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拿學什麼是和法?其手法的特點是什麼?
推拿按摩經濟簡便,因為它不需要特殊醫療設備,也不受時間地點氣候條件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實行;且平穩可靠,易學易用,無任何副作用,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不光老人常常回去醫院的理療室定期保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十分推崇中醫按摩。
按摩的常用十七種手法:
1.推法 2、擦法 3、揉法 4、揉捏法 5、搓法 6、按法 7、摩法 8、拍擊法 9、抖法 10、運拉法 11、拿法 12、滾法 13、刮法 14、掐法 15、彈筋法(提彈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順筋法)
按摩手法大致分為7類:
1.擺動類手法:一指禪推法、各種振法、各種揉法、各種抖動法等。
2.摩擦類手法:推法、運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
3.擠壓類手法:按、點、壓、掐、捏、抓、彈法等。
4、叩擊類手法:各種拍法、擊法、點穴法等。
5.運動關節類手法;各種搖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頂法等。
6.復合類手法:推摩法、按揉法、振顫法、點按法、牽抖法、旋轉法、搖按法等。
7.特定手法:胸外心臟按壓法、背法、踩躋法等。
推法
用手或掌等部分著力於被按摩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為推法。輕推法具有鎮靜止痛,緩和不適感等作用,用於按摩的開始和結束時,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間。重推法具有疏通經絡,理筋整復,活血散瘀,緩解痙攣,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等作用,可用於按摩的不同階段。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指或掌等部位著力於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據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選定力度後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一般推3~5次。
(二)動作要領
1.輕推法時用的壓力較輕;重推法時用的壓力較重。作全掌重推法時,四指並攏,拇指分開,要求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重疊按壓於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沿著淋巴流動的方向向前推動。
2.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穩,推進的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但不要硬用壓力,以免損傷皮膚。
擦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著力,緊貼在皮膚上,作來回直線的摩動為擦法。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鎮靜止痛,能提高皮膚溫度,增強關節韌帶的柔韌性等作用。輕擦法多用於按摩開始和結束時,以減輕疼痛或不適感。重擦法多插用於其他手法之間。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手掌、大魚際、小魚際或掌根部位著力於皮膚上。
2.根據力量大小選擇輕重手法作來回直線的摩動。
(二)動作要領
1.操作時腕關節要伸直,使前臂與手接近相平,以肩關節為支點,帶動手掌作前後或左右直線往返擦動,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中,在擦動時以不使皮膚褶疊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較快,往返擦動的距離要長,動作要均勻而連貫,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膚充血潮紅為度,防止擦損皮膚。
揉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著力於一定的部位上,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的手法為揉;。具有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活血散瘀緩解痙攣、軟化瘢痕、緩和強手法刺激和減輕疼痛的作用。全掌或掌根揉,多用於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拇指揉法多用於關節、肌腱部。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手掌、掌根、大魚際、小魚際、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著力於皮膚上。
2.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
(二)動作要領
揉動時手指或掌要緊貼在皮膚上,不要在皮膚上摩動,手腕要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或整個手臂作小幅度的迴旋活動,不要過分牽扯周圍皮膚。
揉捏法
拇指外展,其餘四指並攏,手成鉗形,將全掌及各指緊貼於皮膚上,作環形旋轉的揉捏動作,邊揉邊捏邊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進的手法為揉捏法。具有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能增加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縮,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肌肉疲勞和活血散淤止痛等作用。多用於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處,常與揉法交替使用。
搓法
用雙手挾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地搓動的手法為搓法。具有疏經通絡,調和氣血,鬆弛組織,緩解痙攣,加速疲勞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適用於腰背、脅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關節處最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後階段使用。
(一)方法與步驟
1.雙手呈抱物形著力於肢體部位,挾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地搓動,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
(二)動作要領
1.操作時兩手用力要對稱,動作柔和而均勻,搓動要快,移動要慢。
2.運動前,若採用壓力大、頻率快而持續時間短的搓動,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運動後,若採用壓力小、頻率緩慢而持續時間較長的搓動,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勞。
按法
用指、掌、肘或肢體的其他部分著力,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約30s),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鬆的手法為按法。具有疏筋活絡,放鬆肌肉,消除疲勞,活血止痛,整形復位等作用。拇指按法適用於經絡穴位,臨床上常與拇指揉法相結合,組成「按揉」復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應及緩解用力按壓後的不適感,掌按法多用於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發緊、也用於關節處,如腕關節、踝關節等。用指端、肘尖、足跟等點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指、掌、肘或肢體其他部分著力於皮膚上。
2.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鬆。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兩種最為常用。拇指或示、中、環指面著力,按壓體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稱指按法。用單掌或雙掌掌面或掌根或雙掌重疊按壓體表某一部位,稱掌按法。
(二)動作要領
1.按壓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移動,操作時用力方向要與體表垂直,由輕逐重,穩而持續,使力達組織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准確,用力以病人有酸、脹、熱、麻等感覺為度。
摩法
用示指、中、環指指面或手掌面著力,附著於被按摩的部位上。以腕部連同前臂,作緩和而有節奏的環形撫摩活動的手法為摩法。具有和中理氣,消積導滯,調節腸胃蠕動,活血散瘀和鎮靜、解痙、止痛等作用。刺激輕柔緩和舒適,常用於按摩的開始,以減輕疼痛或不適;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療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痛經等病症。
(一) 方法與步驟
1.用示指、中、環指指面或手掌面省力,附著於被按摩的部位。
2.肘關節要微屈,腕關節要放鬆,指掌關節自然伸直,輕輕放在體表上;腕部要連同前臂在皮膚上作緩和協調的環旋移動。
(二)動作要領
1.可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均勻往返的連貫操作。
2.每分鍾頻率約為120次。
3.用力不可太重。
拍擊法
用手掌或手的尺側面等拍擊體表的手法為拍擊法。常用的有拍打法、叩擊法和切擊法3種手法。均具有促進血液循環,舒展肌筋,消除疲勞和調節神經肌肉興奮性的作用。多用於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處。緩緩的拍打和叩擊,常用於運動後加速消除疲勞;用力較大,頻率較快,持續時間短的切擊。,常用於運動前提高神經肌肉興奮性。單指或多指的叩擊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拍打時,兩手半握拳或五指並攏,拇指伸直,其餘四指的掌指關節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叩擊時,兩手握空拳,尺側面向下。也可用5個手指或3個手指或一個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切擊時,兩手的手指伸直,五指並攏,尺側面向下。
2. 兩手有節奏地進行上下交替拍打。
(二) 動作要領
1.拍打時,肩、肘、腕要放鬆,以手腕發力,著力輕巧而有彈性,動作要協調靈活,頻率要均勻。
2.叩擊和切擊時,以肘為支點進行發力。叩擊時肩、肘、腕要放鬆;切擊時肩、肘、腕較為緊張,力達組織深部。動作要協調、連續、靈活。
抖法
分肢體抖動法和肌肉抖動法兩種。肢體抖動法時,用雙手或單手握住肢體遠端,微用力作連續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動。肌肉抖動法時,用手輕輕抓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抖動。具有疏筋通絡、放鬆肌肉、滑潤關節的作用。多用於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關節,常用於消除運動後肌肉疲勞,是一種按摩結束階段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分肢體抖動法和肌肉抖動法兩種。
1.用肢體抖動法時,用雙手或單手握住肢體遠端,微用力作連續小幅度的快速抖動(上肢可做上下左右的抖動,下肢一般可做上下抖動)。
2.用肌肉抖動法時,用手輕輕抓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抖動。
(二)動作要領
動作要連續、均勻,頻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動的幅度要小,頻率一般較快,用力不要過大。
運拉法
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關節遠端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近端肢體,在關節的生理活動范圍內作被動性運動的手法為運拉法。具有滑潤關節,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關節粘連,改善關節運動功能和糾正小關節處的微細解剖位置改變等作用。適用於四肢關節及頸腰部。常在按摩的後階段使用,能增進關節的活動幅度和消除關節屈伸不利等疲勞性酸痛。
(一)方法與步驟
1.按摩者一手握住關節遠端肢體,另一手握關節近端肢體。
2.在關節的生理活動范圍內作被動性的運動。
3.常用的有肩、肘、腕、髖、膝、踝等關節的運拉法。
(1)肩關節運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然後使肩關節作外展、內收、旋內、旋外及環轉運動,
(2)肘關節運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前臂遠端,另一手輕輕托住肘後,然後使肘關節屈伸及旋轉運動。
(3)腕關節運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關節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然後使腕關節作屈伸、內收、外展及旋轉運動。
(4)髖關節運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髖、膝屈曲。按摩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然後作髖關節的屈、伸、外展、內收和環轉運動。
(5)膝關節運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按摩者—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於膝關節上,然後使膝關節作屈伸與旋內旋外等運動。
(6)踝關節運拉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按摩者—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跟部,另—手握住前足掌,然後作踝關節的屈伸、內收、外展及旋轉運動。
(二)動作要領
1.運拉時動作要緩和,用力要穩;動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動范圍內做到由小到大。
2.作環轉運動時,可沿著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
拿法
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面著力,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律的提拿揉捏為拿法。具有疏通經絡,解表發汗,鎮靜止痛,開竅提神,緩解痙攣等作用。主要用於頸項、肩背及四肢部。臨床上常拿風池等穴位及頸項兩側部位,治療外感頭痛;也用於運動過程中振奮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面著力。
2. 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律的提拿。
(二)動作要領
1.操作時肩臂要放鬆,腕要靈活,以腕關節和掌指關節活動為主,用指面相對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3.拿法刺激強度較大,拿捏持續時間宜短,次數宜少,拿後應配合使用輕揉法,以緩解強刺激引起的不適。
滾法
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附著於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此為滾法。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緩解肌肉痙攣,增強肌肉的活動能力和韌帶的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及消除肌肉疲勞等作用。本法壓力較大、接觸面積較廣,適用於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較肥厚的部位,常用於治療運動損傷及消除肌肉疲勞。
(一) 方法與步驟
1.用手指背側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於皮膚上。
2.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
(二)動作要領
1.肩臂和手腕要放鬆,肘關節微屈約120°,即腕關節屈曲、前臂旋後時向外滾動約80°,腕關節伸展,前臂旋前時向內滾動約40°。
2.著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一般滾動的頻率每分鍾約140次。
刮法
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幣、匙等代替)在病變部位作單方向的勻速刮動的手法為刮法。松解粘連,消散瘀結,改
善病變部位的營養代謝和促進受傷組織的修復。常用於治療髕骨張腱末端病。
(一)方法與步驟
1.拇指屈曲,用指甲(可用硬幣、匙等代替)著力於病變部位上。
2.拇指端屈曲作單方向的勻速刮動。
(二)動作要領
1.刮動時用力要均勻。
2.刮時可蘸些水,切勿損傷皮膚。
掐法
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緣著力,選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續或間斷的力垂直向下按壓的手法為掐法。具有消腫,防止粘連及開竅醒腦,提神解痙,行氣通絡的作用,適用於消除局部腫脹。常用於急救,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拇指指端著力,選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2.用持續或間斷的力垂直向下按壓。
(二)動作要領
1.用於局部消腫時,必須從腫脹部位的遠心端開始,以輕巧而密集地手法向下切壓皮膚,依次向近心端移動,移動的速度宜緩慢,用力不可過大。
2.用於點掐穴位時,要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緊貼示指橈側緣,用拇指指端或指甲(以指代針)著力於穴位上,用力逐漸加重,以引起「得氣」為度,掐後輕揉局部以緩解不適感。
3.用於急救時,手法宜重、快,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膚。
筋法(提彈法)
用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腹將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為彈筋法。具有舒筋活絡,暢通氣血,解痙止痛,對局部神經有強刺激作用。一般用於治療肌肉酸痛和肌肉痙攣等。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餘四指指腹將肌肉或肌腱拿住。
2.象木工彈墨線一樣的形式,拿住肌肉速提速放。
(二)動作要領
1. 用指腹著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內掐。
2.用力要由輕到重,剛中有柔,每處每次可提l~3下,然後使用輕揉法,以緩解因提彈而引起的不適感。
撥法(分筋、撥筋)
用雙手的拇指指端陷壓於一定部位上,適當用力作與韌帶或肌纖維垂直方向來回撥動的手法為撥法。具有分離粘連,消腫散結,解痙止痛等作用。常用於治療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慢性損傷。撥與揉結合,即撥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雙手拇指或單拇指的指端陷壓於一定部位上。
2.適當用力作與韌帶或肌纖維垂直方向的來回撥動。
(二)動作要領
操作時拇指端要深按於韌帶或肌肉、肌腱的一側,然後做與韌帶和肌纖維成垂直方向的撥動,好象彈撥琴弦一樣。也可沿筋內的一端依次向另一端移動彈撥,使局部有酸脹感,並能耐受為度。
理筋法(順筋法)
用拇指指腹壓迫傷部,順著肌纖維,韌帶或神經行走的方向緩慢移動,以順理其筋的手法為理筋法。具有調和氣血,順筋歸位的作用。多用於治療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拇指指腹壓迫傷部。
2.順著肌纖維、韌帶或神經行走的方向緩慢移動,以順理其筋。
(二)動作要領
1.操作時傷部應盡量放鬆,用一手拇指指腹固定傷部的健側端,另一手拇指指腹沿著韌帶、肌纖維和神經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順理,也可以從傷部的上端向下端順理,反復數遍;
2.用力必須均勻持續,指腹移動必須緩慢。
捏法
1.用拇、食兩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捏某一部位稱為捏法。
2.用力較輕,適用於淺表的肌膚組織。
3.捏法應用於脊部稱為「捏脊」。較長用於幼兒,可治療消化不良。
扳法
1.用雙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關節伸展或旋轉,稱為扳法。
2.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四肢關節功能障礙及脊椎關節小關節錯縫等症。
3.常有:頸椎扳法、腰椎扳法、肩關節扳法(內收、上舉)、
拉法
1.拉法屬於牽拉、拔伸的方法,故也稱為牽引法或拔伸法。
2.本法較多應用於中醫傷科的正骨方面。
3.應用時動作要穩而持續,不可用一突發性的猛力;要根據不同的部位和病情,適當控制牽引拔伸的力量和方向。
4.常有:頸椎拔伸法、肩關節拔伸法、腕關節拔伸法、指間關節拔伸法。
2、推拿的手法有哪些?要具體一點的。
推拿手法主要是揉肉不揉皮,撥筋不碰骨,分骨不傷筋
推拿手法是指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按各種特定的技巧和規范化的動作,以力的形式在體表操作的方法。推拿手法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簡單隨意動作,它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動作規范,它是一種力與技巧的完美結合所產生的高級運動形態,是推拿治療疾病的基本手段。
手法的熟練程度及如何適當地運用,對治療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療效,除了診斷辨症准確,在適當的穴位或部位上運用相宜的手法,顯然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推拿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從而達到功力「深透」的效果。所謂「持久」,是指手法要能按要求持續連貫地運用一定時間,而不疲勞,動作不走形;所謂「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有一定的力度,這種力度是須要能夠根據病人體質、病症、部位等的不同情況而適當增減的;所謂「均勻」,是指手法動作要有節奏性,速度不要時快時慢,壓力不要時輕時重;所謂「柔和」,是指手法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蠻力,動作變換要自然。以上各點是有機聯系著的。要熟練掌握各種手法並能在臨床上靈活運用,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手法練習和臨床實踐,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一、按壓法
1、操作方法
用指、掌、肘或肢體其他部分著力,由輕到重、由淺到深地逐漸按壓人體一定的部位或穴位,達到作用層次時,停留一段時間(約10~30秒左右),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鬆,可反復多次。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間關節突起部著力者,稱為點法;用指腹、掌根或全掌著力者稱為按法(指按法、掌按法);用肘後尺骨鷹嘴突起部著力重按者,常稱為(肘)壓法;用指甲著力則稱為掐法。
2、動作要領
按壓時方向要與體表垂直,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皮膚產生滑動;用力要由輕到重,緩緩增加,動作要穩而持續,使力量達到組織深部;點按穴位要准確,用力以病人有酸、脹、熱、麻等感覺為度。
3、作用與應用
按壓法是刺激性較強的一種手法,適用於全身各個部位,可以解痙散結、通經活絡、鎮痛移痛、整形復位。具有良好的放鬆肌肉,消除疲勞等作用。點法多用於穴位與壓痛點,有「點穴療法」和「以指代針」之稱。肘壓法常用於肌肉豐厚的部位或體質壯實的人。掐法常用拇指指甲掐刺穴位,主要用於急救昏迷,如掐人中、掐十宣。臨床應用按壓法後常用揉法輔助,以緩和刺激。
二、推擦法
1、操作方法
推法是用指、掌或肘後鷹嘴部著力於一定的部位上,緩緩地做單方向的直線推動。擦法是用手掌掌面或大、小魚際著力,緊貼皮膚,作直線來回的快速摩動。推法根據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全掌重推法時,四指並攏,拇指分開,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面重疊按壓於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推動。
2、動作要領
推法要求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平穩而著實,推動時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不可強硬用力,以免損傷皮膚或引起不適感。
擦法在操作時要求沉肩、垂肘、腕部平伸,以肩關節為支點,帶動肘關節屈伸,使前臂與腕手部保持一致,作前後或左右直線往返摩擦,不可歪斜;術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中,以擦動時皮膚不起褶疊為宜;速度一般要快,往返距離要長,動作要均勻而連貫,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膚充血潮紅為度,防止擦傷皮膚。
3 作用與應用
輕推法具有鎮靜止痛,緩和不適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經絡,理筋整復,緩解痙攣,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等作用。
擦法是一種柔和溫熱的刺激,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虛寒證候,可以提高局部皮膚與組織溫度,增強機體抗寒能力。根據不同的推拿部位,可採用不同的手形,如四肢關節部宜用大魚際擦,背腰骶部宜用掌或小魚際擦,肌腱與小關節處用拇指指腹擦。
推擦法都可用於推拿的開始和結束時,或手法轉換的間隙,以緩和疼痛或不適感。
三、揉摩法
1、操作方法
揉摩法是用指、掌、肘等部位著力於體表一定的部位上,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活動的方法。著力部位吸定皮膚並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活動者,稱為揉法;不吸定皮膚而著力部位在體表環旋滑動者,稱為摩法;二者結合或介於二者之間者,和稱為揉摩法。揉法常用全手掌、掌根、大魚際、小魚際、拇指或四指指腹等著力,分別稱為掌揉法、指揉法等;摩法常用示、中、環指指面或手掌面著力,分別稱為指摩法、掌摩法。
2、動作要領
二者操作時都需要手腕放鬆,指掌關節自然伸直,隨動作自然的屈伸,(2)揉法要「吸定」,是指手指或掌要緊貼在皮膚上,不與皮膚之間產生摩擦;(3)揉摩時動作要緩和、協調,可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操作,每分鍾頻率約120次。
3、作用與應用
揉摩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具有和中理氣、活血散瘀、緩和肌緊張及強手法刺激等引起的疼痛不適的作用。揉法與按法結合,稱按揉法,可以深入肌筋深部,緩解痙攣、軟化瘢痕、松解粘連。
四、拿捏法
1、操作方法
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其他手指指面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律的拿捏。一般拿法作用較深,一直可到肌肉層;捏法作用只到皮下組織;二者合稱為拿捏法。拿捏住肌肉或皮下組織後,向上提起,稱為拿提法。捏法也可以用半握拳屈曲的食指第二節的橈側面與拇指指腹相對操作,尤其當皮下組織較豐厚時。
2、動作要領
拿捏法操作時注意肩臂放鬆,手腕靈活,前臂發力,以掌指關節活動為主;以五指掌面為接觸面,與體表皮膚吸定拿捏:用力要先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動作要緩和而連貫。
3、作用與應用
拿捏法具有疏通經絡、解表發汗、鎮靜止痛,開竅提神,緩解痙攣等作用。
五、拔伸法
1、操作方法
拔伸即牽拉或牽引,固定肢體或關節的一端,牽拉關節的另一端使包繞關節的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發生不同長度的延長。
(1)頸部拔伸法:對於由於頸椎損傷而導致頸椎生理前凸減少的運動員,運動後可以採用頸椎拔伸法減輕頸部不適症狀。方法是讓被推拿者正坐,推拿者站於其後,用雙手拇指托於枕骨隆凸的側下方,食、中指托於被推拿者兩側下頜骨,然後逐漸用力向上拔伸。也用一手肘彎部托住患者下頜,手扶住其對側頭部,另一手托住其枕後部,兩手同時用力向上拔伸,牽引頸脊柱。
(2)肩部拔伸法:患者坐位,患肢放鬆,醫者站於後外側,用雙手握住其腕部慢慢向上牽拉。動作要緩和,向拔伸時坐低凳。
(3)腕部拔伸法:患者坐位,醫者對面而會,用雙手握住患手腕掌部,逐漸用力拔伸,與此同時囑患者上身略向後仰,形成對抗牽引。
(4)指間關節拔伸法:用一手握住患者腕上部,另一手捏住患指端,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
(5)踝關節拔伸法:患者仰卧位,醫者雙手分別握住足跟和足掌,逐漸用力拔伸踝關節。
2、動作要領
順勢而行,因勢利導,操作時要與患者配合密切,囑患者注意放鬆。用力要持久、穩定、均勻,緩緩用力拔伸,由輕到重。拔伸時用力與拔伸強度要恰如其分,適可而止,切忌粗暴,以免發生損傷。
3、作用與應用
拔伸法的作用主要是拉寬關節間隙,調整有關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理順筋骨、松解粘連、滑利關節。
六、運拉法
1、操作方法
在雙手的配合下,使關節作屈伸、旋轉及環轉等的方法,即運動關節法。一般先做旋轉,再屈伸,最後環轉,環轉又可單稱為搖法。
(1)肩部運拉法:一手握及部,另一手按於肩上以固定,作肩關節的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及環轉等活動。
(2)肘部運拉法:一手握腕部,另一手托著肘關節後部,然後使前臂旋後,同時屈肘,待屈到一定程度後,再使前臂旋前伸肘。
(3)腕部運拉法:一手握腕關節上部,另一手捏著手的四指作屈伸和環轉運動。.
(4)髖部運拉法:一手握踝關節上部,另一手按在膝關節上,使膝關節屈曲始終保持銳角,先做髕關節屈伸,作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的運動,使髖關節旋轉。.
(5)膝部運關法:一手握小腿下部,另一手扶著膝關節,作由外向內或由內向外的旋轉、屈伸活動。
(6)踝部運關法:一手握小腿下部,一手握足,作屈伸、內翻、外翻和環轉運動。(.
(7)頸部運關法:一手扶住被推拿者頭頂,另一手托住下頜部,輕輕地作左右旋轉和前俯後仰的屈伸運動。.
(8)腰部運關法: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髖,醫者立於患者側方,以二手及前臂扶按其膝,另一手握踝或托臀,作腰椎左右環旋搖動。.
2、動作要領
動作要緩和,用力要平穩,適當保持一點拔伸力。操作時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切忌動作粗暴和蠻干。活動幅度要由小到大,切忌超過關節生理活動范圍。
3、作用與應用
本法屬於被動活動的一種手法,臨床應用較多,常在治療的中後期使用,只用於四肢關節部及頸、腰部,具有滑利關節,松解粘連,增強關節活動功能,促進關節內滑液代謝、炎症吸收的作用。
七、叩擊法
1、操作方法
用十指、手掌、空拳或桑枝棒叩擊拍打體表。擊法力重,常用拳背、掌根、小魚際或桑枝棒以單手操作,;叩法力輕,「輕擊為叩」,常用半握拳或伸開手掌的尺側面操作,雙手上下交替進行叩打。若用單手虛掌叩擊,則稱拍法。
2、動作要領
擊法力重,動作要快速而有彈性,一擊即起;方向要與體表垂直,不能有拖抽動作;頻率要均勻而有節奏,一般3~5次即可。叩法操作時腕部要放鬆自由屈伸,使動作輕快、柔和而有節奏。
3、作用與應用
叩擊法運用叩擊時的沖擊力,使組織發生震動,具有良好的舒筋通絡、行氣活血作用。叩法輕柔,能夠緩解肌肉痙攣、緊張,消除肌肉酸痛,恢復運動後疲勞;擊法還有興奮作用,提高肌肉興奮狀態。
八、搓抖法
1、操作方法
搓法是用雙手掌著力,挾住被推拿的肢體,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搓動,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
抖法是分肢體抖動和肌肉抖動兩種。肢體抖動時,用單手或雙手握住被摩者的肢體遠端,在輕微的持續牽引下,稍用力作連續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動。肌肉抖動時,用手輕輕拿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振動。
2、動作要領
搓法在操作時雙手用力要對稱,動作柔和而均勻,來回搓動要快,上下移動要慢。
抖法動作要連續、均勻,頻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動的幅度要小,頻率要快,用力不要過大。拌動波要沿肢體向遠端方向傳導。
3、作用與應用
搓抖法往往聯合應用,作為結束性手法,都可使肌肉、關節產生連續震動。具有疏筋通絡,調和氣血,放鬆肌肉,緩解痙攣,滑利關節,加速疲勞的消除,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等作用。
3、有關父母的愛的好詞好句好段
1、母親是一種歲月。從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的歲月,從江河向大海的歲月,從沙漠走向綠洲的歲月,也是從苦難走到幸福的歲月。
2、母愛使我健康快樂地成長,母愛使我知道了感恩,母愛使我的愛心盈盈,母愛使我學會關愛他人,母愛是我永恆的太陽。
3、父愛那是一個回頭,父親總會用特別的方式表達他的愛。而我會感受到,讓我回味無窮,朋友你感受父親那「回頭式愛」了嗎。讓我們用心去感受那份特別的愛!你一定會很幸福!因為父親是我們永遠的依靠!
4、生活讓我變得懂事起來,生活也讓父母變得蒼老了許多,看著媽媽臉上的皺紋和爸爸兩鬢的白發不由得心疼起來,看著他們倆笑了,笑得如此地欣慰,他們是那麼地愛我。
5、蹣跚學步的時候,是母愛成為我的拐杖,不厭其煩地鼓勵我邁開成長的足跡;年幼無知的時候,是母愛成為我的鞭策,不敢懈怠地鼓勵我飛向理想的天空;青春年少的時候,是母愛成為我的動力,告訴我只要耕耘就有收獲,回首時要不留悔恨。
6、如今,我已漸漸的長大,而爸爸卻蒼老了許多。曾今不懂爸爸筆直的脊樑因何彎曲;不懂爸爸俊朗的面容因何憔悴;不懂爸爸烏黑的頭發因何斑白;不懂爸爸大半輩子的辛勞究竟為誰?直到現在我懂了,那是為了我,為了我健康成長,快樂學習,為了我長大後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7、母愛,猶如波瀾壯闊的大海,一望無垠的藍天,遼闊的草原,蔥郁的森林。翻滾著,蔓延著,生長著,蓬勃著,像歷史的長河奔騰喧涌,永不停息,轟轟烈烈。
8、有人說,母愛是一本寫不完的書,的確如此。母愛就像春天的雨露,悄悄地滋潤你心,在心靈的深處生根發芽。它帶來一片綠色,收獲的是喜悅。它伴著成長的一點一滴,隱藏著偉大的力量,似乎深不可測。這是需要用心去感覺的。
9、母親是溫暖的陽光,我是陽光下的小樹苗;母親是寬廣的大海,我是大海里的一條小魚;母愛是美麗的花園,我是花園里的一隻小蝴蝶;母愛是蔚藍的天空,我是藍天下的一隻小鳥。
10、父母的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自從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父母就開始愛著我們,直到永遠。
11、這母愛深入骨髓,融入血脈,牽動著每一顆神經。真摯深切的母愛散播在空氣中,令人悴然心碎。母愛的深,母愛的醇,母愛的濃,母愛的久,令其他任何一種情感都遜色三分。
12、我有一個好爸爸,雖然他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但他卻盡他所能,給予我無限的愛,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4、孔雀魚腰透明的里發黑是要生小魚了嗎?
不一定,要生小魚的時候有症狀的,比如不和群了或者自己在草草里游來游去的,要不就是不動,那樣才有生孩子的節奏的,發黑肚子大不一定是要生。
5、釣小魚有手感,釣大魚有腰力的並繼竿有哪些
魚大是好大,魚小是好小呢?
枯法師、本源師、飛翔天、朱紋峰 本式……
6、誰知道怎樣按摩(簡單的)?
按摩也叫推拿:
推拿手法,是操作者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刺激治療部位和活動患者肢體的規范化技巧動作。由於刺激方式、強度、時間和活動肢體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許多動作和操作方法均不同的基本手法,並在此基礎上由兩個以上基本手法組合成復合手法(如按揉法、推摩法等),或由一連串動作組合而成、有其操作常規(或程序)的復式操作法等等。推拿治療是以手法操作為主的一種特殊療法,作為其特色標志之一的學術流派,更以其師承及臨證體驗的不同而造就各自手法上鮮明的個性。因此,推拿手法之多竟達百種以上。其中既不乏可單獨應用而成為有其適應證治范圍的單一推拿療法,也有融合變通後形成一套常規操作程度的復式推拿療法;有些手法經一定的訓練後即可掌握,而有的則需有相當程度的功法基礎(如內功推拿等)和臨證體驗之後才能得心應手。推拿的常用基本手法大致可分為按壓類、擺動類、摩擦類、捏拿類、捶振類和活動關節類等六大類。
(一)按壓類手法
按壓類手法是以按壓的方式作用於機體的一類手法。根據治療需要,按壓的力量有強有弱,按壓的面積有大有小,按壓的時間有長有短。按壓類手法能應用於全身各個部位,其中按法、揉法、點法、壓法、掐法、踩蹻法刺激量較強;押法、掩法、捫法、抄法、撥法刺激量較弱。
1、按法:術者將手指或掌面置於體表,逐漸用力下壓的手法,屬按法,也稱為「抑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無名指指端或指腹面按壓,稱為「指按法」,其中又以拇指按法較為常用;用掌根、魚際或全掌按壓,稱為「掌按法」,作用面較大,然而其局部刺激強度則弱於指按法。按法常可與其他手法結合使用,如與揉法結合,稱為「按揉法」。
2、壓法:術者用手掌心或掌根進行按壓。按壓時也可在體表上緩慢滑動。掌壓接觸面較大,壓力大而柔和,多施用於肩背、腰部,有緩解筋脈拘急的作用。
3、揉法:術者用手指指腹或雙掌緊貼在體表上,稍用力向下按壓,然後帶動肌膚作輕柔緩和的迴旋轉動。用掌根揉的,稱為「掌揉法」;用手掌大魚際肌部揉的,稱為「魚際揉法」;用手指揉的,稱為「指揉法」。掌揉法施用於腰、背、臀部及四肢,魚際揉法施用於頭面及胸腹部,指揉法主要作用於穴位及壓痛點上。
4、點法:術者用手指的指峰或屈曲的近端指關節,或肘部尺骨鷹嘴突部按壓或點擊體表。點法接觸面較小,刺激強度大,多用於穴位及壓痛點上,止痛效果較好。
5、掐法:術者用指甲掐按體表的穴位,亦稱「爪法」、「切法」。掐法接觸面小,刺激比點法還強。如用於人中穴及肢端穴位上,有開竅醒腦作用,驚厥、昏迷常用此法。
6、撥法:術者用手指指端按在筋腱上,適當用力作與筋腱成垂直方面的往返撥動。常用治筋脈攣急等症。
7、押法:術者將手指指腹按在體表上不動,刺激量比壓法要小。
8、掩法:術者以手掌輕輕地覆置於體表的一定部位上,多用於患兒的臍部。
9、捫法:術者將手掌擦熱後,迅速地輕放在體表上。如用於脘腹部,有溫中作用,以治寒性腹痛、腹瀉等症。用於頭頂部,有祛風散寒作用,以治療感冒、頭痛等症。
10、抄法:術者將兩手掌面分別放在患者的兩側脅部,進行按揉,漸漸抄入腰部,並輕輕地左右晃動。本法可作為治療腹痛、腰痛的輔助手法。
11、踩蹻法:術者用單足或雙足踩在治療部位上揉壓或做彈跳動作(彈跳時,足尖不得離開治療部位),術者尚需藉助器物承擔一部分自身的體重,以控制踩蹻力量的大小。本法多用於腰臀及下肢部。其中彈跳踩蹻法地適用於腰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疾患。使用本法應嚴格選擇適應症,體虛或骨質疏鬆等症不可使用。
(二)擺動類手法
擺動類手法是通過腕部有節奏的擺動,使壓力輕重交替地呈脈沖式持續作用於機體的一類手法,包括有一指禪推法、袞法、纏法、滾法等。
1、一指禪推法:術者將拇指的指端、指腹或橈側偏峰置於體表,運用腕部的來回擺動帶動拇指指間關節的屈伸,使壓力輕重交替,持續不斷地作用於治療部位上。每分鍾擺動一般為120-160次。本法接觸面小,深透力強,可廣泛應用於全身各部穴位上。
2、袞法:將手部各掌指關節略為屈曲,以掌背近小指側部貼於治療部位上,然後有節奏地作腕關節屈伸和前臂旋轉的協同動作,使貼於治療部位上的掌背部分作來回滾動。每分鍾擺動一般為120-160次。本法多用於頸項、腰背及四肢部。
3、纏法:動作與一指禪推法相同,但擺動速度較快,每分鍾達200次左右,有較強的消散作用。
4、滾法:術者手握空拳,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置於治療部位上,腕關節作小幅度的屈伸,使接觸治療部位的指間關節來回滾動。本法適用於除顏面部外的各個部位。
(三)摩擦類手法
摩擦類手法是以在肌膚表面摩擦的方法進行治療的一類手法。其中,有些手法是使之摩擦發熱,有些手法是推動氣血,有些手法則是以摩擦的形式揉搓肌膚。摩擦發熱的手法,主要是擦法,適用於胸腹、四肢、腰背部;推動氣血的手法有摩法、開法、合法、推法、運法、刮法等,適用於頭面、胸腹及四肢部;揉搓肌膚的手法有搓法、勒法、抹法、掃散法等,適用於四肢或頭面等部。
1、擦法:術者將手掌緊貼於皮膚表面,稍用力作來回直線摩擦,使其局部發熱。用全掌著力摩擦的,稱為「掌擦法」,適用於胸脅及腹部;用大魚際著力摩擦的,稱為「魚際擦法」,適用於四肢部;用小魚際著力摩擦時,稱為「側擦法」,適用於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千金要方》中「老子按摩法」所說的「掘法」,即是用兩手拳背在脊柱兩傍施行的擦法。
2、摩法:術者以手掌面或手指指腹置於體表上,作輕緩的盤旋摩動。用手掌面摩動的,稱為「掌摩法」;用手指指腹摩動的,稱為「指摩法」。摩法主要適用於胸脅及腹部。古代施行摩法時,常根據病情塗抹各種葯膏,稱為「膏摩」法。
3、分法與合法:分法又稱「開法」;合法又稱「和法」。前者是術者用兩手拇指指腹或手掌,在體表上的某一處向其兩側分開推動,後者是術者用兩手拇指指腹或手掌,在體表治療部位上分別從兩側向中間合攏。分法,有疏散氣血之意;合法,是聚合氣血之義。這些手法主要應用於小兒的臨床推拿治療。
4、推法:用手掌或手指指腹置於治療部位上,向前作單方向移動。推法類似擦法,但擦法是用力來回摩擦,要求達到局發熱;推法則是輕快柔和地單向推動,操作時雖連續不斷,但在手返回推出起點時,不能在體表上摩擦,其意是推動氣血行進,不要求局部發熱。作直線推動的稱「直推法」、「平推法」,作迴旋推動的稱「旋推法」。有些小兒推拿書籍中所描述的「運法」,如運太陽、運八卦,即是旋推法。推法適用於全身各個部位。
5、指法與刮法:都是用手指指腹面掠擦治療部位。輕快地掠擦稱「指法」,較重地掠擦稱「刮法」。刮法,還可用光滑竹片邊緣掠擦治療部位。指法與刮法,主要適用於胸背和四肢部。
6、搓法:用兩手掌面挾住肢體,輕輕地作快速來回搓揉。適用於四肢及脅肋部。
7、勒法:用食指、中指略屈曲挾住手指或足趾的根部,迅速地滑出指(趾)端。
8、抹法:用拇指指腹或手掌面緊貼於體表上,略用力,緩慢地作上下、左右往返移動。多用於頭部、頸項及胸腹部。
9、掃散法:用拇指橈側面及其餘四指指端,同時貼於頭顳部,稍用力向耳後作快速來回抹動。常用於頭痛、頭脹、高血壓等疾患。
(四)捏拿類手法
捏拿類手法是以擠壓提捏肌膚的方法作用於機體的一類手法。這類手法有拿法、捏法、擠法、擰法、扭法、提法、挪法、扯法、彈法、抓法、捻法等。捏拿類手法是刺激較強的手法。
1、拿法:術者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或用拇指和其餘四指的指腹,對合緊挾治療部位並將其肌膚提起。適用於肩背及四肢部。捏法、擠法、擰法、扭法、扯法、提法及挪法都是與拿法動作相似的手法。「捏法」是用拇指與食指或拇指與食指、中指擠捏肌膚。「擠法」、「擰法」、「扭法」、「扯法」的動作大同小異,是用拇指末節指面和食指中節的橈側面,或將食指、中指略屈曲,用其中節挾住肌膚,提起扭轉。「提法」是在拿法、捏法、擠法、擰法、扭法的操作過程中,把挾住的肌膚再用力往上牽拉。「挪法」是把手掌攤平,置於治療部位上,然後如握拳狀將該部位的肌膚提起片刻,再放開手掌稍向前移,如此不斷地向前提捏、放開進行操作。
2、彈法:即術者用力提捏肌膚後,迅速放開,使肌膚恢復原狀,適用於肌肉豐厚處。另一種操作方法是將中指屈曲,中指甲置於拇指面成環狀,然後將中指迅速彈出,擊打患處,亦稱彈法。
3、捻法:用拇指的指腹及食指橈側面挾住治療部位,如捻線狀來回捻揉。多施用於指、趾處。
4、抓法:五指分開,滿掌拿捏治療部位,著力點在五指之端。常用於頭頂部及肌肉豐厚處。以掌統握者,稱為「擒法」。
(五)捶振類手法
捶振類手法是以拍擊的方式作用於機體,或使機體產生振動感應的一類手法。常用的捶振法有拍、擊、叩、劈啄、振、搗、抖等手法。
1、拍法:術者手握空拳,以虛掌有節奏地拍打治療部位。如用掌根或拳背部擊打治療部位,稱為「擊法」;用桑枝棒進行擊打,又稱「棒擊法」;用空拳有節奏地擊打治療部位,稱「捶法」(叩法);用手掌尺側部擊打,又稱「劈法」;用合攏的五指指端敲擊治療部位,稱為「啄法」;用屈曲的食指或中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的背面進行叩擊,稱為「搗法」。這些手法適用於肩背及四肢部。
2、振法:又稱「顫法」、「振顫法」,用指端或手掌置於治療部位上,使手臂發出的震顫波傳遞到機體。指振法,常用於頭面及胸腹。掌振法主要用於胸腹。也可用一手手掌按在治療部位上,另一手握空拳有節奏地叩擊按在治療部位上的手背,使其局部深層有振動感覺,稱之為「振動法」,常用於胸背部。
3、抖法:術者用手握住患肢的遠端,用力作上下抖動,使患者肢體呈波浪式抖動,有放鬆肌肉和關節等作用。
(六)活動關節類手法
活動關節類手法是指對病人的肢體關節進行屈伸、內收、外展、旋轉、牽拉等的一類手法,也稱之為被動運動。其形式可根據關節的結構特點和病症治療的需要選用。操作時病人肌肉要盡量放鬆,活動關節的幅度、力量要恰當。不可突然強力牽拉,以免加重肌痙攣和引起損傷。
1、搖法:術者一手固定關節的一端,一手在關節的另一端對可動關節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搖動,亦稱「運法」。應用於頸、腰及四肢關節部。活動幅度較大的搖法,又稱之為「盤法」。有些小兒推拿療法中所稱的「運法」,除了本操作法外,是指「指摩法」及「旋推法」。
2、拉法:又稱「牽法」、「牽引法」、「引伸法」、「撥法」、「拽法」。術者固定肢體一端,並持續用力牽拉肢體的另一端。適用於四肢關節及頸、腰部。使用這類手法,應緩慢、持續地牽引,切忌用暴發力。
3、背法:術者與患者背靠背站立,用雙肘挽住患者的肘彎部,然後彎腰、屈膝、挺臀,將患者背起,使其雙腳離地。同時,術者以臀部用力顛動,牽伸患者的脊柱腰段。背法的作用與拉法相同,使關節的間隙拉開,適用於腰部。
4、扳法:又稱「搬法」,是施術者兩手作相反方面的用力,使患者關節作屈伸及旋轉活動的一種推拿手法。有扳頸、扳腰、扳肩、扳肘、扳腕(踝)等法之分。其扳動的幅度,須根據關節正常的生理活動范圍及其病理狀況而定,手法需輕巧柔和。
無論何各推拿手法,其操作的技術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在此基礎上達到「深透」。所謂「持久」,就是要求術者的手法操作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時間內不走樣,不虛乏;「有力」是指手法操作必須具有一定力量,並能根據患者體質、病情及施術部位的不同而加以調整;「均勻」是要求操作手法力度均衡,不可忽輕忽重,有些手法則應有鮮明的節奏性;「柔和」是要求動作柔緩協調穩健,不可生硬粗暴。「深透」是要使勁力透過皮膚深入到體內,作用到一定范圍,不浮泛於體表。因此,應用推拿手法者應該經常練習手法技巧和鍛煉指、腕、臂力,才能熟而生巧,應用自如。
7、孔雀魚生完小魚腰很彎肚子凹下去身體變形了
最後一次生育,以後不能再生了。
8、推拿手法產生的功是什麼?
推拿的主要手法有哪些
推拿手法主要是揉肉不揉皮,撥筋不碰骨,分骨不傷筋
推拿手法是指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按各種特定的技巧和規范化的動作,以力的形式在體表操作的方法。推拿手法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簡單隨意動作,它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動作規范,它是一種力與技巧的完美結合所產生的高級運動形態,是推拿治療疾病的基本手段。
手法的熟練程度及如何適當地運用,對治療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療效,除了診斷辨症准確,在適當的穴位或部位上運用相宜的手法,顯然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推拿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從而達到功力「深透」的效果。所謂「持久」,是指手法要能按要求持續連貫地運用一定時間,而不疲勞,動作不走形;所謂「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有一定的力度,這種力度是須要能夠根據病人體質、病症、部位等的不同情況而適當增減的;所謂「均勻」,是指手法動作要有節奏性,速度不要時快時慢,壓力不要時輕時重;所謂「柔和」,是指手法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蠻力,動作變換要自然。以上各點是有機聯系著的。要熟練掌握各種手法並能在臨床上靈活運用,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手法練習和臨床實踐,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一、按壓法
1、操作方法
用指、掌、肘或肢體其他部分著力,由輕到重、由淺到深地逐漸按壓人體一定的部位或穴位,達到作用層次時,停留一段時間(約10~30秒左右),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鬆,可反復多次。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間關節突起部著力者,稱為點法;用指腹、掌根或全掌著力者稱為按法(指按法、掌按法);用肘後尺骨鷹嘴突起部著力重按者,常稱為(肘)壓法;用指甲著力則稱為掐法。
2、動作要領
按壓時方向要與體表垂直,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皮膚產生滑動;用力要由輕到重,緩緩增加,動作要穩而持續,使力量達到組織深部;點按穴位要准確,用力以病人有酸、脹、熱、麻等感覺為度。
3、作用與應用
按壓法是刺激性較強的一種手法,適用於全身各個部位,可以解痙散結、通經活絡、鎮痛移痛、整形復位。具有良好的放鬆肌肉,消除疲勞等作用。點法多用於穴位與壓痛點,有「點穴療法」和「以指代針」之稱。肘壓法常用於肌肉豐厚的部位或體質壯實的人。掐法常用拇指指甲掐刺穴位,主要用於急救昏迷,如掐人中、掐十宣。臨床應用按壓法後常用揉法輔助,以緩和刺激。
二、推擦法
1、操作方法
推法是用指、掌或肘後鷹嘴部著力於一定的部位上,緩緩地做單方向的直線推動。擦法是用手掌掌面或大、小魚際著力,緊貼皮膚,作直線來回的快速摩動。推法根據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全掌重推法時,四指並攏,拇指分開,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面重疊按壓於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推動。
2、動作要領
推法要求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平穩而著實,推動時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不可強硬用力,以免損傷皮膚或引起不適感。
擦法在操作時要求沉肩、垂肘、腕部平伸,以肩關節為支點,帶動肘關節屈伸,使前臂與腕手部保持一致,作前後或左右直線往返摩擦,不可歪斜;術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中,以擦動時皮膚不起褶疊為宜;速度一般要快,往返距離要長,動作要均勻而連貫,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膚充血潮紅為度,防止擦傷皮膚。
3 作用與應用
輕推法具有鎮靜止痛,緩和不適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經絡,理筋整復,緩解痙攣,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等作用。
擦法是一種柔和溫熱的刺激,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虛寒證候,可以提高局部皮膚與組織溫度,增強機體抗寒能力。根據不同的推拿部位,可採用不同的手形,如四肢關節部宜用大魚際擦,背腰骶部宜用掌或小魚際擦,肌腱與小關節處用拇指指腹擦。
推擦法都可用於推拿的開始和結束時,或手法轉換的間隙,以緩和疼痛或不適感。
三、揉摩法
1、操作方法
揉摩法是用指、掌、肘等部位著力於體表一定的部位上,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活動的方法。著力部位吸定皮膚並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活動者,稱為揉法;不吸定皮膚而著力部位在體表環旋滑動者,稱為摩法;二者結合或介於二者之間者,和稱為揉摩法。揉法常用全手掌、掌根、大魚際、小魚際、拇指或四指指腹等著力,分別稱為掌揉法、指揉法等;摩法常用示、中、環指指面或手掌面著力,分別稱為指摩法、掌摩法。
2、動作要領
二者操作時都需要手腕放鬆,指掌關節自然伸直,隨動作自然的屈伸,(2)揉法要「吸定」,是指手指或掌要緊貼在皮膚上,不與皮膚之間產生摩擦;(3)揉摩時動作要緩和、協調,可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操作,每分鍾頻率約120次。
3、作用與應用
揉摩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具有和中理氣、活血散瘀、緩和肌緊張及強手法刺激等引起的疼痛不適的作用。揉法與按法結合,稱按揉法,可以深入肌筋深部,緩解痙攣、軟化瘢痕、松解粘連。
四、拿捏法
1、操作方法
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其他手指指面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律的拿捏。一般拿法作用較深,一直可到肌肉層;捏法作用只到皮下組織;二者合稱為拿捏法。拿捏住肌肉或皮下組織後,向上提起,稱為拿提法。捏法也可以用半握拳屈曲的食指第二節的橈側面與拇指指腹相對操作,尤其當皮下組織較豐厚時。
2、動作要領
拿捏法操作時注意肩臂放鬆,手腕靈活,前臂發力,以掌指關節活動為主;以五指掌面為接觸面,與體表皮膚吸定拿捏:用力要先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動作要緩和而連貫。
3、作用與應用
拿捏法具有疏通經絡、解表發汗、鎮靜止痛,開竅提神,緩解痙攣等作用。
五、拔伸法
1、操作方法
拔伸即牽拉或牽引,固定肢體或關節的一端,牽拉關節的另一端使包繞關節的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發生不同長度的延長。
(1)頸部拔伸法:對於由於頸椎損傷而導致頸椎生理前凸減少的運動員,運動後可以採用頸椎拔伸法減輕頸部不適症狀。方法是讓被推拿者正坐,推拿者站於其後,用雙手拇指托於枕骨隆凸的側下方,食、中指托於被推拿者兩側下頜骨,然後逐漸用力向上拔伸。也用一手肘彎部托住患者下頜,手扶住其對側頭部,另一手托住其枕後部,兩手同時用力向上拔伸,牽引頸脊柱。
(2)肩部拔伸法:患者坐位,患肢放鬆,醫者站於後外側,用雙手握住其腕部慢慢向上牽拉。動作要緩和,向拔伸時坐低凳。
(3)腕部拔伸法:患者坐位,醫者對面而會,用雙手握住患手腕掌部,逐漸用力拔伸,與此同時囑患者上身略向後仰,形成對抗牽引。
(4)指間關節拔伸法:用一手握住患者腕上部,另一手捏住患指端,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
(5)踝關節拔伸法:患者仰卧位,醫者雙手分別握住足跟和足掌,逐漸用力拔伸踝關節。
2、動作要領
順勢而行,因勢利導,操作時要與患者配合密切,囑患者注意放鬆。用力要持久、穩定、均勻,緩緩用力拔伸,由輕到重。拔伸時用力與拔伸強度要恰如其分,適可而止,切忌粗暴,以免發生損傷。
3、作用與應用
拔伸法的作用主要是拉寬關節間隙,調整有關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理順筋骨、松解粘連、滑利關節。
六、運拉法
1、操作方法
在雙手的配合下,使關節作屈伸、旋轉及環轉等的方法,即運動關節法。一般先做旋轉,再屈伸,最後環轉,環轉又可單稱為搖法。
(1)肩部運拉法:一手握及部,另一手按於肩上以固定,作肩關節的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及環轉等活動。
(2)肘部運拉法:一手握腕部,另一手托著肘關節後部,然後使前臂旋後,同時屈肘,待屈到一定程度後,再使前臂旋前伸肘。
(3)腕部運拉法:一手握腕關節上部,另一手捏著手的四指作屈伸和環轉運動。.
(4)髖部運拉法:一手握踝關節上部,另一手按在膝關節上,使膝關節屈曲始終保持銳角,先做髕關節屈伸,作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的運動,使髖關節旋轉。.
(5)膝部運關法:一手握小腿下部,另一手扶著膝關節,作由外向內或由內向外的旋轉、屈伸活動。
(6)踝部運關法:一手握小腿下部,一手握足,作屈伸、內翻、外翻和環轉運動。(.
(7)頸部運關法:一手扶住被推拿者頭頂,另一手托住下頜部,輕輕地作左右旋轉和前俯後仰的屈伸運動。.
(8)腰部運關法: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髖,醫者立於患者側方,以二手及前臂扶按其膝,另一手握踝或托臀,作腰椎左右環旋搖動。.
2、動作要領
動作要緩和,用力要平穩,適當保持一點拔伸力。操作時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切忌動作粗暴和蠻干。活動幅度要由小到大,切忌超過關節生理活動范圍。
3、作用與應用
本法屬於被動活動的一種手法,臨床應用較多,常在治療的中後期使用,只用於四肢關節部及頸、腰部,具有滑利關節,松解粘連,增強關節活動功能,促進關節內滑液代謝、炎症吸收的作用。
七、叩擊法
1、操作方法
用十指、手掌、空拳或桑枝棒叩擊拍打體表。擊法力重,常用拳背、掌根、小魚際或桑枝棒以單手操作,;叩法力輕,「輕擊為叩」,常用半握拳或伸開手掌的尺側面操作,雙手上下交替進行叩打。若用單手虛掌叩擊,則稱拍法。
2、動作要領
擊法力重,動作要快速而有彈性,一擊即起;方向要與體表垂直,不能有拖抽動作;頻率要均勻而有節奏,一般3~5次即可。叩法操作時腕部要放鬆自由屈伸,使動作輕快、柔和而有節奏。
3、作用與應用
叩擊法運用叩擊時的沖擊力,使組織發生震動,具有良好的舒筋通絡、行氣活血作用。叩法輕柔,能夠緩解肌肉痙攣、緊張,消除肌肉酸痛,恢復運動後疲勞;擊法還有興奮作用,提高肌肉興奮狀態。
八、搓抖法
1、操作方法
搓法是用雙手掌著力,挾住被推拿的肢體,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搓動,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
抖法是分肢體抖動和肌肉抖動兩種。肢體抖動時,用單手或雙手握住被摩者的肢體遠端,在輕微的持續牽引下,稍用力作連續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動。肌肉抖動時,用手輕輕拿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振動。
2、動作要領
搓法在操作時雙手用力要對稱,動作柔和而均勻,來回搓動要快,上下移動要慢。
抖法動作要連續、均勻,頻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動的幅度要小,頻率要快,用力不要過大。拌動波要沿肢體向遠端方向傳導。
3、作用與應用
搓抖法往往聯合應用,作為結束性手法,都可使肌肉、關節產生連續震動。具有疏筋通絡,調和氣血,放鬆肌肉,緩解痙攣,滑利關節,加速疲勞的消除,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