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至養生提醒 冬至養生主要有哪些要點
冬至 我國進入「數九寒天」注意保暖防病新華網天津12月20日電(記者周潤健)12月22日將迎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專家提醒說,從冬至之日起,我國即進入了數九寒天。值此時節,公眾要防止嚴寒氣候的侵襲,注意保暖防寒,少生疾病。冬至養生的方法:數九寒冬時節,為了防寒保暖、少生疾病,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示說,此時節,公眾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因此,此時節一定要進行適當的禦寒鍛煉和體育鍛煉。比如平時要堅持用冷水洗臉,慢跑、打拳、舞劍等方式,都可以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冬至養生吃什麼: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強體育鍛煉之外,在日常飲食中,還應多吃些禦寒食物,如海帶、紫菜、菠菜、大白菜、玉米、藕、胡蘿卜、山芋、百合、羊肉、牛肉等,這些食物可以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我國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介紹說,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此時太陽黃經270度,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太陽的輻射量和日照時數到達最低點,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日短」「日短至」。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意思是說,從這一天以後到立春的45天,陽氣漸升,陰氣漸降,白晝漸漸變長,夜晚漸漸變短。天文專家表示,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據氣象資料統計,每年的冬至前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和寒流南下,造成驟然降溫,並伴有大風、雨雪、冰凍等惡劣氣候。
2、冬至已至,怎麼養生更能長壽?
冬至養生,「吃穿動養」四者缺一不可,四方面做好了,更容易長壽。2019年12月22日,是傳統二十四節氣里的「冬至」。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冬至冬至,也意味著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那麼,冬至養生,和平常時候有何不同呢?
俗話說「冬練三九」,所謂的數九嚴寒,也就是冬至前後開始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冷在三九」,形象地道出了、一年裡最冷的隆冬嚴寒的味道。
大眾養生食物熱量表
大眾養生食物熱量表
智能小程序
如何度過「生命中非常的寒冷」?在我看來,也就是四個方面要做好,它們就是:吃、穿、動、養。
1、 吃——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進補可以適當多吃牛肉、羊肉、芹菜、白蘿卜、土豆、大白菜、桂圓等。常見的火鍋滋補肉食,都是這個季節比較合適的進補方式。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可見,「三九」養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好好溫補一下。但是,溫補也要注意適可而止,大溫大熱、過食辛熱肥甘也是不可取的。
2、穿——保暖防寒,該穿就穿:
寒冬臘月,外界氣溫很低,身體的熱量主要就從裸露的頭、手等處散發。中醫認為,這就是一種傷陽的行為。現在很多人喜歡講究風度,穿得太多,身材顯得臃腫。於是各種「反季節」穿衣法絡繹不絕。
因此,該穿就穿,做好保暖防寒,是冬季應有的穿衣方式。如果溫度低於5度,更要帶好帽子,防止熱量散耗,也就養護好了陽氣,更利於健康長壽。
3、動——合理運動,養護陽氣:
三九隆冬,多數人選擇「貓冬」避寒。實際上,寒冬臘月,正是我們乘機提高抵抗力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氣溫低時,身體會有一種蜷縮成一團的意願。此時,如果勇敢地起身走出去,反倒無懼寒冷。這樣的「鍛煉」,其實更有利於機體抵抗寒冷。長此以往,身體的抵抗力也就更好了。當然,外出運動,最好還是做好防風寒的措施,穿比較厚實的運動服。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冬天是陰氣收藏的時段,三九是氣候變更的轉折點,也是陰盛陽衰的高峰。陽主動,陰主靜。如果缺乏運動,陽氣也會失去活力。堅持合理的運動,適當維護好陽氣的生機,使氣血流暢,經絡暢通,都是非常好的養生方式。
4、養——動靜相宜,陰平陽秘:
《黃帝內經》:冬季養藏。養陽和養陰,其實並不矛盾。孤陽不長,孤陰不生,我們要做的就在於如何「陰平陽秘」,那樣才是最好的長壽方法。
3、冬至養生的介紹
冬季是健康「儲蓄」的最好季節。冬季閉藏,萬物休整,神志深藏於內。人在這時只要順應這一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做到多「儲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長壽。
4、延續至今的幾個冬至養生習俗,你知道幾個
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間還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冬至養生食譜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餃子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包餃子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葯,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葯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後將羊肉、葯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葯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這種扁食不同
紅豆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養生習慣
艾灸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
在冬至前後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 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鍾。
5、冬至養生詩句
冬至詩詞(一):小 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綉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詩詞(二):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冬至詩詞(三):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冬至詩詞(四):辛酉冬至
(宋)陸游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冬至詩詞(五):冬至感懷
(宋)梅堯臣
銜泣想慈顏,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隨新陽生。
稟命異草木,彼將羨勾萌。
人實嗣其世,一衰復一榮。
形容冬至的句子
吃口冬至菜,定能發大財;喝上冬至酒,幸福到永久;咬口冬至餃,從此好運交;吃顆小湯圓,家美人團圓;冬至到了,願你吉星高照福無邊,年年有餘樂逍遙。
冬至到來氣溫低,防寒保暖多穿衣,朋友情誼記心裡,祝福問候不停息,生活不是在演戲,粉飾自己沒道理,逢場作戲更不必,活出自己是真諦,想笑盡情開懷笑,想唱不怕它跑調,掙多掙少沒關系,瀟灑快樂就足以,沒事發發簡訊息,再冷不忘常聯系。
據說冬至收到養生的祝福,可以無限接近幸福。把快樂分成連續劇,一集一集的回憶。把快樂煮成養顏湯,一碗一碗的品嘗。把快樂釀成友誼酒,一杯一杯喝到天長地久。冬至養生,快樂先行。好運盈門,友誼長存!
6、冬至怎麼養生
1.調整飲食。
冬至時節應當食用性溫的食物,如牛羊肉、紅抄棗、桂圓、辣椒等,這類食物有驅寒、溫腎的功效。可以增加人體的熱能,提高抵禦嚴寒的能力。
2.多吃百堅果。
冬至時多吃些核桃、栗子、松子、榛子和花生之類的堅果,因為堅果性味偏溫熱,有禦寒的作用,能夠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3. 曬曬太陽。
冬季天氣度寒冷,人們都穿的嚴嚴實實的,中午的時候找個避風的地方曬太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問有利於身體健康。
4. 熱水泡腳。
冬至時節應當堅持每天睡覺前用熱水泡腳,能答夠達到疏通經絡散寒活血的功效,減少疾病的發生。
7、冬至養生注意什麼
穿著暖和 自古就有「秋防燥、冬防寒」的說法,因為冬季寒冷,特別是北方寒風刺骨,如果不注意防寒,那麼,「外寒侵入機體,經久不散,易傷人體的陽氣,導致內寒產生,使人生病」。所以,進入冬季後,要把防寒作為養生的第一要務,不可硬撐。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都要注意穿著暖和。
早睡早起 冬季夜長,人們不可過分熬夜。每當到了夜間10~11點就應上床睡覺,到早晨到了6~7點就應按時起床。古人雲,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養陰氣,後者對健康不利。
開窗通風 寒冷的冬季,人們常常將門窗關得緊緊的,這種做法使得屋子內充滿二氧化碳和廢氣,對人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即便是異常寒冷的寒冬臘月也要注意定時開窗,以便排放二氧化碳和廢氣,提高氧氣濃度。同時,讓陽光照射進來,增加室內負離子含量,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運動鍛煉 寒冷的冬季使許多人長時間呆在家中,不外出或很少外出參加運動,其結果是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有所下降,經常感冒。因此,冬季也要加強鍛煉,只要不是刮大風的日子就可外出鍛煉,這樣對保持健康有益,可少生病或不生病。
樂觀向上 冬季受到使用火爐、暖氣、氣候乾燥等方面的影響,人容易「上火」,情緒也易發生變化。中醫認為怒則氣上,擾動陽氣。因此,冬季要注意情緒調節,平日要注意保持樂觀情緒,而當遇到不順心之事要注意保持冷靜,不要輕易生氣、發怒,以避免焦慮和抑鬱等負性情緒。
涼水洗臉 冬季天冷,多數人喜歡用熱水洗手、洗臉,這是沒有錯誤的;但採用涼水洗手、洗臉,這卻對身體非常有益。研究表明,冬季堅持用涼水洗手、洗臉,可增強耐寒抵抗力,對適應環境變化有所幫助。
8、冬至的養生?
重點要養心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順時奉養
告誡老年人要「依四時攝養之方,順五行休王之氣,恭怡奉親,慎無懈怠」也就是說,天地、四時、萬物對人的生命活動都會有影響,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順應自然規律,順應四時氣候變化,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只有這樣才能老當益壯,益壽延年。
禦寒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冬至養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飲食上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外出時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氣溫較低時盡量少出門,適度保暖、適量運動。
養藏
冬至後,天氣寒冷、陽氣伏藏,順應這一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於「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補養腎臟十分重要。
補陽
冬至時陰氣已達到極盛,陽氣開始萌芽。順應這一趨勢,冬至養生亦應適當補養陽氣,可以適當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葯食,注意生活規律,定時開窗換氣,常呼吸新鮮空氣適當進行室外體育鍛煉。
益陰
《內經》有「秋冬養陰」之說,而北方冬季氣候一般比較乾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也是冬至養生的重要內容。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卧室內要適當通風並注意保持一定的濕度,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針灸通穴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
在冬至前後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 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鍾。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沖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會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9、冬至如何養生
原則
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元憂平陽」的原則,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
[養腎為先]
寒氣內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准備
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溫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松軟。
[增苦少咸]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