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肌 > 腰方肌診斷

腰方肌診斷

發布時間:2020-03-24 15:18:39

1、醫生診斷為腰肌勞損,剛剛給我打了封閉針,可是還是酸痛酸痛的,請問這正常嗎

不要打封閉針朋友,我也是腰肌勞損,去針灸被醫生打了封閉針,我後悔的沒法

2、女,29歲,腰椎症狀,診斷報告如下,問:1、病因 2、治療方法

你好!

發病初期多數首先要想到保守治療,如按摩、牽引、針灸、膏葯、骶管療法等.

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

1)硬膜外類固醇注射:即所謂骶管注射,它是通過骶管將類固醇類葯物(如氟美松、潑尼松龍、氫化考的松等)混入麻醉葯(如2%普魯卡因等)注入硬膜外腔。此方法可抑制在其硬膜外腔內行走的神經末梢的興奮性,同時改善局部血循環,使局部代謝廢物易於從血循環中被帶走,從而起到消炎的作用,達到止痛的目的,但如系巨大的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因機械性刺激不能解除,症狀也不能緩解。

2)骶核化學溶解法,也就是常說的"溶核術",是將一些蛋白酶類葯物,使椎間盤髓核溶解達到減小或消除因髓核後突而對神經的壓迫,它適用於病史少於2個月,經其他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經手術治療效果欠佳者,但禁用於對蛋白酶類葯物過敏者(過去曾行過此注射,再次注射會增加危險性),伴有腰椎管狹窄或因腰間盤突出而出現足下垂,大小便失禁及孕婦,14歲以下兒童等均不能使用。其並發症約為2%~3%,常見的有過敏反應、椎間盤炎、灼性神經痛、繼發性椎間孔狹窄或椎管狹窄等,因此,應用此方法要嚴格掌握適應證。目前資料報道,此法有效率約為60%~70%。

3)其他方法,如牽引、按摩、微波、葯物等。牽引法是利用在牽引狀態下,椎間隙擴大,間盤後側的後縱韌帶張緊,使得突出的椎間盤髓核還納。此種方法僅適用於椎間盤膨出或雖為突出但纖維環及後縱韌帶沒有破裂的病人,而對於間盤脫出則無效。按摩、微波治療是通過鬆弛緊張的肌肉,增加局部血循環達到減輕症狀的目的。應用一些脫水劑及激素,如甘露醇、氟美松等或改善神經代謝類葯,如神經安樂平等,通過改善受刺激的神經根的炎性反應,達到止痛的目的。

11.腰椎間盤膨出症的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腰椎間盤膨出症的診斷明確,經正規非手術治療6個月無效者;反復發作症狀嚴重者;突發性腰椎間盤膨出症根性痛劇烈無法緩解,並持續加劇者;腰椎間盤突出合並神經根功能喪失或馬尾神經功能障礙者。對腰椎間盤膨出症初次發作,症狀較輕經非手術治療可緩解者,對其工作和生活影響不明顯者,以及腰椎間盤膨出症影像學診斷不明確者,均不宜手術。

2)手術方式:手術方式目前以後路手術為主,根據椎間盤突出的位置、范圍及對神經壓迫程度和是否存在椎管狹窄等,可分為後路半板減壓、全板減壓及開窗減壓等方法。前路手術可分為經腹入路,椎間盤切除術和前路腹膜外腰椎間盤摘除術,前路手術的意義在於摘除髓核組織同時可以進行植骨。

近年來,顯微外科技術迅速發展,目前已有腰椎間盤顯微外科摘除術,我國各醫院相繼開展了經皮腰椎間盤切除術,因其創傷小,出血少,有時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逐漸被病人接受,內窺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已廣泛應用。

3)術後康復:不少患者術後療效不佳甚至復發,與術後康復不利有關,如沒有按要求進行康復訓練,未能受到醫師的指導不知怎樣訓練,過度訓練,過早下地負重式工作等。因此,根據手術中減壓和組織損傷情況,指導病人進行康復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是確保手術效果的必要手段。一般來說,術後24小時開始應做肢抬高訓練;可以預防神經根粘連。1周後做腰背肌訓練對腰背肌力量的恢復是必不可少的;3周後,腰圍保護式石膏固定後離床適度活動;3月後恢復正常活動,逐漸恢復工作。關於術後下床時間問題,醫生看法頗有異同,但對術後軟組織和骨組織的修復而言,仍以卧床時間略長為穩妥。

12.腰間盤膨出症的預防:

對於腰椎間盤膨出症,重在預防。那麼,怎樣預防腰椎間盤膨出症或防止其復發呢?注意平時的站姿、坐姿、勞動的姿勢以及睡姿的合理性,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尤其加強腰背肌的功能鍛煉,因為適當的鍛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肌肉的反應性和強度,松解軟組織的粘連,糾正脊柱內在平衡與外在平衡的失調,提高腰椎的穩定性、靈活性和耐久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及預防作用,並在寒冷潮濕的季節應注意保暖,防止本病的復發。
回答者:愛吃蝦 - 舉人 五級 12-8 16:02
【健康】腰椎間盤膨出症及其治療方法

什麼是腰椎間盤膨出症 ?

腰椎間盤膨出症,亦可稱為髓核突出,或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是臨床上較為常風的腰部疾患之一。本病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 ,髓核 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 一系列臨床症狀。

治療方法

一、腰椎間盤膨出症的牽引治療

腰椎間盤膨出症的牽引療法是應用力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系,通過特殊的牽引裝置來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

主要作用:

(1)起腰部的固定和制動作用:牽引時,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狀態下,受牽拉的腰部處於一個相對固定的正常列線狀態,腰部的運動范圍及幅度較卧床休息和佩帶腰圍時更進一步得以限制,以便於減輕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

(2)鬆弛腰背部肌肉:腰椎間盤膨出症,由於脊神經的受壓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痙攣,這樣不僅導致了腰部的疼痛症狀,而且還會構成腰椎的列線不正。牽引療法,可以逐漸使腰背肌放鬆,解除肌肉痙攣。

(3)恢復腰椎的正常列線:在牽引時,若將患 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線狀,隨著牽引時間 的延長,列線不正的現象可以逐步恢復至正常。

(4)改善突出物與神經之間的關系:對於腰椎間盤膨出症輕型或早期的患者,牽引療法可使椎間隙逐漸被牽開,而有利於突出物的還納。對於病程相對較長的患者,牽引可合粘連組織和攣縮的韌帶、關節囊牽開使椎管間隙相應增寬,兩 側狹窄的椎間孔也可同時被牽開,從而緩解或消除了對神經根的壓迫與刺激,對減輕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較好效果

二、腰椎間盤膨出症急性期的物理法

急性期常用的物理因子有:

(1)短波、超短波療法:在起病的初期,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環,消除可能產生的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減輕因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多採用短波、超短波電療法。治療時二個極板可在腰骶部對置 或在腰骶部、患 腿後側並置。溫熱量,每日1次,每次20-40分鍾。15-20次為1 療程 。

(2)間動電療闔:可用小圓形電極,於腰骶部及沿坐骨宰經走行區逐點治療,密波2-5分鍾;疏刻波5分鍾;間升波5 分鍾。每日1-2次,15-20次為1療程。

(3)超刺激電流療法:可用兩個8*12平方厘業大小的電極,一個橫置於骶部,另一個豎放於腰部,接通電源後,盡快把電量調至8-12毫安,待強烈的通電感消失後,在2-7分鍾內把電量再增加到18-23毫安。每次治療時間共15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如有效,可繼續治療至6~12次。

三、腰椎間盤膨出症的西式手法治療

這種手法治療是一種通過操作者的雙手,在患 者骨關節部位進行推動、牽拉、旋轉等被動活動的一種治療方法。它以骨關節的功能解剖為治療基礎,以骨關節活動的生物力學原理為指導,採取相應的手法技術,以達到改善患 者骨關節功能、緩解臨床症狀的目的。

針對腰椎間盤膨出症,西式手法採用不同的輔助運動或被動生理運動,進行腰椎棘突或關節側的推壓、震動以及腰椎的旋轉、牽拉等手法,操作時可同進採用幾種手法,並根據患 者病情應用1、2、3、4四級力度。其中對腰椎間盤膨出症急性期 、疼痛劇烈、應激性高的患 者可用輕手法;慢性或關節活動功能有所障礙的患 者用重手法。時間一般以每秒1~2次的頻率持續45秒、60秒或90秒。強度和時間可酌情選用。每一療程5~10次,2個療程之間休息10~20天。

四、腰椎間盤膨出症的葯物治療

腰椎間盤膨出症的葯物治療一般僅作為以緩解症狀為主要目的的一種輔助性治療手段。

(1)對於疼痛症狀難以忍受、不能平卧、不能入睡的患 者可適當給予抗炎和止痛葯物,如地塞米松0.毫克,每日次,口服;支痛片0。5克,每日3次口服; 或者可用解痙鎮痛酊外塗,以緩解局部疼痛。盡量減輕患 者的痛苦,有利於施行其它康復治療方法。

(2)在腰椎間盤膨出症急性期,脊神經根袖處水腫較為明顯,這不僅是引起劇烈 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可由此引起繼發性蛛網膜粘連。為了消除局部的反應性水腫,可靜脈滴注類固醇類葯物,呂服雙氫克尿塞等 利尿劑,靜脈加壓滴注甘露醇等脫水劑。

(3)對於在退行性改變基礎上發生 的腰椎間盤膨出症患者,特別是老年患 者,可以服用硫酸軟骨素A(康得靈),每日3次,每次8~12片,連服1個月左右;或者可用復方軟骨素片,其中主要成分為硫酸軟骨素A75毫克、制附子浸膏(相當於生葯250毫克)、白芍浸膏(相當於生葯40毫克)、甘草浸膏20毫克。用法用量與硫酸軟骨素A 相同。若患 者患 腰椎間盤膨出症後已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可用維生素E,每日口服300毫史,根據丸劑的劑量不同(有10毫克、20毫克、100毫克3種)分1次或3 次口服。

五、腰椎間盤膨出症的局部封閉療法

腰椎間盤膨出症的局部封閉療法有穴位封 閉和局部區域性封閉兩種。

(1)穴位封閉:兼有針灸及葯物的綜合治療作用,因此,比單純的針灸或單純的楷物治療有更明顯的止痛效果。常用 的封閉穴位有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志室、足三里、環跳、委中、承山等穴位。常用的方法:1、2%鹽酸魯卡因注射液4毫升 ,加醋酸強的松龍1毫升,混勻後,分注於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5~7日封閉1次。3~5次為1療程。2、維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於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日封閉1次。10次為1療程。3、5%葡萄糖或30%丹參液2~4毫升,分注於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日或隔日封閉1次。10~15次為1療程。此外,還有用維生素B1及復方當歸液等作為封閉液進行腰椎間盤膨出症的穴位封閉。

(2)局部區域性封閉:可分淺部和深部封閉:1、淺部封閉:封閉范圍包括腰背筋膜、腰肌起止點及棘上韌帶、棘間韌帶。一般要求結合壓痛點及精確的解剖部位進行封。常用葯液為1%的普魯卡因 注射液10~20毫升加醋酸氫化可的松或強的松龍25~50毫無,第周1次。4次為1療程。2、深部封閉:封閉范圍包括腰方肌、腰大肌、梨狀肌、關節突關節、椎間盤後部或內部等處常用葯液為局麻葯物及類固醇激素,以緩解深部組織所致的疼痛。

3、肌無力的診斷方法是什麼?

當受累的肌肉在活動後出現疲勞無力,休息和膽鹼酯酶抑制劑治療後可以緩解,肌無力表現為晨輕暮重的波動現象,則考慮重症肌無力。結合葯物試驗、肌電圖以及免疫學等檢查的典型表現,可以做出診斷。重復神經電刺激陽性對該病具有確診價值,乙醯膽鹼抗體滴度檢測對診斷具有特徵性意義。葯物實驗包括疲勞試驗和抗膽鹼酯酶葯物試驗,亦有助於重症肌無力的診斷。

4、腰肌勞損

發病原因慢性損傷
絕大多數病人有損傷史,彎腰時下腰部感覺酸痛無力,或腰部有斷裂感;部分病人可伴有向臀部的放散痛,但無運動、感覺障礙是腰肌勞損病因之一。
壓痛的局限性
壓痛常局限於腰椎4、5或腰5、骶l棘突上和棘突之間淺表組織,腰肌勞損病因還有在病變處有時能觸到韌帶剝離感、結節等,腰椎X線攝片檢查無骨質病變。這是最常見的腰肌勞損的病因。
退行性脊椎炎
也是常見的腰肌勞損的病因。多發生在中年人,腰痛並非均來自增生的"骨刺",而主要是來自肌肉、筋膜、韌帶、後關節的勞損或椎間盤組織或硬脊膜和脊神經,"骨刺"可使腰部的運動受到限制,在臨床上表現為運動不便也是腰肌勞損病因。
活動加劇疼痛
晨起或久坐起立時常出現明顯腰痛,活動後上述症狀能明顯減輕;勞累和氣候變化可使腰痛加劇。X線檢查可發現"骨刺"及生理弧度、椎間隙改變都是腰肌勞損病因。
第3腰椎導致
腰肌勞損病因包括第3腰椎是位於腰活動的中心,又是腰椎生理前凸最突出的地方,成為腰椎前屈、後伸、左右側彎和左右旋轉活動的樞紐,其兩側橫突端受牽拉的應力最大都是腰肌勞損病因。[1]
編輯本段疾病預防避免創傷
在生活中,稍有不注意就會很容易發生腰部的急性扭傷,尤其是像冬天下雪的天氣,路面比較滑,容易讓人摔倒,就會對腰部造成扭傷,如果對腰部發生的扭傷沒有急時的進行治療,或者治療不徹底,就會導致組織損傷的修復不夠充分,就會造成腰肌勞損,想要預防腰肌勞損就會盡量避免給腰部帶來創傷。
防寒保暖
想要預防腰肌勞損還要必須做好對腰部的保暖,由於寒冷、潮濕等會產生不良的刺激,讓肌肉發生痙攣,血管收縮等。
腰背部鍛煉
平時還要做好對腰背部肌肉的鍛煉,從而讓腰部的肌肉、韌帶等反應能力,負重能力增強,避免發生損傷。
避免損傷
在生活或者工作過程中,如果姿勢不良、勞累過度等不良的習慣就會導致腰部的肌肉、韌帶等部位形成積累性的損傷,慢慢的就要引起腰肌勞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確的姿勢,其中包括坐姿、站姿、卧姿、睡姿等。[2]
編輯本段相關症狀1.腰部酸痛或脹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勞累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和經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
3.不能堅持彎腰工作。
常被迫時時伸腰或以拳頭擊腰部以緩解疼痛。
4.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後部、骶骨後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
5.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少數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
編輯本段中醫治療腰肌勞損應及時治療,可以外貼中醫育善膏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消炎止痛作用,進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並且在治療期間注意休息,避免劇烈的運動。
編輯本段症狀自測1.慢性腰痛,由急性腰扭傷轉變為慢性損傷或有長期慢性勞損者,腰痛症狀均相似,但病史各異。其腰痛的特點是:①久坐、久站或彎腰時腰痛,彎腰雙手搬起重物時,腰痛加重。②有反復發作史。③疼痛在單側或雙側腰椎橫突、髂嵴及骶骨後方等腰背肌的起、止點處,並有壓痛。
2.腰肌部位僅有輕微壓痛或無壓痛,甚至輕擊腰背肌時可減緩疼痛。
3.直腿抬高試驗及其他神經系統檢查,均無異常。
4.腰部活動受限,尤以前屈活動受限為明顯。
編輯本段正規有效治療法選擇及時、正規、有效、沒副作用的治療方法是關鍵,口服葯對肝、腎、胃腸都有一定的損傷,因此選擇外用中葯孝多,治療腰肌勞損的效果會很好,使用方便,不過敏,沒有副作用,遵循中醫通則不痛的原理,從根本上治好腰肌勞損。注意防寒保暖。
編輯本段綜合治療方法腰肌勞損種為慢性病變,長期以來,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有些患者四處求醫,反復發作,痛苦不堪,甚至心理蒙上一層陰影,腰肌勞損是不治之症,那麼腰肌勞損能不能徹底治癒,需要注意三個環節,1.及時明確診斷;2.及時有效的綜合治療;3.及時的功能鍛煉,做好日常保健,此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及時明確診斷
腰肌勞損症狀主要是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復發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時輕時重,纏綿不愈。腰部可有廣泛壓痛,脊椎活動多無異常。所以如果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有些患者在沒有正確診斷下,盲目的治療,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及時有效的綜合治療
經確診後及時正規有效的治療是很關鍵的,治療的關鍵在於通經活絡,促進腰部肌肉有效的血液循環,血氧交換飽和度,才能真正加強腰部肌肉,恢復腰部肌肉,周圍韌帶的腰椎保護作用。在這一方面,建議腰肌勞損患者使用一種國內常用的金柱健康腰帶,可達到通經活絡。
編輯本段膏葯治療由於膏葯具有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備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局部療效切實等一系列優點。腰肌勞損須外貼五枝膏,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膚產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效果,從根本上全方位針對病機特點而發揮療效,改善病變周圍組織營養,起到修復骨病組織的作用,最終達到治癒目的。
編輯本段多功能治療腰肌勞損是慢性腰部或腰骶部軟組織疼痛的總稱,既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症狀,又可作為獨立的疾病,表現為腰部一側或兩側或正中等處的疼痛,時輕時重、反復發作,久坐或天氣變化後加重,日積月累可使肌纖維變性。腰肌勞損症狀主要是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復發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時輕時重,纏綿不愈。腰部可有廣泛壓痛,脊椎活動多無異常。所以如果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有些患者在沒有正確診斷下,盲目的治療,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經確診後及時正規有效的治療是很關鍵的,臨床上治療腰肌勞損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物理療法、葯物療法、牽引法、推拿法等等。均可起到作用,但是腰肌勞損的治療關鍵在於堅持。以上方法最常用也是最易堅持的當屬物理療法,常見的是腰痛治療帶,它同時具有熱療、磁療和牽引固定的功效,堅持使用可達到通經活絡。
編輯本段診斷鑒別1.上述症狀,體征等臨床表現。
2.X線檢查:多無異常,少數和可有骨質增生或脊柱畸形。
編輯本段疾病治療治療原則
1.避免過勞、矯正不良體位。
2.適當功能鍛煉,如腰背肌鍛煉,防止肌肉張力失調。
3.理療、按摩等舒筋活血療法。
4.葯物治療:主要為消炎止痛葯及舒筋活血的中葯。
5.封閉療法:有固定壓痛點者,可用0.5-1%普魯卡因5-10ml加醋酸強地松龍或醋酸氫化可的松0.5-1ml作痛點封閉,效果良好。
6.手術治療,對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例,可施行手術治療。
用葯原則
一般病人可使用消炎鎮痛葯,理療、痛點封閉等有效療法。
編輯本段並發症病人如果反復發作腰肌勞損或腰肌筋膜炎。容易加速腰椎的退變。天長日久。可能容易引起較為嚴重的腰間盤突出症或者腰椎管狹窄症。
編輯本段預防腰肌勞損的腰痛是可以預防的。怎樣預防呢 ?
首先要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特別是長年坐著的人,腰背肌肉比較薄弱,容易損傷。因此,應有目的地加強腰背肌肉的鍛煉,如做一些的屈、後伸、左右腰部側彎、迴旋以及仰卧、起坐的動作,使腰部肌肉發達有力 ,韌帶堅強,關節靈活,減少生病的機會。肥胖者應減肥,以減輕腰部的負擔。其次要注意自我調節,勞逸結合,避免長期固定在一個動作上和強制的彎腰動作,如站久了可以蹲一蹲,蹲下不僅使腰腿肌肉得到放鬆休息,而且也減少了體能的消耗。
再就是注意生活中的各種姿勢,如從地上提取重物時,應屈膝下蹲,避免彎腰加重負擔拿重物時,身體盡可能靠近物體,並使其貼近腹部,兩腿微微下蹲向高處取放東西時,夠不著不宜勉強睡眠時應保持脊柱的彎曲等。避免潮濕和受寒也是很重要的。[1]
編輯本段注意事項1、使用硬板軟墊床,睡眠是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床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人的健康,過軟的床墊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1個10厘米厚的軟墊。
2、注意減肥,控制體重,身體過於肥胖,必然給腰部帶來額外負擔,特別是中年人和婦女產後,都是易於發胖的時期,節制飲食,加強鍛煉是必要的。
3、節制房事,「腰為腎之府」,房事過頻必然有損於腎,腎虧則腰痛。

5、前幾天腰疼突然不能動了,去醫院看被診斷為腰肌勞損,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啊

推拿、針灸、酸鹼平生物電治療等物理療法都有不錯的療效,最重要的還是勞逸結合,進行適度的有氧鍛煉,如快步走、慢跑、游泳等,避免長時間坐位或站立,加上物理治療,就能有效治療腰肌勞損。最後推薦一處好地方:大連華樂街附近的協和醫院有這方面的好醫生。

6、一個月前我用雙腳舉啞鈴,到40個的時候,腰方肌突然疼了,我就做了全身拉伸,不疼了,以後一疼我就做拉

有可能是慢性勞損引起腰方肌疼痛,如是這樣是因為勞累所致,要注意多休息,可以做腰椎治療。去醫院骨科進行明確診斷,在恢復期間,日常生活避免腰部負重,不要做大幅度的腰部旋轉動作,最好睡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彎曲。
建議每隔一周做一次運動,不要太劇烈

7、請問腰肌勞損的診斷要點是什麼

你好,腰肌勞損的主要表現是:腰背部酸痛,腰疼;多見於青壯年,以坐較多為職業的人群多發,?反復發作的一側或雙側腰痛;疼痛性質因人而異,酸困狀或持續性鈍痛,也可很激烈,疼痛往往在久坐、久站或早晨起床以後加重,活動開後好轉。神經系統檢查:伸踇肌肌力正常,小腿及踝足部感覺正常。影像學檢查:無腰椎椎體及椎間盤明顯器質性改變。

8、重症肌無力怎麼診斷

你好,關於肌無力的診斷方法如下:
1、重症肌無力的診斷方法,就是連續蹲下站立的最多次數,不過常常的是不扶東西的狀況下,病人的檢查之正常標准:最多次數≥10次。
2、持續用力閉眼,這種重症肌無力的診斷方式,就是要檢查是否因疲勞無力,而發覺閉目不合或埋睫征,消失的情況,重症肌無力的檢查辦法正常標准:用力閉眼睫毛能全部埋進眼皮內。
3、肌無力的病人依次活動被檢關節,並對抗檢查的患者,所給予的阻力的伸屈運動,觀察肌力是否正常,有無病態疲勞的現象,應該留意肌無力的部位,程度局部病變,須對有關的每個肌肉,分別進行檢查。病人雙足擺正,肌無力側下肢處於外展外旋位,患側足尖較健側外旋。疲勞試驗:令病人,讓受累肌肉作持續性收縮。
4、步態,搖擺步態:因為骨盆帶肌及腰肌無力,下肢及骨盆肌的萎縮,站立的時候讓脊柱前凸,以維持身體重心平衡,行走的時候,因為肌無力骨盆,不能固定,所以臀部左右左右搖擺如鴨行,又叫鴨步,見於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

9、有的診斷說 腰間盤分前突和後突也有的說內突和外突 後突是內突嗎?

去問一下這方面的醫生

10、肌張力的鑒別診斷

(一)肌原性疾病
⒈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組由遺傳因素所致的肌肉急性疾病,表現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骨骼肌進行性加重的無力和萎縮。其肌張力減低與肌萎縮平行,往往在肌萎縮部位伴有肌張力減低。由於肌肉萎縮、力弱及肌張力減低,臨床表現站立和步行時特殊姿態,站立時腹部前凸與腰椎前彎,行走時呈「鴨步」,這是由於脊柱旁肌肉張力減低與萎縮,臀肌受損骨盆固定不良引起。前鋸的萎縮、力弱與張力減低,站立與坐位時肩胛骨向上外方移位,同時胸廓和脊柱分離,呈翼狀肩,檢查者能將手指深入至肩胛骨與胸骨之間,系斜方肌、菱形肌肌張力減低所致。
⒉肌病同樣於肌萎縮部伴有肌張力減低,與肌萎縮呈平關系,實驗室檢查有助於診斷,如多發性肌炎在急性期可見血清中CPK和免疫球蛋白增高,尿中肌蛋白出現,肌酸增加,肌電圖可出現纖顫和插入活動增加。
(二)神經原性疾病
⒈周圍神經病變:多發性神經炎的肌萎縮主要分布於肢體的遠端,與肌張力減低有平等關系。由於肌張力減低腕關節、指與踝關節動幅增大,呈過伸過屈的異常姿勢。根據多發性神經炎的病因,受損肌亦有選擇,如酒精中毒性多發性神經炎,脛骨前肌麻痹最明顯,肌張力減低也最突出,故往往表現為足下垂。
單神經病(mononeruopathy)主要由外傷、缺血、浸潤、物理性損傷等引起,如上肢尺神經、正中神經損害明顯時,上肢的屈肌群張力減低明顯,上肢伸肌群(拮抗肌)張力占優勢,因而掌握背屈。撓神經高位損傷時,因肱三頭肌癱瘓和張力減低而出現肘關節不能伸直及垂腕征,並因肱撓肌力弱和張力減低而使前臂在半旋前位不能屈曲肘關節。
⒉後根後索病變:脊髓後根、後索病變時肌張力減低是突出症狀之一,以脊髓旁(tabes dorsalis)為代表有靜止性肌張力減低,同時也伴有姿勢性與運動性肌張力異常。患者仰卧位時脛骨甚至可貼床面,站立時膝關節部張力低,不能保持膝關節固定而出現「反張膝」,下肢肌張力低下較上肢明顯。
⒊脊髓疾患 ①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mg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多見於40歲以後,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運動神經核)及錐體束均受累,因此有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害並存的特徵。上肢有肌萎縮、無力、肌束顫動和腱反射亢進。頸膨大的前角細胞嚴重損害時,錐體束症狀被掩蓋,此時上肢出現肌萎縮,肌張力減退,腱反射減低或消失,被動運動肢體時動幅增大。②Charcot-Marie-Tooth氏病:早期在大腿下1/3以下出現肌萎縮,晚期肌萎縮可擴展到上肢的前臂下1/3以下,兩側對稱。在肌萎縮部伴有肌張力減低。③急性脊髓前角炎:於肌萎縮部位肌張力減低,由於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癱瘓與肌萎縮的范圍較小,故萎縮的拮抗肌保存,而且它的肌張力占優勢,因而經常伴有異常體位,如馬蹄內翻足、足下垂等。受累肢體被動運動幅度增大,呈過度屈伸姿勢。
⒋小腦性疾患:肌張力減低是小腦病變的常見症狀,由於肌張力減低,使肢體產生姿勢異常,如處於過伸過屈位,除了靜止時肌張力表現低下之外,被動運動時也可見到明顯的肌張減低,主運動開始與終止時緩慢,自覺無力,容易疲勞,由於肌張減低,腱反射也減低或消失,可見到鍾擺動樣腱反射。亦因肌張力減低和拮抗肌作用不足而出現「反擊征」。
⒌錐體疾患:錐體束損害的急性期由於產生錐體束體克,在錐體束休剋期內肌張減低,癱瘓的肌肉鬆弛,被動運動時無阻抗感。 (一)錐體束病變 錐體束病變於休剋期後,或隱襲起病的錐體束損害,在癱瘓側出現肌張力增高,例如偏癱時表現的Wernicke-Mann氏體位就是代表。明顯的錐本束損害出現三重屈曲:如下肢的髖關節、膝關節與掌關節痙攣性屈曲。錐體束病變時肌張力增高的部位與癱瘓部位一致,靜止狀態下肌張力也增高,觸診肌肉較硬,被動運動時有摺刀樣的阻抗感。
(二)錐體外系疾患
⒈Parkinson病:本病引起的肌張力增高叫肌硬直。促動肌和拮抗肌的張力都有增高,在關節作被動運動時,增高的肌張力始終保持一致,感到均勻的阻力而呈「鉛管樣強直」,如患者合並有震顫,則在屈伸肢體時感到均勻阻力出現斷續的停頓,如齒輪在轉動一樣,即:「齒輪樣強直」。顏面表情肌肌僵直則呈無表情的「面具臉」,吞咽肌肌僵直不能很好地作吞咽動作而流涎,眼肌肌強直表現眼球運動減慢,出現注視運動「粘稠」現象。頸肌和軀干肌肌強直形成屈曲狀態,即頭與軀干前變,上肌輕度外旋,肘關節屈曲,掌指關節屈曲、拇指內收,下肢輕度內收,膝關節屈曲。旋頸和旋體動作緩慢。
⒉Huntington舞蹈病:肌張力多為正常,但少數患者出現以Porkinson病樣的肌僵直突出症狀,而舞蹈症狀甚徽或完全缺少。此型最後呈姿勢性肌張力障礙,上肢屈曲,兩下肢伸直。這種肌僵直型的慢性進行性舞蹈症狀被認為是蒼白球受損的結果。
⒊扭轉痙攣(torsion spasm):又名變形性肌張力障礙(dystonia musculorum defoumans)是軀乾的徐動症,為一少見的基底節病變。在臨床上以肌張力增高和四肢軀干甚至全身的劇烈而不自主的扭轉為特徵。肌張力在肢體扭轉時增高,扭轉停止時則正常。
⒋葯物性肌張力異常:
⑴急性肌張力障礙(acute dystonia):發病急,用葯後不久即出現,多見於青年人,以奇異的肌痙攣為特點。主要是頸、頭部肌肉受累,最常見的是舌和口腔肌肉的不隨意痙攣,以致咀嚼肌緊張地收縮,嘴張不開,講話、吞咽困難,面部作怪相,或伴發痙攣性斜頸,這種反應與個體的敏感性有關,應用抗震顫麻痹葯、抗組織胺類葯或巴比妥類葯物有效。
⑵遲發性運動障礙(tardive dykinesia):發病慢,在服有神經安定劑數周、數月或數年後發生,甚至停葯後出現。表現為刻板的、重復的咀唇、舌的不自主運動,有時伴有肢體或軀乾的舞蹈樣動作,體軸性運動。應用抗震顫麻痹葯物非但無效,有時反而使症狀加重。亦可有肌張力低下一麻痹性,可涉及頸肌、腰肌等,如腰不能直起、凸腹、頸軟、不能抬頭、行走時邁步不開、提不起腿、足跟拖地而行。
(三)小腦疾患 兩側廣泛小腦病變時,有時可見肌張力增高,被動運動肢體時有阻抗感,站立時軀干、四肢呈僵直狀態。橄欖小腦萎縮症有時呈現Parkinson型肌僵直,提示與大腦基底核有關結構損害。
(四)腦干疾患 腦干病變引起的肌張力增高以中腦最為明顯,中腦病損時表現肌僵直,屬於去大腦強直的一種,四肢的近端明顯,苦苦在伸肌群。上肢伸直,腕屈曲並內收。下肢伸直,內旋內收,稱之為去中腦強直。大腦皮質下白質彌漫性病變,如腦炎、重度腦外傷、腦出血時也可出現四肢僵直,與去中腦強直的區別點在於前臂屈曲位,其他表現完全與去中腦強直相同,稱之為「去皮質強直」。
(五)周圍神經疾患 周圍神經疾病表現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的特點,表現為肌張力減低。但在面神經麻痹恢復不全的情況下,可以出現面肌肌張力增高,即表現為面肌痙攣。此外周圍神經的附近炎症、腫瘤等病變,對周圍神經產生刺激現象時,出現肌張力增高,這種肌張力增高大多屬於防禦性肌張力增高。
(六)肌原性病變 肌肉疾患雖可有肌張力增高,但腱反射正常或減低,絕不出現腱反射亢進。
⒈先天性肌強直症(congenital paramyotonia):又稱Eulenberg病。本病僅在運動情況下出現肌張力增高,靜止時肌張力正常。此病的肌張力增高,肌強直收縮見於運動之初,當反復運動後即恢復正常。觸診時肌肉有特殊硬韌感,似膠皮樣硬,於機械刺激後肌肉強直收縮時益為明顯。
⒉僵人綜合征(stiffmansyndrome):為一種病因不明的癇性痙攣。頸肌、軀干、背骨、腹肌肌張力增高明顯,外界刺激時疼痛。叩擊、聲光、精神緊張等可誘發而加重,常見四肢近端開始向身發展,肌力和腱反射正常。睡眠時僵硬症狀消失。
(七)其他
⒈破傷風(tetanus):早期局部肌張力增高,常見的是兩側咀嚼肌痙攣性收縮,同時伴有頸肌強直,繼之面肌痙攣;口角向外牽引,鼻翼上縮,眼裂大呈所謂「猥笑顏貌」。隨病情的發展引起全身性肌張力增高。如軀干伸張肌肌張力增高占優勢時呈角弓反張,屈肌肌張力增高占優勢時呈前弓反張,患者的體位似胎兒的宮內位:頭前屈、膝與齶緊貼,踵靠近臀部。軀干一側肌張力增高占優勢時身體呈現側方彎曲,謂之側弓反張:頭肩向一側傾斜,該側肩下垂,身體彎向月牙形。
⒉手足搐搦症(tetany):血鈣低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肌張力增高主要見於四肢遠端,偶可波及到軀干。有的學者將手足搐搦症分為三型:
⑴良性型:主要在四肢遠端出現強直發作,拇指強烈內收及半屈貢狀態,與其他諸指並攏,手指的中指指節屈曲明顯,手的尺側緣與撓側緣相近貼,有時末指較其他手指屈曲更明顯,末指常折入其餘手指之下,或拇指折入手套之內,即呈所謂「助產士手」。下肢是趾屈曲,呈馬蹄內翻足,小腿伸直,隨意運動不能,被動運動時有阻抗感。
⑵中度型:早期上肢先出現肌張力增高,肌強直,斷之擴延到軀干、面肌與下肢,有時腹直肌、胸鎖突肌、胸大肌均可表現強直發作。當面肌出現肌強直時,呈現特殊的面容:眼外斜或內斜,牙關緊閉,舌僵,構音不良,吞咽困難,如喉肌痙攣時可發生呼吸困難與窒息。
⑶重症型:短時間內反復的發作,表現全身肌強直,伴有喉肌痙攣。

與腰方肌診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