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肌肉拉傷反復發作?
腰部肌肉損傷以後,沒有治療好徹底,形成了慢性損傷稍微勞累或者是久坐,就容易復發。
腰扭傷反復發生與腰椎不穩定有關系,腰部肌肉和韌帶張力降低,鬆弛是主要原因。韌帶和肌肉鬆弛會導致腰椎不穩定,對腰椎兩側的小關節影響最大。
當彎腰或轉身取東西時,腰椎的小關節會一側放鬆,一側緊張。取東西後腰部回到直立狀態時發生腰扭傷,這是因為一側放鬆的關節沒有按原來的位置復位。
引起關節半脫位,致急性腰痛。腰肌五點支撐試驗是鍛煉腰肌的試驗,可以增強腰肌力量,腰肌力量加強後腰扭傷發生率會明顯降低。
腰反復扭傷主要是由於在第一次扭傷之後沒有進行徹底的治療,也就是說扭傷的肌肉未能徹底的治癒,而形成了一個無菌性的炎症病灶,在受涼以及再次搬抬重物或者彎腰的時候,再次牽拉到這個未癒合的肌肉而導致肌肉再次出現拉傷,如果是完全癒合,肌肉力量恢復非常好,就不會再有這種拉傷的反復情況。
所以在我們腰扭傷之後一定要選擇卧床位休息,讓受傷的肌肉充分的休息,並且口服一些消炎止痛葯以及一些肌肉鬆弛劑,比如說乙哌立松,這樣能夠保持肌肉充分放鬆。然後配合暖水袋熱敷,來增加血液循環,加速一些炎性代謝產物的代謝,這樣腰部扭傷才能夠完全的恢復,並且在你第一次扭傷後的3到4周時間內不要進行搬抬重物以及劇烈彎腰的動作。
一般經過以上的治療措施之後,腰部肌肉恢復良好,肌肉力量達到正常的肌肉力量,這樣才能夠再進行搬抬一些重物以及一些其他的劇烈運動,如果沒有癒合就進行這些操作,會導致肌肉拉傷反反復復不癒合,時間長久之後就在受傷的斷端那個位置,出現一些硬化,包括一些黏連的組織,導致肌肉的力量逐漸下降,並且容易出現反反復復的拉傷。
2、急性腰肌扭傷如何通過拔罐改善?
急性腰肌扭傷,多由於突然受暴力損傷而起,或搬運重物,負重過大或用力過度,勞動時腰部姿勢不正確,以及跌仆或暴力直接打擊腰部而致。急性腰肌扭傷以腰部劇痛,活動不便,坐、卧、翻身都有困難,甚至不能起床,連咳嗽、深呼吸都感疼痛加重為主證。也有些患者,在扭、閃腰時,腰部疼痛並不劇烈,還能連續工作,數小時或1~2日後,腰痛才逐漸加劇。
【拔罐部位】
1腰部:腎俞、腰陽關。
2下肢部:環跳、委中。
慢性腰肌勞損
慢性腰肌勞損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慢性損傷。在慢性腰痛中,本病佔有相當的比重。常因勞動中姿勢不良,或急性腰部軟組織損傷後未及時治療或反復多次損傷,或由先天性畸形所致。臨床表現以腰骶部一側或兩側酸痛不舒,時輕時重,纏綿不愈,勞損部位可有較廣泛的壓痛,壓痛一般不甚明顯。酸痛在勞累後加劇,休息後減輕,並與氣候變化有關。在急性發作時,各種症狀均顯著加重,並可有肌痙攣、腰脊柱側彎、下肢牽製作痛等症狀出現。
【拔罐部位】
1腰骶部:腎俞、大腸俞、八髎、秩邊。
2下肢部:委中、承山、足三里。
3、急性腰扭傷是什麼原因?腰扭傷都有哪些症狀?
急性扭傷由於傷後軟組織迅速腫脹出現瘀斑,而冷卻後的中葯蠟療具有很強的機械壓迫作用,使表麵皮膚毛細血管輕度受壓,熱作用達到深部組織,能防止組織內淋巴流和血液的滲出,減輕組織水腫,因而其消散吸收炎性浸潤及止痛作用良好。
4、腰肌扭傷最好最快的治療方法…
急性腰肌扭傷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兩側的肌肉、筋膜、韌帶、關節囊及滑膜等軟組織的急性損傷,從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動功能障礙的一種回病症,臨床醫學表明,中葯蠟療的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功效答,對此類病症有良好的治癒效果。
5、我急性腰扭傷,去醫院檢查說是腰肌筋膜炎,都一個月了,怎麼還不好啊?這兩天又嚴重了,會不會留下病根啊
可以通過中醫五行綜合療法治療,在治療該病上採用多年科研結晶和中葯獨特葯理作用,民間驗方與現代科學配方為一體辯證論治,讓每位患者得到一人一方隨時調整的最佳治療效果,促進肌細胞血液循環,疏通和改善局部營養,刺激幹細胞原位再生,恢復肌細胞的功能,能夠起到很好治療效果。
6、急性腰扭傷與腰肌勞損都容易復發嗎?
急性腰扭傷和腰肌勞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先回答你第一個疑問:急性腰扭傷經治癒後容易復發,腰肌勞損治癒後不容易復發,因為一個是肌肉纖維組織損傷 一個是腰椎損傷
7、扭傷腰肌要多久才能好
你好,腰肌扭傷後會導致肌肉疼痛及行走困難的。此時腰部肌肉處於充血狀態,應該盡量卧床休息。避免勞累及低頭彎腰等。
8、因踢球造成腰部扭傷引發的腰肌勞損怎麼康復
腰部急性損傷後,治療不當或延誤治療,遷延日久,可造成腰部慢性損傷。 腰骶部有先天性結構異常,使肌肉的起止點隨之發生異常或該部活動不平衡,而易致腰部慢性損傷。 腰為腎之府,由於勞損於腎,或平素體虛,腎氣虛弱,腎的精氣不能充養筋骨、經絡,故患部多為氣血不暢或瘀血滯留於經絡,血不榮筋,筋脈不舒,而致腰部筋攣疼痛。腎氣虛弱,風寒濕邪易於乘虛侵襲,久而不散,筋肌轉趨弛弱,若患者彎腰勞作,則弛弱之筋肌易於損傷,使勞損與寒濕並病。
腰肌勞損主要臨床表現是:腰部疼痛.
引起慢性腰肌勞損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腰扭傷後遺症及長期反復的腰部慢性損傷。
9、急性腰扭傷、腰肌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症異同
你好,你說的情況簡單地講,三者之間的共同點就是腰痛。不同地方比較多,重點的講,急性腰扭傷,有明確的外傷史,而後兩者,沒有。而腰間盤突出,疼痛會放射到腿部,表現為坐骨神經痛,這一點是其他所不具備的。另外,如果輔助檢查,比如ct,後者有陽性發現。
10、腰部肌肉扭傷如何治療?
急性腰部扭傷是指因各種突然刺激所造成的腰部軟血組織損傷,又稱「扭腰、閃腰」等。臨床上極易見到,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如不及時進行按摩手法治療處理,易轉變成為頑固的慢性腰肌勞損。筆者將對本病的一般臨床資料、臨床表現、臨床檢查、診斷、治療手法等內容進行介紹:?
一、 一般臨床資料?
腰部脊柱是一根獨立的支柱,承擔著人體60%以上的重力,從事著復雜的運動,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韌帶,無骨形結構的保護,故在持重和各種運動中,極易受到損傷。?
二、臨床表現?
傷情較重者隨即可見腰部劇痛、坐卧、翻身困難,甚至不能起床,咳嗽,打噴嚏,深呼吸均感疼痛加重,另有一部分患者在發病時,腰部疼痛並不十分劇烈仍能工作數小時或數日後才覺痛感逐漸加重,類似患者極易轉為慢性腰肌勞損。?
三、臨床檢查與診斷?
在檢查時可見下列體征:?
1.壓痛點。絕大多數患者有明顯的壓痛點,一般痛點位於損傷部位。?
2.肌痙孿。主要位於骶脊肌、臀大肌。俯卧時肌肉稍感松軟,用手指按壓時產生肌痙孿。 ?
3.脊柱生理曲度改變。因疼痛可引起肌肉保護性痙孿,這時,不對稱的肌痙孿可引起脊柱向患側傾斜,屬於暫時性生理改變。一般情況下,多見於單側發病。?
4.X線拍片檢查常無異提示。根據以上檢查可將本病診斷為急性腰部扭傷。?
四、臨床治療與手法?
1. 治療原則:舒經通絡、治血散於、解痙鎮痛。?
2. 施術部位:病變局部(腰部)及其壓痛點。?
3. 主要手法:推、按、揉、撥、振動等。?
4. 取穴:扭傷、人中、腎俞、壓痛點、大腸俞、環跳、殷門、委中、承山、陽陵泉、昆侖等,可加用關元、氣海、足三里、曲池、肩井、合谷等配穴。?
5. 操作順序:俯卧位,側卧位,正坐位。?
6. 操作時間:每次20分鍾即可,不宜太長,以免造成新的損傷。?
治療手法刺激量:推按要輕,撥揉稍重,振動要緩,穴位刺激由輕到重。?
五、臨床手法介紹?
在臨床上,筆者對本病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與總結。認為急性腰部扭傷症發病急,見效快,只要治療及時不易復發,但要囑咐患者注意保護腰部鍛煉。?
因急性腰肌扭傷的病因多來自於外力,在治療手法上不宜極強的刺激,其原因是本病的主要特徵是劇痛,如在此時採用強烈推拿刺激,會使局部肌肉組織韌帶的緊張度增大。患者因劇痛而失去配合。?
在治療中應根據患者不同反應來進行分類治療。?
1.對較重者治療手法:?
(1) 患者仰卧位,採用點穴按摩通氣法,先按揉人中穴,以安神調整血壓減輕患者思想壓力。點按關元、氣海從通利中焦氣血,減輕腰部劇痛。按壓足三里,以調整病後飲食,改善消化,順腸通便。最後按壓扭傷穴(穴位位於陽池與曲池的連線上四分之一處),如患者是左側腰痛,則取穴右側。按時可詢問有何反應,並令其做輕微挺腹運動,完後便即感輕松 。?
(2) 患者俯卧位。採用推揉分撥理筋法:令患者全身放鬆,術者立於其旁,用於掌或拇指推揉壓痛部位,令其深呼吸,以解筋消於,緩解疼痛。手法由上而下,反復數遍。此時觸摸可觸感到腰肌松軟。取穴:大腸俞、腎俞、壓痛點等,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緩沖肌痙孿。
(3) 俯卧位。採用壓腰部痛點法以解筋鎮痛,理氣。在患者壓痛點上,雙掌重疊,反復振 顫,隨病人深呼吸向下垂直壓(呼氣時壓正,吸氣時抬起)。?
(4) 俯卧位。採用對抗牽引按摩法,以舒筋止痛加強活動度,請助手幫助固定兩腋下,術者雙手分別握其下肢術部向健側偏斜,緩緩撥伸,牽引,持續一至兩分鍾後,也就是最大限度時猛牽一下,然後按摩腰部,點環跳,殷門、委中、承山等穴,以防止軟組織粘連,迅速恢復腰肌彈性。?
(5) 側卧位。採用捏拿腰肌蹬腿法,以放鬆肌肉,增強運動。術者立於其後,雙手捏拿腰部肌肉。此時,令患者蹬腿,如上述手法,作用明顯,患者即可迅速進入運動配合狀態。
(6) 正坐位。採用提拿肩頸理氣法,以寬胸理氣,消除緊張。術者立於其後,雙手提拿肩頸,後點穴曲池。此時患者自覺輕松。
2.對於發病疼痛不明顯後則加重者,則可採用下列手法操作。
(1) 俯卧位,採用推揉分撥理筋法,令患者放鬆,用雙掌或拇指從壓痛點周圍推揉至壓痛處後加用滾法在骶脊肌順肌纖維方向來回往返數遍,配合腰部後伸活動運動。腰部後伸活動幅度由小到大,手法由輕而重,以促進局部氣血暢通,緩解疼痛。?
(2) 俯卧位。採用捏拿腰部運動法,以解於鎮痛。術者立於其旁,用掌根或多指相應用力,對抗,捏拿患者腰兩側,並令其晃動骶跨部,詢問腰部有無痛感,如有痛感,則停止,轉為晃動雙肩部,以通理氣血,促進運動恢復。?
(3) 俯卧位,採用拍打振動理氣法,以解筋鎮痛。術者令患者用力,並咳嗽。在此時,用雙掌空拳拍打壓痛點數次,患者即可感到松馳。後點環跳、殷門、委中、承山、昆侖等穴。
(4) 仰卧位。採用屈膝屈髖動腰法,以加大活動度,迅速恢復運動。術者立於其旁,助患者均勻呼吸,用一手托住患者雙腿,另一手固定患側肩部,做屈膝屈髖,上下迴旋活動,點陽陵泉、足三里穴。?
(5) 正坐位。採用提拿肩頸理氣法,以寬胸理氣消除緊張。術者立於其後,雙手相應用力,提拿肩頸理氣法,以寬胸理氣消除緊張。術者立於其後,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