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末伏該如何養生

末伏該如何養生

發布時間:2021-07-06 02:55:44

1、健康丨末伏來啦,我們需要注意什麼

一、三伏烙餅攤雞蛋
二、吃果不吃瓜
在民間有一句俗語:「秋瓜壞肚」,立秋後,一些美味抄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呢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是多吃的,比如梨、蘋果、龍眼、葡萄等,都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三、吃蜜不吃薑
蜂蜜有潤肺養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另一方面,要盡量不吃或少吃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並且,生薑在古代醫書中就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
四、調整心態與作息
1.要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處事不燥;
2.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律;
3.適量進去戶外運動,強身健體。可起到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的作用。小編在此要提醒,進入戶外運動以微汗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這樣,才符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
4.處於季節更替時間段,提前預防咽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復發。
五、末伏養生「八寶」
在末伏期間,吃這「八寶」最合適不過了:鴨肉、黃瓜、綠豆粥、木耳、鯉魚、酸梅湯、蓮藕、西紅柿。

2、末伏時節如何養生 未伏養生有三個要點

末伏抄清補,以健脾利濕為主。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芡實、山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要特別注意的是,吃扁豆時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顏色不再翠綠為止,否則會引起食物中毒。

3、冬病夏治在末伏,養生就是養陽氣,夏季該如何養生?

對於夏季養生,確實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幫助到我們。1、減少冷飲的攝取;2、切莫過度吹冷氣;3、適當曬太陽。


1、減少冷飲的攝取。

在夏天,由於室外溫度過於高,超過皮膚所能接受的體表溫度。這時,人們就會感覺到非常的煩躁和悶熱。

而此時,人們的內心會非常的渴望吃一點冰涼的食品或冷飲,來幫助身體起到降溫的作用。但在身體此時的溫度,吃這樣的清涼食品和喝冷飲,會容易讓人體的脾胃受到非常嚴重的損傷。

而迅速進入體內的冰涼,感覺也容易削弱人體內的氧氣。從而對我們的胃部,造成非常大的損傷。

炎熱夏季,適當補充常溫的水,也會讓身體感覺到很舒服的。

2、切莫過度吹冷氣。

在炎熱的夏季,我們的皮膚溫度約在36.1℃至37℃。而室外的溫度會在37度以上,再加上紫外線的照射,皮膚水分會被蒸發。這時人體就會感覺到非常的燥熱。

這時候能夠讓我們瞬間感覺到涼爽的,一定是冷空氣的來到。很多人都會把空調的溫度,開到25-27度左右。這樣非常涼爽的體感,對於身體正在發汗的人來講,會有非常嚴重的損傷。特別是對於此時的人體,陽氣的損耗最為嚴重。

所以建議大家在逐漸的汗落之後,再進入溫度適宜的空調房間。此時,身體的接受度也會更為舒適一些,以減少對身體陽氣的損耗。

3、適當曬太陽。

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我們依然可以選擇一天當中紫外線不是很強的時間段來曬太陽,以補充身體的陽氣。陽氣不足會有手腳冰冷,怕寒怕冷的情況。

而在夏季補充陽氣,從而能夠讓人減少疾病的發生,起到預防的作用。

夏季養生,減少冷飲的攝取、避免過度冷空氣;再加上曬太陽補充陽氣;相信這樣的養生方法,會對我們人體健康大有助益。

4、初伏,中伏,末伏養生有什麼不同

初伏——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陽氣鼎盛之際,在熱浪的襲擊下,人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一些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的人,在高溫環境中很容易中暑。此時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烈日當頂時不宜出門,外出應帶上遮陽傘、帽,勿做劇烈的運動,中午要保證午睡。應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可選擇淡鹽水、綠茶、綠豆湯及其他清涼飲料。若出現頭暈、心悸、惡心、嘔吐等中暑先兆,應速至陰涼處,解開衣服,冷敷頭部,飲用清涼飲料,並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體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中伏——防濕邪
三伏正值古稱長夏季節,此時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濕氣極盛。濕性重濁、粘滯,易與熱結,濕熱交蒸,濕遏熱伏,使得汗液難以蒸發、排泄。濕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胸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濕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腹瀉。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亦可用鮮藿香、佩蘭各10克,飛滑石、焦大麥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並注意飲食衛生,嚴防「病從口入」。
末伏——防秋老虎
此時已經入秋,所謂「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頗凶。由於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卧不安,思緒雜亂。此時,除仍需加強防暑降溫之外,應有意識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做到遇事不煩,處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律,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此時人體消化功能較差,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以補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壞肚」,對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損傷脾胃。

5、三伏天如何養生好 哪些人適合三伏天養生

三伏天養生要注意睡眠,適當運動,飲食清淡,預防濕病。氣虛質,陽熱質,平和質,痰濕質,陽虛質,陰虛質這7類人適合三伏天養生。

一是心態和睡眠

任何疾病都不要忽視心情問題,良好的心態,放鬆的心情是戰勝疾病的法寶,心情緊張,過度思慮和壓力過大,都可造成脾胃的損傷,脾虛則生內濕,如發現你的舌苔比原來增厚了,形成了白膩舌苔,就說明你有內濕了,這時你應該注意了,人們常把舌苔的增厚說成是上火的表現。

確實多數情況下,舌苔增厚與口腔潰瘍是同事存在的。遇到這種情況,說明你可能工作壓力過大,需要調整一下了,緩解壓力,最重要的是改善睡眠,高質量的睡眠是降火、清火的良葯。睡覺好了,你發現上火的症狀自己就消失了。

二是運動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卻也因人而異。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而言,一味強調「夏練三伏」肯定不太適宜。當最高氣溫在30到33攝氏度時,老年人要減少運動量,最好時間以半個小時以內為宜。

防濕、祛濕的最佳運動方式是「微動四極」,也就是輕微的活動四肢,使身體的陽氣慢慢的恢復,濕氣逐漸散去。不可大運動出大汗,這樣氣隨汗泄,氣受傷了,水濕的的代謝受到影響,水濕雖然隨著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內濕又出來了,最終濕氣還是沒有去掉。

選擇運動項目時,夏天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運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戶外運動時,要准備好防暑葯品,包括:藿香正氣液、十滴水、仁丹等等。

另外,如果是自駕出行,在出發前,一定要先把車內空調和車窗打開,讓車內的空氣流通,然後再進入車內。發動行走前3分鍾盡量不要關窗,給點時間讓車內的空氣排出。

三是飲食

中醫主張「以通為用,以通為補」,疏通六腑,暢達氣機,升清降濁。所以一年當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過補。三伏天應以飲食調養為主。夏季飲食調養以清心防暑、滋陰生津為主。

此外,夏季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如果過食肥甘膩補之物,則致損胃傷脾,影響營養消化吸收,有損健康。因此,綠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首先要避免大量飲酒,大魚大肉,酒能助濕,肥甘厚味滋膩礙胃,也可助濕。飲食過盛,脾胃運化不及,就可造成水濕的停留。

脾虛生內濕,久之形成濕盛體質,又處在濕氣較盛的環境中,就會發生濕病。如何改善這種體質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吃薑,常言道:「冬吃蘿卜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葯方。」生薑可以

溫脾陽、散寒濕,和中發表,也是防暑祛濕、散寒解表的良葯。可以每天早晨吃兩片生薑(也可用醋泡上五六天後食用),逐漸你的濕盛體質就會有所改變了。

還可常喝荷葉茶,吃薏米茯苓粥等,在沿海城市,三伏天也叫桑拿天,整天濕氣籠罩,應常吃些新鮮瓜果、蔬菜、瘦肉、淡水魚蝦、豆製品等清熱利濕,少吃煎炸厚味或過咸過辣的食品。

其他如綠豆粥、紅小豆粥、蓮子粥、粳米、糯米粥、荷葉粥等,要經常結合食用,這樣才能解暑祛濕,驅除你體內的濕氣,保持身體的平衡。

四是濕病重在預防

一旦得了濕病是很不好治癒的,尤其在暑濕盛的夏季,防患於未然最關鍵。教你最簡單的祛濕食療方法:一是早晨喝一杯蜂蜜水;中午炒菜可吃些炒山葯、百合,涼拌銀耳等;晚上可食用刀豆、白扁豆與糯米煮粥;或赤小豆、粳米、白砂糖適量煮粥;綠豆粥也可食用。總之一日三餐,不要忘記祛濕。

1、氣虛質

此類人四肢倦怠、肌肉鬆軟、不喜運動。氣虛者應以補益脾肺為主,更要慎避風邪。飲食上宜食性質平和、偏溫之物,如山葯、龍眼肉、蓮子等。

2、濕熱質

此類人膚色多偏黃,有「濁」而不清爽之感。調養應以健脾去濕、疏肝利膽為主。飲食上宜食清淡去濕之物,如冬瓜、苦瓜、綠豆、薏米、海帶等。

3、陽熱質

此類人體格壯實、面色紅潤、聲高氣粗。調養應以生津養陰為主。飲食上宜多食水果蔬菜,尤其是黃瓜、苦瓜、西瓜、梨、蘋果、冰糖等。

4、平和質

此類人胖瘦勻稱、健壯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養生原則是協調陰陽,暢通氣血,促進代謝。在飲食上沒有品種上的禁忌。

5、痰濕質

此類人多腰腹部肥滿,肢體沉重倦擔調養應以疏肝理氣為主。飲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行氣、活血之物,如陳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6、陽虛質

此類人怕冷,肢體不溫,經常感到背部和膝關節以下寒冷。陽虛質的人應以溫補脾腎、運動健身為主。宜食溫熱的食物,比如荔枝、龍眼、羊肉等。

7、陰虛質

多為瘦小或瘦長體形的人,此類人怕熱、手足心熱、皮膚偏干或偏油。養生原則是養陰降火、鎮靜安神,以飲食調理、心神調養為主。飲食上,不宜吃溫燥、辛辣、香濃的食物。宜食清潤之物,如葡萄、梨、苦瓜、黃瓜等。

6、末伏養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末伏養生的注意事項

1、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濕為主,可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

2、應避開不良情緒的干擾,遇事不煩,處事不燥,精神愉快,心情舒暢;

3、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以微汗為宜;

4、解暑降溫有度,切忌盲目貪涼;

5、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

7種不同體質末伏養生方法:

1、平和質

此類人胖瘦勻稱、健壯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養生原則是協調陰陽,暢通氣血,促進代謝。在飲食上沒有品種上的禁忌。

2、痰濕質

此類人多腰腹部肥滿,肢體沉重倦怠。調養應以疏肝理氣為主。飲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行氣、活血之物,如陳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3、陽虛質

此類人怕冷,肢體不溫,經常感到背部和膝關節以下寒冷。陽虛質的人應以溫補脾腎、運動健身為主。宜食溫熱的食物,比如荔枝、龍眼、羊肉等。

4、氣虛質

此類人四肢倦怠、肌肉鬆軟、不喜運動。氣虛者應以補益脾肺為主,更要慎避風邪。飲食上宜食性質平和、偏溫之物,如山葯、龍眼肉、蓮子等。

5、陰虛質

多為瘦小或瘦長體形的人,此類人怕熱、手足心熱、皮膚偏干或偏油。養生原則是養陰降火、鎮靜安神,以飲食調理、心神調養為主。飲食上,不宜吃溫燥、辛辣、香濃的食物。宜食清潤之物,如葡萄、梨、苦瓜、黃瓜等。

6、濕熱質

此類人膚色多偏黃,有「濁」而不清爽之感。調養應以健脾去濕、疏肝利膽為主。飲食上宜食清淡去濕之物,如冬瓜、苦瓜、綠豆、薏米、海帶等。

7、陽熱質

此類人體格壯實、面色紅潤、聲高氣粗。調養應以生津養陰為主。飲食上宜多食水果蔬菜,尤其是黃瓜、苦瓜、西瓜、梨、蘋果、冰糖等。

7、伏天怎樣養生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人們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溫防暑,如何開始跟著節氣養生治未病的行程,此時三伏天的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以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2010年的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7月19日(農歷六月初八)——7月28日(農歷六月十七)

中伏:7月29日(農歷六月十八)——8月7日(農歷六月二十七)

末伏:8月8日(農歷六月二十八)——8月17日(農歷七月初八)

■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在這個時節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另外,要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麼?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記的就是:三伏天,吃什麼?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吃餃子、烙餅、面條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麥之後糧食充足的喜悅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慰問自己一下,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面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具體到吃什麼,主要掌握四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干凈、補水養生。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三伏飲食——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練什麼?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卻也因人而異。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而言,一味強調「夏練三伏」不太適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這樣的氣候條件,對人體健康有明顯的不利影響。當最高氣溫在30到33攝氏度時,老年人要減少運動量,時間以半個小時以內為宜。三伏來臨時,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動,以靜制動,並保持充足的飲水;同時,身邊還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的防暑葯品。

■三伏天,貼伏貼!

還有一種養生加治療的方法,就是在三伏天貼伏貼。貼伏貼的原理,就是要在自然界陽氣最足之時,藉助這個外力,通過陽性的葯物貼敷在人體的相應穴位上,此時人體毛孔張開,有利於葯物的滲透和吸收,從而將人體內的寒濕驅除,以達到治病的目的。這種借力使力的方法,通常可以達到以巧破千斤的功效,因此被自古流傳下來。由於現代人狂吹空調、狂吃冷飲,因此多陽虛體質。而貼伏貼剛好適合陽虛體質之人,再加上這種治療方案,不像西葯那樣副作用明顯,因而現在是廣受歡迎。

■三伏天防空調病

大家知道,人是恆溫動物,人的體溫要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夏季,自然界陽氣正足,溫度、濕度都比較高,人體為了調節環境溫度,就需要適時開合汗毛孔,將體內多餘的濕熱排出體外。但是,現在我們人為地製造出了一種人工環境--空調,當我們從炎炎烈日的環境下,突然進入到溫度很低的室內,就會使本來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關閉。這種關閉由於來的很突然,在關閉過程中,會造成兩個後果,第一是將冷空氣一同閉在了體內;而是,導致本來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斷。

大家都知道,排汗,是人體的一種排毒過程,在夏季,藉助於外界的陽氣,人體本來是要將體內的各種寒濕毒排出體外,但空調的介入,打亂了這個過程。不僅排毒不徹底,反而是將外界的寒也一起帶入到了體內,因此,這個階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調病。這種病,就是在夏季得風寒感冒。由於寒閉在體內,症狀就是渾身肌肉痛,關節痛,頭痛,無汗,食慾不振,甚至渾身發冷、發燒。

其實,到了發燒這個階段,已經說明人體開始調動體內的力量,去排出寒邪,是一種人體自保本能反映。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推一把,換言之,就是發汗。在無空調的環境下,通過發汗,將不正常關閉的汗毛也再次打開,排出體內的寒濕。只要人體恢復正常出汗了,體溫就會降下來,渾身上下不適的感覺也就慢慢消失了。此時,千萬不要一發燒就輸液,對人體健康,是沒有多大好處的。

針對空調病,養生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1、發病初期,可用生薑數片+紅糖,熬兩大碗生薑紅糖水,目的是發汗。

2、在飲食上,可煮雞蛋掛面,多放湯和生薑,調節腸胃。

3、如果身上出疹子,紅疙瘩,可適當喝綠豆湯,以幫助解毒,白糖、鹽適量。

4、如果條件許可,可適當補充營養素,包括類蘿卜素、B族、維C、鈣鎂片等。

5、可用熱水泡腳,幫助出汗,只要汗一出,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

6、刮痧、按摩、拔罐。

總之,面對空調病的發病初期,可採用上述6種方法,或單獨使用,或聯合使用,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記住,你的第一選擇不是輸液。而是通過自然療法去處理。

■伏天飲食注意事項: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僅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松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

2.增加清熱解暑、健脾利濕食物的攝入。

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3.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葯、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質供給需充足。

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如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其中,鴨肉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日高溫帶來的過度消耗,且鴨屬水禽,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有熱者食用。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也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這樣既可葷素搭配起到營養互補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氣、養陰。

●友情提示:

三伏天,對我們每個人的健康都是一個考驗,希望網友們能及早做出應對預案。順利度過苦夏。

8、入伏天,作息養生該注意哪些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人們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溫防暑,如何開始跟著節氣養生治未病的行程,此時三伏天的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以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2010年的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7月19日(農歷六月初八)——7月28日(農歷六月十七)
中伏:7月29日(農歷六月十八)——8月7日(農歷六月二十七)
末伏:8月8日(農歷六月二十八)——8月17日(農歷七月初八)
■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在這個時節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另外,要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麼?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記的就是:三伏天,吃什麼?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吃餃子、烙餅、面條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麥之後糧食充足的喜悅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慰問自己一下,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面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具體到吃什麼,主要掌握四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干凈、補水養生。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三伏飲食——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與末伏該如何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