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肌勞損都有哪些症狀?
2、腰部的肌肉為什麼會有勞損?其它部位的肌肉越用越發達?
你好,腰肌勞損原因為工作姿勢關系,應針對原因改變條件和改善勞動體位,比如久坐久站,長期從事某項運動等.慢性腰肌勞損往往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例如,長時間的體力勞動或運動,可因腰部負荷過重而造成腰肌的損傷。長期缺乏體育鍛煉的胖子,站立時重心前移,也很容易引起腰部韌帶、肌肉的勞損。腰部長時間遭受風寒,也可以引起慢性腰背部僵硬、疼痛。急性損傷處理不當或治療不徹底,也會發展成慢性腰肌勞損。勞累後加重是慢性腰肌勞損的特點,下面介紹幾種效果可靠又簡便易行的康復鍛煉方法:
1.腰部前屈後伸運動兩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兩手叉腰,作好預備姿勢。然後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後伸各四次,運動時要盡量使腰部肌肉放鬆。
2. 腰部迴旋運動 姿勢同前。腰部作順時針及道時針方向旋轉各一次,然後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順、逆交替迴旋各八次。
3.「拱橋式」仰卧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後頭部為支點(五點支撐)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隨著鍛煉的進展,可將雙臂放於胸前,僅以雙足和頭後部為支點進行練習。反復鍛煉20~40次。
4. 「飛燕式」俯卧床上,雙臂放干身體兩側,雙腿伸直,然後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關節屈曲,要始終保持伸直,如飛燕狀。反復鍛煉 20~40次。
以上方法於睡前和晨起各做一次。
希望上述回復能夠幫到您,順祝早日康復!
3、腰大肌疼半年
腰痛是一個癥候群,其原因有很多,除了脊柱原因引起的腰痛外 ,有些非脊柱因素導致的疾病也可伴有腰痛 ,如內臟器官引起的腰痛。但目前最為常見的是功能性腰痛,也叫姿勢性腰痛,是由於長期不良姿勢造成的慢性積累性損傷,最常見的是腰肌勞損.
臨床上多推薦按倒走療法,倒走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式,倒走過程中可以有效矯正腰(腰椎前凸)的不合理姿勢,減小骨盆前傾和腰椎前凸的同時,還能鍛煉自身肌肉,使慢性腰痛得到有效緩解和治療。
你可以試驗下倒走,倒走注意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
倒走時能強制人體重心後移,矯正脊柱的過度彎曲,只是倒走不容易堅持,也不太安全。其實站立的時候也可以強制重心後移,赤足或穿平底鞋站立,前腳掌踩一本20毫米左右厚的書,這樣腳處於前高後低的狀態,同樣可以強制重心後移,時間越長越好,如果感覺症狀有減輕,可以考慮使用負跟鞋,鞋底是前高後低的,和倒走原理相同,在有些三甲醫院可以買到。
4、腰部勞損的的特徵是什麼?
腰部勞損的特點是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和陽性體征,長時間的腰背疼痛,時輕時重,或陰雨風寒、晨起時加重,稍稍活動後減輕,但勞累後又加重。
腰部勞損引起腰痛的部位,絕大多數都在系腰帶的地方。腰骶關節是人體單獨承受軀體重力的大關節,又是腰活動的樞紐,是軀體重力轉移傳送到下肢的橋梁,所以不論在靜態或動態情況下,受到體重沖力的影響比其他全身任何一個關節都高,也最易發生損傷。
採用腰背肌鍛煉、按摩、理療、痛點封閉、針灸等辦法以改善血供,都能取得療效。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積極有效的康復措施,是加強腰背肌鍛煉。
腰部前屈後伸運動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兩手叉腰,作好預備姿勢。然後穩健地作腰部充分前屈和後伸各4次。運動時要盡量使腰部肌肉放鬆。
腰部迴旋運動
姿勢同前。腰部作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旋轉各1次,然後由慢到快,由小到大,順逆交替迴旋各8次。
「拱橋式」
仰卧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後頭部為支點(五點支撐),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隨著鍛煉進展,可將雙臂放於胸前,僅以雙足和後頭部為支點(三點支撐)來練習。反復鍛煉20~40次。
「飛燕式」
俯卧床上,雙臂放於身體兩側,雙腿伸直,然後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關節屈曲,要始終保持伸直,如飛燕狀。反復鍛煉20~40次。
以上方法於睡前和晨起各做一次。
5、腰部損傷有何臨床表現?
腰部損傷主要有兩種
1.腰扭傷多因行走滑倒、跳躍、閃扭身軀、跑步而引起,多為肌肉、韌帶遭受牽制所致,故損傷較輕。
2.腰挫裂傷是較為嚴重的損傷,如高攀、提拉、扛抬重物的過程中用力過猛或姿勢不正、配合不當,造成腰部的肌肉筋膜、韌帶、椎間小關節與關節囊的損傷和撕裂。
臨床表現:
患者傷後立即出現腰部疼痛,呈持續性劇痛,次日可因局部出血、腫脹、腰痛更為嚴重;也有的只是輕微扭轉一下腰部,當時並無明顯痛感,但休息後次日感到腰部疼痛。腰部活動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轉感困難,咳嗽、噴嚏、大小便時可使疼痛加劇。站立時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位時用雙手撐於椅子,以減輕疼痛。腰肌扭傷後一側或兩側當即發生疼痛;有時可以受傷後半天或隔夜才出現疼痛、腰部活動受阻,靜止時疼痛稍輕、活動或咳嗽時疼痛較甚。檢查時局部肌肉緊張、壓痛及牽引痛明顯,但無淤血現象。
鑒別診斷:
1.腰肌扭傷腰部肌肉在脊柱各節段中最為強大,其主要作用在於維持身體的姿勢。坐位或立位時,腰背部肌肉無時不在收縮,以抵抗重力作用於頭、脊柱、肋骨、骨盆,不僅控制前屈時身體向下傳達的重力,且能恢復直立姿勢。除側方的肌群外,骶棘肌最易受累而引起損傷。其好發部位以骶骨附著點處最常見,其次為棘突旁或橫突上的腱膜附著處,而位於肌腹中部的撕裂則較少見。
2.棘上韌帶損傷棘上韌帶是附著在各椎骨棘突上的索狀纖維組織,表面與皮膚相連,起保持軀干直立姿勢,以及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韌帶較強大,但在腰5~骶1處常缺如或較為薄弱,而腰部活動范圍較大,故也易造成損傷。
3.棘間韌帶損傷棘間韌帶位於相鄰的兩個棘突之間,位於棘上韌帶的深部,其腹側與黃韌帶相連,背側與脊肌的筋膜和棘上韌帶融合在一起,形成脊柱活動的強大約束。腰部屈伸動作使棘突分開和擠壓,棘間韌帶的纖維之間相互磨擦,日久可引起變性。在此基礎上,加之外傷因素,棘間韌帶可發生斷裂或鬆弛。
4.腰椎小關節紊亂每節腰椎均有三個關節,即兩個後滑膜關節和一個前椎間盤關節。相鄰椎體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相吻合,構成關節突關節,周圍被一層薄而堅的關節囊所包裹,可從事屈伸和旋轉運動,起著穩定脊柱和防止椎體滑移的作用。當腰部突然過度前屈並向一側旋轉時,可使關節突關節間隙變大,滑膜進入關節間隙,直腰時將滑膜嵌住,發生急性腰痛。
5.腰骶關節損傷人體上半身重量依靠腰骶間的椎間盤和小關節支撐在下半身上,腰骶部是整個脊柱中負重最大的部分。當脊柱發生屈曲、後伸和旋轉運動時,都作用於關節突關節上,而關節有關節囊、韌帶相連,允許一定的活動,但在過伸時遭到牽拉傷、撕裂和半脫位,導致腰骶關節損傷。另外,腰骶部的異常結構如隱性脊柱裂、腰椎骶化也是誘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