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直肌分離,腰突,骨盆前傾同時存在的話,有什麼比較適合的矯正方法?
這種情況下你應該去康復科等尋求建議。別的都好說,腰突會極大的降低生活質量,並且腰突的禁忌相當多。也可以通過徒手整骨來解決,樊曉翔徒手整骨,是利用人體骨骼運動學,解剖學,人體生物力學原理對人體骨骼,肌肉,筋膜進行復位修復訓練,在巧妙、柔和、自然及無痛的手法下,使骨骼回歸自然正位,使骨骼在正常位置發揮自身支點與杠桿作用,修復盆腔閉合,盆骨外擴。
2、臀大肌注射部位是否避開盆骨?
一般選擇有一定厚度、遠離大血管及神經干、位置表淺易於暴露的肌肉部位專。
臨床常用的肌注屬部位有:臀大肌、臀中小肌、股外側肌和三角肌。
坐骨神經起自骶叢神經,自梨狀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自大轉子尖至坐骨結節連線中點向下至腘窩。
(注射時注意坐骨神經體表投影)
(1) 十字法:
從臀裂頂點向
左或右劃一水平線
,然後從髂嵴最高
點上作一垂線,在
外上象限(避開內
角)處為注射部位
(2)連線法:
取髂前上棘和
尾骨聯線的外上三
分之一處為注射部
位。
3、腰大肌在身體那個位置
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位於腰椎兩側的長肌,它大部分位於腰椎椎體與橫突之間的陷溝內,肌纖維以羽狀形式向外 下方排列走行,形成上下較細、中段較粗的類似紡錘狀的條形肌肉。
1、起自第12胸椎體、第1~5腰椎體和椎間盤的側面,以及全部腰椎橫突的前面和下緣。肌束向下與髂肌結合,形成一肌腱,穿過腹股溝韌帶的肌腔隙,沿髂恥隆起的前面及髖關節囊的前內側面下行,止於股骨小轉子。
2、腰大肌大部分位於T12-L4椎體與橫突之間陷溝內,其上部肌纖維可延伸至後縱隔最下部及膈肌的後方。大部分腰大肌以肌齒形式連接在T12-L4椎體和椎間盤邊緣處,外側部分連接於T12-L4腰椎橫突,向下與髂肌共同形成髂腰肌腱,經腹股溝韌帶下肌腔隙,止於大腿根部內側的股骨小轉子。正中矢狀面之腰大肌外緣間距為40-63mm,L3橫突最長,該處的肌腹橫徑最寬,是腰大肌肌纖維最集中部位。T12-L4椎間孔位於肌肉附著處的後方,腰椎橫突前方,腰脊神經由此發出。
3、近固定時,此肌收縮,可使大腿屈並外旋。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軀干向同側屈,兩側肌肉收縮,則屈脊柱腰段而使軀干前屈。
4、功能與鍛煉:腰大肌與髂肌一起合稱為髂腰肌。髂腰肌對大腿的前擺起重要作用。常採用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輔助練習發展髂腰肌的力量。腰大肌受腰叢的肌支(T12~L4)支配。
4、骨盆前傾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嗎?
骨盆前傾是會影響到整個形體的,這對於女性來講,就是一場災難。因為在骨盆前傾的姿回態下,腰椎會答將腹腔的脂肪、內臟往前推,所以很苗條的人也會有小肚子。如果對骨盆前傾放任不管,在你進行健身活動時,它的負面影響就會被放大。 當仰卧時,恥骨低於髂前上棘,被稱之為骨盆前傾。
5、右側臀部上面疼。 本人做搬運工作,前兩個月因工作腰部疼痛,後來檢查醫生說骨頭骨盆位正常,是腰肌損
問題分析:
你的情況可能還是跟你之前工作勞損有關系,可能性比較大的就是梨狀肌損傷。專梨狀肌損傷就會出屬現你說的那個部位的肌肉疼痛不適,並且放射到大腿後側,而且有時候可能走一段路就疼得厲害。
意見建議:
如果是梨狀肌損傷的話,可能沒有特效的療法或是葯物,主要是休息和理療,你可以試著做做按摩或是熱療,經常泡泡熱水澡,再休息一段時間可能會緩解。
6、怎麼鍛煉盆骨肌,具體應該做什麼運動,仰卧起坐嗎?
摟主是男性還是女性,練習目的是什麼這個要弄清楚, 2、一般男性主要是練腰部內,你指的所謂
給樓主定義下容不同部位的肌肉的理解,盆骨肌 其實是腹外斜肌,位於腹部的兩邊,
腹部側邊的兩塊肌肉,當然腹部的肌肉大家都知道是腹肌,背後脊椎部分叫豎脊肌,臀部由股大肌和股中肌組成
3.作為男的 一般練習 腰臀部位,主要是提升腰部力量和線條,形成倒三角,提升性慾
4. 對於女士來說 就是保持腹部線條,小蠻腰的練習,當然加上臀部訓練 會使得盆骨更加豐滿飽滿翹臀,男人都喜歡。
鍛的方法很多 我這里舉例兩種:
啞鈴測腰 : 一開始不要太重 太重了會閃腰
盆骨後側 提臀
深蹲: 有條件 可以負重 比如杠鈴
一般經過2周 就會有效果,一個月效果明顯,不過能堅持的人不多! 如果需要生活提供些情趣,可以 到 某寶來找我,店是 小石頭私密空間 wangwang是 情趣內衣批發坊 希望樓主採納!祝你健康有幸福
7、試述腰叢的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
腰叢的組成
第4腰神經前支的余部和第5腰神經前支合成腰骶干lumbosacral trunk向下加入骶叢。
2腰叢的位置
腰叢位於腰大肌深面,除發出分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還發出下列分支分布於腹股溝區及大腿的前部和內側部。
3腰叢的分支
l.髂腹下神經(T12、L1)出腰大肌外緣,經腎後面和腰方肌前面行向外下,在骼嵴上方進入腹內斜肌和腹橫肌之間,繼而在腹內,外斜肌間前行,終支在腹股溝管淺環上方穿腹外斜肌腱膜至皮下。其皮支分布於臀外側部、腹股溝區及下腹部皮膚,肌支支配腹壁肌。
2.髂腹股溝神經(L1)在髂腹下神經的下方,走行方向與該神經略同,在腹壁肌之間 並沿精索淺面前行,終支自腹股溝管淺環外出,分布於腹股溝部和陰囊或大陰唇皮膚,肌支支配腹壁肌。
3.股外側皮神經(L2~3)自腰大肌外緣走出,斜越髂肌表面,達骼前上棘內側,經腹股溝韌帶深面至大腿外側部的皮膚。
4.股神經femoral nerve(L2~4)是腰叢中最大的神經,發出後,先在腰大肌與骼肌之間下行,在腹股溝中點稍外側。經腹股溝韌帶深面、股動脈外側到達股三角,隨即分為數支:①肌支,支配恥骨肌、肌四頭肌和縫匠肌。②皮支,有數條較短的前度支,分布於大腿和膝關節前面的皮膚。最長的皮支稱隱神經saphenous nerve是股神經的終支,伴隨股動脈入收肌管下行,至膝關節內側淺出至皮下後,伴隨大隱靜脈沿小腿內側面下降這足內側緣,分布於髕下、小腿內側面和足內側緣的皮膚。股神經損傷後,屈髖無力,坐位時,不能伸小腿,行走困難,股四頭肌萎縮,髖骨突出,膝反射消失,大腿前面和小腿內側麵皮膚感覺障礙。
5.閉孔神經obturator nerve(L2~4)自腰叢發出後,於腰大肌內側緣穿出,循小骨盆側壁前行,穿閉膜管出小骨盆,分前、後兩支,分別經短收肌前、後面進入大腿內收肌群,其肌支支配閉孔外肌、大腿內收肌群。皮支分布於大腿內側面的皮膚閉孔神經前支發出支配股薄肌的分支先人長收肌,約在股中部,從長收肌穿出進入股薄肌。臨床上在用股薄肌代替肛門外括約肌的手術中,應注意保留此支。
6.生殖股神經(L1、2)自腰大肌前面穿出後,在該肌淺面下降。皮支分布於陰囊(大陰唇)、股部及其附近的皮膚。股支支配提睾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