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部活動時發出響聲是為什麼?
運動時常能聽到有人發出「嘎嘎」的聲響,比如蹲起時膝關節有響音,走路時髖關節發出輕輕的「嘎嘎」聲,轉脖子頸椎有聲音,攥手指聽到手指有聲音……這些聲音人們通常稱之為「彈響」。
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在大部分人身上,這種聲響不明顯,而在有些人身上則聽起來比較清楚。特別是那些久坐的人,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更容易聽到彈響了。當伴有疼痛或關節活動受限時,需要到醫院就診,以確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
像教師、編輯、秘書、電腦錄入員等這些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時常會抱怨頸椎「彈響」,彈響的出現恰恰在提醒人們不要同一姿勢維持過久,而要多加鍛煉。最好15—30分鍾稍微起來活動一下。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握拳時,指節忽然會發出「叭」的聲音,有人甚至樂此不疲,無聊或緊張時,輪流把指節握得「叭答、叭答」響。
也有人只要上、下樓梯,膝關節就有節奏的「嘎、嘎」響;有的是腳跟一拱直就「啪」一聲巨響;有人甚至連伸個懶腰、打個哈欠,頸背或牙關(顳頷關節)就會發出聲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節會發出聲音,乍聽下似乎很新鮮,不過,以物理學觀點來看,關節的動作不外是滑動(如膝之初彎)、滾動、磨動(旋轉)等,這些都不離線械原理,自然會因摩擦、振動而產生聲音,只因關節腔完密的封閉,以及關節滑液有效滑潤,聲音小到聽不到。
事實上,關節發出的聲音可用麥克風放大並記錄聲波,多年前,國內即有醫師研發出關節的聲波記錄儀,可用於臨床上,「聽」出膝關節的病變。關節聲音之大,有時會嚇人一跳。
最近一些研究有了答案。原來,當關節初「動」時,肌腱的作用力(如拉力等)會瞬間先使關節產生形變,最多可增大至7%,形變產生關節腔負壓。這負壓雖微,但足以使關節囊凹陷(被吸入),使溶於滑液內的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部分氣化成氣泡。
動作將完成之際,氣泡及滑液受壓縮,即像開香檳似「叭」 一聲,把凹陷的關節囊給彈回去,回復原形,氣體又再度溶回液中。也因氣體回溶需要時間,所以指節響聲雖可周而復始,卻無法連發。
研究雖指出這些響聲不足以造成軟骨傷害(能量不到可傷害軟骨的15%),不必為此擔心,不過另一項長達35年、針對350位長期扳響指節者的追蹤,卻發現這些人普遍有指節變大、抓握力卻變弱的問題。由此看來,樂此不疲的仁兄,應該有所節制才好。
當然,除此機轉外,膝關節、踝關節或背部發出聲音,也可能是綳緊的肌腱在關節運動時,先稍有「走」位,再彈回原位;或是與關節隆突處有較大的磨擦,而發出響聲,若未伴隨紅腫熱痛,一般應無大礙。
目前也知道,正常關節在休止狀況下是負壓的。當關節發炎,腔壓升高,除了疼痛,也對軟骨細胞存活不利,反之,四頭肌的縮收運動,會降低膝壓,有利於減緩關節退化。因此,能作適當的肌腱伸展運動降低關節腔壓,理論上應當可以有效改善關節退化,瑜伽的某些動作,或許與此不謀而合。
至於因關節退化、病變,如退化性關節炎、軟骨潰壞、膝關節半月軟骨破裂等,所發出的聲音通常都伴有其它症狀及病理變化,非本文所述之關節響聲,不可混淆,仍應循正軌求醫以免延誤。
2、為什麼做腹部運動腰會響
做腹部運動腰會響可能是因為筋骨沒有活動開
3、腰部彈響 一開始是覺得舒服 一扭整個後背都會響 時間長了脊椎就特別容易累 腰骶骨有時候特別疼 放射
長期以某種姿勢坐(坐姿不正)會產生所述現象,具體原因應該說肌肉長時間僵直和神經壓迫
響不是關節在響,它其實是頸部的軟組織,韌帶,我們頸部的肌肉嚴格來講,分好多好多層,我們在活動的時候,各層之間是相互滑動的,當我們有肌肉勞損的時候,局部就有一些炎症的反應,炎症反應就會使肌肉之間的滑動不是那麼光滑,因此在活動的時候就會出現響聲,響聲發生以後,會使原來出現勞損部位得到放鬆了,我們有時候感覺到響兩聲以後覺得特舒服,但是好景不長,舒服一回以後,症狀還是會回來的,主要的原因還是軟組織勞損.
考慮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症為腰腿痛常見原因之一,其主要症狀為腰痛及下肢痛.發病的部位以腰4,5之間最多.腰間盤突出病人多數在開始有腰痛,不久腰痛減輕,下肢出現放射痛.這是因為當髓核進一步後突後,原來處於緊張狀態的纖維環破裂,使其上的痛覺神經纖維張力減低,故疼痛減輕;也可因髓核進一步突出,經過後縱韌帶直接壓迫神經根,故腿痛加重.
建議去醫院做個腰椎CT檢查一下.
4、為什麼我的背肌牽動的時候裡面會有輕微的聲音?轉腰的時候脊柱會「咯咯咯」地響
我也有這個毛病,幾乎身上的關節都響,有人說會得關節炎,但經我查證後得到結論-----基本不會.你沒覺得活動完很舒服嗎?但要注意,別用力過大,那樣對身體就不好了,容易拉傷
5、做這種卷腹的時候腰椎會一直響,請問會對腰造成損傷嗎
不會。
卷腹對腰椎是沒有影響的,反而是仰卧起坐對腰椎的傷害比較大,大家按照正確的動作規范來做卷腹就不用擔心會傷到腰。
卷腹的時候記得保持呼吸順暢,起身時吐氣,躺下時吸氣,不可憋氣。另外記得使用瑜珈墊等軟硬適中的墊子做卷腹動作,不可直接躺在地板或是床上,地面過硬會造成背痛,床墊過軟對於脊椎的支撐度不足,反而無法鍛煉到肌肉。至於運動時機,一天當中沒有特殊限制,但剛吃飽時不適合,飯後記得休息1~2小時後再進行。
(5)做背肌腰會響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不能在過軟的床上實行:其實不管是做仰卧起坐或卷腹,都應該要避免在過於柔軟的床墊上進行,因為床墊過於柔軟,容易使脊椎失去支撐力,如此不僅導致姿勢不正確,讓肌肉練得不勻稱,還可能腰椎受損,較好的方式是在地板上平鋪一塊軟墊(如:瑜珈墊)
2、雙手不應該抱頭:雙手抱頭時,不少人容易以雙手出力帶起頭部及上身的錯誤施力方式進行,導致頸部拉傷且無法有效鍛煉腹肌,因此手平放於地,起身時向前碰觸膝蓋、手環抱於胸前或輕貼於耳側都能避免類似的錯誤施力而使頸椎受傷,且隨著手的位置不同,難易度也略有差異,基本上難易度為手貼耳側。
3、卷腹起身時,應想像脊椎一節一節慢慢「捲起」離地,所以此時從側面看,上背、肩頸及頭部會略成一條捲起弧線,但若施力錯誤,則會像是僵硬的直線。
6、做腰背肌鍛煉時頭呼呼響是怎麼回事
1、跑步
每天堅持跑2000-5000米長跑,能讓身體心肺功能耐受性大大提高。同時可以鍛煉全身的肌肉群,是快速練好健美肌肉的基礎。
2、立定跳遠
立定跳遠一天分早中晚做3組。每組做25-50個,是最為快速練腿部肌肉及拉長全身肌肉線條的方法。
3、俯卧撐
俯卧撐適合有一定力量基礎的朋友做,每次做要讓身體盡量綳直。尤其是腿部和腰部不能彎曲,每天至少做1組,每組20-50個。是鍛煉手臂肌肉和力量的好方式。
4、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常見的練腹肌方式之一,不佔用場地。也很適合在家開展,仰卧起坐建議一次做30個以上。
5、啞鈴
想要鍛煉肱二頭肌的朋友可以試試啞鈴,通過手臂對啞鈴的提拉。強化局部肌肉的鍛煉,每次至少做50個。才能有效強化肌肉的形狀。
6、游泳
會游泳的朋友,不妨試試每天去室內游泳池游幾圈。游泳比跑步練肌肉更有效快速,且肌肉線條會更為修長漂亮。
7、練負重仰卧起坐時背脊椎發出一連串的脆響
你們這些人哪,就知道信口開河(3樓的除外),但其實連點皮毛也不懂,仰卧起坐早就是健身行業公認的高危險動作了。
————————————————————
通常我們會在健身房選擇仰卧起坐和卷腹來訓練腹部肌肉,而當中的仰卧起坐動作更是很多人的首選動作。不過,讀者有沒有發現當做完動作後往往感覺的部位不在腹肌,反而腰椎酸疼不舒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仰卧起坐時,訓練者會曲腿平躺在墊上,雙手放在耳後,起身時,上身盡量抬起,以至腰椎完全離開地面,甚至肘關節碰觸膝關節為止,在動作結束後,訓練者可能會感覺到大腿位置的肌肉酸痛,而腹肌的感覺並不是很強烈。這是因為仰卧起坐動作涉及到除了軀幹活動之外還有髖關節活動:當上身向上捲起是軀干屈曲動作,收縮的肌肉主要是腹肌;當上身再往上時便涉及到髖關節屈曲動作,收縮的肌肉有髂腰肌和股直肌。股直肌的參與是由於它是雙關節肌肉,參與髖關節屈曲動作。但是髂腰肌是不應強化的肌肉,因為髂腰肌的強化會造成骨盆前傾,增加腰椎前曲,壓迫到腰椎神經,造成疼痛。
因此我們一般建議做卷腹動作。卷腹只涉及軀幹活動,跟仰卧起坐的區別在於,動作時只是頭部和胸椎離開地面,腰椎平貼地面,形成軀干彎屈的動作,增加腹部肌肉的參與,股直肌和髂腰肌在過程中由於髖關節沒有參與動作則減少了發力,使腹肌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當然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來選擇不同的訓練動作,使運動更加有效。
健與美 2004年2月
文:周錦浩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課程總監)(澳大利亞物理治療碩士)
胡勝航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教練導師,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