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
大暑養生
1、葯粥
著名醫家李時珍推崇葯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葯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
《醫葯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葯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葯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2、飲水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物質。由於天氣炎熱,人體的水分蒸發消耗過快,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平時喝開水最好,也可以飲用綠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葯茶,出汗的較多的飲用糖鹽水、茶水等,適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避免脫水。
3、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熏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葯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4、食材
綠豆
中醫上說:「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綠豆:」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腫脹「。
冬瓜
中醫認為,冬瓜味甘、微寒、無毒,有清熱毒、利小便、止渴除煩、祛濕解暑的功效,是一種解熱利尿比較理想的日常食物。連皮一起煮湯,效果更明顯。
苦瓜
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熱、消暑、生津、清心、明目。傳統醫學認為,苦瓜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還能緩解熱病煩渴、中暑發熱、痢疾、痱子等。
2、大暑的養生要點是什麼?
大暑的養生要點是化氣生津和化濕除煩。
1、化氣生津
大暑節氣在「中伏」前後,正是酷熱盛行之時。炎熱天氣容易消耗人體的氣津,因此有「暑天無病三分虛」的說法。老人、兒童和體虛氣弱者更難以抵禦酷暑,容易出現頭暈、心悸、胸悶、大量出汗等症狀。此時十分需要適時地化氣生津,補充身體氣津的虧耗,以改善症狀。
2、化濕除煩
大暑時節氣溫高、濕氣大,多出現悶熱桑拿天。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黏滯,阻遏氣機。胸中氣機不展,人就容易心生煩滿,此時可以用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艾葉等微微水煎,並用它來泡澡。
這些都是氣味芳香的植物,不僅可以醒神除煩,還可祛濕解表(過敏體質的人慎用)。同時,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不僅可以開胃,還可醒腦,使人產生輕松的感覺,從而起到祛濕除煩的作用。
(2)大暑養生重在祛濕視頻擴展資料
大暑的氣候特徵:
通常來說,大暑節氣是華南地區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在江南一帶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在這炎熱時節,滴雨似黃金。
在北方內陸地區夏季乾燥酷熱,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兩月。約從大暑節氣開始,我國北方地區陸續進入了全年雨水最多的時段。
3、長夏養生重在除濕健脾 如何理解濕邪?
中醫學理論將一年分為五季,在夏末秋初之間,劃出一個「長夏」,時間具體指從大暑、立秋、處暑到白露4個節氣。 立秋後,氣候還有「秋老虎」,此期被人們視為夏季延長期,故稱長夏。濕,是長夏氣候的特點,特別容易損傷人的脾胃功能、侵犯肌膚筋骨。故專家強調,長夏養生,注意除濕健脾。 1 如何理解濕邪 中醫五行理論認為,長夏季節的「濕」,與人體五臟中的「脾」相對應。因此,防病要提防「濕邪」入侵,養生要注重除濕健脾。 什麼是濕邪?中醫認為,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稱「六氣」。當氣候變化異常,超過了人體的適應能力,或人體正氣不足,不能適應氣候變化而發病時,六氣就成了致病因素,變成「六邪」。六邪致病多與季節相關,長夏對應濕邪。 濕氣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的特性,最易傷脾土。夏秋之交,濕熱熏蒸,水氣上騰,濕氣最盛,故長夏多濕病。濕邪所致疾病,常表現出重感。所謂濕性重濁,像常見的暑濕型感冒,病人除一般感冒症狀外,還會出現頭暈、四肢沉重等表現。所謂濕性黏滯,濕病症狀不但表現為滯澀不暢,而且起病緩,病程纏綿,典型的像濕疹,常反復發作,不易治癒。而所謂濕性趨下,常傷及人體下部,像水腫、濕疹等病,下肢較為常見。 【保健建議】長夏悶熱潮濕,要特別注意飲食起居,可從衣食住行等方面防濕、避濕。衣:出汗或淋雨後要及時更換衣物;衣服沒有干透,不要急著收到櫃子里,內衣褲、老人和小孩的衣服尤其要在通風、有陽光的地方徹底晾乾,以免濕氣上身。 2 脾與濕何相干 濕與脾的關系密切。脾是中醫所講的五臟之一,五行屬土,脾土與長夏對應。運化食物和水液,是脾的重要功能。 脾的特點是喜燥、惡濕,如果外在濕邪侵入人體,困遏脾氣,就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悶熱天氣,人容易出現腹脹、食慾不振、倦怠等症狀,就是「濕困脾」導致的。反過來,如果脾氣虛弱,運化水液功能失常,就會導致水液在體內停滯,而產生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這是「脾生濕」。 一般認為,濕聚為水,水停成飲,飲凝成痰。水濕痰飲是指人體水液代謝失常的產物,即指機體水液代謝障礙。痰飲一旦產生,可隨氣流竄致全身不同部位,四季均可發病,且傷人緩慢、難以覺察,引起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胸悶心痛、頭暈目眩等症狀。由於它在臨床上形成的病症繁多,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說。 【保健建議】食:飲食要清淡,容易消化;不要過多食用肥膩、味重食物,甜食要少吃;冬瓜、薏米、鯽魚、紅小豆等有利於化解體內濕熱,可適當多吃;淋雨或趟了水,可喝些紅糖姜水,幫助驅除體內濕寒之氣;過食西瓜、苦瓜等寒涼食物,貪吃冷飲都會令脾胃受傷,影響其運化功能,助長內濕,不利健康。 3 濕邪分寒濕與熱濕 濕邪為患,表現或為濕阻、或為寒濕、或為濕熱。 如在高溫、高濕的環境,或天暑地蒸、嗜食酒酪所致,多為熱濕;或居陰冷潮濕之地,嗜食生冷所致,多為寒濕。凡面白陽虛之人,一旦感受濕邪,即成寒濕;面赤陰虛之人,一旦感受濕邪,即成濕熱。平素脾胃虛弱者,多感受寒濕;平素胃中積熱火盛者,多感受熱濕。若過用寒涼之品,濕邪易於寒化;妄用燥熱之劑,濕邪易於熱化。 寒濕多損脾陽,熱濕多損胃陰。而在臨床表現上,寒濕者多於濕熱者。 【保健建議】住:有霧天氣或桑拿天要少開窗;遇到有太陽時,應把受潮的被褥拿出去晾曬;可利用空調的除濕功能乾燥居室環境,但要少吹空調,更不要把溫度設定過低;不要在潮濕的凳子、石頭、草地上坐卧;洗浴之後要盡快把水擦乾,應讓頭發自然干透或完全吹乾後再睡覺。 4 祛濕運脾強身 治療本病,一是祛濕,一是運脾。祛濕即是祛邪,祛除困阻脾胃之因,運脾即是恢復被困之脾胃功能。祛濕有助於運脾,運脾也有助於祛濕。風葯可以勝濕,燥葯可以除濕,淡葯可以滲濕。濕熱之證,苦寒之劑燥之;寒濕之證,辛熱之劑燥之。 濕困脾胃:症狀若表現為肢體睏倦而沉重,或頭重如裹、胸悶腹脹、食慾不振、口中黏膩無味、便溏等,宜用芳香化濕法。用方:藿香正氣散。 濕熱中阻:若有脘痞悶痛、大便不爽、口苦黏膩、渴不欲飲、四肢困重等,即說的熱傷風病人,常有汗出不暢,汗出熱不解的表現症狀者,宜清熱化濕。選用山梔、法夏、厚朴、石菖蒲、蘆根、香豉等。 脾虛濕滯:若為四肢睏乏、脘腹痞悶、喜揉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厭食油膩等,宜健脾化濕。方葯:香砂六君子湯等。 【保健建議】行:適當運動、適當出汗,有利於內濕的排出,像健走、慢跑、練瑜伽、打太極拳等運動,都能讓人微微出汗,又不致於大汗淋漓,是人體在長夏季節除濕的好方法。
4、解決濕氣重有哪些「神」辦法?
濕氣重的主要原因是脾胃出現了問題,所謂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虛不解決,濕氣不可能根除;濕氣不除,久蘊生熱,毒素緊隨其後,形成惡性循環。很多人在去濕的時候,並沒有從根源上入手,包括醫生,都僅僅讓患者吃點利水滲濕的葯材。
大暑過後,潮濕炎熱的天氣必將隨之而來,防暑祛濕刻不容緩。到底該如何安然度過暑伏天呢?大暑養生保健關鍵要祛濕,最好多吃冬瓜、薏米、茯苓、山葯等食物。正確的飲食可以幫助人體抵禦暑濕的侵襲,比如:可用冬瓜、薏米、茯苓、山葯等食物熬粥,也可煮湯。如果已感到頭暈,也可用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等煮湯或熬粥。
新鮮的藿香葉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濁、祛暑解表;而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風熱,利咽透疹,舒肝瀉熱。夏季以濕熱為主,服用藿香鮮葉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過度,更不能把這作為治療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煮長了其芳香之氣會消失,也起不到原有效果。
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葯、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每個季節都有自身的特點,春夏秋氣候變化較快,或乾燥,或濕熱,氣溫慢慢升高,去除濕熱毒宜清熱降火祛暑濕。嚴寒冬季,人容易受寒,應該適當吃一些補益的葯物,以提升陽氣,陽氣充足,則邪不犯正,則濕不再來,所以冬季宜去寒就溫。
5、大暑養生的原則 大暑怎樣養生
大暑要如何養生
既然大暑養生,是以預防大暑後的氣溫變化為目的,那養生的方法就不能生搬硬套了。在大暑養生之中,我們所選擇的方法是滋補為主,通過飲食的變化來調理身體,這樣既可以起到消熱降暑的目的,也可幫助我們預防暑後天氣轉涼,導致寒氣入體這一狀況。
而我們想要找到既可以清熱消暑,又可以預防暑後寒氣入體的食物,雖然不是太好找,但也不是什麼難事,下面就來看一下,哪些食物有這樣的功效吧!
一、蘿卜
蘿卜,有著「小人參」的美譽,甚至有著「蘿卜上市,醫生沒事」這樣的諺語,蘿卜對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多的好處。要知道蘿卜屬於一味中葯,性涼味甘、清熱消積都是蘿卜的功效。而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蘿卜清熱的功效,通過蘿卜將身體之中多餘的熱給排除掉,將身體內部的熱維持在一個恆定的值。這樣在大暑後,天氣轉涼時,就不易出現寒氣入體而危害到健康的情況出現了。
二、冬瓜
通過上面的蘿卜,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我們在大暑這個時節要多吃的食物都是一些涼性、寒性的食物,通過它們將身體之中的熱散出去,幫助身體將熱量維持在一個恆定的值上,這樣即便天氣轉涼,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太大的影響。
而冬瓜和蘿卜一樣,都是涼性的食物,我們常食用冬瓜,可以幫助人利尿消炎、清熱解暑,將身體之中多餘的熱給排除出去,達到將身體的熱維持在一個恆定值上,讓寒氣無法輕易的入體!
三、西紅柿
西紅柿有著生津止渴、清熱消毒、涼血平肝的作用,而我們食用西紅柿的目的並不是清熱,而是需要用到西紅柿可以涼血平肝的目的。大暑會導致身體內部的血液升溫,而在這持續不斷的炎熱天氣之中,血液的溫度一直無法降低,而大暑之後天氣轉涼,導致冷熱相激,就會讓身體遭受到損害。
而在大暑多食用一些西紅柿,可以保持血液的溫度,讓血液保持在一種正常的狀態,防止因為寒氣的到來,身體內外出現冷熱相激而導致健康被損害。
四、苦瓜
食用苦瓜可以清內熱、壯陽氣,苦瓜可以清除身體之中無用的熱氣,同時還可以幫助身體補足陽氣。「陽氣」在身體之中佔有著十分的重要地位,而一個人如果陽氣充足,那外在的寒氣是很難侵入身體之中的,而像苦瓜這樣既可以清內熱又可以壯陽氣的食物可不是太多呢!
五、香蕉
食用香蕉也是一種很好的大暑養生法,眾所周知「香蕉」是一種寒性的食物,而且香蕉的寒性是根植在身體之中的。我們在大暑時節食用香蕉,就可以藉助大暑的熱,來磨滅香蕉的寒性,同樣的,香蕉根植在我們身體之中的寒性,也會大量的消耗著因為大暑,而導致身體中變得越來越多的「暑氣」,這些暑氣被消耗了,就可以在大暑時節保護好身體健康,又不會因為天氣轉涼導致內外相激,讓身體出現更大的隱患。可以說大暑時節食用香蕉是一種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6、三伏天如何排毒祛濕?
一轉眼大暑已經過去,中原地區迎來中伏天。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意思是說,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出現,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正所謂「冷在三九,熱在中伏。」 中醫認為,此時暑濕之氣非常容易乘虛而入,使人心氣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身體的各種異常也將呈現,如腹瀉、嘔吐、食慾不佳、濕疹高發、關節酸疼等症狀。
專家表示,「濕氣通於脾」,健脾祛濕是三伏天養生的重點。
濕氣停留在哪裡,身體就會以某一種症狀表現出來,例如濕氣在肝膽,就會出現口乾口苦,濕氣困脾就會出現舌苔黃膩,胃有濕,就會出現消化不良,胃脘痛等等
這並不是最可怕的結果,畢竟身體的這些小毛病,大部分人都覺得沒有什麼。但是濕氣還有兩個對人最嚴重的影響:
1,濕氣會影響一個人的皮膚,容貌,體型。
一旦被濕氣纏身,皮膚會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皮膚會油膩,毛孔粗大,暗黃沒有光澤,嚴重者會長斑長痘。
「通俗地講,體濕是由脾虛造成的,脾虛也就不能使食物的營養物質得到吸收,不能吸收就變成濕濁(廢物)蘊結在體內,引發疾病。」
那麼暑濕如何祛除呢?
穴位按摩和敷李墨葯墨,可化濕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推薦每天揉按豐隆穴、足三里、脾俞穴這三個穴位,或者用李墨葯墨,貼於這三個穴位也可以祛寒排濕。
首先飲食調理很重要。
中醫認為,夏日食豆勝食肉,所以你可以適當多吃點赤小豆、黑豆、綠豆、扁豆,最好是熬粥食用,尤其是薏苡仁與赤豆、紅棗配置成的「苡仁赤豆湯」,是常見的除濕葯膳之一。
「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僅可以遠離濕熱之邪,還可預防中暑。」
進入中伏後,天氣酷熱,出汗較多,易耗氣傷陰。劉永生說,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葯、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7、大暑養生吃什麼推薦10個食療
8、大暑怎麼養生?
大暑養生
都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大暑時節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溫和潮濕了,要想更好的過好大暑,要學會以下幾種養生方法。
精神調養
大暑時節,天氣酷熱,人們容易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有人稱之為「精神中暑」。因此,要做好精神調養,謹守「靜心養生」的原則。
所謂「心靜自然涼」,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氣惱怒,可多想輕松愉快的人或事,也可多參加釣魚、繪畫、書法等活動,可以達到安定神志、調養心氣的作用。
起居調養
大暑節氣,天氣炎熱,此時要注意防暑,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勞作,老人及體質虛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門,汗出後及時更換衣物,避免出汗後受涼感冒。
同時,室內要注意通風,空調房間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不要超過10攝氏度,避免出汗後直對風扇或空調吹風,以免感冒。
此外,大暑時氣溫高,比較炎熱,人比較容易感到疲倦,所以,這時候要注意睡好午覺,適當的睡午覺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運動調養
大暑正處於「三伏天」,天氣炎熱,此時宜少運動或選擇低強度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錦、太極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涼的公園、河邊、林蔭道旁進行,注意避免運動後大汗淋漓,運動過後要補充水分,但應避免進食冷飲,否則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
飲食調養
大暑不但天氣炎熱,而且雷電、暴雨多,此時人們容易受暑濕影響出現腹脹、食慾下降、乏力等症狀,此時飲食宜清淡多樣,以補氣健脾、消暑生津為主,可多食綠豆、黃瓜、苦瓜、蓮藕、鴨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圓、桃子、黃皮、蘆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葯食兩用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