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肌 > 腰大肌穿刺後注意事項

腰大肌穿刺後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20-09-23 18:57:05

1、腰大肌膿腫穿刺後腰是不是就不痛了

你好,不是的,形成溶液後疼痛減輕,但是抽出膿液後癒合期間會疼,

2、可以不要吃葯嗎?

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腰椎間盤突出好治!能治癒!
如何治?可採取保守治療,包括腰部理療、牽引、口服消炎止痛葯物、推拿等;保守治療3-6個月以上,症狀無緩解或又復發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包括髓核摘除術和髓核成形術(視情況而定),平時應注意盡量少做彎腰動作,並注意上下床動作,配合腰背肌鍛煉,這樣對一些病人是有效的,可以防止症狀的復發。資料表明,絕大多數的腰腿疼都與腰椎間盤病變有關。
傳統的觀點認為,只有椎間盤突出了,壓迫到了神經根才可能出現疼痛的症狀,但這種說法並不能解釋所有的臨床現象。有些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的程度很輕,范圍很小,可是他們表現出來的症狀和體征卻很嚴重。而另有一些患者腰椎間盤突出很嚴重,但他們臨床表現出來的症狀卻很輕。

近年來,大量的神經生物化學和免疫學等方面的試驗研究結果告訴我們,腰椎間盤突出後引起的非細菌性炎症與病人的症狀表現關系比較密切,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礎病變,清除這種非細菌性炎症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重要任務。

椎間盤是如何構成的椎間盤位於兩個椎體之間,是連接脊椎骨的紐帶。它通常包括三個部分: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每個椎間盤含有兩塊軟骨板,分別覆蓋在相鄰的兩塊脊椎骨上。纖維環連接於兩塊軟骨板之間,中央包繞著髓核。正常情況下三者組成一個封閉的「容器」,具有很好的彈性和韌性。

「腰突」症狀根源在炎症

研究人員將狗自身的髓核組織取出後均勻打碎,然後將這些碎塊注射到狗的神經根附近,與注射生理鹽水組相比較,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嚴重的炎症反應。這一結果表明,自身的髓核組織可以引起神經根化學炎症反應,這種炎症可引起明顯的疼痛。有人還在豬的身上進行過類似試驗,結果是一樣的。

如果包繞髓核的纖維環破裂,髓核就會漏出,其中的炎性物質刺激神經根,就可以引起疼痛。當炎症累及鄰近的神經組織形成神經根炎,可以產生神經損傷等症狀。另外,研究表明,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免疫狀態也有異常,可能與椎間盤組織發生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自身免疫反應也可以導致神經根的水腫或炎症,引發相應的症狀。

「腰突」常用治療方法效果欠佳

「腰突」常用的治療方案包括口服葯物,針灸、推拿等理療手段,以及腰椎旁、硬膜外腔側間隙、硬膜外腔阻滯等方法。口服葯物大多隻能緩解症狀,理療往往不能有效地消除炎症。神經阻滯是把葯物注射到病變的局部,使葯物與病變充分接觸,療效比較確切,一般每7天治療一次,3~5次為一個療程。但是這些常規阻滯的療效維持時間有時不太確定,往往有些人在治療結束後不久,疼痛等症狀又回來了。

不僅患者不滿意,醫生也越治越沒有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的病變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少則幾個月,多的可達幾十年,局部的炎症變化經過長年累月的蓄積,已經根深蒂固,簡單的阻滯已很難完全消除。

最新的介入治療

治療炎性腰椎間盤突出,現多採用微創神經介入治療方法。它是在影像檢查工具的介導下,將特製導管置入病變部位,利用微量注射裝置長期持續地給予消炎鎮痛等葯物,使炎症盡可能地消除干凈。在此基礎上配合手術或膠原酶溶解等手段,一般都能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其不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也給醫生以信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疼痛科博士何明偉

中老年防「腰突」注意事項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

2、站或坐姿勢要正確。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正確的姿勢應該「站如松,坐如鍾」,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

3、鍛煉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4.、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經過治療和休息後,可使病情緩解或痊癒,但該病的復發率相當高,不少患者雖不情願,但又時常成為「拜訪」醫生的「回頭客」。該病復發率高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腰椎間盤突出症經過治療後,雖然症狀基本消失,但許多病人髓核並未完全還納回去,只是壓迫神經根程度有所緩解,或者是和神經根的粘連解除而己。

(2)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病情雖已穩定或痊癒,但在短時間內,一旦勞累或扭傷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導致本病復發。

(3)在寒冷、潮濕季節未注意保暖,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的患病部位,加之勞累容易誘發本病的復發。

(4)術後的病人雖然該節段髓核已摘除,但手術後該節段上、下的脊椎穩定性欠佳,故在手術節段上、下二節段的椎間盤易脫出,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復發。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除了積極採取各種各樣的治療方法外,最為重要的措施就是預防。

那麼,怎樣才能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復發呢?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需要各種不同的活動姿勢,養成了各自的習慣,其正確與否對人體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求我們注意平時的站姿、坐姿、勞動姿勢,以及睡眠姿勢等的合理性,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尤其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因為適當的鍛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肌肉的反應性和強度,松解軟組織的粘連,糾正脊柱內在平衡與外在平衡的失調,提高腰椎的穩定性、靈活性和耐久性,從而起到良好的治療與預防作用。
入冬以後,因為天氣變化無常,氣溫忽高忽低,頸椎、腰椎等骨科疾病極易復發,頸、肩、腰、腿疼痛反復發作。腰椎疾病大多病程長、症狀多變、容易反復,治療方法也多種多樣。如果缺乏正確認識,容易進入治療誤區。多花錢不說,病情不易好轉,甚至貽誤治療時機。

「腰突」治療不能見好就收

劉紅旗告訴記者,常有患者跑到醫院來咨詢,椎間盤突出明明好得差不多了,怎麼最近又「復發」了。他說,這類患者主要是由於對腰椎間盤突出治療存在以下錯誤認識而造成病情反反復復,難以治癒。1.療程不夠,有不少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有所好轉,便不再繼續治療,認為已經好了,再繼續治療沒必要了。2.腰椎間盤突出康復原則要求減少劇烈運動,增加休息,康復後注意防護。但有不少患者認為不工作不運動就是休息,整天坐著看電視、打牌等,這樣反而比上班工作還累,加重了腰部負擔,致使病情復發,甚至惡化。劉院長強調,腰突症治療不可見好就收,一定要堅持到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只能使病情惡化。

治「腰突」哪種方法好?

那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採用哪種方法比較好?

據劉紅旗院長介紹,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有三種方法:一、保守療法;二、手術療法;三、微創介入療法。採用何種方法要依據患者自身的情況,辨症施治。不能一概而論用哪種方法比較好,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的。

保守療法:包括卧床休息、佩戴腰圍、電腦三維牽引、推拿、針灸、理療、骶管內或神經根附近葯物注射和服用中西葯物。但保守療法只適合早期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且治療效果有限。若經過正規保守治療,80%的早期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能收到優良的治療效果。
手術療法:治療關鍵是解除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消除神經、脊髓周圍的炎症和水腫,促進神經修復等,其特點是去除徹底,復發率低,見效快,但有一定的創傷,操作相對復雜,而且臨床上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嚴格的適應症。椎間盤突出物較大、鈣化腰椎滑脫、不穩定等幾種情況只有手術能取得好的效果。

微創介入療法:在X線透視監護下,運用細針穿刺臭氧注射或激光汽化、切吸等,使椎間盤減壓、突出回縮,從而減輕神經受壓症狀。目前臨床上先進療法是採用臭氧注射的療法。通過向病患部位注射臭氧(O3)。使突出部位達到萎縮、回縮的治療目的。

優勢:單純性椎間盤髓核突出,效果很好,優良率能達到90%以上;細針穿刺,操作簡單,對人體安全、無毒、無不良反應;監視器監視下進行,成功率高。

腰椎間盤突出進入微創治療時代

腰椎間盤突出微創治療技術是現代醫學發展的一項重要成果。目前國際通用的腰椎間盤突出微創治療技術是臭氧(O2-O3)注射法、電動式經皮穿刺頸、腰椎間盤切吸技術、後路椎間盤鏡下(M.E.D)椎間盤切除技術和膠原酶髓核化學溶解技術四種,特別是臭氧(O2-O3)注射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因其技術成熟、療效顯著、創傷小恢復快而受到學術界和廣大患者的高度認可。目前在福州,福興骨科醫院是唯一一家擁有這四項微創治療技術的專業骨科醫院。

臭氧(O2-O3)注射法

椎間盤臭氧(O2-O3)注射法是近年來治療椎間盤突出症的最先進微創技術,該療法最早由義大利醫師首創,國外已普遍應用,已被確認是免除開刀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最有效手段。O3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同時還有抗炎和鎮痛的作用,可以瞬時氧化髓核組織內的蛋白多糖及破壞髓核細胞導致水分流失而萎縮,使症狀得以緩解,達到治療目的。
優點:1.起效快,療效高。能根治頸、腰椎間盤突出症。2.創傷小,局麻下細針穿刺,無痛苦,比保守治療有效,同時免除開刀之苦。主要作用於髓核,對其它組織無影響。3.精確定位,在X線機透視引導下定位準確,成功率高。4.安全,O3進入椎間盤後很快降解為O2,促進周圍神經組織恢復。

電動式經皮穿刺頸、腰椎間盤切吸技術

經皮穿刺椎間盤切吸術為目前國際醫學界公認的療效顯著的治療方法。臨床應用證實,該手術可快速解除因髓核突出而造成的神經壓迫症狀,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的治療手段。醫生在C型臂X光機引導下,利用一套穿刺引導系統經皮穿刺達到椎間盤中央,再經此送入髓核切除器,將髓核切割、沖洗、吸出融為一體。一般治療過程15-20分鍾。國內電動式自動椎間盤切吸器共進行了4萬余例病人的治療。臨床有效率達94%,無一例嚴重並發症。
腰椎間盤突出三種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本療法有手術療法、保守療法和介入療法。在介入療法中,葯物化學溶解法最具代表性,該療法應用於臨床已有30年歷史。其基本設想是用化學葯物與椎間盤組織發生反應,使椎間盤中壓迫神經的組織溶解、吸收、排出,而解除神經壓迫,消除症狀。最初的溶解用葯是木瓜酶等,因其副作用大而被淘汰。60年代美國學者提出用膠原酶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我國於1973年也開始了膠原酶制劑基礎葯理研究,後來的研究證實,膠原酶在生理酸鹼度和溫度下,能特異性地水解天然膠原蛋白的三維螺旋結構。而膠原蛋白為人體的主要結構蛋白,在腰椎間盤中約占纖維環乾重的50%,占髓核乾重的20-30%。當腰椎間盤突出時,椎間盤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膠原含量增加。膠原酶溶解髓核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它只溶解以膠原蛋白為主的髓核部分,最終產物被血漿中和吸收,從而使椎間盤的體積逐漸縮小,減輕或解除對神經組織的刺激和壓迫。但它不會溶解神經根及其附近的正常結構,具有較大的安全性。在動物實驗和人體標本中均可觀察到,椎間盤在膠原酶的作用下,變成糊狀或渣狀。該療法具有以下優點:
1、局麻進行,操作簡單,僅需10-15分鍾,對人體安全、無毒、無不良反應;
2、療效較好,優良率達77%;
3、不會引起硬膜外的纖維化和瘢痕化,而硬膜外瘢痕形成是手術治療的主要並發症。
但膠原酶溶解術的療效不是100%的,其優良率為77%,10年後復發率為23%,因此,應嚴格掌握適應症。其基本適應症為:1、經臨床和影象學確診為側型和外側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經三個月正規保守治療無效;2、手術失敗或復發;3、經皮切吸不全者。下列為膠原酶溶解的禁忌症:1、合並腰椎管狹窄者;2、患者腰椎間盤突出鈣化,游離型、脫垂型、死骨型者;3、馬尾神經綜合征,表現為二便障礙及機能障礙者;4、糖尿病、腫瘤、精神病、神經官能症及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及葯物過敏者;5、孕婦及14歲以下兒童。
椎間盤通常包括三個部分:①軟膏板;③纖維環:③髓核。腰椎間盤的特殊功能::(1)保持脊柱的高度,維持身高,隨椎體的發育,(2)聯結椎間盤上下兩椎體,並使椎體間有一定活動度.(3)使椎體表面承受相同的力 .(4)緩沖作用.(5)維持側方關節突一定的距離和高度.(6)保持椎間孔的大小.(7)維持脊柱的曲度. 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常見的一下5種:1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 2外傷 3過度負荷 4腰穿 5長期震動.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1.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

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以後,因某種原因(損傷、過勞等)致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連同髓核一並向外膨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馬尾神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經症狀者,成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為腰腿痛常見原因之一,其主要症狀為腰痛及下肢痛。

中醫對"腰椎間盤突出",很早就有敘述。如《素問·刺腰痛篇》中說;"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又雲:。肉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醫學心悟》也說:。腰痛拘急,牽引腿足"。以上均說明,本病可由外傷引起,症狀為腰痛合並下肢痛,咳嗽時加重。這與西醫所說的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基本相似。中醫稱之謂"腰腿痛"或"腰痛連膝"等。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約為門診腰腿痛患者的15%,本病多見於壯年男性體力勞動者,以工人為最多,易發於20-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歲左右,男女之比約為10~30∶l 。發病的部位以腰4、5之間最多,腰5骶1次之,腰3、4較少見。

2.病因病機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主要是椎間盤本身退行性變,再加某種外因,如外傷、慢性勞損,以及受寒濕等因素綜合的結果,而使腰椎間盤纖維環發生破裂,以致髓核突出。

在正常情況下,椎間盤經常接受體重的壓力,腰部又經常進行屈伸活動,其受的擠壓應力及磨損很大,尤以下腰部為甚,所以至30歲左右,椎間盤即開始發生變性。如果纖維環及髓核退行性變化的速度一致時,多出現椎間盤變窄,間盤普遍突出。如按這種平衡退變,軟骨板亦骨化,則椎體趨向穩定,除腰部活動受限以外,並不產生腰痛;如果二者退行性變明顯不平衡,纖維環變化較早且明顯,其堅韌性減低,髓核壓力不變.即使無明顯的外傷,亦可造成纖維環的破裂,如果再遭到較大的旋轉或扭曲力,纖維環即可在後外側呈環形或幅射狀斷裂。環狀破裂多位於間盤的周圍部,在臨床上可造成腰痛;幅射狀破裂,多自髓核向外延續達間盤的邊緣,但外層纖維環可保持完整,此時髓核在較大的壓力下被擠入裂隙內,以後腰部不斷活動和用力,則迫使髓核逐漸向外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坐骨神經痛。

成年及壯年時期,髓核的含水量高,膨脹性大,纖維環一旦破裂,髓核即因壓力大而突出;老年後髓核脫水,膨脹力減小,雖纖維環破裂,髓核多不突出。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次重復地輕微腰部損傷,如提舉重物及經常彎腰活動時,對椎間盤可產生唧筒式的擠壓作用_.這些輕微的損傷不斷的作用於椎間盤,即可由量變到質變,也可使纖維環遭到退行性變化,在此基礎上,再加上腰部外傷,更易造成纖維環的破裂而發病。

不少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既無外傷史,也無勞損史,只因受寒濕而發病。寒濕可使小血管收縮和肌肉痙攣,二者都可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進而影響椎間盤的營養;肌肉緊張或痙攣,可增加對間盤的壓力,這對已有變性的間盤,可以造成進一步的損傷.因而可發生間盤突出。

在臨床上也可見於只因精神過度緊張而發生本病者,這是由於肌肉缺乏適當的鬆弛;增加了對椎間盤的壓力,而使變性的間盤發生突出。

纖維環在後側較為薄弱,後縱韌帶達到腰5骶l平面時其寬度顯著變小,特別是兩側更為薄弱,同時下腰部是遭受扭傷、勞損和壓迫最大的部位,這就更易使髓核自兩側向後突出。

類型:根據髓核突出方向可分為:

1.後突出 向後突出的髓核可壓迫神經根,產生下腰痛,此類突出臨床最多見。

2.前突出 不引起症狀,無實際臨床意義。

3.椎體內突出 是髓核經過已閉塞的血管,向軟骨板和椎體內突出,形成杯狀缺口,此型多發生在青年期。

根據向後突出的部位不同可分為:

1.單側型 臨床最為多見,髓核突出和神經根受壓只限於一側。

2.雙側型 髓核自後縱韌帶兩側突出,兩側神經根皆受壓迫。

3.中央型椎間盤自後中部突出,一般不壓迫神經根,而只壓迫下行的馬尾神經,產生馬鞍區麻痹和大小便障礙等症狀。如突出物較大也可壓迫神經根。

根據突出的程度可分為以下三類:

1.隱藏型(幼弱型) 為纖維環不全破裂,其外層尚保持完整,髓核在受壓的情況下向破裂軟弱部分突出,此時如間盤所受的壓力大,纖維環破裂多,則髓核繼續向外突出;如能適當休息,髓核完全可以還納,破裂纖維環也可得副癒合。此型有時產生坐骨神經痛,但經過休息後可好轉。

2.突出型(移行型) 纖維環裂隙較大,但不完全,外層尚保持完整,髓核突出較大,呈球形,此型可轉為破裂型,也可經手法復位而治癒。

3.破裂型(成熟型) 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可突入椎管內,臨床症狀較為嚴重,多為持續的,一般行手術治療。

3.臨床表現

一.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為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出現的時間各有不同:有的在腰損傷後的同時出現;也有當時只感腰痛,一兩天後才感到下肢有放射性疼痛;也可數周數月後,才出現坐骨神經痛。下肢痛常伴有大腿、小腿及足部感覺異常。腰痛、下肢串痛可同時存在。也可單獨發生。腰痛多在下腰部、腰骶部或局限於一側。並因疼痛和肌肉痙攣而影響腰部伸屈活動。根據材料統計,先腰痛而後腿痛者最多,佔53.3%;先腿痛後腰痛者為20.8%;同時發生者佔8.3%;只有腿痛者15%;只有腰痛為2.5%。

下腰痛來源於腰部受傷的組織,下肢串痛是因神經根受壓所致,嚴重者影響生活和工作,但多經過充分卧床休息後能夠緩解。以後又因勞累、扭腰、著涼等因素而復發。如此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可延續多年而不愈,但也有的經休息和治療後,多年內不再復發。

坐骨神經痛的表現: 疼痛沿下肢坐骨神經或某個神經根的分布區向下放射,一般由臀部開始向下肢放射至大腿後側、小腿的外側,以至足背、趾,疼痛區域較固定,患者多能指出其具體的部位。

放射性疼痛多因站立、用力、咳嗽、噴嚏或運動而加劇,休息後可減輕;但個別在站立、行走時疼痛減輕,也有夜間休息時症狀加重,但經過充分休息後疼痛多能減輕;病程較久或神經根受壓較重者,常有下肢麻木感覺,麻木區與受累神經根的分布區域是一致的,限於小腿的外側或足部,中央型突出可發生鞍區麻木;有的患者感到下肢發涼,從無溫暖的感覺,客觀檢查患肢溫度較健側為低;有的足背動脈搏動亦弱,此為交感神經受刺激所致。

二、體征

本病體征可分為兩大類:即腰部及脊柱體征;神經根受壓體征。

(一)腰部及脊柱體征

1.姿勢的異常 患者為了避免神經根受壓,多自然地將腰固定於某適當的姿勢。根據病變的嚴重程度以及機體的自動調節能力,腰部可發生過度前凸、變平或側彎。

(1)腰椎前凸增大:多是後外側的小型突出所致。由於腰椎過度前凸,可使馬尾移位於椎管的後部,因而避開了突出物的刺激和壓迫,前凸增大,可使腰椎間隙前窄後寬,有力地阻止小型突出物繼續向後移,使破裂的纖維環變得鬆弛,有利於修復,同時也保護了後縱韌帶。患者站立時,軀干多稍向前傾,腰部可以伸直、側彎,但前屈受限。

(2)腰椎曲線變平或倒轉:此種姿勢,是由於較大的、足以阻止腰部後伸的後外側或後方突出物所致,常伴有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和腰椎側凸,任何使腰伸直的動作,都可加重下肢放射痛。

(3)脊柱側彎 發生率較高,約占椎間盤突出患者的80%以上。側彎凸向健側也可凸向患側。側彎是使神經根鬆弛,減輕疼痛的保護性反應;側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與神經根的關系。一般地說:突出物在神經根的前內側(腋部),脊柱為了使突出物躲開神經根,則凸向健側;如果突出物位於神經根的前外側(即神經根肩上),則脊柱必凸向患側。但臨床上也不盡然,如突出物在神經根的前外方,脊柱早期是凸向患側,使神經根遠離突出物,減少壓迫;同時凸側間隙增寬,便於突出物部分吸回間盤內。晚期突出物巳固定粘連無吸回可能,脊柱即凸向健側,使神經根鬆弛,減少對神經根的擠壓。有人認為:側彎的有無,其方向及程度與黃韌帶肥厚程度突出大小有關,突出越大,黃韌帶越厚,神經根所受壓力及張力越大,疼痛越嚴重。突出物位於神經根正前方時,神經根有時滑至突出物之前外方或前內方;因兩者相對位置常有變化,側彎方向即不恆定,有時凸向健側,有時凸向患側,也有時不顯側凸。如突出物完全在馬尾部中央,也可以不發生側彎。

2.脊柱運動受限 脊柱屈曲、伸展、側彎及旋轉等均不同程度的受限,尤以後伸受限最大,其理由:脊柱屈曲時,間盤前部擠壓較多,後側間隙加寬,髓核向後移位,使成熟型突出物的張力加大;同時脊髓上移,牽拉神經根,疼痛增加使運動受限;當伸展 時。突出物加大,黃韌帶向前突出,直接擠壓突出物和神經根,使疼痛加重而限制了伸展運動。患者在站立時,脊柱稍後傾時,即感腰及下肢痛加重。

3.壓痛點及放射痛 壓痛點多在下腰椎棘突間及椎旁1~2厘米處,相當突出物的平面,用力下壓時.壓力至於黃韌帶、神經根和突出物,可引起下肢放射瘸,疼痛的部位符合受累神經根所分布的區域,此為診斷本病的可靠依據。此種放射疼痛,不同於一般扭傷或勞損引起的牽扯痛,藉以鑒別扭傷和勞損。

如果壓痛點不易找出,可令患者下床站立,並使脊柱略向後伸,使患者背部靠於檢查者的左肩前部,使骶棘肌放鬆,檢查者左手按於患者的髂前上棘處,右手拇指尋找壓痛點,此法較卧位更易查出壓痛點。

(二)神經根受壓或牽扯體征

1.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足過度背屈試驗陽性、起坐伸膝試驗陽性、屈頸試驗陽性、頸靜脈壓迫試驗陽性。

2.神經肌肉系統檢查 突出的椎間盤壓在神經根上,可使其支配區域的感覺障礙,肌力減弱,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肌肉萎縮,這對進一步證實診斷提供了重要依據。

(1)腱反射:有70~80%的患者有膝、跟腱反射異常表現。檢查時應兩側對比,反射可減低、亢進或消失。神經根僅受刺激時,反射可顯示亢進;有壓迫而不嚴重者顯示減低;壓迫嚴重者則反射消失。反射的改變與突出部位高低有關系,腰4~5突出多使膝反射改變;腰5骶l間盤突出多使跟腱反射改變。

(2)肌力檢查:臨床常進行下肢的股四頭肌,裹繩肌、腓腸肌、脛前肌、伸拇長短肌的肌力檢查。與健側比較,股四頭肌由第3腰神經支配;脛前肌、伸拇長肌為第5腰神經支配;蟈繩肌、腓腸肌由第l骶神經支配,當這些肌肉的肌力減弱時,說明支配該肌的相應神經受累。足背伸和伸拇肌力減弱,是腰4~5間盤突出;足趾屈或立位單腿蹺起肌力減弱,則為腰5骶l間盤突出。

(3)感覺檢查:感覺檢查應包括痛覺、溫度覺及觸覺的檢。神經根被突出的間盤擠壓時,其支配區有感覺的改變。其感覺的改變隨神經根受累的程度而不同,輕微的刺激可使感覺過敏;較重的刺激或壓迫則可使感覺減退。如隱藏型突出,一般不引起感覺障礙;突出物較小者,可使神經根受刺激而致感覺過敏;較大的突出物壓迫神經根或粘連者.多有明顯感覺減退。感覺障礙區與神經分布區是一致的,並與主觀麻木區亦一致。如腰4,5間盤突出感覺障礙常在小腿的外側及足背;腰5骶l間盤突出則顯示小趾、足外側及小腿後側。檢查後應畫圖表示其感覺障礙區。

(4)肌肉萎縮:下肢肌肉萎縮是由神經營養障礙或因疼痛而廢用引起的,表現在大腿、小腿的肌肉萎縮,兩側比較,肌肉萎縮程度與神經根受壓和病程長短成正比。

三、化驗檢查

一般血、尿檢查皆屬正常,如診斷難以肯定,需與其他病相鑒別時,應做其他化驗檢查,如血常規、血沉、類風濕因子等。必要時進行腰穿,測定腦積液壓力,做奎根試驗,進行腦積液常規檢查。以除外結核、類風濕和脊髓瘤等。

四、X線檢查

患者應常規拍攝腰椎正側位X線片。在側位片可顯示受累椎間隙變窄,有時前窄後寬,椎體上下緣骨質增生或腰椎前凸消失;正位片可見脊柱側凸。X線檢查對腰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只作參考,其重要性在於排除腰椎其他病變。如結核、腫瘤、類風濕性脊柱炎和腰骶先天畸形。

五、特殊檢查

經以上檢查,絕大多數椎間盤突出可以診斷,特殊檢查,只是在個別診斷困難的情況下進行,一般不主張常規應用。

(一)脊髓造影 其診斷可靠率為29~40%,目前常用的造影劑為碘苯酯,比較稀薄,反應小,容易抽出,也可短時間內自行吸收。脊髓造影的優點,能看到整個椎管情況,可以鑒別腫瘤和椎管狹窄症。如是間盤突出,多在椎管一側,硬膜的外前方形成小而規則的充盈缺損或壓跡,壓跡的位置對著椎間隙,脊髓馬尾腫瘤,可隨腫瘤。

5.鑒別診斷

腰椎間盤突出症典型病例較易診斷。但臨床時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一、急性腰肌筋膜、韌帶扭傷和小關節滑膜嵌頓症

這些病都有腰痛劇烈,活動受限以及腰肌痙攣等,同時可有臀及下肢牽扯性疼痛。這種牽扯性疼痛與腰椎間?/td>

3、腰大肌膿腫穿刺,膿腔較大,穿刺未清洗14厘米長5厘米寬引流一個月還是有絮狀物流出,並且有的有血絲.

&

4、腰椎穿刺會留下後遺症嗎?

不會的,現在的穿刺術都很先進了,所謂以前人們說的後遺症其實是穿刺術檢查骨髓後發現的血液病。說到調理我不是很清楚了,我覺得這個穿刺術是很小很小的介入操作 可以肯定地說,作為診斷性腰椎穿刺取腦脊液檢查,按照醫學常規操作,是不會留下後遺症的。腰椎穿刺的術後並發症主要是低顱壓性頭痛,表現為坐起後有明顯頭痛,而平卧後頭痛減輕或消失,這主要是由於部分患者手術後,仍有部分腦脊液從穿刺針口中外漏,造成顱內壓力降低,牽拉神經,導致頭痛,所以在做完腰椎穿刺術後,一般都囑托患者卧床4到6小時,並鼓勵多飲水,以預防低顱壓性頭痛的發生,此外即便發生了低顱壓性頭痛,一般持續4到6天後常可自愈。

5、腰穿刺有危害嗎

肯定是有風險的,但不是危害。因為有一些病還是要非得做這個檢查的,如病毒性腦炎,這是金標准。它的風險是:腦脊液噴射出來引起腦內壓突然改變形成腦疝、或者穿刺不好引起神經受損。望採納。

6、腎穿刺前後要注意哪些方面?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腎穿刺禁忌症:
腎穿刺是一種創傷性檢查,選擇穿刺病例時不但需掌握好適應征,還要認真排除禁忌征。
⑴絕對禁忌證:①明顯出血傾向,②重度高血壓,③精神病或不配合操作者,④孤立腎,⑤小腎。
⑵相對禁忌證:①活動性腎盂腎炎、腎結核、腎盂積水或積膿,腎膿腫或腎周圍膿腫。②腎腫瘤或腎動脈瘤。③多囊腎或腎臟大囊腫。④腎臟位置過高(深吸氣腎下極也不達十二肋下)或遊走腎。⑤慢性腎功能衰竭。⑥過度肥胖。⑦重度腹水。⑧心功能衰竭、嚴重貧血、低血容量、妊娠或年邁者。
腎穿刺術前准備:
作好腎穿刺術前准備是減少並發症的一個重要環節。術前應作好如下工作:
⑴向病人及家屬說明腎活檢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及可能出現的並發症,並徵得患者本人及家屬同意。向患者解釋腎穿刺操作,解除病人的恐懼心理,以取得病人的配合。讓其練習憋氣(腎穿刺時需短暫憋氣)及卧床排尿(腎穿後需卧床24小時),以便密切配合。
⑵化驗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及凝血酶原時間,以了解有無出血傾向。
⑶查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及尿素氮了解腎功能,查同位素腎圖了解分腎功能,並作出B超了解腎臟大小、位置及活動度。
⑷查血型、備血,術前常規清潔腎區皮膚。
⑸術前2~3日口服或肌注維生素K。
⑹急性腎衰病人腎穿刺前除化驗凝血酶原時間外,還應測定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除查血小板數量外,不定期應查血小板功能(聚集、粘附及釋放功能),若發現異常,均應在術前矯正。血小板數量及功能異常可於穿刺當日術前輸注新鮮血小板。出血時間延長可輸注富凝血因子的冷沉澱物矯正。嚴重腎衰病人最好在腎穿刺前作血液透析數次,在腎穿刺前24小時停止透析,透析結束時應給魚精蛋白中和肝素,並在腎穿刺前復查試管法凝血時間,以證實肝素作用消失。
⑺術前排空膀胱。腎活檢通常分三類:⑴經皮膚穿刺腎活檢術,是目前臨床上被廣泛認可和應用的腎活檢方法;⑵外科手術直視開放腎活檢;⑶經腎靜脈穿刺腎活檢術。
穿刺點定位:多選擇右腎下級的外側緣。定位的方法有:⑴體表解剖定位;⑵X線定位;⑶同位素腎掃描定位;⑷B超定位,是目前最常採用和比較安全的方法。
腎穿刺可能出現的各種並發症:
(1)血尿:鏡下血尿發生率幾乎為100%,常於術後1-5天消失,無需處理。當腎穿刺針穿入腎盞或腎盂後,可以出現肉眼血尿,大多於1-3天消失。出現肉眼血尿伴血塊時,一般在靜滴VitK1或垂體後葉素後可以得到緩解,注意此時不要使用止血葯,以免出現尿路梗阻造成嚴重後果。鼓勵患者多飲水,保證尿路通暢,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避免果度飲水造成心衰,同時注意排尿情況。極個別患者出血嚴重時,應輸血或輸液,監測血壓和血紅蛋白。若經過搶救仍不能維持血壓者,應考慮行選擇性腎動脈造影,以明確出血部位,並決定用動脈栓塞治療,或採取外科手術。
(2)腎周血腫:腎周血腫的發生率約60-90%,一般較小,無臨床症狀,多在1-2周內吸收。較大血腫少見,多因腎撕裂或穿至大中血管尤其是動脈造成,多在穿刺當天發生,表現為腹痛、腰痛、穿刺部位壓痛或較對側稍膨隆,穿刺側腹部壓痛、反跳痛,嚴重時血壓下降、紅細胞壓積下降,行B超或X線檢查可進一步證實,一般採取保守治療,若出血不止,可手術治療。
(3)腰痛:發生率約17-60%,多於一周內消失。
(4)動靜脈瘺:發生率15-19%,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典型表現為嚴重血尿和/或腎周血腫,頑固性高血壓、進行性心衰及腰腹部血管雜音。確診需腎血管造影,大多數在3-30個月自行癒合,嚴重者及時手術。
(5)損傷其他臟器:多因穿刺點不當或進針過深損傷臟器,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
(6)感染:感染發生率低,多因無菌措施不嚴,腎周已存在感染或伴有腎盂腎炎所致,如出現發熱、劇烈腰痛、白細胞增高需用抗生素治療。
(7)死亡:發生率為0-0.1%,因嚴重大出血、感染、臟器損害或出現其他系統並發症死亡。

7、腰穿後如何護理

腰穿是臨床各科常用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診療技術。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進步, 腰穿也廣泛應用於兒科, 而有效的護理配合和干預對檢查的順利進行、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減輕患兒痛苦起著重要的作用。
1 一般護理

1.1 姿勢和體位

理想的穿刺姿勢是採用自然側卧位, 患兒雙肩連線和雙側骼嵴的連線與操作台垂直, 大腿屈曲向身軀, 頭頸向胸部屈曲, 這樣可使脊柱達到最好的屈曲率,棘突彼此分開。對不合作者協助固定姿勢, 尤其是在進針時要保持良好的體位, 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術中密切觀察患兒面色、意識、呼吸情況, 如有異常, 應報告醫生, 停止穿刺, 並作相應處理。

1.2 術後護理

1.2.1 卧位

去枕平卧4 h~6 h, 視患兒情況而定, 對慣於用枕者, 在其頭後放一薄枕 (3 cm~5 cm厚),使頸部肌肉鬆弛, 腰背處也墊一薄枕, 以防止穿刺後腰背不適。

1.2.2 病情觀察

動態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意識、瞳孔、嘔吐、頭痛等情況, 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1.2.3 心理護理

穿刺前應該做好心理護理,消除家長的顧慮是關鍵。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 家長對腰穿都有一定的抵觸情緒, 害怕腰穿後孩子頭腦不聰明或留下腰穿的後遺症, 因此對家長做好詳細的解釋工作,使其改變認識, 消除顧慮, 以積極的態度和語言影響孩子配合治療, 避免給患兒不良暗示而增加其恐懼心理。

做好患兒的心理疏導,小兒對診療的緊張、恐懼尤為突出, 應對接受診療的小兒根據不同年齡採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年長兒講清楚檢查的目的和術中配合方法, 耐心解答其疑問, 給患兒足夠的心理支持, 盡可能地用肯定的語言給其解釋, 表揚患兒是一個勇敢聽話的乖孩子。還可以盡量讓孩子多講話,或給予喜愛的玩具等以分散其注意力。無論穿刺前後均不得與患兒討論或暗示可能出現的不適現象, 以減輕其恐懼心理。對3 歲以下的小兒, 因其不能理解復雜語言而應更加耐心, 態度和藹地與其交談, 使他們產生親近感和依賴感。穿刺時讓其家長陪伴身旁以予心理支持, 通過上述措施患兒基本能配合。

2 對症護理

2.1 腰穿後頭痛的護理干預

腰穿手術過程中,如果穿刺針不慎穿透硬脊膜進入蛛網膜下隙,都可能導致病人腰穿後頭痛(PLPHA)。相當多的PLPHA病人因頭痛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而這一現象目前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謝淑麗等採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PLPHA效果明顯。主要干預措施如下:①一旦穿透硬脊膜則早期行硬膜外腔溫 (30 ℃)生理鹽水注射,術後輸液並配合鎮痛葯物治療,以使頭痛緩解。置病人於「自然背位」,即側卧,背部處於自然舒適位,髖關節及膝關節稍彎,以能支持側卧位又能方便穿刺為准,代替以往採用的過度彎曲背位,以避免硬脊膜過於綳緊,使穿孔變大,硬脊膜穿刺後,將穿刺針抽出0.5 cm直至腦脊液完全停止流出,注射溫生理鹽水5 mL於硬膜外腔,以增加硬膜外腔壓力,減少腦脊液的漏出。②嚴格無菌操作和不接觸技術,本著預防為主的原則,對穿刺用具及病人皮膚嚴格消毒,局麻葯液勿混入空氣或血液對可能發生假性腦膜炎的病人給予積極對症治療,應用小量磺胺類葯物。③輕微的頭痛卧床休息2 d~3 d即消失,採用針刺太陽、印堂、合谷等穴位,緩解頭痛。④輸液加速腦脊液形成。無明顯改善者,穿刺點用溫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鹽水10 mL~20 mL注入硬膜外間隙,使間隙內壓增大,腦脊液流失減慢。

2.2 腰穿後腰背痛的護理

有研究表明,家長的不良暗示是引起兒童腰背痛的主要原因,患兒的緊張恐懼心理是引發腰背痛的重要因素,而穿刺姿勢不當損傷了韌帶和肌膜也是另外一種重要的原因。因此在整個腰穿過程中的姿勢和體位,以及穿刺前的心理護理是減少腰穿後腰背疼痛的重要措施。腰穿前向家長或年長兒說明腰穿是診斷疾病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不能因為顧慮重重而延誤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向他們說明腦脊液的生成過程,每天有500 mL腦脊液生成,即每小時大約能產生20 mL腦脊液,抽出2 mL腦脊液大約10 min就可產生,不會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旨在說明,腰穿對身體的損害是不大的,以消除家長及年長兒的思想顧慮,以便及時腰穿檢查,達到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講解腰穿的整個過程,並示範腰穿的體位,使病人擺好正確體位,在操作過程中能積極配合腰穿時允許家長陪伴,以減輕患兒緊張和陌生心理。穿刺後安置好患兒的卧位,是否去枕平卧4 h~6 h,視患兒情況而定。對慣用枕者,平卧時在其頭後放一薄枕(3 cm~5 cm厚),使頸部肌肉鬆弛,腰背處也墊一薄枕。這是防止穿刺後腰背痛的主要措施。

2.3 腰穿置管持續引流的護理

2.3.1 術前准備

備18號硬膜外套管針、硬膜外導管、自製帶調速閥的無菌引流袋(亦可用普通拾液器及無菌引流袋替代),若行顱內壓監測,備三通管、監護儀。

2.3.2 術中配合

若病人有明顯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如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等,可於穿刺前半小時快速靜脈輸注20%甘露醇,顱內壓降低後再行穿刺置管。對煩躁不安的患兒術前半小時可肌肉注射鎮靜劑如魯米鈉。協助患兒保持正確體位,通常選擇腰3與腰4或腰4與腰5間隙穿刺,嚴格消毒穿刺區皮膚。穿刺成功後沿硬膜外套管向頭側蛛網膜下隙置入硬膜外導管,尾端接帶調速閥的閉式無菌引流袋。用無菌膠帶將硬膜外導管固定於背部,針眼處敷以無菌棉球。

2.3.3 術後護理及注意事項

根據不同需要調節滴速,以每分鍾不超過20滴為宜,過快過量引流有致顱內血腫或腦疝形成的危險。要根據需要控制腦脊液引流量,術中引流時總量在40 mL~60 mL,預防性和治療性每日的引流量分別在150 mL和350 mL左右。需行血性腦脊液置換者可經三通管注入生理鹽水,生理鹽水量應少於每次放出的腦脊液量,亦可經三通管行鞘內注射抗生素以治療腦室內感染。避免導管扭曲、打折,以防引流管不通暢,由於導管較細易被腦脊液中破碎組織堵塞,可用少量生理鹽水沖洗。注意無菌操作,穿刺針眼處發紅可用碘伏或乙醇棉球消毒,再更換無菌干棉球覆蓋。並每日監測腦脊液常規。注意病人體位,可在頭高15°~30°之間變動體位,避免壓瘡發生。

8、腰托的注意事項和日常護理

您好!這位患者可以初步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脫).
該患者腰部脊椎右邊出現一個筋包,一按會疼 說明該患者有腰部壓痛伴放射痛這種情況.
腰部壓痛伴放射痛: 椎間盤突出部位有局限的壓痛點,並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點對診斷有重要意義。時常腰酸痛,酸痛無力等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 還有做了3年鉗工 ,從姿勢上講:工作姿勢經常處在一種不良體位上.其他還有比如伏案工作人員及經常站立的售貨員,紡織工人等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好發人群.而且該女的年齡也處於高發期.更能印證我的觀點.

【注意事項】

1、對疾病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推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復,發作時症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放棄積極治療。

2、注意休息:頸腰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在頸部肌肉放鬆,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卧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組織粘連、關節粘連等變化,阻礙頸腰椎病的恢復。所以頸椎病的間歇期和慢性期,應適當參加工作.不需長期休息。

3、注意保養:人體尤如一部復雜的機器,時常需要加以保養。尤其是頸椎病,本身就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更要對頸部加以保護,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無論是睡眠、休息.還是學習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動作,都要保持良好的習慣,時刻不忘頸椎的保護。同時加強頸肌的鍛煉。

4、正確治療:(按摩之類的日常護理方法) 絕大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能夠緩解症狀甚至治癒不發。保守治療最好選擇安全綠色的外用中葯貼劑;這是因為由於病根是在骨頭上,病變部位血液循環很微弱,口服葯物難以到達,長期服用還會損傷胃、腸、肝、腎等。而牽引、按摩、理療等雖能暫時緩解症狀,卻無法清除病根,極易復發。

此外, 我建議採用牽引治療方法 ,比如俯卧位牽引按抖復位,是根據中醫整復手法歸納整理的一種復位方法,現已研製出自動牽引按抖機,其治療原理是:牽開椎間隙,在椎間盤突出部位以一定節律按抖,使脫出的髓核還納。 治療前不宜飽食,以免腹脹,治療後須嚴格須卧床一周。一次不能解除症狀者,休息數日後可再次牽引按抖。本法簡便,治癒率高,易為患者接受,為常用的非手術療法,你可以叫這位患者到中醫所咨詢一下.對於急性期疼痛明顯的患者,硬膜外注射(包括局麻葯、維生素、激素等)亦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祝她早日康復!

9、腰間盤突出應該怎麼鍛煉

您好。腰椎間盤疾病的治療,首選牽引治療、配合針灸、按摩等理療項目的治療,要 堅持按療程治療效果才好。倒走是針對腰椎間盤突出最有效的方式。倒走鍛煉能夠強迫人體的重心後移,矯正骨盆前傾,減緩腰椎前凸,使脊柱趨於直,矯正不合 姿勢,鍛煉腰背部肌肉,緩解疼痛,對慢性腰痛、椎間盤突出等病症的康復具有良好作用。
平時要多注意預防
1,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姿勢正確,避免超負荷搬運東西.
2,宜選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彎曲.
3,避寒保暖,戒煙控酒.
4,平時應加強腰背肌鍛煉,加強腰椎穩定性
5,治療期間,決不能通霄打撲克打麻將,不能長途開車,長途旅遊需坐卧鋪等.祝您心想事成,健康快樂,幸福美滿。請採納,謝謝。

與腰大肌穿刺後注意事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