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端午節的養生之道

端午節的養生之道

發布時間:2021-07-03 07:55:21

1、端午節養生要注意什麼

端午話養生:注意五個方面
端午節前後有季節轉換的特點,長江流域將進入梅雨時節,暑氣加濕氣容易對人體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帶來影響,也是比較容易生病的季節。從人與自然協調相適應的角度而言,應該注意科學養生,避免一些有害致病因素的侵襲。
一、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漿和烏梅湯
端午佳節粽飄香,總是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但對於患有慢性病或是愛美想減重的民眾而言,可得小心粽子驚人的熱量!營養師表示,粽子的熱量大多偏高,以一顆裹蒸粽為例,熱量就約有1000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個裹蒸粽就相當於攝取了一天1/3的熱量,加上內餡多為膽固醇較高的食材,對於部分慢性病患者更應該酌量攝取。
在品嘗粽子時盡量減少醬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觀念,攝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內所含的高油脂及補充不足的營養素,進而達到健康的均衡飲食,避免過了一個端午佳節,身上多了一層一層的游泳圈。
專家也建議可在品嘗粽子後喝點茶葉。飲茶的保健功效雖然最近幾年已陸續獲得證實,但一般民眾普遍有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特定茶種才能油切,但其實只要是茶類都可以減少體內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其中也以發酵程度較低的綠茶、包種茶及烏龍茶油切效果最好。
美食達人發明了粽子新的吃法,就是和豆漿一起吃,每天早上一個粽子一杯豆漿,對於上班族來說是既營養又便捷。由於粽子多半是用糯米製作的,在食用中務必控制數量,每次食用不宜超過60克為宜。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配喝茶水或豆漿等,以幫助吞咽和消化。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每天食用一個大肉粽或蛋黃粽等,攝入一定量的脂肪,可以有效的保持皮膚的彈性,增加肌膚的光澤度。
如果想要快速潤腸,可以適量的飲醋,由於醋的酸性成分與胃裡的消化液差不多,因此,可以起到刺激腸胃、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食用時每次不要超過1小湯匙,食用後緊接著飲一杯溫開水。端午以後暑熱漸盛,這個時候喝一杯涼爽的烏梅湯不僅可以解暑,還能增進食慾、改善乏力心煩等症狀。和粽子一起食用,還能緩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二、中草葯避毒祛邪
說端午不得不話艾草。它是一種葯用植物,艾葉味苦,微溫無毒,有溫氣血、逐寒濕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據說,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熏艾葉」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頭等處也掛上艾草。端午時節空氣潮濕,而艾葉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除污濁,凈化空氣,保持室內清潔衛生,起到消毒預防疾病的作用。民間有種說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身體健康。所以古人稱「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此外,端午節常用的中草葯還有菖蒲、青蒿、香茅、柚葉等,一起用水煎後當茶飲用,或者泡酒飲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療效,可以預防疾病。
端午之後濕熱漸盛,各種真菌、細菌大量繁殖,人體濕熱出汗,空氣中的過敏原增多,蚊蟲活躍,日照增強。於是,各種皮炎、濕疹、手足癬、蕁麻疹、白癜風等皮膚類疾病開始多發。專家強調,將菖蒲、生艾葉、佩蘭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預防以上提及的皮膚病。菊科的佩蘭有香氣,煎水沐浴有解熱清暑、化濕健胃、止嘔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預防感冒,防止蚊蟲叮咬的作用。
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習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亂腹痛、驅逐腸胃充氣等功效。以它入葯的藿香正氣類制劑,更是備受專家推崇。
三、夜卧早起、穿衣簡單涼爽
端午節前後如何才能養陽呢?《黃帝內經》告訴我們要「夜卧早起,無厭於日」。
「夜卧早起」與春天的養生原則是一樣的,但是相對於春天來說,此時日照時間更長,白晝時間更長,所以睡覺應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當然也不能太晚,如果超過11點還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點半以前就寢。如果感到困的話,中午可以補個覺。按照子午流注的觀點,午時是人體「合陽」的時候,此時休息也有利於人體陰陽的轉化。總之一句話,你只要跟著太陽走,遵循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就可以了,這樣才利於人體陽氣向外生發。
健康專家表示,酷暑季節,「簡單、涼爽、美觀、能保護皮膚」是著裝所要遵循的原則。要想穿出健康,那就要穿著適當,並注意選擇衣料,少穿緊身衣,以利身體內排出的汗氣散發,要勤於換衣,防止汗液浸濕生細菌。
炎炎夏日,當衣料已經無法再省略的時候,你就要從衣衫的材質上下功夫了。而在眾多材質中,純麻、純棉、絲綢類材質不僅迎合潮流口味又具有極佳的降溫功能。因此,如果你不屬於熱帶型人,那麼這類面料的衣衫絕對應該是首選。
專家指出,夏天選擇寬松、吸汗的衣服。尤其居家不必講究,可以盡量選擇涼爽寬大的衣服、衣服的質地最好是棉質的,不僅柔軟、透氣,而且吸汗性強。色彩上,可以選擇清爽宜人的淺色系列,如白、淡黃、淡粉、淺綠、湖藍、瓦灰、銀灰色等。
四、運動養生推薦健步走
賽龍舟、蹴球、珍珠球、鬥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在端午節開展的體育運動。從古至今,端午節是一個提倡運動的節日。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正是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筋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
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簡單易行有效的運動方式,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走為百練之組」。健步走健身,鍛煉者可選擇上午或傍晚鍛煉,運動中身體放鬆、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臂自然擺動、兩腿自然邁步,步幅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飽滿,呼吸自然有節律。走路時達到「頭目清爽、足部發熱,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悅」狀態為最佳。
五、精神調理忌惱怒氣郁
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容易煩躁憂郁。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夏季養生,最重要的是要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
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託。人是有思想和理想抱負的,一個人有了奮斗目標,才能使他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美好的信念可產生自覺的意志行動和積極的情感。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如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集郵、釣魚、旅遊等,均能使人精神有所寄託,並能陶冶人們的情感,從而起到移情養性、調神健身的作用。
其次,時時對自己的性格進行陶冶,要經常注意檢查自己的情緒,如存在急躁、焦慮、憂郁、憤怒、狹隘等情緒時,一定要設法不使之再現,這就要加強學習、加強修養。《管子·內業》里曾說:「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守敬莫若靜,內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將大定。」在《黃帝內經》里介紹的聖人養生之道,一是「無恚嗔之心」,二是「無思想之患」,三是「以恬愉為務」。因此,有計劃地進行修身養性之道,用豁達、微笑對待不稱心的人和事是人們應具備的涵養。

2、端午傳統習俗蘊含哪些養生之道

粽葉飄香、龍舟賽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要到了。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按照傳統習俗,在這天會吃粽子,小孩會戴上香囊,門前掛上艾葉,河裡去賽龍舟……細細品味,幾乎每個習俗都可以找到健康的根源。讓我們來一起細數端午傳統習俗蘊含哪些養生之道——
吃粽子,有講究
一提到端午節,最直接的聯系莫過於粽子了。粽子含有豐富的配料,配上清香的葉子和柔軟的糯米,是讓人食慾大開的節日美味。中醫認為,糯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之功,食用粽子有清熱除煩、助脾開胃的作用。但粽子屬於高熱量不易消化的食品,食用時要注意量的控制,過量進食易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不可貪食。對於脾胃陽虛、虛寒的人來說,亦不宜多吃粽子。另外,吃粽子時最好搭配茶水,可幫助吞咽和消化。
熏艾葉,驅蚊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作為中醫常用到的中草葯,性溫,具有散寒除濕、溫經止血等功效。同時,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驅蚊蠅,凈化空氣。研究表明,艾葉煙熏時產生的煙氣,可抑制病毒和細菌在空氣中傳播,且對人無害。除了熏制,將艾葉搗成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需要提醒的是,有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要慎熏艾葉,以免引起過敏而使病症加重。

3、端午節養生要點有哪些 端午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端午節養生要點有哪些

1、適量運動

過端午節,體育娛樂活動無疑是重要內容,龍舟競渡的盛況、水中搶鴨的野趣、遠足登山的壯景等,都在昭示大家:熱天也需要運動。雖然不必有「夏練三伏」的強度,但適度動一動,出出汗,對機體是大有好處的。

2、驅除邪毒

端午節在芒種和夏至之間,此時天氣由暖而熱,萬物生長,枝葉繁茂,同時,蚊蟲、蒼蠅、疫氣等也大量孳生。民謠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將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有的用艾葉、菖蒲燒水洗澡,並噴灑在房前屋後;有的飲雄黃酒解毒或直接將酒塗在毒蟲叮咬之處。辦法還有許多,不一一枚舉,目的都是為了除害祛病、吉利安康。

3、心要清凈

夏日多濕多熱,陽氣也足。此時,神宜安,心宜靜。心底清涼,沒有過多雜念,行為就會不急不躁。宜夜卧早起,中午安排一定的睡眠時間,以充沛精力,增強體力。飲食要清淡。

4、善於防暑

夏季氣溫高,炎熱難耐,防暑避暑是必要的,但也不要過分怕熱,也不要過分怕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天地的一個循環,人體要順應這個循環,如果熱天總呆在涼的地方,自身的「防暑系統」就得不到鍛煉,長此以往功能就會逐漸退化,反而不利於健康。

二、端午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1、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漿和烏梅湯

(1)端午佳節粽飄香,總是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但對於患有慢性病或是愛美想減重的民眾而言,可得小心粽子驚人的熱量!營養師表示,粽子的熱量大多偏高,以一顆裹蒸粽為例,熱量就約有1000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個裹蒸粽就相當於攝取了一天1/3的熱量,加上內餡多為膽固醇較高的食材,對於部分慢性病患者更應該酌量攝取。

(2)在品嘗粽子時盡量減少醬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觀念,攝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內所含的高油脂及補充不足的營養素,進而達到健康的均衡飲食,避免過了一個端午佳節,身上多了一層一層的游泳圈。

(3)專家也建議可在品嘗粽子後喝點茶葉。飲茶的保健功效雖然最近幾年已陸續獲得證實,但一般民眾普遍有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特定茶種才能油切,但其實只要是茶類都可以減少體內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其中也以發酵程度較低的綠茶、包種茶及烏龍茶油切效果最好。

(4)如果想要快速潤腸,可以適量的飲醋,由於醋的酸性成分與胃裡的消化液差不多,因此,可以起到刺激腸胃、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食用時每次不要超過1小湯匙,食用後緊接著飲一杯溫開水。端午以後暑熱漸盛,這個時候喝一杯涼爽的烏梅湯不僅可以解暑,還能增進食慾、改善乏力心煩等症狀。和粽子一起食用,還能緩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2、夜卧早起、穿衣簡單涼爽

(1)健康專家表示,酷暑季節,「簡單、涼爽、美觀、能保護皮膚」是著裝所要遵循的原則。要想穿出健康,那就要穿著適當,並注意選擇衣料,少穿緊身衣,以利身體內排出的汗氣散發,要勤於換衣,防止汗液浸濕生細菌。

(2)炎炎夏日,當衣料已經無法再省略的時候,你就要從衣衫的材質上下功夫了。而在眾多材質中,純麻、純棉、絲綢類材質不僅迎合潮流口味又具有極佳的降溫功能。因此,如果你不屬於熱帶型人,那麼這類面料的衣衫絕對應該是首選。

(3)專家指出,夏天選擇寬松、吸汗的衣服。尤其居家不必講究,可以盡量選擇涼爽寬大的衣服、衣服的質地最好是棉質的,不僅柔軟、透氣,而且吸汗性強。色彩上,可以選擇清爽宜人的淺色系列,如白、淡黃、淡粉、淺綠、湖藍、瓦灰、銀灰色等。

3、運動養生推薦健步走

(1)賽龍舟、蹴球、珍珠球、鬥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在端午節開展的體育運動。從古至今,端午節是一個提倡運動的節日。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正是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筋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

(2)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簡單易行有效的運動方式,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走為百練之組」。健步走健身,鍛煉者可選擇上午或傍晚鍛煉,運動中身體放鬆、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臂自然擺動、兩腿自然邁步,步幅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飽滿,呼吸自然有節律。走路時達到「頭目清爽、足部發熱,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悅」狀態為最佳。

4、精神調理忌惱怒氣郁

(1)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容易煩躁憂郁。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夏季養生,最重要的是要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

(2)要有好的精神寄託。人是有思想和理想抱負的,一個人有了奮斗目標,才能使他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美好的信念可產生自覺的意志行動和積極的情感。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如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集郵、釣魚、旅遊等,均能使人精神有所寄託,並能陶冶人們的情感,從而起到移情養性、調神健身的作用。

(3)時時對自己的性格進行陶冶,要經常注意檢查自己的情緒,如存在急躁、焦慮、憂郁、憤怒、狹隘等情緒時,一定要設法不使之再現,這就要加強學習、加強修養。《管子·內業》里曾說:「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守敬莫若靜,內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將大定。」在《黃帝內經》里介紹的聖人養生之道,一是「無恚嗔之心」,二是「無思想之患」,三是「以恬愉為務」。因此,有計劃地進行修身養性之道,用豁達、微笑對待不稱心的人和事是人們應具備的涵養。

5、中草葯避毒祛邪

(1)說端午不得不話艾草。它是一種葯用植物,艾葉味苦,微溫無毒,有溫氣血、逐寒濕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據說,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熏艾葉」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頭等處也掛上艾草。端午時節空氣潮濕,而艾葉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除污濁,凈化空氣,保持室內清潔衛生,起到消毒預防疾病的作用。民間有種說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身體健康。所以古人稱「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2)端午節常用的中草葯還有菖蒲、青蒿、香茅、柚葉等,一起用水煎後當茶飲用,或者泡酒飲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療效,可以預防疾病。

(3)端午之後濕熱漸盛,各種真菌、細菌大量繁殖,人體濕熱出汗,空氣中的過敏原增多,蚊蟲活躍,日照增強。於是,各種皮炎、濕疹、手足癬、蕁麻疹、白癜風等皮膚類疾病開始多發。專家強調,將菖蒲、生艾葉、佩蘭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預防以上提及的皮膚病。菊科的佩蘭有香氣,煎水沐浴有解熱清暑、化濕健胃、止嘔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預防感冒,防止蚊蟲叮咬的作用。

(4)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習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亂腹痛、驅逐腸胃充氣等功效。以它入葯的藿香正氣類制劑,更是備受專家推崇。

4、端午節民間都有什麼習慣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並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兵所捕,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5、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蒿,剪「艾虎」?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五月節、玉蘭節、木蘭節、夏節、重五節。雖然男人們都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可是你未必知道端午節為什麼插艾蒿。端午節為什麼插艾蒿呢?這個可就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了。端午節插艾蒿不僅是一種習俗,更是一種養生之道、保健常識。

在端午擺放或安插種種可驅邪的花草,來源亦久。端午節為什麼插艾蒿呢?驅邪避鬼。最早的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

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將艾扎作虎形,稱為艾虎,《荊楚歲時記》注文雲:「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取戴之。」同時也在門上掛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劍,蒲束扎的蒲龍。《帝京歲時紀勝》:「(端午)插蒲龍艾虎。」《清嘉錄》卷五:「戴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頭被認為是象徵武器銅錘,與蒲劍、蓬鞭相配,以趕卻鬼祟。另外還焚燒艾蒿等以驅趕蚊蠅。在湖南、浙江等地則采葛藤掛於門相上,傳說葛藤是鎖鬼的鐵鏈子,可驅鬼辟邪。

自古以來,端午節就流傳了家家戶戶掛艾草的習俗。人們把艾草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空中,剪成虎形,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因此古時也有人稱端午是中國古代的衛生節。正如《荊楚歲時記》所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青氣」。端午節為什麼插艾蒿呢?衛生清

艾葉用於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現在的第一部方書,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有艾葉的療效與用法,以後在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在我國盛產優質艾葉的湖北蘄州,至今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彥語。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種植,家家收藏艾葉。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艾葉的葯用價值。端午節為什麼插艾蒿呢?治病救人。

艾蒿的葉子,即艾葉有很多用途。艾葉最早的用途是灸,並與「針」齊名,醫籍《靈樞經》、《五十二病方》就有艾條灸或艾熏的記錄。而且還有「醫家用灸百病」之說。作為內服葯,艾葉具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之功用。《金匱要略》「膠艾湯」治妊娠產後下血,「艾服丸」治心腹、少腹諸痛,尤顯奇效。《清宮醫案》中「治療胎前產後危急諸症百發百中」的胎產金丹要術用蘄艾而不用祁艾;《婦女玉尺》阿膠蘄艾是以兩種地道葯材命名的成葯。

說到艾蒿,便不得不提蘄艾。明代醫學家李言聞(李時珍之父)稱贊艾葉「產於山陽,采於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李時珍稱艾葉「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相傳「他處艾灸酒壇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徹為棄也」,故蘄艾因此而聞名全國。

6、端午節九毒日做養生有什麼作用

農歷五月俗稱毒月,其中更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

農歷五月,是最要注意的一個月份。能全月不同房,對身心都有極大的好處。所以古代有習俗,五月讓婦女回娘家住一個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

以下是今年農歷五月份的「九毒日」,請千萬謹慎這九天。

農歷五月

初五 地臘,五帝校定生人官爵犯者削祿奪紀,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楊公忌。
初六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雷齋日。
初七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以上三日為「初毒日」)

十五( 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四天王巡行。
十六 九毒日,又天地元氣造化萬物之辰,犯者三年內夫妻俱亡。
十七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以上三日為「中毒日」)

廿五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月晦日。
廿六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廿七 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斗降。
(以上三日為「末毒日」)

7、端午節吃粽子和養生的有什麼關系

在古人認為端午這一天是火日百,這一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日子,同時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日子.按照古人的思維這一天需要驅邪辟毒,在中國漢代就已經有端午配飾來驅邪辟毒的習俗.如「後漢書,禮儀志」就有相關記載:「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棥.其禮:度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朴蠱鍾.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戶.代以所尚為飾.夏後氏金行,作葦茭,言氣交也.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閉塞,使如螺也.周人木德內,以桃為更,言氣相更也.漢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從以上記載可以知容道,在夏至還沒被端午吸納時就已經有配飾來驅邪辟毒的習俗.

8、如何過端午節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淅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葯,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崗縣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9、端午節養生食物有哪些

粽子。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尤其胃腸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貪多貪涼,最好分小塊多次食用。有些商家賣的迷你粽就是不錯的選擇。

方法/步驟

黃鱔。過端午不僅僅是吃粽子的時候,也是一年裡鱔魚肉最嫩、最有營養的時候,所以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俗諺。黃鱔由於口感軟滑無刺,一直都是淡水水產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尤其是對於孩子和老人來說,是不錯的補養品。黃鱔性溫、味甘,入肝、脾、腎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強精止血、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

打糕。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煎堆。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艾饃饃。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10、端午節要吃什麼喝什麼???

端午節應該吃:粽子、打糕、喝葯根湯、五黃餐。

1、粽子:吃粽子是一項流傳很久的習俗,傳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吃粽子的時候,千萬不要小看外面這一層厚厚的外皮,無論是用荷葉還是竹葉,都具有非常優秀的清熱解毒功效。在端午節吃粽子,不但可以起到滋補養生的效果,還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效果,對身體有很好的養生價值。

2、打糕:在我國吉林省延邊地區,有很多少數民族的同胞。延邊朝鮮族的朋友,很喜歡吃的一種食物就是打糕。在端午節的時候,他們會選擇用艾蒿與糯米飯放置在大木槽中;

用長柄的木槌反復敲打製成一種具有強力彈性的米糕,這樣做成的打糕,可以蘸紅豆沙,也可以在外麵包裹一層炒好的黃豆面,口感非常的筋道,而且還帶有濃濃的豆香味,非常的好吃。

3、葯根湯:在我國的雲南地區,當地的人民非常擅長用各種中葯來做料理的。即便是普通家庭,在燉煮的時候,也會選擇一些葯材放入水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補效果。在端午節的時候,雲南人過端午節,會選擇喝一些葯根湯。

尤其是在雲南普洱,端午節的時候,市場上會彌漫草葯的香味。每家每戶都要做葯根湯,將十數種草根搭配到一起,用來燉排骨和雞肉,這樣製作成的肉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可以起到滋補身體的效果。

4、五黃餐:在我國的某些地區,端午節的時候會吃五黃餐。端午節的桌上一定少不了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的身影。中醫認為端午節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在這一天的中午吃這些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驅除邪氣,提升自己的精力。

(10)端午節的養生之道擴展資料:

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補中益氣。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有一定緩解作用。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自汗也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粽葉中含有多酚類物質和鉀元素,通過蒸制時可滲入米內,有利於提高人體的抗熱機能。近年來有研究表明,粽葉的提取物還具有抗癌作用。

由於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狀,若主料能以部分的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葯等取代,不僅可增加纖維質含量,減少腸胃負擔,還更有益於健康。

與端午節的養生之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