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家 玄學 或者道家養生的書籍有什麼好書推薦下
等把 道德經 看上100遍,我再來推薦吧
2、道家養生的書籍
道德經,莊子,周易參同契,悟真篇,陰符經,太乙金華宗旨,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樂育堂語錄。這些對初學比較難,建議看下玉真通解,解緣道根,修德通真論,生存與修煉(或者雙經合一)
3、道家有那些經典名著
1、《道德經》,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
2、《莊子》,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
3、《呂氏春秋》,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
4、《淮南子》,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糅合了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
5、《管子》,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結,《管子》在《漢書·藝文志》列入道家類。
4、道教養生的書
養生不百如養心 推薦你去看看《易經》。《易經》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被譽為度「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如果看不懂建議先看看百家講壇里曾仕強講《易經》可以更好的幫助知你去看。
《道教道養生:道教養生實用寶典》 張雪松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道教養生內之道》 任修瑾 甘肅文化出版社
《道教與中國養生智慧》 詹石窗、詹石窗 東方出版社
《道教文化叢談》 郭重威、孔容新芳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這些都還可以,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5、道家養生方面的書有哪些
老子、莊子、列子,參同契、悟真篇,這是主要的。其他的比較多,可以搜索 道教典籍或丹道。
6、道家的經典書籍都有那些?
道家創始人老子生卒年不詳。自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隱沒後,其繼承弟子有庚桑楚、關尹、列禦寇、楊朱等人,而代表人物為莊子。道家名著有《老子》、《莊子》、《列子》、《皇極經世》、《文 子》、《田子》、《黃帝四經》、《老萊子》等書。道家是古代最有影響的哲學學派。《漢書·藝文志》雲: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創始人老子死後,道家主要沿兩條路線繼續發展,一條是「無為主義」的政治學,盛行於戰國和西漢初期的黃老學派,這派主張「無為而治」,另一條是「任自然」的人生哲學,對後代產生深遠影響的老莊學派。道家思想,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占據了極重要的地位。老子曾為周守藏室之史。收藏室不但收藏了周朝和武王前周人的書籍、史官記載、珍寶物品,還有一百多大小諸侯國的歷史文字、上古遺書、各國的供奉,記載了各氏族淵源,夏商遺民遺物。我們都知道大禹所制的九鼎,也在這里。老子在這里,接觸到了大量的當時和上古的遺書,為他的思想打下了基礎。華夏文明肇始於伏羲,興盛於黃帝,那時的文化是一種巫史的文化,產生了易的思想,由此衍生出的,還有陰陽術、神仙術等。春秋時期,諸子百家對混沌的古文化鑿開了七竅,從各自的角度進行了突破。老子參考了大量古籍,如含有「道」思想的《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特別是受到了《易》的思想的啟發後,才寫出了《道德經》,闡述了道的思想
7、道家有那些經典名著?
道家名著有《道德經》、《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莊子》、 《列子》、 《六韜》 、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經法》、《十大經》、《稱經》、《道原經》)、《物則有形圖》、《湯處於湯丘》、《湯在啻門》、《易傳》等書。
然而道家典籍浩如煙海,除上述所列主要典籍外,還有眾多經典著作,留有華夏文化熱愛復興者去翻看學習。
各《道家典籍註疏》是解釋道家經典的權威教參。注,是對經書字句的註解,又稱傳、箋、解、章句等;疏,是對注的註解,又稱義疏、正義、疏義等。 注、疏內容關乎經籍中文字正假、語詞意義、音讀正訛、語法修辭,以及名物、典制、史實等,道家思想主要表現在這些註疏中。
(7)道教養生的經典書籍擴展資料: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志這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從此成為古往今來治國治家的至尊寶術。
以黃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莊子、管子、鶡冠子等等為主要代表,主張「無為、璞朴、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等等。
尤其重要的是,道家雖有經典著作,可思想並不圈囿(quānyòu)於著作之中。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總結、發展、著典籍為主要路徑,每一次思想的跳躍都經歷了極其長時間的眾人積累,這也再一次的凸顯了道家的生命力。
道家人物既可入世建功;亦可功成弗居(功成身退),在歷史長河中每當災世來臨之時,道家人物以一身浩然道氣挑戰災難亂源,誅邪衛道,撥亂反正,也因此激盪出眾多膾炙人口的傳奇篇章。
8、道教經典典籍有哪些?
道教經典典籍有《道德經》(即《老子》)、《南華經》(即《莊子》)、《沖虛經》(即《列子》)、《清靜經》、《關尹子》、《陰符經》等等。
1、《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2、《莊子》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3、《黃帝陰符經》
《黃帝陰符經》又稱《陰符經》。李筌分為「神仙抱一之道」、「富國安人之法」、「強兵戰勝之術」,全書以隱喻論述養生,愚者不察,謂兵法權謀等說或謂蘇秦之「太公陰符之謀」皆離旨甚遠。如《純陽演正孚佑帝君既濟真經》,通篇全部以軍事術語寫成,不知者初見會認定是一篇兵書。
4、《周易參同契》
《周易參同契》,是東漢魏伯陽所著,簡稱《參同契》,道教早期經典。全書托易象而論煉丹,參同「大易」、「黃老」、「爐火」三家之理而會歸於一,以乾坤為鼎器,以陰陽為堤防,以水火為化機,以五行為輔助,以玄精為丹基等等,從而闡明煉丹的原理和方法,為道教最早的系統論述煉丹的經籍。
5、《清靜經》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一卷;成書前皆為口口相傳,不記文字,直至東漢年間,葛玄(164-244)筆錄而成書;道教經典之一。經文大旨根據老子「清靜無為」的理論推演而來,純正理論學說,無神話色彩。經末附仙人葛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跋語。
9、道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1、《莊子》
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
《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2、《道德經》
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3、《周易》
即《易經》,《三易》之一,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
《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4、《太上感應篇》
為道教經典,內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范,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本書特別強調承負法則,道經中系統的提出承負論的觀點,是在東漢的《太平經》中。行善積德福庇子孫,作惡受罰殃及子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門至尊之稱也,「太上」是無上之上的意思,是華夏最尊貴的詞語。
5、《玉皇經》
道教經典,全稱《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有3卷。道士齋醮祈禳及道門功課的必誦經文。經文由《清微天宮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圓滿大神咒品》《誦持功德品》《天真護持品》及《報應神驗品》組成。
主要敘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講玉帝來歷的神話。有多種注本,收入《正統道藏》和《道藏輯要》。
6、《西升經》
是道教經典書籍,全稱《老子西升經》為老子五部著作之一。《道教義樞》曰:「尹生所受者,唯《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據南宋趙希弁《昭德先生讀書後志》記述,該經系函谷關令尹喜據老子所述而成。
此經最早稱記,後紀而成書。是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經典,與《老子》的關系非常密切。該書在道教思想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和相當大的影響。
10、請專業人士推薦幾部道家修行方法的書 簡單點的 比較容易入門
道教的修煉方法有很多,如行氣、導引、內觀、存想、服食、辟榖、外丹術、內丹術等等,並不清楚你要的是哪一種,但是基本的修行是要有的。
先說必要的基本修行的書籍,這些是入門的基本功,無論何門何派,都要參悟的
1、《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本為道教經典,內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范,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這里「太上」是指「太上者,道門至尊之稱也,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地,必有報應也。」感應篇」是太上勸人作善之書。《太上感應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此書源出於《抱朴子》,後經宋代李昌齡、鄭清之等先賢發揚光大,流通於世,影響深遠。上至朝廷,下至民間,刊印傳播者眾多,到明清時期達到高峰。旨在勸善,簡稱《感應篇》,作者不詳,內容融合了較多的傳統民族思想,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2、《道德經》:《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3、《老子義疏》:《老子義疏》是唐代道士成玄英撰寫的一部關於道家經典《道德經》的注釋集,作者主要在書中注釋《道德經》中的生僻字詞,並闡述自己讀《道德經》的心得,本書是唐代玄學的經典著述。
4、《莊子》:《莊子》又名《南華經》,《莊子》與《易經》、《黃帝四經》、《老子》、《論語》,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不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修身明德、體道悟道、天人合一後的智慧結晶。莊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
5、《易經》:《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為易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6、《太平經》:《太平經》的思想基本上保持了老子的觀點。在對萬物的認識方面。繼承先秦兩漢道家元氣論的哲學思想,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元氣」,事物都是由「元氣」變化生成的,同時還提出「太陽、太陰、中和」的「三合相通」觀點。在政治和社會道德方面,政治上主張平均財富。修持上主張反本。將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結合,社會道德上提倡「忠孝」。同時,它還進一步提出「天人合一」的唯心主義觀點一。《太平經》內容駁雜,涉及天地、陰陽、五行、十支、災異、神仙等,對黃老道思想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道教思想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至於行氣、導引、內觀、存想、服食、辟榖、外丹術、內丹術之類的修行方法,皆是道門秘傳,個中真訣無可奉告,但是可以提供給你一些書籍,參悟推演也可修成,只是看你的智慧以及機緣了。這些法決有名師指點最好,因為有些學習到一定境界之後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情況
行氣法,亦稱「服氣」、「食氣」、「煉氣」。道教早期修煉方術之一。是指一種以呼吸吐納為主,而往往輔以導引、按摩的養生內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內息法兩大類。其重點在以我之心,使我之氣,養我之體,攻我之疾,從而延年益壽。道教修煉,重視氣對人體的作用,認為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攝生纂錄·調氣》稱「人在氣中,氣聚即生,氣亡則死」。《太平經》稱「人慾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故上士修道,先當食氣」。葛洪也認為「服葯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葯,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世傳行氣方法甚多,僅《雲笈七簽》即載有諸家氣法數十種。具體程式不一,原則大致相同。要求行氣時,凝神凈慮,專氣致柔,呼吸吐納,做到輕、緩、勻、長、深。輕,呼吸輕細;緩,進出氣舒緩;勻,呼吸節拍有致,不時粗時細;長,呼吸之間隔時間長,引氣入鼻中而閉之,陰以心數數,30~50乃至120,方徐徐吐之;深,閉氣時使氣滲進腑肺百脈,滲透組織深部。據稱煉氣既久,可達到鼻無出入之氣的最佳境界,如嬰兒之在母胎中,名曰「胎息」。行氣又輔以導引與按摩。導引,即以力引動肢體,作俯仰屈伸運動,「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按摩,即以摩、捏、推、揉等手法作用於人體之經絡穴位,以求筋肉舒展、血脈流通,使行氣更見成效。
1、《抱朴子內篇》:《抱朴子內篇》是對煉丹養生方術所作的系統的總結,為魏晉神仙道教奠定理論基礎的道教經典。作者是晉代葛洪
2、《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代幻真先生撰。全書十五章,一至五章為一套完整的服氣法;六至十一章是六個獨立的服氣功法;十二至十四章為服氣注意事項;十五章為服氣胎息訣,是幾種功法的綜合。
3、《服氣精義論》:唐代高道司馬承禎所著,是一部論述的道教煉養著作,其中蘊涵了豐富道教煉養思想。記錄了「服真五牙法」、「太清行氣符」、「服六戊氣法」、「服三五七九氣法」、「養五藏五行氣法」、「服氣療病」等功法,探討了服氣養生與治病等有關人類自身生命的問題。
導引原為古代的一種養生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相結合的名為「熊經」「鳥申」的二禽戲。
1、《養性延命錄》:記有華佗「五禽戲」,模仿虎、熊、鹿、猿、鳥等五種鳥獸活動形態,編制出一套導引程式。《正統道藏》所收《太上老君養生訣》亦錄此「五禽戲」,署華佗授廣陵吳普。這套導引術一直流傳下來,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鳳髓》和《萬壽仙書》
2、《抱朴子·雜應》篇記錄過 「龍導」、「虎引」、「熊經」、「龜咽」、「燕飛」、「蛇屈」、「鳥伸」、「虎據」、「兔驚」等九種導引術勢名稱,但未記錄具體作法。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導引按摩篇》除記錄幾種按摩術外,對「狼踞鴟顧」、「五禽戲」等幾種導引術勢作了具體記載,並繪制過《導引養生圖》一卷(已佚)
3、《太清導引養生經》:太清導引養生經,道家養生類經典著作。收錄了蛤蟆,魚鱉等行氣法,彭祖谷仙卧引法,閉氣治諸病法。可做養生學的參考資料.
內觀的書籍,市面上留存極少,此為道家修心法門,有以下作用
一、觀心。滌除玄覽能無雌乎。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務外游者不知務內觀,外游者求備 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列子·仲尼》[1]
二 、內視。《干金要方》雲:「常當習黃帝內視法,存想 思念,令見五臟如懸磬(古樂器)。 五色了了分明,勿輟(停)也。」
此類書籍:
1、《太上老君內觀經》
2、《洞玄靈寶定觀經》
3、《太上老君說了心經》
4、《常清靜經》
5、《青華秘文》
存想,又叫存思、存神,即默想諸神形象,是齋醮科儀中高功通神的重要法術。存想原是漢代流行的一種歷藏內視的養生術,用於自身修煉。道教也採用存想,作為修煉的法術,並成為道教法術的大宗。
1、《存思三洞法》
2、《內景經》(即黃庭經)
3、《存神煉氣銘》
服食又名服餌,指服食葯物以養生。道教認為,世間和非世間有某些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長生不死。
1、《抱朴子》有專篇論服食
2、《神仙服食靈草菖蒲丸方》
3、《種芝草法》
4、《黃帝雜子芝菌》
5、《太乙雜子黃冶》
6、《雲笈七簽·方葯部》
辟榖即「辟穀」,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它源於先秦,流行於唐朝,又稱卻谷、去谷、絕谷、絕粒、卻粒、休糧等。辟穀最早的記載源自《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生法則,辟穀在很多古書典籍里也有記載。
傳統的辟穀分為服氣辟穀和服葯辟穀兩種主要類型。服氣辟穀主要是通過絕食、調整氣息(呼吸)的方式來進行、服葯辟穀則是在不吃主食(五穀)的同時,通過攝入其他輔食(堅果、中草葯等),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
辟穀沒有專門論述的書籍,只有一些功效的記載,其具體修煉方法唯口傳心授爾。但現在道門打開,有辟穀班辟穀課堂等等,可以由此接觸辟穀
外丹相對內丹而言,又稱煉丹術、仙丹術、金丹術、燒煉法、黃白術等。外丹我並不建議你嘗試,因為外丹術需要有一定的內丹功底作為輔助,外丹之中基本都是重金屬成分,還有很多有「硃砂」,沒有功底的尋常人服用,或者在家居士弄不好配比,是容易出事故的(食物中毒、重金屬中毒等)需要以內丹之功配合才能應用。外丹最經典的書籍就是《周易參同契》,被稱為「萬古丹經王」。此外還有《抱朴子外篇》等,我就不過多介紹了,你要有興趣可以閱讀,但是千萬不要在沒有指點的情況下服用。
內丹術是道家重要的一種修煉方法。內丹術指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應」思想為理論,進行性命的修煉,以人的身體為鼎爐,修煉「精、氣、神」等而在體內結丹,達成強身健體、提高人體的生命功能、甚至「成仙」的目的。《道德經》、《文子》、《列子》、《莊子》、《內業》、《心術》、《楚辭·遠游》以及黃老學派作品可是說是所有丹經必本的祖經,後世一切丹經均從其中發揮而來,一直是內丹法訣的綱要。丹者,單也,一者,單也。惟道無對,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長生。
內丹術的專著很多,我向你介紹幾本
1、《九轉金丹秘訣》:又名九轉內丹術,屬於道教氣功養生法,由陳朴所創。陳朴,號沖用,唐末五代初人,受道於鍾離,與呂洞賓同時,著有《陳先生內丹決》。
2、《天仙金丹心法》
3、《靈寶畢法》:五代後漢 鍾離權著作。全名《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又名《鍾離授呂公靈寶畢法》。
4、《陳攖寧仙學精要》(上、下)(現代)
5、《仙學詳述》(現代)
6、《中華道家修煉學(上下)》(現代)
7、《太乙金華宗旨》:《太乙金華宗旨》是道家修身養性的書,教人清心寡慾,作一個有智慧、有道德的人。為明清扶乩託名呂祖所作與《唱道真言》、《道鄉集》、《大成捷要》、《古書隱樓藏書》為明清道家經典著作的代表《太乙金華宗旨》較少用及鉛汞、龍虎、坎離等名相, 以道教內丹金丹(金華)之修煉為主, 而以儒書、佛書相輔做說明, 文較易懂。
以上這些都是小道純手打的,望採納(雖然回答到後面有些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