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標點適用正確的一項是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語,出自《莊子――養生主》。 B
B
2、請高手翻譯一下《莊子·養生主》。原文已給出!
【原文】
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無涯②。以有涯隨無涯③,殆已④;已而為知者⑤,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⑥,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養親⑨,可以盡年⑩。
【注釋】
①涯:邊際,極限。
②知(zhì):知識,才智。
③隨:追隨,索求。
④殆:危險,這里指疲睏不堪,神傷體乏。
⑤已:此,如此;這里指上句所說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無盡的知識的情況。
⑥近:接近,這里含有追求、貪圖的意思。
⑦緣:順著,遵循。督:中,正道。中醫有奇經八脈之說,所謂督脈即身背之中脈,具有總督諸陽經之作用;「緣督」就是順從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經:常。
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養親:從字面上講,上下文意不能銜接,舊說稱不為父母留下憂患,亦覺牽強。姑備參考。
⑩盡年:終享天年,不使夭折。
【譯文】
人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勢必體乏神傷,既然如此還在不停地追求知識,那可真是十分危險的了!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於面對刑戮的屈辱。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並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衛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3、求莊子養生主全文
養生主養生主
【題解】
這是一篇談養生之道的文章。「養生主」意思就是養生的要領。莊子認為,養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忘卻情感,不為外物所滯。
全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盡年」,是全篇的總綱,指出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緣督以為經」,即秉承事物中虛之道,順應自然的變化與發展。第二部分至「得養生焉」,以廚工分解牛體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copy、「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虛「有間」,方能「游刃有餘」,從而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餘下為第三部分,進一步說明聽憑天命,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的生活態度。
莊子思想的中心,一是無所依憑自由自在,一是反對人為順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間雖是在談論養生,實際上是在體現作者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旨趣。
【原文】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zd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原文】二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
4、「養生」一詞最早出自哪句話?
「養生」一詞最早出自《莊子·養生主》中的「得養生焉。」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語,出自《莊子·養生主》。 標點符號正確嗎?
好像。。。
6、談談你對《莊子》中「養生主」一文的理解
<養生主>一文,其篇名中就已表達了要論述的重點,就是我們這個現實的生命應該
有怎樣的生活哲學。<養生主>這篇文章寫得比較簡單,可以說是莊子內七篇中義理最單
純的,但是從文章中所主張的觀點來看,確實仍是和莊子其它文章是一致的,因此有學者
認為<養生主>是莊子較早期的作品。
<養生主>主要就是在談「養生」,「養生」是莊子思想中的一個重要的內涵,我們
從「養生」的觀念出發可以關聯到莊子哲學的整個體系。這是和先秦其它學派不同的,例
如「法家」就要從「富國強兵」的觀念談起來,「儒家」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談起
來,「墨家」從「節葬節用兼愛非攻」發表觀念,這些觀念發表的起點也就是各學派基源
的問題意識,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思考方向,都是直接對准社會國家大事而來,然
而重視「養生」的莊子,卻把對「生命的惜愛」與對「生活的安排」當作理論的目標,而
不是社會國家的大勢雲雲。莊子主張,生命與生活是人生的大事,要以深刻的思考來面對
它,不要把它當成社會目標的附屬物,不要以社會的價值來決定生活的行止,而要以「生
活的照顧」、「生命的觀念」來作為人生活動的目的。
「養生」的觀念在<養生主>文中化為許多的具體操作的智慧,如「全生保身」的生
活哲學、庖丁解牛的「養生」哲學、「委於自然」的生命觀、「安時處順」的生活哲學等
。而這些觀念的建立是直接把人的生命存在的意義放在非道德性的自然義的整體天地之間
來看的,就是在一個「齊物的胸懷」中看待自己,在一個「真人的知能」中處理自己,在
一個「逍遙的意境」中走出自己。
7、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語,出自《莊子——養生主
D
8、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語,出自《莊子一養生主》。 B.魯迅
B.
9、《莊子.養生主》的文言文翻譯
人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勢必體乏神傷,既然如此還在不停地追求知識,那可真是十分危險的了!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於面對刑戮的屈辱。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並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衛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無非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視覺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願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雖然如此,可是每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