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脊勞損的症狀是什麼?
腰背疼痛或腰背疼痛合並腿疼痛是慢性腰肌勞損的主要表現。疼痛的部位和輕重因人而異。
2、一側臀部腫脹,腿麻
可能是髂骨筋膜炎
筋膜炎多見於成年人和老年人,以下腰背部為好發部位,多發於豎脊肌,也稱為脊旁肌筋膜綜合征。發病前多有受傷、勞累、風寒濕或動作不協調史。
臨床表現:以下腰背疼痛為主,常為隱痛、酸痛或脹痛,急性者發病迅速,痛重者伴肌痙攣,活動受限,咳嗽時可伴隨局部脹痛,疼痛可只限於局部,也可向臀部及大腿後部放射,但不過膝,痛的范圍與激痛點的敏感度有關,敏感度越高,痛劇且范圍廣。痛可持續數周或數月自愈或轉為慢性,慢性者起病隱漸,疼痛時輕時重,或晨起痛重,活動後痛輕,但勞累後重,久坐久立或改換體位時疼痛加重。體檢時,急性或疼痛嚴重者,病人可處於強迫體位,腰背僵直,行動拘謹,甚至不敢活動,可找到局限性的痛敏點和觸出痙攣肌肉,慢性期能摸出較硬的筋膜結或條索狀筋膜束,患者自覺有麻木等異常感覺,但檢查時無感覺障礙,健反射正常,化驗檢查和x線檢查均無特殊變化。
治療方法:
1、注意腰背部防潮、防寒;定時做腰背部體操鍛煉,如廣播操、太極拳等;患者應學習做自我按摩活動,以舒筋活血,調整局部代謝;
2、床鋪應經常日曬,防止潮濕;
3、口服一些抗風濕及消炎止痛類中西葯物;
4、嚴重者可行神經阻滯治療。
老年腰腿痛患者與枕頭
市場上銷售的枕頭種類繁多,形狀各異,枕頭內質軟硬不同。但對於老年腰腿痛患者來說,應該選用蕎麥皮、蒲絨、木棉、綠豆殼等較硬一些的東西作為枕頭的填充物。可使枕頭硬度適宜,高度以頭頸部壓下後與自己的拳頭高度相等或略低為宜,形狀為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最佳。因為,枕頭是維持人體卧位時,脊柱特別是頸椎和腰椎正常位置的重要工具,也就是維持人體本身的自然曲線。假若枕頭過高,可在引起頸椎前屈的同時,還使腰背部肌肉處於高張力狀態,從而使腰椎的生理前凸變直或消失,使腰背部軟組織出現勞損,椎間關節內壓力增高,還會導致髓核後凸,或凸出加重。若枕頭過低或不用枕頭,則頸椎前凸屈度過大,脊柱無法保持正常狀態,使脊柱椎體增加不合理的負擔。看來高枕並非無憂,所以,枕頭使用選擇不當,也可產生或加重腰背疼痛。
四季變化與老年腰腿痛
春季:春季為多風的季節,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且善行而數變",意為風邪是外感致痛因素,且致病有遊走竄行的特點,疼痛不僅僅局限於腰腿部,還同時伴有全身的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的症狀。
夏季:夏季暑熱時,氣候潮濕,氣壓偏低,濕邪重濁且黏滯,濕邪致病後多見身重、四肢無力、關節酸痛等症狀,又稱為"濕痹"。我們平時所說的神經痛或軟組織勞損,實際上是神經、肌肉、健鞘、韌帶等的無菌性炎症,腫脹,刺激神經末梢所致。一到陰雨天氣,身體內的某些體液因素發生改變,導致這種炎性腫脹和滲出加重,因而疼痛加劇,所以老年人容易在陰雨天發生腰背酸痛。
秋季:秋風來臨,寒氣越來越近,不注意及時增添衣被,導致肢體屈伸不利,氣血阻滯不通,不通則痛,使肌肉組織經脈氣血凝閉阻滯,導致局部營養及循環障礙,尤其是晚秋,環境對腰腿痛患者更為不利,常常導致腰痛的急性發作。
冬季:冬天的氣候寒冷,可以使血管收縮。微循環的改變,使肌肉、韌帶、筋膜組織缺血,腰腎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肌肉功能因局部血管收縮,處於激惹狀態,稍有不慎就會加重腰背疼痛。
所以,掌握四季變化情況,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及潮濕,平時注意鍛煉身體,既可預防腰肌勞損,又可緩解老年人的腰背疼痛。
臀中肌綜合征與腰腿痛
臀中肌綜合征為發生於臀中肌的肌筋膜炎,臀中肌位於髂骨翼外側,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後1/3肌束為羽翼狀,在下端集中成短健止於大轉子外面及其後上角,為主要的髖關節外展肌,並參與外旋及伸髖關節。站立時可穩定骨盆,從而穩定軀干,特別在步行中單是著地期尤為重要。日常生活中的軀幹活動如彎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產生勞損,尤其是突然改變體位時,更易損傷。臨床表現為腰臀部酸痛,深夜、晨起、活動時皆痛,勞累、陰涼時加重,有一半的患者感到大腿擴散痛,少數可感小腿不適,有的患者感到肢體麻、冷和蟻走感,症狀為慢性發作。體檢時,可發現臀中肌有壓痛點,可有痛性筋束,壓痛點可為一個或多個,可出現在臀中肌前、中、後部。按壓激痛點時可出現局部及擴散區痛,直腿抬高時患側可出現臀部及大腿痛,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
本症診斷依據:
1、病人主訴腰腿痛的部位在臀部。
2、在臀中肌可找到激痛點。
3無神經根受刺激征。
治療方法:
首選在壓痛點注射0.5%的利多卡因5一10m1,加強的松龍10-1.5mg作局部病灶注射,5-7天一次,3-5次為一療程,多數可愈。對5次以上仍不愈者,特別是有痛性筋膜束者,亦可切除或作局限性臀中肌剝離松解。按摩、理療也有一定效果。
臂上皮神經炎與腰腿病
臀上皮神經炎是因為損傷而造成嚴重的腰臀部疼痛,亦可以稱為臀上皮神經損傷,臀部可觸摸到條索狀物,認為系臀上皮神經離位所致,故此也稱為「筋出槽」。
臨床表現:患側腰臀部疼痛,呈刺痛,如撕裂樣,大腿後側膝以上部位可有放射痛,急性期疼痛較劇烈,彎腰受限,起坐困難,由坐位改站位時需攀扶他人或物體,病人常訴疼痛部位較深,區域模糊,沒有明顯的分布界限,檢查時可在髂嵴中點直下3-4cm處觸及"條索樣"硬物,壓痛明顯,有麻脹感,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但不出現神經根性症狀。
病理:臀上皮神經為第1-3腰神經後支之外側支,在股骨大轉子與第3腰椎連線交於髂嵴處平行穿出深筋膜,分布於臀部皮膚,一般不易摸到,當背部肌肉長期緊張,走行於髂嵴上方的部分神經或纖維束,容易受到磨損,產生水腫充血,神經變粗大,周圍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充血腫脹,因而造成疼痛。
治療方法:一般採取保守療法,急性期可採用痛點注射或局部手法治療,以0.5%利多卡因4-5ml、強的松龍5-10mg局部注射,每周1一2次,3一4次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囑患者勿做腰部劇烈旋轉活動。
第3腰推橫突綜合征與腰背痛
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是常見的腰背痛疾病之一。第3腰椎橫突居全腰椎中心,是調節平衡的樞紐,腰椎橫突是腰背筋膜前層的附著處,各橫突間有橫突間肌肉及橫突間韌帶。橫突是腰方肌和橫突棘肌的起止點,腹內斜肌和腹橫肌通過腱膜也起於此,對腰背部運動和穩定起著重要作用。第3腰椎的橫突位於腰椎的中心,橫突最長,因此受力也最大,較其他橫突更容易產生勞損。第3腰椎橫突上附著的肌肉筋膜容易產生牽拉傷,引起局部組織的炎性滲出、充血、腫脹,繼而發生滑膜、纖維組織、纖維軟骨的增生。
臨床表現:患者常常感到腰痛或腰臀部的彌漫性疼痛,並向大腿後側放射到膝關節以上,腰部活動時如彎腰、旋轉腰部時疼痛加劇,咳嗽、打噴嚏等增加腹壓時無影響,檢查第3腰椎橫突有明顯的壓痛,可觸及條索狀硬結。早期患者腰臀部稍豐滿,晚期則可有輕度肌萎縮,X線檢查:可見第3腰椎橫突肥大。
治療方法:採取推拿,可緩解疼痛,解除痙攣,理療亦可舒筋活血,解除痙攣而止痛。也可在橫突尖及周圍組織注射消炎鎮痛葯液,每周1次,連續2一3次,一般採用非手術療法多能緩解和治癒,僅有少數較頑固性痛者需手術剝離,或切除橫突。
3、臀部處的酸痛
可能是髂骨筋膜炎
筋膜炎多見於成年人和老年人,以下腰背部為好發部位,多發於豎脊肌,也稱為脊旁肌筋膜綜合征。發病前多有受傷、勞累、風寒濕或動作不協調史。
臨床表現:以下腰背疼痛為主,常為隱痛、酸痛或脹痛,急性者發病迅速,痛重者伴肌痙攣,活動受限,咳嗽時可伴隨局部脹痛,疼痛可只限於局部,也可向臀部及大腿後部放射,但不過膝,痛的范圍與激痛點的敏感度有關,敏感度越高,痛劇且范圍廣。痛可持續數周或數月自愈或轉為慢性,慢性者起病隱漸,疼痛時輕時重,或晨起痛重,活動後痛輕,但勞累後重,久坐久立或改換體位時疼痛加重。體檢時,急性或疼痛嚴重者,病人可處於強迫體位,腰背僵直,行動拘謹,甚至不敢活動,可找到局限性的痛敏點和觸出痙攣肌肉,慢性期能摸出較硬的筋膜結或條索狀筋膜束,患者自覺有麻木等異常感覺,但檢查時無感覺障礙,健反射正常,化驗檢查和x線檢查均無特殊變化。
治療方法:
1、注意腰背部防潮、防寒;定時做腰背部體操鍛煉,如廣播操、太極拳等;患者應學習做自我按摩活動,以舒筋活血,調整局部代謝;
2、床鋪應經常日曬,防止潮濕;
3、口服一些抗風濕及消炎止痛類中西葯物;
4、嚴重者可行神經阻滯治療。
老年腰腿痛患者與枕頭
市場上銷售的枕頭種類繁多,形狀各異,枕頭內質軟硬不同。但對於老年腰腿痛患者來說,應該選用蕎麥皮、蒲絨、木棉、綠豆殼等較硬一些的東西作為枕頭的填充物。可使枕頭硬度適宜,高度以頭頸部壓下後與自己的拳頭高度相等或略低為宜,形狀為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最佳。因為,枕頭是維持人體卧位時,脊柱特別是頸椎和腰椎正常位置的重要工具,也就是維持人體本身的自然曲線。假若枕頭過高,可在引起頸椎前屈的同時,還使腰背部肌肉處於高張力狀態,從而使腰椎的生理前凸變直或消失,使腰背部軟組織出現勞損,椎間關節內壓力增高,還會導致髓核後凸,或凸出加重。若枕頭過低或不用枕頭,則頸椎前凸屈度過大,脊柱無法保持正常狀態,使脊柱椎體增加不合理的負擔。看來高枕並非無憂,所以,枕頭使用選擇不當,也可產生或加重腰背疼痛。
四季變化與老年腰腿痛
春季:春季為多風的季節,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且善行而數變",意為風邪是外感致痛因素,且致病有遊走竄行的特點,疼痛不僅僅局限於腰腿部,還同時伴有全身的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的症狀。
夏季:夏季暑熱時,氣候潮濕,氣壓偏低,濕邪重濁且黏滯,濕邪致病後多見身重、四肢無力、關節酸痛等症狀,又稱為"濕痹"。我們平時所說的神經痛或軟組織勞損,實際上是神經、肌肉、健鞘、韌帶等的無菌性炎症,腫脹,刺激神經末梢所致。一到陰雨天氣,身體內的某些體液因素發生改變,導致這種炎性腫脹和滲出加重,因而疼痛加劇,所以老年人容易在陰雨天發生腰背酸痛。
秋季:秋風來臨,寒氣越來越近,不注意及時增添衣被,導致肢體屈伸不利,氣血阻滯不通,不通則痛,使肌肉組織經脈氣血凝閉阻滯,導致局部營養及循環障礙,尤其是晚秋,環境對腰腿痛患者更為不利,常常導致腰痛的急性發作。
冬季:冬天的氣候寒冷,可以使血管收縮。微循環的改變,使肌肉、韌帶、筋膜組織缺血,腰腎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肌肉功能因局部血管收縮,處於激惹狀態,稍有不慎就會加重腰背疼痛。
所以,掌握四季變化情況,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及潮濕,平時注意鍛煉身體,既可預防腰肌勞損,又可緩解老年人的腰背疼痛。
臀中肌綜合征與腰腿痛
臀中肌綜合征為發生於臀中肌的肌筋膜炎,臀中肌位於髂骨翼外側,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後1/3肌束為羽翼狀,在下端集中成短健止於大轉子外面及其後上角,為主要的髖關節外展肌,並參與外旋及伸髖關節。站立時可穩定骨盆,從而穩定軀干,特別在步行中單是著地期尤為重要。日常生活中的軀幹活動如彎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產生勞損,尤其是突然改變體位時,更易損傷。臨床表現為腰臀部酸痛,深夜、晨起、活動時皆痛,勞累、陰涼時加重,有一半的患者感到大腿擴散痛,少數可感小腿不適,有的患者感到肢體麻、冷和蟻走感,症狀為慢性發作。體檢時,可發現臀中肌有壓痛點,可有痛性筋束,壓痛點可為一個或多個,可出現在臀中肌前、中、後部。按壓激痛點時可出現局部及擴散區痛,直腿抬高時患側可出現臀部及大腿痛,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
本症診斷依據:
1、病人主訴腰腿痛的部位在臀部。
2、在臀中肌可找到激痛點。
3無神經根受刺激征。
治療方法:
首選在壓痛點注射0.5%的利多卡因5一10m1,加強的松龍10-1.5mg作局部病灶注射,5-7天一次,3-5次為一療程,多數可愈。對5次以上仍不愈者,特別是有痛性筋膜束者,亦可切除或作局限性臀中肌剝離松解。按摩、理療也有一定效果。
臂上皮神經炎與腰腿病
臀上皮神經炎是因為損傷而造成嚴重的腰臀部疼痛,亦可以稱為臀上皮神經損傷,臀部可觸摸到條索狀物,認為系臀上皮神經離位所致,故此也稱為「筋出槽」。
臨床表現:患側腰臀部疼痛,呈刺痛,如撕裂樣,大腿後側膝以上部位可有放射痛,急性期疼痛較劇烈,彎腰受限,起坐困難,由坐位改站位時需攀扶他人或物體,病人常訴疼痛部位較深,區域模糊,沒有明顯的分布界限,檢查時可在髂嵴中點直下3-4cm處觸及"條索樣"硬物,壓痛明顯,有麻脹感,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但不出現神經根性症狀。
病理:臀上皮神經為第1-3腰神經後支之外側支,在股骨大轉子與第3腰椎連線交於髂嵴處平行穿出深筋膜,分布於臀部皮膚,一般不易摸到,當背部肌肉長期緊張,走行於髂嵴上方的部分神經或纖維束,容易受到磨損,產生水腫充血,神經變粗大,周圍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充血腫脹,因而造成疼痛。
治療方法:一般採取保守療法,急性期可採用痛點注射或局部手法治療,以0.5%利多卡因4-5ml、強的松龍5-10mg局部注射,每周1一2次,3一4次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囑患者勿做腰部劇烈旋轉活動。
第3腰推橫突綜合征與腰背痛
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是常見的腰背痛疾病之一。第3腰椎橫突居全腰椎中心,是調節平衡的樞紐,腰椎橫突是腰背筋膜前層的附著處,各橫突間有橫突間肌肉及橫突間韌帶。橫突是腰方肌和橫突棘肌的起止點,腹內斜肌和腹橫肌通過腱膜也起於此,對腰背部運動和穩定起著重要作用。第3腰椎的橫突位於腰椎的中心,橫突最長,因此受力也最大,較其他橫突更容易產生勞損。第3腰椎橫突上附著的肌肉筋膜容易產生牽拉傷,引起局部組織的炎性滲出、充血、腫脹,繼而發生滑膜、纖維組織、纖維軟骨的增生。
臨床表現:患者常常感到腰痛或腰臀部的彌漫性疼痛,並向大腿後側放射到膝關節以上,腰部活動時如彎腰、旋轉腰部時疼痛加劇,咳嗽、打噴嚏等增加腹壓時無影響,檢查第3腰椎橫突有明顯的壓痛,可觸及條索狀硬結。早期患者腰臀部稍豐滿,晚期則可有輕度肌萎縮,X線檢查:可見第3腰椎橫突肥大。
治療方法:採取推拿,可緩解疼痛,解除痙攣,理療亦可舒筋活血,解除痙攣而止痛。也可在橫突尖及周圍組織注射消炎鎮痛葯液,每周1次,連續2一3次,一般採用非手術療法多能緩解和治癒,僅有少數較頑固性痛者需手術剝離,或切除橫突。
4、腰部肌肉包括那些
腰部肌肉主要包括腰大肌、腰方肌、腰小肌、髂肌。
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 肌細胞的形狀細長,呈纖維狀,故肌細胞通常稱為肌纖維。中醫理論中,肌肉指身體肌肉組織和皮下脂肪組織的總稱。脾主肌肉,肌肉的營養從脾的運化水谷精微而得。肌肉:解剖結構名。故肌肉豐滿與否,與脾氣盛衰有密切關系。
(4)腰方肌起止點擴展資料:
肌肉的命名原則有多種,主要有:
①按形狀,如斜方肌肉、三角肌肉
②按位置,如岡上肌肉、岡下肌肉、脛骨前肌肉、肋間肌肉等
③按起止點,如胸鎖乳突肌肉、胸骨舌骨肌肉等
④按位置和大小,胸大肌肉、胸小肌肉、腰大肌肉等
⑤按作用,如旋後肌肉、大收肌肉、屈肌肉、伸肌肉等
⑥按構造,如半腱肌肉、半膜肌肉等
⑦按結構和部位,肱二頭肌肉、股四頭肌肉等
⑧按部位和纖維方向,如腹外斜肌肉,腹橫肌肉等
5、背部脊椎旁(在腰最細的那個地方)沒那麼靠近腰,的地方一直疼痛,是怎麼回事?
建議你去做個腰椎ct看一下,從你說的看好像是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求助編輯百科名片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腰痛或腰臀痛疾患。臨床以第三腰椎橫突部明顯壓痛為特徵,是腰肌筋膜勞損的一種類型。
目錄
簡介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病因學
臨床表現症狀
體征
診斷要點
治療措施針灸
手術
簡介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病因學
臨床表現 症狀
體征
診斷要點
治療措施 針灸
手術
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是常見的腰背痛疾病之一,其詳細的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是以積累性損傷引起的急慢性肌筋膜腰痛的表現,系常見的軟組織疼痛性疾病。創傷反應,血腫粘連,疤痕攣縮,筋膜變厚等,致使腰神經後外側支在穿過病變部位是受到『卡壓』,故也為『卡壓綜合症』的一種。過長的第三腰椎橫突受到反復牽拉損傷而引起的限局性壓痛及一系列綜合征。 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屬中醫學『腰痛』的范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疇。 正常腰椎呈生理性前凸,前凸的頂點位於第三腰椎。因此,為5腰椎體的活動中心,成為腰椎前屈、後伸、左右旋轉活動的樞紐。5個腰椎的橫突在發育過程中所受拉力大小不等,其長短也不一,方向也各不相同,第三腰椎橫突最長,次為第二、第四腰椎橫突,第一和第五腰椎的橫突最短,並向後方傾斜。腰椎橫突是腰背筋膜前層的附著處。各橫突間有橫突間肌及橫突間韌帶,橫突是腰方肌和橫突棘肌的起止點,腹內斜肌和腹橫肌通過腱膜也起於此,對腰背部運動和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臀上皮神經自L1~3椎間孔發出。穿出橫突間韌帶骨纖維孔之後,走行於L1~3橫突的背面,並緊貼骨膜,經達橫突間溝。穿過起始於橫突的肌肉至背側。當附著於橫突的肌纖維組織因損傷產生粘連及瘢痕時,神經可受到嵌壓產生疼痛。
編輯本段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病因學
腰椎具有生理前突,第三腰椎位於其頂點的中間位置,為5個椎體的活動中心,使腰椎前屈後伸及左右旋轉活動的樞紐。其橫突較其它腰椎為長,橫突所受牽拉應力最大,其上所附著的韌帶、肌肉、筋膜等承受的拉力亦大,故此處軟組織最易損傷。,由於急性損傷處理不當或慢性勞損引起橫突周圍疤痕粘連,筋膜增厚,韌帶攣縮等病理改變,使穿過肌筋膜的神經血管束手到『卡壓』而出現症狀。 腰部的脊神經出神經孔分為前後兩支,前肢較粗,構成腰骶神經叢;後支較細,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內側支分布於肌肉,外側支稱為皮神經。臀上皮神經發自腰1-3脊神經後支的外側支,穿橫突間隙向後走形,再穿過附著在腰1-4橫突只要被筋膜深層,然後入骶脊肌背側余淺筋膜之間向下走形,在骶脊及的外外援腰三角處穿過腰背淺筋膜,在皮下組織層分為內、中、外3支,越過髂嵴,部份神經纖維入氽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中肌,其餘分布臀部及大腿後側皮膚,由於外傷後軟組織的撕裂、出血、肌緊張痙攣刺激或壓迫,影響神經的血供和營養,可是神經水腫變粗,並出現第三腰椎橫突周圍及臀部、大腿後側臀上皮神經的疼痛。第三腰椎橫突比其他腰椎的後伸曲度大,向側方延伸最長,位於腰椎中部,兩側腰椎橫突聯線形成以第三腰椎橫突尖為頂點的縱長菱形。第一、二腰椎橫突外側有下部肋骨覆蓋,第四、五腰椎橫突深居於髂骨內側,只有第三腰椎橫突缺乏肋骨及髂骨保護,因而易受損害。 腰椎橫突末端附著不少與軀幹活動有密切關系的肌肉及筋膜,主要有腹橫肌、腰方肌、腰大肌、骶棘肌及腰背筋膜。堅強的腰背筋膜深層附著於腰椎橫突末端、季肋及髂嵴,腹橫肌移行於腰背筋膜而附著於橫突。腹內壓的變化可通過腹橫肌而影響到橫突末端的組織。 第三腰椎位於腰前凸曲線之頂點,背闊肌的髂腰部分纖維止於第三腰椎橫突,腰大肌的部分肌纖維也止於此處,骶棘肌的一部分肌纖維也止於此,因此,第三腰椎成了腰椎的活動中心,起到了類似接力站的作用,為腰椎屈、伸、側彎及旋體的樞紐,所受的杠桿作用最大。而第三腰椎橫突更是受力點。由於第三腰椎橫突較長,以致附著於此處的肌肉、筋膜、韌帶能有效地保持脊柱的穩定性及正常的活動。較長的橫突又能增強肌肉的杠桿作用,肌肉收縮牽拉機會多,拉力最大,當這些組織異常收縮時,橫突末端首當其沖。這種解剖特點構成末端易受損傷的基礎,往往因勞損而引起橫突末端周圍的纖維織炎。橫突越長,發病率越高,以單側多見。 第三腰椎橫突端後方緊貼著第二腰神經根的後枝,當前屈及向對側彎腰時,該後枝被橫突挑起或受磨損而引起該神經枝支配區痛、麻,也能牽涉到第二腰神經前枝而引起反射痛,達臀部及大腿前側。第三腰椎橫突前方深面有腰叢神經的股外側皮神經干通過,並分布到大腿外側及膝部。如橫突過長、過大或伴有纖維織炎時,能使該神經受累並出現股外側皮神經痛。此病變波及附近的閉孔神經甚至於肌神經時,疼痛也可出現於髖部或大腿。 此外,原有風濕病的腰痛患者,也可能由於風濕病削弱了機體的抵抗力而引起腰痛。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症狀
患病時可為腰部酸痛,也可劇痛,活動受限,嚴重時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達臀部及大腿前方。腰部後仰不痛,向對側彎腰受限。 重要的體征是第三腰椎橫突外緣,相當於第三腰椎棘突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旁4cm處,尤其是瘦長型患者可觸到橫突尖端並有明顯的壓痛及限局性肌緊張或肌痙攣。按壓時由於第二腰神經分支受刺激而引起放射痛達大腿及膝部。 主要為腰痛及腰臀痛,少數病人的疼痛范圍波及股後、膝下、內收肌極及下腹部,有的腰臀痛沿大腿放射到小腿外側,但無間歇性跛行。
體征
早期患者臀部、腰部稍豐滿,晚期病側臀部肌肉萎縮。患側第三腰椎橫突壓痛明顯,並可觸及活動的肌肉痙攣的結節,約半數患者對側橫突或其它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壓痛。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輔助檢查」 x-線攝片有時可見第三腰椎橫突過長,左右橫突部對稱,或向後傾斜。
診斷要點
(1)有腰部外傷或勞損史。 (2)第三腰椎橫突尖部有敏感壓痛,觸及結節。 (3)臀中肌後緣摸到緊張的條索合並股內收肌緊張。 (4)x-線檢查可見第三腰椎橫突過長,左右部對稱,或向後傾斜。 (5)本病需與腰椎間旁突出症、急性骶卡關節扭傷、梨狀肌損傷相鑒別。 根據壓痛點及注射普魯卡因有效,並結合病史、症狀及其他體征可鑒別其他疾患引起的腰痛。
編輯本段治療措施
症狀較輕者,針灸、按摩、理療及外敷葯物及口服消炎鎮痛葯物均有效。
針灸
針灸可在痛點(阿是穴)用一根針強刺激手法。深刺達病區,捻針柄以提高針感,已有酸、
麻、脹、串等「得氣」征時,可留針10~15分鍾。10次為一療程,一般需1~2療程。 封閉療法也是常用的方法,在壓痛點注入醋酸強的松龍25mg加1%或0.5%普魯卡因3~10mL,每周一次,四次為一療程。要求注入部位一定要准確,注射時醫生先以左手拇指觸到橫突尖為指示目標,然後沿拇指尖刺入2~3cm,如有骨性感覺,即證明刺中橫突尖,再將葯物注入。如果注射准確,注入葯物後彎腰及壓痛點可完全無痛。
6、女,29歲,腰椎症狀,診斷報告如下,問:1、病因 2、治療方法
你好!
發病初期多數首先要想到保守治療,如按摩、牽引、針灸、膏葯、骶管療法等.
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
1)硬膜外類固醇注射:即所謂骶管注射,它是通過骶管將類固醇類葯物(如氟美松、潑尼松龍、氫化考的松等)混入麻醉葯(如2%普魯卡因等)注入硬膜外腔。此方法可抑制在其硬膜外腔內行走的神經末梢的興奮性,同時改善局部血循環,使局部代謝廢物易於從血循環中被帶走,從而起到消炎的作用,達到止痛的目的,但如系巨大的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因機械性刺激不能解除,症狀也不能緩解。
2)骶核化學溶解法,也就是常說的"溶核術",是將一些蛋白酶類葯物,使椎間盤髓核溶解達到減小或消除因髓核後突而對神經的壓迫,它適用於病史少於2個月,經其他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經手術治療效果欠佳者,但禁用於對蛋白酶類葯物過敏者(過去曾行過此注射,再次注射會增加危險性),伴有腰椎管狹窄或因腰間盤突出而出現足下垂,大小便失禁及孕婦,14歲以下兒童等均不能使用。其並發症約為2%~3%,常見的有過敏反應、椎間盤炎、灼性神經痛、繼發性椎間孔狹窄或椎管狹窄等,因此,應用此方法要嚴格掌握適應證。目前資料報道,此法有效率約為60%~70%。
3)其他方法,如牽引、按摩、微波、葯物等。牽引法是利用在牽引狀態下,椎間隙擴大,間盤後側的後縱韌帶張緊,使得突出的椎間盤髓核還納。此種方法僅適用於椎間盤膨出或雖為突出但纖維環及後縱韌帶沒有破裂的病人,而對於間盤脫出則無效。按摩、微波治療是通過鬆弛緊張的肌肉,增加局部血循環達到減輕症狀的目的。應用一些脫水劑及激素,如甘露醇、氟美松等或改善神經代謝類葯,如神經安樂平等,通過改善受刺激的神經根的炎性反應,達到止痛的目的。
11.腰椎間盤膨出症的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腰椎間盤膨出症的診斷明確,經正規非手術治療6個月無效者;反復發作症狀嚴重者;突發性腰椎間盤膨出症根性痛劇烈無法緩解,並持續加劇者;腰椎間盤突出合並神經根功能喪失或馬尾神經功能障礙者。對腰椎間盤膨出症初次發作,症狀較輕經非手術治療可緩解者,對其工作和生活影響不明顯者,以及腰椎間盤膨出症影像學診斷不明確者,均不宜手術。
2)手術方式:手術方式目前以後路手術為主,根據椎間盤突出的位置、范圍及對神經壓迫程度和是否存在椎管狹窄等,可分為後路半板減壓、全板減壓及開窗減壓等方法。前路手術可分為經腹入路,椎間盤切除術和前路腹膜外腰椎間盤摘除術,前路手術的意義在於摘除髓核組織同時可以進行植骨。
近年來,顯微外科技術迅速發展,目前已有腰椎間盤顯微外科摘除術,我國各醫院相繼開展了經皮腰椎間盤切除術,因其創傷小,出血少,有時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逐漸被病人接受,內窺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已廣泛應用。
3)術後康復:不少患者術後療效不佳甚至復發,與術後康復不利有關,如沒有按要求進行康復訓練,未能受到醫師的指導不知怎樣訓練,過度訓練,過早下地負重式工作等。因此,根據手術中減壓和組織損傷情況,指導病人進行康復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是確保手術效果的必要手段。一般來說,術後24小時開始應做肢抬高訓練;可以預防神經根粘連。1周後做腰背肌訓練對腰背肌力量的恢復是必不可少的;3周後,腰圍保護式石膏固定後離床適度活動;3月後恢復正常活動,逐漸恢復工作。關於術後下床時間問題,醫生看法頗有異同,但對術後軟組織和骨組織的修復而言,仍以卧床時間略長為穩妥。
12.腰間盤膨出症的預防:
對於腰椎間盤膨出症,重在預防。那麼,怎樣預防腰椎間盤膨出症或防止其復發呢?注意平時的站姿、坐姿、勞動的姿勢以及睡姿的合理性,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尤其加強腰背肌的功能鍛煉,因為適當的鍛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肌肉的反應性和強度,松解軟組織的粘連,糾正脊柱內在平衡與外在平衡的失調,提高腰椎的穩定性、靈活性和耐久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及預防作用,並在寒冷潮濕的季節應注意保暖,防止本病的復發。
回答者:愛吃蝦 - 舉人 五級 12-8 16:02
【健康】腰椎間盤膨出症及其治療方法
什麼是腰椎間盤膨出症 ?
腰椎間盤膨出症,亦可稱為髓核突出,或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是臨床上較為常風的腰部疾患之一。本病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 ,髓核 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 一系列臨床症狀。
治療方法
一、腰椎間盤膨出症的牽引治療
腰椎間盤膨出症的牽引療法是應用力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系,通過特殊的牽引裝置來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
主要作用:
(1)起腰部的固定和制動作用:牽引時,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狀態下,受牽拉的腰部處於一個相對固定的正常列線狀態,腰部的運動范圍及幅度較卧床休息和佩帶腰圍時更進一步得以限制,以便於減輕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
(2)鬆弛腰背部肌肉:腰椎間盤膨出症,由於脊神經的受壓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痙攣,這樣不僅導致了腰部的疼痛症狀,而且還會構成腰椎的列線不正。牽引療法,可以逐漸使腰背肌放鬆,解除肌肉痙攣。
(3)恢復腰椎的正常列線:在牽引時,若將患 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線狀,隨著牽引時間 的延長,列線不正的現象可以逐步恢復至正常。
(4)改善突出物與神經之間的關系:對於腰椎間盤膨出症輕型或早期的患者,牽引療法可使椎間隙逐漸被牽開,而有利於突出物的還納。對於病程相對較長的患者,牽引可合粘連組織和攣縮的韌帶、關節囊牽開使椎管間隙相應增寬,兩 側狹窄的椎間孔也可同時被牽開,從而緩解或消除了對神經根的壓迫與刺激,對減輕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較好效果
二、腰椎間盤膨出症急性期的物理法
急性期常用的物理因子有:
(1)短波、超短波療法:在起病的初期,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環,消除可能產生的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減輕因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多採用短波、超短波電療法。治療時二個極板可在腰骶部對置 或在腰骶部、患 腿後側並置。溫熱量,每日1次,每次20-40分鍾。15-20次為1 療程 。
(2)間動電療闔:可用小圓形電極,於腰骶部及沿坐骨宰經走行區逐點治療,密波2-5分鍾;疏刻波5分鍾;間升波5 分鍾。每日1-2次,15-20次為1療程。
(3)超刺激電流療法:可用兩個8*12平方厘業大小的電極,一個橫置於骶部,另一個豎放於腰部,接通電源後,盡快把電量調至8-12毫安,待強烈的通電感消失後,在2-7分鍾內把電量再增加到18-23毫安。每次治療時間共15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如有效,可繼續治療至6~12次。
三、腰椎間盤膨出症的西式手法治療
這種手法治療是一種通過操作者的雙手,在患 者骨關節部位進行推動、牽拉、旋轉等被動活動的一種治療方法。它以骨關節的功能解剖為治療基礎,以骨關節活動的生物力學原理為指導,採取相應的手法技術,以達到改善患 者骨關節功能、緩解臨床症狀的目的。
針對腰椎間盤膨出症,西式手法採用不同的輔助運動或被動生理運動,進行腰椎棘突或關節側的推壓、震動以及腰椎的旋轉、牽拉等手法,操作時可同進採用幾種手法,並根據患 者病情應用1、2、3、4四級力度。其中對腰椎間盤膨出症急性期 、疼痛劇烈、應激性高的患 者可用輕手法;慢性或關節活動功能有所障礙的患 者用重手法。時間一般以每秒1~2次的頻率持續45秒、60秒或90秒。強度和時間可酌情選用。每一療程5~10次,2個療程之間休息10~20天。
四、腰椎間盤膨出症的葯物治療
腰椎間盤膨出症的葯物治療一般僅作為以緩解症狀為主要目的的一種輔助性治療手段。
(1)對於疼痛症狀難以忍受、不能平卧、不能入睡的患 者可適當給予抗炎和止痛葯物,如地塞米松0.毫克,每日次,口服;支痛片0。5克,每日3次口服; 或者可用解痙鎮痛酊外塗,以緩解局部疼痛。盡量減輕患 者的痛苦,有利於施行其它康復治療方法。
(2)在腰椎間盤膨出症急性期,脊神經根袖處水腫較為明顯,這不僅是引起劇烈 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可由此引起繼發性蛛網膜粘連。為了消除局部的反應性水腫,可靜脈滴注類固醇類葯物,呂服雙氫克尿塞等 利尿劑,靜脈加壓滴注甘露醇等脫水劑。
(3)對於在退行性改變基礎上發生 的腰椎間盤膨出症患者,特別是老年患 者,可以服用硫酸軟骨素A(康得靈),每日3次,每次8~12片,連服1個月左右;或者可用復方軟骨素片,其中主要成分為硫酸軟骨素A75毫克、制附子浸膏(相當於生葯250毫克)、白芍浸膏(相當於生葯40毫克)、甘草浸膏20毫克。用法用量與硫酸軟骨素A 相同。若患 者患 腰椎間盤膨出症後已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可用維生素E,每日口服300毫史,根據丸劑的劑量不同(有10毫克、20毫克、100毫克3種)分1次或3 次口服。
五、腰椎間盤膨出症的局部封閉療法
腰椎間盤膨出症的局部封閉療法有穴位封 閉和局部區域性封閉兩種。
(1)穴位封閉:兼有針灸及葯物的綜合治療作用,因此,比單純的針灸或單純的楷物治療有更明顯的止痛效果。常用 的封閉穴位有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志室、足三里、環跳、委中、承山等穴位。常用的方法:1、2%鹽酸魯卡因注射液4毫升 ,加醋酸強的松龍1毫升,混勻後,分注於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5~7日封閉1次。3~5次為1療程。2、維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於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日封閉1次。10次為1療程。3、5%葡萄糖或30%丹參液2~4毫升,分注於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日或隔日封閉1次。10~15次為1療程。此外,還有用維生素B1及復方當歸液等作為封閉液進行腰椎間盤膨出症的穴位封閉。
(2)局部區域性封閉:可分淺部和深部封閉:1、淺部封閉:封閉范圍包括腰背筋膜、腰肌起止點及棘上韌帶、棘間韌帶。一般要求結合壓痛點及精確的解剖部位進行封。常用葯液為1%的普魯卡因 注射液10~20毫升加醋酸氫化可的松或強的松龍25~50毫無,第周1次。4次為1療程。2、深部封閉:封閉范圍包括腰方肌、腰大肌、梨狀肌、關節突關節、椎間盤後部或內部等處常用葯液為局麻葯物及類固醇激素,以緩解深部組織所致的疼痛。
7、腰背脊膜炎是怎麼影起的?平時該注意什麼?
腰肌筋膜炎又稱腰部纖維組織炎、肌肉風濕症,是腰部肌肉、筋膜、韌帶及皮下組織中容易發生的疾病,是腰部的慢性損傷性疾病。大多數患者有受涼、受潮濕或過分勞累的病史,但也有一部分人沒有任何原因,即所謂自然發病。臨床中以青壯年患者常見。
[臨床表現]
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劇烈,有燒灼感,腰部活動時症狀加重,局部壓痛較顯著,多在病變肌肉的起止點處,有的病人體溫升高,血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急性發作後,少數患者可獲得症狀完全消退,多數會遺留疼痛,或相隔數月、數年以後再次發作。慢性病例表現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發板,有沉重感,常在天氣變化時如陰雨天、夜間、或潮濕地域時疼痛加重,每天晨起腰部酸痛加重,稍加活動可緩解,勞累後又加重。腰部壓痛廣泛,多無局限性壓痛,腰功能活動可正常,但活動時腰部發板,酸痛明顯。
[治療]
腰肌筋膜炎的治療方法很多,理療可以不同程度地緩解症狀或暫時消除症狀,但易復發。手術治療只有在病情嚴重、痛苦甚劇、失去工作能力的情況下才進行。手術包括切除病變組織,分離因病變粘連的組織。
參考資料:
腰肌筋膜炎患者如何進行功能鍛煉?
8、腰為什麼會酸?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腰酸背痛」的問題。
1)造成腰酸背痛的原因
1. 姿勢不良
對於坐、站、躺或運動時的姿勢不良,身體的直接反應就是腰背處肌肉疲勞。晨起時尚不覺得有異,工作越久就越感到酸痛,偏偏又找不到痛點,酸疼的范圍卻是相當廣泛。姿勢不良對腰臀部位的肌筋膜造成傷害時,不同部位的痛感不盡相同;比方,髂腰肌就是腰痛的藏鏡人,腰方肌的疼痛總讓人誤以為腎臟出問題了,臀中肌不僅讓臀部疼,走起路來會更痛。
最好的對應之道還是在於預防,學習並養成生活上該有的正確姿勢。這種腰酸背痛通常是短暫的,可以利用熱敷減少疼痛,以柔軟運動訓練背腹肌肉避免再發。長時間搭乘交通工具時,確實使用小枕頭或者特製腰圍、束腹來支撐脊椎與腹部,孕婦最能體會腰圍器材與背部舒適度之間的關系了。
2. 創傷未愈
因為施力不當所造成的局部肌肉、韌帶拉傷,未善加治療而漸漸演變成慢性肌肉拉傷,此時就會有所謂的「壓痛點」。所以只要用到背部肌肉,這些壓痛點可會疼得緊,多半要以超音波加上熱敷與按摩才能治療。
3. 感染、發炎
腎臟與上輸尿管的結石常導致後腰部位疼痛;腎結石若長在腎盂或腎盂出口,會因為局部或者完全阻塞讓後腰感到程度不一的酸疼,腎臟鹿角結石常伴隨著高燒、菌血症等嚴重症狀表現。脊椎內結核或者細菌感染、僵直性或風濕性脊椎炎,都可能讓你覺得腰酸背痛。上述的關節炎會讓人長時間無法做同一個動作,必須時常休息,也要避免太久不動。
4. 腰椎間板突出
身體再年輕,只要彎腰抬重物,就可能發生椎間盤突出,進而壓迫坐骨神經,引起急性背痛並延伸到腿部,甚至痛到無法走路。
採用坐姿工作的人是腰間盤突出癥候群的好發人士,這可是開天闢地時就已註定的;因為人體以腰椎坐姿時,腰間盤承受高於站姿的壓力,加上長期坐姿會讓腰肌功能逐日萎縮,讓間盤內的壓力增高,里頭的纖維脆弱退化,結果髓核突出而壓迫後方神經,如此一來,就得長期忍耐這種漸進式傷害。
平日該增加背伸肌的力量,可以利用游泳與散步等運動達到強化,順便減掉多餘的體重,也是有助於舒緩症狀。至於坐骨神經痛的問題,多半以局部熱療加上腰椎牽引,只有少數患者基於神經壓迫而必須開刀治療。
5. 骨質疏鬆
骨質密度降低會讓脊椎體逐漸塌陷,駝背、身高下降的程度不一,輕者感到腰酸背痛;嚴重時會讓人發生些微跌坐的情況,產生脊椎部位的壓迫性骨折。騎腳踏車能夠有效增加腰椎體的骨質密度,不過骨質疏鬆情況惡化者多半是中老年人,卻也是脊椎與下肢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族群,過度承重性運動可能危害肢體,運動強度需要多加斟酌。女性除了從飲食中攝取鈣質,另外得多吸收日光促進鈣質吸收,更年期婦女必須和醫師商討補充雌激素。
2)腰酸背痛的一般治療
腰酸背痛急性期,醫師會開立非類固醇抗消炎葯、肌肉鬆弛劑等,不過每個人對葯物的耐受性不一,必須與醫師好好溝通,觀察個人用葯狀況後進行增減。物理治療包括電療、水療、光療與冷熱療法,必須長期與醫師和物理治療師配合進行,時間是造成腰酸背疼的可能原因,卻是恢復健康肢體的必要。
「腰酸背痛,大夫頭痛」。腰背痛歷來就是一種難以醫治的頑症,現在這種病症不僅有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而且更成為困擾中老年人的多發病症之一。「腰酸背痛」有時是某種疾病的反應。發病後除找出發病原因進行對症治療外,在平時的生活中加以預防顯得非常重要。
3)腰酸背痛的日常自療
1. 早晨起床首先活動腰部。每日早晨起床後,要首先活動腰部,每次擺動或搖動2—3分鍾即可收到良好效果。平時多做收縮腹肌、伸展腰肌運動,以及散步、倒步行走和騎自行車等,都能防止和減輕腰痛。
2. 抽空做手足操。方法是:
A. 站立,兩足尖成外八字型,略比肩寬;調整呼吸,兩手上舉,掌心向上,至頭頂後十指交叉。
B. 十指交叉後,兩臂盡量往上伸直,同時由腳尖至全身盡可能地往上伸直,維持1分鍾左右。復原後,再開始伸展,如此反復,多多益善,可防可治。
3. 學會放鬆,減少緊張。緊張可使血液中激素增多促使腰間盤腫大而導致腰痛,所以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持愉快心境對防止腰痛有很大幫助。
4. 保持正確姿勢。無論做什麼都不能違背生理機能。如穿著宜寬松,睡姿站姿要正確,桌椅、枕頭高度要適宜,抬舉東西要量力而行,即使抱孩子也應保持正確姿勢;蹲下時挺直胸部,站起時要用腿部的力量而不是用腰部的力量。久坐的人坐時要使背部緊靠椅背,以使腰部肌肉得到放鬆和休息,時而向後伸腰也是預防腰痛的好方法。
5. 睡硬板床有奇妙作用。如果你正在腰痛,不妨從席夢思等舒適的軟床下來,把毯子鋪在地板上睡上幾周,會使腰酸背痛減輕許多;當然,如能睡硬板床則更好。
9、臀部以下的部位酸痛是什麼病?
可能是髂骨筋膜炎
筋膜炎多見於成年人和老年人,以下腰背部為好發部位,多發於豎脊肌,也稱為脊旁肌筋膜綜合征。發病前多有受傷、勞累、風寒濕或動作不協調史。
臨床表現:以下腰背疼痛為主,常為隱痛、酸痛或脹痛,急性者發病迅速,痛重者伴肌痙攣,活動受限,咳嗽時可伴隨局部脹痛,疼痛可只限於局部,也可向臀部及大腿後部放射,但不過膝,痛的范圍與激痛點的敏感度有關,敏感度越高,痛劇且范圍廣。痛可持續數周或數月自愈或轉為慢性,慢性者起病隱漸,疼痛時輕時重,或晨起痛重,活動後痛輕,但勞累後重,久坐久立或改換體位時疼痛加重。體檢時,急性或疼痛嚴重者,病人可處於強迫體位,腰背僵直,行動拘謹,甚至不敢活動,可找到局限性的痛敏點和觸出痙攣肌肉,慢性期能摸出較硬的筋膜結或條索狀筋膜束,患者自覺有麻木等異常感覺,但檢查時無感覺障礙,健反射正常,化驗檢查和x線檢查均無特殊變化。
治療方法:
1、注意腰背部防潮、防寒;定時做腰背部體操鍛煉,如廣播操、太極拳等;患者應學習做自我按摩活動,以舒筋活血,調整局部代謝;
2、床鋪應經常日曬,防止潮濕;
3、口服一些抗風濕及消炎止痛類中西葯物;
4、嚴重者可行神經阻滯治療。
老年腰腿痛患者與枕頭
市場上銷售的枕頭種類繁多,形狀各異,枕頭內質軟硬不同。但對於老年腰腿痛患者來說,應該選用蕎麥皮、蒲絨、木棉、綠豆殼等較硬一些的東西作為枕頭的填充物。可使枕頭硬度適宜,高度以頭頸部壓下後與自己的拳頭高度相等或略低為宜,形狀為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最佳。因為,枕頭是維持人體卧位時,脊柱特別是頸椎和腰椎正常位置的重要工具,也就是維持人體本身的自然曲線。假若枕頭過高,可在引起頸椎前屈的同時,還使腰背部肌肉處於高張力狀態,從而使腰椎的生理前凸變直或消失,使腰背部軟組織出現勞損,椎間關節內壓力增高,還會導致髓核後凸,或凸出加重。若枕頭過低或不用枕頭,則頸椎前凸屈度過大,脊柱無法保持正常狀態,使脊柱椎體增加不合理的負擔。看來高枕並非無憂,所以,枕頭使用選擇不當,也可產生或加重腰背疼痛。
四季變化與老年腰腿痛
春季:春季為多風的季節,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且善行而數變",意為風邪是外感致痛因素,且致病有遊走竄行的特點,疼痛不僅僅局限於腰腿部,還同時伴有全身的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的症狀。
夏季:夏季暑熱時,氣候潮濕,氣壓偏低,濕邪重濁且黏滯,濕邪致病後多見身重、四肢無力、關節酸痛等症狀,又稱為"濕痹"。我們平時所說的神經痛或軟組織勞損,實際上是神經、肌肉、健鞘、韌帶等的無菌性炎症,腫脹,刺激神經末梢所致。一到陰雨天氣,身體內的某些體液因素發生改變,導致這種炎性腫脹和滲出加重,因而疼痛加劇,所以老年人容易在陰雨天發生腰背酸痛。
秋季:秋風來臨,寒氣越來越近,不注意及時增添衣被,導致肢體屈伸不利,氣血阻滯不通,不通則痛,使肌肉組織經脈氣血凝閉阻滯,導致局部營養及循環障礙,尤其是晚秋,環境對腰腿痛患者更為不利,常常導致腰痛的急性發作。
冬季:冬天的氣候寒冷,可以使血管收縮。微循環的改變,使肌肉、韌帶、筋膜組織缺血,腰腎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肌肉功能因局部血管收縮,處於激惹狀態,稍有不慎就會加重腰背疼痛。
所以,掌握四季變化情況,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及潮濕,平時注意鍛煉身體,既可預防腰肌勞損,又可緩解老年人的腰背疼痛。
臀中肌綜合征與腰腿痛
臀中肌綜合征為發生於臀中肌的肌筋膜炎,臀中肌位於髂骨翼外側,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後1/3肌束為羽翼狀,在下端集中成短健止於大轉子外面及其後上角,為主要的髖關節外展肌,並參與外旋及伸髖關節。站立時可穩定骨盆,從而穩定軀干,特別在步行中單是著地期尤為重要。日常生活中的軀幹活動如彎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產生勞損,尤其是突然改變體位時,更易損傷。臨床表現為腰臀部酸痛,深夜、晨起、活動時皆痛,勞累、陰涼時加重,有一半的患者感到大腿擴散痛,少數可感小腿不適,有的患者感到肢體麻、冷和蟻走感,症狀為慢性發作。體檢時,可發現臀中肌有壓痛點,可有痛性筋束,壓痛點可為一個或多個,可出現在臀中肌前、中、後部。按壓激痛點時可出現局部及擴散區痛,直腿抬高時患側可出現臀部及大腿痛,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
本症診斷依據:
1、病人主訴腰腿痛的部位在臀部。
2、在臀中肌可找到激痛點。
3無神經根受刺激征。
治療方法:
首選在壓痛點注射0.5%的利多卡因5一10m1,加強的松龍10-1.5mg作局部病灶注射,5-7天一次,3-5次為一療程,多數可愈。對5次以上仍不愈者,特別是有痛性筋膜束者,亦可切除或作局限性臀中肌剝離松解。按摩、理療也有一定效果。
臂上皮神經炎與腰腿病
臀上皮神經炎是因為損傷而造成嚴重的腰臀部疼痛,亦可以稱為臀上皮神經損傷,臀部可觸摸到條索狀物,認為系臀上皮神經離位所致,故此也稱為「筋出槽」。
臨床表現:患側腰臀部疼痛,呈刺痛,如撕裂樣,大腿後側膝以上部位可有放射痛,急性期疼痛較劇烈,彎腰受限,起坐困難,由坐位改站位時需攀扶他人或物體,病人常訴疼痛部位較深,區域模糊,沒有明顯的分布界限,檢查時可在髂嵴中點直下3-4cm處觸及"條索樣"硬物,壓痛明顯,有麻脹感,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但不出現神經根性症狀。
病理:臀上皮神經為第1-3腰神經後支之外側支,在股骨大轉子與第3腰椎連線交於髂嵴處平行穿出深筋膜,分布於臀部皮膚,一般不易摸到,當背部肌肉長期緊張,走行於髂嵴上方的部分神經或纖維束,容易受到磨損,產生水腫充血,神經變粗大,周圍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充血腫脹,因而造成疼痛。
治療方法:一般採取保守療法,急性期可採用痛點注射或局部手法治療,以0.5%利多卡因4-5ml、強的松龍5-10mg局部注射,每周1一2次,3一4次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囑患者勿做腰部劇烈旋轉活動。
第3腰推橫突綜合征與腰背痛
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是常見的腰背痛疾病之一。第3腰椎橫突居全腰椎中心,是調節平衡的樞紐,腰椎橫突是腰背筋膜前層的附著處,各橫突間有橫突間肌肉及橫突間韌帶。橫突是腰方肌和橫突棘肌的起止點,腹內斜肌和腹橫肌通過腱膜也起於此,對腰背部運動和穩定起著重要作用。第3腰椎的橫突位於腰椎的中心,橫突最長,因此受力也最大,較其他橫突更容易產生勞損。第3腰椎橫突上附著的肌肉筋膜容易產生牽拉傷,引起局部組織的炎性滲出、充血、腫脹,繼而發生滑膜、纖維組織、纖維軟骨的增生。
臨床表現:患者常常感到腰痛或腰臀部的彌漫性疼痛,並向大腿後側放射到膝關節以上,腰部活動時如彎腰、旋轉腰部時疼痛加劇,咳嗽、打噴嚏等增加腹壓時無影響,檢查第3腰椎橫突有明顯的壓痛,可觸及條索狀硬結。早期患者腰臀部稍豐滿,晚期則可有輕度肌萎縮,X線檢查:可見第3腰椎橫突肥大。
治療方法:採取推拿,可緩解疼痛,解除痙攣,理療亦可舒筋活血,解除痙攣而止痛。也可在橫突尖及周圍組織注射消炎鎮痛葯液,每周1次,連續2一3次,一般採用非手術療法多能緩解和治癒,僅有少數較頑固性痛者需手術剝離,或切除橫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