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浴養生法的正確方法
一般來說,每晚一次足浴即可達到養生的目的,也可一天數次或早晚專各一次。晚上臨睡眠前屬足浴養生收效最佳,每次足浴時間以20~30分鍾為宜,足浴完畢最好在半小時內上床。
下面是詳細方法:
一、先取適量水放入腳盆中,水溫應因人而異,以腳感溫熱為准,過燙、過涼都不好;水深開始以剛覆腳面為宜。
二、將雙腳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鍾,然後用手或毛巾反復搓揉足背、足心、足趾。
三、為強化效果,可有意識地搓揉中部一些穴位,如位於足心的湧泉穴等;必要時,還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復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膚發紅發熱為止。
四、為維持水溫,需邊搓洗邊加熱水,最後水可加到足踝以上。
五、洗完後,不要晾乾,用干毛巾反復搓揉干凈最好。
2、怎麼樣進行足浴才能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
研究表明,足浴養生的最佳方法是:先取適量水於腳盆中,水溫應因人而異,以腳感溫熱為准,或燙或涼都不好;水深開始以剛覆腳面為宜,先將雙腳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鍾,然後用手或毛巾反復搓揉足背、足心、足趾;為強copy化效果,可有意識地搓揉足部一些穴位,如位於足心的湧泉穴等;必要時,還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復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膚發紅發熱為止,為維持水溫,需邊搓洗邊加熱水,最後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後,不要晾乾,用於毛巾反復搓揉干凈最好。一般來說,每晚一次足浴即可達到養生的目的;當然,也可一天數次或早晚兩次。實踐表明,晚上臨睡前足浴的養生收效最佳,因此,保證每晚足浴是十分必要的。每次足浴時間以20~30分鍾為宜,太短效果不佳,過長也無必要;足浴完畢最好在半小時內上床睡覺。
足浴養生,確實是切實可行而又簡便易行。關鍵是持之以恆,日久必見奇功。
3、經常泡腳可以養生,那你知道正確的泡腳方法嗎?
善足部血液循環、促進代謝、驅除寒冷的作用,人的足部有很多穴位、反射區和經絡,泡腳時按壓、揉搓等對人有很多好處,俗話說「富人吃補葯,窮人泡泡腳」,這當然也是很有道理在很多人的固有思想里。覺得泡腳水一定是溫度越高越好,所以經常會把腳泡得通紅,但其實泡腳水並非越熱越好,在溫度上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水溫控制在40攝氏度是剛剛好的,水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
泡在這里體現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那樣是起不到養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腳,而不是泡腳。注意事項:先在腳盆里放熱水,水溫適宜不燙腳為宜。雙腳放進去,水量以淹蓋到腳面為宜,水溫下降後,再添加少量熱水繼續泡到水溫下降後,在添少量熱水……就這樣反反復復,水量泡腳時看看電視、看看書報十分愜意,但其實這是不大好的習慣。
看書、看電視的時候需要集中精力,腦部要集中供血,腳部對溫度感知也較差,建議泡腳的時候聽聽一些輕音樂,放鬆身然後加熱水到洗腳盆里,先燒加一點,不要一下子全部加下去哦。把雙腳放入水中慢慢適應,雙腳可以互相摩擦,記得都要慢慢的輕輕的哦。等水有點涼了以後再加熱水,加熱水的時候把分鍾,然後按摩腳心,注意避免用鹼性強的肥皂等泡腳。
第二飯後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的血液供給。第三泡腳時可加入一些中葯,可以治療預防很多疾病。第四,泡完腳後不能馬上睡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假如水溫過高的話,腳上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對身體不利。
4、足浴怎樣養生?都有哪些好處?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這首民謠道明了足浴能夠養生的道理。從經絡學的觀點看,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6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上的6個穴位中。僅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佔全身穴位的1/10.經常進行足浴,使足部的湧泉、太沖、隱白、昆侖等諸多穴位受到熱力刺激,就會促進人體血脈流通,調理臟腑,平衡陰陽,舒通經脈,強身健體,推遲衰老,祛病延年。 現代醫學也已證實,「人老腳先老」、「寒從腳下起」、「小看腳一雙,頭上增層霜」,它們說明了腳的健康不僅關繫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系。因為腳掌有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緊相連,同時又密布眾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臟」之稱。另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粘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系,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而足浴作為一種良性刺激,可使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並有益於大腦細胞增生,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能使體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可見,足浴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實踐表明,足浴不失為一種可靠的局部浸潤療法。它不僅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腳氣、腳凍、腳乾裂,以及下肢麻木、酸痛、發涼、腫脹等病症,而且因為經絡的作用,對於感冒、關節炎、高血壓、神經衰弱、眩暈、失眠、便秘等病症,也都有確實療效。 怎樣進行足浴才能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呢? 研究表明,足浴養生的最佳方法是:先取適量水於腳盆中,水溫因人而異,以腳感溫熱為准,或燙或涼都不好。水深開始以剛覆腳面為宜,先將雙腳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鍾,然後用手或毛巾反復搓揉足背、足心、足趾。為強化效果,可有意識地搓揉中部一些穴位,如位於足心的湧泉穴等;必要時,還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復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膚發紅發熱為止。為維持水溫,需邊搓洗邊加熱水,最後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後,不要晾乾,用干毛巾反復搓揉干凈最好。一般來說,每晚一次足浴即可達到養生的目的。當然,也可一天數次或早晚兩次。實踐表明,晚上臨睡前足浴的養生收效最佳,因此,保證每晚足浴是十分必要的。每次足浴時間以20~30分鍾為宜,足浴完畢最好在半小時內上床睡覺。 足浴養生,簡便易行。關鍵是持之以恆,日久必見奇效。 浸足療法 浸足療法是用葯液浸泡雙足,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 我國傳統醫學認為:春天洗腳可升陽固脫;夏天洗腳能祛溫除邪;秋天洗腳可潤痛肺腑;冬天洗腳,能暖和丹田。 本療法用於防病治病,通過葯、熱摩擦等共同作用於人體足心湧泉穴,使人體經血流暢,心、腎、肝、脾諸臟腑得養,病痛祛除、身體康健。 一、浸足療法的適應症 浸足療法多用於防治人體心、肝、脾、腎、子宮等臟腑疾病,常期應用可有增強心腎功能之效。 二、浸足療法的操作方法 應用浸足療法時首先應辨病辨證選用有效的方劑。用清水將葯物加水煎煮、去渣,待葯液溫度降至40~50度時,將雙足浸泡於葯液中。浸泡時患者可自行用手按摩雙足穴位,每晚睡前一次,每次浸泡20~30分鍾(葯液涼了加溫)。浸泡完畢後用熱水洗凈雙足,毛巾擦乾,平卧並抬高雙足20~30分鍾。 三、浸足療法臨床應用舉例 1、失眠:磁石、荊芥、夜交藤、丹參、獨活、遠志各15克,水煎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水溫約攝氏40度)浸足,每晚睡前1次。 2、高血壓:夏枯草、磁石、決明子、生龍骨、川芎各15克,草葯煎汁去渣倒入米醋合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鍾。 3、遺精、早泄:熟地、澤瀉、杜仲、防風、巴戟天、公丁香各15克,水煎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晚睡前1次。 4、急性結膜炎:野菊花、木賊草、薄荷葉各15克,煎水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1~2次,每次20分鍾。 5、足部凍傷:桂枝、茄秧、白芷、防風、細辛各15克,水煎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2次,每次20分鍾。 四、浸足療法的注意事項 1、浸足療法水溫應保持在攝氏40度左右,水溫不能過高防止燙傷。 2、智力障礙、小兒、葯物過敏者禁用此療法。
5、為什麼足浴可以養生?
養生益壽,古往今來都是人們美好的願望,也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我國人民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多種多樣的養生方法,其中最簡便易行的要算是足浴養生了。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這首民間歌謠道明了足浴能夠養生的道理。從經絡學的觀點看,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部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六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上的六個穴位中。僅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佔全身穴位的1/10。經常進行足浴,使足部的湧泉、太沖、隱白、昆侖等諸多穴位都受到熱力刺激,就會促進入體血脈運動,調理臟腑,平衡陰陽,舒通經脈,強身健體,推遲衰老,祛病延年。因此,「天天洗腳,勝吃補葯」、「三天吃只羊,不如洗腳再上床」、「夜夜把腳洗,難得寒氣從腳起」,這些諺語是確有道理的。
現代醫學也已證實,「人老腳先老」、「寒從腳下起」、「小看腳一雙,頭上增層霜」這些俗語不俗,它們說明了腳的健康不僅關繫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系。因為腳掌有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緊相連;同時又密布眾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臟」的美稱。另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粘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系,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而足浴作為一種良性刺激,可使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並有益於大腦細胞增生,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能使體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可見,足治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實踐表明,足浴不失為一種可靠的局部浸潤療法。它不僅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腳氣、腳墊、腳凍、腳乾裂,以及下肢麻木、酸痛、發涼。腫脹等病症,而且由於經絡的作用,對防治感冒、關節炎、高血壓。神經衰弱、眩暈、失眠、便秘等病症,也都有確實療效。
6、怎麼泡腳視頻
常見泡腳方法
艾葉泡腳的方法: 取干艾葉50—100克(根據水的多少定,沒有嚴格標准),先用水煮開後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後泡腳,若嫌麻煩就先用部分熱水浸泡艾葉20分鍾後再加水泡腳也可。 艾葉泡腳的幾個小驗方: ① 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② 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或瘀血。 ③ 艾草加鹽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 ④ 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用醋水泡腳:(米醋或老陳醋100-150克) 1.可解決腳臭問題,用醋泡腳可以殺滅細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療腳氣; 2.可以緩解疲勞; 3.可以滋潤皮膚,軟化角質,增加皮膚彈性; 4.能祛除風濕,改善畏寒怕冷的症狀; 5.治療睡眠障礙; 6.醋能夠滲透足部表層皮膚,增強血液循環,清除人體血液垃圾和病變沉渣,治癒許多慢性病症。 春天泡腳,升陽固脫; 夏天泡腳,暑濕可祛; 秋天泡腳,肺潤腸濡; 冬天泡腳,丹田溫灼。
編輯本段如何正確泡腳
第一,要選對泡腳桶。 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泡"在這里體現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那樣是起不到養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腳,而不是泡腳。 正確的選擇是,買一個比較深的木桶,要能把小腿整個放進去的那種。為什麼要選擇木桶呢?一是比較容易保溫,二是貼近自然。 第二,要選擇加熱設備。 市場上賣的這種泡腳桶,沒有加溫設備,這樣,我們在泡腳的時候,有時感覺水涼了,不得不往裡加熱水,所以泡腳前我們可以多准備些熱水瓶,灌滿熱水備用。 第三,如何確認泡腳效果。 怎樣算是泡好腳了呢?那就是泡到你的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注意,千萬不要出大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傷心的。只要出微汗就OK了,說明你的經絡上下貫通了。這也是證明你經絡是否通的一個辦法。
編輯本段冬日熱水泡腳 減少失眠困擾
睡眠煩惱是很痛苦的事情,不僅白天無精打采,還會導致身體狀況下降,推薦一個泡腳的方式,有助提高睡眠質量。 加入鵝卵石磨腳可提高足浴的效果,促進人體脈絡貫通,達到交通心腎、疏肝理氣、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更好地改善睡眠。 泡腳盆里加入鵝卵石,能起到類似針灸的作用 睡前泡腳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在泡腳的熱水裡加入鵝卵石,燙腳的同時用鵝卵石磨磨腳,能起到類似於針灸的效果,可以很好地促進睡眠,這恐怕你就不知道了吧。
編輯本段原理
用熱水泡腳時,我們會發現腳上的血管會擴張,腳表皮變紅,這是因為熱水泡腳時加速了腳部血流循環,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並使大腦血流量相對減少,使人產生睏倦感。 同時由於腳掌上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熱水泡腳時對腳部末梢神經的溫熱刺激作用,可對大腦皮質產生抑製作用,使人感到腦部舒適輕松,從而加快入眠,使睡眠加深。
編輯本段泡腳與穴位
熱水泡腳,如同用艾條「溫灸」腳上的穴位,而在泡腳盆里加入鵝卵石,高低不平的石頭表面可以刺激腳底的穴位(湧泉、然谷、太溪等)或腳底反應區,起到類似足底按摩和針刺穴位的作用,從而提高足浴的效果,促進人體脈絡貫通,達到交通心腎、疏肝理氣、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更好地改善睡眠。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在泡腳盆里加入鵝卵石,可起到「針」與「灸」雙效合一的作用,比起單純用熱水泡腳效果要好很多。 泡腳用的鵝卵石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選擇圓滑、大小相近的為佳。目前建材裝飾市場上都能買到。 另外,泡腳用的水應該保持在45℃左右,水深至少要超過踝關節,腳在卵石上均衡地踩踏,浸泡20~30分鍾左右為宜。有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的患者,以及老年人,用熱水泡腳時,要特別注意水溫和時間的控制,若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心慌等情況,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腳部皮膚感覺下降的人,使用鵝卵石揉搓雙腳時要注意力度和水溫,以免擦破或燙傷皮膚。腳部有損傷(包括關節脹痛、拉傷、扭傷等)、炎症還未痊癒的人,不宜進行鵝卵石熱水泡腳。
編輯本段泡腳的注意事項
泡腳時,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水應有一定的熱度,以40~50攝氏度為宜。以腳能忍受為度,才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養生、強身的作用。 ●水量不可過少,一般應以淹過踝關節為度。每次浸泡時間以5~10分鍾為宜。 ●做泡腳時不要看書、看電視,這樣容易達到「引火歸元」的效果。 另外,泡腳時如在水中適當加些葯物,效果更佳,以下是幾種常用的葯物及其作用。 ●香榧樹葉l把,用水煎煮,外洗可治腳氣。 ●大黃、黃連、黃芩、黃柏、野菊花各15克,水煎取汁,泡腳可治春夏癤病。 ●老鸛草熬水泡腳,可治療膝踝關節麻木痙攣。 ●白果樹葉煎水洗腳,可防治小兒腹瀉。 ●經常用芹菜葉煎水泡腳,對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有益。 ●生薑熬水泡腳,可治療感冒鼻塞。 ●苦參、癬皮、蛇床子、蟲衣、紅紫草、防風各10克,水煎取汁泡腳,可防治皮膚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