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梨狀肌綜合征可以運動嗎?
病情分析: 梨狀肌綜合症是指由於梨狀肌損傷而壓迫坐骨神經所引起的一側內臀腿疼痛為主的病症。疼痛容是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疼痛以臀部為主,並可向下肢放射,嚴重時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離後 梨狀肌綜合征疼痛劇烈,需休息片刻後才能繼續行走。
意見建議: 非手術療法治療梨狀肌綜合征包括手法、局部封閉、肌注、理療、中草葯、針灸等。 手法是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明顯改善症狀,緩解病人的痛苦。採用手法治療時,首先要選准部位。用患側拇指的指腹在環跳穴處進行由輕而重,再由重而輕地按揉l—3分鍾,以局部感到酸脹、發熱、舒適為度。祝你健康!
2、梨狀肌封閉怎麼做?
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臨床特點:
1、有長期慢性反復發作病史,可長達數年或數十年,青壯年男性多見,疼痛嚴重時可影響工作和勞動,常訴下肢後、外側疼痛,小腿後、外側麻木
2、腰部活動尚好,梨狀肌在臀部的表面投影區(尾骨尖至髂後上棘連線的中點)有壓痛,並向股後,小腿後、外側,足底放射
3、雙足並攏患肢外旋疼痛加劇,這主要是梨狀肌緊張刺激坐骨神經所致
4、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5、腰椎攝片一般無異常
6、肌電圖提示潛伏期延長、震顫電位等神經受損表現
應與腰椎間盤突出症鑒別:
1、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典型的與受壓平面相一致的坐骨神經根性放射痛症狀與體征。腰部疼痛較為明顯。反復發作,卧床休息後症狀多可緩解
2、體征可見病人有腰椎棘突旁深壓痛並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加強試驗陽性
3、腰椎攝片有時可見髓赫突出之椎間隙呈現前窄後寬
4、CT、MR可有陽性影響
定義:梨狀肌綜合症是指由於梨狀肌損傷而壓迫坐骨神經所引起的一側臀腿疼痛為主的病症。
解剖:梨狀肌是臀部的深部肌肉,從骶椎前面開始,穿出坐骨大孔,而將其分成梨狀肌上孔與下孔,止於股骨大轉子。梨狀肌主要是協同其它肌肉完成大的外旋動作。坐骨神經走行恰好經梨狀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可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解剖關系非常密切,梨狀肌若受損傷或梨狀肌與坐骨神經解剖發生變異就可能使坐骨神經受到擠壓而發生各種症狀。
病因:梨狀肌損傷是導致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都有外傷史,如閃、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負重行走及受涼等。某些動作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變直位時使梨狀肌拉長、牽拉而損傷梨狀肌。梨狀肌損傷後,局部充血水腫或痙攣,反復損傷導致梨狀肌肥厚,可直接壓迫坐骨神經而出現梨狀肌綜合征。其次,梨狀肌與坐骨神經的解剖關系發生變異,也可導致坐骨神經受壓迫或刺激而產生梨狀肌綜合征。此外,由於部分婦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關節發生炎症時也有可能波及梨狀肌,影響通過梨狀肌下孔的坐骨神經而發生相應的症狀。因此對於此病的女性患者還需了解有無婦科炎症疾患。
臨床表現: 疼痛是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疼痛以臀部為主,並可向下肢放射,嚴重時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離後疼痛劇烈,需休息片刻後才能繼續行走。患者可感覺疼痛位置較深,放散時主要向同側下肢的後面或後外側,有的還會伴有小腿外側麻木、會陰部不適等。疼痛嚴重的可訴說臀部呈現「刀割樣」或「灼燒樣」的疼痛,雙腿屈曲困難,雙膝***卧,夜間睡眠困難。大小便、咳嗽、打噴嚏等因為能增加腹壓而使患側肢體的竄痛感加重。
梨狀肌綜合征主要的臨床表現如上面所說:臀部疼痛且向同側下肢的後面或後外側放射;大小便、咳嗽、噴嚏可增加疼痛。除此之外,梨狀肌綜合征的診斷還需要一些檢查體征的支持:患側臀部壓痛明顯,尤以梨狀肌部位為甚,可伴萎縮,觸診可觸及彌漫性鈍厚,成條索狀或梨狀肌束,局部變硬等。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現疼痛為試驗陽性,因為梨狀肌被拉長至緊張狀態,使損傷的梨狀肌對坐骨神經的壓迫刺激更加嚴重,所以疼痛明顯,但超過60°以後,梨狀肌不再被繼續拉長,疼痛反而減輕。另外,除了直腿抬高試驗外,還要做梨狀肌緊張試驗。通常梨狀肌綜合征時梨狀肌緊張試驗也為陽性。
梨狀肌緊張試驗是檢查梨狀肌損傷的一種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患者仰卧位於檢查床上,將患肢伸直,做內收內旋動作,如坐骨神經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將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隨即緩解,即為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是梨狀肌綜合征的常用檢查方法。其他還有:Freiberg手法,即內旋患肢產生疼痛.Pace手法,即外展患肢誘發疼痛.Beatty手法,即讓患者躺在桌上,健側卧位,患側下肢膝關節彎曲,置於健側下肢後面的桌面上,抬高膝關節數英寸即引起疼痛.Mirkin試驗,患者取站立位,雙膝伸直,緩慢彎腰向下,檢查者按壓臀部坐骨神經穿越梨狀肌的部位,在兩者接觸的那一點起引起疼痛,並延伸至小腿後側.骨盆和直腸檢查亦會出現疼痛.
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為臀部疼痛並向患側放射,即坐骨神經壓迫症狀。在臨床中造成坐骨神經壓迫症狀的疾病有多種,因此確診梨狀肌綜合征時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經疼痛。主要有坐骨神經炎和根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起病較急,疼痛沿坐骨神經的通路由臀部經大腿後部、腘窩向小腿外側放散至遠端,其疼痛為持續性鈍痛,並可發作性加劇或呈燒灼樣刺痛,站立時疼痛減輕。根性坐骨神經痛多由於椎間盤突出症、脊柱骨關節炎、脊柱骨腫瘤及黃韌帶增厚等椎管內及脊柱的病變造成。發病較緩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時較行走疼痛明顯,卧位疼痛緩解或消失,症狀可反復發作,小腿外側、足背的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足及 趾背屈時屈肌力減弱,踝反射減弱或消失,這類病變可做X光片檢查以協助診斷。此外,梨狀肌綜合征還應該和其他造成乾性坐骨神經痛的疾病相鑒別,如臀部膿腫、坐骨神經鞘膜瘤等病。
梨狀肌綜合征的治療
可分成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絕大部分的病人都可採用非手術治療,只有當非手術保守治療無效,而診斷又很明確時才採取手術療法。
患者應立刻停止跑步,騎車以及其他一切可能誘發疼痛的活動。如果坐位時也有疼痛,則應取站立位或抬高患側臀部。雖然牽引療法是常規治療,但很少有效。任何強迫伸直膝關節的動作均會引起疼痛。
非手術療法治療梨狀肌綜合征包括手法、局部封閉、肌注、理療、中草葯、針灸等。局部封閉對緩解疼痛有一定作用,可能與其減少肌肉周圍脂肪,減少對神經的壓迫有關,常用25%葡萄糖水18ml加入2%普魯卡因2ml進行局部注射,每3天1次,每2~3次為一療程。也可用2%普魯卡因6ml加強的松龍25毫升進行局部封閉,每周2次,每3~5次為一療程。肌注胎盤組織液,可治療坐骨神經盆腔出口處的組織粘連,每日一次,每次2ml,30 次為1療程。
手法是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明顯改善症狀,緩解病人的痛苦。採用手法治療時,首先要選准部位。患者可取俯卧位,雙下肢後伸,使腰臀部肌肉放鬆,術者自髂後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連線,連線中點直下2cm處即為坐骨神經出梨狀肌下孔之部位,其兩側即為梨狀肌。手法治療圍繞此部位進行,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按摩揉推法:術者雙手交叉用力揉按臀部痛點,患者可有發熱舒適感。
彈拔點拔法:術者雙手拇指相疊壓,在鈍厚或變硬的梨狀肌部位用力深壓並來回拔動,應注意的是,彈拔方向應與梨狀肌纖維方向垂直。彈拔 10~20次左右,若拇指力量不夠,不能深達梨狀肌,術者可用肘尖替代進行治療。
按壓法:醫者雙手交叉按壓痛點1分鍾左右。
以上手法可循序進行。按壓後,術者雙手握住患者踝部,微用力做連續小幅度的上下牽抖10~20次左右而結束。
手法治療不需每天都做,每周2次即可,連續治療2~3周。應該提醒患者的是,應去正規醫院的相關科室進行治療,以確保安全有效,不宜去非法行醫的個體按摩處求醫。手法治療對於接受過正規學習和訓練的操作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但如果是沒有學習過解剖知識的個體按摩人員,難免粗野蠻干,仍有一定的危險性。
臀肌筋膜炎多發生在中老年人群,是慢性積累性損傷而引起臀肌上緣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臀部上緣疼痛且放射至大腿外側,行走時加重,休息後減輕等,以局部劇痛為特點,因此診斷不困難。
治療上:小針刀、中醫推拿、康復治療、消炎止痛等
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識
椎間盤富有彈性,處在兩個椎體之間,是由中心半液態的髓核、同心環繞它的強韌的結締組織和纖維軟骨環構成:腰椎活動多,其椎間盤最厚.在日常生活勞動中,椎間盤始終承受不均勻的壓力,不斷地被擠壓和牽拉,容易發生慢性勞損與變性,喪失彈性與韌性,組織變得脆弱,稍受外力就可能引起椎間纖維環破裂,致使髓核從破裂口脫出,壓迫附近的神經根,引起腰痛腿痛。青壯年人的勞動強度大.特別是腰部用力、反復屈伸轉動的動作,增加了腰傷機會,故本病20-40歲的患者多見,約佔80%。腰椎承受整個軀干、頭顱及上肢重量,故椎間盤突出發生在下腰椎者多見,約佔98%。頸部活動雖也較多,但頸椎間盤突出症比較少見。胸椎因有肋骨與胸骨相連,是固定不動的,故無胸椎間盤突出症發生。男性的勞動強度比女性大,故本病男性多見。
一、臨床症狀
1.多數患者在腰部扭傷後產生巨烈疼痛,無法翻身,隨後腰痛轉到腿部,在咳嗽、打噴嚏和大便用力時腰腿痛加重,甚至肛門周圍出現麻木,大小便困難。卧床休息幾日後,症狀逐漸緩解。但時有復發。
2.體格檢查發現腰椎的生理性前屈減少,腰椎側彎,腰部各方向活動均受限制,腰肌因保護性痙攣呈僵硬感,在腰椎間盤突出的部位,有棘突間或椎旁壓痛點。
3.患側下肢直腿抬高試驗有疼痛加重。頭頸被動前屈時也會引起腰腿痛加重:
4.患側下肢伸足或伸拇趾無力,小腿與足有皮膚麻木區。膝反射與跟腱反射減弱:
二、診斷要點
1.有腰部扭傷後突發的腰腿痛病程,咳嗽、打噴嚏加重。
2.有典型的直腿抬高疼痛加重的體征、足腿麻木區、膝與跟腱反射減弱及伸踝、伸拇趾無力等體征。
3.X線拍片檢查可見病變椎間隙狹窄,腰椎生理性屈曲減少,腰椎側彎(但不一定都有此典型改變)。CT檢查可見向椎管突出的髓核影。
4.本症化驗檢查無特殊發現。主要是與腰椎結核、強直性脊柱炎、脊髓與馬尾腫瘤引起的腰腿痛等鑒別,這些病化驗上都有異常表現。
三、治療原則
1.大部分患者採用保守治療:發病時卧硬板床休息,下肢進行間歇性牽引。腰部給予理療,輕柔按摩或推拿等。當腰腿痛症狀減輕後,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背伸肌鍛煉,以強壯肌肉。
2.手術摘除突出的椎間盤僅適用於:①經過保守治療,腰腿痛症狀不緩解的患者;②初次發病或復發,但疼痛劇烈,患者無法耐受,或有大小便障礙的患者;③症狀反復發作,長期不能消除斷根,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
3、梨狀肌綜合徵用什麼貼的好?
梨狀肌綜合來征是坐骨神經損傷導致自的急慢性疼痛,其與臀部外傷、出血、黏連、瘢痕有直接的關系,多發生在葯物注射、髖臼周圍的骨折,坐骨神經在梨狀肌的周圍受到壓而致痛。在治療上首先要消除梨狀肌的炎性病變,解除梨狀肌對坐骨神經的壓迫。可以使用,包括推拿手法治療、局部封閉、肌肉注射、物理治療、中草葯治療、針灸穴位治療,其中局部封閉治療,對緩解疼痛作用較快。
4、梨狀肌綜合征的病因病理是什麼?
1 .坐骨神經盆腔出口的解剖學基礎( 1 )梨狀肌:呈三角形,梨形,起自骶骨外側部的盆面,相當於第2 、3 、4 骶椎平面,肌束通過坐骨大孔走出盆腔,約成水平狀抵達臀部,止於股骨大粗隆上緣後部。有一部分纖維起自坐骨大切跡上緣與骶結節韌帶的盆面出坐骨大孔向外向前行,呈一圓腱,在臀中肌止點部深處止於股骨大轉子上緣的內側。梨狀肌穿行坐骨大孔時,將坐骨大孔分為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梨狀肌上孔由梨狀肌上緣和坐骨大切跡構成,梨狀肌下孔由梨狀肌下緣和坐骨棘、骶棘韌帶構成。梨狀肌上孔有臀上神經、臀上動脈、臀上靜脈穿出,梨狀肌下孔有臀下神經、臀下動脈、臀下靜脈、坐骨神經、股後神經、陰部神經等穿出。一旦梨狀肌變異刺激或壓迫周圍的血管神經而容易產生疼痛等眾多症狀,主要是通過梨狀肌上、下孔的血管神經所分布支配的區域部位決定的。梨狀肌由第 1 、2 骶神經支配,參與髖關節的外旋與外展。( 2 )坐骨神經:為身體中最大的神經,起自腰4 、5 及骶 1 、2 、3 ,通過骶叢,出梨狀肌下孔以後在臀大肌的深處跨過上孖肌、閉孔內肌、下孖肌、股方肌及大收肌的後面下行至股後部。至臀大肌下緣的下方即位於闊筋膜的深處,過大轉子與坐骨結節之間至大腿後面,多在腘窩上角附近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二終支,在小腿三頭肌深面伴脛後動脈下行,通過內踝後方至足底。坐骨神經在大腿後面從坐骨神經發出關節支,支配大腿股後肌群,而脛神經和腓總神經,支配膝蓋以下的諸肌群。坐骨神經受累則會出現股後肌群、小腿諸肌群,乃至踝趾的功能障礙。2 .梨狀肌損傷跌倒時臀部直接著地而傷及此肌;髖部扭轉時梨狀肌急劇收縮或收縮不協調牽拉損傷此肌;梨狀肌反復受到牽拉或損傷。肌肉受到損傷可引起疼痛,或由於損傷程度較重,形成彌漫性腫脹、攣縮,造成坐骨大孔狹窄,嵌壓、刺激坐骨上、下孔通過的血管神經而導致不同的血管神經受擠壓症狀。梨狀肌慢性損傷後發生粘連、肥厚,並使梨狀肌同周圍的血管、神經發生粘連,再受到寒冷的刺激,使梨狀肌產生痙攣而攣縮,刺激或擠壓了坐骨上、下孔的血管、神經,引起局部的血循障礙,使局部發生充血水腫、滲出等無菌性炎症改變,使上述的病理過程持續發展,並形成惡性循環。3 .其它病因 部分女性因慢性附件炎或一些骶髂關節病,患者病損由骨盆波及梨狀肌而產生症狀。由於腰骶部閃挫,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骨性關節炎等其它病變,使由椎間孔到臀部一段的坐骨神經粘連而造成可移動的范圍縮小,故病人活動時梨狀肌收縮而擠壓,牽拉坐骨神經而引起疼痛。
5、梨狀肌綜合征有什麼辦法治癒嗎?
梨狀肌綜合症是以坐骨神經痛為主要表現,疼痛從臀部經大腿後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由於症狀較劇且影響行走,故病人就診時間也較早,肌力的下降多不太嚴重,檢查時病人有疼痛性跛行,輕度小腿肌萎縮,小腿以下皮膚感覺異常。有時臀部(環跳穴附近)可捫及索狀(纖維瘢痕)或塊狀物(骨痂),「4」字試驗時予以外力拮抗加重或誘發坐骨神經痛,臀部壓痛處Tinel征可陽性。有髖臼骨折病史者X線片上可顯示移位之骨塊或骨痂。 治療: 1 、針灸、中葯熱敷或理療等。 2、 中葯內服以舒筋活血、宣痹鎮痛為主。 3、局部封閉亦有效果。 4、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行梨狀肌切斷或神經松解術。
6、梨狀肌綜合征怎麼辦
早期梨狀肌綜合症可經保守治療而得到緩解,如病因不能解決,已形成較重瘢專痕粘連或有骨屬痂壓迫、神經行徑變異則需手術治療。手術效果與病程長短關系很大。1、梨狀肌綜合征治療的根本目的在於消除梨狀肌的炎性病變,解除梨狀肌對坐骨神經的壓迫,早期治療可以使梨狀肌的病變中止,不再對神經繼續卡壓;晚期無法通過保守治療緩解者可選用手術方法治療以解除壓迫。所以無論病變早期或晚期經過有效治療,均可康復,預後良好。 2、如果經各種治療仍無法緩解症狀應排除注意腰椎及神經本身病變。梨狀肌綜合征患者,在急性期應卧床休息或盡量減少活動,以利病灶部水腫、炎症的吸收,並注意下肢、臀部的保暖,避免過勞及風寒濕的不良刺激,在緩解期應指導病人進行適當的腰臀部肌肉的功能鍛煉。
7、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梨狀肌損傷是導致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都有外傷史,如閃、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負重行走及受涼等。某些動作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變直位時使梨狀肌拉長、牽拉而損傷梨狀肌。梨狀肌損傷後,局部充血水腫或痙攣,反復損傷導致梨狀肌肥厚,可直接壓迫坐骨神經而出現梨狀肌綜合征。其次,梨狀肌與坐骨神經的解剖關系發生變異,也可導致坐骨神經受壓迫或刺激而產生梨狀肌綜合征。此外,由於部分婦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關節發生炎症時也有可能波及梨狀肌,影響通過梨狀肌下孔的坐骨神經而發生相應的症狀。因此對於此病的女性患者還需了解有無婦科炎症疾患。
8、梨狀肌綜合征可以做什麼運動
病情分析: 手法是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明顯改善症狀,緩解病人內的痛苦。採用容手法治療時,首先要選准部位。患者可取俯卧位,雙下肢後伸,使腰臀部肌肉放鬆,術者自髂後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連線,連線中點直下2cm處即為坐骨神經出梨狀肌下孔之部位,其兩側即為梨狀肌。
9、什麼是梨狀肌綜合征?
案例回顧:18歲的小柳從小看鄰居秦大爺練武術,有時也裝模作樣地跟著比畫幾下。自看電影《少林寺》後,真的喜愛上了武術,常年練武不輟,1個月前在練習一個劈腿動作時閃傷了左腿,以後經常出現左臀部疼痛,有時左大腿後側、外側也痛。拍X線片、做CT檢查,都沒發現有什麼毛病,這是怎麼回事呢?專家解析:小柳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梨狀肌損傷,這是腰腿痛常見病症之一,是以患側臀後部疼痛並向下腹部及大腿後外側擴散疼痛、麻痹為特徵的綜合病症。梨狀肌損傷多由間接外力所致,如閃、扭、跨越、反復下蹲等;或由於某些動作,尤其是下肢外展、旋外或蹲位變直立時,使梨狀肌被牽拉過長而導致損傷;臀腰部感染或外邪侵襲亦可造成梨狀肌炎症性損傷。梨狀肌的損傷可致局部充血、水腫,肌肉痙攣,若再加上坐骨神經與梨狀肌關系的變異,常可壓迫、刺激坐骨神經而引起臀部及大腿後外側疼痛、麻痹。一側下肢疼痛、活動減少,久之可引起臀大肌、臀中肌萎縮。某些婦女由於盆腔炎、卵巢或附件炎等波及梨狀肌,也可引起梨狀肌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