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如何看待中醫和中醫養生

如何看待中醫和中醫養生

發布時間:2021-06-18 17:56:34

1、別人如何理解中醫養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如何看待中醫養生中的矛盾?

‍‍中醫強調了「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即易感冒也會耗陽氣。中醫強調了「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即易感冒也會耗陽氣。‍‍

3、你是如何看待中醫整體觀,它與傳統養生有什麼聯系!

第一就是人與自認的整體統一:天人合一,順應四時。
第二就是五臟六腑的統一:都是相互關聯的,不是獨立的。
第三就是陰陽的統一:陽生陰長,陽殺陰藏。萬事可離,陰陽不離。
傳統養生也是這樣的。

4、如何公正理性地看待中醫?

如何公正理性地看待中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准,在西醫沒有傳入中國的幾千年裡,中國人民主要是靠什麼來防治疾病的。即使在西醫高度發達的今天,世界各地如埃及、印度、阿拉伯等國的傳統醫學都相繼衰亡,而中醫卻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事實勝於雄辯:法國早在17世紀就出版有中醫書籍,並使用針灸治病。世界衛生組織更是在2003年《全球傳統醫學發展戰略》中明確指出,針灸、中葯等傳統醫葯正在全球獲得廣泛重視,在人類保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試想:一個沒有療效、沒有價值的醫學又何以能流傳幾千年依然生機煥發。要知道醫學不是兒戲、非同小可,關乎人類疾病生死。而中醫最根本的價值恰恰就在於它的療效,有療效才是硬道理。也正是因為中醫獨特而又顯著的療效,中醫才得以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二、客觀看待中醫存在的問題。世界上任何一門學科都不可能完美無缺,中醫自然也不例外。由於受社會、歷史、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制約,中醫的理論體系呈現出近似封閉的結構,處於「外人想了解,進不去;自己想突破,出不來」的尷尬境地。中醫的許多思想和理論比較粗糙和籠統,大多是建立在直觀或者經驗基礎之上的,「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我們在肯定中醫對許多疾病卓越療效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中醫在治療疾病上也是有著自身局限性的,對某些疾病中醫的療效並不好,甚至完全束手無策、無能為力。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中醫難免攙雜著一些糟粕,某些方面甚至帶有唯心主義的色彩。即使是中醫的經典著作,也絕非金科玉律、字字珠璣。這些無疑都不同程度地制約了中醫的發展以及影響了民眾對中醫的看法和評價。三、正確理性看待中醫。 對於中醫是否科學的話題,我認為民眾應該理性審視: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輕易否定。不可否認,中醫是一個精華與糟粕並存的體系。對那些糟粕,我們毫無疑問應該摒除;對精華,則該好好吸收和利用;至於那些目前尚難以理解、證實或否定的內容可暫予闕疑,以待進一步的討論和研究。對於那些不了解中醫的民眾,可以持疑,但是請不要妄下定論對中醫予以全盤否定。因為很多民眾恰恰是由於不了解中醫,進而誤解中醫,從而得出「中醫是偽科學」的結論。如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不少民眾一看到「陰陽」、「五行」的字眼往往就很自然地把它們與「算命」、「巫術」聯系在一起了,因此就言之鑿鑿地認定中醫不科學。事實上這裡面存在著誤解。陰陽五行學說本來是屬於古代哲學的范疇,盛行於春秋戰國,正值《黃帝內經》成書的時代。因此就很自然地滲透進入中醫的理論體系中,並與之結合,熔鑄成一體,形成了既源於哲學又有所不同的中醫陰陽五行理論。中醫也就是吸收了陰陽五行學說中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然辯證法的思想,用來構築自己的理論體系和指導臨床實踐。至於「算命」、「巫術」等玄學利用陰陽五行學說,也就好比當今社會上的某些游醫打著中醫的幌子欺世盜名、謀財害命一樣。對於這樣的行為,民眾深惡痛絕可以理解。但是就此「一棒子打死」否定中醫就未免太過於武斷了。古人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在如何看待中醫的問題上,我認為民眾應該多聽聽各方的聲音,在此基礎上多接觸和了解中醫,正確認識中醫的價值,客觀看待中醫存在的問題,以一種科學的理性態度來審視和評價中中醫。

5、怎樣科學地看待中醫?

我對中醫中葯是非常佩服的!!!中醫治本!我第一次得痔瘡吃外國葯肉包沒了。第二次復發吃用本地葯店的葯不太理想後來貼中葯膏葯去根了,近20年沒犯,所以中醫太厲害了

6、如何看待中醫?

我覺得蠻好的,有些病還真要中醫看,有些病中醫一般能治標也能治本,就是慢些,葯都是中成葯,副作用小,不傷身體。

7、現代人是如何看待中醫的,他們的觀點對嗎?

中醫比科學出現早,不是科學,也不可能科學,但可以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將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8、要養生該如何看待中醫葯的使用?

朋友,你要寫論文吧?不過我覺得中葯是治病的,中醫主張治未病,就是靠養生達到身體健康,抵禦外邪。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怎樣來養生呢?生命在於運動,多運動,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此以往,就行了。而用到中葯的時候,已經是外邪侵入人體的階段,這個時候就談不了養生了,只能談治病。所以用中葯來養生,和中醫理論是矛盾的。健康是鍛煉出來的,不是靠吃葯吃出來的。歡迎討論

9、中醫是如何看待人體和健康的?

人體是由若干臟腑、組織和器官所組成的。每個臟腑、組織或器官各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而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體整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就決定了人體內部的統一性。也就是說,人體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約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人體的這種統一性,是以五臟為中心,配以六腑,通過經絡系統「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的作用而實現的。五臟是代表著整個人體的五個系統,人體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這個系統之中。人體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聯系成有機的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機體統一的機能活動。

中醫學在整體觀念指導下,認為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方面依靠各臟腑組織發揮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則又要靠臟腑組織之間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才能維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個臟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在整體活動下的分工合作、有機配合,這就是人體局部與整體的統一。

在認識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狀況時,中醫學也是首先從整體出發,將重點放在局部病變引起的整體病理變化上,並把局部病理變化與整體病理反應統一起來。一般來說,人體某一局部的病理變化,往往與全身的臟腑、氣血、陰陽的盛衰有關。由於臟腑、組織和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因而就決定了在診治疾病時,可以通過面色、形體、舌象、脈象等外在的變化,來了解和判斷其內在的病變,以作出正確的診斷,從而進行適當的治療。

與如何看待中醫和中醫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