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陶藝的傳統文化
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看,斷定中國原始陶器開始於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問題的。最早的彩陶發源地在黃河流域,龍其以陝西的涇河、渭河以及甘肅東部比較集中。甘肅東部大地灣一期文化,不僅在器形上比較規整,而且繪有簡單的紋飾,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彩陶文化之一。這一時期已出現陶輪技術,制陶術已成為一種專門技術。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於大地灣一期文化,其紋飾也略為復雜,以幾何紋樣為主。在陝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區為中心的廟底溝文化,彩陶花紋則更加富於變化,以弧線和動感強烈的斜線體現變形的動物形象。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魚、鳥、豬以及人類自身都被作為裝飾紋樣。這些紋飾的描繪手法都很生動,布局合理,是原始繪畫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國繪畫史的可靠形象資料。
距今約四千年左右的馬家窯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發展的古羌集團的一個分支。與之相關的另外兩個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馬廠文化,是龍山文化之後的又一個輝煌時期。馬家窯文化類型的陶瓷,表面都經過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勻稱,以黑色單彩加以裝飾。裝飾圖案以滿見長,在缽、盤、碗一類的敞口器物內側,也都繪有圖案。上古之民,穴居野處,生活中的工作中心都圍繞著漁獵飲食,所以最初迫切的發明需要都釜瓮之類。陶瓷上出現裝飾,說明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大有進步,解決果腹問題以外,尚有餘力,於是人們開始在滿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現。
河西走廊一帶的馬廠類型彩陶,器形一般較小,有的器皿上留有穿系小孔,便於攜帶反映出這一地區半農半牧的經濟狀況。而在半山彩陶瓷上則出現了播撒種子的人形圖案,說明農業的發展和人們創造力的進步。
在原始社會,文字尚未完善成熟。圖案形象直觀性強,在當時具有標志性、裝飾性等性能,所以對彩陶圖案的研究也會給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證。中國自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在原始時期,氏族部落更為繁雜,在特定的生產條件下形成了獨特的審美需求的文化特徵,它們各自有著代表氏族文化的標志性形象,也產生著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而隨著氏族文化盛衰變化,陶器裝飾也出現了不同的內容的形式。
2、酒具的酒具發展
遠古時期的人們,茹毛飲血,火的使用,使人們結束了這種原始的生活方式;農業的興起,使人們有了賴以 生存的糧食,多餘的穀物則被用來釀酒。陶器的出現,使人們有了炊具。從炊具開始,又分化出專門的飲酒器具。最早的專用酒具究竟起源於何時,很難定論。遠古時期的酒,,對於這種酒,就不適於飲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應是一般的食具,如碗、缽等大口器皿。遠古時代的酒器製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製品等。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時期,就出現了形狀類似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崗文化時期的陶器。
⑴南方河姆渡文化時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聯想到在商代時期的酒具應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淵源。
⑵釀酒業的發展,飲酒者身份的高貴等原因,使酒具從一般的飲食器具中分化出來成為可能。酒具質量的好壞,往往成為飲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徵之一。專職的酒具製作者也就應運而生。在現今山東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的一個墓穴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釀酒器具和飲酒器具),據考古人員的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是一個專職的酒具製作者。在新石器時期晚期,尤以龍山文化時期為代表,酒器的類型增加,用途明確,與後世的酒器有較大的相似性。這些酒器有:罐、瓮、盂、碗、杯等。酒杯的種類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 在商代,由於釀酒業的發達,錫器和青銅器製作技術提高,中國的酒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職業中還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製作酒具為生的氏族。周代飲酒風氣雖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還沿襲了商代的風格。在周代,也有專門製作酒具的梓人。
青銅器起於夏,現已發現的最早的銅制酒器為夏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爵、青銅器 在商周達到鼎盛,春秋沒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專一的。據《殷周青銅器通論》, 商周的青銅器共分為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部,共五十類,其中酒器佔二十四類。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此外還有禮器。形制豐富,變化多樣。但也有基本組合,其基本組合主要是爵與觚,同一形制,其外形、風格也帶有不同歷史時期的烙印。
盛酒器具是一種盛酒備飲的容器。其類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
尊、壺、區、卮、皿、鑒、斛、觥、瓮、瓿、彝
每一種酒器又有許多式樣,有普通型,有取動物造型的。以尊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飲酒器的種類主要有:觚、觶、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飲酒器,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定: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溫酒器,飲酒前用於將酒加熱,配以杓,便於取酒。溫酒器有的稱為樽,漢代流行。
湖北隨州曾候乙墓中的銅鑒,可置冰貯酒,故又稱為冰鑒。 商周以降,青銅酒器逐漸衰落,秦漢之際,在中國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漆器成為兩漢,魏晉時期的主要類型。
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繼承了青銅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飲酒器具。飲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見的。在湖北省雲夢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
漢代,人們飲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間,裡面放著挹酒的勺,飲酒器具也置於地上,故形體較矮胖。
魏晉時期開始流行坐床,酒具變得較為瘦長。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瓷酒器發展的鼎盛時期。
明初制瓷業以永樂、宣德年間為最盛,不論數量和質量都超過前代。江西景德鎮成為陶瓷業的中心,所燒造的白釉、青花瓷器頗為著名,不但享譽國內,而且成為國外貿易的主要商品。另外,此間生產的「鬥彩」、「五彩」、「冬青」等均為新的品種,亦頗負盛名。明代中葉,出現了一種新工藝,即景泰年間創世的「景泰藍」。景泰藍製品,多為帝王將相、高貴顯達用做餐具和酒器,成為中國古代酒器發展史上新的奇葩。
明成化年間,制瓷業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所燒各式酒杯更是技高一籌,被人稱為「成窯酒杯」。此時的青花瓷也引人注目,尤其所繪圖案與中國古代繪畫藝術融為一體,給人以清淡典雅、明暗清晰的感覺。青花酒器傳世頗多,如各類青花梅瓶、青花高足杯和青花壓手杯等青花酒器,均為藝術珍品,再現了明代匠師們極高的人生修養和藝術境界。
清王朝時期,由於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對瓷器的喜好,中國制瓷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瓷器除青花、鬥彩、冬青外,又新創制了「粉彩」、「琺琅彩」和「古銅彩」等品種,真可謂「五光十色,耀眼奪目,萬紫千紅,美不勝收」。
清代流傳在世的精美瓷酒器頗不乏見,最常見的器形主要有梅瓶、執壺、高腳杯、壓手杯和小盅等,如景德鎮琺琅綵帶托爵杯、康熙鬥彩賀知章醉酒圖酒杯、青花山水人物蓋杯、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以及各種五彩人物壓手杯等,均為清代瓷酒器精品,飲譽海內外,有些已高價出現在國際拍賣市場上。
除了瓷質酒器外,明清的帝王顯貴們對金銀酒器和玉酒器依然鍾情不減,愛意有加。明定陵中出土的萬曆御用金托玉爵、金托金爵杯、金箭壺、傳世的陸子剛玉卮和合巹玉杯,以及山東鄒縣明魯王墓出土的蓮花白玉杯等,均為明代酒器佳品,就連萬曆帝孝靖皇後棺內也隨葬金溫酒鍋一隻,可見當時人對飲酒的養生之道頗為重視。
清宮設有「造辦處」,專為皇室製造各類物品,其下所設金銀作和玉作便是承做金銀器和玉器、珠寶的重要作坊。故宮所的不少原清宮酒器,如雍正雙耳玉杯、乾隆雙童耳玉杯、「金甌永固」金杯等即為造辦處所制。除此,外埠貢入的金銀、玉質酒器也不在少數。
蟠桃乃傳說中的仙桃,吃了可長生不老。歷代多以蟠桃寓意長壽,成為繪畫題材中常見的吉祥圖案。這種認識在明清時期頗為流行,在出土或傳世文物中也有不少桃形酒器,如1982年12月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的銀器窖藏中,出土的7件蟠桃銀杯形與項聖思桃形紫砂杯相似,以枝葉襯托桃杯,結合巧妙自然,既美觀又實用,皆為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中國自三國時期就開始流行碧筒飲,即以莖葉相通的荷葉來飲酒。後受碧筒飲的影響,唐宋時期的工匠們用金、銀、玉、瓷、琥珀等質料,模仿荷葉製作出了各種各樣的酒杯,俗稱「荷葉杯」。荷葉、蓮花本為一家,皆具有清熱涼血、健脾胃之功效。圖中這件蓮花玉杯可能是由荷葉杯演化而來的,宋詞「酒盞旋將荷葉當,蓮舟盪,時時盞里生紅浪,花氣酒香清廝釀」,惟妙惟肖地再現了以荷葉、蓮花杯進行碧筒飲的場面。
清代的瓷、金、銀和玉等質地的酒器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多仿古器。如清宮御用的雙耳玉杯、龍紋玉觥、琺琅綵帶托爵杯、銅彩獸耳尊、各類瓷尊、雙貫耳瓷壺和天藍釉雙龍耳大瓶等,皆為清代仿古酒器。清代仿古酒器盛行,可能與康、雍、乾等三位皇帝嗜酒有關。
明清時期,雖然外倭不斷襲擾,但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的酒文化仍在繼續發展,作為酒文化載體的酒器亦以其固有的強勢,向世人展示著它不朽的藝術內蘊和輝煌成就,也許這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之魅力所在。 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些獨特材料或獨特造型的酒器,雖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如金、銀、象牙、玉石、景泰藍等材料製成的酒器。
明清時期以至解放後,錫制溫酒器廣為使用。主要為溫酒器。
夜光杯
玉竹筒形杯
唐代詩人王翰有一句名詩曰: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為玉石所制的酒杯,現代已仿製成功。
倒流壺
在陝西省博物館有一件北宋耀州窯出品的倒流瓷壺。壺高19cm,腹徑14.3cm,它的壺蓋是虛設的,不能打開。在壺底中央有一小孔,壺底向上,酒從小孔注入。小孔與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於最高酒面,當正置酒壺時,下孔不漏酒。壺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時酒可不溢出。設計頗為巧妙。
鴛鴦轉香壺
宋朝皇宮中所使用的壺。它能在一壺中倒出兩種酒來。
九龍公道杯
產於宋代,上面是一隻杯,杯中有一條雕刻而成的昂首向上的龍,酒具上繪有八條龍,故稱九龍杯。下面是一塊圓盤和空心的底座,斟酒時,如適度,滴酒不漏,如超過一定的限量,酒就會通過龍身的虹吸作用,將酒全部吸入底座,故稱公道杯。
瀆山大玉海
專門用於貯存酒的玉瓮,用整塊雜色墨玉琢成,周長5米,四周雕 有出沒於波濤之中的海龍,海獸,形象生動,氣勢磅礴,重達3500公斤,可貯酒30石。據傳這口大玉瓮是元始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公元1256年)從外地運來,置在瓊華島上,用來盛酒,宴賞功臣,現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園前團城。
古人雅緻,對於酒器的使用也是極為講究的。這
一點,也可以從查良鏞先生於其《笑傲江湖》中祖千
秋大談酒具經一段描寫看出。祖千秋為和桃谷六仙打
賭,乃一一展列其酒具,並侃侃介紹道:
羊脂白玉杯——「飲酒須得講究酒具,喝甚麼酒,便用甚麼酒杯。喝汾酒當用玉杯,唐人有詩雲:『玉碗盛來琥珀光。』可見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翡翠杯——「飲這壇梨花酒呢?那該當用翡翠杯。白樂天杭州春望詩雲:『紅袖織綾誇柿葉,青旗沽酒趁梨花。』你想,杭州酒家賣這梨花酒,掛的是滴翠也似的青旗,映得那梨花酒分外精神,飲這梨花酒,自然也當是翡翠杯了。」
犀角杯——「這一壇關外白酒,酒味是極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氣,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飲,那就醇美無比,須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誠不我欺。」
古藤杯——「這百草美酒,乃採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氣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飲先醉。飲這百草酒須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飲百草酒則大增芳香之氣。」
青銅爵——「至於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時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飲這高粱酒,須用青銅酒爵,始有古意。至於那米酒呢,上佳米酒,其味雖美,失之於甘,略稍淡薄,當用大斗飲之,方顯氣概。」
夜光杯——「至於飲葡萄酒嘛,當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詩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艷紅之色,我輩須眉男兒飲之,未免豪氣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後,酒色便與鮮血一般無異,飲酒有如飲血。岳武穆詞雲:『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豈不壯哉!」
琉璃杯——「飲這玉露酒,當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細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飲,方可見其佳處。」
古瓷杯——「飲這紹興狀元紅須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強可用,但已有衰敗氣象,至於元瓷,則不免粗俗了。」
古文人之風雅,於此可略見一斑。而此等風雅也只能停留在我們今人的暢想與感嘆之中了! 現代釀酒技術和生活方式對酒具產生了顯著的影響。進入二十世紀後,由於釀酒工業發展迅速,留傳數千年的自釀自用的方式正逐淅淘汰。現代釀酒工廠,白酒和黃酒的包裝方式主要是:瓶裝、壇裝。對於啤酒而言,有瓶裝、桶裝、聽裝等。在生活水平較低的七、八十年代前,廣大的農村地區及一部分城市地區賣的如果是壇裝酒,一般要自備容器。但瓶裝酒在較短時期內就得以普及,故百姓家庭以往常用的的貯酒器、盛酒器隨之而消失,飲酒器具則是永恆的。當然在一些地區,自釀自用的方式仍被保留,但已不是社會的主流。
民間所飲用的酒類品種在幾十年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十多年前,酒度高的白酒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一直都是消耗量最大的,黃酒在東南一帶普遍。在八十年代之前,啤酒的產量還很少。但八十年代後,啤酒的產量飛躍發展,一躍而成為酒類產量最大的品種。葡萄酒、白蘭地、威士忌等的消費量一般較小。酒類的消費特點決定了這一時期的酒具有以下特點:
小型酒杯較為普及。這種酒杯主要用於飲用白酒。酒杯製作材料主要是玻璃、瓷器等,也有用玉,不銹鋼等材料製成。
中型酒杯,這種杯既可作為茶具,也可以作為酒具,如啤酒、葡萄酒的飲用器具。材質主要是以透明的玻璃為主。
有的工廠為了促進酒的銷售,將盛酒容器設計成酒杯,得到消費者的喜愛。酒喝完後,還可以作為杯子。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罐裝啤酒越來越普及,這也是典型的包裝容器和飲用器相結合的例子。
洋酒從清末開始引入中國,飲酒方式和飲酒器具也傳入中國。西方人飲酒,在不同的場合下,飲用不同的酒,則要選用適宜的酒杯,不能隨便亂用。
設施越齊全,豪華,酒的價格越高。理所當然,其酒具就更加齊全和規范化。
酒杯種類繁多,造型各異,這有歷史、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同時,也反映了一定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在對外交往中,正確使用好酒杯是非常重要的。
3、江西有哪些比較好玩的景點
4、酒器的發展歷史
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瓷酒器發展的鼎盛時期。
明初制瓷業以永樂、宣德年間為最盛,不論數量和質量都超過前代。江西景德鎮成為陶瓷業的中心,所燒造的白釉、青花瓷器頗為著名,不但享譽國內,而且成為國外貿易的主要商品。另外,此間生產的「鬥彩」、「五彩」、「冬青」等均為新的品種,亦頗負盛名。明代中葉,出現了一種新工藝,即景泰年間創世的「景泰藍」。景泰藍製品,多為帝王將相、高貴顯達用做餐具和酒器,成為中國古代酒器發展史上新的奇葩。
明成化年間,制瓷業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所燒各式酒杯更是技高一籌,被人稱為「成窯酒杯」。此時的青花瓷也引人注目,尤其所繪圖案與中國古代繪畫藝術融為一體,給人以清淡典雅、明暗清晰的感覺。青花酒器傳世頗多,如各類青花梅瓶、青花高足杯和青花壓手杯等青花酒器,均為藝術珍品,再現了明代匠師們極高的人生修養和藝術境界。
清王朝時期,由於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對瓷器的喜好,中國制瓷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瓷器除青花、鬥彩、冬青外,又新創制了「粉彩」、「琺琅彩」和「古銅彩」等品種,真可謂「五光十色,耀眼奪目,萬紫千紅,美不勝收」。
清代流傳在世的精美瓷酒器頗不乏見,最常見的器形主要有梅瓶、執壺、高腳杯、壓手杯和小盅等,如景德鎮琺琅綵帶托爵杯、康熙鬥彩賀知章醉酒圖酒杯、青花山水人物蓋杯、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以及各種五彩人物壓手杯等,均為清代瓷酒器精品,飲譽海內外,有些已高價出現在國際拍賣市場上。
除了瓷質酒器外,明清的帝王顯貴們對金銀酒器和玉酒器依然鍾情不減,愛意有加。明定陵中出土的萬曆御用金托玉爵、金托金爵杯、金箭壺、傳世的陸子剛玉卮和合巹玉杯,以及山東鄒縣明魯王墓出土的蓮花白玉杯等,均為明代酒器佳品,就連萬曆帝孝靖皇後棺內也隨葬金溫酒鍋一隻,可見當時人對飲酒的養生之道頗為重視。
清宮設有「造辦處」,專為皇室製造各類物品,其下所設金銀作和玉作便是承做金銀器和玉器、珠寶的重要作坊。目前故宮所藏的不少原清宮酒器,如雍正雙耳玉杯、乾隆雙童耳玉杯、「金甌永固」金杯等即為造辦處所制。除此,外埠貢入的金銀、玉質酒器也不在少數。
蟠桃乃傳說中的仙桃,吃了可長生不老。歷代多以蟠桃寓意長壽,成為繪畫題材中常見的吉祥圖案。這種認識在明清時期頗為流行,在出土或傳世文物中也有不少桃形酒器,如1982年12月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的銀器窖藏中,出土的7件蟠桃銀杯形與項聖思桃形紫砂杯相似,以枝葉襯托桃杯,結合巧妙自然,既美觀又實用,皆為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我國自三國時期就開始流行碧筒飲,即以莖葉相通的荷葉來飲酒。後受碧筒飲的影響,唐宋時期的工匠們用金、銀、玉、瓷、琥珀等質料,模仿荷葉製作出了各種各樣的酒杯,俗稱「荷葉杯」。荷葉、蓮花本為一家,皆具有清熱涼血、健脾胃之功效。圖中這件蓮花玉杯可能是由荷葉杯演化而來的,宋詞「酒盞旋將荷葉當,蓮舟盪,時時盞里生紅浪,花氣酒香清廝釀」,惟妙惟肖地再現了以荷葉、蓮花杯進行碧筒飲的場面。
清代的瓷、金、銀和玉等質地的酒器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多仿古器。如清宮御用的雙耳玉杯、龍紋玉觥、琺琅綵帶托爵杯、銅彩獸耳尊、各類瓷尊、雙貫耳瓷壺和天藍釉雙龍耳大瓶等,皆為清代仿古酒器。清代仿古酒器盛行,可能與康、雍、乾等三位皇帝嗜酒有關。
明清時期,雖然外倭不斷襲擾,但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的酒文化仍在繼續發展,作為酒文化載體的酒器亦以其固有的強勢,向世人展示著它不朽的藝術內蘊和輝煌成就,也許這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之魅力所在。
5、景德鎮正德陶瓷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正德陶瓷成立於1996年,是景德鎮專業的禮品陶瓷定製、養生陶瓷生產商及裝飾陶瓷解決方案提供商。創新是正德發展的核心動力,公司先後開發了濕掛法安裝大型裝飾瓷版畫、負離子陶瓷養生瓮、粉青分層釉手工茶具、木棉花系列日用瓷餐具咖啡具,在多個產品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市場競爭優勢,其中大型裝飾瓷板畫、負離子養生瓮已建立行業領先地位。正德陶瓷的主要產專品有負離子養生瓮、瓷板畫、大件裝飾瓷及企業量身定製禮品瓷(會議杯、紀念盤、保溫杯、辦公禮品套裝、茶葉罐等)、日用瓷。
法定代表人:李迅
成立時間:2012-05-03
注冊資本:66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6020021003272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江西省景德鎮市陶瓷園區羅家橋鄉寶石村倉下組(名坊園屬15號)
6、品茶和沏茶的注意事項
茶的沖泡與品飲(非常適合初學者閱讀)
唐以前人們如何飲茶? 茶,自被人們發現和利用至今,經歷了咀嚼鮮葉、生煮羹飲、曬干收藏、蒸青做餅、炒青散茶,乃至白茶、黃茶、黑茶、烏龍茶、紅茶等多種茶類的發展過程。茶葉何時真正成為飲料,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但是至少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茶葉就已經作為飲料飲用。三國時期魏人張揖在《廣雅》中記載了當時制茶與飲茶的方法:「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橘子芼(摻和之意)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這是我國關於制茶和飲茶方法的最早記載。它告訴我們:當時飲茶方法是「煮」,是將「采葉作餅」的餅茶,烤炙之後搗成粉末,摻和蔥、姜、橘子等調料,再放到鍋里烹煮。這樣煮出的茶成粥狀,飲時連佐料一起喝下。已經明確指出茶葉是作為醒酒的飲料飲用的。這種方法一直延續到唐代,只是更加講究。
四季飲茶應不同嗎? 茶葉的功效與季節變化有密切關系,不同的季節飲不同品種的茶,對人體更有益。故飲茶之道是四季有別。春,雪化冰消,風和日暖,萬物復甦。此時,以飲香馥濃郁的茉莉花茶為好,用以散發冬天積聚在體內的寒邪,促使人體陽氣生發,使「精」、「氣」、「神」為之一振。夏季,氣候炎熱,佳木繁蔭,盛暑逼人,人體的津液大量耗損。此時,以飲用性味苦寒的綠茶為宜,清湯綠葉,給人以清涼之感,用以消暑解熱。綠茶內茶多酚、咖啡鹼、氨基酸等含量較多,有刺激口腔粘膜、促進消化腺分泌的作用,利於生津,實為盛夏消暑止渴之佳品。秋季,天氣涼爽,風霜高潔,氣候乾燥,余熱未消,人體津液未完全恢復平衡。此時,以飲用烏龍茶一類的青茶為好,此茶性味介於紅、綠之間,不寒不熱,既能消除余熱,又能恢復津液。在秋季,也可紅、綠茶混用,取其兩種功效;也可綠茶和花茶混用,以取綠茶清熱解暑之功、花茶化痰開竅之效。冬季,北風凜冽,寒氣襲人,人體陽氣易損。此時,以選用味甘性溫的紅茶為好,以溫育人體的陽氣,尤其適用於婦女。紅茶紅葉紅湯,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紅茶可加奶及糖,故有生熱暖胃之功;紅茶有助消化去油膩之功,於冬季進補肥膩時有利。
兒童應如何飲茶? 一般家長給兒童飲茶,認為茶的刺激性大,怕傷孩子的脾胃。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目前認為,只要合理飲茶,茶水對兒童健康同樣是有益的。一般要求是:每日飲量一超過2-3小杯(每杯用茶量為0.5克-2克),盡量在白天飲用,茶湯要偏淡並溫飲。首先,通過飲淡茶,可補充兒童一引起維生素、蛋白質、糖及無機物鋅、氟等的需要。其二,適當飲茶能消食除膩,加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可隨時糾正兒童因貪食出現的過飽現象。其三,茶葉「苦寒」,具清熱降火之功。兒童堅持每日飲茶,可避免大便干結以至肛裂帶來的痙。其四,茶中氟含量較高,兒童適量飲茶,或用茶水漱口,不僅可以強化骨骼,而且還能預防齲齒的發生。當然,兒童飲茶應當適度,越小的兒童越是如此,不能過量,更不要飲濃茶和涼茶。飲茶過多,會使兒童體內水分增多,加重其心腎負擔。飲茶過濃,會使孩子過度興奮,而使心跳加快、小便次數增多,並引起失眠。茶泡的時間也不要太久,可使鞣酸蛋白而凝固沉澱,從而影響消化吸收,使孩子食慾降低。
婦女「四期」如何飲茶? 女性由於生理物點的不同,飲茶另有講究,平時以飲一般濃度的茶為宜,但在月經期、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四期)間,以飲淡茶為主,尤其不宜飲濃茶。因濃茶中含有較多的咖啡鹼,對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月經期間飲茶過多或飲濃茶,易致痛經、經期延長或經血過多;同時茶中所含的鞣酸,在腸道中易與食糜中的鐵或補血葯中的鐵結合,從而產生沉澱,妨礙腸粘膜對鐵的吸收,易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妊娠期,孕婦身體發生了各種變化,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物質,不僅要滿足自身生理功能的需要,還要經胎盤輸送到胎兒體內,以供胎兒生長發育。妊娠期飲濃茶,不僅易患缺鐵性貧血,影響胎兒營養,而且濃茶中的咖啡鹼還會加劇孕婦心跳和排尿,從而增加孕婦的心、腎負擔,也於胎兒健康不利。哺乳期過量飲茶或飲濃茶,茶中所含的咖啡鹼通過乳汁被新生兒和嬰幼兒吸入後,可興奮其呼吸、胃腸等未發育完善的器官,從而使呼吸加快、胃腸痙攣,嬰幼兒會出現地緣無故地哭鬧;濃茶中的高濃度鞣酸被胃腸粘膜吸收入血液後,可起收斂作用,會抑制母親乳腺的分泌,使乳汁分泌減少,致使嬰幼兒「缺糧」而不能正常生長發育;哺乳期婦女,由於勞累、消耗大,需要更多的休息,才能消除疲勞。如飲濃茶,特別是夜間飲茶,由於咖啡鹼等的興奮作用,可導致母子均難入睡,於母親的恢復及孩子的生長發育均不利。進入更年期婦女,除月經紊亂外,還可出現心動過速、失眠、煩躁、易激動發怒等症狀。此期如常飲濃茶,會使更年期症狀加重,不利於婦女順利地度過更年期。
老人應如何飲茶? 陸羽《茶經》中記載:「寧可終身不飲酒,不可三餐無飲茶」。閑來品茶,如今已成為老年人的一大樂趣。科學研究和實踐均證明,老年人適當飲茶,有益於健康長壽,如飲茶不當,反會給身體帶來不利,因此,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飲茶,應因人制宜,有飲茶嗜好的老年人,也不要一次過多飲茶,一般每次以不超過30毫升為宜,更不可長期大量飲濃茶,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影響身體健康。對老年人來說,特別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飲茶切忌過量過濃,因為攝入較多的咖啡鹼等,可出現失眠、耳鳴、眼花、心律不齊、大量排尿等症狀。部分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心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如果短期內大量飲茶,較我的水分被胃腸吸收後進入人體的血液循環,可使血容量突然增加,加重心臟負擔,有時會出現心慌、氣短、胸悶等不舒服的感覺;如老人原有冠心病、心病等,過量飲茶,嚴重時可誘發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衰加重。因此,有上述心臟病的老人,飲茶宜溫宜清淡,晚上不飲茶,晚飯後以喝白開水為好。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消化系統的各種消化酶分泌減少,使消化功能減退。如果大量飲茶,會稀釋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時胃酸也被稀釋,使胃腸道的殺滅病菌的防衛功能降低,一旦致病菌進入,易感染胃腸道疾病。老年人大多牙齒不好,含纖維的蔬菜吃得較少,加上他們活動較少,致使腸蠕動減慢,易發生便秘。如果常飲濃茶,茶鞣酸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形成塊狀的消化吸收的蛋白質,會更加重便秘。老年人腎功能逐漸衰退,常出現尿失禁等症狀。飲茶過多過濃,茶咖啡鹼等的利尿作用,必然加重腎臟負擔及尿失禁症狀,會給老人帶來更大的痛苦。
淡茶濃茶各有所需嗎? 經常適量飲茶,對身體有益無害。對於一般人來講,為了養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飲茶宜淡不宜濃,而且淡茶溫飲對人體更為有利。所謂「淡溫茶清香養人」、「淡茶溫飲保年歲」,也就是這個意思。過量飲茶,特別是喝過多的濃茶,對人體不利,即所謂「過量飲茶人黃瘦」。但濃茶有清熱解毒、潤肺化痰、利水通尿、消食去膩等功效,在有些情況下,有些人飲濃茶反而有利。如「上了火」的人和嗜煙、酒的人,濃茶可起清熱解毒、醒酒的作用;吃大魚大肉者,飲一杯濃茶,有助於消化去膩;對於小便不利的人,喝濃茶可起利尿消腫的作用;口腔發炎、咽喉腫痛的人,飲濃茶可起消炎殺菌的作用;對於患竇房結傳導阻滯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的冠心病人,由於心率很慢,飲濃茶可提高心率,有治療作用。
吃茶好嗎? 吃茶,就是把茶葉當作一般食物那樣,吃進肚子里去。這對多數飲茶者來說,似乎不太好理解。其實,這種吃茶方式,在有些地區、有些國家中也是常見的。我國湖南的一些地區,喝完茶後連茶渣一起吃下去。杭州的一道美味名菜「龍井蝦仁」,就是用開水泡開的龍井茶葉和蝦仁配炒而成。此菜紅綠相間,味美可口,可連同茶葉一起吃下去。日本人有飲用抹茶的習慣,就是連湯帶茶一起喝下去。按照日本人飲用抹茶的方式,可以將茶葉磨成極細的粉末,調入其它食品中食用,是大有開發研究價值的。吃茶好嗎?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吃茶,不僅把溶於茶湯中的營養保健成分吃下去,而且把茶湯中不溶或難溶的營養保健成分也一起吃下去了。茶葉中水不溶性或成分,有脂溶性維生素A、E、D、K,無機物鈣、鎂、鐵、硫、銅、碘等,有機物葉綠素、胡蘿卜素、纖維素、蛋白質等。其中有些身體需要的物質如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含量很高,吃進去對身體大有益處。所以確切地講,吃茶比飲茶更有益於身體健康,特別是以吃春茶更為適宜。
您知道泡茶用水的傳說嗎? 好茶用好水,古人對此非常講究。「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幅楹聯說明了名茶伴美水,才能相得益彰。根據名詩人溫庭筠《採茶錄》中記載,湖州刺史李季卿因公泊揚子驛,慕名陸羽善煮茶,差人召見。刺史命一士兵劃船到江心汲取南酃水(認為此水泡茶第一)。陸羽用杓子舀了一杓說:「這水是長江水,可不是南酃水」。士兵認錯說:「我從南酃提到岸邊,因船搖晃,水失一半,怕被責罵,就隨手向江里補滿」。刺史聽了非常佩服,又據民間傳說,王安石患痰火之症,需要用陽羨茶和瞿塘水中峽水,才可治。蘇東坡因公過三峽,王安石便托他帶一瓮瞿塘中峽水。東坡因鑒賞三峽風光,船到下峽才想起取中峽水的事,怎耐水流湍急,無法回溯。只好將就汲了一瓮下峽水,充作中峽水。王安石指出其偽,東坡大驚,問何其知之。王安石說,此水泡茶半晌方有色,以是知為下峽水,東坡嘆服。以上雖是故事傳說,但說明茶和水有密切關系。
泡茶用水以泉水最好嗎? 對於中國人來說,泡茶用水歷來是很講究的。唐《梅花筆談》中的一段非常精闢的論述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下耳」。可見,泡茶用水是非常重要的。泡茶用什麼水最好?唐代陸羽的《茶經》中指出:「其水,用山水(即泉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所以概括地說,沏茶以泉水為最好。這是因為泉水是經過很多砂岩層滲透出來的,相當於多次過濾,不再存有雜質,水質軟,清澈甘美,且含有多種無機物;以此種水沏茶,湯色明亮,並能充分地顯示出茶葉的色、香、味。
乾隆皇帝封了哪兩個「天下第一泉」? 清代,生平嗜茶的乾隆皇帝,一人就封了兩個「天下第一泉」,這就是北京的玉泉和濟南的趵突泉。乾隆皇帝為品茗擇水,選取全國多處飲水,用特製的銀斗稱重,結果表明 :玉泉水少,比重最小,同樣一銀斗水,它的重量輕。於是,乾隆就定北京玉泉水為最好的品茗用水,稱玉泉為「天下第一泉」。玉泉水質,實屬上等,用來泡茶,確使茶生輝不少。濟南歷來多泉,素有「泉城」之稱,趵突泉是其中的一處名泉。趵突泉,水質清凈、甘冽,用於飲用有益於身體健康;用於煮水品茶,香正味醇。宋代文人曾鞏,用趵突泉水煮茶品評後,盛贊它是「潤澤真茶味更真」。
「天下第一泉」還有哪些? 宋朝,抗金民族英雄扎營於鎮江,在多次品嘗了鎮江中泠泉水後,寫道:「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中泠泉位於江蘇鎮江金山以西的石彈山下,屬於由地下水沿石灰岩裂滴而成的上升泉。泉水清澈甘冽,滴水沸騰,氣泡翻滾,景色壯觀。此水煮茶最好,此地為歷代名家煮茶品茗之處。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周遊全國名山大川後,來到雲南安寧,當他考察了當地的碧玉泉後,認為在所見過的溫泉水中碧玉泉可謂第一。明代詩人楊升庵,前後流放雲南40多年,根據他的長期實踐,也認為碧玉泉實為「四海第一湯」。並題《溫泉詩》一首曰:「泉水澄清,天然石凹,浮垢自去,不積污垢,溫涼適宜。可以沏茶,可以烹飪」。位於雲南安寧縣以北螳螂川畔的碧玉泉水,為地殼深部的地下水,水質清沏明亮,無色無味,泡茶最好。此外,清人邢江,把四川的玉液泉也譽為「天下第一泉」。玉液泉位於峨眉山金頂之下的定橋邊,那裡的泉水有「神水」之稱,泡茶第一。起碼至今日,仍有許多遊客來此,以汲水品茗。
虎跑泉水泡茶第一嗎? 目前認為,水質好壞,直接影響茶的品味,水質不美,茶味頓失。許多茶學工作者,通過物理和化學的手段,用比較對照的方法,根據各地提供的水源,去尋找宜茶用水。上海市的評茶專家,曾用杭州虎跑泉水、上海市內深井水、自來水以及蒸餾水作比較,先煮沸水評定水質,再沖泡成茶湯後試評。雖方法有二,但比較的結果是一致的,均以虎跑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自來水最差。杭州的茶學專家曾做過實驗,將虎跑泉山、西湖水、井水、天降水和自來水,分別沖泡同級龍井茶。開湯評審結果:茶葉的湯色、滋味和香氣,均以虎跑泉水沖泡的為最好,其次為天降水、西湖水、井水,自來水最差。由於虎跑泉水從石英砂岩中滲出,含礦物質不多,總礦度只有每公斤0.02-0.1克;又因此泉水中富含二氧化碳,而氯化物極少,故水質優良,極宜沖泡茶葉,素有「龍井茶,虎跑水」之美稱。
自來水應處理後再泡茶嗎? 城市的自來水,因用漂白粉消毒過,帶有較重的氯味,直接用來泡茶味不好。泡茶前,應先除去氯味,其方法是:將自來水貯放在無蓋的缸盆中,放置24小時,即可除去氯味;亦可用凈水器處理後再使用。經處理過的自來水燒開後泡茶,基本上能保持茶葉應有的色、香、味。
硬水應燒開後再泡茶嗎? 水分硬水和軟水兩種。凡每升水中鈣、鎂離子含量超過8毫克的稱為硬水,而不足8毫克的稱為軟水。用軟水泡茶,湯色明亮,香氣高爽,滋味鮮醇;而用硬水泡茶,則湯色變深,失去鮮爽味。所以,以應用軟水泡茶為好。在生活中,我們應用的水,除雪水和天降水外,江水、河水、湖水、泉水、溪水、井水、自來水等均屬硬水。但這些水所含的成分,主要是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它們經高溫煮沸後,會立即分解沉澱,在水壺和水瓶中見到的水垢,就是此種沉澱。所以,經煮沸的水硬度下降,多數變成軟水,我們稱此種水為暫時性硬水。所以,以上的一些暫時性硬水,一定要煮沸後才能用於泡茶,使茶葉基本上保持原有的色、香、味。
最早評天下好水的人是誰? 據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記載,最早提出鑒水試茶的是唐代的劉伯芻,他「親揖而比之」,提出宜茶水品七等,開列如下:揚子江南零水第一;無錫惠山寺石水第二;蘇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四;揚州大明寺水第五;吳松江水第六;淮水下第七。
陸羽如何品評天下水? 根據張又新的記述,陸羽根據自己親身實踐,把天下宜茶水品,評品次第如下: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無錫縣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峽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獨清泠,狀如龜形,俗雲蛤蟆口水第四;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廬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揚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西東瀑布水第八;唐州柏岩縣淮水源第九;廬州龍池山嶺水第十;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十一;揚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漢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歸州玉虛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關西洛水第十五;吳松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郴州圓泉水第十八;桐廬嚴陵灘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古人是怎樣選水的? 1、擇水選源。如唐代的陸羽在《茶經》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陳眉公《試茶》詩中的「泉從石出情更冽,茶自峰生味更圓」。都認為試茶水品的優劣,與水源的關系甚為密切。 2、水品貴「活」。如北宋蘇東坡《汲江煎茶》詩中的「活水還須活火煎,自臨釣石取深清」。宋代唐庚《鬥茶記》中的「水不問江井, 要之貴活」。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的「茶非活水,則不能發其鮮馥」。明代顧元慶《茶譜》中的「山水乳泉漫流者為上」。凡此等等,都說明試茶水品,以「活」為貴。 3、水味要「甘」。如北宋重臣蔡襄《茶錄》中認為: 「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說: 「味美者曰甘泉,氣氛者曰香泉」。 明代羅廩在《茶解》中主張:「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 其味獨甘, 梅後便不堪飲」。強調的宜茶水品在於「甘」,只有「甘」才能夠出「味」。 4、水質需「清」。如唐代陸羽的《茶經·四之器》中所列的漉水囊,就是作為濾水用的,使煎茶之水清凈。宋代「鬥茶」,強調茶湯以「白」取勝,更是注重「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用石子「養水」,目的也在於濾水。上面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宜茶用水,以「清」為本。 5、水品應「輕」。如清代乾隆皇帝一生中,塞北江南,無所不至,在杭州品龍井茶,上峨眉嘗蒙頂茶,赴武夷啜岩茶,他一生愛茶,是一位品泉評茶的行家。據清代陸以湉《冷廬雜識》記載,乾隆每次出巡,常喜歡帶一隻精製銀斗,「精量各地泉水」,精心稱重,按水的比重從輕到重,排出優次,定北京玉泉山水為「天下第一泉」,作為宮廷御用水。以上諸家,對宜茶水品選擇,都有一定道理,但不乏片面之詞。而比較全面評述的,要數宋徽宗趙佶,他在《大觀茶論》中提出:宜茶水品「以清輕甘潔為美」。清人梁章鉅在《歸田鎖記》中指出,只有身入山中,方能真正品嘗到「清香甘活」的泉水。在中國飲茶史上,曾有「得佳茗不易,覓美泉尤難」之說。多少愛茶人,為覓得一泓美泉,著實花費過一番功夫。
宜茶水品有哪些? 1、山泉水山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疊的山巒。山上植被繁茂,從山岩斷層細流匯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經過砂石過濾的泉水,水質清凈晶瑩,含氯、鐵等化合物極少,用這種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發揮。但也並非山泉水都可以用來沏茶,如硫磺礦泉水是不能沏茶的。另一方面,山泉水也不是隨處可得,因此,對多數茶客而言,只能視條件和可能去選擇宜茶水品了。 2、江、河、湖水它屬地表水,含雜質較多,混濁度較高,一般說來,沏茶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在遠離人煙,又是植被生長繁茂之地,污染物較少,這樣的江、河、湖水,仍不失為沏茶好水。如浙江桐廬的富春江水、淳安的千島湖水、紹興的鑒湖水就是例證。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說: 「其江水,取去人遠者」。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唐代白居易在詩中說:「蜀水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認為渭水煎茶很好。唐代李群玉曰: 「吳甌湘水綠花」,說湘水煎茶也不差。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更進一步說:「黃河之水,來自天上。濁者土色,澄之即凈,香味自發」。言即使濁混的黃河水,只要經澄清處理,同樣也能使茶湯香高味醇。這種情況,古代如此,現代也同樣如此。 3、雪水和天落水古人稱之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掃雪煎香茗」,宋代辛棄疾的「細寫茶經煮茶雪」,元代謝宗可的「夜掃寒英煮綠塵」,清代曹雪芹的「掃將新雪及時烹」,都是贊美用雪水沏茶的。至於雨水,一般說來,因時而異:秋雨,天高氣爽,空中灰塵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梅雨,天氣沉悶,陰雨綿綿,水味「甘滑」,較為遜色;夏雨,雷雨陣陣,飛砂走石,水味「走樣」,水質不凈。但無論是雪水或雨水,只要空氣不被污染,與江、河、湖水相比,總是相對潔凈,是沏茶的好水。可惜,近代不少地區,特別是工業區,由於受到工業煙灰、氣味的污染,使雪水和天落水也變了質,走了樣。 4、井水井水屬地下水,懸浮物含量少,透明度較高。但它又多為淺層地下水,特別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圍環境污染,用來沏茶,有損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樣也能泡得一杯好茶。唐代陸羽《茶經》中說的「井取汲多者」,明代陸樹聲《煎茶七類》中講的「井取多汲者,汲多則水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明代焦竑的《玉堂叢語》,清代竇光鼐、朱筠的《日下歸聞考》中都提到的京城文華殿東大庖井,水質清明,滋味甘洌,曾是明清兩代皇宮的飲用水源。福建南安觀音井,曾是宋代的鬥茶用水,如今猶在。 5、自來水自來水它含有用來消毒的氯氣等,在水管中滯留較久的,還含有較多的鐵質。當水中的鐵離子含量超過萬分之五時,會使茶湯呈褐色,而氯化物與茶中的多酚類作用,又會使茶湯表面形成一層「銹油」,喝起來有苦澀味。所以用自來水沏茶,最好用無污染的容器,先貯存一天,待氯氣散發後再煮沸沏茶,或者採用凈水器將水凈化,這樣就可成為較好的沏茶用水。 6、純凈水現代科學的進步,採用多層過濾和超濾、反滲透技術,可以將一般的飲用水變成不含有任何雜質的純凈水,並使水的酸鹼度達到中性。用這種水泡茶,不僅因為凈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湯晶瑩透澈,而且香氣滋味純正,無異雜味,鮮醇爽口。市面上純凈水品牌很多,大多數都宜泡茶。除純凈水外,還有質地優良的礦泉水也是較好的泡茶用水
說說景德鎮茶具? 中國的陶瓷藝術,集中於景德鎮。景德鎮擁有優質制瓷原料——「高嶺土」。景德鎮真正成為「天下窯器所聚」的瓷業中心始於明代。永樂的「甜白瓷」、宣德的「祭紅」、「淡黃釉」、成化的「青花鬥彩」、嘉靖萬曆的「五彩」等,都是我國制瓷史上的空前傑作。氣勢宏偉的大龍缸和精巧無比的薄胎瓷的成功燒造,標志著當時制瓷技術進入了相當高超的水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茶具,無論是工藝、品種、質量、產量和技術,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雍正、乾隆的「琺琅彩」、「胭脂紅」、「烏金釉」、「天藍」、「霽藍」、「茶葉末」、「三陽開泰」、「窯變花釉」等顏色釉的問世,極大豐富了陶瓷茶具的裝飾,顯示出景德鎮瓷工對各種裝飾技法及色料的運用已達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嗣後的「珠山八友」將中國畫運用於陶瓷裝飾,獨創「落地粉彩」、「水點桃花」等瓷繪技法,形成了一代畫風,其餘輝至今猶存。明清的飲茶風尚大異於前代,轉為泡飲,因此對茶具的要求出現了很大的轉變。明以後,茶具「兼貴於小」,茶碗、茶甌之說極少再提,茶杯的記述增多,以達到和茶盞並重,進而出現「杯盞」的目的,為了便於觀賞湯色,茶盞由尚黑變為尚白,流行一種短流、鼓腹、有蓋有把手的茶壺。清代飲茶,還常用別具特色的蓋碗。
說說我國的茶具發展史? 喝茶自然要用茶具,而且,從茶藝欣賞的角度來說,美的茶具比美的茶更為重要。茶具的產生和發展是和茶葉生產、飲茶習慣的發展和演變密切相關的。早期茶具多為陶制。陶器的出現距今已有一萬二千年的歷史。由於早期社會物質文明極其貧乏,因此茶具是一具多用的。直到魏晉以後,清談之風漸盛,飲茶也被看作為高雅的精神享受和表達志向的手段,正是在這種情形下,茶具才從其它生活用具中獨立出來。考古材料說明最早的專用茶具是盞托,如東晉時盞托兩端微微向上翹,盤壁由斜直變成內弧,有的內底心下凹,有的有一凸起的圓形托圈,使盞「無所傾斜」,同時出現直口深腹假圈足盞。到南朝時,盞托已普遍使用。唐代,我國茶的生產進一步擴大,飲茶風尚也從南推廣到北方。此時瓷業出現「南青北白」的局面,越窯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平。此時的茶碗器形較小,器身較淺,器壁成斜直形,適於飲茶。北方的茶碗,較厚重,口沿有一道凸起的卷唇,它與越窯茶碗「口唇不卷,底卷而淺」的風格有明顯區別。越窯除了具備釉色,造型也優美精巧。我國茶具,直到陸羽《茶經》問世,才第一次有系統和完整的記述。《茶經》中講述的這套茶具涉及陶、冶、竹、木、石、紙、漆各種質地共28件。陸羽對茶具的設計不僅講究實用價值,式樣古樸典雅,有情趣且有明顯推行「茶道」的意圖,給茶人以美的愉悅。史稱「茶興於唐而盛於宋」,而且,宋代的陶瓷工藝也進入黃金時代,最為著名的有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因此,宋代茶具也獨具特色。在宋代,茶除供飲用外,更成為民間玩耍娛樂的工具之一。嗜茶者每相聚,斗試茶藝,稱「鬥茶」。因此,茶具也有了相應變化。鬥茶者為顯出茶色的鮮白,對黑釉盞特別喜愛,其中建窯出產的兔毫盞更被視為珍品。到元代,散茶逐漸取代團茶的地位。此時綠茶的製造只經適當揉捻,不用搗碎碾磨,保存了茶的色、香、味。及至明朝,葉茶全面發展,在蒸青綠茶基礎上又發明了曬青綠茶及炒青綠茶。茶具亦因制茶、飲茶方法的改進而發展,出現了一種鼓腹、有管狀流和把手或提梁的茶壺。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紫砂壺具應運而生,並一躍成為「茶具之首」。其原因大致因其造型古樸別致,經長年使用光澤如古玉,又能留得茶香,夏茶湯不易餿,冬茶湯不易涼。最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壺上的字畫。最有名的是清嘉慶年間著名的金石家、書畫家、清代八大家之一的陳曼生,把我國傳統繪畫、書法、金石篆刻等藝術相融合於茶具上,創制了「曼生十八式」,成為茶具史上的一段佳話。清代,我國六大茶類即綠茶、紅茶、白茶、黃茶、烏龍茶及黑茶都開始建立各自的地位。宜興的紫砂壺、景德鎮的五彩、琺琅彩及粉彩瓷茶具的燒制迅速發展,在造型及裝飾技巧上,也達到了精妙的藝術境界。清代除沿用茶壺、茶杯外,常使用蓋碗,茶具登堂入室,成為一種雅玩,其文化品味大大提高。這時茶具已和酒具徹底分開。直到今天,我國的茶具已是品種紛繁,琳琅滿目。
7、紅樓夢一書中涉及到「茶」有多少次?都是什麼茶?又是怎麼描述的?
全書提到茶事有262處,出現「茶」字459次,並有專訪記品茗的「櫳翠庵茶品梅花香」這一回目
紅樓夢》描寫的是鍾鳴鼎食、詩禮簪纓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顯得富貴豪華。富貴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首先是小說第41回《品茶櫳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產於安徽六安縣霍山,與龍井、天池並名,為清代貢茶。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為賈母特備的一種名茶,一般認為指的是產於洞庭湖的「君山銀針」。清代也將其作為貢茶。第三是普洱茶。小說第63回《壽怡紅開夜宴》,林之孝向襲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說的「女兒茶」也是普洱茶的一個品種,是盛行清代宮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貴貢茶。第四是小說第82回中的龍井茶。第五是楓露茶,見於小說第8回《奇緣識金鎖》。以上5種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貢茶和名茶的狀況,堪稱「清代貢茶錄」。
「名茶還須好水泡」,在《紅樓夢》中,烹茶之水尤為講究,並被人們喻為廣大雅趣。賈寶玉《冬夜即景》的詩中曰:「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妙玉招待黛玉、寶釵、寶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飲茶這般講究的境界,可見中國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還要講究烹茶藝術。《紅樓夢》對此也有描寫:「妙玉自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一壺茶」。名茶沖泡要把握好開水溫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開水沖泡,使茶葉清醇幽香,茶葉品質又不受損壞。這些描述,不禁令人贊嘆,作者深得飲茶之道。
飲茶之道還講究配以杯、壺、盤成套茶具。《紅樓夢》多處描述種種精美的茶具,可謂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覽會。先說一般的茶具,小說中幾乎每一位富貴人家居室里都擺著一套精緻的茶具。如賈母的花廳上,擺設洋漆茶盤里就放著舊窯十錦小茶杯。王夫人居坐的正二室里,也是茗碗瓶茶具備。女婢們用精緻的茶盤托著茶盅為主人客人送茶,如寶玉的女僕襲人就用「連環洋漆茶盤」送茶水。連元妃獎給賈府兄妹的燈謎獎品也有茶具——一柄茶筅。
更值得稱道的是妙玉櫳翠庵里的茶具。僅賈母、寶玉、黛玉來到櫳翠庵,妙玉就拿出10種不同的茶具招待客人。一是給賈母獻茶用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小茶盤」;二是這小茶盤里裝著成窯五彩小蓋盅,這是明代成化年間景德鎮官窯所產的茶具;三是給隨賈母同來的眾人的茶盞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四是煮茶的風爐;五是煮茶的茶壺;六是妙玉貯藏梅花雪水的「鬼臉青」茶瓮。這些茶具積淀了多少文化底蘊?用這些茶盞飲茶,稍稍一呷,就呷出一個遠古芬芳。
茶味服從於藝術,藝術融入於茶中,讓人們品出茶中之味,藝術之味,這正是曹雪芹的一大絕招。《紅樓夢》里有不少茶詩茶聯,以茶入詩詞,風格獨特,布滿濃厚生活氣息。如「烹茶水漸沸,煮酒葉難燒。」「寶鼎茶因煙尚綠,幽窗棋罷措猶涼。」這些詠茶詩(聯),把《紅樓夢》中的「茶道」推向了高潮。
8、養生瓮蒸多久
?
9、女人出的龍鳳酒多少錢一瓶?
陳年老酒,龍鳳酒2015年的50度的是五百六十八一瓶
10、江西有哪些特產?
景德鎮瓷器、廬山雲霧茶、泰和烏雞、南豐蜜桔、萬載百合粉、宜春茶油、齊雲山南酸棗糕、豐城凍米糖、興國魚絲和紅薯干、贛南臍橙、南安板鴨、宜豐竹雕、婺源龍尾硯、清華婺酒、蘆田灌心糖、萬年貢米、玉山羅紋硯、鄱湖白蓮、樂平桃酥、宜豐閩筍、鄱陽湖銀魚,還有米酒、年糕、葛粉、葛片茶、米粉干、筍乾等。
一、 景德鎮瓷器
景德鎮瓷器,江西省景德鎮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景德鎮瓷器以白瓷為聞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之稱,品種齊全,曾達三千多種品名。瓷質優良,造型輕巧,裝飾多樣。在裝飾方面有青花、釉里紅、古彩、粉彩、鬥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瓏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產品為大宗,顏色釉為名產。
釉色品種很多,有青、藍、紅、黃、黑等類。僅紅釉系統,即有鈞紅、郎窯紅、霽紅和玫瑰紫等,均用"還原焰"燒成,產品馳名世界, 是稱譽世界的古代陶瓷藝術傑出代表之一。
二、廬山雲霧茶
廬山雲霧茶是漢族傳統名茶,是中國名茶系列之一,屬於綠茶中的一種。最早是一種野生茶,後東林寺名僧慧遠將野生茶改造為家生茶。始於漢朝,宋代列為「貢茶」。因產自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而得名。茶芽肥綠潤多毫,條索緊湊秀麗,香氣鮮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
通常用「六絕」來形容廬山雲霧茶,即「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雲霧茶風味獨特,由於受廬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及日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形成其葉厚,毫多,醇甘耐泡。
三、泰和烏雞
泰和烏雞,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泰和烏雞是江西省泰和縣特產,原產於泰和縣武山北麓,根據產地又稱武山雞,因具有「叢冠、纓頭、綠耳、胡須、絲毛、毛腳、五爪、烏皮、烏肉、烏骨」,十大特徵以及高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而聞名。泰和烏雞是著名的飲食葯用雞,全身均可入葯,骨、肉及內臟均有葯用價值,可以配成多種成葯和方劑。
泰和烏雞是中國特有的禽類種質資源,除西藏自治區外,各地都有一定規模的泰和烏雞飼養。而泰和烏雞質弱體輕,膽小怕驚,離開原產地飼養,便易產生變異、退化。
四、南豐蜜桔
南豐蜜桔,江西省南豐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南豐蜜桔,富含氨基酸、硒等40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自唐代開始就為皇室貢品。南豐蜜桔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年均產量達30億斤,暢銷全國並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單一品種種植規模和產量均為世界之最,出口量和出口國家數全國第一,是江西省撫州市第一個「百億」農業產業。
五、豐城凍米糖
豐城凍米糖,江西省豐城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豐城凍米糖為豐城市優秀傳統產品,俗稱「江南小切」,以其「潔白如雪、香脆酥甜、落口消融」的獨特風味聞名天下。據《豐城縣志》記載,明朝萬曆年間(1573年—1620年),豐城開始製作凍米糖,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2009年11月1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豐城凍米糖」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