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肌 > 腰麻術後多久肌力恢復

腰麻術後多久肌力恢復

發布時間:2020-09-10 08:00:13

1、腰部麻醉後外多久恢復正常

硬膜外麻醉得看用什麼局麻葯,一般在術後30分鍾到2小時,麻醉作用就基本消失了。葯物完全排泄掉可能需要較長時間,但在體內已經失去作用了。 局麻+靜脈鎮痛,這個要看麻醉醫師具體用的什麼鎮靜鎮痛葯物了,一般來說病人在手術做完時都是可以被叫醒的,術後可能會有嗜睡,頭暈不舒服倒不一定會有。多長時間可以走動要看手術的要求,麻醉後病人只要清醒就可以走動。

2、手術腰麻後,下肢感覺恢復一般需要多久?多長時間未恢復應引起關注?

腰麻麻醉消失要看用的什麼葯,常用的如布比卡因,一般也得四個小時能完全恢復。

3、腰麻後馬尾綜合征多久能恢復

是腰麻的後遺症,會持續很長時間,有的病人可以達到3-5年,沒有太好的辦法,慢慢的養吧,不要用腰過度,需要時間啊!

4、做了腰部麻醉後為什麼過去了6個小時後左腿慢慢恢復知覺,右腿大腿16個小時了還發麻中抬不起來?

一般麻醉代謝完是不影響下肢的活動的,建議你不要緊張,再觀察的看看,家屬幫著活動一下肢體。

5、腰麻後一般要幾個小時可以恢復排尿(

五到六個小時

6、腰麻病人術後為什麼要平躺六小時?

主要是針對腰麻硬膜外麻醉。術後麻醉葯以及腦脊液丟失會導致反應性低顱壓。如果頭抬高,顱壓更低,會引起痛,嘔吐

7、腰麻手術幾小時可以下床活動

手術後要注意什麼? 手術治療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除了實施正確的手術方案和精細的手術操作外,術後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妥善認真的傷口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手術之後,患者要努力配合醫護人員,預防術後並發症和不良後果的發生。 ⑴保持術後的良好體位。手術後,一般中、小手術的病人即送回原來的病室,而大手術或危重手術病人,則送到術後病室(監護或觀察室),全麻的病人,此時尚未清醒,應平卧,不墊枕頭,頭偏向一側,以防唾液或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病人,術後要平卧6-12小時,&127;以防術後頭痛的發生。頸、胸、腹部手術之後,多採取半坐或半卧位。脊柱手術後的病人,要睡硬板床。四肢手術後的患者,須抬高手術的肢體或進行牽引。 ⑵協助醫護人員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如有自我感覺不適,發熱和心跳快等,應向醫生、護士報告。這時要告訴您一點常識,術後3-5天內,體溫常在38℃左右,這是必然的,叫術後反應熱,或吸收熱,對此不必緊張。 ⑶加強飲食配合。手術後要加強營養,以利於身體康復。一般的手術,術後即可進食,腹部手術的病人,要待腸蠕動恢復、產生虛恭(即放屁)後,方可進液狀流食;胃腸手術的病人,先進行胃腸減壓,同時應禁食,停止胃腸減壓後才能進流食,以後慢慢恢復到正常飲食;大手術或全麻手術後,多有短期消化功能減退,不想吃飯,甚至惡心、嘔吐,可以要求輸液。嚴重時,醫生會插胃管,通過胃管注入流食。 ⑷協助醫護人員嚴格術後的傷口管理。不要亂動,不要隨意揭開覆蓋傷口的紗布,更不能用手去觸摸或用水清洗傷口,要保持傷口的清潔和乾燥。如自己不小心弄濕和污染了沙布,應請求醫生護士給予更換,以防切口感染化膿。如發現傷口周圍紅腫或有血水流出,應及時告訴醫生護士,爭取給予及時妥善的處理。 ⑸術後要早期活動。根據手術的大小和術後的病情,在經過醫生准許的條件下,爭取早期下床活動。這對於增加呼吸深度,促進血液循環,恢復胃腸功能,增進食慾,都十分有利;對於防止並發症,促進傷口癒合,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如腹部手術,一般術後2-3天就應該適當下床活動或作床上活動,以防止腹脹和腸粘連。痰多的病人,應多翻身,並用手壓住傷口,協助咳嗽排痰,以防肺部感染,肥胖病人應多活動四肢,防止靜脈血栓形成。 ⑹掌握拆線的最佳時間。術後切口的拆線時間,要根據手術部位的不同而決定。一般手術,於術後5-7天拆線,下腹部、會陰部手術的拆線時間適當延長;上腹、胸、背及臀部術後7-9天拆線;四肢術後10-12天拆線,關節及其附近的手術,於術後14天拆線較為適宜;全層皮膚移植術,應於術後12-14天拆線;年老、體弱、貧血或有並發症者,應適當延長拆線時間。 ⑺其它注意事項。有的病人手術不習慣卧床小便,或因腰麻後排尿反射障礙,解不出小便。因此,對術後需要較長時間卧床者,術前就應練習卧床小便。如果病情允許,可協助病人坐起,跪著或站著排尿,還可以採取腹部熱敷,扎銀針等辦法協助排尿。如果上述措施無效,術後8-12小時仍不能排出小便,應請求導尿。對術後身上所帶的各種導管,要注意保持其通暢,防止導管折疊、堵塞或脫落。術後身體抵抗力相對較低,應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門診手術的病人,術後要在門診休息片刻,並向醫生問明復診、換葯和拆線時間,按時去醫院復診並接受處置。出院後,如發現拆線後的術口崩裂、出血或劇烈疼痛時,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和處理。

8、補肌力的手術恢復需要多久時間

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即大腿肌肉綳勁及放鬆。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大於500次/每日。
術後1天:
(1)活動足趾:
用力、緩慢、盡可能大范圍地活動足趾。但絕對不可引起踝關節活動!5次/組,1組/小時。
(2)繼續並加強股四頭肌等長練習。
術後2天:
(1)繼續以上練習。
(2)可扶雙拐患腳不著地行走, 但只是去廁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動。
(3)開始直抬腿練習,包括向上的,向內收的側抬腿以及外展的側抬腿,向後的後抬腿練習,以強化大腿前後內外側的肌肉,避免過分萎縮無力。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6組連續,2-3次練習/日。練習時有可能因石膏托過重無法完成。
2. 術後4—12周
一般於4周時將石膏托去短至膝關節以下。術後4周:(根據情況由醫生決定開始關節活動度練習。)
(1)踝關節被動活動度練習
被動地屈伸和內外翻踝關節,緩慢、用力、最大限度。但必須在無或微痛范圍內!因早期組織癒合尚不夠堅固,過度牽拉可能造成不良後果。10-15分/次,2次/日。練習前熱水泡腳20-30分,以提高組織溫度改善延展性,加強練習效果。
(2)開始膝關節屈曲練習,
15-20分/次,1-2次/日。因長時間固定膝關節活動度會有所下降,故練習初期可能有疼痛,堅持練習即可改善。
(3)開始膝關節伸展練習
15-20分/次,1-2次/日。因長時間固定膝關節活動度會有所下降,故練習初期可能有疼痛,堅持練習即可改善。
(3)開始腿部肌力練習
以恢復石膏固定期萎縮的大腿肌肉。練習腿部絕對力量,選用中等負荷(完成2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20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60秒,至疲勞為止。
術後5周:
(1)開始被動踝關節屈伸練習,逐漸加力並增大活動度,10-15分/次,2次/日。活動度練習應循序漸進,在2-3月內使踝關節的活動度(即活動范圍)達到與健側相同。
(2)踝關節內外翻活動度練習
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內外翻踝關節。必須在無或微痛范圍內,並逐漸增加角度和活動力度!因組織癒合尚不夠堅固,過度牽拉可能造成不良後果。10-15分/次,2次/日。
可在練習前熱水泡腳20-30分,以提高組織溫度改善延展性,加強練習效果。
術後6周:
去除石膏,開始穿墊高後跟的鞋逐漸負重和恢復行走。
(1)以硬紙板剪成鞋後跟大小,墊在鞋後跟內約3厘米左右,開始扶拐行走,大約2-3天撤掉一層紙板,2-3周內撤完,過渡至穿平底鞋行走。
(2)開始前後、側向跨步練習:
前向跨步練習
力量增強後可雙手可提重物為負荷或在踝關節處加沙袋為負荷。2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組連續,2-3次/日。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上體不晃動。
後向跨步練習
力量增強後可雙手可提重物為負荷或在踝關節處加沙袋為負荷。2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組連續,2-3次/日。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上體不晃動。
側向跨步練習
力量增強後可雙手可提重物為負荷或在踝關節處加沙袋為負荷。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上體不晃動。2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組連續,2-3次/日。
跨步幅度不能過大!跟腱處不能有過分的牽拉感!
術後7周:
(1)開始靜蹲練習加強腿部力量,以強化下肢功能和整個下肢的控制能力。2分/次,休息5秒,10次/組,2-3組/日。
(2)抗橡皮筋阻力完成「勾腳(腳尖向上勾的動作)」動作,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6組連續,2-3次練習/日。
(3)抗阻「綳腳」
抗橡皮筋阻力完成「綳腳(腳尖向下踩的動作)」動作,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6組連續,2-3次練習/日。
術後8周:
(1)求達到正常步態行走。
(2)繼續加強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坐位垂腿「勾腳」練習
抗沙袋等重物的重量為阻力完成動作,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6組連續,2-3次練習/日。
抗阻內外翻練習;抗橡皮筋阻力完成動作,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6組連續,2-3次練習/日。
(3)強化下肢肌力,開始患側單膝蹲起練習
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上體不晃動。必要時可雙手提重物以增加練習難度。3-5分鍾/次,2-3次/組,2-3組/日。
3.術後3個月
(1)有條件可以使用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跟腱處不得有明顯牽拉感。30分/次,1-2次/日。
(2)可開始游泳。但絕對避免滑倒!
(3)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但此期間縫合的肌腱尚不足夠堅固,故練習及訓練應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或盲目冒進。且應強化肌力以保證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並應注意安全,絕對避免再次摔倒!
(4)可以開始由慢走過渡至快走練習。
(5)開始提踵練習(
即用腳尖站立,2分/次,休息5秒,10次/組,2-3組/日。),逐漸由雙腳提踵過渡到單腳提踵。
(6)可以開始嘗試:
保護下全蹲(
雙腿平均分配體重,盡可能使臀部接觸足跟。3-5分/次,1-2次/日。
台階前向下練習(
力量增強後可雙手可提重物為負荷或在踝關節處加沙袋為負荷。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上體不晃動。2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組連續,2-3次/日。
(7)術後6月開始恢復運動

與腰麻術後多久肌力恢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