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七月以來國家出台的新政策
根據中國政府網「文件」欄目公開的信息,從2015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5日,中央出台的政策文件有:
1.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51號),2015年7月1日發布
2.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的批復(國函〔2015〕103號),2015年7月2日發布
3.國務院關於中國保險投資基金設立方案的批復(國函〔2015〕104號),2015年7月3日發布
4.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 〔2015〕40號),2015年7月4日發布
2、2015國家政策鼓勵的行業
醫療行業
首先允許2015年處方葯網路銷售,此項為國家方向,並且力度是空前絕後的!
其次3大央企開始進入移動醫療市場投資
再次,支持民營機構收購國有醫院
最後,中國第三次醫療改革在2015年有重大進展
希望對你有用!
3、2015有什麼國家宏觀經濟政策
2015宏觀政策內涵將有重大調整
大公報:2015年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政策基調會否延續,會有哪些創新變化以適應「新常態」?您如何評價2014年「定向寬松」和貨幣政策工具創新的收效,貨幣政策「戲份」在2015年是否會加大?
陳雨露:2015年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基調雖然將延續2014年的基本基調,但內涵將發生重大的調整。
對於貨幣政策而言,將延續穩健貨幣政策的表述,但內涵將發生以下調整:一是貨幣政策將在「微刺激」常態化的作用下採取相對寬松的取向,以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二是與「穩健定位、積極操作」的貨幣政策相匹配的是「強監管」「金融改革」;三是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利率的預期管理,加大利率調控的政策效果;四是進一步採取「定向寬松」政策,強化貨幣向實體經濟的滲透。
對於財政政策而言,將繼續延續積極財政政策,但積極的方式將作出調整:一是總體財政赤字率將進一步提高,預計赤字率可能提高到2.5%左右;二是通過全面推行「營改增」,使結構性減稅得到全面實施;三是在財稅體制改革的全面實施進程中加大對於地方資金的扶持。
金融改革將是2015核心改革之一
大公報:金融改革會否成為2015年重點改革之一,推出整體改革方案,若推出,優先順序怎樣?金融改革怎樣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
陳雨露:金融改革將是2015年改革的核心之一。從目前所拉開的序幕來看,其順序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1)以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和建設為基礎,進一步推進利率的市場化;2)以資本市場的「股票發行注冊制」實施為起點,逐步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並進一步推進資產證券化等「去杠桿」措施;3)以「滬港通」的實施和「自貿區」政策的落實為基礎,逐步拉開資本賬戶開放的改革。4)以城投債的治理為起點,全面建設統一開放的債券市場;5)以地方債的全面發行,進一步豐富中國的國債市場及其無風險的基準利率形成機制。
只要金融改革能夠形成良好的金融市場,能夠有效的發現風險、分散風險,並對風險定價,那麼各種資源就能夠有效地流向其投資價值最高的地方。金融也就自然而然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當然,健康的金融市場必須要有有效的監管體系,能夠防止投機化和泡沫化的發展。因為過度投機和經濟泡沫化必定帶來使金融脫離實體經濟。
所以,金融改革的核心依然是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市場化的改革;二是監管體系和安全網體系的構建。
人民幣國際化處加速期
大公報:2014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在投資產品和走向儲備貨幣的道路上都有所突破,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在全球金融中心取得了重大進展。有專家認為全球經濟正向「人民幣化」方向發展。您是否同意這個觀點?未來的人民幣國際化道路會怎樣?
陳雨露:這種判斷有一定的道理。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經濟無論是GDP佔比還是全球經濟聯系度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入世界必定會引起全球化趨勢和格局的變化。目前中國正從「貿易全球化時代」向「資本全球化」和「生產全球化時代」邁進,這必定要求中國金融必須全球化,貨幣全球化也是這一發展趨勢的必然產物。
但是,從過去的歷史來看,一個國家貨幣國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往往會隨著一個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實力的變化而發生不同的變化,往往會因為一些格局性的變化而發生波動。例如19世紀末期的美元、80-90年代的日元以及目前的歐元。因此,人民幣國際化從總體來看處於其起步期和加速期,未來前景很好,但未來也必定會面臨眾多的起伏和曲折。
目前中國對外貿易中,通過互聯網進行的交易增長迅速。人民幣國際化未來會利用互聯網交易加速展開,互聯網就是加速機制,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大有加快之趨勢。
「一帶一路」用歷史情感激活
大公報:2014年,中國在國際和地區舞台積極作為,「一帶一路」戰略下,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有評價說這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您是否同意?您認為中國應秉持何種理念主動參與塑造全球治理新格局和國際政經版圖?
陳雨露: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確切。因為中國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都是在「自願、互助、合作」的新理念下的產物,基礎設施銀行的份額、使用的方向、資金購買的內涵都與美國馬歇爾計劃存在很大的差別,沒有任何附加的條款和大國綁架的做法。
絲綢之路的形成是歷史的客觀存在,有其內在邏輯,「一帶一路」戰略就是用歷史情感將其激活。中國在電力、電信、高鐵、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技術先進,可向沿線發展中國家縱向傳遞,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彌補中國對資源的依賴,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共贏。
在目前全球增長乏力、基礎設施短缺、互聯互通能力分布嚴重不均衡的時代,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新興大國應當在「自願、互助、合作」的原則下,全力推動世界經濟彌補上述各類短板,參與全球公共品的提供和治理規則的制定之中。
和平崛起需破「修昔底德困局」
大公報:中國已取得2016年G20主辦權。您認為中國在APEC、G20、FTAAP等國際平台上,面臨何種機遇和挑戰?如何將國禸改革和走向世界更好結合?
陳雨露:世界格局在後危機時代必定發生巨大的重構,這給予中國這個新興大國和平崛起的機遇。世界需要中國提供全球經濟新增長的動力,需要中國在危機後的世界經濟格局中提供短缺的公共產品,並參與建設新的國際經濟秩序。
但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是如何克服「修昔底德困局」,即在中國和平崛起的過程中如何協調與傳統核心大國的關系,以形成良性的國際治理新模式;二是如何克服「地緣政治困局」,即如何在新一輪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如何拉動周邊國家共同發展,形成「共贏」的局面,而不陷入國強必霸的傳統困局;三是深度全球化和積極參與國際治理新格局進程中,如何克服新興大國「意願」強於「能力」的困局,以避免使全球化進程超越本國能力可控的范疇,導致擴張中的停滯。
因此,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必須與全面深化改革相結合,中國進一步的參與全球化必須與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相一致。要從傳統的「以外促內」轉向「以內促外」,逐步定位於「內外平衡」.
4、為什麼"健康中國"會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發布,建設健康中國至此上升為國家戰略。多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表示,在公報為「十三五」勾勒的發展圖景中,實現「健康夢」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根基。
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將更順暢
「健康本身就是生產力。」浙江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偉杭表示,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表明決策層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保障國民健康不僅是增加群眾改革獲得感的重要途徑,更和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緊密互動。對健康的投入有著實實在在的回報,其中最重要的產出就是國民健康生命年的延長,以及疾病負擔的降低。
安徽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於德志指出,促進健康還會使與大健康相關的產業進入蓬勃發展期,成為未來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實施國民健康戰略不僅會帶動葯品與醫療器械的生產研發企業、醫療服務業、健康保險業、養老產業及互聯網醫療等行業的興起,也在涉及環保、食品安全等與健康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孕育了新的市場機會。
政府對國民健康問題的重視上升到一個新高度,是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明的最大感受。她認為,健康發展觀會日益深入人心,並逐漸融入到各級政府的執政理念之中。健康促進由於涉及多個部門和多個層次,對部門之間協調配合要求較高。在上升到國家戰略之後,健康促進將成為所有部門共同追求的目標,從而更順暢地融入所有政策。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法律法規不健全、資金投入不足、社會關注不夠、政府監管不到位,以及缺乏有效的部門協調機制等,都會成為健康促進策略和措施難以落實到位的原因。健康中國成為國家戰略後,政府衛生投入和醫療保障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健康影響綜合評價制度也有望建立。政府在編制區域發展規劃時,應將主要健康指標列入其中,同時應將保障人民健康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標。
「健康夢」屬於每個人
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饒克勤表示,實施國民健康戰略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發展的目的就是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發展的成果。打造健康中國,首先要針對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開展行動計劃,集中資金和人力投入牽緊「牛鼻子」,包括母嬰健康行動計劃、改善貧困地區人群健康行動計劃、職業健康行動計劃、重點傳染病控制行動計劃、重點慢性病防控行動計劃、傷害監測和干預行動計劃等。同時,如何實現健康老齡化和建立健全老年健康體系將成為一個必須正視的重大課題。
馬偉杭表示,打造健康中國並不是僅僅盯著重點人群,還要將全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降到最低,努力建設健康城市、健康鄉村、健康社區。通過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衛生、提高飲用水和食品安全水平、大力普及科學的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每個人都將成為受益者。而隨著政府投入的增加、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健康產業的發展,「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病有所醫」的夢想也將不再遙遠。
綜合施策為健康中國鋪路
促進國民健康,需要推動衛生事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吳明表示,醫療衛生行業必須從注重疾病診療向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轉變,實現關口前移。應重點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以社區醫療為基礎,加強基層衛生防治工作。
於德志提出,未來要重點扶持自主研發葯品、醫用耗材、醫療器械和大型醫療儀器等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以及與健康生活方式和老年護理相關的健康服務業。
饒克勤認為,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中須體現對健康的保護,合理進行城市工業布局。同時,相關部門要組織開展環境污染健康風險評估,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控制和監管。同時,民眾的生活觀念尚未適應新的社會發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疾病負擔的最主要來源。改善生活方式需要發揮政府主導的杠桿作用,包括增加資金投入,扶持相關產業,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新風尚等。相關部門要針對影響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應對策略,完善覆蓋全民的國民健康生活監測系統,並逐步將國民健康生活監測指標納入國家社會發展綜合評價指標。
記者了解到,今年9月初,國家衛生計生委已全面啟動《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編制工作。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表示,作為「十三五」期間的一項國家級專項規劃,《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站位更高、領域更寬。要從大健康、大衛生、大醫學的高度出發,突出強調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政策之中,通過綜合性的政策舉措,實現健康發展目標。
參考:https://www.jianke.com/xwpd/2101555.html
5、2015年中央對醫改有什麼政策
對實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的定點門診,取消醫保門診30元起付線;將居民生育定額補助(順產500元,剖宮產1000元)調整為生育報銷,符合計劃生育政策、居民生育費用在政策范圍內按70%比例報銷;增加大病保險待遇,其合規賠付比例不低於50%,並分段設定賠付比例,大病商保不設最高賠付限額;尿毒症門診血液透析費用由原來的每人每年報銷限額3萬元調整為5萬元,報銷比例由原來的80%調整為85%;增加門診慢性病待遇:高血壓(3期)、糖尿病(1型、2型)、冠心病、腦梗死、慢支合並肺氣腫按每人每年800元享受待遇;增加門診特殊病種:重症精神病,每人每年報銷限額1萬元,個人負擔30%,統籌支付70%;調整年度報銷限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每人每年累計報銷醫療費限額由原來的14萬元調整為16萬元。
6、2015年中央都出台了哪些重大經濟政策
政策一: 取消暫住證
國務院12日公布《居住證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自明年1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公民在其他城市居住半年以上,有合法穩定的就業、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就可以申領居住證。
《條例》明確,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下列基本公共服務:1.義務教育;2.基本公共就業服務;3.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4.公共文化體育服務;5.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6.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除了上述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福利之外,持有居住證在居住地還有不少便利可以享受:1.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3.機動車登記;4.申領機動車駕駛證;5.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資格;6.辦理生育服務登記和其他計劃生育證明材料;7.國家規定的其他便利。
政策二:養老金並軌
近年來,養老「雙軌制」成為社會詬病的不公平因素。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只進不出」,造成不少企業職工呼籲養老保險「並軌」。
自2014年10月1日起,醞釀多年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式進入實施。截至2015年12月23日,包括北京在內,已經有雲南、甘肅、陝西、湖南、湖北、天津、黑龍江、四川、山東、上海、江蘇、福建、吉林、遼寧、山西、江西、廣西、寧夏、河南、內蒙古、重慶、河北、安徽、青海等25個省份公布了相關實施方案,而浙江省也已於10月宣布實施此項改革。
各地的方案基本都遵照國務院的改革辦法,對政策出台前後不同時期退休的3類人實行區別對待,同時設置「過渡期」。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的比例也都按照8%和20%執行。
政策三: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8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提出2015年底前使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對參保大病患者需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給予保障,今年支付比例達到50%以上,今後還要逐步提高,有效減輕大病患者就醫負擔。到2017年,建立比較完善的大病保險制度,與醫療救助等制度緊密銜接,共同發揮托底保障功能。這是重特大疾病保障與救助機制建設的又一重大措施,對規范和完善大病保險制度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政策四: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
「奇葩證明」在2015年成為年度熱詞,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證明不斷傳達著社會對職能部門簡政放權、縮減辦事程序的訴求。
11月末,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表示「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也就是說,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今後原則上一律取消。這為地方政府梳理權責清單、剔除非必要的證明事項,提供了政策上的動力。
政策五:重典治霾
新的《環境保護法》於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環境保護法》被稱作「史上最嚴」的新法之一。其創新設計了「按日計罰」,並賦予環保執法人員查封、扣押的權力,環保部門可對超標或超總量的行為直接限產或停產。除強化環保處罰外,對未批先建、無證排污等四類行為,相關監管部門可以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以治安拘留。因政府部門存在的多種違法行為而造成環境出現嚴重後果,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政策六:身份證異地受理
公安部11月印發《關於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要求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從2015年7月開始到2016年6月,天津與河南、江蘇與安徽、浙江與江西、重慶與四川、湖北與湖南10省市開展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一對一試點。2016年7月,將在全國大中城市和有條件的縣(市)推廣異地受理。2017年7月,將在全國各地全面實施「三項制度」。
意見明確了實行居民身份證換領、補領異地受理,同時明確以下兩種不予受理異地辦理申請的情形:一是因相貌特徵發生較大變化、且居民身份證未登記指紋信息難以確認身份的;二是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包括偽造、變造、買賣、冒領、騙領、冒用居民戶口簿、身份證、護照、駕駛證和買賣、使用假證的人員,以及國家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推送的不良信用記錄人員。對於以上情形,仍需回戶籍地申請辦理。
政策七: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
2015年10月1日,號稱「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了。「新法」新增了50多條內容,對之前70%的條文作出了實質性修訂,並增加了一些重要的理念、制度、機制和方式,以更加嚴格的條例來保衛我們舌尖上的安全。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最大的亮點是,建立了最嚴格的法律責任制度,加大違法者的違法成本,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新法」規定最高的財產罰款數額可以達到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的30倍,並增加了行政拘留和治安管理處罰。「新法」實施後,食品生產經營者如果一年之內累積三次因違反食品安全法受到警告、罰款處罰的,將由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懲罰性賠償最低賠1000元,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1000元的,按1000元處理。
政策八:手機流量「單月不清零」
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宣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將推出手機月套餐內剩餘流量單月不清零服務,即月套餐內當月剩餘流量可延期結轉至次月月底前使用。也就是說,10月份的剩餘流量11月份可以使用,但是到了12月份,10月份的流量清零。
綜合三大運營商的方案,該服務面向符合條件的所有手機套餐用戶默認開通,用戶無需再單獨訂購。可轉存至下月的流量套餐范圍為按流量計費的手機月套餐,包含基礎套餐、流量可選包、閑時套餐等。值得注意的是,流量加油包、假日流量套餐等靈活周期產品,以及促銷贈送的流量不在不清零之列,數據卡也不在不清零之列。
7、請問國家在健康養生方面有什麼相關政策嗎?
?
8、2015中國有什麼新政策要出台
除了增加稅收沒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