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張力低是一種什麼表現
肌張力低下是小兒腦癱的一種表現
常見有兩種:
1、一種是特發性肌張力低專下:患兒缺乏抗重力屬伸展能力,患兒呈低緊張狀態,自主運動功能低下,豎頭不穩、不能獨坐是肌張力低下型腦癱主要的表現。由於肌張力低下,患兒常仰卧位,四肢外展,外旋,形成蛙樣姿位。此型腦癱較少見,多伴有智力低下。
2、另外一種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常在用力和激動時肌張力增高加重,安靜時肌張力低下。肌緊張時上肢表現為肘關節屈曲內旋,腕關節屈曲外展,軀干弓形背屈,上肢僵硬、不協調,尤其是雙側肢體不對稱,呈扭轉姿勢。這種肌張力低下型只是一種過渡型,隨著年齡的生長,可逐漸被高張力型(痙攣型)代替。治療效果欠佳。
2、什麼原因引起肌張力過高
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稱為肌張力,是維持身本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肌張力高的人在運動和靜止時均可能表現出異常姿勢
肌張力用於說明肌肉的狀態有各種含義。既有生理安靜時、肌肉運動開始前,保持反射的准備緊張狀態,也有臨床上被動的牽拉時感到抵抗及觸動時肌肉的硬度。觀察肌肉被動時的抵抗,除了掌握肌肉本身的物理和化學的性狀、伸張反射系統活動性外,也應注意構成關節組織的韌帶、關節囊的伸展性和彈力性。
肌張力的幾種常用檢查方法
1.內收肌角 檢查時小兒呈仰卧位,檢查者握住小兒兩膝關節,使其下肢保持伸直位,然後緩緩向兩側展開雙下肢,達到盡可能大的程度,觀察兩大腿之間的角度。
2.腘窩角 小兒仰卧位,屈曲大腿呈膝胸位,然後展開小腿使其盡量伸直,注意骨盆不要離開床面,觀察小腿與大腿之間角度。
3.足跟碰耳試驗 小兒仰卧位,按小兒足部向同側耳的方向盡量牽拉,骨盆不離開桌面,觀察足跟與髖關節的連線與桌面的角度。
4.足背屈角 檢查者用拇指抵小兒足底,其他手指握住小腿及足跟,將足向小腿方向背屈,觀察足背與小腿前面的角度,正常1歲以內小兒在60~70度之間,小於此角度說明肌張力偏低,大於此角度說明肌張力偏高。
肌張力高最好到醫院去治療,掛神經科,調節神經,調節肌張力。
3、雙腿肌張力太高怎麼辦?
肌張力高不百是單一的臨床表現,它是錐體束損害的表現之一。一般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及椎體束的損傷,表現度為肌張力高,腱反射活躍,病理征陽性,病人活動受限,行動困難知。單純肌張力高,可以用痙攣肌治療儀來防止肌張力增加。另外可以口服道利奧來素和金剛烷胺片,這些葯版物可以緩解肌張力增高。但是,建議肌張力增高的肢體最好不要針灸治療,因為針灸此時會增權加肌張力增高的情況。
4、腰部左邊肌張力高右邊肌張力低是怎麼回事?
肌張力是安靜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後肢體,了解其肌張力。肌張力低下型腦癱多見於幼兒,主要表現為肌張力明顯降低。不能站立行走,頭頸不能抬起,運動障礙明顯,關節活動幅度過大,但腱反射活躍,可出現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語及智能低下。肌張力低下型腦癱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病後失調,致使精血不足,腦髓失充,五臟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養,形成虧損之證。腦為元神之府,導致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語言不清,咀嚼無力,時流涎水,四肢無力,手軟不能握持,足軟不能站立。或感受熱毒,損傷腦絡,後期耗氣傷陰,腦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養,導致本病。 河北省腦癱康復救助中心李主任介紹肌張力低下的原因:(1)先天性肌營養不良:生後肌張力降低,關節攣縮,精神發育遲滯,顏面肌受累出現獨特的肌病顏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血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肌肉活檢可見肌纖維細胞脫落,結締組織增生。(2)Duchene型肌營養不良:與性染色體有關,男性發病,女患罕見。多在3歲前發病,肌張力低,運動發育遲滯,智力低下。可見肌源性肌萎縮和假性肥大。肌電檢查可見多相性電位增高與高頻放電。CPK正常。肌肉活檢可見肌纖維細胞大小...肌張力是安靜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後肢體,了解其肌張力。肌張力低下型腦癱多見於幼兒,主要表現為肌張力明顯降低。不能站立行走,頭頸不能抬起,運動障礙明顯,關節活動幅度過大,但腱反射活躍,可出現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語及智能低下。肌張力低下型腦癱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病後失調,致使精血不足,腦髓失充,五臟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養,形成虧損之證。腦為元神之府,導致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語言不清,咀嚼無力,時流涎水,四肢無力,手軟不能握持,足軟不能站立。或感受熱毒,損傷腦絡,後期耗氣傷陰,腦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養,導致本病。 河北省腦癱康復救助中心李主任介紹肌張力低下的原因:(1)先天性肌營養不良:生後肌張力降低,關節攣縮,精神發育遲滯,顏面肌受累出現獨特的肌病顏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血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肌肉活檢可見肌纖維細胞脫落,結締組織增生。(2)Duchene型肌營養不良:與性染色體有關,男性發病,女患罕見。多在3歲前發病,肌張力低,運動發育遲滯,智力低下。可見肌源性肌萎縮和假性肥大。肌電檢查可見多相性電位增高與高頻放電。CPK正常。肌肉活檢可見肌纖維細胞大小不等或透明變性、局灶性壞死與再生交替,出現雙峰核。(3)脊肌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ies,SMA):因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退行性變引起的進行性脊髓肌肉無力和萎縮。嬰兒期後出現緩慢加重的全身性肌張力,可伴有面癱。常出現明顯的脊柱彎曲等骨骼畸形,腱反射缺失。(4)Lesch-Nyhan disease 綜合征:一種性連鎖遺傳的先天性代謝性疾病,僅男性發病。出生時正常,或低出生體重,生後數月隱襲起病。生長發育遲緩,運動發育落後,可有舞蹈樣手足徐動和錐體外系異常症狀,肌張力增強,腱反射亢進,進而下肢強直,不能獨坐與行走。有自殘行為。智力低下,IQ在50以下。(5)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MLD):一種脂代謝障礙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分:晚期嬰兒型(1~2歲間發病);少年型(4~15歲);成年型(16歲以後)。分三期:第一期:出生與嬰兒期正常,後漸運動減少,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減弱。維持姿勢能力漸失去。第二期:智力減退,症狀進一步惡化,對環境的反應減少。喪失語言能力,尖叫、四肢強直、肌張力增高,而軀干、頸部肌張力減低。腱反射亢進,Babinski征陽性。瞳孔對光反射遲鈍,不能注視,面肌運動減少,有假面具的感覺。腦脊液檢查可見蛋白質增加,壓力與細胞數正常。此期持續6~24個月。第三期:去腦強直體征,對外周的反應極少,頸或直,肌張力增高。腦脊液中蛋白質可達150~200mg/dl。(6)Canavan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3~6個月起病,主要表現為進行性運動、智力發育落後、肌張力顯著減低,但逐漸肢體受觸碰後的伸展性強直痙攣,有巨顱和失明,病程1~3年。MRI呈非特異性彌漫性腦白質病變,呈短T1長T2信號。(7)Alexander病:3~6個月起病,臨床表現為巨顱、精神運動發育遲滯、驚厥。病因不祥。(8)產傷:臂叢神經麻痹,肌張力低,被動性亢進,肌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