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部肌肉示意圖!
腰部肌肉示意圖如下:背部肌肉群:(1)腰方肌在哪裡擴展資料:
背闊肌是背部最重要的肌肉,鍛煉背部的重點。其他背部小肌包括:菱形肌(Rhomboids)、大圓肌(Teres Major)、小圓肌(Teres Minor)、岡下肌(Infraspinatus)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鄰近部位肌肉組成的功能統一的群體。了解人體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類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區別,從而做到正確完成各種健美動作,促進各部位肌肉的發展,增大肌肉塊的體積,使肌肉隆起,線條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體中分布很廣泛,全身約有520塊肌肉,幾乎占體重的40—50%,可見人體肌肉是身體的主體。其名稱一般來說都是按肌肉的類型、形狀、位、功能等分類起名。
參考資料:網路-肌肉群
2、臀中肌和腰方肌怎麼練
1.提髖
次數:20-30次
動作過程:
坐在地上或墊子上,屈腿。用手撐地,使臀部離開地面。然後收腹,同時臀部向後運動,使腿伸直。回復初始動作,重復。
2、深蹲。
次數:20-30次,要求慢下,快起。
3、跪姿單抬腿
左右各20-30次,後抬腿要求快起,稍停,然後慢下。
4、箭步蹲
次數:20-30次
5、臀橋
次數:20-30次
3、腰大肌在身體那個位置
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位於腰椎兩側的長肌,它大部分位於腰椎椎體與橫突之間的陷溝內,肌纖維以羽狀形式向外 下方排列走行,形成上下較細、中段較粗的類似紡錘狀的條形肌肉。
1、起自第12胸椎體、第1~5腰椎體和椎間盤的側面,以及全部腰椎橫突的前面和下緣。肌束向下與髂肌結合,形成一肌腱,穿過腹股溝韌帶的肌腔隙,沿髂恥隆起的前面及髖關節囊的前內側面下行,止於股骨小轉子。
2、腰大肌大部分位於T12-L4椎體與橫突之間陷溝內,其上部肌纖維可延伸至後縱隔最下部及膈肌的後方。大部分腰大肌以肌齒形式連接在T12-L4椎體和椎間盤邊緣處,外側部分連接於T12-L4腰椎橫突,向下與髂肌共同形成髂腰肌腱,經腹股溝韌帶下肌腔隙,止於大腿根部內側的股骨小轉子。正中矢狀面之腰大肌外緣間距為40-63mm,L3橫突最長,該處的肌腹橫徑最寬,是腰大肌肌纖維最集中部位。T12-L4椎間孔位於肌肉附著處的後方,腰椎橫突前方,腰脊神經由此發出。
3、近固定時,此肌收縮,可使大腿屈並外旋。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軀干向同側屈,兩側肌肉收縮,則屈脊柱腰段而使軀干前屈。
4、功能與鍛煉:腰大肌與髂肌一起合稱為髂腰肌。髂腰肌對大腿的前擺起重要作用。常採用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輔助練習發展髂腰肌的力量。腰大肌受腰叢的肌支(T12~L4)支配。
4、腰肌的位置示意圖
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位於腰椎兩側的長肌,它大部分位於腰椎椎體與橫突之間的陷溝內,肌纖維以羽狀形式向外 下方排列走行,形成上下較細、中段較粗的類似紡錘狀的條形肌肉。
功能與鍛煉:腰大肌與髂肌一起合稱為髂腰肌。髂腰肌對大腿的前擺起重要作用。常採用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輔助練習發展髂腰肌的力量。
腰大肌受腰叢的肌支(T12~L4)支配。功能與鍛煉:腰大肌與髂肌一起合稱為髂腰肌。髂腰肌對大腿的前擺起重要作用。常採用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輔助練習發展髂腰肌的力量。腰大肌受腰叢的肌支(T12~L4)支配。
腰肌的位置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4)腰方肌在哪裡擴展資料:
腰肌勞損的臨床表現:
1、腰部酸痛或脹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勞累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和經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
3、不能堅持彎腰工作。常被迫時時伸腰或以拳頭擊腰部以緩解疼痛。
4、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後部、骶骨後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
5、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少數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
5、8塊腹肌分別在哪裡啊- -。
實際上腹肌按其部位可分為前外側群,後群兩部分.前外側群包括腹直肌和三塊寬闊的扁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後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腹肌的起到支撐上臂肌肉的作用,所以在上肢運動前,千萬別先練腹肌,否則腹肌疲勞,再鍛煉上肢肌肉,容易造成腰部受傷.
6、腹肌在哪個部位?
腹肌可分為前外側e799bee5baa631333335316435群和後群。 1. 前外側群 前外側群形成腹腔的前外側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等。 ⑴腹直肌 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旁,居腹直肌鞘中,為上寬下窄的帶形肌,起自恥骨聯合與恥骨結節之間,肌束向上止於胸骨劍突及其附近肋軟骨的前面。肌的全長被3--4條橫行的腱劃分成多個肌腹,腱劃由結締組織構成,與腹直肌鞘的前層緊密結合。 ⑵腹外斜肌 位於腹前外側部的淺層,為一寬闊扁肌,起於下8肋,肌束由後外上斜向前內下方,一部分止於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側緣處移行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向內側參與腹直肌鞘前壁的構成,腱膜的下緣捲曲增厚連於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之間,形成腹股溝韌帶。在恥骨結節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稱為腹股溝管淺環(皮下環)。 ⑶腹內斜肌 位於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內上方,下部肌束向內下方,在腹直肌外側緣移行為腹內斜肌腱膜。腱膜向內側分為前後兩層並包裹腹直肌,參與腹直肌鞘前後壁的構成,腱膜下內側部與腹橫肌腱膜形成聯合腱,止於恥骨,又稱腹股溝鐮。腹內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隨精索出腹股溝管淺環進入陰囊,包繞精索和睾丸而成為提睾肌。 ⑷腹橫肌 位於腹內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內橫行,在腹直肌外側緣移行為腹橫肌腱膜,參與構成腹直肌鞘。腹橫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內側部分,分別參與提睾肌和聯合腱的構成。 腹前外側群肌的作用:共同保護腹腔臟器,收縮時可以縮小腹腔,增加腹壓以協助排便、分娩和嘔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轉等。 2. 後群 腰方肌 。 腰方肌位於腹後壁,在脊柱兩側,其後方有豎脊肌,起自髂嵴,向上止於第12肋。 作用:使脊柱側屈。
7、肌肉主要分布在哪裡
其分布情形也因男女的性激素和遺傳特質的差別而不同。因為皮下脂肪組織分布不同,女性身上的肌肉通常比男性少。 依照肌肉組織的形態和分布地方可分為三種: 橫紋肌組織 平滑肌組織 心肌組織 橫紋肌看起來象是由一束發狀腺組成的,每條肌纖維均有橫紋。它又稱為隨意肌或骨骼肌。但這些名稱並不是很恰當,因為有些橫紋肌如口輪匝肌和眼輪匝肌就不是附著在骨骼上;而喉部和食道上部的橫紋肌在收縮時,並不需要意志的控制和指揮。成人身上真正的橫紋肌約占人體總重量的40%。 平滑肌不能由意志控制,所以又稱為不隨意肌。它是由細長的細胞或肌纖維構成的,沒有橫紋,主要分布在體內中空器官的周壁上。內臟、呼吸道和尿道的平滑肌共占人體體重的5%-10%。 心肌是人體最重要的肌肉,是由肌纖維以一種極為復雜的方式交織而成的,構成了心壁。 橫紋肌、平滑肌核心肌組織不僅形態不同,就連其運作情形也互異。平滑肌收縮速度很慢,但確是永不倦怠的;而橫紋肌收縮速度非常快,但容易產生倦怠感。至於心肌不但可快速收縮,而且又永不倦怠,是一種極為強健的肌肉,因此能使心臟不斷地搏動,直到生命結束為止。 我們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有肌肉。肌肉有三種: 心臟的肌肉叫心肌,由於它的收縮與舒張,才保證了心臟的不斷跳動。 在血管、胃腸、膀胱、子宮、支氣管、瞳孔周圍以及毛發根等地方的肌肉叫平滑肌。平滑肌有較大的伸展性,它能夠拉長,擴大,收縮起來緩慢而持久。 骨肉緊相連,骨肉常並稱。因為肌肉附著在骨骼上面,所以稱之為骨骼肌。骨骼肌的肌肉纖維有許多明亮和暗淡的橫紋,所以過去又叫做橫紋肌。不過,面部的一些肌肉並不附著在骨頭上,而是附在皮膚上的。這些肌肉可以用來表達喜怒哀樂各種情感,故而又叫表情肌。但由於它們也是有橫紋的肌肉,所以仍歸類於骨骼肌。心肌也有橫紋,但心肌是種特殊的肌肉結構,與骨骼肌不一樣。 科學工作者研究後認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平滑肌出現得較早,而骨骼肌出現得最遲。 骨骼肌是通過肌腱固定在骨骼上的,它帶動骨和關節,使我們做出各式各樣的姿勢和動作。當我們把一塊糖放進嘴裡時,就得讓手臂上的肱二頭肌和其它肌肉協同才能完成。 我們可以命令手指翻書,也可以命令雙腳走路,但我們無法叫胃腸不運動。所以能夠根據人的意志隨意運動的骨骼肌又叫隨意肌;心肌和平滑肌不受自我意志的控制,故而又叫不隨意肌。平時所說的肌肉,都指骨骼肌。 人體有639塊骨骼肌,總重量隨年齡而有所不同:新生兒還不到體重的1/4;成年後一般約占人體體重的40%;經常進行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的人,肌肉比較發達,可以佔到體重的一半左右;到了老年肌肉萎縮,水分減少,肌肉重量就可能減少到體重的25%。肌肉重量的增減,並不是數量上有了變化,而是肌肉纖維粗細不同的緣故。 1996年,美國兩名科學家宣稱,他們在頭部發現了一塊新的肌肉,其作用是幫助咀嚼食物。如果這樣,那麼,骨骼肌總數也就增加到640塊了。 肌肉在拉丁文里是由"小老鼠"演變而來的。在希臘文里,"肌肉"和"老鼠"的意思完全一樣。不過,同是肌肉,它們的模樣卻有很大差別:有的細長,有的粗短,有的呈三角形,但多數肌肉為梭子狀,中間寬大,兩頭尖細。 肌肉的大小也不一樣。例如,成年人大腿上的股四頭肌常有2千克重,而耳朵里的鐙骨肌長不足0.2厘米,輕得可憐,然而,它卻有調節音響的作用。 每塊肌肉都由許許多多的肌纖維組成,它們很結實,但長短懸殊。短的只有0.1厘米,長的可以超過33厘米。 人體肌肉及其分布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器官,廣泛分布於人體各部 ,在神經系的指揮下,完成隨意運動 。 1.肌肉的形態結構 肌肉按形態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四類。 每塊肌肉按組織結構可分為肌質和肌腱兩部分。肌質位於肌肉的中 央,由肌細胞構成,有收縮功能;肌腱位於兩端,是附著部分,由 緻密結締組織構成。每塊肌肉通常都跨越關節附著在骨面上,或一 端附著在骨面上,另一端附著在皮膚。一般將肌肉較固定的一端稱 為起點,較活動的一端稱為止點。 2.肌肉的輔助結構 肌肉的輔助結構主要有筋膜、滑液囊和腱鞘,是肌肉周圍的結締組 織所形成的結構,有保護肌肉和輔助肌肉運動的作用。 3.全身各部的主要肌肉 人體全身的肌肉可分為頭頸肌、軀干肌和四肢肌。 (1)頭頸肌:頭頸肌可分為頭肌和頸肌 。 頭肌可分為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位於頭面部皮下,多起於顱骨 ,止於面部皮膚。肌肉收縮時可牽動皮膚,產生各種表情。咀嚼肌 為運動下頜骨的肌肉,包括淺層的顳肌和咬肌,深層的翼內肌和翼 外肌。 (2)軀干肌:軀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和腹肌等。 背肌可分為淺層和深層。淺層有斜方肌和背闊肌。深層的肌肉較多 ,主要有骶棘肌。 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間肌。 膈位於胸、腹腔之間,是一扁平闊肌,呈穹窿形凸向胸腔,是主要 的呼吸肌,收縮時助吸氣,舒張時助呼氣。 腹肌位於胸廓下部與骨盆上緣之間,參與腹壁的構成。可分為前外 側群和後群。前外側群包括位於前正中線兩側的腹直肌和外側的三 層扁闊肌,這三層闊肌由淺而深依次為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 、肌。後群有腰方肌。 (3)四肢肌:四肢肌可分為上肢肌和下肢肌。 A.上肢肌:上肢肌結構精細,運動靈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 肌和手肌。 肩部肌分布於肩關節周圍,有保護和運動肩關節的作用。其中較重 要的有三角肌。 臂肌均為長肌,可分為前後兩群。前群為屈肌,有肱二頭肌、肱肌 和喙肱肌;後群為伸肌,為肱三頭肌。 前臂肌位於尺、橈骨的周圍,多為長棱形肌,可分為前、後兩群。 前群為屈肌群;後群為伸肌群。 手肌位於手掌。分為外側群、內側群和中間群。 B.下肢肌:下肢肌可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髖肌起自軀干骨和骨盆,包繞髖關節的四周,止於股骨。按其部位 可分為兩群。 髖內肌位於骨盆內,主要有髂腰肌、梨狀肌和閉孔內肌。 髖外肌位於骨盆外, 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 臀小肌和閉孔外肌。 大腿肌分為前、內、後三群,分別位於股部的前面、內側面和後面。 前群有股四頭肌和縫匠肌。 內群位於大腿內側,有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等。 後群包括外側的股二頭肌和內側的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為前、外、後三群。 足肌可分為背肌與足底肌。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