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教的養生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在眾多的道教養生方法抄中,可分為兩個方面:
1、修煉精神層面:內視、坐忘、存思、守一之法;百
2、鍛煉形體層面:導引、太極、行氣、服度食之術。
綜合的來看,道教養生法主知要有胎息行氣、守一存神、導引按摩、動道功靜功,以及日常起居宜忌等。
2、道家有何等養生方法
方法/步驟
一、道教養生要求人們重視自己思想道德晶質的修養,這是養生長壽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道教先賢曾這樣教導養生者,「養生者,不但餌葯餐霞,其在兼於自行。自行周備,雖絕葯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也就是說,道教在修煉養生中常講的要修仙道,必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難成。
為了強化養生者的思想道德修養,道教制定了許多清規戒律,強調必須要做到與人為善,積功累德,忠孝友悌,正己化人,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救人之急,憫人之孤等。通過這些具體的道教行為規范,凈化社會,凈化人們的心靈,最終就可達到不求壽而壽自延的目的。
養生 道家有何等養生方法
二、道教養生素重煉氣之法。這是一種動靜結合以養護元氣為主的養生之道。道教認為,人的元氣為生命之源,得元氣則生,失元氣則死,欲保生命之體,就必須養氣。養氣分為服氣和行氣兩個方面。服氣即吸收天地之生氣,具體操作時應該注意:時間以每天清晨為主,以晴天為主,端立或平坐,閉目叩齒,舌抵上顎,津液回咽,吸氣平穩適度有力。
行氣的要求是以我之心,行我之氣;適我之體,攻我之疾。實際就是用體力真氣抵抗外部邪穢之侵襲,從而達到氣血兩旺,身體免疫力增強的效果。道教服氣、行氣早已成為氣功修煉的基本要領,同時也被醫學界所推廣,用於治療很多慢性頑固性疾病。如養生治病的呼吸行氣的「呵、呼、咽、吹、噓、唏」六宇訣即是最好的例證。
養生 道家有何等養生方法
三、道教養生十分注重適度鍛煉,而且必須持之以恆。生命在於運動,這是養生的基本要求。有病者要注意鍛煉,無病者也應該經常加以鍛煉。鍛煉身體能夠強筋骨、健精神、增食慾、活氣血、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為此,道教的修煉者發明了武當拳、太極拳、形意拳、太極劍、八段錦等等。
當然,鍛煉的方式很多,打拳舞劍、長跑短跑、散步淡心、跳舞做操等。人們可以根據身體的承受能力選擇其中的若干項作為鍛煉的基本方式。鍛煉身體切記要做到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不要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有堅持不斷才能收到強身健體的理想效果。這是益壽延年、養生強身的治本之道。
3、道教養生修煉的方法是什麼?
據元代李道純的統計,當時流傳的養生修煉方法有三千餘種,而道書上記載的大約只有二百種,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十大類。
1、導引按摩類
這一類功法是以健身強體為目的的動功,包括導引術、按摩術、點穴術、叩齒法、鼓漱咽津法、鳴天鼓、干梳頭、乾洗臉、揉耳運目、仙鶴點水、擦腳心、兜外腎、自發動、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動搖肢體為門徑,與服氣、存思配合,組成系列功法。
馬王堆導引術(資料圖圖源網路)
2、吐納行氣類
這類功法是以調煉呼吸為門徑,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延年益壽效果,並能發放內氣利他濟人。這類方法包括采氣、食氣、閉氣、煉氣、布氣(發氣)、胎息、調息、六字訣等。大體可歸為服食外氣、吞咽元氣、存思服氣、調動內氣等四種。
3、意念修煉類
我國道教氣功,除「內丹」堪為不二法門,「行氣」久稱一樹奇葩,其他如守一術、虛靜術、存神、內觀、定觀、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竅、存思術等等,方法尚多;而這些方法歸結到一點,不外以意念修煉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為「意念修煉」,並從而與「內丹周天」、「吐納行氣」鼎足而三。
教氣功:十二段錦(資料圖圖源網路)
道教三大類功法足以概括我國氣功中的一切靜功,其中「行氣」以呼吸修煉為主,「意念修煉法」以意念修煉為主;然而兩者卻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涇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行氣」功法常須藉助意念活動進行配合,而「意念修煉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參與,只不過是各有專攻,側重不同罷了。而「內丹」之術則綜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從而成為我國氣功中的千古絕招。
4、內丹周天類
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煉「丹」的系統修煉方法。在道教修煉諸法中,內丹的理論最稱精湛,方法最為周密成熟,堪稱道教氣功的代表、精髓。內丹的流派分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東派、三豐派、青城派;修煉的方法有十多種,但皆以性命二字為綱宗。就修煉的順序來說,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有先修性後修命及先修命後修性的漸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稱「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煉神之道與禪宗之禪的融合,入手即逕直煉神還虛,絕情忘念,明心見性。
內經圖(資料圖圖源網路)
先修性後修命,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從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見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徹命功。這種丹法的修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百日築基,煉精化氣,亦稱為小周天;第二階段為十月養胎,煉氣化神,亦稱為大周天;第三階段為三年哺乳,練神還虛;第四階段為九年面壁,練虛合道。
先修命後修性,為南宗所倡。其法從鍾呂派內丹的傳統方法入手,守竅調息,循序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至煉神階段,參究禪宗性理,以「打破虛空為了當」。
從修煉方式講,內丹又分為清修、雙修二派。清修派主張陰陽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這是內丹的主流。雙修派認為陰陽分具於異性之身,主張男女合修,取葯於「同類彼法」。這類方法實屬秦漢以來房中術的進一步發展。道教還認為,男女生理不同,故煉丹的方法應有所區別。宋元以來,出現了不少「女丹」的修煉方法,一般都從意守膻中「煉體」入手。
5、辟穀斷食類
辟穀亦稱「卻谷」、「休糧」、「絕粒」、「斷谷」等,即在一段時間內,乃至長期不食蔬谷和煙火食。我國辟穀起源很早,並不是有了道教以後才有辟穀的。道教興起後,接過辟穀之法,不僅把辟穀實踐推向縱深,而且還予理論上賦予一種神秘色彩。辟穀大略可分為辟穀後服氣、辟穀後飲水、辟穀後服食葯物三種,其中辟穀服葯法有百種之多。這三種辟穀法,一般都與服氣等類靜功配合。
6、滋補服食類
這類養生修煉方法又稱為「服餌」、「服食」。所服之物大體可分為草本金石類葯物。道教宣揚服食用金石等煉成的丹葯可長生成仙,已被實踐證明屬謬誤之談。但所服草木之類葯物,多有滋補作用,服食得當,當非無益。比如適量的服食大棗、靈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參、乾地黃等對人均有滋補作用。
道士煉丹(資料圖圖源網路)
7、房中養生類
此法因議論不一,在此不再論述,望見諒。
8、起居攝生類
道家養生修煉之術,除內丹、行氣、存思、服餌、房中、導引等法之外,還包括心身兩方面的養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飲食、語言、情緒等方面的雜修之法,這就是起居攝生類修煉法,可謂博大精深,網羅無遺。它包括四時調養法、情緒調攝法、飲食調養法、起居調養法等。
9、香湯沐浴類
在多種多樣、異彩紛呈的道教修煉方法中,還有一類不被外界注意,但在養生修煉中確有一定特殊作用的養生修煉法,這就是香湯沐浴。所謂「香湯」,就是調進各種芬芳葯料的溫熱洗澡水。香湯沐浴的作用不僅在於洗凈身體,滌盡垢膩,並且還在於藉助洗滌身垢的啟發影響,反過來對潔凈內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氣自然清朗,有利於養生修煉。道教作道法之前,皆當香湯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香湯沐浴(資料圖圖源網路)
沐浴的香湯常用五種香湯。所謂「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葉、零陵、青木香五種香葯或香料的總稱。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揮發油,味芳香,據道教密傳,有避邪和去三屍的作用。桃皮是桃樹去掉栓皮後的樹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氣味芳香,具有較強的健腦醒腦作用,且可以殺諸瘡蟲,止息痧氣。柏葉,則具有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止飢的作用。零陵香,對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皆有較好的療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還能清醒毛孔,促進皮下毛細管的血液循環,使沐浴者遍體舒適。香湯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湯等加制而成。調湯之人,功德無量。
10、指印符咒類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樣,也有手印、咒語。道教的手印「訣」、「手訣」,手指做成訣的姿勢叫「掐訣」。訣的種類有數十種,其作用與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則相異。道教的咒語,稱為「祝」或「咒」。
道家手訣(資料圖圖源網路)
大約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韻文,第二種是無韻的短語,第三種取自佛教咒語。道教在修煉時,多用咒語,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氣一類,在開始做功及做功結束時,都要掐訣念咒。內丹修煉中亦往往用咒語。念咒時不但要掐訣,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訣同時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應。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煉時,還常書符。符的種類很多,各有其用場,雖召神制鬼自屬無稽,但符?的實際運用,都與氣功修煉密切相關。
4、道家養生的秘訣有哪些
養生保健百秘訣一:多喝粥
粥補人、養胃,歷來都被養生家視為養生保健的最佳食物。它由大米經過熬制而成,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度。粥溫和易進食,攝生養體,適合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消化能力不好,進食比較少的老年人。常喝粥,能為老人補充能量,強身健體知,延年益壽。
養生保健秘訣二:常飲茶
茶
也是養生保健的佳品,其抗衰老作用讓人驚嘆,甚道至超過維生素E的18倍。茶葉中含有豐富的茶色素能防治老年人常有的動脈硬化,有些茶還有高效的防癌功能。
經過調查顯示,每天飲茶的老回年人壽命普遍都比較長。喝茶的確有益答健康,比如枸杞參茶就有滋補抗衰老的作用,平日里可以在茶里加入枸杞和西洋參,充分利用了
5、道教養生?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是中華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續。道教的最高理想:「長生不死,常欲樂生」,其內涵把長壽、最佳養生之道作為自己的道義。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與神俱,飛升成仙」。其含義把精神修養,形體鍛煉,形神合一視為與養生觀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體視為「小宇宙」,把自然界視為「大宇宙」,大與小運轉要協諧,要順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違拗。只有如此,才能達到盡享天年的人倫之樂。
道家養生方式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最上乘者是先秦時代老子倡導的清靜無為,中乘者為秦漢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東漢末期的張道陵等。明、清以來,道家的養生學發展到了相當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體、食物等修煉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許多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作為道教的精華傳習至今。
道家特別強調精神方面的修煉,把「清靜無為」、「離境坐忘」作為養神的核心。道家認為,自然界博大無邊,慾望又無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物質名利,勢必會勞神傷身,損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須「去物慾,簡塵事」。
道家所提倡的這種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靜無為」,雖是不現實的,但對生活在快節奏、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的人們,如若在緊張喧鬧的現代生活中,有那麼片刻的時間,使整個身心回歸到自然狀態,進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對消減疾病、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恐怕會有裨益的。道家養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煉。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氣法,它與現代氣功中的調息、吐納、內視功法、內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認為吸入天地間的四時正氣,日、月、星辰的精氣,就可以長生。結合呼吸修煉,道家也很講究形體修煉。其主要內容有按摩、導引、拳術。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經穴,用按壓、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於人體;導引、拳術則是引導四肢百骸,做各種屈伸俯仰運動,達到疏通經絡、理氣止痛的治療效果。
道教的養生,以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為最終目標。這種對於長生不老嚮往的思想,早在老莊著作中就有闡述。在《莊子》的《逍遙游》和《齊物論》等篇中,有關於神仙的描述:「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膚光滑潔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麗婉轉得如同少女。不吃五穀,只是吸風飲露。乘著天上的飄浮的雲氣,駕馭著飛龍,行游在四海之外。《莊子》還說到這些神仙,大火燒著不覺得熱,江河冰著不感到冷,雷電颶風打著它也不會驚慌。《戰國策·楚策》中有奉獻不死之葯的故事,盡管它是諷刺楚王、揭露進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們祖先早就在尋求長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奧秘了。
《史記·始皇本紀》和《漢書·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漢武帝熱衷於尋求仙葯的記載。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攜帶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長生葯。漢武帝時,方士又以煉制黃白葯作為獲取長生之葯的手段。
6、道教養生內容有幾種?
綜觀道教的養生方式,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種:(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靜的狀態中,將意念集中對於「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長生的養生方法。約在東漢時就廣泛流行過。魏晉以後,逐漸同存思、吐納、導引等融合在一起,成為後來內丹修煉的一個重要環節。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靜的情況下,將意念存放在體內或體外的某處,以求得到長生。魏晉時廣泛流行。有的稱體內各部分各有神靈居位,將意念存於體內,稱為存神。存神而與神合一,即可登臨仙界。有的主張存思中,應以意念內觀自身臟腑,就可獲得自身臟腑之形象,這就是內觀。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類文獻,一般有較濃重的神秘主義色彩。
(3)導引之道
導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種人的肢體運動。它與氣息調節配合,求得血脈暢通、延年益壽和祛除百病。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其後,導引之法越來越多,並與氣息調節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成為後來的內丹修煉的一個內容。
(4)吐納之道
吐納之道指的是呼吸調節中,吐出胸中的濁氣,吸進新鮮空氣,以長生延年。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後來的內丹功法也重視氣息,強調在呼吸中獲得先天之氣以補後天之氣。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調節達到一定程度時神氣相結,鼻息若有似無,呼吸似在臍部進行,如同胎兒在母腹中一樣。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魏晉以後,逐漸同吐納、導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調節呼吸達到似胎之狀,成為後來內丹功法的一個重要環節。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過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葯物來求長生成仙。戰國時期就已流傳,魏晉和唐代兩度成為養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對象大致又有兩類,即草木葯和金石葯。草木葯的功效在於補救「虧缺」,就是中醫家們常說的補養元氣,調理五臟,滋養精血,治療疾病的意思。金石葯因為來自天地之間,古人以類附比,認為服金石葯即可長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爐鼎燒煉鉛、汞等礦石,煉制不死丹葯,以求長生。大約成於西漢時,到唐代達到鼎盛。由於服食丹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評,唐以後即衰微。從歷史實際和現代科學的角度審視,礦物燒煉的丹葯,對於人的長壽延年是沒有意義或者意義極微,有些丹葯則是有害的,過量即導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養生方式的發展史上卻是一項有影響的客觀存在,並在客觀上對於中國古化學史和古醫葯史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8)內丹之道
內丹之道指的是人體作為爐鼎,以人的精氣神作為對象,運轉意念,經過一定步驟,使精氣神在體內凝聚成丹,以求長生。內丹與外丹相對。內丹之說約起於南北朝的後期。在外丹術衰微以後,內丹術逐漸成為道教養生主要方法。從元直至明清,道教內丹術內容逐漸豐富,融會貫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導引、吐納和胎息等種種方法,並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東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側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節制和諧,還精補腦等房中方法,以求長生。戰國時期,房中術已形成。西漢時就有較系統的理論。早期道教並不禁慾,遂將房中術納入道術之中。後流於淫靡,在南北朝時期被排斥出道術。從現存少量文獻看,其中包含的性衛生的內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學意義。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環境要求,包括飲食、言語、作息、穿著、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適應變化,順乎天時地利,以求健康長生。上述幾個方面的養生術是整個道家遺產中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養生方法的主幹。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一書中高度評價說:
「道教思想中從一開始就有長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這方面的例子。這種不死思想對科學具有難以估計的重要性。」
正因為如此,道教的養生方式就成了世界傳統養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寶貴財富。
7、道教有什麼養生理論?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是中華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續。道教的最高理想:「長生不死,常欲樂生」,其內涵把長壽、最佳養生之道作為自己的道義。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與神俱,飛升成仙」。其含義把精神修養,形體鍛煉,形神合一視為與養生觀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體視為「小宇宙」,把自然界視為「大宇宙」,大與小運轉要協諧,要順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違拗。只有如此,才能達到盡享天年的人倫之樂。
道家養生方式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最上乘者是先秦時代老子倡導的清靜無為,中乘者為秦漢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東漢末期的張道陵等。明、清以來,道家的養生學發展到了相當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體、食物等修煉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許多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作為道教的精華傳習至今。
道家特別強調精神方面的修煉,把「清靜無為」、「離境坐忘」作為養神的核心。道家認為,自然界博大無邊,慾望又無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物質名利,勢必會勞神傷身,損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須「去物慾,簡塵事」。
道家所提倡的這種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靜無為」,雖是不現實的,但對生活在快節奏、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的人們,如若在緊張喧鬧的現代生活中,有那麼片刻的時間,使整個身心回歸到自然狀態,進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對消減疾病、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恐怕會有裨益的。道家養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煉。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氣法,它與現代氣功中的調息、吐納、內視功法、內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認為吸入天地間的四時正氣,日、月、星辰的精氣,就可以長生。結合呼吸修煉,道家也很講究形體修煉。其主要內容有按摩、導引、拳術。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經穴,用按壓、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於人體;導引、拳術則是引導四肢百骸,做各種屈伸俯仰運動,達到疏通經絡、理氣止痛的治療效果。
道教的養生,以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為最終目標。這種對於長生不老嚮往的思想,早在老莊著作中就有闡述。在《莊子》的《逍遙游》和《齊物論》等篇中,有關於神仙的描述:「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膚光滑潔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麗婉轉得如同少女。不吃五穀,只是吸風飲露。乘著天上的飄浮的雲氣,駕馭著飛龍,行游在四海之外。《莊子》還說到這些神仙,大火燒著不覺得熱,江河冰著不感到冷,雷電颶風打著它也不會驚慌。《戰國策·楚策》中有奉獻不死之葯的故事,盡管它是諷刺楚王、揭露進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們祖先早就在尋求長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奧秘了。
《史記·始皇本紀》和《漢書·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漢武帝熱衷於尋求仙葯的記載。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攜帶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長生葯。漢武帝時,方士又以煉制黃白葯作為獲取長生之葯的手段。
8、簡述早期道教的養生理論與方法
從現《道藏》留存當時養生方法看,早期道教主要養生方法有導引、守一、胎息、周天、內視、存思、吐納、服六氣、按摩、咽液、房中寶精等術。呵呵,這也是我們的選修課啊
9、道教養生術主要有哪些
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不過百記載寥寥,也就是小說中的先秦練氣士,不過沒那麼神拉 。從史料以及人物傳記上記載的養生與武功結合的應該是在唐初的孫思邈,度也就是葯王,他是個道士,活了100多歲呢。知再有到宋朝初年的陳傳老祖也是個內家高手,不過還是傳說多些。可是自明代之後就把這個道發揚光大了,傑出人物很多比如清朝的太極宗師楊露禪,號稱大白天下無敵手,外號楊無敵.還有形意拳高手,形意拳脫胎專於五禽戲,傳說是華佗創的,當然只是傳說,不會是他的,是道家的養生的法門,所以說你問屬的這個時期應該是明清時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