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筋膜炎有哪幾種?
較常見的肌筋膜炎有以下幾種:1)肩背肌筋膜炎 是發生於肩背部肌肉、筋膜等組織的一種非特異性炎症疾病。因有肩背和頸部症狀,易與頸椎病相混淆。主要症狀:頸、肩和背部疼痛僵硬,沉重如山,頸部活動不靈和肩臂酸困及麻木等;陰雨、潮濕、風寒、勞累、扭傷等可使症狀加重;患處肌肉發僵、壓之酸痛或觸及索狀物,揉壓患處感到舒適或症狀減輕。2)腰肌筋膜炎 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劇烈,有燒灼感,腰部活動時症狀加重,局部壓痛較顯著(多在病變肌肉的起止點處),有的病人體溫升高,血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急性發作後,少數患者可獲得症狀完全消退,多數會遺留疼痛,或相隔數月、數年以後再次發作。慢性病例表現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常在天氣變化時(如陰雨天)、夜間、或潮濕地域時疼痛加重,每天晨起腰部酸痛加重,稍加活動可緩解,勞累後又加重。腰部壓痛廣泛,多無局限性壓痛,腰功能活動可正常,但活動時腰部酸痛明顯。3)頸背肌筋膜炎 又稱頸背纖維織炎或肌肉風濕症,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引起頸背部疼痛、僵硬、運動受限及軟弱無力等症狀,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提肩胛肌等。確切病因尚不十分明了,臨床觀察認為與輕微外傷、勞累及受寒等有關。主要症狀:頸背部酸痛不適,肌肉僵硬板滯,或有重壓感,向一側或兩側背部與肩胛之間放射;晨起或天氣變化及受涼後症狀加重,活動後則疼痛減輕,常反復發作;急性發作時,局部肌肉緊張、痙攣,頸背部活動受限。4)足底筋膜炎 是運動引起的慢性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經常長時間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等活動),連續走上幾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損傷,從而導致足底筋膜炎;另外,鞋跟太硬造成對足跟的壓迫,也能引起足底筋膜炎;經常穿高跟鞋也會加重足底的損傷。主要症狀:足底筋膜炎多是單腳發病,除了足跟疼痛外,另有10%的患者感到足弓或前足疼痛。患者最痛苦的是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當腳剛接觸地面、准備站起來的一瞬間,疼痛非常劇烈,簡直可以說是痛徹心肺。(這是由於足底肌腱一整夜沒有機會得到伸展,在下床起身時受到突然牽扯,所以馬上就痛到極點。)
2、腰肌筋膜炎
腰肌筋膜炎是發生在腰部軟組織的勞損性疾病,多由長期腰部持力、彎腰活動或腰部姿勢不良所致。臨床表現為腰部隱痛、時輕時重,勞累加重,休息好轉,反復發作。病理機制為腰部筋膜的勞損、變性纖維化,產生條索狀硬結,壓迫末梢血管,使局部組織代謝發生障礙,組織胺及激肽類物質增高而出現疼痛。中醫認為本病以局部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為主,但因病人體質不同及患病期間感受風寒濕之異,各有不同。治療以活血化淤、消腫止痛、溫經散寒為主。
臨床研究
研究人員用新癀片內外合治,治療腰肌筋膜炎200例,患者年齡18~68歲,平均55歲,男110人,女90人。治療時間:14~32天,平均19天。療效肯定。
新癀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和營生新、續筋接骨及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之功效。對腰肌筋膜炎具有標本兼治的作用。腰肌筋膜炎的治療方法很多,運用新癀片內外合治,減少了全身給葯的用量,而加強了病灶局部的葯物濃度,增加療效,減少了不必要的副作用,可稱為一葯多用的良方。推而廣之,它還可用於頸椎病、背肌筋膜炎、肩周炎、網球肘等勞損性疾病。
腰肌筋膜炎常用以下幾種手法治療:
(1)袞法:在患者腰部沿骶棘肌纖維走行方向施以扌袞法,手法宜輕柔緩和,連續滾動8分鍾,再於患部施以分筋法,如有明顯的條索狀改變時,手法要略重,以手拇指沿肌纖維方向進行彈撥約2分鍾。
(2)掌揉法:醫者以大小魚際著力,在腰痛部位的軟組織上作環形揉動,自上而下,稍加一定的壓力,反復揉動7~8分鍾,再在腰背部做散法2分鍾,使局部血運改善,達到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
(3)膊運法:醫者以前臂的尺側面接觸病人的皮膚,作環形或半環形揉動,此法接觸面積較大,每次可治療5~7分鍾,然後再於局部施以順筋法,自上而下捋順肌肉,約5分鍾。
(4)按壓法:採用雙掌按壓,雙手相疊,用掌根魚際或全掌著力按壓,按壓時動作要持續緩和,按壓到一定深度時,可作旋轉性按壓,每次10分鍾左右。
3、腰背肌筋膜炎是怎麼引起的
【導讀】43歲的農民工宋師傅,不但莊稼活兒做得好,且心靈手巧,練就了一手泥瓦工的好手藝,只要農忙過後,就隨鄉親們到外打工。前年冬天天氣寒冷,宋師傅居住的工棚里溫度很低,工程又趕得緊,1個多月下來,宋師傅感到腰背部疼痛,近一年多來,每遇天氣變化疼痛就加重,好像天氣預報一樣,准得很。宋師傅患的是腰背肌筋膜炎,這種病是因寒冷、潮濕、慢性勞損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組織發生水腫、滲出及纖維性病變而引起的,也稱腰背筋膜纖維織炎。這是一種常見而又常被忽略或誤診的病症。該病除多發生在腰背部之外,也可發生在四肢等活動頻繁的肌肉群。腰背肌筋膜炎多發於在寒冷、潮濕地區野外作業者或腰背部長期超負荷勞動的人群中。由於寒冷、潮濕等不良因素的長期刺激,腰背部肌肉血管收縮,使局部組織缺血、水腫,從而引起局部纖維漿液滲出,最終形成纖維織炎。而慢性勞損則會使腰背部肌肉、筋膜受損後發生纖維化改變,使軟組織處於高張力狀態,從而出現微小的撕裂性損傷,最後又使纖維樣組織增多、收縮,擠壓局部的毛細血管和末梢神經出現症狀。此外,病毒感染、風濕症的肌肉變態反應等都可誘發本病。
4、腰背肌筋膜炎
?
5、腰肌筋膜炎可以通過運動恢復嗎?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種慢性勞損性損傷,主要由於頸腰背部肌肉疲勞過度,如過度的負重產生的強大拉力和壓力致使肌肉、筋膜及韌帶受超負荷牽拉,長久的不良的姿勢所造成的靜力性的慢性勞損,容易引肌肉、筋膜和韌帶等組織發生生腫脹、滲出及纖維性變,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症狀。
前面的文章也闡述了腰肌筋膜炎的病因包括腰背部的慢性勞損、常處於寒冷和潮濕的環境,以及其他的因素,比如病毒感染、風濕症的肌肉變態反應等。這些因素可以單獨或者綜合誘發腰肌筋膜炎的產生,常常因為患者的急性腰部扭傷、或者腰部急性損傷之後,由於缺乏必要的治療或者治療不得當,導致腰背部慢性損傷。在這樣子的基礎上,當患者再次處於寒冷、潮濕的環境,或者由於感染等,容易引起腰背部筋膜炎的發生。
如果在腰部急性損傷治療得當的話,那麼腰背肌筋膜炎的發生概率將會降低很多。很多腰部疼痛的發生,包括腰背肌筋膜炎的發生,都是因為腰部肌肉首先存在基礎病變。這些基礎病變包括急慢性腰部損傷、腰部肌肉勞損、或者腰背部退行性改變等。當這些基礎病變暴露在不良環境足夠長的時間,那麼腰部的血運循環、代謝功能,甚至是免疫力將下降,此時很容易患上腰部肌筋膜炎。
那麼如果通過有效的方法預防腰背肌筋膜炎的發生?今天我們就著重介紹3種腰背部運動訓練方法,以希望對所有患上腰背部筋膜炎的人群提供有一定的幫助。
3種運動訓練預防腰背部筋膜炎
1、腰背部肌群牽伸運動
腰背部筋膜炎的發生很多與腰部肌群痙攣,或者肌群彈性下降有關,此時適當的進行腰背部肌群牽伸運動可以促進腰背部肌群血液循環、增強肌肉的彈性,預防肌肉痙攣的發生。
腰背部牽伸運動的具體操作:
第一種方法是將雙手合在一起,然後將下巴內收屈曲於胸前。伸直雙臂,並盡量用雙手去觸碰腳趾,以牽拉腰背部肌群。此動作除了可以牽伸腰背部豎脊肌之外,還可以前拉肩膀、頸部肌群,甚至可以拉伸下肢後側肌群。當這這個動作時,應該注意拉伸到腰背部開始有感覺可以了,並在那個位置保持30s作用,並配合呼吸進行運動,另外患者腰部有疼痛時,應該以不產生疼痛為度,切忌暴力拉伸以免拉傷腰背部肌肉。
6、肌筋膜炎
腰肌筋膜炎是發生在腰部軟組織的勞損性疾病,多由長期腰部持力、彎腰活動或腰部姿勢不良所致。臨床表現為腰部隱痛、時輕時重,勞累加重,休息好轉,反復發作。病理機制為腰部筋膜的勞損、變性纖維化,產生條索狀硬結,壓迫末梢血管,使局部組織代謝發生障礙,組織胺及激肽類物質增高而出現疼痛。中醫認為本病以局部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為主,但因病人體質不同及患病期間感受風寒濕之異,各有不同。治療以活血化淤、消腫止痛、溫經散寒為主。
臨床研究
研究人員用新癀片內外合治,治療腰肌筋膜炎200例,患者年齡18~68歲,平均55歲,男110人,女90人。治療時間:14~32天,平均19天。療效肯定。
新癀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和營生新、續筋接骨及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之功效。對腰肌筋膜炎具有標本兼治的作用。腰肌筋膜炎的治療方法很多,運用新癀片內外合治,減少了全身給葯的用量,而加強了病灶局部的葯物濃度,增加療效,減少了不必要的副作用,可稱為一葯多用的良方。推而廣之,它還可用於頸椎病、背肌筋膜炎、肩周炎、網球肘等勞損性疾病。
腰肌筋膜炎常用以下幾種手法治療:
(1)袞法:在患者腰部沿骶棘肌纖維走行方向施以扌袞法,手法宜輕柔緩和,連續滾動8分鍾,再於患部施以分筋法,如有明顯的條索狀改變時,手法要略重,以手拇指沿肌纖維方向進行彈撥約2分鍾。
(2)掌揉法:醫者以大小魚際著力,在腰痛部位的軟組織上作環形揉動,自上而下,稍加一定的壓力,反復揉動7~8分鍾,再在腰背部做散法2分鍾,使局部血運改善,達到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
(3)膊運法:醫者以前臂的尺側面接觸病人的皮膚,作環形或半環形揉動,此法接觸面積較大,每次可治療5~7分鍾,然後再於局部施以順筋法,自上而下捋順肌肉,約5分鍾。
(4)按壓法:採用雙掌按壓,雙手相疊,用掌根魚際或全掌著力按壓,按壓時動作要持續緩和,按壓到一定深度時,可作旋轉性按壓,每次10分鍾左右。
回答者:馮家老爹 - 試用期 一級 11-29 02:02
其他回答共 1 條
腰肌筋膜炎常用以下幾種手法治療:
(1)扌袞法:在患者腰部沿骶棘肌纖維走行方向施以扌袞法,手法宜輕柔緩和,連續滾動8分鍾,再於患部施以分筋法,如有明顯的條索狀改變時,手法要略重,以手拇指沿肌纖維方向進行彈撥約2分鍾。
(2)掌揉法:醫者以大小魚際著力,在腰痛部位的軟組織上作環形揉動,自上而下,稍加一定的壓力,反復揉動7~8分鍾,再在腰背部做散法2分鍾,使局部血運改善,達到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
(3)膊運法:醫者以前臂的尺側面接觸病人的皮膚,作環形或半環形揉動,此法接觸面積較大,每次可治療5~7分鍾,然後再於局部施以順筋法,自上而下捋順肌肉,約5分鍾。
(4)按壓法:採用雙掌按壓,雙手相疊,用掌根魚際或全掌著力按壓,按壓時動作要持續緩和,按壓到一定深度時,可作旋轉性按壓,每次10分鍾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