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痛整個腹痛是什麼原因
病情分析:經期腰痛小腹痛可能是因為子宮後位或盆腔炎、子宮內膜炎都可引起。因此首先要通過婦科檢查明確有無器質性病變的存在,如有必要時甚至需要通過診刮術來明確有無內膜病變的存在。做個超聲、宮腔鏡檢查。
2、腰肌勞損為什麼小腹痛,腰肌勞損小腹會疼嗎,腰肌勞損
1
3、腹部疼痛是什麼原因
婦女下腹部疼痛可發生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兩種。
1、急性下腹部疼痛可由以下原因引起:盆腔臟器的急性炎症,如子宮附件炎,局限性腸炎;盆,腹部臟器的穿孔或破裂,如異位妊娠,卵巢囊腫破裂,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闌尾炎,膽囊穿孔以及闌尾膿腫破裂,其中以異位妊娠破裂及闌尾穿孔膿腫常見。另外還有急性腸梗阻,腹部臟器的結石,盆腔部臟器的急性血運障礙,如卵巢瘤蒂扭轉,輸卵管積水扭轉,腸扭轉等,以及寄生蟲,痛經,盆腹部外傷均可引起急性下腹部疼痛。
有的腹痛就在病灶部位或其附近,有的則與病灶部位不符合,並且隨著病情的發展,腹痛的部位又有轉變。腹痛又分為兩種類型,(1)痛覺所在部位即在病變臟器本身的臟器痛。(2)向體壁放散的牽涉痛。前者亦可轉為後者。婦科方面的急腹症多表現為臟器痛,如卵巢瘤蒂扭轉,輸卵管積水扭轉。但也有先感覺腹痛在患部,以後病情發展又有變化者,所以應特別重視牽涉性疼痛。
2、慢性腹痛以下腹鈍痛及骶部疼痛為主。多為慢性子宮頸炎,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結締組織炎,盆腔淤血症,子宮後位,子宮肥大症,子宮脫垂等所致。下腹鈍痛,下墜感,腰酸等症狀多在勞累後,久站,性交後及月經期加重。
相當一大部分慢性腰部疼痛與婦科病無關,例如骶骼關節勞損,腰肌勞損,椎間盤脫出及其他病變。應注意疼痛起始時間,強度,持續或間斷情況,疼痛開始部位以後有無轉變,擴大,拒按還是喜按,有無合並症狀,如畏寒,發燒,惡心,嘔吐,便秘,排氣多,停經或月經紊亂及有無包塊等。
腹部肌肉緊張,抵抗,壓縮者多為炎症或出血所致:鬆弛者多系子宮肌肉收縮或泌尿系統病變。痛覺不僅取決於病變的刺激,還決定於機體的神經精神狀態。
4、腹痛是怎麼回事
腹痛(abdominal pain)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腹腔內外臟器的病變,而表現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病因極為復雜,包括炎症、腫瘤、出血、梗阻、穿孔、創傷及功能障礙等。
【診斷】
1.病史
(1)性別與年齡:兒童腹痛常見的病因是蛔蟲症、腸系膜淋巴結炎與腸套疊等。青壯年則多見潰瘍病、腸胃炎、胰腺炎。中老年則多膽囊炎、膽結石,此外還需注意胃腸道、肝癌與心肌梗塞的可能性。腎絞痛較多見於男性,而卵巢囊腫扭轉、黃體囊腫破裂則是婦女急腹症的常見病因,如系育齡期婦女則宮外孕應予考慮。
(2)起病情況:起病隱襲的多見於潰瘍病、慢性膽囊炎、腸系膜淋巴結炎等。起病急驟的則多見於胃腸道穿孔、膽道結石、輸尿管結石。腸系膜動脈栓塞、卵巢囊腫扭轉、肝癌結節破裂、異位妊娠破裂等。發病前曾飽餐或過量脂肪餐的應考慮膽囊炎和胰腺炎的可能。
(3)既往病史:膽絞痛與腎絞痛者以往曾有類似發作史。有腹腔手術史者有腸粘連的可能。有心房纖顫史的則要考慮腸系膜血管栓塞等等。
2.臨床表現
(1)腹痛本身的特點:腹痛的部位常提示病變的所在,是鑒別診斷的重要因素。不過許多內臟性疼痛常定位含糊。所以壓痛的部位要較病人主覺疼痛的部位更為重要。疼痛的放射部位時診斷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膽道疾病常有右側肩背部的射痛、胰腺炎的疼痛常向左腰部放射。腎絞痛則多向會陰部放射等。
腹痛的程度在一定的意義上反映了病情的輕重。一般而言、胃腸道穿孔、肝脾破裂、急性胰腺炎、膽絞痛、腎絞痛等疼痛多膠劇烈,而潰瘍病、腸系膜淋巴結炎等疼痛相對輕緩。不過疼痛的感覺因人而異,特別在老人,有時感覺遲鈍,如急性闌尾炎、甚至直到穿孔時才感腹痛。疼痛的性質大致與程度有關,劇烈的痛多被患者描述為刀割樣痛、絞痛,而較緩和的痛則可能被描述為酸痛、脹痛。膽道蛔蟲症患者的疼痛常被描述為鑽頂樣痛,則較有特徵。
腹痛節律對診斷的提示作用較強,實質性臟器的病變多表現為持續性痛、中空臟器的病變則多表現為陣發性。而持續性疼痛伴陣發性加劇則多見於炎症與梗阻同時存在情況,如膽囊炎伴膽道梗阻、腸梗阻後期伴腹膜炎等情況時。
(2)伴隨的症狀:腹痛的伴隨症狀在鑒別診斷中甚為重要。伴發熱的提示為炎症性病變。伴吐瀉的常為食物中毒或胃腸炎、僅伴腹瀉的為腸道感染、伴嘔吐可能為胃腸梗阻、胰腺炎。伴黃疸的提示膽道疾病。伴便血的可能是腸套疊、腸系膜血栓形成。伴血尿的可能是輸尿管結石。伴腹脹的可能為腸梗阻,伴休克的多為內臟破裂出血、胃腸道穿孔並發腹膜炎等等。而如上腹痛伴發熱、咳嗽等則需考慮有肺炎的可能,上腹痛伴心律紊亂、血壓下降的則心肌梗塞亦需考慮等等。
(3)體壓:腹部的體征是檢查的重點。首先應查明是全腹壓痛還是局部壓痛。全腹壓痛表示病灶彌散、如麥氏點壓痛為闌尾炎的體征。檢查壓痛時尚需注意有無肌緊張與反跳痛。肌緊張往往提示為炎症,而反跳痛則表示病變(通常是炎症——包括化學性炎症)涉及腹膜。不定期需注意檢查有無腹塊,如觸及有壓痛和邊界模糊的腹塊,多提示為炎症。無明顯壓痛,邊界亦較清晰的腫塊,提示有腫瘤的可能性。腫瘤性的腫塊質地皆較硬。腸套疊、腸扭轉閉袢性腸梗阻亦可捫及病變的腸曲,在小兒小腸中的蛔蟲團、在老人結腸中的糞便亦可能被當作「腹塊」捫及。
在腹壁上看到胃型、腸型,是幽門梗阻、腸梗阻的典型體征。聽到亢進的腸鳴音提示腸梗阻,而腸鳴音消失則提示腸麻痹。
下腹部和盆腔的病變,常需作直腸指診、右側陷窩觸痛或捫及包塊,提示闌尾炎或盆腔炎。直腸子宮陷窩飽滿、子宮頸有舉痛可能提示宮外孕破裂等等。
由於腹外臟器的病變亦可引起腹痛,故心和肺的檢查必不可少。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反映患者的生命狀況,當然不可不查。腹股溝部位是疝好發之所,檢查中不可忽略。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可提示腹腔內腫瘤性疾病,體檢時應加重視。
【治療措施】
腹痛者應查明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有些如絞窄性腸梗阻、胃腸道穿孔、壞死性胰腺炎、急性闌尾炎等尚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腹痛的一般治療包括:
1.禁食、輸液、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紊亂。
2.積極搶救休克。
3.有胃腸梗阻者應予胃腸減壓。
4.應用廣譜抗生素以預防和控制感染。
5.可酌用解痙止痛劑,除非診斷已經明確應禁用麻醉止痛劑。
6.其他對症治療。
【病因學】
(一)腹腔臟器的病變 按發病率的高低排列如下:
1.炎症 急性胃炎、急性腸炎、膽囊炎、胰腺炎、腹膜炎等。
2.穿孔 胃穿孔、腸穿孔、膽囊穿孔等。
3.阻塞和扭轉 腸梗阻、膽道結石梗阻、膽道蛔蟲症、輸尿管結石梗阻、急性胃扭轉、大網膜扭轉及卵巢囊腫扭轉等。
4.破裂 異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腫破裂、脾破裂、肝癌結節破裂等。
5.血管病變 腸系膜動脈血栓形成、腹主動脈瘤、脾梗塞、腎梗塞等。
6.其他 腸痙攣、急性胃擴張、經前緊緊症等。
(二)腹外臟器與全身性疾病 較常見的有:
1.胸部疾病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大葉性肺炎、胸膜炎、帶狀皰疹等。
2.變態反應性疾病 腹型紫癜症、腹型風濕熱等。
3.中毒及代謝性疾病 鉛中毒、血紫質病等。
4.神經精神系統疾病 腹型癲癇、神經官能症等。
【發病機理】
腹痛包括內臟性腹痛、軀體性腹痛及感應懷腹痛三者。
內臟性腹痛是因腹腔中空性器官的平滑肌過度緊張收縮或因腔內壓力增高而被伸展、擴張所引起。亦可因實質性器官的包膜受到內在的膨脹力或外在的牽引而引起。痛覺自內臟感覺神經末梢有關脊神經傳入中樞。
樞體必腹痛因分布於腹部皮膚、腹壁肌層和腹膜壁層以及腸系膜根部份脊神經末梢,因受腹腔內外病變或創傷等刺激而引起。經胸6~腰1各種脊神經傳入中樞。
感應性腹痛是在腹腔臟器病變時在相應神經節段的體表或深部感到的疼痛。亦有表現在遠隔部位的則為放射性痛。
【輔助檢查】
(1)血、尿、糞的常規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提示炎症病變、幾乎是每個腹痛病人皆需檢查的項目。尿中出現大量紅細胞提示泌尿系統結石、腫瘤或外傷。有蛋白尿和白細胞則提示泌尿系統感染。膿血便提示腸道感染,血便提示絞窄性腸梗阻、腸系膜血栓栓塞、出血性腸炎等等。
(2)血液生化檢查:血清澱粉酶增高提示為胰腺炎,是腹痛鑒別診斷中最常用的血生化檢查。血糖與血酮的測定可用於排隊糖尿病酮症引起的腹痛。血清膽紅素增高提示膽疲乏疾病。肝、腎功能及電解質的檢查對判斷病情亦有幫助。
(3)腹腔穿刺液的常規及生化檢查:腹痛診斷未明而發現腹腔積液時,必須作腹腔穿刺檢查。穿刺所得液體應送常規及生化檢查,必要時還需作細菌培養。不過通常取得穿刺液後肉眼觀察已有助於腹腔內出血、感染的診斷。
(4)x線檢查:腹部x線平片檢查在腹痛的診斷中應用最廣。膈下發現游離氣體的、胃腸道穿孔幾可確定。腸腔積氣擴張、腸中多數液平則可診斷腸梗阻。輸悄管部位的鈣化影可提示輸尿管結石。腰大肌影模糊或消失 的提示後腹膜炎症或出血。x線鋇餐造影、或鋇灌腸檢查可以發現胃十二指腸潰瘍、腫瘤等。唯在疑有腸梗阻時應禁忌鋇餐造影。膽囊、膽管造影,內鏡下的逆行胰膽管造影及經皮穿刺膽管造影對膽系及胰腺疾病的鑒別診斷甚有幫助。
(5)實時超聲與ct檢查:對肝、膽、胰疾病的鑒別診斷有重要作用,必要時依超聲檢查定位作肝穿刺等肝膿腫、肝癌等可因而確診。
(6)內鏡檢查:可用於胃腸道疾病的鑒別診斷,在慢性腹痛的患者中常有此需要。
【鑒別診斷】
引起腹痛的疾病甚多,茲舉最常見和較有代表性者分述如下:
1.急性胃腸炎 腹痛以上腹部與臍周部為主,常呈持續性急痛伴陣發性加劇。常伴惡心、嘔吐、腹瀉,亦可有發熱。體格檢查時可發現上腹部或及臍周部有壓痛,多無肌緊張,更無反跳痛,腸鳴音稍亢進。結合發病前可有不潔飲食吏不難診斷。
2.胃、十二指腸潰湯 好發於中青年,腹痛以中上腹部為主,大多為持續性陷痛,多在空腹時發作,進食或服制酸劑可以緩解為其特點。體格檢查可有中上腹壓痛,但無肌緊張亦無反跳痛。頻繁發作時可伴糞便怨血試驗陽性。胃腸鋇餐檢查或內鏡檢查可以確立診斷。
若原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史或有類似症狀,突然發生中上腹部烈痛、如刀割樣,並迅速擴展至全腹,檢查時全腹壓痛,腹肌緊張,呈「板樣強直」,有反跳痛、腸鳴消失,出現氣腹和移植性濁音,肝濁音區縮小或消失則提示為胃、十二指腸穿孔。腹部x線平片證實膈下有游離氣體、腹腔穿刺得炎性滲液診斷可以確定。
3.急性闌尾炎 大多數患者起病時先感中腹持續性隱痛,數小時後轉移至右下腹,呈持續性隱痛,伴陣發性加劇。亦有少數患者起病時即感右下腹痛。中上腹隱痛經數小時後轉右下腹痛為急性闌尾炎疼痛的特點。可伴發熱與惡性。檢查可在麥氏點有壓痛,並可有肌緊張,是為闌尾炎的典型體征。結合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可以明確。若急性闌尾炎未獲及時診斷、處理,1~2日後右下腹部呈持續性痛,麥氏點周圍壓痛、肌緊張及反跳痛明顯,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顯著增高,則可能已成壞疽性闌尾炎。若在右下腹捫及邊緣模糊的腫塊,則已形成闌尾包塊。
4.膽囊炎、膽結石 此病好發於中老年婦女。慢性膽囊炎者常感右上腹部隱痛、進食脂肪餐後加劇,並向右肩部放射。急性膽囊炎常在脂肪餐後發作,呈右上腹持續性劇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發熱、惡性嘔吐。患膽石症者多同伴有慢性膽囊炎。膽石進入膽囊管或在膽管中移動時可引起右上腹陣發性絞痛,亦向右肩背部放射。亦常伴惡性。體格檢查時在右上腹有明顯壓痛和肌緊張,murphy征陽性是囊炎的特徵。若有黃疸出現說明膽道已有梗阻,如能捫及膽囊說明梗阻已較完全。急性膽囊炎發作時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超聲檢查與x線檢查可以確診。
5.急性胰腺炎 多在飽餐後突然發作,中上腹持續性劇痛,常伴惡性嘔吐及發熱。上腹部深壓痛、肌腎張及反跳痛不甚明顯。血清澱粉酶明顯增高可以確診本病。不過血清澱粉酶的增高常在發病後6~8小時,故發病初期如若血清澱粉酶不高不能排隊此病的可能。如若腹痛擴展至全腹,並迅速出現休克症狀,檢查發現滿腹壓痛,並有肌緊張及反跳痛,甚至發現腹水及臍周、腹側皮膚斑,則提示為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此時血甭澱粉酶或明顯增高或反不增高。x線平片可見胃與小腸充分擴張而結腸多不含氣而塌陷。ct檢查可見胰腺腫大、周圍脂肪層消失。
6.腸梗阻 腸梗阻可見於各種年齡的中患者,兒童以蛔蟲症、腸套疊等引起的為多。成人以疝或腸粘連引起的多,老人則可由結腸癌等引起。腸梗阻的疼痛多在臍周,呈陣發性絞痛,伴嘔吐與停止排便排氣。體征檢查時可見腸型、腹部壓痛明顯,腸鳴音亢進,甚至可聞「氣過水」聲。如若腹痛呈持續性疼痛伴陣發性加劇,腹部壓痛明顯伴肌緊張及反跳痛,或更發現腹水,並迅速呈現休克者則提示為絞窄性腸梗阻。x線平片檢查,若發現腸腔充氣,並有多數液平時腸梗阻的診斷即可確立。
7.腹腔臟器破裂 常見的有因外力導致的脾破裂,肝癌結節因外力作用或自發破裂,宮外孕的自發破裂等。發病突然,持續性劇痛涉及全腹,常伴休克。檢查時多發現為滿腹壓痛,可有肌緊張,多有反跳痛。常可發現腹腔積血的體征。腹腔穿刺得積血即可證實為腹腔臟器破裂。宮外孕破裂出血如在腹腔未能穿刺到可穿刺後穹隆部位,常有陽性結果。實時超聲檢查、甲台蛋白化驗、ct檢查、婦科檢查等可有助於常見臟器破裂的鑒別診斷。
8.輸尿管結石 腹痛常突然發生,多在左或右側腹部呈陣發性絞痛,並向會陰部放射。腹部壓痛不明顯。疼痛發作扣可見血尿為本病的特徵,作腹部x線攝片、靜脈腎盂造影等可以明確診斷。
9.急性心肌梗塞 見於中老年人,梗塞的部位如在膈面,尤其面積較大者多有上腹部痛。其痛多在勞累、緊張或飽餐後突然發作,呈持續性絞痛,並向左肩或雙臂內側部位放射。常伴惡心,可有休克。體征檢查時上腹部或有輕度壓痛、無肌緊張和反跳痛,但心臟聽診多有心律紊亂。作心電圖檢查可以確診本病。
10.鉛中毒 見於長期接觸鉛粉塵或煙塵的人,偶爾亦見由誤服大量鉛化合物起者。鉛中毒有急性與慢性之分。但無論急性、慢性,陣發性腹絞痛則為其特徵。其發作突然,多在臍周部。常伴腹脹、便秘及食慾不振等。檢查時腹部體征有不明顯,無固定壓痛點,腸鳴音多減弱。此外,齒齦邊緣可見鉛線,為鉛中毒特徵性體征。周圍血中可見嗜鹼性點彩紅細胞,血鉛和尿鉛的增高可以確立診斷。
腹痛可能於哪些疾病有關
右上腹疼痛可能與急慢性膽囊炎、膽道蛔蟲症、膽石症、肝臟破裂、慢性肝炎、右下大葉肺炎、右肺底胸膜炎等有關。
右下腹疼痛可能與急性闌尾炎等有關。
上腹部疼痛提示有胃炎、胰腺炎、胃潰瘍、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可能。
中腹部疼痛考慮與腸糸膜動脈栓塞、門靜脈血栓、鉛中毒、糖尿酮症酸中毒、過敏性紫癜、血卟啉病、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腸道寄生蟲等有關。
下腹部疼痛可能與急性盆腔炎、婦科炎症、腸梗阻、尿路結石、宮外孕等有關。
針對以上疼痛的部位和伴隨症狀等不同,腹痛者應該如何就診?
起病急,伴發熱、乏力、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腹瀉--首診消化內科、腸道門診。
起病急、上腹部持續性陣發性加劇的刀割樣疼痛,向左側背部或腰部放射,
伴惡心、嘔吐、發熱--急診消化內科。
有心臟病史,起病急、持續時間短、伴胸悶--首診心血管內科。
右上腹劇烈絞痛、伴寒戰、高熱、黃疸--急診消化內科。
轉移性右下腹痛和固定壓痛,伴低熱、惡心、嘔吐--急診普外科。
全腹劇烈疼痛,伴急性病容、出冷汗--急診普外科。
女性病人,下腹部疼痛,伴陰道出血、停經史、高熱、惡心、嘔吐--急診婦產科。
下腹部絞痛、伴排尿中斷、腹脹、停止排便排氣--急診外科。
中老年病人,伴食慾不振、消瘦、貧血、腹部包塊--首診普外科、腫瘤外科。
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或肝硬化病史,出現全腹深壓痛--首診普外科。
病史明確的糖尿病、鉛中毒、風濕病性腹痛--首診相應的內科診室。
5、腹痛如何鑒別診斷?
1.急性腹痛急性腹痛是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其病因復雜多樣,但其共同特點是發病急、變化快和病情重,需迅速准確的作出診斷和鑒別診斷。
(1)腹腔臟器的急性炎症:
①急性腸胃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組,多以進食不潔食物或飲用污染水或暴飲暴食後出現持續性和陣發性腹痛,伴惡心、嘔吐、腹瀉,便後腹痛可減輕或緩解,可伴有畏寒、發熱等。上腹部及臍周壓痛明顯,無反跳痛,聽診腸鳴音亢進。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可增高。
②膽囊炎、膽石症:多見於女性,發病年齡以20~40歲最多。感染細菌以大腸埃希桿菌為主。多因進食多脂食物或受涼而誘發,臨床表現為持續性右上腹劇痛,間歇性加重,向右肩及右背部放射,伴有寒戰、發熱、惡心嘔吐等,有40%~50%的患者出現皮膚黏膜黃染。大多數患者有右上腹壓痛與局部肌緊張,有1/3的患者可在右肋緣下觸及腫大的膽囊,Murphy征陽性。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B超及CT檢查可發現腫大和充滿積液的膽囊及結石徵象即可明確診斷。
③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多有飲酒、暴飲暴食、高脂餐及精神激動等誘因,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持續性中上腹或左上腹劇痛,並向左後腰部放射;疼痛在彎腰或起坐前傾時減輕,伴有發熱、惡心、嘔吐,嘔吐於腹痛發作不久出現,較劇烈,但不持久;少數出現黃疸;重症者出現呼吸及循環衰竭。上腹部壓痛、反跳痛及局限性肌緊張,以左上腹部為明顯,有時可有移動性濁音;血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升高,血清、尿澱粉酶升高。另外,血糖增高,血鈣下降,B超CT檢查可見胰腺腫大,有時腹腔穿刺可抽出黃色或血性腹水,腹水澱粉酶增高等均可有助於診斷;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腸梗阻、膽囊炎、膽石症等,也可有輕度的血、尿澱粉酶增高,而血鈣及血糖多無改變。反復多次檢測尿澱粉酶後可與上述疾病相鑒別。
④急性闌尾炎:可見於任何年齡,但以20~50歲多見,臨床表現為臍周或中上腹部隱痛,逐漸加重,並轉移至右下腹,呈持續性或陣發性加劇或突然導致全腹劇痛,伴有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嚴重者可出現發熱。體檢:麥氏點壓痛、反跳痛及局部腹肌緊張,結腸充氣試驗陽性;若為盲腸後闌尾可出現腰大肌試驗陽性,血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高。急性闌尾炎需與急性非特異性盲腸炎鑒別,因其臨床表現與急性闌尾炎大致相同;女性急性闌尾炎還需與急性右側輸卵管炎、右側異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腫扭轉、卵巢黃體或濾泡破裂等鑒別。
⑤急性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以兒童及少年居多,起病急,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產生B毒素的C型產氣莢膜芽孢桿菌感染有關。臨床表現突然發生急性腹痛、疼痛多位於臍周及上腹部,可漫延到全腹,多為持續性呈陣發性加劇,伴發熱、惡心、嘔吐、腹瀉及血便;重症可出現中毒性休克、腸麻痹、腸穿孔等;腹部膨隆、腹肌緊張、臍周及上腹壓痛明顯,無反跳痛,早期腸鳴音亢進,後期腸鳴音減少;血白細胞總數明顯升高,達(2~30)×109/L,糞隱血強陽性或血性便;腹部X線可見小腸脹氣、大小不等的液平面或小腸壁增厚、黏膜不規則等。
⑥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組,但以8~12歲的少年兒童多見,有人認為是病毒感染所致。臨床表現:腹痛常隨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現,多呈持續性右下腹或臍周疼痛,短時間腹痛可減輕或消失,伴有發熱、惡心嘔吐,有部分患者出現腹瀉或便秘;下腹部有壓痛、反跳痛及輕度肌緊張,壓痛點較廣泛,不固定;白細胞總數輕度增多。此病需與急性闌尾炎鑒別。
(2)腹腔臟器破裂、穿孔:
①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常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史或多年反復發作的胃痛史。疼痛絕大多數突然發生,疼痛性質不一致,通常表現為突發劇烈的上腹痛,繼而為持續性或陣發加劇的全腹痛,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四肢發冷、心慌、脈弱、血壓下降或呈休克狀態等。體檢全腹壓痛、反跳痛及板狀腹,以中上腹或右上腹為重,腹部可有移動性濁音。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腹部X線攝片及透視見膈下游離氣體。對疑有本病且診斷不清者可行腹腔穿刺檢查。
②急性腸穿孔:急性腸穿孔可發生於腸潰瘍、腸壞死、外傷、腸傷寒、炎症性腸病、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及阿米巴腸病等。急性腸穿孔常突然發生,腹痛呈持續性刀割樣劇痛,多位於中下腹或波及全腹,其疼痛常常不能忍受,並在深呼吸及咳嗽時加劇,常伴有發熱、腹脹及中毒性休克;體檢腹部呼吸運動減弱或消失,全腹壓痛及反跳痛,腹肌緊張,可有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腹部X線攝片或透視可見膈下游離氣體。
③肝破裂:多在腹壓增高或外傷等誘因下發生,表現為突然發生劇烈腹痛,由右上腹漫延至全腹,呈持續性脹痛。若為外傷性肝破裂或肝臟血管瘤破裂者,多伴有失血性休克症狀,如面色蒼白、脈搏迅速、血壓下降等;肝癌破裂也有失血性休克表現。體檢腹肌緊張,全腹壓痛、反跳痛,腹式呼吸受限,腹部有移動性濁音;血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降低,白細胞總數升高;腹部X線檢查左膈抬高,運動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及膽汁。腹腔穿刺發現血性腹水有利於與胃腸道穿孔相鑒別。有時須經手術探查才能確定有無肝破裂。
④脾破裂:脾破裂多發生於脾臟腫大的基礎之上,外傷是其直接原因。表現為劇烈腹痛,從左上腹擴散至全腹,有時向左肩部放射,伴有惡心嘔吐、腹脹、心慌、出汗、面色蒼白等失血性休克的症狀。體檢全腹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叩診有移動性濁音;血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降低;腹部X線檢查左側膈肌抬高,運動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有助於診斷。
⑤異位妊娠破裂:發病年齡多在26~35歲,異位妊娠破裂約80%發生在妊娠2個月內,其主要症狀為腹痛、陰道流血及停經,多為一側下腹部突發的劇烈疼痛,然後擴散至全腹,呈持續樣脹痛,有時為撕裂樣痛。約有80%的患者陰道不規則流血,大多數量少,暗褐色,呈點滴狀,持續很久,伴有心慌、出汗、面色蒼白等休克徵象。有的患者可出現肛門處脹感。腹部檢查下腹或全腹有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出血量大時腹肌緊張可不存在,叩診有移動性濁音;陰道檢查發現宮頸後穹隆飽滿膨出,觸痛明顯;妊娠試驗陽性,腹腔或後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腹部B超、子宮內膜病檢及腹腔鏡檢查等均有助於診斷。
⑥卵巢破裂:多發生於14~30歲女性,多因擠壓、性交、穿刺等因素誘發。表現為突然發生的一側下腹部劇烈疼痛,並波及全腹,伴有惡心嘔吐、煩躁不安,重症者可出現休克,但較少見;腹部檢查下腹部有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部分患者可無腹肌緊張表現,一側附件壓痛明顯,可有移動性濁音;陰道檢查發現子宮頸堅實,無觸痛,妊娠試驗陰性。本病須與急性闌尾炎、異位妊娠破裂等疾病鑒別。
(3)腹腔臟器阻塞、扭轉及血管病變:
①急性腸梗阻:急性腸梗阻從病因角度分為機械性、麻痹性和自發性3種;從局部病理改變方面又分為單純性和絞窄性兩種。僅有腸腔不通暢而無血液供應障礙者屬單純性,如兼有血液供應障礙則為絞窄性,臨床上以急性機械性腸梗阻最常見。其主要原因為:扭轉、套疊、蛔蟲、腫瘤、結核、疝嵌頓等,其中以腸粘連最為多見。急性機械性腸梗阻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持續性腹痛和陣發性絞痛,伴有腹脹、惡心嘔吐、便秘或排氣停止;腹部檢查常為膨脹的腸輪廓,甚至可見腸型,有時全腹壓痛,腸鳴音亢進,腸脹氣時腸蠕動音呈高調的金屬音;腹部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機械性腸梗阻的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應考慮狹窄性腸梗阻:
A.腹痛發作急而劇烈,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並伴持續性嘔吐。
B.病程進展較快,早期出現休克症狀,治療效果欠佳。
C.有明顯腹膜刺激征,腹部兩側不對稱,腹部觸診或肛門指檢觸到有觸痛的腫塊,體溫、脈搏、白細胞有增高的趨勢;X線檢查發現有持續不變、單獨突出脹大的腸襻。
D.嘔出或自肛門排出血性液體,腹腔診斷性穿刺吸出血性液體,經胃腸減壓等治療,雖腹脹減輕,但腹痛無明顯改善。
②卵巢囊腫蒂扭轉:以20~50歲最為多見,多發生於體積小、活動度大、蒂長的囊腫,體位改變為其誘因。臨床表現為突然發作的一側下腹部劇烈疼痛,呈持續狀,伴有惡心嘔吐,有時自覺腹部包塊腫大;腹部檢查患側腹部壓痛、腹肌緊張;陰道檢查可觸及一圓形、光滑、活動的有明顯觸痛的腫塊,有時可捫及有觸痛的扭轉蒂部對診斷有確定意義;B超可見子宮一側圓形液性暗區,邊界光滑。CT檢查、腹腔鏡檢查等均有助於診斷。
③膽道蛔蟲:多見兒童及青少年,蛔蟲鑽入膽道是本病的原因。臨床表現為突然發生的上腹部或劍突下陣發性絞痛,伴有惡心嘔吐、發熱、黃疸等症狀,間歇期疼痛完全緩解,部分患者有大便排出蛔蟲的病史。腹部檢查:腹軟,劍突下輕壓痛,無反跳痛;B超、X線靜脈膽管造影、ERCP檢查等均有助於診斷。十二指腸膽汁引流檢查發現蛔蟲卵、糞便中發現蛔蟲體黃染或有環形壓痕,均是蛔蟲曾鑽入膽道的佐證。
④腎、輸尿管結石:多見於20~40歲青壯年,其發生與尿路感染、梗阻、異物、飲食、菌物、高鈣尿、高草酸尿有關。臨床表現為患側腹部、上腹部或下腹部持續性鈍痛或陣發性絞痛發作,常向下腹或外陰部放射,伴有惡心嘔吐、尿頻、尿急、尿痛、血尿、膿尿及發熱等。體檢患側腎區、輸尿管區有壓痛及叩擊痛;X線檢查可發現腎區或輸尿管結石陰影,B超可發現X線不能顯示的陽性結石,尿路造影可發現結石部位和腎積水程度。凡腎區或輸尿管區發現有結石陰影均可確定診斷。
(4)胸部疾病:
①急性心肌梗死:少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僅表現為上腹部疼痛,伴惡心、嘔吐,甚至可有腹肌緊張、上腹壓痛等。這類患者容易誤診,因此對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或過去有心絞痛發作史者應高度重視,發作時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血清酶學檢查有確診價值。
②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以青壯年多見,其原因為非特異性、風濕性、化膿性、結核性及惡性腫瘤、心肌梗死後遺症等。臨床上可出現上腹部疼痛,腹肌緊張、壓痛,出汗、面色蒼白等表現;腹痛呈持續性或陣發性,多位於中上腹部,有時位於右下腹或全腹。體檢:頸靜脈怒張、肝大、奇脈、心包摩擦音及心音遙遠等;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升高,血沉增快;X線檢查心臟呈三角形態或梯形;超聲心動圖提示心包積液。心包穿刺抽出液體及心包鏡檢查等均有助於診斷。
③肺炎球菌性肺炎:青壯年多見,以上呼吸道感染、勞累、雨淋等為誘因。臨床表現為上腹部持續性疼痛,向患側肩部放射,伴有高熱、寒戰、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及咳鐵銹色痰等。體檢:患側胸部呼吸運動減弱,語顫增強,可聞及病理性呼吸音;腹部可有壓痛及腹肌緊張;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痰和血痰塗片、培養可確定致病菌;X線檢查病變早期為肺段分布的陰影,以後呈大片狀均勻緻密陰影等可確定診斷。
2.慢性腹痛慢性腹痛起病緩慢,病程長,疼痛多為間歇性或為急性起病後腹痛遷延不愈,疼痛以鈍痛或隱痛居多,也有燒灼痛或絞痛發作。慢性腹痛的病因較復雜,常常與急性腹痛的病因相互交叉,引起診斷及鑒別診斷上的困難。
(1)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的發病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以30歲以後者多見,其主要誘因包括妊娠後期、肥胖、劇烈咳嗽、緊扎腰帶、頻繁嘔吐、大量腹水、巨大腹內腫瘤、慢性便秘、食管炎、食管潰瘍等。其主要臨床表現為中上腹部不適感或灼痛,疼痛向肩背部放射,伴噯氣、反酸、反食等症狀;食後卧位易誘發症狀,尤其睡前飽食,食後散步可使症狀緩解。此病確診主要依靠特別體位時的X線鋇餐檢查及胃鏡檢查。
(2)食管下段賁門部癌:以中年及老年人多見,其發病因素目前尚不清楚,主要表現為早期進食時胸骨後或劍突下疼痛,呈燒灼痛,針刺樣或牽拉樣,伴有惡心嘔吐、食慾不振、乏力;晚期出現吞咽困難、嘔血、黑糞等。體檢:晚期病例上腹部常可捫及質硬、固定、表面不光滑且有觸痛的包塊;X線鋇劑檢查、食管黏膜脫落細胞學檢查、胃鏡及病變處活檢發現癌細胞有確診價值。
(3)消化性潰瘍:上腹痛是潰瘍病最突出的症狀,其特點是:慢性上腹痛,反復周期性發作,有明顯的節律性,胃潰瘍疼痛位於上腹部正中或偏左,餐後0.5~1h發生,至下次餐前緩解;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多位於中上腹部或偏右,餐後2~3h發作,呈飢餓痛或夜間痛,再次進餐疼痛可緩解;伴有反酸、惡心嘔吐、噯氣,若無並發症發生,全身情況一般無明顯影響。體檢:胃潰瘍在中上腹偏左有壓痛,十二指腸潰瘍在中上腹偏右處有壓痛,均無反跳痛和肌緊張;胃液分析、糞便隱血試驗均有助於診斷。X線鋇餐檢查或胃鏡檢查發現潰瘍有確診價值。
(4)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抽煙、飲酒、十二指腸液反流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其臨床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或隱痛,進食後飽脹,疼痛無明顯的節律性,伴有惡心嘔吐、食慾減退、腹脹、腹瀉、消瘦,甚至出現貧血。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胃鏡檢查和直視下胃黏膜活組織檢查;其他輔助檢查,如胃酸測定、Hp檢查、血清胃泌素含量測定均有助於了解胃的功能狀態以及確立病因。
(5)胃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其臨床表現為早期上腹部隱痛或不適,晚期出現劇痛,疼痛無規律性及節律性,伴乏力、食慾減退、腹脹、消瘦發熱、貧血等。體檢:上腹部壓痛,1/3患者可觸及質硬、不規則、有觸痛的包塊,診斷依據胃鏡檢查及活組織檢查。發現癌細胞有確診價值。
(6)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組具有反酸、噯氣、厭食、惡心嘔吐、上腹不適與疼痛等症狀,而B超、X線鋇餐、內鏡、CT等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的癥候群。此外,患者還常伴有頭暈、頭痛、失眠、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體檢:上腹部有壓痛,但部位不固定。診斷主要依靠B超、鋇餐、胃鏡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7)腸結核:多見於40歲以下者,可因肺結核、粟粒性結核、結核性腹膜炎、結核性附件炎引起,分為潰瘍型和增殖型兩型。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腹痛位於右下腹或臍周,呈鈍痛、隱痛或陣發性疼痛,可因進食而加重,伴有低熱、盜汗、消瘦、腹脹、貧血、食慾不佳等;增殖型可出現腸梗阻表現。體檢:下腹部有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增殖型可捫及包塊;血沉明顯增快,糞便抗酸桿菌檢查、結核菌素試驗等有助於診斷;X線鋇餐檢查可確立病變部位;結腸鏡檢查及病變處黏膜活檢有利於診斷和鑒別診斷。
(8)克羅恩病(節段性腸炎):是一種慢性、復發性、肉芽腫性腸炎,發病多在21~40歲。其主要臨床表現是腹痛、腹瀉、腹部包塊,腹痛常在餐後發生,位於右下腹部或臍周,一般為痙攣性陣痛,有時呈持續性腹痛;初為間歇性,後為持續性,每天約大便2~6次,呈糊狀便,常無膿血或黏液,可伴有發熱、惡心、嘔吐、食慾減退、乏力、消瘦、腹脹、貧血等。腹部檢查:全腹或右下腹有壓痛,無反跳痛及腹肌緊張,有腸梗阻與瘺管形成時,右下腹部可捫及有觸痛的包塊。胃腸道X線鋇餐透視或鋇劑灌腸表現為:
①腸管狹窄、X線上呈線樣征。
②病變腸段間有正常腸曲。
③病變腸段輪廓不對稱,一側僵硬凹陷,對側腸輪廓外膨。
④多發結節樣切跡和鵝卵石征。
⑤瘺管或竇道鋇影等有助於診斷。結腸鏡表現:
A.縱行的裂隙狀潰瘍。
B.周圍黏膜正常或呈鋪路石樣不平。
C.腸袋消失變平呈水管狀、狹窄、假息肉形成。
D.病灶呈節段性分布。組織活檢發現非乾酪樣壞死性肉芽腫及大量淋巴細胞聚集有確診價值。
(9)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仍未完全闡明,好發年齡為20~30歲,男性稍多於女性。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腹瀉為早期症狀,反復發作,經久不愈,每天數次至十數次,多伴有里急後重,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糞便有膿血和黏液;腹痛常位於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陣發性痙攣性絞痛,排便後減輕,在發作期腹痛加劇,緩解期可無腹痛或僅輕微腹痛,可伴有消瘦、貧血、體力下降;腹部檢查有左下腹或全腹壓痛,無反跳痛及腹肌緊張;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降低;糞常規為血、膿和黏液便;X線鋇灌腸檢查:早期可發現黏膜呈顆粒樣改變,後期出現腸管呈鉛管樣僵硬、短,結腸袋消失等;結腸鏡檢查可明確病變范圍、嚴重程度。黏膜活檢有診斷價值。
(10)大腸癌:發病年齡以40~50歲最多,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主要臨床表現為左下腹或右下腹部持續性隱痛,進食後加重,排便後減輕。若發生腸梗阻或穿孔可引起急性腹痛;部分患者有腹瀉或便秘,或兩者交替出現,大便帶血或黏液;直腸癌則伴有里急後重等;常伴有食慾不振、腹脹、消瘦、貧血,晚期可出現腹水、惡病質等。腹部檢查早期無明顯的陽性體征,晚期可觸及包塊,包塊質硬、固定,有觸痛;血清癌胚抗原、CAl9-9等腸癌相關抗原測定有篩選價值;X線鋇劑灌腸可發現病變的部位范圍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結腸鏡、活組織檢查發現癌細胞有確診價值。
(11)慢性闌尾炎:多為急性闌尾炎緩解後,遺留下的病變的反復發作所致,也可因闌尾腔內有胃(腸)石、穀粒、蟲卵等異物而引起。臨床表現為右下腹部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常因劇烈運動、飲食不當引起或加重,伴有上腹不適、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脹、腹瀉或便秘等;腹部檢查右下腹有局限性、固定性壓痛。急性發作期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有助於診斷。
(12)慢性胰腺炎:多發於30~50歲者,多由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病合並膽道感染導致胰腺炎的反復發作,也可由急性胰腺炎遷延所致。其主要臨床表現是與進食有關,反復發作的上腹部鈍痛、脹痛或絞痛,可放射至腰背部、肩部,伴有噯氣、惡心嘔吐、脂肪瀉,有時可有黃疸,體檢有時可觸及腫塊;患者在緩解期可無症狀,或只有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狀。X線腹部平片檢查可發現胰腺結石及胰鈣化陰影;胃腸鋇餐X線檢查部分患者可發現鄰近器官移位、變性等;B超可顯示胰腺腫大、胰管護張。慢性胰腺炎的診斷主要根據反復發作的腹痛及伴有糖尿病、脂肪瀉等胰腺內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證據,另外腹部X線平片可見胰腺鈣化或結石影等。B超及ERCP檢查對診斷有很大幫助。
(13)胰腺癌:多發生於40~60歲者,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其主要臨床表現是上腹部持續性鈍痛或陣發性劇痛,並向腰背部、前胸及右肩部放射,夜間及卧位時加重,坐位及前傾位時減輕,常伴有乏力、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瀉、腹脹、消瘦等;有黃疸者多見於胰頭癌,多數為進行性加深;腹部體檢可有肝及膽囊腫大(Courvoisier征)、上腹部壓痛,部分體、尾癌壓迫脾動脈或腹主動脈時,可在左上腹或臍周聽到血管雜音,該體征提示胰體尾癌。B超是最理想的檢查方法,在B超引導下經皮細針定位穿刺細胞學檢查可提高診斷正確率;X線鋇餐造影是間接反映癌腫位置、大小及胃腸受壓情況。ERCP、CT、超聲內鏡均有助於診斷。
6、腹痛分為哪幾種
腹痛(abdominal pain)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腹腔內外臟器的病變,而表現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病因極為復雜,包括炎症、腫瘤、出血、梗阻、穿孔、創傷及功能障礙等。
(1)腹痛本身的特點:腹痛的部位常提示病變的所在,是鑒別診斷的重要因素。不過許多內臟性疼痛常定位含糊。所以壓痛的部位要較病人主覺疼痛的部位更為重要。疼痛的放射部位時診斷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膽道疾病常有右側肩背部的射痛、胰腺炎的疼痛常向左腰部放射。腎絞痛則多向會陰部放射等。
腹痛的程度在一定的意義上反映了病情的輕重。一般而言、胃腸道穿孔、肝脾破裂、急性胰腺炎、膽絞痛、腎絞痛等疼痛多膠劇烈,而潰瘍病、腸系膜淋巴結炎等疼痛相對輕緩。不過疼痛的感覺因人而異,特別在老人,有時感覺遲鈍,如急性闌尾炎、甚至直到穿孔時才感腹痛。疼痛的性質大致與程度有關,劇烈的痛多被患者描述為刀割樣痛、絞痛,而較緩和的痛則可能被描述為酸痛、脹痛。膽道蛔蟲症患者的疼痛常被描述為鑽頂樣痛,則較有特徵。
腹痛節律對診斷的提示作用較強,實質性臟器的病變多表現為持續性痛、中空臟器的病變則多表現為陣發性。而持續性疼痛伴陣發性加劇則多見於炎症與梗阻同時存在情況,如膽囊炎伴膽道梗阻、腸梗阻後期伴腹膜炎等情況時。
(2)伴隨的症狀:腹痛的伴隨症狀在鑒別診斷中甚為重要。伴發熱的提示為炎症性病變。伴吐瀉的常為食物中毒或胃腸炎、僅伴腹瀉的為腸道感染、伴嘔吐可能為胃腸梗阻、胰腺炎。伴黃疸的提示膽道疾病。伴便血的可能是腸套疊、腸系膜血栓形成。伴血尿的可能是輸尿管結石。伴腹脹的可能為腸梗阻,伴休克的多為內臟破裂出血、胃腸道穿孔並發腹膜炎等等。而如上腹痛伴發熱、咳嗽等則需考慮有肺炎的可能,上腹痛伴心律紊亂、血壓下降的則心肌梗塞亦需考慮等等。
(3)體壓:腹部的體征是檢查的重點。首先應查明是全腹壓痛還是局部壓痛。全腹壓痛表示病灶彌散、如麥氏點壓痛為闌尾炎的體征。檢查壓痛時尚需注意有無肌緊張與反跳痛。肌緊張往往提示為炎症,而反跳痛則表示病變(通常是炎症——包括化學性炎症)涉及腹膜。不定期需注意檢查有無腹塊,如觸及有壓痛和邊界模糊的腹塊,多提示為炎症。無明顯壓痛,邊界亦較清晰的腫塊,提示有腫瘤的可能性。腫瘤性的腫塊質地皆較硬。腸套疊、腸扭轉閉袢性腸梗阻亦可捫及病變的腸曲,在小兒小腸中的蛔蟲團、在老人結腸中的糞便亦可能被當作「腹塊」捫及。
在腹壁上看到胃型、腸型,是幽門梗阻、腸梗阻的典型體征。聽到亢進的腸鳴音提示腸梗阻,而腸鳴音消失則提示腸麻痹。
下腹部和盆腔的病變,常需作直腸指診、右側陷窩觸痛或捫及包塊,提示闌尾炎或盆腔炎。直腸子宮陷窩飽滿、子宮頸有舉痛可能提示宮外孕破裂等等。
由於腹外臟器的病變亦可引起腹痛,故心和肺的檢查必不可少。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反映患者的生命狀況,當然不可不查。腹股溝部位是疝好發之所,檢查中不可忽略。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可提示腹腔內腫瘤性疾病,體檢時應加重視
7、肚子下面痛是什麼痛?
下腹痛:肚臍以下的疼痛
盲腸炎:盲腸炎在初期可能會感覺上腹或胃痛,後來轉到右下腹,即盲腸所在的位置。此外,會輕微發燒,白血球也會升高,通常診斷不難,但老人家常常不容易診斷。
子宮外孕破裂出血:女性突然下腹痛,大冒冷汗,甚至昏厥過去。嚴重的子宮外孕破裂出血症狀常發生於輸卵管粘黏的病人。
膀胱或結石發炎:結石卡在尿道口,會引起膀胱處劇烈疼痛,小便時會有尿道疼痛感,甚至血尿的現象,而如果是膀胱遭到細菌感染,也會有同樣部位的疼痛,但疼痛感較輕微,通常伴有小便灼熱感,做尿液檢查可見白血球升高。
生理痛:女性生理期間會有程度不一的下腹痛,是正常的現象,但若疼痛厲害或兼有下體出血或其他症狀就要趕快就醫。
3.腰部疼痛:兩側腰部處的疼痛
腎結石:腎結石掉下來卡在輸尿管,引起劇痛。通常在兩側腰部,有時會向下輻射到膀胱處,有時會發現排尿有血,這種痛也是一種絞痛,非常厲害,通常要打針後才能緩解。
4.無特定部位的疼痛
大腸癌:大腸癌引起排便習慣改變,甚至出現血便、脹氣,嚴重的還會導致腸阻塞,病人常會感到腹痛,但痛的部位不明確,常常延誤診斷。
腸阻塞:做過腹腔手術的病人常會發生腸子黏連,引起腸阻塞,而導致腹痛,痛的部位不定,通常是一陣陣絞痛,脹氣厲害,打嗝或排氣後就會改善
肚子痛怎麼辦?
大多數朋友應該都體會過肚子痛是什麼感覺,「肚子痛」醫學上就是「腹痛」。「腹痛」包括的范圍很廣,你想,這裡面多少東西啊,胃、腸、肝、膽、胰腹腔里的所有的器官甚至是腹腔里的肌肉出了問題都會肚子痛。
8、腹部疼痛的原因
腹痛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症狀。首先將腹痛分為全腹劇烈疼痛和定位較明顯的隱痛。
全腹劇烈疼痛也稱為急腹症,表現為全腹劇痛、壓痛、反跳痛、腹壁肌肉緊張,甚至可出現休克,急腹症常意味著病變廣泛及病情嚴重,無論是何種疾病,患者家屬都應當立即尋求救治,由醫生根據患者的病史和其他並發症狀鑒別診斷。在未得到醫生救助和診斷之前,切不可給患者服用止痛葯物或飲酒以免加重病情和掩蓋症狀。
如果沒有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等腹膜刺激症狀,但腹部劇烈疼痛持續一小時以上而沒有緩解,也應到醫院就診。
除了以上情況之外,腹部的隱痛大都是由較輕微的消化道紊亂所致,但也可能與胸部器官、泌尿道和生殖器官的疾病有關,可根據疼痛的部位和其它伴隨症狀自我加以鑒別: 伴隨症狀 可能的診斷
臍周疼痛或絞痛,突然發作,陣發性加劇 腸道蛔蟲(見腸道寄生蟲病)
上腹部或臍周圍疼痛,可為抗酸葯所緩解,常伴有嘔吐和腹瀉 急性胃腸炎或胃潰瘍
下腹部間歇性痙攣性疼痛 腸道功能紊亂
慢性、周期性、節律性中上腹部腹痛,有壓痛,與飲食關系密切。 消化性潰瘍,疾病的活動期可有持續性劇痛
疼痛從右側肋下向右肩部放射 膽囊炎或橫膈病變
鑽頂樣陣發性疼痛,伴有嘔吐,間歇時完全不痛 膽道蛔蟲
持續性右上腹疼痛及肝區叩觸痛,伴有黃疸 病毒性肝炎
下腹疼痛,小便時伴有燒灼般疼痛,尿頻 膀胱炎或其它泌尿系感染
疼痛始於腰背部,然後向腹股溝轉移或擴散 泌尿道疾病可以由這類疼痛(如泌尿系感染或腎結石)
左下腹疼痛,並常出現陣發性腹瀉和間歇性便秘 結腸過敏,或潰瘍性結腸炎
男性,下腹疼痛,腹股溝腫脹不適 疝
上腹部中央刺痛並向左肩擴散 心絞痛
腹痛
腹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見,引起的原因很復雜,腹腔的臟器病變和腹腔以外的疾病,如胸部疾病、脊柱傷病都可引起腹痛。
腹痛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腹痛發病急、病程短;慢性腹痛起病緩、病程長。
(一) 家庭中常見引起腹痛的疾病
(1) 胃、十二指潰瘍、胃炎、胃癌。
(2) 小腸及結腸疾病,常見的有腸梗阻、闌尾炎、腸炎、痢疾、腸道寄生蟲病。
(3) 膽道和胰腺疾病如膽囊炎、膽石症、胰腺炎、胰頭癌。
(4) 急慢性肝炎、肝癌。
(5) 腹膜炎,常繼發於胃腸穿孔,脾破裂。
(6) 胸部臟器引起腹痛,如大葉性肺炎早期,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常誤診為腹腔臟器病變。
(7) 泌尿生殖器官疾病,如腎及輸尿管結石、宮外孕、輸卵管炎、卵巢囊腫蒂扭轉、急性膀胱炎、泌尿系感染、痛經等等。
(8) 全身疾病引起的腹痛,如糖尿病。
(二) 腹痛的鑒別診斷
(1) 飽餐、飲酒後突然發作上腹部劇痛,應考慮胃、十二指腸穿孔。
(2) 右上腹痛呈陣發性絞痛,放射至右肩,多為膽囊炎、膽石症。
(3) 上腹正中偏左劇烈腹痛,伴嘔吐、疼痛呈持續性痛,陣發性加重,放射到側腰部,應考慮急性胰腺炎。
(4) 開始在上腹部痛,數小時後轉到右下腹痛,伴惡心、嘔吐,多為急性闌尾炎。
(5) 停經6周左右,突然下腹部痛伴陰道出血者,要考慮宮外孕。生育年齡的婦女發生腹痛時,一定要考慮婦科的急腹症。
(6) 側腹或下腹陣發性絞痛,放射至腰背部、會陰部的,伴有尿頻、血尿為輸尿管結石。
(7) 腹痛伴腹瀉,應考慮腸炎、痢疾、副霍亂等傳染病。
(8) 持續腹痛伴嘔吐不止的,可能為腸梗阻。
(三) 急腹症的訊號
腹痛因人而異,症狀千差萬別。以下幾點可作為急性腹痛的危險信號,必須盡快送醫院進一步救治。
(1) 程度逐漸加重或不能忍受的腹痛;
(2) 伴有劇烈的嘔吐或嘔血;
(3) 伴高燒;
(4) 伴有腹膜刺激症狀如腹部肌肉硬如板狀,腹部不能觸摸,病人取屈膝、彎腰的姿勢以減輕腹痛。
(5) 病人出現休克症狀如出冷汗,四肢濕冷,面色蒼白發青,脈搏細弱,血壓下降。
(四) 腹痛的家庭救護
(1) 讓病人兩腿屈曲側卧,以減輕腹肌緊張度、減輕疼痛。腹膜炎以半坐位為好。
(2) 觀察腹痛的性質,部位,發作時間,伴隨症狀,盡快查明病因。病因不明時切忌盲目熱敷或冷敷腹部。
(3) 在病因不明時盡量不用止痛葯,以免干擾疼痛的性質而誤診。
(4) 病因明確的腸炎、痢疾、胃炎等病,可適當應用止痛葯,如顛茄片、胃舒平、654
9、腰痛.肚子痛
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脊柱原因引起的腰痛外 ,有些非脊柱因素導致的疾病也可伴有腰痛 ,如內臟器官引起的腰痛。但目前最為常見的是功能性腰痛,也叫姿勢性腰痛,是由於長期不良姿勢造成的慢性積累性損傷,最常見的是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的特徵是腰部姿勢不正,腰椎向前弓,骨盆前傾,走路撅屁股。 腰部僵硬,起床的時候最重,活動後逐漸減輕。
臨床上多推薦按倒走療法,倒走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式。
倒走鍛煉能夠鍛煉腰背部肌肉,促進腰背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對腰肌勞損的康復有良好的作用。可以試試倒走,倒走時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運動量以腰部不感覺到累為宜,可以少量多次進行鍛煉,過多的運動量是會加重腰痛的,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
倒走鍛煉不方便的話,可以在家中體驗:赤足或穿平底鞋,前腳掌踩在厚度約為20毫米的書上,堅持直立,時間越長越好,感覺一下腰痛有無減輕,如有減輕可試試負跟鞋,鞋底是前高後低的,和倒走原理相同,強制人體重心後移,有效矯正骨盆前傾和腰椎前凸,正常行走就相當於倒走,更安全,更容易堅持,效果自然比倒走更鞏固。
平時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不要久坐久站長時間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維持一個姿勢一旦超過了20分鍾,肌肉就會開始緊綳,無論是什麼姿勢,維持太久都不好,而且不正確的姿勢會加劇腰酸背痛.
不要穿帶跟的鞋,任何帶跟的鞋都會加重腰痛的。
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的姿勢,例如:不正確的坐,立,行及睡眠姿勢,長時間伏案閱讀,書寫和看電視,上網,在辦公室長時間坐著的工作方式,不正確的搬運物品,長時間駕車,家居生活中工作檯面的高度過低,瑣碎的家務事等等都是會加重腰酸背痛的,要注意這些。不要過度勞累、睡過軟的床鋪。游泳也能夠鍛煉腰背部肌肉,有利於長期不合理姿勢腰痛的康復,有時間可以鍛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