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詳細說一下人體脊柱每一節對應的神經根所支配神經的功能嗎?
脊神經
脊髓每個節段發出一對脊神經,共31對(個別人32對),脊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及尾神經1~2對。脊神經由脊髓前根(運動根)和後根(感覺根)合成根神經通過椎間孔後,分成前支和後支。後支較細,穿橫突向後行,分布於頸、背、腰、骶部肌肉和皮膚;前支粗大,向外前行,支配頭頸、胸、腹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膚。每一對脊神經前支在椎間孔外不遠處發出交通支,與交感神經節相聯系,並發出脊膜返支(竇椎神經)再入椎管,支配椎管內骨膜、硬脊膜、硬膜外血管、椎間盤後部纖維環、後縱韌帶及關節囊。
一,脊神經的纖維
脊神經包含有四種神經纖維:
(一)軀體感覺纖維:神經末梢終於皮膚、肌肉、肌腱、關節和骨膜,向中樞傳導各種深、淺感覺。
(二)軀體運動纖維:末梢終於前身骨骼肌中的運動終板,支配頸、軀干及四肢骨骼肌的運動。
(三)內臟感覺纖維:傳導胸、腹部內臟、血管及腺體的感覺。
(四)內臟運動纖維:來自脊髓側角交感神經元的纖維,分布至皮膚的汗腺、立毛肌、血管及肌肉內血管,使汗腺分泌、血管收縮及調節肌肉營養。
部分頸神經與腦神經聯合支配的,稱為交通支。例如C3,4部分纖維與副神經結合支配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故常見落枕患者胸鎖乳突肌痙攣,當糾正落枕引起2~4頸椎小關節錯位後,肌痙攣即可緩解。
二,神經叢
脊神經前支組成個種神經叢,即頸神經叢(C1~4組成)、臂叢(C5~8、T1組成)、腰叢(T12、L1~4組成)、骶叢(尾叢)(L4~5,S1~5、Co1~2組成),胸神經不組成叢。各神經叢分布情況如下:
(一)頸叢(C1~4前支)
1,皮支
(1)枕小神經(C2):支配枕外部、耳廓後面及乳突部皮膚。
(2)耳大神經(C2、3):支配耳廓。乳突及腮腺區皮膚。
(3)頸皮神經(C2、3):支配頸前麵皮膚。
(4)鎖骨上神經(C3、4):支配鎖骨區、肩部及上胸部皮膚。
2,肌支
(1)胸鎖乳突肌支(C2、3)。(參與副神經支配)。
(2)斜方肌支(C3、4)。
(3)頸深肌支:C1支配頭前直肌、頭側直肌;C2~4支配頭長肌;C1~4支配頸長肌;C3~4支配中斜角肌;C4支配前斜角肌。
(4)提肩胛肌支(C3~5)。
3,膈神經(C3~5)
(1)運動纖維:支配膈肌。
(2)感覺纖維:支配心包、膈、縱膈胸膜和肋胸膜一部分。
(3)至舌下神經交通支:支配頦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及甲狀舌骨肌。
(4)至迷走神經交通支(C1):支配顱後窩硬腦膜感覺。
(二)臂叢(C5~8、T1前支)
1鎖骨上分支
(1)肩胛背神經(C3~5):支配菱形肌及提肩胛肌。
(2)胸長神經(C5~7):支配前鋸肌。
(3)鎖骨下神經(C5、6):支配鎖骨下肌。
(4)肩胛上神經(C5,6):支配岡上肌、岡下肌。
(5)胸前神經(C5~T1):支配胸大肌、胸小肌。
(6)肩胛下神經(C5、6):支配肩胛下肌、大圓肌。
(7)胸背神經(C6~8):支配胸闊肌。
2鎖骨下分支
(1)外側束
1肌皮神經(C5~7):皮支支配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肱二頭肌及肱肌。
2正中神經(C6~T1):皮支支配手掌面橈側三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前臂旋前圓肌、掌長肌、指屈淺肌及橈側屈腕肌、姆內收肌以外之拇指肌及橈骨側之2、3蚓狀肌、姆屈長肌、指屈深肌的橈骨頭、旋前方肌。
(2)內側束
1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臂內側麵皮膚。
2前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前臂內側麵皮膚。
3尺神經(C7~T1):皮支支配手掌面尺側一個半手指和手背面尺側兩個半指的皮膚;肌支支配尺側屈腕肌、指屈深肌之尺骨頭、尺側二個蚓狀肌、各骨間肌及內收拇肌。
(3)後束
1腋神經(C5、6):皮之支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三角肌及小圓肌。
2橈神經(C5~T1):皮支支配臂和前臂背面、手背橈側兩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肱三頭肌之長頭、肘肌、肱橈肌及前臂背側各伸肌及橈側之各伸肌。
(三)胸神經前支(T1~12)
(1)肋間神經:皮支支配胸前和胸部外側皮膚,第二肋間神經外側皮支稱肋間臂神經,支配臂內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肋間肌。下6對肋間神經還支配腹肌。
(2)肋下神經:為T12胸神經前支。
(四)腰叢(T12、L1~4前支)
(1)髂腹下神經(T12、L1):皮支支配大腿上外側及恥骨聯合附近的皮膚;及支支配腹肌。
(2)髂腹肌溝神經(L1):皮支支配陰囊、陰莖根的皮膚(女性支配陰阜和大陰唇皮膚)及大腿上內側皮膚;肌支支配腹肌。
(3)生殖股神經(L1、2):皮支支配大腿前側、腹股溝韌帶下方和陰唇皮膚;肌支支配提睾肌和肉膜。
(4)股外側皮神經(L2、3):支配大腿外側麵皮膚。
(5)股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前麵皮膚及小腿內側和足內側緣皮膚(名隱神經);肌支支配股四頭肌。
(6)閉孔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內側面中部皮膚和髖關節;肌支支配大腿內收肌群和閉孔外肌。
(五)骶尾叢(L4~、S1~5、Co1~2前支)
(1)陰部神經(S1~4):皮實支配會陰及外生殖器皮膚;肌支支配會陰肌。
(2)臀上神經(L4~S1):支配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3)臀下神經(L5~S2):支配臀大肌。
(4)肌支:支配梨狀肌(S1、2)、閉孔內肌(L5、S1)及股方肌(L5、S1)。
(5)股後皮神經(S1~3):支配大腿後麵皮膚。
(6)坐骨神經(L4~5、S1~3)
○1脛神經:皮支支配小腿後面及足外側緣、足跟內外側及足底的皮膚;肌支支配腓腸肌、跖肌、比目魚肌、腘肌、脛後肌、拇屈長肌、趾屈長肌及足底部肌肉。
○2腓總神經:皮趾支配小腿前側、外側和足背皮膚;肌支支配脛前肌、伸拇長肌、伸趾長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及足背肌肉
(六)脊神經後支的分布:
(1)枕大神經(C2):支配頭下斜肌、頭夾肌。頭最長肌及枕部皮膚。
(2)枕下神經(C1):支配頭上斜肌、頭下斜肌、頭後大直肌、頭後小直肌。
(3)第3枕神經(C3):支配頭半棘肌及枕部皮膚。
(4)頸神經4~8
(5)胸神經1~12
(6)腰神經1~5
以上頭、胸及腰神經後支按節段支配頸、背、腰部的肌肉及皮膚感覺。其中L1~3後支的皮支組成臀上皮神經,支配臀部上部皮膚。
(7)骶神經(S1~5):從骶孔穿出支配臀中部皮膚。
(8)尾神經(Co1~2):從骶管裂孔穿出,支配尾部皮膚。
2、腳底按摩對腰肌損傷有什麼好處
1.拇指用力按揉太沖穴1~3分鍾,以感覺酸痛為宜。按揉太沖穴治療范圍極為廣泛,可緩解腰肌勞損患者的病痛。
2.拇指按揉昆侖穴1~3分鍾,以感覺酸痛為宜。昆侖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主要穴位,治療腰背病痛效果明顯。
3、人體各肌肉受支配的各神經?
人體的肌肉有三種:橫紋肌(也叫骨骼肌、隨意肌)、平滑肌、心肌。
支配橫紋肌的神經是運動神經(屬體神經);
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屬植物神經)。
4、神經系統疾病怎樣進行足部按摩?
頭痛頭痛是一種常見的自覺徵候,可見於多種疾病,如感染性發熱性疾病、高血壓、顱內病變、血管神經性頭痛、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等。除了生理病變外,神經衰弱、疲勞、生活或工作上壓力過重,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頭痛。
此外,女性在月經期間或接近更年期時,因為血液循環受阻,也很容易引發頭痛。特殊的是,穿的鞋子太小也可引發頭痛。年輕女性穿高跟鞋引發頭痛並不少見。換鞋子來治療頭痛的例證,在外國已是屢見不鮮了。
因為頭痛的病因多樣,其臨床症狀也有所不同,如神經性頭痛,部位在頭頂或不固定,伴有記憶力減退、失眠等。血管性頭痛,常位於一側,呈搏動性,多發生於女性,可由過敏、月經來潮等誘發,晨間發病為多。總之,頭痛的臨床症狀比較復雜,必須找出其原因,以便對症治療。
治療1.足部穴位療法。
引發頭痛的原因不同,治療時所選用的穴道自然也不一樣。比如,偏頭痛可選擇「足竅陰」加以刺激。感冒發燒所引發的頭痛,可選用「至陰」,它是消除這類症狀的特效穴。
此外,五官都在面部,若有病變時,亦會引發頭痛。例如過敏性鼻炎、中耳炎等皆是。如由耳朵病變引發的,可刺激小趾內側甲根附近的「內至陰」;鼻病引發的頭痛,則可刺激「隱白」。幾乎所有治療頭痛的特效穴位都在腳趾上的甲根附近。
進行穴位刺激時,兩邊都要兼顧。比如偏頭痛,左邊痛以左腳穴位為治療重點,右邊為輔。至於刺激的強度,則視頭痛程度而定。
2.足部反射區療法。
找出頭痛的原因後,刺激相應的反射區即可。不過,大腦與小腦反射區對所有的頭痛症皆有效。另外,三叉神經、腎上腺、額竇反射區也很重要。
高血壓等血管性頭痛,降低血壓肯定重要,特別是需揉搓小腦反射區。因肌肉緊張所引發的頭痛(因工作等產生的頭疲勞),應仔細揉搓腎上腺一腎臟一輸尿管一膀胱四個反射區。因眼睛疲勞所引起的頭痛,則揉搓第二、第三趾的腳底較為有效。
失眠失眠是一種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夜間不易入睡,或睡眠程度不深,或時睡時醒,多夢,或醒後無法再入睡,甚至整夜無法成寐。常伴有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食慾不振、精神疲乏等症狀。
失眠的機制是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失調,高級神經活動的正常規律遭到破壞。當大腦皮質內抑制強度減弱,或興奮過程轉化為抑制過程的能力不足,即使到了睡眠時間,也無法很好地發揮抑製作用,造成難於進入睡眠狀態,或睡眠不深,容易覺醒。
造成失眠的原因不少,大致可以歸納為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環境因素和病理因素四大類。偶爾失眠也可發生於健康人。比如,白天或睡前過度興奮,或因環境不好,太冷、太熱、噪音、床被不適,或睡前飲咖啡、濃茶等等,都可引發失眠,但多是暫時性的。
病理性失眠,即因所有疾病所引發的。如所有疾病引發的疼痛發熱、咳喘、瘙癢、心悸等都能引發失眠。在臨床上,以失眠為主要症狀,沒有明顯的其他誘因,這多是神經衰弱引發的。近年來因為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加大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失眠人數越來越多。足部按摩對心理因素和神經衰弱造成的失眠有較好的療效。
治療1.足部穴位療法。
「失眠」(位於腳掌後方,腳跟和內踝、外踝踝尖連線的交叉點上)和「安眠4」(位於內踝上緣直上六橫指處)是治療失眠的特效穴。此外,「水泉」也是治療失眠的重要穴位。
經常按摩上述穴位,或是就寢前用吹風機對「水泉」、「安眠4」兩穴予以溫熱刺激,或用香煙或艾柱灸亦可,可以取得很好的安眠作用。
2.足部反射區療法。
刺激大腦、心臟、生殖腺、脾、腎臟反射區。因為生殖器的反射區皮膚較厚,因此應加大刺激力度。另外,兩腳趾頭的回轉可放鬆心情,促使睡眠。再者,腳冷而無法入睡者,睡覺前最好用溫水洗腳,促進足部血液循環,有助於入睡。
焦慮焦慮症,可以是持續性,亦可呈發作性,屬於一種神經症狀,以原因不明、沒有固定對象的焦慮、緊張不安為主要表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激怒,嚴重者似有大禍臨頭之感,同時伴有心悸、出汗、軀體不適等現象。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患焦慮症的人越來越多。早上上班高峰時間容易遇上塞車,滿街的噪音、廢氣,心裡又記掛著工作、家人、同事之間的種種問題……還沒到辦公室,身心已經開始疲憊了。
精神壓力過多,長期處於疲勞、緊張的狀態中,容易導致腸胃機能衰弱和所有神經官能症。尤其是經常使人變得焦躁、缺乏耐性,人際關系與工作就都無法順利開展,並形成惡性循環。倘若不徹底消除的話,便會永久困擾著你。
置身於這種環境當中,學會放鬆自己的心情很重要。另外,藉助足部按摩治療,祛除焦躁不安的感覺,也是一種很有效的做法。
治療1.足部穴位療法。
中醫認為「肝主怒」,因此,消除煩躁、焦慮,應當從肝經著手。肝經上的「行間」是消除焦慮的最有效穴位。另外,「心包區」也不可忽略。施行足部療法時,用手指刺激這些穴位即可。另外,對腳底施行冷敷,也能夠使情緒穩定下來。
2.足部反射區療法。
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心、肝、脾、大腦、腹腔神經叢反射區,其中心、大腦和腹腔神經叢反射區是重點按摩部位。
自律神經功能紊亂焦躁、疲倦、手腳冰冷、頭重、失眠……好象渾身都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卻未能查出原因來,這種情況多半是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所致。
既然稱為「自律」神經,很顯然就不受人們意識的支配。其功能包括調節內分泌及臟腑機能、心血管收縮與擴張等。它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所構成,這兩種神經功能相互影響,以調節機體的平衡。
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就是這兩種神經失去平衡,造成功能混淆之謂。多半因荷爾蒙失調而引發,後天的精神壓力、生活不規律和飲食失調則是它發病的誘因。
治療1.足部穴位療法。
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屬於神經官能症的一種,因此。與心有密切關聯的「心包區」是其特效穴位。對心包區的刺激,以指腹慢慢按摩或用香煙灸較為恰當。此外,還需對拇趾、次趾與第三趾仔細壓揉。
2.足部反射區療法。
仔細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垂體、肝、膽、大腦反射區,其中大腦和腎臟反射區是重點。大腦反射區有穩定情緒作用。而有人認為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主要是因為腎虧所致,所以,需重點刺激揉壓腎臟的反射區,以消除腎虧現象,使植物神經的功能恢復正常。
自律神經失調症其發生原因有多種,一部分與緊張過度有很大的關系,另外,酸性食物(肉食)過多、運動不足等也有影響。因此,改變以肉食為主的生活和進行適量的運動皆有必要。
面神經炎面神經炎俗稱「吊線風」,屬中醫學「面癱」的范疇,是一種急性發作的單側面神經周圍性麻痹,常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發現面部異常。部分人發病前有同側耳內、乳突區、面部疼痛,但很少引發注意。
面神經炎患者病側面部表情肌運動喪失,額紋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溝消失,口角下垂,口歪向健側,病側無法做皺眉、瞪閉眼、露齒、吹哨、鼓腮動作,上下眼瞼無法閉合。患側耳後、耳內、下頜周圍輕度疼痛及壓痛。
治療面神經炎大多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針灸按摩對面部神經的功能恢復具有明顯作用。
1.足部穴位療法。
重點按摩足部厲兌、行間、太沖等穴位。
2.足部反射區療法。
重點按摩三叉神經、大腦、膀胱、輸尿管、腎臟、頸部淋巴結、眼、小腦反射區。
另外,面部神經炎患者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緊張,堅持適當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夜間盡量避免受風寒,皆有利於恢復。
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年或老年人,其特點是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出現陣發性、短暫性的劇烈疼痛,數秒或數分鍾後緩解,連續數小時或數天內反復發作。
疼痛常因觸及面部的某一點而誘發,病人不敢洗臉、漱口、進食。疼痛呈陣發性閃電樣劇痛,其痛如刀割、針刺、火灼,可伴有病側面部肌肉抽搐、流淚、流涕、流涎等現象。
三叉神經痛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二種,女性患者多見。本病發生原因尚未清楚,通常認為原發性者與受寒、病毒感染以及齒病等有關;繼發性者,可能為腫瘤壓迫、炎症、血管畸形等病變直接刺激所致。
治療1.足部穴位療法。
重點按摩或灸厲兌、行間、太溪等穴位。
2.足部反射區療法。
重點按摩三叉神經、大腦、腎臟、輸尿管、膀胱、腎上腺、頸部淋巴腺反射區。
另外,三叉神經痛病程長,很少有完全根治的,常會反復發作,西醫常用葯物為止痛劑,嚴重時行手術治療。因此,要做好預防,平時應保持精神愉快,胸懷開闊,避免精神緊張;有規律地飲食起居;室內空氣要清新,避免不良環境影響;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是全身最大的神經,它上起腰骶部、下至足背。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的疼痛,是一種症狀而非病理性改變。
本病可分為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和繼發性坐骨神經痛兩種,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多與風濕、感染、受寒有關;繼發性坐骨神經痛占絕大多數,是因為坐骨神經干為神經通路的鄰近組織病變產生機械性壓迫或粘連所引發的,如椎間盤突出、腫瘤、結核性感染等。按其受損的部位,又可分為根性坐骨神經痛和乾性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常發病於中青年人,多為一側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或外側及足部發生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痛疼呈陣發性或持續性,活動時加重。
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呈急性或亞急性發作,沿坐骨神經通路上有放射痛和明顯的壓痛點,起病數日後最劇烈,經數周或數月漸漸緩解,常因感受寒濕而誘發。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有原發病可查,咳嗽、噴嚏、排便可使疼痛加重,腰椎旁有壓痛及叩擊痛,腰部活動障礙,活動時下肢有放射痛。
治療1.足部穴位療法。
可揉按昆侖、仆參、申脈、金門、束骨等穴位,也可採用灸法。
2.足部反射區療法。
按摩足部腎、輸尿管、膀胱、腎上腺、脊柱、內外側坐骨神經、膝關節、尾骨、內外側髖關節反射區,對治療坐骨神經痛很有療效。
推拿按摩對治療坐骨神經痛有明顯的作用,可沿坐骨神經走向自下向上輕柔地按摩,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防止肌肉萎縮。然後用略重的手法進行按壓和摩擦,至皮膚發紅為止,不可過於用力,以有舒服感為度。另外,如右腿痛,可將右腳放在左膝上,右手托腳跟,左手扳腳尖,頭轉向右側用力扳,可止痛。
抽筋平時缺乏運動的人,偶爾在白天進行激烈的運動,晚上睡著後,有時會因小腿突然產生收縮般的感覺而痛醒,這種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抽筋」。
體質虛弱的女性,在寒冷的冬夜常會受到這種困擾。當時相當痛苦,不過抽痛過去,便沒有大礙,不至對生活、健康影響太大。若不幸在游泳而又四下沒有人時發生,則就相當危險了。所以,平時還是多注意防治較好。
小腿抽筋是腓腸肌受到突然強烈運動的刺激,或長時間的疲勞所引發的,故而運動前的熱身運動,以及運動後的放鬆活動或按摩都是不可忽略的。
防治措施中醫認為「肝主筋」,故而常抽筋的人大多是肝、膽機能異常(亢奮或不足)所致。治療時以膽經「足竅陰」最具效果。膝下小腿外側的「陽陵泉」,也不可忽視,因為針灸學上有「筋會陽陵」的說法。治療時,可用牙簽束刺激兩邊穴位,但以病側穴道為主。
另外,腳背的「足臨泣」(屬於膽經),也可當作治療的輔助用穴。若運動前將此處仔細揉搓至發熱,可預防抽筋。
5、求人體腰部神經分布圖,最好有腰椎節數和其所對應的神經名稱。(就像書上那樣)如果有用相機照的也行
6、下肢各群肌的神經支配
大腿肌前部由股百神經支配,後群由坐骨神經支配,內側群由閉孔神經支配,小腿肌前群由腓深神經支配,後群由胚神經支配,外側群由腓淺神經支配,足度底肌由胚神經支配,足背肌由腓深神經支配。
肢的肌肉組織稱為下肢肌包括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壯強大,以適應維持人體直立姿勢知、負重和行走等功能。
(6)足底神經是腰肌支配擴展資料:
下肢骨骼肌的髖肌前群主要是髂腰肌,可屈髖關道節;後群位於臀部,淺面有版強厚的臀大肌,內有臀中肌,再裡面還有臀小肌和梨狀肌。臀大肌起於髂骨和骶骨的後面,肌纖維斜向外下,止於股骨上端的後面,主要作用是伸髖關節,也有外旋髖關節的作用。
大腿肌前群又叫伸肌群,有股四頭肌,以四個頭分別起於髂骨和股骨,四頭相合,形成強大的股四頭肌腱,包繞髕骨的前面和兩側,再向下以權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主要作用是伸膝關節。縫匠肌可屈髖、膝兩關節。
7、人的腰骶干神經支配哪些肌肉?
支配腰大肌、髂肌和腰方肌的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