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肌 > 針刀治腰大肌從哪進針

針刀治腰大肌從哪進針

發布時間:2021-06-29 22:55:45

1、針刀的療法

小針刀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針、鋒針等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而發展形成的,是與軟組織松解手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近幾年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並為世人所重視。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小針刀療法操作的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松的切割,剝離等不同開工的刺激,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
小針刀療法的優點是治療過程操作簡單,不受任何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無不良反應,病人也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術後無需休息,治療時間短,療程短,患者易於接受。 1、針具
小針刀多為自行製作,其形狀和長短略有不同,一般為10-15厘米左右,直徑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針身、針刀三部分。針刀寬度一般與針體直徑相等,刃口鋒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號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針改制而成。
小針刀在應用前必須高壓滅菌、或經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
1)、體位的選擇以醫生操作時方便、患者被治療時自我感覺體位舒適為原則。如在頸部治療,多採用坐位;頭部可根據病位選擇仰頭位或低頭位;
(2)、在選好體位及選好治療點後,作局部無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脫碘。
醫生戴無菌手套,最後確認進針部位,並做以標記。對於身體大關節部位或操作較復雜的部位可敷無菌洞巾,以防止操作過程中的污染。
為減輕局部操作時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斷神經痛覺傳導。常用的注射葯物有:
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個進針點。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個進針點。
c、2%利多卡因5毫升,確炎松A1毫升,混勻後分別注入2-3個治療點。
(3)、常用的剝離方式有:
a、順肌纖維、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鏟剝--即針刀尖端緊貼著欲剝的組織做進退推進動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橫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b、做橫向或扇形的針刀尖端的擺動動作,使縱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針刀尖端劃擺動作,使無一定規律的粘連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剝離動作視病情有無粘連而採納,注意各種剝離動作,切不可幅度過大,以免劃傷重要組織如血管、神經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剝離2-5次即可出針,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癒,兩次相隔時間可視情況5-7天不等。
(5)、小針刀的應用指征:
a、病人自覺某處有疼痛症狀。
b、醫生在病變部位可觸到敏感性壓痛。
c、觸診可摸到皮下有條索狀或片狀或球狀硬物,結節。
d、用指彈撥病變處有響聲。 1、頸椎
取穴:痛點為主穴。陽明經頭痛配合谷、內庭穴;少陽經頭痛配足臨泣、風池穴;太陽經頭痛配昆侖、後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輕輕縱剝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強療效。
2、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
取穴:找出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使小針刀刀口線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縱行疏通剝離法,向後再用切開剝離法,感覺銳邊已刮平,再用橫行刮剝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總肌,旋後肌肌腱,出針刀,進行包紮。再曲屈肘關節2-4次,每次間隔5天。
3、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彈響指)
取穴:局部痛點。
方法:用縱向鏟剝法。
4、足跟痛(足跟骨刺)
取穴:骨刺尖部(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患者仰卧於治療床上,將足放穩,找出最明顯的壓痛點,常規消毒後,針刀口線和縱軸垂直,針體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達骨刺尖部,作橫行切開剝離和鏟削剝離,3-4次即可出針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後可做第二次。
5、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取穴:壓痛明顯處。
方法:以小針刀刀口線和人體縱軸線平行刺入,當刀口接觸骨面時,用橫行剝離法,感覺肌肉和骨面之間有松動感時即可出針。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後再行第二次。
6、慢性腰肌勞損
取穴:腰部壓痛點(腎俞)。
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強刺激。
7、腰椎間盤脫出症
取穴:椎間隙壓痛點(椎間關節處),小腿麻木區中點或承山穴。
方法:腰部在痛點中心進針刀,針刀尖到達椎間小關節韌帶周圍組織時進行疏通剝離3-4次,出針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縱向剝離法即可。 1、由於小針刀療法是在非直視下進行操作治療,如果對人體解剖特別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當,容易造成損傷,因此醫生必須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識,以提高操作的准確性和提高療效。
2、選穴一定要准確,即選擇阿是穴作為治療點的一定要找准痛點的中心進針,進針時保持垂直(非痛點取穴可以靈活選擇進針方式),如偏斜進針易在深部錯離病變部位,易損傷非病變組織。
3、注意無茵操作,特別是做深部治療,重要關節如膝、髖、肘、頸等部位的關節深處切割時尤當注意。必要時可在局部蓋無菌洞巾,或在無菌手術室內進行。對於身體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無菌操作便可。
4、小針刀進針法要速而捷,這樣可以減輕進針帶來的疼痛。在深部進行鏟剝、橫剝、縱剝等法剝離操作時,手法宜輕,不然會加重疼痛,甚或損傷周圍的組織。在關節處做縱向切剝時,注意不要損傷或切斷韌帶、肌腱等。
5、術後對某些創傷不太重的治療點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和防止術後出血粘連。
6、對於部分病例短期療效很好,1-2個月後或更長一些時間,疼痛復發,又恢復原來疾病狀態,尤其是負荷較大的部位如膝關節、肩肘關節、腰部等。應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習慣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復發;手術解除了局部粘連,但術後創面因缺乏局部運動而造成粘連;局部再次遭受風、寒、濕邪的侵襲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當特別注意。 任何一種療法都不會包醫百病,針刀閉合型於術絕不例外。 每種療法都必須接受臨床的檢驗,,針刀閉合型手術當然也不例外。 針刀閉合型手術已走過了多年的艱辛道路,在吸取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後,才逐漸形成了較為規范的針刀閉合型手術。它的適應症和禁忌症也逐漸明確起來。
針刀閉合型手術的適應症:
針刀閉合犁手術適應症的范圍是比較窄的,它不可能包醫阿病針刀絕不可能代替外科,更不能代替全部醫學那種「一根針…『一把草」可以治療一切疾病的時代,早巳一去不復返了。不管應川哪種療法治療疾病,其關鍵在於選好適應症,才能取得好的療效。試想,你應用的那種療法根本就小nr能治療那種疾病,怎麼能取得療效呢!所以選好適應症是針了]閉合型手術成功的前提。
針刀閉合型手術的適應症如下:
1、軀干四肢的肌、腱(韌帶)、腱圍結構等軟組織損傷
①肌損傷肌腹可有結節、條索狀物、且有壓痛,肌間隔組織損傷、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如網球肘、軟組織的粘連、瘢痕、攣縮、包塊等。
②腱損傷以各腱末端、韌帶附著與游離交界處及韌帶與關節囊交匯等部位的損傷。
③腱圍結構的損傷 即腱周疏鬆結締組織、滑液囊炎、脂肪墊損傷、腱鞘炎等。通過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可以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及關節功能。 2、面肌痙攣、下頜關節功能障礙、髕骨軟化症等疑難病症。
3、骨質增生症、骨性關節炎如跟骨骨質增生、各肌腱、韌帶、關節囊附著處的骨質增生(骨刺或稱骨贅)、包括關節腔內,如脛骨平台髁間嵴的增生等。
4、骨化性肌炎 以骨化性肌炎的早期為佳,可改善血液循環和關節功能。
5、神經卡壓綜合往 包括某些脊神經前支、脊神經後支神經卡壓綜合征。
脊神經後支卡壓綜合征有:如枕大神經卡壓症、胸段脊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外側支的神經卡壓症、胸腰段脊神經後支內側支與外側支的神經卡壓綜合征(包括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背痛、脊柱壓扁骨折後遺腰背痛等)、下腰段脊神經後支卡壓綜合征、臀上皮神經卡壓綜合征等。
脊神經前支卡壓綜合征有:腕管綜合征、梨狀肌綜合症、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征、腓管、跖
管綜合征等。
6、骨竇、骨內高壓症 如跗骨竇綜合症、跟骨高壓症、肋軟骨炎、股 骨頭缺血壞死、骨關節炎骨內壓增高等。
7、頸椎病 除嚴重癱瘓的脊髓型頸椎病肢體癱瘓者外,均可行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對於神經根型、椎 動脈型、交感型(包括頸性冠心病——心絞痛)療效尤佳。一些脊髓型頸椎病,如單癱等表現者,針刀治療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8、腰椎盤突出症除急性馬尾受壓症須急診手術治療外,其他輕重病人(包括術後未愈,復發及後遺症)均可行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其中包括針刀松解神經根外口、椎板間黃韌帶和側隱窩等。
9、頸、腰椎椎管狹窄症除癱瘓外均可行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不僅可以作椎管外的松解減壓術,也可以做椎管內的松解減壓術。
10、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症、面肌痙攣症 此二病症是目前很難處理的疾病,針刀在這方面是一個新的突破,療效很好。
11、骨缺血壞死疾患 如股骨頭缺血壞死等,不僅可消除疼痛,更可以改善功能。經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第一可控制病變發展,第二輕度塌陷病變可以恢復正常狀態,第三治療小兒股骨頭骺壞死療效頗佳,其他骨壞死,骺軟骨病等也有一定的療效。對於股骨頭缺血壞死等有骨內壓增高者,不僅可以松解關節囊,而且可以作股骨頭、頸等的骨內減壓術。 12、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 在急性期,可改善症狀,後遣症期可矯正畸形與改善關節功能,如關節活動障礙、關節僵直、駝背等畸形,只要關節有活動度就能得到功能的改善。
13、關節功能障礙(強直)由於外傷、手術或不適當固定等原因所致的肩、肘、腕、髖、膝、踝各關節活動障礙、關節強直,只要關節骨小梁尚未相通(無骨性融合),尚有一定的活動度,通過針刀閉合型手術就有可能獲得功能的改善或痊癒,其治療時機愈早療效愈好
14、畸形矯正
針刀閉合型手術可以矯正骨關節的畸形,如馬蹄內翻足、外翻足、高弓仰趾足,或某些四肢骨折畸型癒合等外。
須說明的是,過去一直把「針刀」用字面來解釋:針刀具有針和刀的兩種作用。因此,針刀的適應症就包括針灸的適應症和外科手術的適應症。這種說法是極不嚴謹的,可能是有害的。因為針灸的適應症絕對不能全看成是針刀閉合型手術的適應症;針灸針絕不可以用針刀來代替。這是一個原則問題,不容有絲毫的含混。針刀是微型手術器械,它是手術刀的一種,如同手術刀中的切皮刀、三角形刀、扁桃體刀、角膜刀、半月板刀或截肢刀等形態各不相同一樣,但都是手術刀!它的作用就是切割,因此不能當針灸針用! 還須說明的是,有人認為針刀適用於一切外科手術,這種說法不切實際。實際的情況是,針刀閉舍型手術絕對代替不了外科手術,外科手術也消滅不了針刀。它們各有優勢,應該相輔相成,互相支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猶如各種各樣的手術刀同時存在一樣。
不管哪一種醫療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的深入,臨床實踐的探索,其適應症可能會有一些改變。一些疾病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效果好,可以吸收進來;一些疾病治療效果不佳應該放棄。優勝劣汰,這是自然規律。所以,應該不停的探索,使針刀閉合型手術為廣大病人服務,造福於民。
針刀閉合型手術的禁忌症:
禁忌症可分為絕對禁忌和相對禁忌症。這個絕對和相對的概念,在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條件下是可以改變的,因此,需要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掌握好針刀閉合型手術適應症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嚴格掌握禁忌症,以安全第一為原則,不可掉以輕心。
l、全身禁忌症
①血友病、血小板減少、出凝血時間不正常者為絕對禁忌症。有人做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針 刀閉合型手術治療時,雖然詢問了有無出血史,但病人隱瞞了有過手術後血腫的歷史,針刀閉合型手術後腹膜後出現一個估計約有1500ml的血腫,經治療痊癒,病人雖沒有提出異議(病人未能如實告訴醫生過去手術時曾出現血腫的病史),但作為醫生應全面檢查才對,根醫院的設備條件,應該做的檢查一定要做到,不可馬虎。
②精神病人,嚴重神經官能症或有過癔病發作的病人要特別慎重。要從病人表現的蛛絲馬跡中發現這類病人。
③發熱的病人,機體已被急性病所干,慢性軟組織損傷等疾病則退為第二位,應在病癒後再考慮。
④一切內科疾病的發作期,如冠心病,心梗、心衰、肺肝膽胰腎等疾病的急性期均不可做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
⑤白血球減少、血沉增速、貧血病人等應待好轉後再做針刀閉合型手術。
⑥高血壓,糖尿病未控制症狀者緩期進行,待血壓較平穩,糖尿控制較好並接近正常時再做針刀閉合型手術。
⑦對於婦女行經期不做針刀。對月經過多、過長的病人應在好轉後再做針刀閉合型手術治療。
⑧對於骨質疏鬆病人要有選擇性的治療。老年人、甲旁亢病人、年老體弱病人,要慎重從事.
⑨對骨折、術後,因長期固定而產生的骨質疏鬆的病人,在做該部針刀或手法時,應尤其注意,如必須做.則要術前做好交待,術中試探性操作,以免造成副損傷。 2、局部禁忌症
①施術部位皮膚有炎症表現者,如有瘺道、皮膚炎症、毛囊炎等禁行針刀閉合型手術。
②施術部位深部有炎症、膿腫,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功能障礙者。
③施術部位有重要器官、大血管、神經乾等無法避開,可能引起出血、神經干損傷、氣胸、感染及其他損傷者。
在禁忌症中未嚴格規定年令限制。年齡不是絕對因素,只要身體較好,各項生命指標平穩,年齡不是最大障礙。當然也要充份估計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和作針刀閉合型手術時對機體的刺激、干擾的大小。有些是針刀閉合型手術的適應症,而且只有針刀治療後才能解除的病症,估計病人可以耐受,就應該在做好交待的情況下進行治療,以期早期消除病痛。
總而言之,在做針刀閉合型手術前應考慮:
第一,是否是針刀閉合型手術的適應症狀?
第二,術者是否具備做這種針刀操作的技能,病人又能否承受這種治療的干擾?
第三,牢牢樹立病人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絕不抱著較幸心理。

2、小針刀的操作方法

(1)、體位的選擇以醫生操作時方便、患者被治療時自我感覺體位舒適為原則。如在頸部治療,多採用坐位;頭部可根據病位選擇仰頭位或低頭位;
(2)、在選好體位及選好治療點後,作局部無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脫碘。
醫生戴無菌手套,最後確認進針部位,並做以標記。對於身體大關節部位或操作較復雜的部位可敷無菌洞巾,以防止操作過程中的污染。
為減輕局部操作時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斷神經痛覺傳導。常用的注射葯物有:
a、1%普魯卡因2-5毫升/每個進針點。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個進針點。
c、2%利多卡因5毫升,確炎松A1毫升,混勻後分別注入2-3個治療點。
(3)、常用的剝離方式有:
a、順肌纖維、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鏟剝--即針刀尖端緊貼著欲剝的組織做進退推進動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橫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b、做橫向或扇形的針刀尖端的擺動動作,使縱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針刀尖端劃擺動作,使無一定規律的粘連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剝離動作視病情有無粘連而採納,注意各種剝離動作,切不可幅度過大,以免劃傷重要組織如血管、神經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剝離2-5次即可出針,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癒,兩次相隔時間可視情況5-7天不等。
(5)、小針刀的應用指征:
a、病人自覺某處有疼痛症狀。
b、醫生在病變部位可觸到敏感性壓痛。
c、觸診可摸到皮下有條索狀或片狀或球狀硬物,結節。
d、用指彈撥病變處有響聲。

3、針刀冶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時腰3腰4腰5橫突點進針的位置是什麼位置?

腰椎間盤是個十分關鍵的部位,一定要去專科醫院注療,不能盲目的處置,更不能輕信偏方!

4、怎樣用小針刀治療腰肌勞損

?

5、知道小針刀的 進來

小針刀
一、[概說]
小針刀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針、鋒針等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而發展形成的,是與軟組織松解手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近幾年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並為世人所重視。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小針刀療法操作的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松的切割,剝離等不同開工的刺激,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
小針刀療法的優點是治療過程操作簡單,不受任何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無不良反應,病人也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術後無需休息,治療時間短,療程短,患者易於接受。
二、[基本內容]
1、針具
小針刀多為自行製作,其形狀和長短略有不同,一般為10-15厘米左右,直徑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針身、針刀三部分。針刀寬度一般與針體直徑相等,刃口鋒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號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針改制而成。
小針刀在應用前必須高壓滅菌、或經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
(1)、體位的選擇以醫生操作時方便、患者被治療時自我感覺體位舒適為原則。如在頸部治療,多採用坐位;頭部可根據病位選擇仰頭位或低頭位;
(2)、在選好體位及選好治療點後,作局部無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脫碘。
醫生戴無菌手套,最後確認進針部位,並做以標記。對於身體大關節部位或操作較復雜的部位可敷無菌洞巾,以防止操作過程中的污染。
為減輕局部操作時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斷神經痛覺傳導。常用的注射葯物有:
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個進針點。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個進針點。
c、2%利多卡因5毫升,確炎松A1毫升,混勻後分別注入2-3個治療點。
(3)、常用的剝離方式有:
a、順肌纖維、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鏟剝--即針刀尖端緊貼著欲剝的組織做進退推進動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橫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b、做橫向或扇形的針刀尖端的擺動動作,使縱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針刀尖端劃擺動作,使無一定規律的粘連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剝離動作視病情有無粘連而採納,注意各種剝離動作,切不可幅度過大,以免劃傷重要組織如血管、神經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剝離2-5次即可出針,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癒,兩次相隔時間可視情況5-7天不等。
(5)、小針刀的應用指征:
a、病人自覺某處有疼痛症狀。
b、醫生在病變部位可觸到敏感性壓痛。
c、觸診可摸到皮下有條索狀或片狀或球狀硬物,結節。
d、用指彈撥病變處有響聲。
三、[ 臨床應用]
1、頸椎病
取穴:痛點為主穴。陽明經頭痛配合谷、內庭穴;少陽經頭痛配足臨泣、風池穴;太陽經頭痛配昆侖、後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輕輕縱剝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強療效。
2、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
取穴:找出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使小針刀刀口線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縱行疏通剝離法,向後再用切開剝離法,感覺銳邊已刮平,再用橫行刮剝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總肌,旋後肌肌腱,出針刀,進行包紮。再曲屈肘關節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間隔5天。
3、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彈響指)
取穴:局部痛點。
方法:用縱向鏟剝法。
4、足跟痛(足跟骨刺)
取穴:骨刺尖部(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患者仰卧於治療床上,將足放穩,找出最明顯的壓痛點,常規消毒後,針刀口線和縱軸垂直,針體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達骨刺尖部,作橫行切開剝離和鏟削剝離,3-4次即可出針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後可做第二次。
5、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取穴:壓痛明顯處。
方法:以小針刀刀口線和人體縱軸線平行刺入,當刀口接觸骨面時,用橫行剝離法,感覺肌肉和骨面之間有松動感時即可出針。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後再行第二次。
6、慢性腰肌勞損
取穴:腰部壓痛點(腎俞)。
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強刺激。
7、腰椎間盤脫出症
取穴:椎間隙壓痛點(椎間關節處),小腿麻木區中點或承山穴。
方法:腰部在痛點中心進針刀,針刀尖到達椎間小關節韌帶周圍組織時進行疏通剝離3-4次,出針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縱向剝離法即可。
四、[ 注意事項]
1、由於小針刀療法是在非直視下進行操作治療,如果對人體解剖特別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當,容易造成損傷,因此醫生必須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識,以提高操作的准確性和提高療效。
2、選穴一定要准確,即選擇阿是穴作為治療點的一定要找准痛點的中心進針,進針時保持垂直(非痛點取穴可以靈活選擇進針方式),如偏斜進針易在深部錯離病變部位,易損傷非病變組織。
3、注意無茵操作,特別是做深部治療,重要關節如膝、髖、肘、頸等部位的關節深處切割時尤當注意。必要時可在局部蓋無菌洞巾,或在無菌手術室內進行。對於身體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無菌操作便可。
4、小針刀進針法要速而捷,這樣可以減輕進針帶來的疼痛。在深部進行鏟剝、橫剝、縱剝等法剝離操作時,手法宜輕,不然會加重疼痛,甚或損傷周圍的組織。在關節處做縱向切剝時,注意不要損傷或切斷韌帶、肌腱等。
5、術後對某些創傷不太重的治療點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和防止術後出血粘連。
6、對於部分病例短期療效很好,1-2個月後或更長一些時間,疼痛復發,又恢復原來疾病狀態,尤其是負荷較大的部位如膝關節、肩肘關節、腰部等。應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習慣性生活、走路姿勢、工作姿勢等造成復發;手術解除了局部粘連,但術後創面因缺乏局部運動而造成粘連;局部再次遭受風、寒、濕邪的侵襲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當特別注意。

網上找很多的

6、小針刀治療腰椎可以說下

小針刀治療腰椎疾病,效果比較確切。治療時要對腰椎病進行分類,如果是腰椎肌肉勞損,針刀效果肯定很明顯,尤其是慢性腰痛。因為慢性腰痛往往在肌肉裡面會形成損傷,該損傷會造成肌肉裡面有疤痕、攣縮等。通過針刀松解肌肉裡面的疤痕攣縮,可以取得明顯效果。另外腰椎疾病也包括腰椎間盤突出,因為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非常常見的疾病,針刀對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效果也非常明顯。這也是值得推薦的方法。

7、小針刀怎麼學習

針刀療法是現在疼痛治療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在中醫針灸理論和現代醫學理論的基礎上,根據生物力學的觀點,用於治療因慢性軟組織損傷等原因所引起疼痛性疾病的一種方法,即針與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閉合性微創傷性手術療法。具有見效快、方法簡單、經濟實用等特點。不僅具有現代醫學微創技術的特點,同時也是與中醫治療技術即中醫針刺療法的完美結合。 針刀主要通過手術效應、針刺效應以及綜合效應等來發揮其功效。

針刀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針刀的適應證:滑囊炎、腱鞘炎、部分骨刺、部分神經卡壓綜合症、各種由軟組織炎症引起的粘連、攣縮、疤痕、結節、外傷性肌痙攣和肌緊張、骨幹骨折畸形癒合、減壓等。
針刀的禁忌症:
1、病變部位或全身有感染、發熱。
2、病變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經或臟器等難以避開。
3、出血、凝血功能異常。
4、重要臟器疾病的發作期,如心肌梗死。
5、 診斷不明確以及不能合作者。
6、 醫生未掌握局部解剖和針刀技術要領者。
7、體質虛弱、高血壓、冠心病、晚期腫瘤病人等。
8、定性、定位診斷不明確者
此外,對於老年病人、極度恐懼的病人以及對治療效果懷有疑慮的病人均應該慎用針刀治療。糖尿病等易感染病人,術後可預防性的給予抗生素治療。

針刀實施方法
一、常規操作步驟
1、常規物品准備:硬膜外包、針刀
2、葯品准備: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生理鹽水、得寶松、VitB12等。
3、操作 根據施術部位,選擇合適的體位,如頸部、背部取俯卧位,上肢取坐位或卧位,足跟取俯卧位;常規消毒、鋪巾,可先做局麻或注射消炎鎮痛復合液,同時探測進針深度,並在針刀上作深度標記,左手定點、定向,加壓分離(或捏起),右手持針刀刺入,刺入時應迅捷、快速、准確,刺入一定深度或抵骨質達靶目標後,行疏通剝離(縱行、橫向)等手法。治療結束後出針時,應注意按壓針孔、消毒、貼無菌貼,並平卧位觀察時許。

針刀的進針和方法
一、針刀的進針步驟
1、定點:首先找准進針點 ,弄清病變層次及局部組織解剖關系。適宜的進針點有敏感的壓痛點 ;牽拉該處肌肉而引起的明顯痛點 ;使該處肌肉完成某一特定動作而引發的痛點。定點後標記並消毒。
2、定向:使針刀的刃線與大血管、神經及肌纖維走向相平行 ,若肌纖維走向與神經、血管方向不一致 ,則應與神經、血管方向平行進針刀。
3、加壓分離: 右手拇、食指捏住針柄 ,其餘三指托住針體 ,稍加壓力而不刺破皮膚 ,使進針點處形成一個長形凹陷 ,將刀口下的血管、神經分離到刀口兩側。
4、刺入: 繼續垂直加壓 ,有堅韌感時表明已接近骨質 ,再稍加壓即可刺破皮膚至所需深度 ,施行各種操作措施。
二、針刀針的運行 針刀針的運行實際上是以中醫針灸理論為基礎,以針灸協調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等的作用,通過各種手法的運用,來達到止痛的目的。由於針刀相對於針灸針來說較粗,同樣的手法作用,針刀的刺激強度也就大很多;因此針刀在發揮針灸針的功效作用時,效能也同樣大很多。
1、提插法:針刀在穴位由皮膚進入體內後,達到靶目標時由深層組織提到淺層,再由淺層插向深層,這樣來回重復操作的手法被稱作提插法。提插法所產生刺激強度的大小取決於提插的頻率、幅度和力度;對於體質較好的實證病人,提插的頻率、幅度和力度均應大一點,對於體質較差的虛症病人,提插的頻率、幅度和力度均應小一點。
2、縱運法:在 針刀進行提插的同時,按經絡走行的方向平行運行針刀數次,這樣可增強針感及刺激強度。
3、橫運法:在 針刀進行提插的同時,按經絡走行的方向垂直運行針刀數次,常用於留針前和出針前,以增強刺激效果。
4、留針:在進行不同針法的運行後,將針刀留置於相應的穴位內,持續一段時間後再將針刀拔出,以加強治療的效果。
三、針刀的手術方法 針刀的手術方法實際上是以解剖學、外科學等現代醫學為理論基礎,根據病變性質、部位的不同而選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
1、縱行疏通法:進針時使刀刃的方向與肌纖維等方向平行,刀口達到靶目標時沿著肌纖維的方向疏剝。若病變組織較寬,可分幾次進行疏剝。不可橫行疏剝,以免使肌腱附著點以及周圍正常組織、解剖結構等受損。主要適用於組織粘連,肌腱周圍軟組織的疤痕攣縮。
2、橫行剝離法:進針時使刀刃的方向與肌纖維等方向平行,刀口達到靶目標時與肌纖維的方向垂直鏟剝,將粘連在骨面上的軟組織鏟起,刀下感到松動即可。主要適用於肌肉與韌帶和骨面等周圍組織發生的粘連。
3、切開剝離法:進針時使刀刃的方向與肌纖維等方向平行,刀口達到靶目標時將相互間粘連的組織或疤痕切開。主要適用於不同軟組織間的粘連,疤痕攣縮;小的結節切開或切碎後便於組織吸收。
4、削磨鏟平法:將刀刃線和骨刺的軸線垂直刺入,刀刃接觸骨刺後,將骨刺尖部或銳邊削磨鏟平。主要適用於骨刺長於關節邊緣,骨幹並且較大,影響周圍軟組織的運動。
5、疤痕刮除法:疤痕位於肌腱、肌腹或肌肉的附著點處時,可採用針刀將疤痕刮除。操作時先沿著肌纖維等的縱軸切開數條切口,然後在每個切口處反復疏剝二、三次,刀下柔韌無明顯阻力時,說明已達到目的。 6、肌纖維切割法:如引起頑固性疼痛、功能障礙的原因是由於部分肌肉纖維緊張或痙攣而造成的,可將針刀的刀刃垂直刺入肌纖維,切斷少量緊張或痙攣的肌纖維,這樣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此法適用於四肢及腰背部的疼痛治療。
7、骨痂鑿開法:骨幹骨折後,因畸形癒合而影響功能者,可用針刀在患處即骨痂處穿鑿數孔,將其手法折斷再行復位。骨痂處穿鑿的空數可根據骨痂的大小來決定。這樣可保證在需要的位置讓其折斷,而達到重新癒合的目標。此法主要用於骨科病人。 8.、通透剝離法:范圍較大的軟組織粘連板結,因無法行逐點疏剝松解,在患處可取多點進針,進針點一般都選在肌肉與肌肉、肌肉與其他軟組織的間隙處,當針刀抵達骨面時,除軟組織與骨骼的附著點外,其他與骨骼粘連的軟組織均應被鏟除剝離,並盡可能將軟組織之間的粘連疏剝開,同時將疤痕、結節切開。
針刀在使用過程中一般不使用局部麻醉。一方面針刀在治療軟組織損傷時,大都數病人均能忍受酸、脹等不適感覺;另一方面針刀治療是一種閉合性手術,為了確保安全,進針除靠特殊的方法以外,還要依靠針感來幫助判斷。針刀刀口所碰到的組織若在組織間隙,病人可沒有任何異樣感覺,但若碰到血管或正常肌肉組織時,病人可述疼痛,若碰到神經時,病人可述麻木或觸電感,此時應迅速調整針刀的刀口位置,直至到達靶目標為止。到達病變部位後,病人會有酸、脹、酥麻等針感,這是正常反應,但若出現劇痛、麻木甚至觸電感均為異常情況,一定要給予高度重視,且不能進針,更不能進行剝離、松解等手術操作。
四、針刀的手術入路:針刀在使用中常規按照定位、定向、加壓、刺入四個步驟進行。這樣做一方面可使針刀運行於組織間隙,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減少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避免引起由神經、血管等損傷而導致的並發症。
1、淺表組織的手術入路:如治療腱鞘炎、滑囊炎等,按常規四個步驟進針,刺入皮膚,刺穿腱鞘的外側壁,穿過肌腱到達腱鞘內側壁,然後進行手術,行縱行疏剝粘連,切碎硬結,切開攣縮的疤痕組織。
2.、深層組織的手術入路:在明確診斷後,首先應該掌握病變部位及其周圍組織的解剖結構;然後根據體表投影進針。按常規四個步驟進針到達病變部位後,刀刃平行於神經血管和肌肉纖維的走向,以針刀的各種運行方法進行手術治療。
3、根據骨性標志的手術入路:人體體表有很多可以精確觸及的骨性突起,如椎骨的棘突、橫突,肩胛骨的喙突,肱骨外上髁,橈骨莖突等。依據這些骨性突起,除了給病變組織定位外,還可作為手術入路的重要參考。骨性突起一般都是肌肉和韌帶的起止點,同時也是軟組織損傷的好發部位。在做治療的同時,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並同時降低並發症的發生。
4、閉合性截骨的手術入路:治療陳舊性骨折畸形癒合的手術,一方面要使用針體較粗Ⅱ型、Ⅲ型的針刀,另一方面手術入路也有其特殊性。按常規四個步驟進針到達骨面後,採用一點多孔的手術入路方法,即可達到截骨的目的。此法可避免軟組織結構的損傷,最大限度的維護組織結構的完整性,有利於骨質的癒合及功能的恢復。
5、特殊的手術入路:特殊手術入路是治療特殊個別種類疾病手術入路的方法,它不適用於多數疾病。如治療腕管綜合症的手術入路,由於腕管有九條肌腱以及神經和血管通過,掌面有腕橫韌帶覆蓋,且腕橫韌帶厚而堅韌。要想達到治療目的,不減弱腕橫韌帶的強度及對屈肌腱的支持功能,就必須採用特殊的手術入路方法。使病人用力握拳屈腕,腕部有三條肌腱隆起,橈側的一條就是橈側屈腕肌腱,尺側的一條就是尺側屈腕肌腱,這兩條肌腱的內側緣和遠側腕橫紋的兩個交點,正是腕橫韌帶近側邊緣的兩端。沿著橈側和尺側屈腕肌腱內側緣和遠側腕橫紋的兩個交點向遠端移2.5厘米左右,正是腕橫韌帶遠側邊緣兩端的內側,這四點即 為腕橫韌帶上的手術位置,同時深面又沒有神經、血管等重要組織。這樣既可達到治療目的,又可避免損傷血管神經等組織。這些手術入路的方法只是
概括性的敘述,在對待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病人時,均應該因人而異;此外在使用針刀治療某些特殊部位疾病時,施術者也應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

8、什麼是小針刀療法

小針刀療法

一、[概說]

小針刀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針、鋒針等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而發展形成的,是與軟組織松解手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近幾年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並為世人所重視。

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小針刀療法操作的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松的切割,剝離等不同開工的刺激,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

小針刀療法的優點是治療過程操作簡單,不受任何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無不良反應,病人也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術後無需休息,治療時間短,療程短,患者易於接受。

二、[基本內容]

1、針具

小針刀多為自行製作,其形狀和長短略有不同,一般為10-15厘米左右,直徑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針身、針刀三部分。針刀寬度一般與針體直徑相等,刃口鋒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號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針改制而成。

小針刀在應用前必須高壓滅菌、或經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

(1)、體位的選擇以醫生操作時方便、患者被治療時自我感覺體位舒適為原則。如在頸部治療,多採用坐位;頭部可根據病位選擇仰頭位或低頭位;

(2)、在選好體位及選好治療點後,作局部無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脫碘。

醫生戴無菌手套,最後確認進針部位,並做以標記。對於身體大關節部位或操作較復雜的部位可敷無菌洞巾,以防止操作過程中的污染。

為減輕局部操作時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斷神經痛覺傳導。常用的注射葯物有:

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個進針點。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個進針點。

c、2%利多卡因5毫升,確炎松A1毫升,混勻後分別注入2-3個治療點。

(3)、常用的剝離方式有:

a、順肌纖維、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鏟剝--即針刀尖端緊貼著欲剝的組織做進退推進動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橫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b、做橫向或扇形的針刀尖端的擺動動作,使縱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針刀尖端劃擺動作,使無一定規律的粘連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剝離動作視病情有無粘連而採納,注意各種剝離動作,切不可幅度過大,以免劃傷重要組織如血管、神經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剝離2-5次即可出針,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癒,兩次相隔時間可視情況5-7天不等。

(5)、小針刀的應用指征:

a、病人自覺某處有疼痛症狀。

b、醫生在病變部位可觸到敏感性壓痛。

c、觸診可摸到皮下有條索狀或片狀或球狀硬物,結節。

d、用指彈撥病變處有響聲。

三、[ 臨床應用]

1、頸椎病

取穴:痛點為主穴。陽明經頭痛配合谷、內庭穴;少陽經頭痛配足臨泣、風池穴;太陽經頭痛配昆侖、後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輕輕縱剝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強療效。

2、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

取穴:找出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使小針刀刀口線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縱行疏通剝離法,向後再用切開剝離法,感覺銳邊已刮平,再用橫行刮剝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總肌,旋後肌肌腱,出針刀,進行包紮。再曲屈肘關節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間隔5天。

3、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彈響指)

取穴:局部痛點。

方法:用縱向鏟剝法。

4、足跟痛(足跟骨刺)

取穴:骨刺尖部(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患者仰卧於治療床上,將足放穩,找出最明顯的壓痛點,常規消毒後,針刀口線和縱軸垂直,針體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達骨刺尖部,作橫行切開剝離和鏟削剝離,3-4次即可出針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後可做第二次。

5、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取穴:壓痛明顯處。

方法:以小針刀刀口線和人體縱軸線平行刺入,當刀口接觸骨面時,用橫行剝離法,感覺肌肉和骨面之間有松動感時即可出針。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後再行第二次。

6、慢性腰肌勞損

取穴:腰部壓痛點(腎俞)。

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強刺激。

7、腰椎間盤脫出症

取穴:椎間隙壓痛點(椎間關節處),小腿麻木區中點或承山穴。

方法:腰部在痛點中心進針刀,針刀尖到達椎間小關節韌帶周圍組織時進行疏通剝離3-4次,出針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縱向剝離法即可。

四、[ 注意事項]

1、由於小針刀療法是在非直視下進行操作治療,如果對人體解剖特別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當,容易造成損傷,因此醫生必須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識,以提高操作的准確性和提高療效。

2、選穴一定要准確,即選擇阿是穴作為治療點的一定要找准痛點的中心進針,進針時保持垂直(非痛點取穴可以靈活選擇進針方式),如偏斜進針易在深部錯離病變部位,易損傷非病變組織。

3、注意無茵操作,特別是做深部治療,重要關節如膝、髖、肘、頸等部位的關節深處切割時尤當注意。必要時可在局部蓋無菌洞巾,或在無菌手術室內進行。對於身體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無菌操作便可。

4、小針刀進針法要速而捷,這樣可以減輕進針帶來的疼痛。在深部進行鏟剝、橫剝、縱剝等法剝離操作時,手法宜輕,不然會加重疼痛,甚或損傷周圍的組織。在關節處做縱向切剝時,注意不要損傷或切斷韌帶、肌腱等。

5、術後對某些創傷不太重的治療點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和防止術後出血粘連。

6、對於部分病例短期療效很好,1-2個月後或更長一些時間,疼痛復發,又恢復原來疾病狀態,尤其是負荷較大的部位如膝關節、肩肘關節、腰部等。應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習慣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復發;手術解除了局部粘連,但術後創面因缺乏局部運動而造成粘連;局部再次遭受風、寒、濕邪的侵襲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當特別注意。
參考資料:中國傳統文化網

9、腰肌勞損做一次針刀需要多少針

一般小針刀治療需要一個完整的療程,但是一般治療後很快就能夠感到症狀緩解見到效果,並不一定要療程結束,不過具體的情況,因人而異

cnjdsncdkj

與針刀治腰大肌從哪進針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