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中醫講究節氣養生
?
2、古代人怎麼養生
導讀:中國古代養生觀念史上長壽、多子多孫,在中國人看來,是一種福氣,不少人都渴望
長命百歲,並且健康生活。今天向您推薦古代最流行的9 大養生法,您可以借鑒一下
中國古代養生觀念史上長壽、多子多孫,在中國人看來,是一種福氣,不少人都渴望長
命百歲,並且健康生活。今天向您推薦古代最流行的9 大養生法,您可以借鑒一下。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網路」系統,它控制著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
的正常功能。《黃帝內經》說,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古代養生學家認為,
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
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飲食養生
古人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
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
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
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慾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
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順時養生
古人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
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必須
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
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調氣養生
古人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
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
滯、逆等癥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 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
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
氣、祛病延年。
3、農歷二十四節氣是古人研究發明的,為什麼每逢節氣必變天?
近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准則。雖然對於很多現代人,尤其是很多年輕人來說,認為這是標準的「老黃歷」了,但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很多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現代節日,對於「二十四節氣」卻耳熟能詳,並且仍舊根據它們在指導和安排自己的生產、生活。小編不禁好奇,農歷二十四節氣里,人們除了吃,還都在忙些啥呢?讓我們從書畫作品中找找答案。
程十發 《春牛圖》1985年【立春】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在立春之日,「迎春」活動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
唐代長安人在這一天,常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清康熙 緙絲迎祥 宜春字屏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唐雲 《紅梅探春》 1941年 紙本民間在這一天會互相饋送「春牛圖」。有些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
4、為什麼古代人那麼重視養生?
因為古代的人都很,壽命很短百,所以他們就會更多的想去,延長壽命,啊什麼的,古代的話,有些朝代的平均壽命都只度有40歲,什麼的,因為那個時候的條件不夠,然後就是有了病也沒法,怎麼治啊,很問少有人活到高壽,所以有一些高收的人就會比較注重養生答,就是這樣子的話,能夠,就像那個,華佗什麼的就是回什麼,五禽戲,就是,渠道,一種養生啊什答么的,作用,來起到延長壽命,讓自己活的更久。
5、人為什麼要養生?什麼是養生?
現在五花八門的養生類電視節目,書籍隨處可見。大都是偏重於飲食方面的調理而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心性方面的調整。
科技以人為本,養生也是以人為本,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是不同的,有的陰虛,有的氣虛,有的肝鬱。更何況現在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很多很多。所以沒有一個食物是人人都適合的,沒有萬靈丹。不要人雲亦雲,別人好的不一定適合自己。盲目的跟從只能是越來越糟糕。
養生之道:
大致著重幾個方面:經絡養生、體質養生、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房事養生、情志養生、睡眠 養生、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養生、順時養生、四季養生、樂娛養生、部位養生、葯物養生、沐浴養 生、減毒養生、靜神養生等內容。
而所有這些養生方法,都是為了恢復保養精氣神。而精氣神同歸一心。
所以養生之道筆者認為首要養心,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們都忙於生計,疲於奔命。正如時下流行 的一首歌名 時間都去哪了。真是可悲,可憐。從來沒有放慢腳步關注一下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浮躁的內 心漸漸歸於平靜,在靜中來感受這個世界。
在傳統養生學里很重視人的三寶 精氣神。精滿,氣足,神旺是健康的標志。
一、什麼是精?
精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從廣義上說,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說的精是指人體的真陰(又稱元陰),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而且能夠抵抗外界各種不良因素影響而免於發生疾病。因此陰精充盛不僅生長發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強。
二、什麼是氣?
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氣有兩個含義,既是運行於體內微小難見的物質,又是人體各臟腑器官活動的能力。因此中醫所說的氣,既是物質,又是功能。人體的呼吸吐納,水谷代謝,營養敷布.血液運行,津流濡潤,抵禦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動,無不依賴於氣化功能來維持。
三、什麼是神?
神是精神、意志、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它包括魂、魄、意、志、思、慮、智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能夠體現人的健康情況。
三者關系?
精、氣、神三者之間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長得,他們之間的關系很密切。從中醫學講,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維持生命的動力是「氣」,而生命的體現就是「神」的活動。所以說精充氣就足,氣足神就旺;精虧氣就虛,氣虛神也就少。反過來說.神旺說明氣足,氣足說明精充。中醫評定一個人的健康情況,或是疾病的順逆,都是從這三方面考慮的。因此.古人稱精、氣、神為人身「三寶」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古人有「精脫者死,氣脫者死,失神者死」的說法,以此也不難看出「精、氣、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
現在為什麼國人的身體條件越來越差,言重一點就是,心理空虛,德行缺失。沒有一天不在貪婪,計較得失之中。這能不耗神嗎?心不靜 身能靜嗎?然後就是喜怒哀樂之中一天一天。以境去境,永無休止。
不知道真正智慧的人是除心不除境的。把一做好了,萬事就平順了。境是永遠不斷的。你的心能忙得過來嗎?意動 氣就動,一下就違背了自然之道。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生氣,激動的時候自己的氣血走向吧。
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養生中的重點。
6、為什麼春季六節氣適合養生保健?
為什麼春季六節氣適合養生保健?
春季六節氣,是萬物生發、推陳出新的季節,自然界陽氣開始生發,與自然界相應。
保健養生應注意養護春季的「生發之氣」。相反,若不注意「生發之氣」的調養,逆時而動,不僅影響到春季六節氣機體的健康,而且可能遺患於以後。
春季風氣當令,在人體應肝。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熱過渡的季節,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所以春季氣候變化多,溫差幅度很大,忽冷忽熱,乍暖還寒。在這個季節里,一些肝病、冠心病、高血壓病人的病情容易發生變化,應當注意。另外,由於從冬入春,人們的抗病能力、氣候適應能力較弱,流行性傳染病又較多,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紅熱、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感染,特別是年老體弱者和少年兒童。
7、一年四季變換,為什麼要在節氣時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