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腎實質可分為哪些部分
腎臟可分為腎實質和腎盂兩部分。 在腎縱切面可以看到,腎實質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皮質,內層為髓質。 腎皮質新鮮時呈紅褐色。由腎小球和曲小管所構成,部分皮質伸展至髓質錐體間,成為腎柱。 腎髓質新鮮時呈淡紅色,為10-20個錐體隨構成。腎錐體在切面上呈三角形。錐體底部向腎凸面,尖端向腎門,錐體主要組織為集合管,錐體尖端稱腎乳頭,每一個乳頭有10-20個乳頭管,向腎小盞漏斗部開口。 在腎竇內有腎小盞,為漏斗形的膜狀小管,圍繞腎乳頭。腎椎體與腎小盞相連接。每腎有7~8個腎小盞,相鄰2~3個腎小盞合成一個腎大盞。每腎有2~3個腎大盞,腎大盞匯合成扁漏斗狀的腎盂。腎孟出腎門後逐漸縮窄變細,移行為輸尿管。
腎的基本組成和功能單位稱為腎單位。 每個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 腎小體內有一個毛細血管團,稱為腎小球,它由腎動脈分支形成。腎小球外有腎小囊包繞。腎小囊分兩層,兩層之間有囊腔與腎小管的管腔相通。 腎小管匯成集合管。若干集合管匯合成乳頭管,尿液由此流入腎小盞。 毗鄰腎的上方借疏鬆結締組織與腎上腺相鄰,兩者共同由腎筋膜所包繞。兩腎的內下方以腎盂續輸尿管。左腎的內側有腹主動脈,右腎的內側有下腔靜脈,兩腎的內後方分別有左、右腰交感干。由於有腎鄰近下 腔靜脈,右腎腫瘤或炎症常侵及下腔靜脈,因此在右腎切除術時,需注意保護下腔靜脈,以免損傷造成難以控制的大出血。腎前方的毗鄰,左、右側有所不同。左腎的上部有胃後壁,中部有胰橫過,下部有空腸 樣及結腸左曲;右腎的上部為肝有葉,下部為結腸有曲,內側為十二指腸降部。左腎切除術時應注意勿傷及胰體和胰尾;右腎手術時要注意保護十二指腸降部。 腎後面第12肋以上部分與膈鄰貼,並借膈與胸膜腔相鄰。腎手術需切除第12肋時,要注意保護胸膜,以免損傷造成氣胸。在第12肋以下部分,除有肋下血管、神經外,自內向 外有腰大肌及其前方的生殖股神經,腰方肌及其前方的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等。腎周圍炎或膿腫時,腰大肌受到刺激可發生痙攣,引起患測下肢屈曲。
2、腎在身體哪個部點陣圖
右腎門正對第二腰椎橫突,左側正對第一腰椎橫突,右腎由於肝臟關系比左腎略低1-2厘米。正常腎臟上下移動均在1-2厘米范圍以內。腎臟是在橫膈之下,體檢時,除右腎下極可以在肋骨下緣捫及外,左腎則不易摸到。
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2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左側第12肋斜過左腎後面的中部,右側第12肋斜過右腎後面的上部。
臨床上常將豎脊肌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部位,稱為腎區(肋腰點)。
(2)腰方肌跟腎有關系嗎擴展資料【適合養護養腎的食物】
1、黑棗
含有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和磷、鈣、鐵等 營養成分。中醫認為黑棗性溫味甘,具有補腎與養胃功效。
2、黑木耳
中醫認為其具有清肺益氣、活血益胃、潤燥滋補強身之效。能夠清潔腸胃。還含有核酸、卵磷脂成分,具有健美、美容,延緩衰老之效。黑木耳是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能補血,高血脂、心梗、腦梗患者多食可溶栓,降低血小板數量。
此外,還有李子、烏雞、烏梅、紫菜、板栗、海參、香菇、海帶、黑葡萄等,也都是營養十分豐富的食物。腎不好的人,可以每周吃一次蔥燒海參,將黑木耳和香菇配合在一起炒,或燉肉時放點板栗,都是補腎的好方法。
3、腎臟在人體的哪個部位
腎臟屬於實質性器官,形似蠶豆。腎臟的體積各人有所不同,一般正常版成年男性平均權長10cm,寬5cm,厚4cm,平均重量為134∽148克。女性腎臟的體積和重量均小於同齡男性。腎臟分為上下兩端、內外兩緣和前後兩面。上端寬而薄,下端窄而厚。前面較凸,朝向前外側,後面較平緊貼後腹壁。外緣隆起,內緣中間呈凹陷形為腎門,是腎臟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輸尿管出入的部位。
腎臟位於腹後壁,柱兩旁,右腎上鄰肝臟,故略低於左腎,左腎上極平第11胸椎下緣,下極平第2腰椎下緣,右腎上極平第12胸椎,下極平第3腰椎,腎臟隨呼吸上下移動約1-2cm,體檢時,有時可捫及腎下極。在腰背部豎脊肌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脊肋角稱腎區,為腎的叩痛區。
腎臟的毗鄰關系,左右腎不同,腎的後面貼近腰方肌、腰大肌外緣和膈。右腎的上2/3接觸肝左葉,下1/3接觸結腸右曲,內側緣接觸十二指腸降部;左腎的上1/3接觸胃,中1/3貼靠胰體和胰尾,下1/3接觸空腸,外緣的上斗與脾相接,下斗與結腸左曲相接觸。
4、腎表面的三層被膜是什麼
親愛的網友你好:
腎的被膜有三層,由外向內依次為腎筋膜、脂肪囊和纖維囊。
1.腎筋膜,質較堅韌,分為前、後兩層,兩層筋膜從前、後方共同包繞腎和腎上腺。在腎的外側緣,兩層筋膜相互融合,並與腹橫筋膜相連接。在腎的內側,腎前筋膜越過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的前方,與對側的腎前筋膜相續。腎後筋膜與腰方肌、腰大肌筋膜匯合後,向內側附於椎體和椎間盤。在腎的上方,兩層筋膜於腎上腺的上方 相融合,並與膈下筋膜相連續。在腎的下方,腎前筋膜向下消失於腹膜下筋膜中,腎後筋膜向下至髂嵴與髂筋膜愈著。由於腎前、後筋膜在腎下方互不融合,向下與直腸後隙相通,經此通路可在骶骨前方做腹膜後注氣造影。由腎筋膜發出許多結締組織小束,穿過脂肪囊與纖維囊相連,對腎有一定的固定作用。由於腎筋膜的下端完全開放,當腹壁肌減弱,腎周圍脂肪減少,或有內臟下垂時,腎移動性可增大,向下形成腎下垂或稱遊走腎。如果發生腎積膿或有腎周圍炎時,膿液可沿腎筋膜向下蔓延。
2.脂肪囊又稱腎床,為脂肪組織層,成人的厚度可達2cm,在腎的後面和邊緣脂肪組織更為發達。脂肪囊有支持和保護腎的作用。經腹膜外作腎手術時,在脂肪囊內易於游離腎臟。腎囊封閉時,葯液即注入此囊內。由於該層脂肪組織發達,易透過X線,在X線片上可見腎的輪廓,對腎疾病的診斷有一定意義。
3.纖維囊又稱纖維膜,為腎的固有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所構成,質薄而堅韌,被覆於腎表面,有保護腎的作用。纖維膜易於從腎表面剝離,利用這一特點,可將腎固定於第12肋和腰大肌上,以治療腎下垂。在腎部分切除或腎外傷時,應縫合纖維膜,以防腎實質撕裂。
詳見http://ke.baidu.com/view/14292.htm#4
5、腎臟在哪?
腎臟位於上腹部的後方,隔著脊柱左右各一個如蠶豆形、重約120克的臟器。中央的凹陷部叫腎門,腎動脈、腎靜脈、輸尿管、神經等由此出入。將腎臟縱向切開來看,可分外側的皮質和內側的髓質兩部分。進而在內側面向腎門部有一個成扇形張開的腎盂。
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腎臟是由像亂線一樣裹成一團的血管集合體的腎小球、包裹腎小球的鮑曼氏囊、與腎小球相連的尿細管以及其間的血管、間質等組織所構成。
腎臟的功能之一是製造尿,將身體不需要的物質排出體外。
在體內隨著細胞的活動不斷產生無用的物質,腎臟則有通過尿將這些無用的物質排出體外的作用。腎臟的這種功能在正常情況下是相當充足的,即使因疾病和外傷而失掉了一側,另一側也能發揮健康人所需要的作用。但是,當因某種原因使腎臟的功能變壞而沒有這種能力時,腎臟就不能承受其負擔而使無用的物質蓄積、體液平衡紊亂,從而表現出各種症狀。這種情況嚴重,就稱為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症。
6、腎臟在人體的哪個部位
腎臟的位置:右腎門針對第二腰椎橫突,左側針對第一腰椎橫突,右腎由於肝臟關系比左腎略低1-2厘米。正常腎臟上下移動均在1-2厘米范圍以內。腎臟是在橫膈之下,體檢時,除右腎下極可以在肋骨下緣捫及外,左腎則不易摸到。
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2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左側第12肋斜過左腎後面的中部,右側第12肋斜過右腎後面的上部。
腎門的體表投影:在腹前壁位於第9肋前端,在腹後壁位於第12肋下緣與豎脊肌外緣的交角處,此角稱腎角或背助角。腎病變時,此處常有壓痛或叩擊痛。
腎的體表投影:在後正中線兩側2.5cm和7.5~8.5cm處各作兩條垂線,通過第11胸椎和第3腰椎棘突各作一水平線,腎即位於此縱橫標志線所組
成的兩個四邊形范圍內。此范圍內如有疼痛等異常表現時,常提示腎有病變。腎的位置可有變異,位於盆腔或髂窩者為低位腎;若橫過中線移至對側,則為交叉異位腎。腎的位置異常比較少見,
在腹部腫塊的診斷中,應注意與腫瘤相鑒別。
臨床上常將豎脊肌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部位,稱為腎區(脊肋角),當腎有病變時,觸壓或叩擊該區,常有壓痛或震痛。
7、關於腎的問題
可以說「腎虧」是個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中國人周知的病理術語,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然而,究竟什麼是「腎虧」?「腎虧」具體指什麼?主要有哪些見症?從現代科學知識來看,它包括了哪些情況?
中醫理論中,腎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臟器。古代醫家認為:父母兩精交媾,先成胚芽,然後便發育為「腎」,稟受於父母的先天之精(可近似地理解為今人所說的「遺傳基因」)即藏之於腎,故有「腎為先天之本」的說法。也許從五行學說中推導出(腎屬水、主冬、水下行而靜;冬則蟄藏),或受啟於它因,古醫家認為腎有司封藏的功能特點。這具體表現在將「精」(包括先天之精,也包括後天之精)密固於腎」中而為腎精,使這類維系生命的重要物質不致於無謂的耗損或流失,能發揮其促進生長、發育與生殖的功能,故有「腎主藏精,所藏之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之說。封藏也表現在腎能協助肺的呼吸,使之不過於淺表,吸入之氣可納入腎中,這稱作「腎主納氣」。此外,與現代認識相一致,中醫理論強調「腎主小便」,小便是由腎中陽氣蒸騰體內津液,留下清的,濾出濁的,並將其暫貯於膀胱,階段性地排出體外來完成的。再加上脾肺等臟也參與了體內津液的輸布,但肺脾等臟的這一功能有賴於腎中陽氣的推動,故中醫理論中,腎調節並決定著體內津液代謝的平衡,而有「腎主水」之說。
除上述功能外,中醫理論認為「腰為腎之府」,腎的位置在於腰部,腰部的慢性傷損、疼痛常與腎有關。腎位於五臟最低位置,生殖器和肛門的病變常也與腎有關,踝膝關節等的某些症狀也反映了腎臟的狀態。此外,全身的骨、髓、脊髓、頭發、齒等都與腎所藏之精密切相關,因為是腎中所藏之精化生成「髓」,髓灌注在骨腔中以充養骨;充養和滋潤脊髓;並上注於腦而為腦髓;充養頭發;齒為骨之餘;齒亦與腎精息息相關。再者,耳朵與腎有著眾多特別緊密的聯系,遂有「腎開竅於耳」之說。
為了細化對腎的功能的認識,中醫理論又進一步區分出了腎中精氣(含腎精、腎氣)和腎陰、腎陽等具體概念。腎中所藏精氣可具體分作「腎精」、「腎氣」兩方面,兩者雖名稱上可清晰地區分,但功能上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只是為了論述和臨床診治的方便,把它們的生理效用有意識地劃分開來。其中,腎精也可稱作「元陰」、「真陰」、「真水」,意指生命物質中最本質的部分,最精微的成分,它維系著生長、發育與生殖,控制著生命的關鍵過程。腎精虧虛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與生殖的障礙或早衰等症。具體而言,在嬰幼兒,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囟門遲閉,骨痿弱或軟骨病,站立行走皆遲,出牙遲。在少年中,表現為發育遲緩、障礙或出現遺傳性、先天性疾病等,有諸如動作遲鈍、語言謇遲,身材矮小,智力偏低下等症。青壯年中,除上述情況外,還可見性能力低下,生殖無能或早顯老態等,症可見性器發育不良、隱睾、死精、無精證、小子宮、先天性閉經,無排卵等及未老發鬢先白、牙齒脫落等。中老年人中則主要表現為較同齡人早老、或患有嚴重的體虛衰羸等,症見齒搖松動、發鬢盡白、耳鳴耳聾、健忘痴呆、骨質疏鬆、一派龍鍾老態。總之,腎精虧虛關涉到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及生長發育與生殖障礙和早衰等。
腎氣理論上講,是人體根本之氣,類同於「元氣」,也稱作「元陽」、「真陽」、「真氣」。但習慣運用上,腎氣不足主要指腎氣的攝納作用減退,而非其廣泛的推動、激發和溫煦作用衰弱,後者通常歸在「腎陽虛」之列。
腎的功能首先是封藏,有固攝納藏各種生命物質的作用。這一功能低下,即稱腎氣虛,表現出攝納無力的特點。具體而言,又細分腎氣不固、腎不納氣兩種情形。兩者皆以腎氣攝納作用減退為主要機理,但起因、累及臟器和症狀表現不一。腎氣不固主要指對下部的固攝作用減退,從而表現出兩便、精液、白帶、月經及孕胎的異常。如腎氣不固,使膀胱失於約束,可見少兒遺尿,成人中的晝尿頻多(如部分尿崩症),尿後余瀝不凈(如前列腺肥大所致)、夜尿清長(現代所說的腎功能不全)、小便失禁等;也可使後竅失約,症見大便滑脫、或久泄不止,或大便失禁。在男子,還可使精室關闌無力,表現為遺精頻作,早泄滑精等。在女子,或表現為白帶清稀,狀如水樣,量多不止,或表現為月經淋漏、經行期長,量少卻淋漓不凈;或表現為孕婦的胎元不固,習慣性流產等。還有必要強調指出的是上述症狀起因復雜,只有那些持續較久,並伴有腰膝竣軟、舌淡脈弱、面色不華等其他腎虛見症者,才可明確判定為腎氣不固。
腎不納氣主要見於久喘久咳,以致肺氣腫、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症見呼吸淺表,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動輒氣喘氣急,聲音低怯等。中醫認為腎的封藏作用可協助肺的呼吸保持一定深度,甚至使吸入之氣直達臍下,納入腎中。肺病日久,氣乏其來源,久可及腎,而表現出上述見症。此時,光治肺補肺已無濟於事,必須肺腎同治,且以治腎,固腎納氣為主,才可收到一定的療效。腎陰理論上說是腎中精氣中偏於滋潤、濡養的功能表現,但實際上主要指相對於「腎陽」的一個特殊概念,往往需從病理方面來反推它的功能特點。腎陰虛就是陰虛的集中和典型體現(陰虛詳見下文)。中醫理論認為:腎陰是人體陰液陰精之本,五臟之陰皆以腎陰為根基。故五臟陰傷(陰虛)皆可及腎,腎陰虛也常兼見其他諸臟陰虛之症。在後文所述的陰虛內熱見症(如骨蒸潮熱,面紅升火、手足心燙、心煩、口乾、咽燥、形體消瘦、顴紅、盜汗等)的基礎上,見到腰竣膝軟,腰部不適,耳鳴耳聾,頭暈,或遺精夢交等,即屬腎陰虛。這其實是機體失於滋養(多因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慢性感染或自然虛損等)又見虛性亢奮的病理狀態。
腎陽理論上說也類似於腎陰,指腎中精氣偏於推動、激發、溫煦的功能。它同樣也是諸臟陽氣的根本。腎陽虛因此有時又稱作「命門火衰」(命門指性命之門戶,此語是強調腎陽在激發推動全身諸臟功能中的「原動力」意義)。腎陽的功能,主要在以下和大方面:(1)促進性與生殖機能;(2)腎陽的蒸騰氣化決定了水液代謝;(3)推動心脾等臟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提供熱量溫煦全身。故腎陽虛主要症狀是男子陽萎、精冷、性冷,女子陰寒(下部生殖器有寒冷感)、性冷淡、宮寒不孕;此外尚有水腫,尿少;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入冬膝以下更冷;以及脾陽虛極的久泄不止,五更晨泄等。
很明顯,腎虧是個很大的概念,包括多種不盡相同的病理情況。其中、腎精虧虛、腎氣不固、腎不納氣、腎陰虛、腎陽虛等各自都包含著較為錯綜的病症特點。然綜合而言,凡言腎虧,又都有一定的共性特點,這大致可歸納以下幾點:
(1)大多屬於比較嚴重的病理情況,且多為虛證,或為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中晚期表現。
(2)各臟腑疾病發展到後期,均可出現腎虛見症,故有「久病及腎」之說;幾乎所有的人,到了中老年都有可能出現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腎虛情況。因為任何順利走完生命歷程的人都會經歷生、長、壯、老、已這一過程,而後面的階段便會出現生理性腎虛的情況(老衰)。這大概是人們都聽說過,並特別關注腎虧(腎虛)的原因所在。
(3)腎虛的症狀表現雖十分錯綜,但仍可歸納出一些共性症狀來。其中,最主要的大概莫過於腰膝不適(酸軟)、耳鳴耳聾及性和生殖功能異常了。特別是腰膝症狀,因「腰為腎之府」。故慢性的腰部不適常是提示腎虛的很強指征。
近來,人們對腎虛,主要是腎陽虛作了較多的實驗研究,發現腎陽虛時,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紊亂或處於低水平狀態;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紅細胞糖酵解作用減慢,能量獲得減少,……總之,腎陽虛時機體處於功能低下狀態。這其實是所有陽虛的共有特點,僅程度有所不同而已。進一步研究促使人們認定腎陽虛的病理發源地在下丘腦以上的中樞,是下丘腦-垂體-及其某些靶腺上的一定程度的未老先衰。至於腎陰虛的研究,人們尚未獲得較一致的看法。關於腎中精氣,腎精虧虛的研究,人們又比較多地集中在鋅、鎂、錳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異常上,傾向於認為腎精虧虛有著鋅、鎂等含量低下的病理特點,這些,只能說是部分地說明了腎虧的機理。
中醫學對腎虧的治療,是有較多辦法,並常能獲得頗為滿意的療效。所用之葯根據前述證型特點,大致可分成四大類:1.補益腎中精氣之品,如冬蟲夏草、黃精、山萸肉、何首烏、女貞子、人參、黃芪、紫河車(人胞)、山葯等,其中人參以後諸葯,偏於補腎氣;2.溫助腎陽之品,如鹿茸、仙靈脾、菟絲子、補骨脂、巴戟天、肉蓯蓉、蠶蛾、附子、仙茅、杜仲、川斷、桑寄生等;其中,杜仲、川斷、桑寄生等還有較好的強筋骨,去腰疼等功效;3.滋陰補腎清解虛熱之品,如熟地、阿膠、桑椹子、枸杞子、龜板、鱉甲、知母、黃柏等,後幾味葯滋陰堅腎清熱的功效較佳;4.攝納收斂之品,如山茱萸、五味子、烏梅、肉豆蔻、桑螵蛸、白果、蛤蚧等;這些葯主要用於腎氣不固之證;其中,後三味葯對腎不納氣更屬其所專長。
補腎不僅可改善腎虧的病理狀態,而且可以緩解衰老的某些症狀並延緩衰老過程,故其意義是較普遍的。然而,欲獲得滿意療效,又必須辨別清晰是何種腎虛,從而選用適宜之葯,不可盲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