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穿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腰穿的適應症:
1)無明顯顱內高壓的顱內佔位性病變,作腰穿以了解其壓力高低和蛋白含量。
2)鑒別腦震盪,腦挫裂傷和顱內血腫;有蛛網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作診斷,減壓及引流治療。
3)出血性腦血管病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以有利於擬定治療方案。
4)腦脊液感染性疾病,脫髓鞘性疾病和變性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為臨床提供資料。
5)顱腦手術後檢查顱內壓及出血情況。
6)脊髓病變,進行腦脊液動力學檢查,以明確脊髓腔有無梗阻及梗阻程度。
7)特殊檢查,如脊髓造影.氣腦造影和核素腦池掃描等。
8)用於椎管內注射葯物。
9)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鑒別診斷。
腰穿的禁忌症:
1)有腦疝徵象者,屬絕對禁忌。
2)臨床診斷為顱內佔位性病變,顱內壓增高明顯者。
3)穿刺部位的皮膚和軟組織有感染者,腰穿易將感染帶至椎管內甚至顱內。
4)開放性顱腦損傷或有感染的腦脊液漏,腰穿放出腦脊液可能會將感染吸入蛛網膜下腔。5)穿刺部位的腰椎有畸形或骨質破壞著。
6)全身嚴重感染(敗血症).休克或瀕於臨床休克者,或躁動不安不能合作者。
7)高頸段脊髓壓迫性病變,脊髓功能處於完全消失時,腰穿術後易使病情惡化甚至呼吸停止。
8)未作神經系統檢查,特別是未作眼底檢查者,禁作腰穿。
2、我母親八月下旬腦出血昏迷,醫院檢查動脈瘤出血,做的手術放置的彈簧圈。把出血引流出來,也做了腰穿。在
腦室-腹腔分流術是把一組帶單向閥門的分流裝置置入體內,將腦脊液從腦室分流到腹腔中吸收。簡稱V-P手術。Kausch於1905年首次開展這種手術,但當時不被人們重視,到了1955年Jackson報告62例這類手術,有一定效果。因此,腦室-腹腔分流術又重新受到重視,使用日益廣泛。
主要並發症:
(1)消化道症狀。病兒術後可能出現腹脹、腹痛、食慾下降或惡心嘔吐等症狀。發生原因除手術搔擾之外,主要是腦脊液對腹膜的刺激所致,一般一周左右可消失。
(2)感染。由於分流導管皮下途徑長,局部感染機會較多,發生感染後可引起腦室炎、腦膜炎等顱內感染,也可引起腹膜炎、膈下膿腫或腹腔膿腫;局部皮下感染則出現皮下蜂窩組織炎或皮下膿腫。所以術中要嚴格消毒,術前、術後應用抗生素極為重要。
(3)分流導管障礙。發生的原因有:①閥門阻塞,多因腦室液蛋白過高,薄膜閥門中沉澱物積存所致。因此對腦室液蛋白超過1000mg/L時,不用閥門,僅用裂隙導管進行分流。腹腔導管末端的4個裂隙開口,用小刀切開,加長到1cm,以利分流。待腦室液蛋白含量下降後,改用正規閥門導管分流。②腹腔管扭曲,管端開口被大網膜包裹或形成假性囊腫(內含腦脊液),均可使分流失敗。發現後應及時處理,重新安置導管到腹腔其他部位,或改用其他分流術。
(4)腹腔導管脫出。最常見的是導管自腹部切口脫出,部分乃至全部脫出腹腔,暴露於皮外。這是由於皮下隧道太淺,導管長期與表皮磨擦、壓迫,使皮膚壞死,或繼發感染,縫線脫落,導管脫出腹壁外。出現這種情況時,可根據切口情況處理。如切口無感染,肉芽比較新鮮,導管部分脫出者,可用抗生素溶液濕敷3天後,導管改道重新放入腹腔內,裂開的切口全層縫合,部分病人可以痊癒;如切口明顯感染,應立即更換新的腹腔管。
(5)腹腔臟器損傷。有的腹腔導管末端質地堅硬,如Raimondi導管的管壁裝有不銹鋼彈簧,由於手術創傷或導管末端長期機械摩擦,可能造成腸穿孔,橫膈穿孔和陰道穿孔。現在已有新型導管面市,管壁沒有金屬,主要由硅彈性橡膠製造,導管比較結實,不易發生導管壁機械性壓扁或扭曲,損傷內臟的機會也大大減少。
3、腰椎穿刺的並發症
肥胖患者的界標很難確定,這對於醫師是一種挑戰。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後側凸、腰部手術史、退行性椎間盤疾病可能使腰椎穿刺較難完成。對於有此類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請麻醉科醫師或介入放射科醫師會診,以提高腰椎穿刺的成功率。 腰椎穿刺的並發症包括腦疝、心肺功能受損、局部或牽涉痛、頭痛、出血、感染、蛛網膜下表皮囊腫和CSF漏。最常見的並發症是頭痛,其在腰穿後48小時內的發生率高達36.5%。頭痛的原因是CSF從穿刺部位滲漏的速度超過CSF的生成速度。頭痛發生率的增加與所用腰穿針的粗細有關。最嚴重的並發症是腦疝,如果顱腔與脊髓腔之間的壓力差大,就有可能導致腦疝。在腰椎穿刺過程中,這種壓力差可增加,導致腦干疝形成。醫師通過詳細詢問病史和神經系統體檢,可以發現易發生腦疝的高危患者。如果醫師對進行腰椎穿刺仍有顧慮,CT可能有幫助,但顱內壓升高不一定都能被影像學檢查發現。但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接受CT檢查,因為它可延誤診斷和治療。有出血性素質的患者非常容易發生出血,出血可導致脊髓受壓。關於凝血障礙程度與出血危險的關系,尚無絕對標准,所以醫師必須根據臨床情況進行判斷。蛛網膜下表皮囊腫是因皮膚栓子進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的,採用有針芯的穿刺針就可避免其發生。
4、腰椎穿刺術的並發症及護理
1.低顱壓綜合症
2.腦疝形成
3.原有脊髓、脊神經根症狀的突然加重
護理措施:
1、指導病員術後去枕平卧(最好俯卧)4-6小時,並多飲開水(忌飲濃茶、糖水)
2、觀察病員有無出現頭痛、嘔吐等不適情況,如果出現不適,立即通知醫生,協助病員將頭偏向一側預防窒息
3、~~~~~~~
5、腰穿失敗後明確的損害後果
1 外傷或者腦腫瘤手術患者院內感染為常見並發症。對於顱內感染,腰穿是必須也是必要的。
2 腰穿同意書只需要簽署一次就可以多次操作,每個醫院各有規定不同,同意書只起到告知作用。
3 腰穿危害最重要是腦疝危機生命,雙下肢活動障礙,二便失禁,但是看樓主敘述都沒出現,多次腰穿至多是損害韌帶,疼痛持續一段時間,自然緩解,不會有其他危害。
給你的建議,配合醫生,感染是可以治癒的
6、腰穿的並發症急性硬膜下血腫屬於醫療事故嗎?請詳細回答,謝謝了,急啊
正如你說的是一個腰穿的並發症如果一切診療程序合法並按照相關的技術操作規范實施的那就構不成醫療事故,因為腰穿就是一個有創的診斷和診療方法,說白了就是想像手術一樣是有一定風險和意外的包括急性硬膜下血腫,我想術前操作醫生是要向你仔細交待的。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7、腰椎穿刺術的並發症有些什麼
腰椎穿刺術並發症的防治1.低顱壓綜合症:指側卧位腦脊液壓力在0.58-0.78kPa(60-80mm水柱)以下,較為常見。多因穿刺針過粗,穿刺技術不熟練或術後起床過早,使腦脊液自脊膜穿刺孔不斷外流所致患者於坐起後頭痛明顯加劇,嚴重者伴有惡心嘔吐或眩暈、昏厥、平卧或頭低位時頭痛等即可減輕或緩解。少數尚可出現意識障礙、精神症狀、腦膜刺激征等,約持續一至數日。故應使用細針穿刺,術後去枕平卧(最好俯卧)4-6小時,並多飲開水(忌飲濃茶、糖水)常可預防之,如已發生,除囑病員繼續平卧和多飲開水外,還可酌情靜注蒸餾水10-15ml或靜滴5%葡萄鹽水500-1000ml,1-2次/d,數日,常可治癒。也可再次腰穿在椎管內或硬脊膜外注入生理鹽水20-30ml,消除硬脊膜外間隙的負壓以阻止腦脊液繼續漏出。2.腦疝形成:在顱內壓增高(特別是後顱凹和顳吉佔位性病變)時,當腰穿放液過多過快時,可在穿刺當時或術後數小時內發生腦疝,故應嚴加註意和預防。必要時,可在訂前先快速靜脈輸入20%甘露醇液250ml等脫水劑後,以細針穿刺,緩慢滴出數滴腦脊液化氣進行化驗檢查。如不幸一旦出現,應立即採取相應搶救措施,如靜脈注射20%甘露醇200-400ml和高滲利尿脫水劑等,必要時還可自腦室穿刺放液和自椎管內快速推注生理鹽水40-80ml,但一般較難奏效。3.原有脊髓、脊神經根症狀的突然加重:多見於脊髓壓迫症,生活費因腰穿放液後由於壓力的改變,導致椎管內脊髓、神經根、腦脊液和病變之間的壓力平衡改變所致。可使根性疼痛、截癱開大小便障礙等症狀加重,在高頸段脊髓壓迫症則可發生呼吸困難與驟停,上述症狀不嚴重者,可先向椎管注入生理鹽水30-50ml:療效不佳時應急請外科考慮手術處理。此外,並發症中,還可因穿刺不當發生顱內感染和馬尾部的神經根損傷等,較少見。
8、關於腰椎穿刺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抱歉地表示我手裡暫時沒有書,所以,不能給出頁碼~~
直覺告訴我:關於腰穿,應該在麻醉學的課本(《臨床麻醉學》?)里比較容易找吧~~
腰椎穿刺的臨床意義:
1. 診斷價值:(1)測定腦壓高低;(2)有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及顱內感染;(3)腰穿注氣行氣腦造影,注射造影劑行椎管造影;(4)奎氏試驗檢查椎管是否梗阻。
2 .治療價值:(1)放出腦脊液治療高顱壓、注入生理鹽水治療低顱壓;(2)放出血性腦脊液,注入5-10毫升氧氣,可減少血的刺激、促進血的吸收,又可防止蛛網膜下腔粘連和交通性腦積水的發生;(3)對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者可腰穿注入有效的抗生素予以治療;(4)腰麻注葯。
腰穿主要有以下目的:
1、了解顱內壓力及腦脊液循環通路是否通暢
2、留取腦脊液送檢驗:常規、生化、細菌學檢查、腫瘤細胞檢查等等
3、釋放血性腦脊液或高蛋白的腦脊液
4、鞘內注射
(一)適應症
1.確定腦脊液性質,協助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或出血性疾病(PS:個人理解是「腦出血」)。
2.測定腦脊液壓力,藉以了解顱內壓高低及蛛網膜下腔通暢情況。
3.對顱內(或脊髓)蛛網膜下腔出血、炎症,預防蛛網膜下腔粘連或腦積水。
4.進行腰椎麻醉或稍內注射葯物。
5.注入氧氣治療粘連性蛛網膜炎。
6.通過腰椎穿刺行其他檢查,如椎管造影、氣腦造影、腦室腦池放射性核素掃描等。
7.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性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包括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等。
8.腦血管意外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包括腦溢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9.腫瘤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用於診斷腦膜白血病,並通過腰椎穿刺鞘內注射化療葯物治療腦膜白血病。
(二)禁忌症
1.後顱凹佔位性病變,特別是顱內壓明顯增高,或疑有早期腦疝者,應慎重用或禁用。
2.穿刺部位皮膚或皮下組織有感染病灶者。
3.脊椎結核及其他脊椎炎症者。
4.休克、敗血症、全身性感染等危重患者,衰竭或瀕危病人。
5.腰椎穿刺的並發症包括心肺功能受損和出血,所以,心肺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6.局部皮膚(穿刺點附近)有炎症者。
9、腰穿時最後拔除穿刺針時沒插針芯會有什麼[請教]並發症嗎
穿刺進針或撤出時,均應插入針芯,因為:
A、無針芯的穿刺針 穿刺時 可能把小的表皮栓子帶到蛛網膜下腔;
B、無針芯穿刺針 撤出時 可能吸入一些神經根纖維,從而引起疼痛。
出自:腰椎穿刺術操作規范(詳細文檔請在百度文庫中搜索,鏈接度娘好像不讓發)
以下是我自己的觀點:
出現並發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最後拔除穿刺針時沒插針芯」具有潛在的風險,可能會損傷一些細小的神經纖維。如果細想的話,從另一方面來說,個人認為拔出時將針芯再次插入,有將外界感染性物質帶入蛛網膜下腔的風險,因此穿刺過程中的無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