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肌 > 腰麻和肌松

腰麻和肌松

發布時間:2020-11-29 03:19:59

1、求麻醉師解答 關於腰麻後頭痛的問題

麻醉科醫生不喜歡被人們稱為「麻醉師」。 女性的疝氣手術也是比較少見的:)

腰麻後的頭痛的原因就是腦脊液漏,雖然是比較常見的並發症,但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盡量避免的。現在的腰麻多是採用腰硬聯合麻醉而非單純的腰麻,這樣穿破硬脊膜的針可以更細,基本上可以避免腦脊液的外漏,就連術後去枕平卧都並非必須,也不會導致頭痛。
另外麻醉醫師的操作技術也是原因之一,但即使是技術很好的醫生,也有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

腰麻後下半身不痛,但是能動也是比較正常的,雖然這不是理想的麻醉效果。這個原因很可能是當時那位醫生沒有將局麻葯全部推注到蛛網膜下腔,也就是到達關鍵部位的葯量少了、濃度低了。

至於下次剖腹產,有的醫院是用腰硬聯合麻醉,也有不少醫院是硬膜外麻醉。雖然都有可能導致術後頭痛,但其發生率還是很低的,也不是說你這次出現了下次就一定會出現,只是幾率可能比別人要高那麼一點點。如何避免的話,還是要看麻醉醫生的本事了。

至於偏頭痛,沒有關系。

2、連硬外麻醉與腰硬聯合的區別

連硬外就是將穿刺針穿破黃韌帶到達硬膜外間隙,將局麻葯注入到硬膜外腔里阻滯神經根,理論上是從頸椎到骶椎都能打,但現在極少見到有打頸椎的了。腰硬聯合是腰麻(也就是蛛網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聯合起來的方法。腰麻的間隙一般是L2,3或L3,4不能高了,否則會全脊麻,因為腰麻是將葯物直接注射到蛛網膜下腔,阻滯的是脊髓,平面高了導致中樞的麻醉就相當危險了,也因此用葯量,腰麻比硬膜外要少得多。腰硬聯合時,先將葯物通過腰麻針注入到蛛網膜下腔,然後拔出腰麻針,再通過硬膜外的穿刺針置一根很細的管子進到硬膜外腔,這樣就可以持續給葯到硬膜外腔了,用來輔助腰麻的麻醉效果。

3、腰麻是怎麼發明的

復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雙重特點,以起效快、阻滯完善、肌松好、經濟等優點,目前臨床上應用已逐漸增多〔3〕,但腰麻後可引起生理擾亂,其程度與阻滯平面有密切關系,平面越高,擾亂越明顯,如阻滯平面越過胸10後,常出現血壓下降,嚴重者因腦供血不足而出現惡心嘔吐〔4〕。CSEA產生的阻滯比預計的要廣泛,這可能是由於蛛網膜下腔注葯使得硬膜外腔負壓降低和容積變小,從而平面擴散較廣,為避免平面廣泛,我們採用蛛網膜下腔應用小劑量重比重局麻葯(2ml)將腰麻平面控制胸10~11以下,再加小劑量的硬膜外給葯,獲得了局限的阻滯平面,並在麻醉開始後30分鍾內快速輸液200~300ml,降低了低血壓的發生率。對於腰麻後低血壓,首先補充血容量,如無效可給麻黃素15mg靜注或30mg肌注。本組病例中除個別患者給予小劑量升壓葯外,其餘患者均為用升壓葯。所有病例均採用腰麻硬膜外小劑量麻醉完成手術,此種方法值得推廣。
頭痛是腰麻後最常見的並發症之一,是患者最苦惱的問題〔4〕,但用25G背孔穿刺針操作就沒有這種後顧之憂,頭痛的主要原因是腦脊液丟失造成的,使用這種特殊的細針,避免了腦脊液的丟失,故本組患者無1例發生頭痛。另外,局麻葯液從硬膜外腔擴散到蛛網膜下腔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因此CSEA的用葯量要小於單純硬膜外麻醉的劑量,這與我們的結果是一致的。硬膜外注葯前,應先給試驗量,以防導管誤入蛛網膜下腔,給2%利多卡因3ml,如導管在硬膜外腔,平面最多升4個節段,如置入蛛膜網上腔可能引起廣泛的阻滯平面,也不致引起膈肌麻痹〔3〕。本組病例中未發現導管置入蛛網膜下腔現象。在我國硬膜外麻醉失敗率和阻滯不全發生率為9.55%。在剖宮產患者甚至高達25%以上〔5〕。而CSEA阻滯患者99%獲得了完善的鎮痛〔6〕。CSEA吸取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雙重優點,可達到完善的鎮痛、滿意的肌松,其次小劑量的腰麻和合適的硬膜外阻滯可避免持續的交感神經阻滯和肋間神經麻痹,維持了呼吸、循環系統的穩定,減少了並發症的發生,盡管CSEA有以上優點,但是此方法也有一些缺點:①操作復雜技術要求較高;②硬膜外導管有置入蛛網膜下腔的可能,造成廣泛阻滯;③麻醉平面比單純硬膜外阻滯麻醉廣泛,對循環系統影響較大;④並發症可能多於單純硬膜外阻滯,因為腰麻醉並發症多。盡管有些缺點,但只要引起注意,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復合腰麻硬膜外麻醉,還是值得推廣使用的。

與腰麻和肌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