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突很嚴重有什麼治療方法
如果要問治療腰突的方法,我會建議——運動康復。
為什麼不建議推拿?對於治療腰突,現有的推拿方法一般是:
先是通過掌推等手法放鬆腰背部的肌肉,尤其是痙攣的肌肉
再通過適當的點按、彈撥穴位等手法,加速腰背部肌肉的血液循環,減少致痛物質的堆積
然後通過整復的正骨手法(簡單理解:可以指大家經歷過的那種能夠聽到彈響聲的復位手法),促使椎體關節恢復到正常的位置,緩解神經根的卡壓
最後通過牽拉等手法,牽拉腰背部肌肉,使得因長期處於張力狀態而僵直甚至黏連的腰背部肌肉的纖維拉長,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所以推拿之後,大家一般會感覺到腰背部肌肉沒有那麼緊張了,比較放鬆,疼痛也得到緩解。
但是一段時間後(或者不去推拿的時候),會發現腰背部肌肉又開始緊張起來,慢慢地又出現了疼痛。
這主要是因為當你回去之後,沒有進行合理的鍛煉,會使得腰背部肌肉繼續退化黏連;依舊採取錯誤的坐姿等生活方式,會重新增加腰椎間盤的壓力,從而又開始出現腰背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狀。
為什麼不建議牽引?對於牽引治療腰突,國內現在使用的理論是:
以持續牽引(常見的:逐漸增加牽引重量,每次半小時左右,每隔1—3天/次)為例,通過牽引促使:
使得腰椎椎體的椎間隙變大,緩解椎間盤的壓力,改善椎間盤附近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吸收
造成椎體後縱韌帶緊張,有利於促使髓核回納
牽伸腰背部肌肉,同時可以使得腰背部痙攣肌肉放鬆,緩解腰背疼痛
但是,牽引的力是不能很集中的直接作用於具體某個病變的部位(某兩個腰椎之間突出的椎間盤),只能把整個腰部牽拉起來。這樣具體真正的效果比較難講,國際上還沒有相關論證。
而且雖然剛剛牽引的時候會覺得有些輕松,但是當肌肉本來就不強的時候更用力把腰部肌肉拉開,如果把停止牽引,則很容易出現一些肌肉韌帶反彈的情況(就像停止拉橡皮筋的時候,橡皮筋恢復原來的長度時會有一個反彈的力在裡面)。
為什麼不建議手術治療?對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一般可以分為微創手術(比如:椎間孔鏡技術(PELD))與開放性手術(比如:單純椎間盤摘除術)兩種。
微創手術,以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為特點,在微小創口下,消除掉部分壓迫神經的髓核等組織
開創性手術,其優點在於手術成功後,不易復發,能夠消除掉大部分壓迫神經的組織結構
但是,任何手術都具有一定的風險和復發率。尤其是因為微創手術會殘留部分髓核組織,而殘存的髓核組織是腰突復發的病理基礎,所以微創手術會比一般的開放性手術的復發率要高。一旦復發,二次手術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
而開放性手術因其創傷大,需切除組織結構多,易破壞腰椎穩定性,術後護理、康復要求更嚴格,所以開放性手術會比微創手術的風險大。
另外,在國外一般會建議腰突患者應該先做3個月左右的康復治療,若無效,則再採取手術。在手術前需要進行六周左右的術前康復運動,強化腰部肌肉(這有助於術後的康復,尤其是開放性手術需要較長時間卧床,此時腰部肌肉容易出現萎縮)。
其使用的理論一般是「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通過在一些常見穴位下針,以達到舒經通絡、止痛效果。
國外也有研究表明針灸是有止疼是有一定效果的,如果疼痛的不妨去試一下。但是因其不能直接強化肌肉,減小椎間盤的壓力,所以也可以說治標不治本。
為什麼不建議中葯熱敷?理論上分析,腰椎間盤突出源於深層肌肉退化,椎間盤壓力改變,而敷葯對內部關節位置調節、肌肉力量增加是沒有用處的。
就熱敷的葯效而言,「有些患者會說可以通過熱量把葯效滲透到椎間盤,而且也會感到舒服一點。」
其實這有更多的可能因為發熱的效果以及黏在患處的綳帶的效果(能夠達到加強肌肉收縮的一點效果)會使患者感到舒適
況且由於皮膚的阻斷作用,膏葯的葯物成分是很難滲入患處的,比如深層的受損的肌肉以及神經
而且,心理作用對疼痛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為什麼不建議打封閉?所謂封閉治療,是一種利用局部麻醉劑對周圍神經進行麻醉以減輕該神經支配感覺區域疼痛的方法。一般利用麻醉劑(多為普魯卡因)加激素(地塞米松)以5%葡萄糖溶液稀釋成合適濃度以注射器注射到神經周圍進行麻醉。該方法是治療短期疼痛的有效方法。
這種方法短期來講效果明顯,可以作為急性疼痛期的治療方法之一,但這也是一種有時效性的止痛方法,麻醉效果總會過去的。
為什麼建議運動康復?運動康復理論非常簡單,我們身體就是靠肌肉支撐骨骼等提供所有動態關節穩定性。
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因為重復彎腰動作,導致了內部肌肉受損、退化,尤其是深層肌肉。當深層肌肉慢慢變弱,不能配合淺層大肌肉的工作,腰椎盤承受壓力變大,很容易造成腰突等疾病。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運動鍛煉起腰部的深層肌肉,使得支撐脊柱的力量增強,增加腰椎的穩定性,降低腰椎間盤的壓力,緩解腰突的疼痛。
例如:
仰卧腹部屈曲運動
要點:
仰卧屈膝
雙手抱膝拉向胸前
抬升頭部及肩膀向膝蓋靠攏
返回原位
以上動作重復10次
該運動希望重點鍛煉的深層肌肉群——橫突棘肌群:
半棘肌(Semispinalis)
多裂肌(Multifidi)
迴旋肌(Rotatores)
棘間肌(Interspinalis)
而鍛煉這些深層肌肉群有助於:
維持腰椎各肌群間的力量平衡,有利於緩解腰椎間盤的壓力
增強腰椎的穩定性,有利於防止代償性骨質的增生
增強腰部對各椎體的控制以及抗重力下維持身體直立
維持正常的腰椎生理曲度
2、問醫百科之腰突症 針灸能夠治療腰突症嗎
不能。
我們身體就是靠肌肉支撐骨骼等提供所有動態關節穩定性。
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因為重復彎腰動作,導致了內部肌肉受損、退化,尤其是深層肌肉。當深層肌肉慢慢變弱,不能配合淺層大肌肉的工作,腰椎盤承受壓力變大,很容易造成腰突等疾病。
針灸使用的理論一般是「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通過在一些常見穴位下針,以達到舒經通絡、止痛的效果。
國外也有研究表明針灸是有止疼是有一定效果的,如果疼痛的不妨去試一下。但是因其不能直接強化肌肉,減小椎間盤的壓力,所以也可以說治標不治本。
可以通過簡單的運動鍛煉起腰部的深層肌肉,使得支撐脊柱的力量增強,增加腰椎的穩定性,降低腰椎間盤的壓力,緩解腰突的疼痛。
例如:仰卧腹部屈曲運動
要點:
仰卧屈膝
雙手抱膝拉向胸前
抬升頭部及肩膀向膝蓋靠攏
返回原位
以上動作重復10次
該運動希望重點鍛煉的深層肌肉群:橫突棘肌群【半棘肌(Semispinalis)、多裂肌(Multifidi)、迴旋肌(Rotatores)、棘間肌(Interspinalis)】
而鍛煉這些深層肌肉群有助於:
維持腰椎各肌群間的力量平衡,有利於緩解腰椎間盤的壓力。
增強腰椎的穩定性,有利於防止代償性骨質的增生。
增強腰部對各椎體的控制以及抗重力下維持身體直立。
維持正常的腰椎生理曲度。
3、老人腰突 請問黑百通膏葯效果怎麼樣啊?管用嗎
理論上分析,腰椎間盤突出源於深層肌肉退化,椎間盤壓力改變,而敷葯,吃葯等對內部關節位置調節、肌肉力量增加是沒有用處的。
就熱敷的葯效而言,雖然有些人會說「可以通過熱量把葯效滲透到椎間盤,而且也會感到舒服一點」,其實這有更多的可能因為發熱的效果以及黏在患處的綳帶的效果(能夠達到加強肌肉收縮的一點效果)會使患者感到舒適。況且由於皮膚的阻斷作用,膏葯的葯物成分是很難滲入患處的,比如深層的受損的肌肉以及神經;而且,心理作用對疼痛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建議進行康復鍛煉,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運動鍛煉起腰部的深層肌肉,使得支撐脊柱的力量增強,增加腰椎的穩定性,降低腰椎間盤的壓力,緩解腰突的疼痛,以達到康復的目的。
例如:仰卧腹部屈曲運動
要點:
仰卧屈膝
雙手抱膝拉向胸前
抬升頭部及肩膀向膝蓋靠攏
返回原位
以上動作重復10次。
該運動希望重點鍛煉的深層肌肉群:橫突棘肌群(半棘肌(Semispinalis)、多裂肌(Multifidi)、迴旋肌(Rotatores)、棘間肌(Interspinalis))
而鍛煉這些深層肌肉群有助於:
維持腰椎各肌群間的力量平衡,有利於緩解腰椎間盤的壓力
增強腰椎的穩定性,有利於防止代償性骨質的增生
增強腰部對各椎體的控制以及抗重力下維持身體直立
維持正常的腰椎生理曲度
4、什麼膏葯治腰突好
軟黑康膏葯可以。一般膏葯只能止痛,不可以去根。
5、我的胸部關節處一直疼 有六年了,看過很多醫生,拍片也查不出什麼原因,扭動時骨頭還會發出的聲音?
胸部哪來關節啊?
6、我腰突兩年了現在疼的厲害怎麼辦
<
7、腰椎間盤突出,已經躺了兩周了,有什麼好的治療方
如果要問治療腰突的方法,我會建議——運動康復。
為什麼不建議推拿?對於治療腰突,現有的推拿方法一般是:
先是通過掌推等手法放鬆腰背部的肌肉,尤其是痙攣的肌肉。
再通過適當的點按、彈撥穴位等手法,加速腰背部肌肉的血液循環,減少致痛物質的堆積。
然後通過整復的正骨手法(簡單理解:可以指大家經歷過的那種能夠聽到彈響聲的復位手法),促使椎體關節恢復到正常的位置,緩解神經根的卡壓。
最後通過牽拉等手法,牽拉腰背部肌肉,使得因長期處於張力狀態而僵直甚至黏連的腰背部肌肉的纖維拉長,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所以推拿之後,大家一般會感覺到腰背部肌肉沒有那麼緊張了,比較放鬆,疼痛也得到緩解。
但是一段時間後(或者不去推拿的時候),會發現腰背部肌肉又開始緊張起來,慢慢地又出現了疼痛。
這主要是因為當你回去之後,沒有進行合理的鍛煉,會使得腰背部肌肉繼續退化黏連;依舊採取錯誤的坐姿等生活方式,會重新增加腰椎間盤的壓力,從而又開始出現腰背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狀。
為什麼不推薦牽引對於牽引治療腰突,國內現在使用的理論是:
以持續牽引(常見的:逐漸增加牽引重量,每次半小時左右,每隔1—3天/次)為例,通過牽引促使:
使得腰椎椎體的椎間隙變大,緩解椎間盤的壓力,改善椎間盤附近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吸收。
造成椎體後縱韌帶緊張,有利於促使髓核回納。
牽伸腰背部肌肉,同時可以使得腰背部痙攣肌肉放鬆,緩解腰背疼痛。
但是,牽引的力是不能很集中的直接作用於具體某個病變的部位(某兩個腰椎之間突出的椎間盤),只能把整個腰部牽拉起來。這樣具體真正的效果比較難講,國際上還沒有相關論證。
而且雖然剛剛牽引的時候會覺得有些輕松,但是當肌肉本來就不強的時候更用力把腰部肌肉拉開,如果把停止牽引,則很容易出現一些肌肉韌帶反彈的情況(就像停止拉橡皮筋的時候,橡皮筋恢復原來的長度時會有一個反彈的力在裡面)。
為什麼不建議手術治療?對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一般可以分為微創手術(比如:椎間孔鏡技術(PELD))與開創性手術(比如:單純椎間盤摘除術)兩種。
微創手術,以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為特點,在微小創口下,消除掉部分壓迫神經的髓核等組織。
開創性手術,其優點在於手術成功後,不易復發,能夠消除掉大部分壓迫神經的組織結構。
但是,任何手術都具有一定的風險和復發率。尤其是因為微創手術會殘留部分髓核組織,而殘存的髓核組織是腰突復發的病理基礎,所以微創手術會比一般的開放性手術的復發率要高。一旦復發,二次手術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
而開放性手術因其創傷大,需切除組織結構多,易破壞腰椎穩定性,術後護理、康復要求更嚴格,所以開放性手術會比微創手術的風險大。
另外,在國外一般會建議腰突患者應該先做3個月左右的康復治療,若無效,則再採取手術。而且,在手術前需要進行六周左右的術前康復運動,強化腰部肌肉(這有助於術後的康復,尤其是開放性手術需要較長時間卧床,此時腰部肌肉容易出現萎縮)。
為什麼不建議針灸?其使用的理論一般是「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通過在一些常見穴位下針,以達到舒經通絡、止痛效果。
國外也有研究表明針灸是有止疼是有一定效果的,如果疼痛的不妨去試一下。但是因其不能直接強化肌肉,減小椎間盤的壓力,所以也可以說治標不治本。
為什麼不建議中葯熱敷?理論上分析,腰椎間盤突出源於深層肌肉退化,椎間盤壓力改變,而敷葯對內部關節位置調節、肌肉力量增加是沒有用處的。
就熱敷的葯效而言,「有些患者會說可以通過熱量把葯效滲透到椎間盤,而且也會感到舒服一點。」
其實這有更多的可能因為發熱的效果以及黏在患處的綳帶的效果(能夠達到加強肌肉收縮的一點效果)會使患者感到舒適。
況且由於皮膚的阻斷作用,膏葯的葯物成分是很難滲入患處的,比如深層的受損的肌肉以及神經。
而且,心理作用對疼痛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為什麼不建議打封閉?所謂封閉治療,是一種利用局部麻醉劑對周圍神經進行麻醉以減輕該神經支配感覺區域疼痛的方法。一般利用麻醉劑(多為普魯卡因)加激素(地塞米松)以5%葡萄糖溶液稀釋成合適濃度以注射器注射到神經周圍進行麻醉。該方法是治療短期疼痛的有效方法。
這種方法短期來講效果明顯,可以作為急性疼痛期的治療方法之一,但這也是一種有時效性的止痛方法,麻醉效果總會過去的。
為什麼建議運動康復?運動康復理論非常簡單,我們身體就是靠肌肉支撐骨骼等提供所有動態關節穩定性。
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因為重復彎腰動作,導致了內部肌肉受損、退化,尤其是深層肌肉。當深層肌肉慢慢變弱,不能配合淺層大肌肉的工作,腰椎盤承受壓力變大,很容易造成腰突等疾病。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運動鍛煉起腰部的深層肌肉,使得支撐脊柱的力量增強,增加腰椎的穩定性,降低腰椎間盤的壓力,緩解腰突的疼痛。
例如:
仰卧腹部屈曲運動
要點:
仰卧屈膝
雙手抱膝拉向胸前
抬升頭部及肩膀向膝蓋靠攏
返回原位
以上動作重復10次。
該運動希望重點鍛煉的深層肌肉群:橫突棘肌群(半棘肌(Semispinalis)、多裂肌(Multifidi)、迴旋肌(Rotatores)、棘間肌(Interspinalis))
而鍛煉這些深層肌肉群有助於:
維持腰椎各肌群間的力量平衡,有利於緩解腰椎間盤的壓力。
增強腰椎的穩定性,有利於防止代償性骨質的增生。
增強腰部對各椎體的控制以及抗重力下維持身體直立。
維持正常的腰椎生理曲度。
圖片在網路上尋找,若有侵圖,請聯系本人,立馬刪除。
8、您好,解剖學裡面的豎脊肌的作用是什麼?
頭最長肌使伸展肌,單側收縮,使頭側屈旋轉,並在頸椎屈曲時起到控製作用。
胸最長肌和頸最長肌的功能是單側收縮時,脊柱側向同側,雙側收縮時,使脊柱伸展。當脊柱向前屈曲時,起至穩定、控制脊柱重力的作用。當大力呼吸、咳嗽和用力排便時,豎脊肌強力收縮。
頭伸展時,由頭半棘肌和頭最長肌、上斜方肌、頭夾肌協同完成;拮抗肌胸鎖乳突肌前部、頭前直肌;頸半棘肌、對側頸夾肌、和肩胛提肌、同側多裂肌和迴旋肌協同頸部旋轉運動。
伸展功能由頸半棘肌、雙側頸夾肌、頸最長肌、頭半棘肌、雙側肩胛提肌和雙側多裂肌協同完成;拮抗肌是頸前肌群。
胸、腰的最長肌與下後鋸肌、腰方肌協同完成伸展作用,拮抗肌腹肌群;腰椎旋轉主要由腹斜肌來完成,椎旁肌來協助作用,胸椎的旋轉由肋間肌來完成,多裂肌協助作用。
(8)多裂肌迴旋肌與腰突擴展資料
豎脊肌的結構與連接:最長肌分為三部分,分別是:胸最長肌、頸最長肌、頭最長肌,止於頸、胸椎的橫突 和顳骨乳突。它們是一組發育良好的豎脊肌群,肌纖維由總腱發出,胸最長肌附著第1-12肋骨後端及椎體T1-T12的橫突和關節突上。
在頸部,頸最長肌附著於胸椎T1-T4橫突上方和頸椎C2-C6橫突後結節上,而頭最長肌附著T1-T5的橫突和C4-C7橫突上方,側向外側輕度成角,附著於顳骨乳突的後緣。(總腱:骶骨背面、髂嵴後緣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