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肌 > 太極松腰肌

太極松腰肌

發布時間:2020-08-24 16:44:06

1、太極拳中如何松腰松胯

這問題難以說清楚,各式太極拳甚至各家自己爭議也很大。主要是有關腰這位置,到底塌與不塌的問題,還有對胯的表達也是各持其辭。

我個人理解:
松腰:我支持塌腰的觀點,松腰,是為了讓腰更靈活。
松胯:我個人認為,這是個組合問題,胯左右方向在要松,前後方向取決於塌腰縮肛,同時身體要微往下坐。
做到松腰松胯,主要還得是前面松,後面緊,心裡放鬆,讓重心往下沉。

2、李雅軒太極拳如何松腰

我最近如下練習感覺不錯。

練拳前,先練1分鍾或幾分鍾無極樁功,靜下來松下來。特別是要靜下來。

1. 在盤拳前10-20分鍾,並不遵守 太極拳十要「相連不斷」

每一動作開始時,慢下來做如下(非常慢):

用意念松胯,松腰,松脊柱,松肩,松胸,松肘。 呼吸深長。
然後,進入做樁功時的狀態,凝神,靜下來

然後,才開始做動作,用意不用力。李雅軒:"尤須注意的,是在動的時候,更要保持其穩靜,不要將穩靜的情形分散了,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如此,

身體很快發熱。我發熱的感覺: 在18度的地下室一個人靜靜練拳,開始是穿毛衣。 打了一會,感到全身發熱,額頭有微汗。 這時,只穿襯衣打才避免多出汗。 但是,我只有特別心靜,很慢,很用意念放鬆時,才有以上效果。
然後,能感覺下丹田的沉的感覺 -- 氣沉丹田 (心身俱松之後,其意氣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將氣意壓到丹田去的)。

2. 發熱後,再遵守 太極拳十要「相連不斷」。

以上方法的核心是: 每一動之前,一定要「松靜」。 不要怕松靜的過程慢, 特別一定要「靜」後, 才開始動。動的時候,更要保持其穩靜。不要怕慢! --- 「太極始於無極」。

這是我試圖將李雅軒太極拳精論的精神 和馮志強先生論修煉太極拳的十二個思想的前兩個思想(練拳須從無極始,練拳似練樁功)具體化。

--------------

李雅軒談太極拳內功具體練法:

* 未隨出勢,先將腦筋靜下來,摒除雜念,身心放鬆,去掉拘束,如這樣子才能恢復人在未被事物纏繞之前的自然穩靜及天生具有的靈感.

* 太極拳的功夫,對氣沉丹田這一規則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極之氣沉丹田怎樣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須先松心,後松身,心身俱松之後,其意氣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將氣意壓到丹田去的。

* 在練時,先將全身放鬆,尤其是兩臂,要松得如繩拴在肩上的一樣,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如此當稍待,以俟身心穩靜下來而後出動。

* 出動時,仍用一點點思想上的意思鬆鬆的將兩臂棚挑起來,以腰脊之力牽動兩臂,穩靜地出動,將一趟拳演變出來,非四肢之自動也。

* 尤須注意的,是在動的時候,更要保持其穩靜,不要將穩靜的情形分散了,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 在呼吸方面,務須深長,使呼吸趁著緩和的動作鼓盪,又要使緩和的動作,趁著呼吸的鼓盪開合,並須要作得自然而順隨,這才是正確的練法。

李雅軒談檢驗練拳是否正確的准則:

*找著要領之後,經常練習,不數月便用兩臂有松沉的感覺,兩肩有些酸痛的情形,這到是很自然的,以後拳意就會達到手上來了。

* 將一趟太極拳形容出來,不是四肢局部之動,練後有甜液生於口中,便是練之得法處,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堅持日日按時練功,不要間斷,以後就會有顯著的進步。假如練後口中沒有甜液發現,這便是練之不得法,心神未靜下來。

*只要周身松開了,氣自會沉下去,日久則內勁自生,腳下也會沉穩,如動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只兩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為松,或肘腕指節等處不知如何為松,或練後掌心無鼓脹之意。此皆因無正宗老師傳授,內勁則永遠不會有,愈練愈離太極拳遠矣。

* 一般學術家多在筋骨肌肉上練些剛柔伸縮的動作,而不是以神、以氣、以意為主。如練太極拳只是用這種筋骨伸縮動作為主,那功夫就練不好。如定要兼練些其他的功夫,那勢必將身體弄成混濁僵肉的勁道,那在輕重虛實變化上就感應不靈了。

* 我練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軟,是找虛無的氣勢,是找神明的感應;是找莫測的變化,不停留於筋骨肌肉的初步鍛煉過程中。我以為,這種大松大軟、神明感應、莫測變化妙處無窮,我不以為它大松大軟了就不能敵抗對方之來手 .

----------------

李雅軒的徒孫王建業先生 (in 「 松則沉") said:

應從三個方面進行放鬆。

** 首先,從思想上排除頭腦中和各種雜念,松心用意,專心一意用意指導自己的行動,讓緊張的神經系統放鬆。

** 其次放鬆內臟器官,使它們松到位。

** 再次,從頭、頸、肩、胸、脊、腹、胯、膝、踝、足、肘、手、筋等逐一檢查是否處於自然放鬆狀態,各個關節是否松活,肌膚是否鬆柔。

放不松是頑固的,反復出現的。在練拳的過程中,思想上會產生些雜念,神經系統又不自覺地開始緊張,身體的某些部位也緊張僵硬起來,但自己還不覺察。易緊張的部位因人而異,但以肩、胸、腹、腰、胯、肌膚最不容易放鬆。思想上注意一些,這些部位就放鬆些了。因此在演練拳架的過程中要有意反復幾次檢查自己不易放鬆的部位,當然有明師指點,會更快發現那些不易放鬆的部位,就像自己的缺點自己不易覺察一樣。久之這些易緊張的部位就逐漸自然放鬆了。當然用意也不要太過,要無過不及,太過又緊張,反而放不鬆了。這樣日日練拳的過程中,反復不斷地檢查,日日放鬆,時時放鬆,克服緊張情緒,放鬆自身肢體,在練習太極拳架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 「 松 」 的滋味。

----------------

松腰的具體功法: 修行隨筆---化解人生矛盾的功夫(仲浩群):

** 松腰與否可以檢驗一下:

不穿鞋,兩腳並攏,腳尖抵住門板,鼻尖貼平滑的門板下劃,人體下蹲;

兩手不扶任何東西,腳尖也不上翹,你能蹲下來,再原樣站起來就算松腰到位了。

當然,這個動作本身就是修煉松腰的功法。

平時練松腰的時候,可以降低一點要求:

兩腳分開,不貼門板站;功夫深了,你再慢慢縮小那個距離就行了。

徹底的松腰,是不容易的;然而,低層次的松腰還是有辦法校驗的:

兩手舉過頭頂,彷彿直插雲霄似的,而後兩手沿著天邊劃一道彩虹;脊背像刺蝟一般捲曲著,節節放鬆下來,兩手觸地,再將兩手按在大地上。

注意,校驗的時候,兩腿並攏,兩腿綳直。

如果你的全手掌能輕輕鬆鬆按在大地上了,你的腰算是鬆了一些了;如果不能的話,你趕快找你的太極拳老師去。

老師可以給弟子如下法松腰:

弟子如上法彎腰已畢,一身舒適了,而後,老師便以蘊含著外氣的空心掌,自上而下,反復拍擊弟子的脊背。

拍擊的時候,腰部可以用大一點的松沉勁拍打,腰部以上,就不能用大勁拍打,只能用小小的勁了。

老師的意念可以深入身體裡面去,彷彿深入進了寬闊的草原,深入進了深邃的湖泊。

松腰的訣竅在於松尾閭。

尾閭真鬆了,尾閭便能微微轉動了,就像鹿尾巴似的,或是像烏龜尾巴似的。

松尾閭之難,比起松腰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開後胯的難度比開前胯的難度更大,因為松開骶骨是極為艱難的。

前胯開了,打坐就可以雙盤了;

後胯開了,腰就差不多松開了。

腰松到家的標準是煉精化氣能自動自如進行,到了這時候,練功者的身體便深入無漏之境了。

松腰到了極值了,腰部能夠像肚皮一樣松軟如意地動彈了。

問題在於,我們自以為是的松腰還不能說是真松腰了,包括一些大師級別的人物也是如此的。

真正松腰了,他的身心狀態一定會非常好。

朱先生師承的是汪永泉先生,其功夫突飛猛進的分水嶺就是在他明白松腰訣竅的時候....松腰看似簡單,實際不然,全身有一處不通的話,你松腰也是松不到家的。

實際上,形體的松本質上是在神意氣層面上進行著的,形體之松只是表現於外的一種現象而已。

----------------

那麼怎麼來松腰呢?

此功就是諸多小訣竅、小功法中重要的一種,是一種全身鍛煉的便捷方法。據聞,師傅要練此功時,總是借故把身邊的徒弟支走,自己偷偷練,由此可見此功受到練家的何等珍視。

此功是全身的運動,能調理周身氣機,所以對治療全身各處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練此功,還能盡快排除各種練功反應、糾治因練功不得法而造成的種種不適。

基本要領是:面壁而立,兩腳並攏,重心落在前腳掌上,兩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內,周身中正,腳尖頂著牆根,會陰上提,兩肩前扣,含胸收腹;全身放鬆,安靜片刻,讓思緒平和。

然後腰向後放鬆,身體緩緩下蹲,下蹲時頭不可後仰、不可傾斜,要放鬆地下蹲,腰後突下蹲。可守下丹田,肩部放鬆前扣(向牆的方向前扣);尾閭前扣,命門後突。注意後背脊柱要一節節卷著柱逐節放鬆往下蹲,象貓兒一樣,弓著後背下蹲,膝蓋盡量不要超出腳尖等要求,同時注意全身放鬆,把注意力放在腰背部及尾閭部;徹底蹲下後尾閭可用力前扣一下,然後再緩緩上起;上起時,注意用百會上領,百會處好像有一根細線向上輕輕拽著脊柱逐節升起、抻動、拉直,如此為一次。練功時只要使精神專一於形體動作,使之合度即可,無其他特殊意念活動。初學者可以先在腳後跟墊本厚書,這樣可降低蹲牆的難度。可以每天把書撕掉幾頁,漸至撕完,蹲牆就慢慢合度了。

蹲牆的三個階段。將蹲牆功作為一個獨立的小功法來鍛煉,根據其功夫層次由易到難,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 初始階段。剛開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確定兩腳的姿勢和距離。腳尖可以先離開牆,離多遠以盡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為度。如年紀大或行動不方便的同志,可以兩腳尖高開牆根,兩腳分開,以降低難度。甚至還可抱住樹、床架,拉住門把手等支撐物往下蹲。一開始,動作不標准不要緊,關鍵是要堅持。年輕的身體健康的同志,則應盡量按標準的姿勢蹲。剛開始時可能比較困難,沒等蹲下去,就會往後倒,碰到這種情況,就要精神高度集中專一,並加意念「一定成功」。每次下蹲30個為一組,每天蹲一組以上,多多益善(現在有的同志一次或一天能蹲數百,甚至上千、上萬個,收益頗大)。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隨著周身各部氣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動程度的提高,就能順利下蹲、上起了。此時就應轉入第二階段的練習。

二、 熟練階段。此階段在兩腳並攏,腳尖抵牆能完成蹲牆動作的基礎上,應注意「形松意充」,體會周身氣機的升降開合,同時增加蹲牆的次數和時間。

三、 提高階段。按標准姿勢能輕松自如地完成整個動作後,就不應再盲目追求數量(即蹲牆的次數),而應加大難度,提高質量。加大難度的方法如下:

赤腳蹲牆。...

背手蹲牆。...

3、太極拳如何松腰?

初學太極拳需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練手,第二階段練腿,第三階段練腰。第一階段主要是最初要學會用手將弧線畫圓畫准;第二階段手上弧線畫得較熟練後重點練習腿功,使腿上不斷長勁,慢慢練出一點上輕下穩的功夫;第三階段則是在前面兩個階段的基礎上開始學練用腰。這是學練太極拳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練太極拳登堂入室的重要階梯。

腰是太極拳的核心,也是修煉太極拳的關鍵,是太極拳技擊的真正玄機所在,因此,腰部訓練非常重要。

正如拳諺雲:「形意拳、八卦步,太極腰。」又雲:「打拳不活腰,終究藝不高。」學習太極拳之難,最難的就是對腰功的理解、領會和把握。那麼腰該如何去練呢?

腰部要放鬆,松腰、腰椎及其韌帶,腰兩側肌肉等都放鬆,逐步改變腰部的自然彎曲狀態。達到站立時腰部伸直乃至後突;坐時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時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牽拉,好似各脊椎骨輕輕重疊在一起,古謂「形如九曲球」,就指放鬆的脊椎而言。

(一)站庄松腰法

全身松靜站立,兩腳踩氣分開,呈後八字;兩膝微屈下蹲,膝不過足尖;髖後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虛之三角;腰部命門穴向後突,尾閭下垂呈似坐非坐狀;尾閭尖指向兩腳跟連線之等邊三角形之中點,同是調襠提會陰。全身身形按前述要求,松膝微內扣,踝放鬆,足平鋪,手抱球或合十,置腹前、胸前均可。要採用腹式呼吸,吸氣時意念收向命門,吸滿氣,微微向下一坐,同時腰放鬆,可反復進行3?5個呼吸。每次站半小時。此法不僅能松腰胯,亦為松尾閭之捷法。

(二)轉胯松腰法

周身中正站立,兩腳平行分開,略寬於肩,兩手叉腰,適度下蹲,軀干與大腿成鈍角,膝不過足尖。髖關節放鬆,以尾閭骨為動點帶動髖部劃圓。以此活動腰部之關節、肌肉、韌帶等。習練久久,腰胯不僅能平轉劃圓,而且要能立轉劃圓即轉「立圈」,甚至能轉平、立相合之「混旋圈」。

(三)面壁蹲牆松腰法

面壁而立,全身放鬆,周身中正,兩腳並攏,腳尖頂牆根,兩肩前扣,含胸收腹,鼻尖貼牆,腰後突下蹲,頭不可傾斜,如此反復。初練者腳尖頂牆下蹲有困難,可以稍離寸許,兩腳分開平行站立下蹲。每次下蹲30為一組,每日蹲一組以上。待熟練後,鼻尖可離牆下蹲;再進一步可將腿蹲平後耗時間。此法不僅可以松腰,而且可以治療練氣功出偏造成的多種不適,為古不傳之秘法。

4、練太極拳怎樣松垮松腰

你好,建議先活胯、束腰,再求松胯、松腰吧。
在拳架練習過程中,試問能否做到這些:
1. 腰胯活
每一動作有外形運動之前,先由腰裡啟動。即腰裡先微微轉動,然後軀干,然後四肢,然後手腳。舉例:比如由楊氏太極由起式轉為左捧,先要有腰胯里的微微一動,甚至僅僅是意動,這一動是向右轉動,以此動帶動軀干手臂變為右抱球,而後腰胯微微左轉,變左捧式。

2.腰胯固定(束腰)
腰胯不僅要活,還要穩固,能夠定的牢,所謂練武不練腰,到老一場漂。否則一切都是鏡花水月。舉例:左捧式出,如果左臂接對方的扶按,腰胯要能定住,用腰胯而不是手臂抵抗對方的推力。這里沒談化勁,只談能否抗住力。化勁是有了基本功以後的事情,就像談松胯松腰之前,腰胯要會動,能定一樣。

這里腰活、內動,是太極最基本的東西。正確理解了,太極就到了新的層次,向門里走,不理解,就永遠在手腳上做文章,難以取得實質進步。
至於松胯松腰,是有了功夫以後的狀態,不需要刻意找,一動一靜都符合。想要松腰松胯,先讓腰胯靈活起來,強壯起來吧。
現在很多人一練太極就往松的路子上走,不是不可以,但是這個松是太極的最高境界。在達到最高境界前,人難免犯各種緊、僵。不要緊,既然無法完全避免,索性就研究它。沒有松就沒有緊是不?
一點個人體會,難免偏頗,僅供參考。

5、太極拳要松腰胯怎樣用腰發力

要松到腳底,力發於足,主宰於腰。
我們都是拿很沉的重物練習,做太極的開合動作練習,有動作規范,不可以瞎練,不可以練出肌肉,練的是筋骨和韌帶,俯卧撐啊,啞鈴啊,不可以練的,這些和太極拳的力量相反了。
總之,放鬆,放鬆,再放鬆,是太極拳的精要,筋骨拉開,韌帶練粗富有彈性,到了這種程度,你就知道什麼是放鬆了。而且越松勁兒越大,哈哈,很神奇的。
如果無法想像,你就想像一下快感來的時候那種痙攣的感覺,嗯,有點兒那個味道。
身上的各部分關節拉開了,你的骨頭就可以轉動了,是強大的太極力量使你的內勁兒轉動起來,所以叫太極拳。
練出這種功夫,攜帶終身,80歲也能有很大的勁兒的,因為這是不使勁兒的勁兒,對身體好處無窮。

6、打太極拳時怎麼做到松腰落胯?

對於初學太極拳的愛好者來說,欲練松胯就先要明白胯之所在。在生理學上所謂的胯,系指股骨上節,大腿的折疊下陷處。換句話說,我們通常把腰和腿之間的部位叫作胯,胯關節由骶髂關節、髖關 節、髖骨與脊柱的韌帶聯合、恥骨聯合、骨盆等部分組成。練松胯的重點之一是體悟搖臀盪胯。所謂搖臀,是以臀部一側胯關節為同心,以骨盆為半徑的旋轉運動; 盪胯則指弧線提胯和弧線落胯運動。放鬆骶髂關節對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時從大腿根部放鬆,注意操練髖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如此達到開活兩胯的作用。如果練拳時真的松開胯,尾閭就如一個鍾錘,向左偏時左胯落的同時,右胯盪起,既而有右胯落時尾閭已經靠過來了,由胯帶動全身直至手指及腳下湧泉。放鬆腹股溝和會陰穴、松腰斂臀(亦俗稱塌腰)對松胯圓襠亦起到較大作用。另外, 注意放鬆胯關節,並放鬆臀部及腰部的肌肉,不能死頂骨盆,夾僵胯部。松胯起碼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輕靈,通過胯關節的肌肉韌帶合理收縮舒張,胯關節的各骨關青能靈活轉動,不產生輔助肌肉韌帶做 負功的現象。二是松腰沉穩,通過松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帶領肢體內外運動,恰到好處地使意氣勁合一,能使身體協調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對形體而言,堅持長期科學、系統的胯鍛煉,可使胯范圍渚如骶髂關節、髖關節等關節軟骨增厚,肌腱、韌帶增粗,在骨附著處直徑變大,膠原纖維量增加,從而提高胯關節的抗拉能力及穩固性。通過放鬆伸展性練習,既可使參與關節運動的原動肌力量得到增強,又可使對抗肌的伸展性提高。與此同時,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在力的作用下伸展,增大了關節的靈活性,提高了關節的運動幅度。太極拳運動的重心變換離不開胯關節的有效活動。
對修煉太極拳內功而言,以胯襠為主宰的行拳練功,使之以身領手,引動腹內的太極輪轉,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隨、內外相合、 連綿不斷,皆由此而成。陰陽、虛實以及丹田 呼吸全賴胯襠之運轉,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稱推手)的練習,在內則是丹出的運轉,最後練就心意合一,由丹出統帥整個身體的運動。勁力的基礎在腳下,其動能的來源是腰胯。胯根是軸心,帶動各關 節進行運動。襠勁轉圈由外達內,由內達外,渾然一體。

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鬆腹股溝的狀態下,髖骨和肌肉韌帶向下落。落胯時前腳宜內扣一些,在胯關節松開時腹部下沉。胯以下肢體松沉至湧泉穴,胯以上肢體向 上領勁(即虛靈頂勁)。要落胯沉穩與腳蹬腰發 協調順達,才能形成足夠大的反彈力,在穩固的下盤支撐下將勁道作用於目標上,產生預期的發放效果。落胯應足放鬆境界的層次,而非表面姿勢的技巧。因為,技巧無論多高,擺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 ,仍習慣本能去頂。然而,進入松透的落胯,外力進來不是被吞入身體,就抑或是被輕松化掉。太極拳名師林文濤先生在教學中常說:「接勁就是落胯,落胯要敏 捷。」落胯用於攬雀尾、栽捶、指襠捶等動作。

7、什麼叫松腰落胯?

松腰就是放鬆腰部肌肉群,令其活動自然,柔和而不板硬。松腰也是斂臀的重要因素,如果挺腰必然會撅臀。松腰的目的是更好地發揮腰為車軸、動作主宰於腰的作用。一切運動只有腰部放得松,才可以充分發揮整體力量,不但太極拳如此,而且一切武術運動也如此,甚至跳高、擲鐵餅、游泳、跳水、體操,排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的扣殺、排球的攔網等也必須松腰才好。落胯或稱縮胯、收胯。胯指盆骨與股骨的髖關節連合所在小腹兩側、腹股溝內之處。練太極拳,要在半蹲狀態下進行。要求尾閭中正、含胸拔背,就必須使胯向內收下落,與臀部內斂互相配合,方可以做到正確身型。如果胯向前撐起,勢必挺胸挺腹、板腰,重心後靠,動作非常生硬,形態別扭。因而落胯是練成正確身型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胯與腰是前後相對的。要松腰,也要落胯,因而稱為松腰落胯,也稱松胯落腰,就是胯(骨盤、髖關節)舒松,使腰椎節節正中下落,上體中正,收臀坐腿,是練拳的一個要領。

8、練太極拳對腰肌勞損有幫助嗎?

腰肌勞損最好的方法是做倒走,倒走能矯正姿勢對腰椎病好,主要是倒走讓重心後移了,負跟鞋也可以,在家也能試驗,用一本兩厘米厚度的書,雙腳前腳踩書,後腳跟踩地,前高後低是負跟鞋的特徵,功能在於強制了重心後移,所以可以矯正姿勢,負跟鞋是顯著的科技進步,是醫學教科書內容,矯正效果受到廣泛認可,醫生讓穿負跟鞋鍛煉的越來越多,K型是專門給腰椎病患者使用的。

9、太極松腰功補腎嗎

你好,太極松腰功主要是放鬆腰部肌肉,產生一定的蓄力,這樣容易產生力量,腰功是太極勁的源泉。

10、太極拳如何練習腰

看到樓上一大堆文字,眼花。。。各派太極的功法五花八門,但萬法不離其宗
把道理想通,理解消化了,比盲目練功更有效直接。

老師說你腰用不上,是因為樓主你還沒找著「腰」,勁在腰那就斷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呢?

勁的傳遞,是「起於根,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腰起到關鍵作用。
太極說「腰」,其實不僅僅是我們平常理解的腰部,「腰」是丹田、命門所在的關鍵部位,以此部位表現最為顯著,
有時「腰」也可以放大到「大椎」到「會陰」這一整段,就是肩胯之間。

怎樣解決樓主「腰用不上」的問題,下面這幾點需要注意

一:六合
想信很多人也知道「六合」,其中「肩與胯合」,很大一部分是太極腰的作用,或者說胸腹的作用。
如果初學練拳時多抓住「外三合」練拳,很快就會體會到「整勁」。進而尋求「內三合」。

二:一身備五弓
「一身備五弓」這話我們練太極的應該都很熟悉,兩手臂兩腿是四張「弓」,脊椎是一張「弓」。「腰」就在脊椎這張「弓」上,多尋找脊椎「弓」的感覺,腰自然就找著了。弓需要一個把手,一個支點,才能挽弓,這個點就是「命門」或者說「後丹田」。

三:中正
李經梧先生說過,要練出一根「鐵軸」。這是「活似車輪」的前提。當然在這我只說人體中心線這一根「軸」,也是我們練太極拳要找的第一根「軸」。位置是人直立時,頭頂百會向地面的垂線(必定垂於兩腳之間,人體重心投影)。
初練時,這根軸絕不允許歪斜,始終垂直地面平移(使「百會」「會陰」「重心點」一垂直線)。腰,自然也貫穿其中。腰正,整個身體才能中正。體會身體中正,也有利於規范自己的「腰」。

話又說回來,太極不提倡「練」腰,應該「空腰」。只是得經過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過程,不懂腰就尋求空腰,那是痴人說夢。所以去體會「太極腰」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找到後,我們又要丟掉。
可能說的有點玄了,呵呵。。。有些東西實在不知道怎麼用文字表達,還忘樓主見諒

以上僅個人觀點,不足之處還請同道指正
本人郵箱taiji-china@foxmail.com
歡迎交流

與太極松腰肌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