烈,經正規系統的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者。(3)合並有其它原因的腰椎管狹窄,需行椎管手術探查的患者。 (4)椎間盤中央型突出,壓迫馬尾神經,出現明顯的馬尾神經受壓的症狀,影響大小便功能.您的情況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行後路減壓內固定術手術治療。
4、腰椎管狹窄症的影像診斷標准
腰椎管狹窄是脊柱退行性疾患中的常見病,隨著年齡增長和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發病率明顯增多。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就近年來國外治療進展做一綜述。
1 非手術治療
以往,對有症狀的腰椎管狹窄多主張行早期手術治療,因為認為該病總是進展性的,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應先行一階段保守治療後再確定是否需行手術治療〔1〕
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用葯、改變活動方式、應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閉。哪一種方法也未能證實肯定有效。非類固醇抗炎葯除減輕神經受壓所致的炎性反應外,還具有止痛效果。這類葯物應用較多,但尚未見到治療腰椎管狹窄獲得確切療效的研究。撲熱息痛影響肝腎功能,非類固醇抗炎葯可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也影響肝腎功能,用葯時應注意。經雙盲交叉對比研究結果表明,肌注降鈣素(Calcitonin)可減輕疼痛,增加行走的距離〔1.2.4〕。
治療腰椎管狹窄較有效的理療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療法、腰肌強度鍛練和無氧健康訓練。騎靜止的自行車對有些病人很有效,這種鍛練腰呈屈曲位,多數病人能耐受。用馬具設計的踏車行走鍛練,因腰椎不受力,故對腰椎管狹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於軟組織理療的方法較多,包括:熱療、冰療、超聲、按摩、電刺激和牽引等方法,雖較常用,但對腰椎疾患的療效尚未得到證實。然而,對輔助腰椎活動和進行更強的理療做准備還是有益的,鍛練和理療較安全,可延遲手術治療,鍛練可改善病人全身情況,即使不減輕症狀,也有利於更好地接受手術治療〔1-3〕
腰圍保護可增加腰椎的穩定性,以減輕疼痛,但應短期應用,以免發生腰肌萎縮。
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腰椎管狹窄的方法仍有爭議,一般認為,用於治療根性痛的療效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組病人,用於減輕根性疼痛,經雙盲交叉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在對照組(硬膜外注射生理鹽水)與實驗組(硬膜外注射激素)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Rosen等人回顧性研究了一組應用硬膜外激素治療的病人,60%疼痛症狀短期有減輕,僅有25%疼痛症狀長期有減輕。
Derby等人研究的結果表明,對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反應好,其手術治療也取得滿意的效果,對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反應差,其手術治療也未取得滿意的效果,對根性痛<1年者,應用激素封閉治療不能預測手術效果。Rosen等人回顧性研究了一組應用硬膜外激素治療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狀短期有減輕,10例(25%)疼痛症狀長期有減輕。Ciocon等人對30例腰椎管狹窄患者進行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每周1次,連續3次,疼痛減輕長達10 個月。硬膜外激素封閉療法治療腰椎管狹窄雖有硬膜外血腫、感染和化學性腦膜炎等並發症,但在非手術治療中,仍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不少作者認為,具有相對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於接受等 優點〔1.2〕。
2 手術治療
2.1 手術指證當病人生活質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經保守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手術治療,同時症狀和體征應與影像學檢查結果相一致。單純影像學改變絕不能作為手術適應證。必須強調:手術治療目的是減輕下肢適應症狀,而不是減輕腰痛,雖然術後腰痛也有減輕,手術目的是減輕症狀而不是治癒。術後遠期隨訪中,仍有增生再長入減壓區的可能,使神經受壓症狀復發。手術也不可能使已經發生退行性改變的椎間盤和小關節恢復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變的自然發展過程〔1〕。
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式文獻報告很多,基本上分為廣泛椎板切除減壓和有限減壓兩類。
2.2 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方法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橫向平面,由側隱窩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黃韌帶,受累神經根在直視下從硬膜起始部至神經孔出口的整個行程行徹底減壓,所有嵌壓神經根的側隱窩行減壓,盡管臨床症狀提示僅為單平面狹窄,單側神經根受壓。理由是椎管狹窄是一種多平面疾病,單平面減壓遠期效果不理想〔1.2〕
2.3 有限減壓方法理由是退變性椎管狹窄多為階段性,主要為黃韌帶打折、增生性肥厚、小關節和關節囊的增生以及纖維環膨出所致。在矢狀面骨性椎管常常不狹窄。因而應行選擇性的有限減壓,以保留較多的後部骨和韌帶結構,從理論上講,可減少術後發生脊椎不穩定。該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將椎板外側前部斜行切除,選擇性的行單側或雙側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術。McCulloch〔5、6〕介紹的方法:後正中皮膚切口(單平面5cm),向兩側游離後,分別作雙側減壓,一般先行左側。距中線1cm弧形切開腰背筋膜,避免損傷棘上和棘間韌帶,順棘間韌帶和椎間隙向側方剝分離椎旁肌,單側椎板切除范圍:向上達黃韌帶起點處,向下至黃韌帶止點(連帶下位椎體上1/4椎板)。內側小關節切除至椎弓內界,以保證達到關節突下徹底減壓,對Ⅰ。滑脫同時行橫突間植骨。然後,在另一側行類似手術。這種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間韌帶的技術稱之為減壓術(Microdecompressi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方法與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方法,相比較的前瞻性與隨機分組研究的結果已有報告。這兩種方法平均隨訪3.7年,其臨床結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手術時間較長,發生神經損傷為12%。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中26%因術中減壓不理想,不得已又改為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的術式。
近年來,人們主張對雙平面狹窄的患者行選擇性椎板切除,應通過神經學檢查選擇其中之一為引起症狀的平面(責任椎),可行走路前後檢查或選擇性神經阻滯。某一神經根阻滯後症狀消失,即表明該神經根受壓。一組報告中,28 例兩平面解剖性椎管狹窄中,23例(82%)認為是一平面引起症狀,5例(18%)認為是兩平面引起症狀,減壓手術僅在認為引起症狀的1~2個平面進行。雖是兩平面狹窄,但僅行一平面減壓手術,術後效果與兩平面狹窄者相似〔6〕。
2.4 植骨融合問題近年來,對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後行融合的作用討論較多。減壓後沒有同時行植骨融合術,已有並發腰椎滑脫的報告,減壓同時行小關節全切,術後腰椎滑脫多達2 倍,是術後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時行植骨融合術,使手術復雜化,延長了手術時間,增加了失血量,術後並發症增多,康復時間延長,一般認為同時行脊椎融合術對患者康復無益〔1〕。下列因素應考慮需同時行植骨融合術〔1、2、6~11〕
2.4.1 伴有退行性椎體滑脫 Laus等人報告單純減壓取得成功。這表明由於椎間隙變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該階段可獲得自然穩定。然而,另有資料表明,同時行滑脫階段融合,有利於改善臨床症狀。Postachini等人報告16例術前有滑脫,術後隨訪8.6年的結果,其中6例單純減壓,另10例同時行融合術,發現未行融合者骨質長入椎管較多,臨床效果不及同時行融合者。近年來的文獻分析資料表明,若同時行滑脫階段融合,可獲得更滿意的手術效果〔1.5〕。Postacchinit 和Cinotti等人發現,術後骨質增生在腰椎單純減壓未同時滑脫階段融合者較常見。
2.4.2 伴有脊柱側凸或後凸對腰椎管狹窄合並退行性腰椎側凸行廣泛減壓,有造成脊柱失穩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時行關節融合術。但並不是所有椎管狹窄伴側凸後凸者均行融合術,是否同時行融合術,取決於4個方面:①應考慮彎曲的柔韌性。如果在側屈位X線片顯示彎曲可部分糾正,單純減壓有彎曲發展的危險。②彎曲是否為進展性,若有進展就有融合的指證。③伴有椎體側方滑脫,表明該階段不穩定,單純減壓會加重不穩定。④側凸凹側有明顯的神經受壓時,行凹側椎板和部分小關節切除,難以達到凹側神經充分減壓,擴大減壓需考慮融合術〔1〕。
2.4.3 同一平面復發性椎管狹窄當確定再次行手術治療時,應考慮同時行關節融合術。因再次手術需增加小關節的切除,以擴大側隱窩和中央椎管,小關節切除超過50%會導致階段性不穩,特別是小關節向矢狀面傾斜時。復發性椎管狹窄伴有醫源性滑脫時,再次手術必然要考慮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穩定性。
2.4.4 小關節去除過多由於手術時小關節切除或切除>50%會引起不穩定,應同時行脊椎融合術,以防術後脊椎不穩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側小關節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穩定性就能維持。但是,生物力學研究表明,單側小關節切除後(表明節階活動性明顯增加),即使另一側完整性良好,也將會發生不穩定,單側或雙側小關節內側部分切除 (<50%),對脊椎的穩定性影響甚微〔13.14〕。
2.5 脊柱內固定植骨融合是否同時應用內固定器械爭議較多。內固定的目的是:①糾正脊柱畸形;②穩定脊柱;③保護神經組織;④降低融合失敗或提高融合率;⑤縮短術後康復時間。因而其適應證為:①穩定或糾正側凸或後凸畸形;②2個或2個以上平面行較為廣泛的椎板切除;③復發性椎管狹窄且伴有醫源性椎體滑脫;④屈伸位X線片顯示,椎體平移超過4mm,成角大於10°時。內固定方法的選擇應以短階段固定為主,根據術者掌握的熟練程度和病人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滑脫行融合術時,同時行內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 手術療效腰椎管狹窄行手術減壓的療效普遍認為較好〔1.5.12〕。文獻中取得療效滿意的差異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結果表明,術後臨床症狀改善隨時間推移又有加重的趨勢。在一組研究中,20%術後獲得短期滿意療效,平均8.2年症狀又復發。另有一組,27%術後初期療效尚好,5年後症狀又加重。 Katz等人發現,不論減壓融合與否,75%效果滿意持續7~10年後,23%需再手術。術後遠期療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況差和曾行單平面椎板減壓。症狀復發可以是原手術部位狹窄復發、鄰近平面狹窄有發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穩。相反,也有作者報告一組病例,術後平均13年的臨床結果滿意優於平均7年者〔18~20〕。
2.7 影響手術效果的因素
2.7.1 糖尿病對腰椎管狹窄手術減壓後的療效影響,文獻所報告的差異較大。在一組報告中,糖尿病術後療效差的比例較大,易發生術後傷口並發症。優良率僅為42%,而無該病者為91%。另有一組報告卻取得較滿意的臨床效果(72%),無該病者為80%。有資料表明:術後減輕與活動有關症狀的療效與無該病者相似,但對減輕下肢持續疼痛與感覺異常的療效不肯定。這是因為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本身殘留神經症狀〔1〕。
2.7.2 其他因素滿意的手術效果取決於:①病人選擇適當;②術式確定正確;③術中操作精細。Katz等人報告194例手術結果,其中40例療效不滿意,認為主要原因為:① 術前全身情況差;②存在多種疾患;③背部症狀較下肢症狀突出。④以往腰椎有手術史者,腰管狹窄術後的療效受影響。已有資料表明,在腰椎手術中發生小關節骨折是發生晚期腰痛的一種潛在因素。
3 結 論
盡管對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的解剖異常、臨床症狀和自然發展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許多治療方法的科學性仍未得到充分的證實。理療、葯物治療和硬膜外激素封閉的療效尚未取得一致的認識。硬膜外激素封閉療法治療腰椎管狹窄雖有硬膜外血腫、感染和化學性腦膜炎等並發症,但在非手術治療中,仍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不少作者認為,具有相對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於接受等優點。非手術治療對大多數病人減輕症狀仍是有效的方法。對腰椎管狹窄相關的自然發展過程仍需進行前瞻性隨機研究,其方法仍需要改進,以提高對其相關的自然發展過程的認識。
近年來,傾向有限減壓的術式,以保留脊椎後部穩定成份,降低短期並發症,但是,由於狹窄復發和鄰近平面狹窄的發展,產生遠期失敗率卻較高。對腰椎管狹窄合並退行性腰椎側凸和滑脫時,已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在減壓術後同時行融合術是妥當的。減壓後行椎弓根短階段固定,可提高融合率,避免了長范圍固定。最好的方法是選擇對病人有利的術式、降低手術並發症和提高療效,這仍是有待繼續研究的課題。
做一些科學的健身運動,譬如太極拳會大大增強痊癒的機會
5、做腰椎管狹窄手術一旦失敗會是什麼結果
你好!腰椎管狹窄症是一個常見病、多發病,手術的技術也是非常成熟。對於一個熟練的脊柱外科醫生,手術很簡單。手術本身並不見得引起問題,但是可能引起相應的並發症,比如出現心腦血管疾病就比較麻煩,所以要注意它的合並症出現。腰椎管狹窄病人術前會做全身的評估,如果沒有嚴重的並發症、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手術沒有風險,但如果病人本身有很多疾病且不可控,那麼手術是有一定風險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6、腰椎管狹窄治療手術費的多少
可以利用椎間孔鏡技術進行治療,費用大概在兩萬五左右。還需要看您的具體情況。
7、腰椎管狹窄手術
一般到了中老年,人的走路姿態會因為腰痛、腿痛而發生大的改變,這是人的自然生理過程,也是腰椎的退變性疾病。對於腰椎管狹窄如何手術,央視曾經介紹過,推薦給你,腰椎疾病的正確治療,這裡面的視頻對腰椎管狹窄如何手術講解十分詳細。
8、腰椎管狹窄手術費用是多少
最好不要手術,目前治療方法很多,包括手術和保守治療,手術是不推薦的,屬於創傷性治療,風險極大,而且破壞了腰椎的穩定性,使得更易復發,並且由於手術中人為和設備因素,很容易做不幹凈或者傷到相關神經,留下後遺症,遺憾終身。保守治療方法中不推薦服葯,因為病變在腰椎部位,沒有血管通過,葯物根本無法起效。其次,理療也只是暫時緩解,不治病。目前以中葯外敷治療最為安全有效,推薦採用中葯粉貼治療,效果不錯的,為國家專利的中葯粉貼,通過護具使用,不粘身體,安全方便。
9、腰椎管狹窄椎弓根內固定手術後疼痛加重【腰椎管狹窄手術後遺症】
您的情況屬於FBSS---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建議到宣武醫院疼痛科就診,或許他們有辦法。
(天津總醫院陳亞軍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