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天感覺很累,學習學不進去 (男 28歲)?
睡眠並不是解決疲勞好辦法。可以學一下靜坐。
如何靜坐問答錄
——南懷瑾
本文為最近在美國東部華盛頓近郊蘭溪行館拍攝南師示範"如何靜坐"錄影帶時,當場參加學生的問答錄音謄錄。特錄如下,以供初學靜坐者之參考。(陳運生志)
一、一般問題
一、沒有師父指導,可不可以自己修學靜坐?會不會走火入魔?
答:可以啊,沒有什麼不可以。現代人最流行講走火入魔,其實沒有什麼火,也沒有什麼魔。只是靜坐的理論、靜坐的方法搞不清楚,再加上下意識里有些神秘觀念,以發精神、思想不純凈,自己造成幻境,這便叫走火入魔。像宋明理學家們大都講究靜坐,從來沒有走火入魔過。因為他們靜坐的要旨重在養心,講究的是思想純凈,所以沒有什麼走火入魔這些鬼話。
二、是不是在佛堂才能靜坐?靜坐是否一定要燒香、穿法衣再入座?
答:不一定,隨便哪裡都可以坐,無處不可坐。信仰佛教的人才要在佛堂、禪堂靜坐。不是信仰佛教的人,哪裡都可以坐,什麼衣服都可以,什麼形式都可以,靜坐是共法,是佛法和一切其他宗教外道們的共法。
三、有家庭兒女、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答:當然可以啊。靜坐是最好的休息。
四、生理上天生有病或肢體殘障可不可以學靜坐?姿勢不能完全達到標准有沒有問題?
答:靜坐主要的目的在心靜,並不一定在乎姿勢。心靜了就是靜坐,所以當然可以。
五、靜坐可不可以使身體恢復健康?
答:可以。
六、過度疲勞、愛困的時候可不可以靜坐?
答:疲倦想睡的時候靜坐是休息。假使要做功夫的話,最好是精神好的時候,睡醒以後再靜坐。
七、靜坐是不是一家要吃素?在家人吃葷可不可以靜坐?
答:都可以。
八、什麼時候靜坐最好?是否需要在固定的時間靜坐?
答:什麼時間都可以。道家喜歡子午卯酉,那是配合陰陽家(不是易經)的物理自然法則,注重時辰靜坐,是做道家煉丹功夫用的,平常沒有時間的限制。
九、感冒生病時可不可以靜坐?
答:當然可以。感冒生病會好得快些。
十、很嘈雜的工作環境可不可以靜坐?
答:可以"靜",不一定要靜坐,在嘈雜的環境里擺出靜坐盤腿的姿勢,人家看你是怪相。其實心靜在哪裡都可以。
十一、有便秘、痔瘡或者駝背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答:可以。心靜對一切病都有利。
十二、懷孕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答:可以。可是沒有練過盤腿的孕婦最好不要盤腿靜坐。懷孕以前有盤腿習慣的人,當然可以盤腿,這都沒有關系。
十三、有精神病的人(包括先天及後天受環境影響)可不可以靜坐?靜坐後對他有沒有幫助?
答:這個要看情形,也需要有人輔導。理論上靜坐對精神病者絕對有好處。但是沒有適當的人照顧輔導,有時候反而引起他更多的幻想,不太好。
十四、靜坐的人可不可以常喝冰水?
答:看習慣而定。依照養生之道,最好是少喝為妙。
十五、靜坐後可否立即洗澡?
答:這個沒有問題。
十六、吃飽後可否立即靜坐?
答:初學靜坐的人,剛剛吃飽了不能靜坐,因為腸胃正在忙著消化,不適合靜坐。對靜坐已經有心得的人來講,吃飽了馬上去靜坐,一下子就消化了。初學的人最好吃飽以後休息半個鍾頭到四十分鍾以後再上座。至於肚子餓的時候可不可以靜坐?初學的人最好是不要太飽也不要太餓。
十七、房事過後可不可以靜坐?
答:可以。不過對初學的人來講不太適合,最好是房事過後、休息好,精神足了再來靜坐。
十八、靜坐以後是不是有助於房事?
答:現在我們學的是靜坐,不是學房事。如果把靜坐積蓄起來的能量用來行房,拚命的動,同靜坐的原則相反,損失更大。
十九、不洗臉、不漱口可以靜坐嗎?
答:靜坐同這些瑣事關系不大,暫不討論,免得浪費時間。
二十、小孩子可不可以靜坐?
答:也可以啊!靜坐是養心,靜下來就對了,如果是好奇,想求神通,那當然不好,就不要他靜坐。
廿一、應酬喝酒後可不可以靜坐?
答:應酬喝酒醉了,你要他靜坐,他也不幹。要等他酒精消耗完了,消化好一點,安靜一點的時候再靜坐,靜坐為的是養心。
廿二、初學靜坐有那些正確的參考書?或讀哪些佛家、道家的經典?
答:現在有關靜坐的書很多,正確的有摩訶(大)止觀,小止觀。學佛的最好走這個路線,或者是"佛法要領",其次是老古公司出版的這幾本。學道家的最好看"性命主旨"、"悟真篇",不過註解不要亂看,各家注的不同。其餘的道書丹經很多,最好要審慎選擇。
廿三、靜坐以後可不可以參加喜慶宴會等俗務應酬?或看無關修道的雜志文章和電視電影?
答:這些都沒有關系,靜坐並不妨礙普通生活。靜坐以後去打滾都可以,你要跳舞也管不著。
廿四、為什麼要靜坐?
答:這就要反問你自己了。
二、生理部分
一、靜坐時如何知道自己的姿勢是否正確?
答:這要憑個人自己的感覺。從外在來講,最好每個人對生理學、解剖學、醫學都有點了解,甚至看看醫學上標準的人體骨骼圖片。內在方面,自己對不對要憑感覺。假定一個人對自己身體感覺都不靈敏,當然有問題。可是世界上對自己身體內部感覺很靈敏的並不多。這要經過靜坐訓練、相當有功夫的人,才會對自己內部身體感覺很清楚。這樣可以養生、健康、長壽,所以主要的關鍵還是看自己。
二、靜坐時身體會顫動、發冷、發熱、發汗?
答:假使是因為靜坐的影響而有這種現象,這是病態的發露,因為內部本來有病,因靜坐而引發宿疾,就使你感覺清楚。如果病很輕微,因靜坐發冷、發熱、顫抖(動),身體就會自然好轉。如果病比較嚴重,自己有醫學知識的就曉得治療,不然的話,要找醫生研究。這是靜坐的自然現象,不是靜坐引起的毛病。這是好現象,自己就知道怎麼樣去保養治療。
三、靜坐後體重增加或減輕怎麼辦?
答:不要太注意體重的變化。體重是受情緒、心理、生理、氣候和飲食的影響,隨時在變化。靜坐不要注意這個,否則就是太注重身體,偏向唯物思想了。靜坐是養心。
四、靜坐後精神奕奕,晚上睡不著怎麼辦?
答:靜坐坐得好,本來可以斷除睡眠。不要太重視這個問題。晝起夜眠和一天三餐一樣,都是習慣問題所養成,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學佛的人,視睡眠是魔障,是蓋緾。如功夫到了不睡,一天當兩天用,豈不更好。
五、靜坐中,有時不由自主的氣動,身體搖擺不已,會跳動,或打神拳,該讓它繼續或停止?
答:那要看情形。人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知覺(思想),一個是感覺。氣動帶來的現象屬於感覺狀態。身體里的氣機發動,可以說是好現象,也可以說不是好現象。身體里哪裡有障礙,氣血流通時,它就自然反應發生這種現象。至於要讓他發展或制止他,就要靠智慧來判斷了。有的人頭腦很清醒、很正常,為了他的身體,可以讓他繼續、鼓勵他動,等於是最好的內在運動,使他身體恢復健康。如果是精神有問題,或是思想傾向神秘性的,最好立刻制止,不然演變下去變成乩童、跳神的人,再加上神秘思想,就變成病態,不應該如此。任何一件事的好壞都看人的運用。
六、為什麼靜坐後反而感覺腰酸、背痛、腳麻、覺得混身是病,而且很容易受風寒感冒?
答:那是本來就有那麼多病。和前面的問題一樣,因靜坐而反應出內在的病,並不是靜坐引出你的病。腰酸背痛就是腰部有問題,如果自己不懂的話,趕快去看醫生。
七、靜坐後會打呃、放屁,是否有問題?在佛堂靜坐時可不可以放屁?
答:靜坐的時候最容易打呃放屁,那是中宮的胃氣要通了。普通人飲食過度,食道和胃腸都不大通的,多半有消化不良或者胃酸過多的問題。靜坐坐得好,胃氣通了,身體健康,上行是打呃,下行到腸子,腸子不健康的話,有很多廢氣在里頭,自然要放屁。道家有許多觀念,認為放屁是元氣漏了,不管哪一種屁,拚命夾著肛門,不讓屁漏出來,這是很危險的事。有些廢氣必須把它排泄掉,如果腸胃有問題,又忍屁不放,往往引起中毒的現象。可是對完全辟穀的人而言,不吃東西,腸胃清了,功夫到某一極點的時候,有一種屁是很難得的,不能放,放了會有漏精現象。究竟哪種屁是元氣,哪種屁是精氣,哪種屁是廢氣,要靠自己的智慧去體會,最好有廢氣就把它排掉。至於在佛堂里打呃放屁,這是生理自然的現象,沒有什麼不敬的問題。所謂不恭敬,是故意造成的便不恭敬。如果是生理自然的反應,佛難道不慈悲嗎?一個病人到佛堂,說這個病人很臭,應該趕出去,或者讓他忍屁而死,那還叫做大慈大悲的佛嗎?
八、靜坐後可不可以有性關系,是否必須戒絕房事?
答:這是個嚴重的問題。一般人學靜坐有很多不同的目的,包括健康、長壽、修道、求神通、學佛、練功夫,不管是什麼目的,基本上,靜坐是要守戒的不能漏精、射精,這是基本原理。但是有許多人學靜坐就是為了性行為。尤其是男性,希望藉著靜坐把性工具練得堅強牢固,征服女性,以此為神通、快樂。如果是為了這種目的,則是自求早死,這是絕對不好的事。至於普通人靜坐以後能不能有性行為,就看你自己靜坐的目的是為什麼?一般來講,正常的性行為是可以的,不過要節制才是,不要隨時隨地去"做人",太縱欲是有害的。
九、靜坐後,生理機能旺盛,性慾勃起,如何調服?是否有徹底解決的辦法?
答:這是最難的問題了,也是靜坐第一關。大家學靜坐,不管是為了健康長壽,或是修道、學佛,碰到這一關幾乎都過不了,就自然會去做性行為。《楞嚴經》上也講到這一關很重要。所謂性慾勃起,就是淫根勃起,佛經上把男女性器叫做身根、也叫做外淫根。實際上真正的淫根不是這個工具,而是心念。最好的調服方式就是把心念空了,如果能空掉心念,這個不是問題。許多人心念空不了,在工具上面想辦法練氣功、練各種調服,是很難達到效果的。當然也有各種特殊的方法,以修道的立場來講,最好的方法是減少飲食,腸胃空一點就很容易調服。念頭一空就回轉了。回轉來就變成身體最好的營養。
十、女性月經期間,可不可以靜坐?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答:對一般初學的人來講,最好是休息幾天。如果是學佛的人,走心地法門,念佛參禪,看空了身體的,那麼,月經期間靜坐,一點妨礙也沒有,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至於道家和其他做功夫--所謂練氣血的,就是要考慮一下,在這個時候故意鍛煉氣血,恐怕逆流反走,就形成氣血不順暢,反而變成病態,至於功夫好的人,就看她自己的經驗了。只能說到這里,高深一層,以後再說。
十一、老年人(尤其更年期的人)靜坐是否有需注意事項?
答:沒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多注意心地法門,信佛教的最好念佛,信其他宗教的,也要一他的宗教信仰為主,這樣靜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十二、為什麼靜坐後,有事會聞到檀香味?
答:這有兩種情況,大部分是自己體內的變化,譬如說,靜坐坐得好,效果達到脾胃凈化,就會產生檀香味或其他香味。如果肝臟有了好的效果,就會產生一種清香的味道,本來人體內部是香的,都是自己心念不好,生理不健康,所以搞得很臭。另外一種情況是外力的加持,如佛菩薩感應所帶來的檀香味,這是宗教上的現象,不要搞不清楚。
十三、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答:當然可以靜坐。不過,要走心地法門,注意思想念頭,只管心念,好好養心,那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如果想做各種功夫,就需要有專門內行的人指導。
十四、靜坐坐得好,會一直拉肚子,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答:對靜坐坐得好的人來講,拉肚子是好事情,表示氣脈走通了,在清理腸胃。我所知道的,有人甚至一天拉一、二十次,最後像水瀉一樣大拉,拉一次清爽一次,那是靜坐的效果到了,沒有什麼問題。不過,不要病態的腹瀉當作好現象,那是不多的,要求醫葯才好。
十五、靜坐坐得好,會經常漏丹,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答:漏丹原來是道家的名稱,後來佛家也通用這個"丹"字,就是普通所謂的"精"。漏丹就是遺精,真正的精不只包括兩性的精蟲卵子,還包括各種氣的作用。遺精的途徑很多,包括夢遺、醒著遺、性交中早泄、遺精、陽不舉陽痿,都是性荷爾蒙(內分泌),乃至整個身體荷爾蒙(內分泌)衰弱的毛病。所以丹也同全身荷爾蒙,包括腦下垂荷爾蒙、甲狀腺荷爾蒙、腎上腺荷爾蒙、性腺荷爾蒙等內分泌通通有關。丹漏了就是病態、不太好。最好靜坐坐到不漏丹。不漏丹身體絕對健康,可是不論男女,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做到不漏丹。道家的理論和現在生理學不同,精是氣華的,這個氣不是空氣,也不是呼吸之氣,而是元氣,也就是生命能所變化出來的產生的。想要煉精化氣、使身體健康、長生不老,甚至成佛成仙,第一項條件就是戒淫,斷除性行為。道家所謂"百日築基"起碼一百天,將近四個月時間,完全不漏丹。心理上還要完全不動淫慾之念,這個才是初基打好。不過,初基打好並不算成功,還要"十月懷胎",等於一個女人,胎兒在肚子里要好好保養。百日築基加上十月懷胎,是一年兩個月,生理上要沒有遺精,或性行為的射精,心理上也要很平靜,像嬰兒一樣沒有淫慾。"十月懷胎"以外還要"三年哺乳",至少三年,要這樣不漏丹,這個是四年兩個月了。然後等嬰兒長大,這中間當然也不能漏精,如果漏掉了,嬰兒就長不大。四年兩個月以後是"九年面壁",所以總共要十幾年不漏丹,以後還要不要漏呢?問神仙去。總之,修成功了,起碼也要十幾年,所以不漏丹這個問題講起來有那麼嚴重。不漏丹是初步,一般人學打坐,據我所知,大部分的人不坐還好,越坐越漏,漏得厲害,甚至還故意去漏,那就免談了。
十六、有時特別煩躁,無法靜坐,怎麼辦?
答:那是心理問題,或是心臟、肝臟有毛病,總是身體內部有不健康的地方,就要注意。
十七、有時靜坐會不想起來,也不想辦事,怎麼辦?
答:那要看什麼情形。有一種人是身體完全沒有感覺,那是病態,要治療。不過病態到這樣的人比較少。普通靜坐有一點點效果也會這樣,這要能夠自由作主才對,有意能夠坐得住才好。而且在靜坐中發生心理生理的舒暢喜樂才是對的。
十八、瑜伽術、氣功與靜坐入定有沒有關系?
答:都有好處。
十九、有口水來時怎麼辦?
答:緩緩咽下去。
二十、後腦有聲音不停怎麼辦?
答:不要注意它,越注意越厲害,那是氣向腦部走,頭部氣脈快要打通以前的現象。不理它,氣自然就走通了,真正走通以後,還有更美妙的境界。
三、心理部分
一、靜坐時聽到特別的聲音(幻聲)及看到一些光影幻象,怎麼辦?
答:這些都是心理作用所影響。也有一小部分是由生理內部變化所引起的。這要記住金剛經上的一句話:"若見諸非相",知道一切是幻境,不理它就好。這些幻聲幻相並不是壞事,那是靜坐進步當中的一種現象。如果當成有神通、有鬼神,就是迷幻成真,最好停止靜坐。
二、靜坐時看到鬼怎麼辦?
答:也同前面的問題一樣,一切都是自己下意識的幻想,就唯識的道理來講,都是獨影境或帶質境。換句話說,都是下意識的精神狀態,不是真實的。只要把道理搞清楚了,一點都用不著害怕。
三、靜坐時胡思亂想不已,怎麼辦?
答:那很難辦。要走心地法門,那要多研究佛學啰。我也沒辦法幫助你,只能夠叫你空。佛也只能說:"住一切皆空",怎麼空?佛、神仙都沒有辦法幫你空。
四、靜坐時容易昏沉睡著,怎麼辦?
答:昏沉睡著有兩種問題。一種是心理問題,心情沮喪、精神不好,會容易昏沉。一個是生理問題、身體、頭腦不健康也有這種情形。最好是睡夠了再起來靜坐。
五、靜坐時覺得心灰意懶,人生無望,想自殺,怎麼辦?
答:這個、佛都沒有辦法救你,要自己看空。至於說為了灰心去靜坐,已經不對了。既然灰心,就不會靜坐,既然靜坐,又要灰心,那不曉得為了什麼?這都是心理問題,必須自求解脫。不過,要想一想,自殺以後,到另外一個世界,那邊使你更灰心怎麼辦?
六、靜坐中突然想笑,有時又想哭,不知為什麼?
答:這是心理狀況引起的,第六意識不能作主,就會跟著這個現象亂跑。少部分也是生理狀況引起的。肺和心臟的氣走動了,就會喜歡笑。腎臟同肝臟的氣走動了,會有悲觀流淚的現象。但大部分還是心理因素,這要檢查自己的心理。
七、靜坐如何觀想光明點?觀想丹田可不可以?丹田的位置究竟在哪裡?
答:這個問題已經超過靜坐的范圍,完全是密宗與道家所注重的問題,屬於佛法修持和修道的范圍。修道學佛的人,不一定要觀想光明點,可以觀想的很多,譬如佛像。現在道家錯誤的解釋,肚臍下一寸三分叫下丹田。其實下丹田的位置依每個人的體型、手指長短而有不同。正確的量法是以每個人中指中間一截的背面為標准長度,從肚臍往下量這個長度,就可以找到下丹田。中丹田在心,上丹田在眉心,間腦這里。上田、中田、下田,道家叫做三個丹田,所以觀想的時候,把這個光明點定在哪一個丹田,要看什麼程度、什麼時候。而且真正的明點不是觀想出來的,而是修道學佛的人功夫到達某一境界,光明出現,那才是真正自性的明點。觀想的明點不算是真的,而且不要擺在下丹田,尤其是女性,千萬不要這樣,否則對身體不好。這是學佛修道的專門問題,要專門研究。
八、為什麼要數息、數兩下就忘了,觀想佛、想不起來?作白骨觀也作不起來?做這些功夫有什麼用?
答:那是學佛的專門問題,至於為什麼做不起來?因為心念不能止,不能專一。學佛能夠訓練到心念專一,也不昏沉、也不散亂,這是已經有了相當基礎,談何容易啊!至於說做這些功夫有什麼用?這太專門了,各有專書,不能籠統的講。
九、學習靜坐的人在日常生活、辦公時,應如何聯系定力?
答:那就要看你的定力了。定力同靜坐可以說有關聯,也可以說沒有關聯。有定力的人,就算不學靜坐,也可以日理萬機,事情雖然多,頭腦還是很冷靜,心情也很平靜。至於說,靜坐做得好,練出定力,用來做事,那要相當的功夫了。怎麼樣去練習?方法太多了,要現場做,不是空談理論的事。
十、為什麼靜坐後,親情、友情、手足之情、男女之情反而更覺濃厚、更難割捨?該如何派遣?
答:這是智慧問題,不是靜坐的問題。不過因靜坐,頭腦清楚了,自己發現情重,並不是靜坐使你多情。這是心理同生理狀態,由形而下到形而上,要先研究佛學再講。
十一、靜坐有了某種定力,可以把他人、世界和事件分隔開來,與我自己的內在漠不相關,得到一種逃開的寧靜。可不可以用這種方法?用壞了會不會精神分裂?
答:大體上這是很好的事情,不會有精神分裂的問題。但是細微的思想很多的話,就等於雙重精神狀態了,那要注意。
十二、什麼是健康的心理狀態?
答:這個很難講了,正常的人心理狀態就是健康的。(一笑)怎麼叫正常的,很難下定論。以佛眼看來,這個世界,便是病態的變相,人生,也多是變態的。
十三、如何克服恐懼感?
答:這要道理上看通了。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念經、念咒,實際上這還不是究竟,究竟是要道理看通,檢查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恐懼?
十四、脾氣大、嗔心重怎麼辦?
答:這也要道理搞清楚,檢查自己的心理狀態。這個不是靜坐可以解決的。
十五、怕死怎麼辦?
答:最好死了以後再研究。(大笑)
四、修行部分
一、如何煉化精氣神?
答:方法太多了。所有的佛經、道家的書籍和印度瑜伽術都在這個問題上轉,這個問題太大了,大哉問。
二、何謂奇經八脈?
答:普通的經脈屬於神經系統、血管系統,奇經不是屬於血管系統,也不是普通的神經,是另闢一路的,有八個脈,就是八條氣化之路。奇經八脈不完全屬於肉體生理的部分,而是生理跟神精結合的部分。
三、在睡眠中怎麼用功?
答:既然睡眠,就不會用功了。既然用功,就不會睡眠了。
四、入定與睡眠有何不同?
答:這兩個名稱就不同。入定有各種定境,各種現象。定這個字很簡單,一個念頭,等於一個珠子一樣,把它定住在那裡,永遠是這顆珠子,那個叫入定。珠子不只一顆,還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所以定有各種各樣的境界。千萬注意,不要把靜坐當作入定,那就錯了。靜坐是初步練習,將來功夫高了,可以因靜坐或學佛修道,進入你要的境界,那個叫入定。睡眠是大昏沉,當然不是靜坐的定境。
五、靜坐如何入定?入定後應如何?
答:靜坐是靜坐,入定是入定。入定是佛家、道家專有名稱,看你要修哪一禪定,百千法門,各有不同。"定"字本身的意義就是把一個東西定住,念頭像一顆釘子釘住,像一顆珠子放在那裡,珠子是活動的,把它定住,擺在一個中心點,專一不動。釘子、珠子都是作比喻,比喻有百千三昧,三昧是梵文翻譯,是百千種方法,是你達到"定"的境界。定是心定,身體跟著定,奇脈也跟著定了,這個叫"定"。入定的方法有很多種,所以佛教的念佛參禪、其他宗教轉移的做禮拜、禱告,沒有雜念妄想,定到一個念頭上,乃至道家做各種功夫,密宗的各種觀想,都是入定的方法。但是定了就是悟道了嗎?不是。定跟悟道大有差別,靜坐得定是一般宗教、哲學共有的功夫,所以叫作"共法";證得菩提、大徹大悟、悟道成佛,那個大智慧的解脫――"般若",是不共法,那是佛法的真正中心就是智慧的解脫。我們普通學靜坐同入定還沒有關系,坐個幾天幾夜都不動,只能說靜坐做得好,是不是達到入定的境界是另一個問題;而且達到入定的境界,同是不是悟道、智慧解脫了沒有,又是另一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六、三際托空以後該如何?
答:三際托空是佛學禪學的名稱,太專門了,超出靜坐的范疇。那是把心分作三段處理,前一個念頭讓它過去,後面的念頭未來,中間的這個念頭當下就空靈了,這個叫三際托空,並不是佛法的究競,而是最初步的空念頭的練習。實際上,中間這個念頭的空靈還是意識境界的空靈,這里頭還要起慧觀,就是智慧的觀察。所謂一切方法,皆如夢如幻,這是假觀――一切方法即假即有,這是幻觀、也是假觀。然後一切方法的本體即有即空,即幻即空,這是空觀,還屬於三際的前後兩頭;然後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至性本來能生萬法,亦能空萬法這就進入中觀,中觀以後,中字還要舍掉,即是達到畢竟空,空還要畢竟舍掉,這些都屬於佛學的范圍。
七、什麼是出陰神、出陽神?跟化身、意生身有何關系?
答:出陰神、出陽神是道家的觀念;其實懂了唯識的道理,有時陰神、陽神還是屬於獨影意識的境界。拿道家來講,普通能夠出神,都屬於獨影意識的境界,都是陰神,真正出陽神,那要到達即身成佛境界,第八阿賴耶識整個轉了。這種獨影意識跟化身、意生身當然有關系,修成功了,獨影意識也變成化身,意識也可以化身去了。修不成功啊,一切都是幻想、魔境,這個也是學佛修道專門的問題。
八、坐中見佛、夢中見佛與實相見佛有何不同?
答:靜坐中見佛、睡夢中見佛、實相見佛當然不同啊,這個問題本身已經是答案,不要問我了。
九、靜坐是看到影相,有先知的能力,但時真時假怎麼辦?如何鑒別?
答:靜坐有時有先知,小事蠻靈,大事反而不靈,都是第六意識、獨影意識境界。至於說靈不靈、對不對,這個問題是專門的,慢慢去參究,暫時不告訴你。如果把這個當成神通,認為很靈,久了以後就進入神通二號――神經境界,要特別小心。
十、開悟與靜坐有何關系?是否要開悟非靜坐不可?
答:開悟和靜坐可以說有關系,也可以說沒有多大關系。真正的開悟不一定要靜坐,但是如果為了開悟而學靜坐,這也是應該。
十一、什麼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答:三花是"精、氣、神",氣脈到頭頂上通開了就是"三花聚頂"。五氣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心、肝、脾、胃、腎,這些內臟都絕對健康了叫作"五氣朝元",這兩句話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奇經八脈、氣脈都通了。
十二、如何鑒定一個人有道無道?
答:這個很難講,這個問題不答。有道的人一定慈悲喜舍、戒定慧俱足,很明顯的。
十三、悟了道有什麼用?悟了道以後如何?
答:悟了道以後好吃飯、好睡覺。(大笑)
十四、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如何修煉?程度差別如何?
答:其實人都通的嘛。吃了飯會拉屎、耳朵聽得到、眼睛看得見;這都通啊。至於說那些神通,有專門的修法,修成功了,還不算真神通,要大徹大悟以後,自性本來俱備神通,那又屬於佛法范圍,以後專門再講。
十五、有了神通可不可以表演?
答:有神通的人都不表演。表演的叫魔術。
十六、悟道的人是否一定具足神通?
答:那有兩種情形。有些人悟道了,不要神通。有些人悟道了,有神通。至於一般人想學道、修神通的,已經是不通,表演神通更是魔道,那叫做耍魔術。
十七、報化身成就,是否非雙修不可?
答:不一定,不應作如此說。這是佛法專門的問題,不在此討論。
十八、禪宗三關在功夫境界上怎麼講?在菩薩果位上如何說?
答:這些在"禪海蠡測"(老古文化公司出版的)書中都有,這里不談。
2、人為什麼會生病?
生病在我們的一生中是難以避免的事情,每天都會有人生病,生病的原因也有很多種。但人為什麼會生病,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很多人。醫學專家經過長期的研究,總結出人類產生疾病的以下幾種原因:
一、體內毒素的累積
人類生存離不開賴以生存的水和空氣。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環境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說:「空氣污染已成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個無法逃避的現實。」多項國內外研究證明,現在的空氣污染嚴重地危害了我們的健康。
我們都知道,水是關繫到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是一種有限的、無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可是近年隨著工業化的加快,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問題越來越突出,不但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水環境的污染也日趨加重。
食物也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市場上存在有2000多種食品添加劑。也就是說,我們每天都被形形色色的食品添加劑包圍著。各種各樣的食品添加劑進入我們的身體里,時間久了,對身體有害的毒素無法有效排除,就會誘發疾病。
人們常說:「是葯三分毒。」這句話說得不錯。人一旦生病了,不論你是吃中葯還是西葯,都會或多或少對你的身體有所影響。要養成健康的就醫習慣,遵照醫囑,合理服葯,不要過量服用葯物,避免給人體器官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二、心理不健康
心理健康每時每刻都在影響人們的生理健康。如果一個人的心理長期在苦悶絕望中掙扎、煎熬,就會影響內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會乘虛而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確認識自我,心胸開闊,樂觀豁達,正確對待外界影響,從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心理健康了,身體的各項機能就更趨正常,那疾病就不會趁虛而入了。
三、飲食不規律
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養成一日三餐定時吃飯的習慣。不按時吃飯,會損害胃腸誘發疾病。而且還要營養均衡。不注意合理膳食會導致肥胖的發生,暴飲暴食更會打亂身體的均衡狀態。所以說,為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四、缺乏必要地體育鍛煉
人要是不經常鍛煉,就像不常用的武器一樣會生銹和變遲鈍。身體的各個機能和免疫力就會下降,免疫力一旦下降就會生病,而增強免疫力的最好方法就是鍛煉身體、強健體魄。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地區主任馬克?丹佐博士說:「鼓勵人們每天堅持體育運動,這對身體健康有眾多好處。能夠減少患某些疾病和變肥胖的風險,加強身體的協調性、平衡能力和力量。另外,對心理健康也大有益處。」
對照以上幾種導致人生病的誘因,在以後的生活里多加註意。身體是自己的,我們要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成為一個長壽的人。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3、怎樣禪定
凈土念佛法門由於方便易行,人人能修,安全穩妥,又能仰承佛力感應加持,念佛時即是以佛之真如熏習我輩的無明,攝受佛的智慧福德光明熏修吾輩業力凡夫,如念佛圓通章所說的「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再配以凈業三福:深信因果,五戒十善等行為修持,在生能凈化心靈,提升品格,業消智朗,增福增慧,幸福人生;臨終又能蒙佛接引往生佛國凈土,「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親來迎接」,而得不退轉,最終成就無上菩提。未法時代尤現代社會的眾生,生活節奏緊張、競爭壓力大,煩惱業力厚重,貪欲橫流,資源日益枯竭,環境日趨劣下。凈土念佛法門成為他們最宜普及修習的法門。無論在家出家,無論學生老師、士農工商,學習緊張時,工作壓力時,成功時,失意時,工間休息時,早晚睡眠時,時時可念佛片刻,凈化心靈緩解壓力,熏修改變性格習氣,輔療身心疾患,提升智慧等。心凈國土凈,娑婆世界本是眾生眾業所感而成。而佛法凈土信仰,眾生皈依佛陀之教導,在生按凈業三福、五戒十善,環保素食,六度萬行等准則妙法提升、改造自己的心性品格,從而凈化社會風氣,為精神文明,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貢獻。有法師提倡所謂「人間佛教」,而實際凈土法門即是末法時代最好的「人間佛教」!佛法以出世心,行入世事耳。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是也。
4、人為什麼要生病
人為什麼會生病?
-從佛經中了解生病的原因
文/謝德熾
人的生命中有八種重大的痛苦,即所謂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相
會,所求不得,所愛別離,五蘊熾盛--其中生,老,病,死這四項更是不能逃
躲的基本痛苦,只要是有情生命,就必定要經驗之。故讓我們一起從佛經上來了
解生病的原因
病苦,是人生中相當重大的一種經驗,而專門為解決生命諸多痛苦的佛法,
自然對於病苦的成因有著完整的解釋。
〖佛法的觀點〗
在《金光明經》除病品中,有提到三種致病的因素
1.四大諸根因素:即人體本身的體質因素(或說是基本元素)造成的問題。
2.飲食時節因素:即飲食造成的問題。
3.四季時令因素:即環境造成的問題。
而在《小止觀》治病九中,也論及三種得病的因緣:
1.四大增損病相:◆討論四大元素引發之不同病相。
2.五臟生患之相:◆述說五臟功能失調時造成疾病不同的表現。
3.鬼神所作得病:◆即因鬼神的作祟導致人的疾病。
《小止觀》治病九里談論的部分,似乎較偏重於敘述「病徵」和「病別」故
與金光明經的部分頗為不同。而〔鬼神所作〕一項則討論到了精神甚至超精神領
域的致病原因,這是一般較少說到的部分。
另外在《雜阿含經》卷十五也說明疾病的起因
1.因風起
2.痰陰起
3.涎唾起
4.眾冷起:這四項主要在於細論四大不和諧所引發的病貌。
5.因現事起:此項是說明情感性或精神性的疾病。
6.時節起:如同前述的季節因素。
因為病苦的解決,實在是眾生非常迫切的需要,故世間法中已非常發達的醫
葯的領域,也是在嘗試去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已知的疾病因素可以分析如下:
a.致病性微生物:如各種病毒,細菌,黴菌等等。
b.人體的免疫機能:意即所謂的抵抗力或體質等。
c.環境污染:有毒廢棄物,化學物質,放射線等等。
d.老化:許多疾病說穿了都是由於「老化」所致。
e.飲食(營養):飲食的狀況對健康可以有許多決定性的影響。
f.精神疾病:這是目前醫學領域中較弱的一環,但是能確定和遺傳有關。
g.外力傷害:包括許多意外事故等傷害。
若再討論之,我們可以把a,c兩項歸類於環境因素;b,d,f三項則歸於基因
的表現,也就是所謂的體質因素。
若是再考慮e〔飲食〕這一點,我們可以發現它與a,b,c,d這四點甚至於f
都有極為密切的關聯;因為除了呼吸之外,飲食可以說是人與環境間互動最多的
途徑,因為能量的進出和物質元素的交流等等都依靠飲食來達成。而基因的表現
已知和環境有絕大的關系。
而g這點不但與環境有關,也常常和個體的特質(基因)有關。就此而論,
我們能先行得到一個概念,即:人與環境是密不可分的整體。行筆至此再讓我們
看看中醫的說法。
〖中醫理論〗
中醫理論認為疾病的成因可以分為--
1.外因:以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為本。這個說的就是「季節
時令因素」。
2.內因:以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為本。說明人的情緒對生理
的影響。
3.不內外因:包括飲食,房事,金刃(此可包含外傷或意外事故),蟲獸(
包括微生物)等等,廣泛的指出六淫,七情之外的其他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中醫在解釋季節時令對人的作用,和精神情緒影響健康的理
論方面,非常地仔細。或許有些部分我們可以找到直接的證據(尤其是細菌病毒
等)來說明,但也有些部分目前無法知道其關聯何在。其他部分大體上來說,中
醫的說法是與西醫相去不遠的。
由上述佛法和醫學的解釋,我們可以明顯地歸納出幾個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
1.環境的條件性
2.基因的條件性
3.飲食的條件性
這三大條件如果本身不出問題,而且又能與其他兩大條件配合得當的時候,
人就可以活得健康長壽。
〖業力和福報〗
其實不管是出世間的佛法,或入世間的醫學,對於病苦的觀察解析都很完整
透徹。尤其醫學在物質上的解說更是因為科技進步而日趨完備。
然而若是光依賴醫學,問題並未能完全解決,因為,我們不禁要再問:又是
什麼因素,在決定這三大條件的表現或具足呢?
答案是:業力與福報的平衡消長。
除了這個回答以外,我們如何找到更圓滿,更究竟的答案呢?機率?運氣?
造物主?這種答案,有誰能心悅誠服地接受呢?這些都是醫學難以回答的部分。
因為福報大或業力較輕,所以有人生長在良好的環境,遺傳到優秀的基因,並且
得以享有健全的飲食,因此而健康長壽。因為福報淺或業力深重,所以有人出生
在惡劣甚至戰亂的國土,或是遺傳到有缺陷的基因,或是因三餐不繼而多病早夭。
這樣的回答既簡單又圓滿,最合乎科學中對於〔理想的理論〕的要求--單純,
適用范圍大,而且例外少。所以要正確的了解〔人為什麼會生病或健康〕這個問
題,除了上述醫學領域中,偏重在技術性的,唯物式的答案之外,很有必要回歸
到因果業力的層次。如此在掌握了比較核心而根本的地方,我們才不會被諸多紛
雜的現象所迷惑--至少先不會被不實的廣告蒙騙--而能抓到重點。知道下手
的地方並且正確的努力,才能真正的預防疾病,改善健康。
5、如何運用「意念」達到養生調病?
現代社會中最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是什麼?是健康。沒有人會懷疑,惟擁有健康,一個人才能真正擁有幸福的生活。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而首要前提便是擁有健康。確實,人生一旦失去了健康還能擁有什麼呢?即便坐擁億萬資產,如果喪失健康,英年早逝,結果也是「錢在銀行,人去天堂」。
古人說,體壯曰健,心怡曰康。也就是說,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這與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不謀而合的。關注身體健康的生理保健類書籍在市面上十分常見。然而,用通俗的語言文字表述的關注心理保健的書籍卻不多見。我們致力於大眾的心理保健,希望本書能夠助益於您的心理健康,提高您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排解您在自我保健征途中遇到的部分難題。
健康是想出來的。此處的「想」,當然不是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時的邏輯推理,也不是無所事事時的胡思亂想,更不是祝英台想與梁山伯雙宿雙飛的「想」。我們所說的「想」,特指調適心理狀態的技巧和實踐。通過對心理狀態的調適,使我們擁有良好的心境,能夠從容不迫地應對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和困境,從而達致心理保健的目的。
心境,顧名思義,就是心理環境。心理狀態是變化多端的,要對它進行調適。我們如果想最大限度地擁有健康的心態,就要正確認識心理狀態的本質和核心,而這個本質和核心就在於心境。所以說,調適心理狀態,關鍵和重點就在於調適心境。
心境是情緒的核心,是心理活動的背景、基礎和依託。
在心理學上,心境是指讓人的整個心理活動都染上某種色彩的、微弱而又較為持久的情緒狀態。這個定義頗為費解。通俗地說,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心境其實就是一種情緒狀態。說到情緒,每個人應該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情緒,通常帶有負面的含義。比如,我們說,某某鬧情緒,那肯定不是正面的意思。
古代的養生之道,幾乎涵蓋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以及武術等各方面的養生理論,內容極其龐雜,但具體不外乎以下四點:
一.順應自然。講求天人合一,重視人與自然和社會的和諧統一。正如《內經》上主張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老子.道德經》稱「道法自然」,就是指的要順應自然規律。
二.形神兼養。一方面要注重形體養護,另一方面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正所謂「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三.動靜結合。主張「動則生陽」,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
四.審因施養。主張「審因施養」和「辨證施養」,即不拘泥於一法一式,而要因時、因地、因人施用不同的養生方法。
古代養生之術則要求在養生之道的指導下施行,內容包含以下7個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其中涉及的內容以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居多。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以及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的調養。
3.氣養。主要是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內容涉及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等方面。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和體育健身等活動。主要是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的內容。
5.食養。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應用范圍比較廣泛,適應人群也比較多。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涉及到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
6.葯養。以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為主要內容。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一般是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為與食品相融合。所以,中醫學界常有「葯膳」的說法。
7.術養。利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療法進行養生。主要涉及醫葯文化,是上述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養生方法。
養生先養氣——「氣」是生命的本源和《易經》很有密切關系的一個概念就是「氣」。《易經》認為「氣」對生命有著重要意義。中醫認為人的生命賴氣以生,氣存則生,氣失則亡。所以有「善養生者,必知養氣。」明代張景岳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漢代王充在《論衡》中說:「夫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可見,「氣」與養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下面,我想講講運用意念治病養生的方法。
運用意念治病養生包含兩個方面,即:意守與行氣。其原理和方法如下:
意念治病養生原理
(一)意守病處——把心專注在身體上有病痛的部位,定會產生治病的效果。心怡曰康,意念是身體運行的主帥,所以,意念像王,疾病象賊,好比帝王所到之處,盜賊和宵小之徒,自然逃散。再者,門開的時候,風就地跑進來,門關起來時就平靜無風,心攀緣外境,就好像開門,把心專注在病痛的部位就像關門,所以能平息機能的不順。
(二)意止丹田——把心專注在丹田,可以治癒許多疾病。丹田在肚臍下面一寸到二寸半的地方(《腎首五教儀》說一寸,《摩訶止觀》說二寸半)因為丹田是「氣海」,把心專注在丹田,氣息就會調和,所以能把病治好。意守注在丹田,對於兩脅痛、煩不能食、上熱下冷、氣喘等病特別有效。
(三)意住足下——把心專注在腳底,也可以治病。如果心火上升,人的身體機能就不調和。當你把心專注在腳底,上身就會覺得輕松舒適,所以說意住足下就可以治病。
(四)意系臍中——把心專注在肚臍,可以治腸胃病,也可以引發禪定。因為我們把心放在肚臍為界限,可以體悟「諸法無常」的道理。而且肚臍靠近腸胃,把心專注在肚臍,容易看見身體的不凈,因此能消除貪欲。
(五)意息法界——放寬心胸,使心遍布整個宇宙,而沒有任何執著,可以治療身體所有的疾病。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才產生的,沒有實體。當我們明白一切事物,體性本空的道理,不執取一切病相時,病就自然好轉。這是什麼原因呢?由於內心的雜念和憶想,必將影響人體機能的運轉,這時就可能有疾病產生。當我們心地平靜,不起妄念時,全身就會感到特別舒暢,一切疾病都會不葯而愈。所以《維摩詰經》上說:「一切的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內心攀緣
外境,產生雜念。如果我們的內心沒有執著和雜念,就不會病了。」(參見《五教儀》注第三十七及第三十二卷)
意念治病養生的方法
這里講的意念治病養生方法是指意守與行氣的結合運用。以意、氣同用,或意氣並稱,極重氣字。其法至簡至易,調息、調神、調身,本乎自然。即以鼻呼吸,要訣是要細勻無聲,勻靜自然。入靜,指意念活動專一,或無雜念。大腦皮層非處於於興奮,或抑制狀態。養生之道,是在凝神養性,意守與行氣靈成一體。
(一)運用音氣治病的六氣的治病法
《雲笈七簽》卷三十二《服氣療病》曰:「凡行氣以鼻內(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內氣有一,吐氣有六。內氣一者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稲,皆出氣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無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氣,稲以解極。」即認為吸取生氣,吐出死氣,即可長生不死。具體行氣技法是六字氣訣:通過鼻吸口呼,呼氣時結合嘴裡默念輕柔而且緩慢地念「吹、呼、唏、呵、噓、呬」這六個字音,念時只動嘴出氣而不出聲,耳朵當然就聽不到嘴裡所念的聲音了。因為這六個音念得很輕,感覺上好像有很柔和的氣緩緩地流過舌頭和牙齒。所念得氣雖然輕柔,但心中卻全神貫注,字字分明。而且心裡要放輕松,不可緊張。用以影響肝、心、肺、脾、腎、三焦,祛除各臟腑病邪的一種氣功鍛煉方法。
念「吹」可以治腎臟的疾病;
念「呼」可以治脾臟的疾病;
念「唏」可以治三焦的疾病;
念「呵」可以治心臟的疾病;
念「噓」可以治肝臟的疾病;
念「呬」可以治肺部的疾病。
行氣技法包括外呼吸和內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內進行的外界空氣與血液的氣體交換,也稱肺呼息。所謂內呼吸,是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也稱組織呼吸。行氣的呼吸,主要調整肺呼吸,使之達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細細,納惟綿綿」的均勻、細緩、深長的程度。進而對內呼吸產生良好的影響。據說吐納練習均為入門者修煉,當吐納練息達到高層次時,則無息可調。那時呼吸微微,忽然遽斷,進入胎息境界。>說:「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入在胞胎之中」。意指練功至深者,就像胎兒在母腹之中,鼻無出入之氣。胎息是吐納練息的最高境界,道教中許多道士都偏愛此功。
到底「三焦」是什麼呢?三焦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消人系統或消化的路線,「焦」就是焦腑的意思,三焦包括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在嘴巴以下,胃部以上,主要的功能在於便利食物的輸送。中焦在胃裡,主要的功能在使食物便於消化。下焦在膀胱上面,主要的功能在於排泄。
用死背的方式,較不容易把這六個字和所對治的臟腑記牢。如果我們能把下面這一首偈背誦起來,就輕松多了:
心配屬呵腎屬吹
脾呼肺呬聖皆知
肝臟熱來噓字至
三焦壅處旦言嘻
這六個字奧妙無窮,不但可治好五臟的疾病,而且也可以治療身體機能的不調順。例如:身體感覺到冷時,可以用「吹」來治。身體感覺熱時,用「呼」來治。百節疼痛和風邪用「嘻」來治。煩脹上氣,用「呵」來治。有痰陰,用「噓」來治。疲勞厭倦,則用「呬」來對治,簡而言之,「吹」可去寒,「呼」可去熱,「嘻」可去痛,「呵」可去煩,「噓」可散痰,「呬」可補勞。
春天用「噓」來治肝臟的疾病,夏天用「呵」來治心臟的疾病,秋天用「呬」來治肺部的疾病,冬天用「吹」來治腎臟的疾病。這樣,效果會特別好。「呼」治脾臟的疾病和「嘻」治三焦的疾病則四季通用。
還有,六氣也可以治同一臟的疾病。五臟之中任何一個內臟,有冷就用「吹」來治,有熱用「呼」來治,有痛就用「嘻」來治,有痰就用「噓」來治,虛勞無力用「呬」來治。
(二)觀想呼吸療病的十二息治病法
一般人的身體依賴著呼吸才能活命,高明的人從一個人的呼吸就可以看出他的健康狀態和生了什麼病。
人的心理狀態會影響到呼吸,譬如當我們憤怒時,呼吸的氣息就會變得又急又粗。同樣的原理,我們可以透過觀想和心靈的力量來改變呼吸,達到治病的效果。在還沒有介紹運用呼吸治病的方法以前,我們需要明白呼吸的四種現象:
1、風相——心裡感覺到鼻子呼吸有聲音
2、喘相——雖然沒有聽到呼吸的聲音,可是呼吸不順暢
3、氣相——呼吸雖然沒有聲音也很通暢,但是呼吸所出入的氣息不細微
4、息相——呼吸不但沒有聲出入通暢,而且氣很微細綿長,若有若無,不容易被察覺。
前面三種呼吸的現象都是不諧調的。因為呼吸粗糙急促的人容易生病,而且情緒不穩定,心神難寧靜。如果要治好這種呼吸的現象,需要學打坐,首先放寬身體,把心情放輕松,然後一心專注丹田,再先放寬身體,把心情放輕松,然後一心專注丹田。再想像呼吸的氣息遍布全身,隨著八萬四千個毛細孔或出或入,沒有任何的障礙。
當我們把心定下來以後,呼吸自然就會微細綿長。呼吸微細綿綿長的人,不但不會生病,而且心情愉快,神識安穩,心容易入定。所以智者大師在《釋禪波羅蜜》的第二卷說:「呼吸像風的人,心中一定散亂,呼吸像喘的人,心情結滯而不通暢。呼吸像氣流的人,身心容易疲倦。只有守住微細的呼吸,心情才能寧靜,而進入禪定的境界。」
當你呼吸微細綿長,心情寧靜以後,運用呼吸來治病就輕易多了。下面,我們來談談「十二息治病法」十二息治病法就是我們運用觀想呼吸的二十種狀態,來產生治病的功效。
1、上息治沉重
2、下息治虛懸
3、滿息治枯瘠
4、焦息治腫滿
5、增長息治贏損
6、滅壞息治陰膜
7、暖息治冷病
8、冷息治熱病
9、沖息治壅塞不通(症結腫毒)
10、持息治掉動不安
11、和息可通治身體機能的不調
12、補息可滋補身體機能的衰退和虛勞
善於運用這個原理,可以治癒所有的疾病,其他疾病的治療方法,請依此類推。
(三)專用觀想的治病方法
前面「十二息治病法」是在呼吸的氣息上加以觀想。觀想的用途很廣。譬如我們運動前可以觀想自己身體站在大蓮花上,面部帶著微笑,心情喜悅和樂,觀想天上地下,四面八主都有清凈的色光明;然後運用深長而且均勻的呼吸,觀想白光從鼻孔吸入,一直降到腹腔部,腥部圓滿清凈,如中秋月輪,再隨著呼吸觀想腹腔部的白色光明,逐漸上升,散布在全身三百六十個骨節,然後緩慢地從八萬四千個毛細孔中散發出來,這種觀想方式,對於身心的裨益很大。
下面我們就來談純粹用觀想治病的方法和原理。
1、觀想治病的原理
為什麼運用觀想可以治病呢?因為心境是交互影響的。凡夫過於執著物質的表相,以致心力脆弱,無法運用心靈的力量來改變外境,所以產生「心隨境轉」的現象,聖人可就不同了,他們心中沒有雜念,心力強而且專一,所以能「境隨心轉」用心力來改變外境,產生「神通」和「奇跡」的現像。
觀想是鍛煉心力的一種方法。治療越嚴重的病,就需要越精純的觀想。古人「望梅止渴」和「懸沙充飢」都是運用觀想到成效的最好例證。《小止觀》上面也記載:有一個人患了冷病,他就觀想身上生起了熱氣,對果當真把冷病治好了。善於運用觀想來治病的例子,大藏經中多得不勝枚舉。例如:在《正法念處經》中,佛陀教導弟子觀想六道的實況。在《禪秘要法經》中,佛陀教導弟怎樣運用觀想六道的實況。在《禪秘要法經》中,佛陀教導弟子怎樣運用觀想來滅除貪愛、憎恨和愚痴等心理的毛病。在治貪淫法、治利養瘡法、治犯戒法、治沉迷音樂法、治失心法,以及鬼魅所著種種不安,不能得定的方法。僅就智者大師當時所讀的本《雜阿含經》中,佛陀就說了七十二種治病的方法(註:《治禪病秘要法》的「治阿煉若亂心病七十一法」,即摘譯自古本的《雜阿含經》中,然而,這些方法當中有許多是我們末法時期的眾生很難學會的。現在我們只介紹其中幾則較簡單的實例:
2、觀想治病的實例:
(1)用觀想治治療腹部有疾病
從前有一個腹部結了硬塊的疾病,他就觀想一隻金針進入腹部刺散那一小塊硬塊。這個人天天這樣觀想,終於有一天腹中的硬塊果然沒有了。可是腹部卻忽然發生疼痛。於是他就去請問善知識,說:」為什麼我腹部的硬塊好了,卻又是會痛呢?那個人就回答他:「你觀想金針破除腹部的硬塊,可是金針卻留在腹部裡面。所以你應再運用觀想來把那隻金針除去。」他回家後,依照那位善知識的話去做,肚子痛的毛病也就痊癒了。
(2)用觀想治療身體虛弱
從前有一個人身體虛弱,後來他觀想自己的頭頂上有溫暖的醍醐,一滴地滴入腦中,然後灌注五臟,流遍全身,滋潤肢體。果然治癒了虛勞損傷的疾病。
(3)用觀想治療頸部的毒瘤
從前有一位法師,頸部長了毒瘤。這位師父就天天觀想這毒瘤像蜜蜂的巢一樣,本來有許多蜜蜂都很快地飛出蜂巢,膿血都從毛細孔流出,像蜜蜂走了以後,只剩下一個空巢。觀想純熟以後,頸部的瘤也就痊癒了。
(4)治吞食蛇影的兩種方法
過去有一個吃東西的時候,吞了一種很像小蛇的食物(其實,可有是蛇的投影),分就自以為是真的吞進了一條小蛇,因為他每天都時常這么想,所以生病了。
後來一位聰明的人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後,就趁那位病人下痢的時候,拿了一條死的蛇放在便盆里,然後對那位病人說:「蛇已經出來了!」說也奇怪,從此以後那人的病居然就好了。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也有一個很相似的故事,那就是「杯弓蛇影」。「杯弓蛇影」這典故記載在《晉書》的「東廣傳達室」。故事雖然相似,可是治療的方法卻回異其趣:樂廣有一們很好的的朋友,自從上次離別以後,就很少到樂廣東省的家裡拜訪。樂廣就寫信去問那位朋,那位朋友說:上回樂廣請他喝酒,看到酒杯里有一條蛇,當時很惡心不敢喝下去,因為礙於情面。於是硬著頭皮喝下了,沒想到從那時候起就生了一場大病,直到現在沒有痊癒。
樂廣看見壁上掛了一把弓,開頭很像蛇,他推想,杯中的蛇大概就弓的影子吧。於是他又在原來的地方擺了酒席,派車子請那一位朋友來吃飯。那位朋友在杯中見到了蛇,他說:「這跟我上一次所見到的情形完全一樣。」樂廣就把原因告訴他。那位生病的朋友,豁然意解,病馬上就好。
其實,就佛法的觀點來說,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的假相,可是心夫都執著這個假相以為真實,產生了許多苦惱和痛苦。這不也是和「杯弓蛇影」的情形很相似嗎?所以佛陀才大慈大悲地告誡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第五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有當我們的心中沒有偏見和執著時,才能解脫苦惱而得到大自在。
(5)轉移注意力的治病奇跡
從前有一個人生了一個會致命的惡瘡,手臂上也長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小疔。他請了一個高明的醫師來治療。那醫生對他說:「你這個大瘡沒有什麼要緊,倒是你手臂上的尋疔很嚴重,有生命的危險,你要好好注意!」病人聽了醫生這一段話,他就把注意力轉移了專門注意手上的小疔,而不去理會大惡瘡,久而久之,身上的瘡卻全部都好了。這也是觀想治病的一個好例子。
(6)笑病可不葯而愈
從前有一個人每天用功讀書想考取功名:後來果然考上狀元。沒想到從考中狀元的那一天起,他就因為太得意笑個不停,他得了很嚴重的「笑病」。
京城裡很多醫生開處方治療,都沒有什麼效果。後來有一位高明的醫生把了他的脈以後就很認真而且嚴肅地說:「你得了必死的絕症!這種病我沒有辦法治,據我所知,只有一位老先生才能治好你這種絕證,幸好我認識他,稍慢可就不及了!」接著,這位醫師很詳細地描述病因和將來的嚴重性。
那狀元聽說他得了凶險的絕症,而且天下只有一位老先生能治,嚇得臉都發青了,再也笑不出來了,急忙放下萬緣,專程趕去。他到了那裡,沒想到老先生說:「你的病全好了,可以回去啦!因為你得了笑病,葯石難治,那位醫生不得不用致死的絕症來嚇唬你,才能把你的病治好,請你不要見怪。」
運用心力治病的十個條件
運用心靈的力量來治病,需要遵守下面十個條件:
1、信——相信這個方法能治病
2、用——隨時常用,以免生疏遺忘
3、勤——用時專精不懈,直到病癒為止
4、常住緣中——常把心放在對治疾病的方法上,而不胡思亂想。
5、別病起因——辨別生病的起因
6、方便——靈活巧妙地運用對治的原是和正確的方法
7、久行——實行還沒得到利益時,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繼續不斷地練習而不生怠惰心。
8、知取捨——知道練習得了益處,就應勤加實行,有了害處,就應馬上舍棄
9、護持——明白禁忌的意義,而且不去觸犯
10、遮禁——得到利益,不向人誇耀;受到損失,不生懷疑和毀謗。
假如能夠徹底做到這十點,心靈的力量一定能夠發揮出來,可產生治病的效果。
這里必須說明的兩點是:以精神的力量來治病,需要平常不斷練習,有了相當的定力後,才容易奏效。還有,遇到像發燒和胃出血等緊急情況,最好還是趕緊去醫院吃葯打針,以免誤事。
6、尋找佛教同修禪定的朋友,一起印證禪修,謝謝!
祖師雲:「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禪,可行不可說。可達不可意念。
末學四字銘:「放鬆,舍棄」
7、請問持《金剛經》打什麼手印?
你就是想修行吧那靜坐吧
如何靜坐問答錄
文為最近在美國東部華盛頓近郊蘭溪行館拍攝南師示範"如何靜坐"錄影帶時,當場參加學生的問答錄音謄錄。特錄如下,以供初學靜坐者之參考。(陳運生志)
一、一般問題
一、沒有師父指導,可不可以自己修學靜坐?會不會走火入魔?
答:可以啊,沒有什麼不可以。現代人最流行講走火入魔,其實沒有什麼火,也沒有什麼魔。只是靜坐的理論、靜坐的方法搞不清楚,再加上下意識里有些神秘觀念,以發精神、思想不純凈,自己造成幻境,這便叫走火入魔。像宋明理學家們大都講究靜坐,從來沒有走火入魔過。因為他們靜坐的要旨重在養心,講究的是思想純凈,所以沒有什麼走火入魔這些鬼話。
二、是不是在佛堂才能靜坐?靜坐是否一定要燒香、穿法衣再入座?
答:不一定,隨便哪裡都可以坐,無處不可坐。信仰佛教的人才要在佛堂、禪堂靜坐。不是信仰佛教的人,哪裡都可以坐,什麼衣服都可以,什麼形式都可以,靜坐是共法,是佛法和一切其他宗教外道們的共法。
三、有家庭兒女、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答:當然可以啊。靜坐是最好的休息。
四、生理上天生有病或肢體殘障可不可以學靜坐?姿勢不能完全達到標准有沒有問題?
答:靜坐主要的目的在心靜,並不一定在乎姿勢。心靜了就是靜坐,所以當然可以。
五、靜坐可不可以使身體恢復健康?
答:可以。
六、過度疲勞、愛困的時候可不可以靜坐?
答:疲倦想睡的時候靜坐是休息。假使要做功夫的話,最好是精神好的時候,睡醒以後再靜坐。
七、靜坐是不是一家要吃素?在家人吃葷可不可以靜坐?
答:都可以。
八、什麼時候靜坐最好?是否需要在固定的時間靜坐?
答:什麼時間都可以。道家喜歡子午卯酉,那是配合陰陽家(不是易經)的物理自然法則,注重時辰靜坐,是做道家煉丹功夫用的,平常沒有時間的限制。
九、感冒生病時可不可以靜坐?
答:當然可以。感冒生病會好得快些。
十、很嘈雜的工作環境可不可以靜坐?
答:可以"靜",不一定要靜坐,在嘈雜的環境里擺出靜坐盤腿的姿勢,人家看你是怪相。其實心靜在哪裡都可以。
十一、有便秘、痔瘡或者駝背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答:可以。心靜對一切病都有利。
十二、懷孕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答:可以。可是沒有練過盤腿的孕婦最好不要盤腿靜坐。懷孕以前有盤腿習慣的人,當然可以盤腿,這都沒有關系。
十三、有精神病的人(包括先天及後天受環境影響)可不可以靜坐?靜坐後對他有沒有幫助?
答:這個要看情形,也需要有人輔導。理論上靜坐對精神病者絕對有好處。但是沒有適當的人照顧輔導,有時候反而引起他更多的幻想,不太好。
十四、靜坐的人可不可以常喝冰水?
答:看習慣而定。依照養生之道,最好是少喝為妙。
十五、靜坐後可否立即洗澡?
答:這個沒有問題。
十六、吃飽後可否立即靜坐?
答:初學靜坐的人,剛剛吃飽了不能靜坐,因為腸胃正在忙著消化,不適合靜坐。對靜坐已經有心得的人來講,吃飽了馬上去靜坐,一下子就消化了。初學的人最好吃飽以後休息半個鍾頭到四十分鍾以後再上座。至於肚子餓的時候可不可以靜坐?初學的人最好是不要太飽也不要太餓。
十七、房事過後可不可以靜坐?
答:可以。不過對初學的人來講不太適合,最好是房事過後、休息好,精神足了再來靜坐。
十八、靜坐以後是不是有助於房事?
答:現在我們學的是靜坐,不是學房事。如果把靜坐積蓄起來的能量用來行房,拚命的動,同靜坐的原則相反,損失更大。
十九、不洗臉、不漱口可以靜坐嗎?
答:靜坐同這些瑣事關系不大,暫不討論,免得浪費時間。
二十、小孩子可不可以靜坐?
答:也可以啊!靜坐是養心,靜下來就對了,如果是好奇,想求神通,那當然不好,就不要他靜坐。
廿一、應酬喝酒後可不可以靜坐?
答:應酬喝酒醉了,你要他靜坐,他也不幹。要等他酒精消耗完了,消化好一點,安靜一點的時候再靜坐,靜坐為的是養心。
廿二、初學靜坐有那些正確的參考書?或讀哪些佛家、道家的經典?
答:現在有關靜坐的書很多,正確的有摩訶(大)止觀,小止觀。學佛的最好走這個路線,或者是"佛法要領",其次是老古公司出版的這幾本。學道家的最好看"性命主旨"、"悟真篇",不過註解不要亂看,各家注的不同。其餘的道書丹經很多,最好要審慎選擇。
廿三、靜坐以後可不可以參加喜慶宴會等俗務應酬?或看無關修道的雜志文章和電視電影?
答:這些都沒有關系,靜坐並不妨礙普通生活。靜坐以後去打滾都可以,你要跳舞也管不著。
廿四、為什麼要靜坐?
答:這就要反問你自己了。
二、生理部分
一、靜坐時如何知道自己的姿勢是否正確?
答:這要憑個人自己的感覺。從外在來講,最好每個人對生理學、解剖學、醫學都有點了解,甚至看看醫學上標準的人體骨骼圖片。內在方面,自己對不對要憑感覺。假定一個人對自己身體感覺都不靈敏,當然有問題。可是世界上對自己身體內部感覺很靈敏的並不多。這要經過靜坐訓練、相當有功夫的人,才會對自己內部身體感覺很清楚。這樣可以養生、健康、長壽,所以主要的關鍵還是看自己。
二、靜坐時身體會顫動、發冷、發熱、發汗?
答:假使是因為靜坐的影響而有這種現象,這是病態的發露,因為內部本來有病,因靜坐而引發宿疾,就使你感覺清楚。如果病很輕微,因靜坐發冷、發熱、顫抖(動),身體就會自然好轉。如果病比較嚴重,自己有醫學知識的就曉得治療,不然的話,要找醫生研究。這是靜坐的自然現象,不是靜坐引起的毛病。這是好現象,自己就知道怎麼樣去保養治療。
三、靜坐後體重增加或減輕怎麼辦?
答:不要太注意體重的變化。體重是受情緒、心理、生理、氣候和飲食的影響,隨時在變化。靜坐不要注意這個,否則就是太注重身體,偏向唯物思想了。靜坐是養心。
四、靜坐後精神奕奕,晚上睡不著怎麼辦?
答:靜坐坐得好,本來可以斷除睡眠。不要太重視這個問題。晝起夜眠和一天三餐一樣,都是習慣問題所養成,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學佛的人,視睡眠是魔障,是蓋緾。如功夫到了不睡,一天當兩天用,豈不更好。
五、靜坐中,有時不由自主的氣動,身體搖擺不已,會跳動,或打神拳,該讓它繼續或停止?
答:那要看情形。人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知覺(思想),一個是感覺。氣動帶來的現象屬於感覺狀態。身體里的氣機發動,可以說是好現象,也可以說不是好現象。身體里哪裡有障礙,氣血流通時,它就自然反應發生這種現象。至於要讓他發展或制止他,就要靠智慧來判斷了。有的人頭腦很清醒、很正常,為了他的身體,可以讓他繼續、鼓勵他動,等於是最好的內在運動,使他身體恢復健康。如果是精神有問題,或是思想傾向神秘性的,最好立刻制止,不然演變下去變成乩童、跳神的人,再加上神秘思想,就變成病態,不應該如此。任何一件事的好壞都看人的運用。
六、為什麼靜坐後反而感覺腰酸、背痛、腳麻、覺得混身是病,而且很容易受風寒感冒?
答:那是本來就有那麼多病。和前面的問題一樣,因靜坐而反應出內在的病,並不是靜坐引出你的病。腰酸背痛就是腰部有問題,如果自己不懂的話,趕快去看醫生。
七、靜坐後會打呃、放屁,是否有問題?在佛堂靜坐時可不可以放屁?
答:靜坐的時候最容易打呃放屁,那是中宮的胃氣要通了。普通人飲食過度,食道和胃腸都不大通的,多半有消化不良或者胃酸過多的問題。靜坐坐得好,胃氣通了,身體健康,上行是打呃,下行到腸子,腸子不健康的話,有很多廢氣在里頭,自然要放屁。道家有許多觀念,認為放屁是元氣漏了,不管哪一種屁,拚命夾著肛門,不讓屁漏出來,這是很危險的事。有些廢氣必須把它排泄掉,如果腸胃有問題,又忍屁不放,往往引起中毒的現象。可是對完全辟穀的人而言,不吃東西,腸胃清了,功夫到某一極點的時候,有一種屁是很難得的,不能放,放了會有漏精現象。究竟哪種屁是元氣,哪種屁是精氣,哪種屁是廢氣,要靠自己的智慧去體會,最好有廢氣就把它排掉。至於在佛堂里打呃放屁,這是生理自然的現象,沒有什麼不敬的問題。所謂不恭敬,是故意造成的便不恭敬。如果是生理自然的反應,佛難道不慈悲嗎?一個病人到佛堂,說這個病人很臭,應該趕出去,或者讓他忍屁而死,那還叫做大慈大悲的佛嗎?
八、靜坐後可不可以有性關系,是否必須戒絕房事?
答:這是個嚴重的問題。一般人學靜坐有很多不同的目的,包括健康、長壽、修道、求神通、學佛、練功夫,不管是什麼目的,基本上,靜坐是要守戒的不能漏精、射精,這是基本原理。但是有許多人學靜坐就是為了性行為。尤其是男性,希望藉著靜坐把性工具練得堅強牢固,征服女性,以此為神通、快樂。如果是為了這種目的,則是自求早死,這是絕對不好的事。至於普通人靜坐以後能不能有性行為,就看你自己靜坐的目的是為什麼?一般來講,正常的性行為是可以的,不過要節制才是,不要隨時隨地去"做人",太縱欲是有害的。
九、靜坐後,生理機能旺盛,性慾勃起,如何調服?是否有徹底解決的辦法?
答:這是最難的問題了,也是靜坐第一關。大家學靜坐,不管是為了健康長壽,或是修道、學佛,碰到這一關幾乎都過不了,就自然會去做性行為。《楞嚴經》上也講到這一關很重要。所謂性慾勃起,就是淫根勃起,佛經上把男女性器叫做身根、也叫做外淫根。實際上真正的淫根不是這個工具,而是心念。最好的調服方式就是把心念空了,如果能空掉心念,這個不是問題。許多人心念空不了,在工具上面想辦法練氣功、練各種調服,是很難達到效果的。當然也有各種特殊的方法,以修道的立場來講,最好的方法是減少飲食,腸胃空一點就很容易調服。念頭一空就回轉了。回轉來就變成身體最好的營養。
十、女性月經期間,可不可以靜坐?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答:對一般初學的人來講,最好是休息幾天。如果是學佛的人,走心地法門,念佛參禪,看空了身體的,那麼,月經期間靜坐,一點妨礙也沒有,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至於道家和其他做功夫--所謂練氣血的,就是要考慮一下,在這個時候故意鍛煉氣血,恐怕逆流反走,就形成氣血不順暢,反而變成病態,至於功夫好的人,就看她自己的經驗了。只能說到這里,高深一層,以後再說。
十一、老年人(尤其更年期的人)靜坐是否有需注意事項?
答:沒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多注意心地法門,信佛教的最好念佛,信其他宗教的,也要一他的宗教信仰為主,這樣靜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十二、為什麼靜坐後,有事會聞到檀香味?
答:這有兩種情況,大部分是自己體內的變化,譬如說,靜坐坐得好,效果達到脾胃凈化,就會產生檀香味或其他香味。如果肝臟有了好的效果,就會產生一種清香的味道,本來人體內部是香的,都是自己心念不好,生理不健康,所以搞得很臭。另外一種情況是外力的加持,如佛菩薩感應所帶來的檀香味,這是宗教上的現象,不要搞不清楚。
十三、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答:當然可以靜坐。不過,要走心地法門,注意思想念頭,只管心念,好好養心,那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如果想做各種功夫,就需要有專門內行的人指導。
十四、靜坐坐得好,會一直拉肚子,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答:對靜坐坐得好的人來講,拉肚子是好事情,表示氣脈走通了,在清理腸胃。我所知道的,有人甚至一天拉一、二十次,最後像水瀉一樣大拉,拉一次清爽一次,那是靜坐的效果到了,沒有什麼問題。不過,不要病態的腹瀉當作好現象,那是不多的,要求醫葯才好。
十五、靜坐坐得好,會經常漏丹,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答:漏丹原來是道家的名稱,後來佛家也通用這個"丹"字,就是普通所謂的"精"。漏丹就是遺精,真正的精不只包括兩性的精蟲卵子,還包括各種氣的作用。遺精的途徑很多,包括夢遺、醒著遺、性交中早泄、遺精、陽不舉陽痿,都是性荷爾蒙(內分泌),乃至整個身體荷爾蒙(內分泌)衰弱的毛病。所以丹也同全身荷爾蒙,包括腦下垂荷爾蒙、甲狀腺荷爾蒙、腎上腺荷爾蒙、性腺荷爾蒙等內分泌通通有關。丹漏了就是病態、不太好。最好靜坐坐到不漏丹。不漏丹身體絕對健康,可是不論男女,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做到不漏丹。道家的理論和現在生理學不同,精是氣華的,這個氣不是空氣,也不是呼吸之氣,而是元氣,也就是生命能所變化出來的產生的。想要煉精化氣、使身體健康、長生不老,甚至成佛成仙,第一項條件就是戒淫,斷除性行為。道家所謂"百日築基"起碼一百天,將近四個月時間,完全不漏丹。心理上還要完全不動淫慾之念,這個才是初基打好。不過,初基打好並不算成功,還要"十月懷胎",等於一個女人,胎兒在肚子里要好好保養。百日築基加上十月懷胎,是一年兩個月,生理上要沒有遺精,或性行為的射精,心理上也要很平靜,像嬰兒一樣沒有淫慾。"十月懷胎"以外還要"三年哺乳",至少三年,要這樣不漏丹,這個是四年兩個月了。然後等嬰兒長大,這中間當然也不能漏精,如果漏掉了,嬰兒就長不大。四年兩個月以後是"九年面壁",所以總共要十幾年不漏丹,以後還要不要漏呢?問神仙去。總之,修成功了,起碼也要十幾年,所以不漏丹這個問題講起來有那麼嚴重。不漏丹是初步,一般人學打坐,據我所知,大部分的人不坐還好,越坐越漏,漏得厲害,甚至還故意去漏,那就免談了。
十六、有時特別煩躁,無法靜坐,怎麼辦?
答:那是心理問題,或是心臟、肝臟有毛病,總是身體內部有不健康的地方,就要注意。
十七、有時靜坐會不想起來,也不想辦事,怎麼辦?
答:那要看什麼情形。有一種人是身體完全沒有感覺,那是病態,要治療。不過病態到這樣的人比較少。普通靜坐有一點點效果也會這樣,這要能夠自由作主才對,有意能夠坐得住才好。而且在靜坐中發生心理生理的舒暢喜樂才是對的。
十八、瑜伽術、氣功與靜坐入定有沒有關系?
答:都有好處。
十九、有口水來時怎麼辦?
答:緩緩咽下去。
二十、後腦有聲音不停怎麼辦?
答:不要注意它,越注意越厲害,那是氣向腦部走,頭部氣脈快要打通以前的現象。不理它,氣自然就走通了,真正走通以後,還有更美妙的境界。
三、心理部分
一、靜坐時聽到特別的聲音(幻聲)及看到一些光影幻象,怎麼辦?
答:這些都是心理作用所影響。也有一小部分是由生理內部變化所引起的。這要記住金剛經上的一句話:"若見諸非相",知道一切是幻境,不理它就好。這些幻聲幻相並不是壞事,那是靜坐進步當中的一種現象。如果當成有神通、有鬼神,就是迷幻成真,最好停止靜坐。
二、靜坐時看到鬼怎麼辦?
答:也同前面的問題一樣,一切都是自己下意識的幻想,就唯識的道理來講,都是獨影境或帶質境。換句話說,都是下意識的精神狀態,不是真實的。只要把道理搞清楚了,一點都用不著害怕。
三、靜坐時胡思亂想不已,怎麼辦?
答:那很難辦。要走心地法門,那要多研究佛學啰。我也沒辦法幫助你,只能夠叫你空。佛也只能說:"住一切皆空",怎麼空?佛、神仙都沒有辦法幫你空。
四、靜坐時容易昏沉睡著,怎麼辦?
答:昏沉睡著有兩種問題。一種是心理問題,心情沮喪、精神不好,會容易昏沉。一個是生理問題、身體、頭腦不健康也有這種情形。最好是睡夠了再起來靜坐。
五、靜坐時覺得心灰意懶,人生無望,想自殺,怎麼辦?
答:這個、佛都沒有辦法救你,要自己看空。至於說為了灰心去靜坐,已經不對了。既然灰心,就不會靜坐,既然靜坐,又要灰心,那不曉得為了什麼?這都是心理問題,必須自求解脫。不過,要想一想,自殺以後,到另外一個世界,那邊使你更灰心怎麼辦?
六、靜坐中突然想笑,有時又想哭,不知為什麼?
答:這是心理狀況引起的,第六意識不能作主,就會跟著這個現象亂跑。少部分也是生理狀況引起的。肺和心臟的氣走動了,就會喜歡笑。腎臟同肝臟的氣走動了,會有悲觀流淚的現象。但大部分還是心理因素,這要檢查自己的心理。
七、靜坐如何觀想光明點?觀想丹田可不可以?丹田的位置究竟在哪裡?
答:這個問題已經超過靜坐的范圍,完全是密宗與道家所注重的問題,屬於佛法修持和修道的范圍。修道學佛的人,不一定要觀想光明點,可以觀想的很多,譬如佛像。現在道家錯誤的解釋,肚臍下一寸三分叫下丹田。其實下丹田的位置依每個人的體型、手指長短而有不同。正確的量法是以每個人中指中間一截的背面為標准長度,從肚臍往下量這個長度,就可以找到下丹田。中丹田在心,上丹田在眉心,間腦這里。上田、中田、下田,道家叫做三個丹田,所以觀想的時候,把這個光明點定在哪一個丹田,要看什麼程度、什麼時候。而且真正的明點不是觀想出來的,而是修道學佛的人功夫到達某一境界,光明出現,那才是真正自性的明點。觀想的明點不算是真的,而且不要擺在下丹田,尤其是女性,千萬不要這樣,否則對身體不好。這是學佛修道的專門問題,要專門研究。
八、為什麼要數息、數兩下就忘了,觀想佛、想不起來?作白骨觀也作不起來?做這些功夫有什麼用?
答:那是學佛的專門問題,至於為什麼做不起來?因為心念不能止,不能專一。學佛能夠訓練到心念專一,也不昏沉、也不散亂,這是已經有了相當基礎,談何容易啊!至於說做這些功夫有什麼用?這太專門了,各有專書,不能籠統的講。
九、學習靜坐的人在日常生活、辦公時,應如何聯系定力?
答:那就要看你的定力了。定力同靜坐可以說有關聯,也可以說沒有關聯。有定力的人,就算不學靜坐,也可以日理萬機,事情雖然多,頭腦還是很冷靜,心情也很平靜。至於說,靜坐做得好,練出定力,用來做事,那要相當的功夫了。怎麼樣去練習?方法太多了,要現場做,不是空談理論的事。
十、為什麼靜坐後,親情、友情、手足之情、男女之情反而更覺濃厚、更難割捨?該如何派遣?
答:這是智慧問題,不是靜坐的問題。不過因靜坐,頭腦清楚了,自己發現情重,並不是靜坐使你多情。這是心理同生理狀態,由形而下到形而上,要先研究佛學再講。
十一、靜坐有了某種定力,可以把他人、世界和事件分隔開來,與我自己的內在漠不相關,得到一種逃開的寧靜。可不可以用這種方法?用壞了會不會精神分裂?
答:大體上這是很好的事情,不會有精神分裂的問題。但是細微的思想很多的話,就等於雙重精神狀態了,那要注意。
十二、什麼是健康的心理狀態?
答:這個很難講了,正常的人心理狀態就是健康的。(一笑)怎麼叫正常的,很難下定論。以佛眼看來,這個世界,便是病態的變相,人生,也多是變態的。
十三、如何克服恐懼感?
答:這要道理上看通了。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念經、念咒,實際上這還不是究竟,究竟是要道理看通,檢查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恐懼?
十四、脾氣大、嗔心重怎麼辦?
答:這也要道理搞清楚,檢查自己的心理狀態。這個不是靜坐可以解決的。
十五、怕死怎麼辦?
答:最好死了以後再研究。(大笑)
四、修行部分
一、如何煉化精氣神?
答:方法太多了。所有的佛經、道家的書籍和印度瑜伽術都在這個問題上轉,這個問題太大了,大哉問。
二、何謂奇經八脈?
答:普通的經脈屬於神經系統、血管系統,奇經不是屬於血管系統,也不是普通的神經,是另闢一路的,有八個脈,就是八條氣化之路。奇經八脈不完全屬於肉體生理的部分,而是生理跟神精結合的部分。
三、在睡眠中怎麼用功?
答:既然睡眠,就不會用功了。既然用功,就不會睡眠了。
四、入定與睡眠有何不同?
答:這兩個名稱就不同。入定有各種定境,各種現象。定這個字很簡單,一個念頭,等於一個珠子一樣,把它定住在那裡,永遠是這顆珠子,那個叫入定。珠子不只一顆,還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所以定有各種各樣的境界。千萬注意,不要把靜坐當作入定,那就錯了。靜坐是初步練習,將來功夫高了,可以因靜坐或學佛修道,進入你要的境界,那個叫入定。睡眠是大昏沉,當然不是靜坐的定境。
五、靜坐如何入定?入定後應如何?
答:靜坐是靜坐,入定是入定。入定是佛家、道家專有名稱,看你要修哪一禪定,百千法門,各有不同。"定"字本身的意義就是把一個東西定住,念頭像一顆釘子釘住,像一顆珠子放在那裡,珠子是活動的,把它定住,擺在一個中心點,專一不動。釘子、珠子都是作比喻,比喻有百千三昧,三昧是梵文翻譯,是百千種方法,是你達到"定"的境界。定是心定,身體跟著定,奇脈也跟著定了,這個叫"定"。入定的方法有很多種,所以佛教的念佛參禪、其他宗教轉移的做禮拜、禱告,沒有雜念妄想,定到一個念頭上,乃至道家做各種功夫,密宗的各種觀想,都是入定的方法。但是定了就是悟道了嗎?不是。定跟悟道大有差別,靜坐得定是一般宗教、哲學共有的功夫,所以叫作"共法";證得菩提、大徹大悟、悟道成佛,那個大智慧的解脫――"般若",是不共法,那是佛法的真正中心就是智慧的解脫。我們普通學靜坐同入定還沒有關系,坐個幾天幾夜都不動,只能說靜坐做得好,是不是達到入定的境界是另一個問題;而且達到入定的境界,同是不是悟道、智慧解脫了沒有,又是另一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六、三際托空以後該如何?
答:三際托空是佛學禪學的名稱,太專門了,超出靜坐的范疇。那是把心分作三段處理,前一個念頭讓它過去,後面的念頭未來,中間的這個念頭當下就空靈了,這個叫三際托空,並不是佛法的究競,而是最初步的空念頭的練習。實際上,中間這個念頭的空靈還是意識境界的空靈,這里頭還要起慧觀,就是智慧的觀察。所謂一切方法,皆如夢如幻,這是假觀――一切方法即假即有,這是幻觀、也是假觀。然後一切方法的本體即有即空,即幻即空,這是空觀,還屬於三際的前後兩頭;然後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至性本來能生萬法,亦能空萬法這就進入中觀,中觀以後,中字還要舍掉,即是達到畢竟空,空還要畢竟舍掉,這些都屬於佛學的范圍。
七、什麼是出陰神、出陽神?跟化身、意生身有何關系?
答:出陰神、出陽神是道家的觀念;其實懂了唯識的道理,有時陰神、陽神還是屬於獨影意識的境界。拿道家來講,普通能夠出神,都屬於獨影意識的晶界,都是陰神,真正出陽神,那要到達即身成佛境界,第八阿賴耶識整個轉了。這種獨影意識跟化身、意生身當然有關系,修成功了,獨影意識也變成化身,意識也可以化身去了。修不成功啊,一切都是幻想、魔境,這個也是學佛修道專門的問題。
8、請神人介紹內功怎麼練!!!
Practice the simplest safest, and already more than 1000 years!!!
去病延壽六字訣:凡行氣,以鼻吸氣,吐氣時以口默念各字音無聲或微聲。(收錄於《道藏》!!!智愷《小止觀》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冷謙(150歲)《修齡要旨》高濂《遵生八箋》)
春煉噓屬肝,肝連目(用力睜大雙目)
夏煉呵屬心,主舌(反復兩手放頭頂交叉)
秋煉呬屬肺,主鼻(雙手向上托起)
冬煉吹屬腎,主耳(治寒症,兩腿下蹲雙手抱膝)
四季煉呼屬脾,主中宮(治熱症,撮口)
四季煉嘻屬三焦(躺卧)
唐-孫思邈《修真十書》
孫思邈(541或581~682)西魏時代出生,卒於682年,是個百歲老人孫思邈的年齡現今有六種說法:最小的101歲,第二種說法是120歲,第三種說法是131歲,第四種說法是141歲,第五種說法是165歲,甚至還有168歲的說法。為唐代著名醫葯學家。被人稱為「葯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http://ke.baidu.com/view/22427.htm
春噓明目木扶肝
夏至呵心火自闌
秋呬定致金肺潤
腎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卻除煩熱
四季常呼脾化餐
切忌出聲聞口耳
其功尤勝保神丹
六字訣養生法,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養生方法,為吐納法。它的最大特點是:強化人體內部的組織機能,通過呼吸導引,充分誘發和調動臟腑的潛在能力來抵抗疾病的侵襲,防止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的過早衰老。
歷代文獻對此有不少論述,秦漢的《呂氏春秋》中就有關於用導引呼吸治病的論述。《莊子·刻意》篇中說:「吹 呴呼吸,吐故納新,熊徑鳥伸,為壽而已矣。」在西漢時期《王褒傳》一書中,也有「呵噓呼吸如矯松」的記載。南北朝時代陶弘景發明長息法。他在《養性延命錄》一書中說:「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行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嘻、呵、噓、呬,皆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時溫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嘻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師,在他所著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一書中,也提出了六字訣治病方法。他談到:但觀心想,用六種氣治病者,即是觀能治病。何謂六種氣,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噓 、六呬。此六種息皆於唇口中,想心方便,轉側而坐,綿微而用。頌日:心配屬呵腎屬吹,脾呼肺呬聖皆知,肝臟熱來噓字治,三焦壅處但言嘻。傳至唐代名醫孫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順序,配合四時之季節,編寫了衛生歌,奠定了六字訣治病之基礎。
歌雲:
春噓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腎寧。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熱難停。
發宜常梳氣宜斂,鹵宜數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侖,雙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統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養生法,說得更為具體。書中說:呬字,呬主肺,肺連五臟,受風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納治之。呵字,呵主心,心連舌,心熱舌干,有疾作呵吐納治之。呼字,呼主脾,脾連唇,脾火熱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納治之。噓字,噓主肝,肝連目,論雲肝火盛則目赤,有疾作噓吐納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納治之。
明代太醫院的龔廷賢在他著的《壽世保元》中,也談到六字訣治病。書中說:「不煉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臟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說:「五臟六腑之氣,因五味熏 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積久生病,內傷臟腑,外攻九竅,以致百骸受病,輕則痼癖,甚則盲廢,又重則傷亡,故太上憫之,以六字訣治五臟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瀉去臟腑之毒氣,以吸氣而自采天地之清氣補氣。當日小驗,旬日大驗,年後百病不生,延年益壽。衛生之寶,非人勿傳。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噓、吹也,吸則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氣,以呼字治脾氣,以呬字治肺氣,以噓宇治吁氣,以吹字治腎氣,以嘻字治膽氣。此六字訣,分主五臟六腑也。
漢代「六字訣」三法詳解
2008-09-05 17:29:00中國健身氣功協會
「六字訣」屬於吐納類功法,是中國傳統氣功經典性功法之一,主要用於養生康復。基本法則是鼻吸口呼,在呼氣時默念噓(xu)、呵(he或ke)、呼(hu)、呬(xi)、吹(chui或fu)、嘻(xi)六字,以對治肝、心、脾、肺、腎、三焦和膽系的疾病,故通稱「六字訣」或「六氣法」。此法來源甚古,因其治病效果顯著,故歷代養生名家多重視之,至今仍盛行不衰。
這里所載三法皆出於漢代,是「六字訣」的早期文獻,從中可見「六字訣」之原本。為省煩累,不列原文,不加註釋,而是直接用現代漢語譯出。有關學術問題和實踐問題,均在「解說」中以明之。
一、六氣法
納氣有一,即吸氣。吐氣有六,即吹、呵、嘻、呼、噓、四,皆是呼氣。平時人的呼吸都是用鼻一呼一吸,呼吸均勻,但六氣法就要用鼻微微吸氣,用口慢慢呼氣,這叫做「長息」。它的方法和作用是:
時寒可默念「吹」字呼氣,時溫可默念「呼」字呼氣。用「吹」字呼氣能去寒;用「呼」字呼氣能去熱;用「嘻」字呼氣能去病,又能去風;用「呵」字呼氣能去煩躁,又能使氣下行;用「噓」字呼氣能消散淤滯,用「四」字呼氣能解除疲睏。所以老子說:「從早到晚,經常練習不懈,就能健康長壽。」
解說:
本條出自《太清金液神丹經•注序》,又見《養性延命錄》、《神仙絕穀食氣經》、《服氣雜法秘要口訣》等。
六氣法,又稱「六氣訣」、「六字訣」,屬於行氣、服氣的吐納治病健身之法,起源甚早。《老子》二十九章有「或噓或吹」之說,河上公註:「噓,溫也。吹,寒也。」《莊子•刻意》有「吹四呼吸,吐故納新」之說,「四」即張口噓氣。老莊之說雖不足以證明春秋戰國時就有「六氣法」,但從西漢河上公注中已見有與《太清金液神丹經•注序》的相同內容,這至少可以肯定在西漢時就有「六氣法」的萌芽。《太清金液神丹經•注序》是東漢五斗米道創始人張道陵的弟子趙升、王長所撰,其書為晉代葛洪整理。由此可以肯定:「六氣法」在東漢時就已流行,並受到了著名養生家的重視。今之學者在提到「六氣法」時皆肯定它的作用,這是對的,但把其起源說得過晚則有失恰當。
二、吐納六字訣
四字:四主治肺,肺連五臟。受風即鼻塞有病,就用四字吐納治之。
呵字:呵主治心,心連舌和五臟。心熱舌干有病,就用呵字吐納治之。
呼字:呼主治脾,脾連唇。論雲:「脾溫熱,即唇焦。」有此病狀,當用呼字吐納治之。
噓字:噓主治肝,肝連目。論雲:「肝氣過剩,眼就發紅。」有此病狀,當用噓字吐納治之。
吹字:吹主治腎,腎連耳。論雲:「腎氣虛,耳就聾。」有此病狀,當用吹字吐納治之。
嘻字:嘻主治三焦。三焦有病,當用嘻字吐納治之。
解說:
本訣出自《太上老君養生訣•服氣吐納六字第二》,該書題「華佗授廣陵吳普」。如此,則本訣於東漢時已有之,但比前《太清金液神丹經•注序》所載為晚。前者只說去寒、去熱、去病等,較籠統。本訣則明確地說對治五臟、三焦,已與後世乃至現在的「六字訣」完全一致,但對於「吐納」之說未詳。茲略釋於下:
吐納,即「吐故納新」補瀉之法。納,即吸氣,緩緩地用鼻吸入清新之氣,為補;吐,即呼氣,緩緩地用口呼出病濁之氣,同時有針對性地默念六字之一,為瀉。其吐納的操作,可參考「閉氣六字訣」。
三、閉氣六字訣
夜半後至中午是生氣之時,可以練功;其餘時間是死氣時,不可以練功。練功首先要調氣、服氣。氣調適之後,須床鋪厚軟,枕頭高低與身取平,仰卧,兩腳舒展,兩手握固,離身四五寸。然後微微用鼻吸引太陽氣,氣從鼻進入後,再用意念送此氣通遍身體,隨即閉氣。閉氣到不能再閉時,即細細地從口中呼出,不要讓耳聽到吐氣之聲。如果患上寒熱、瘴氣、腳腫等病,不論什麼時節,都可以調治。如果當日調治不好,明日再進行調治,不過三兩日必定會調治好。如果患心病冷病,就用「呼」字吐氣;熱,就用「吹」字吐氣。如果肺有病,就用「四」字吐氣。吐納次數:半夜後二十四次,雞鳴時十八次,天亮時十二次,日出後十二次,次數多更好。要練此功,還需先做一些導引按摩,以有助於去掉疾病。
去五臟病的療法:
心病,體有冷熱。療法:用「呼」、「吹」二氣去之。「呼」去冷,「吹」去熱。
肺病,胸背脹滿,四肢煩悶。療法:用「呵」氣去之。
肝病,憂愁不樂,頭眼疼痛。療法:用「噓」氣去之。
脾病,體上游風習習,情悶疼痛。療法:用「嘻」氣去之。
腎病,體冷而陰衰。療法:用「四」氣去之。
某臟有病,每次行功皆須做三十六遍。如果感到疾病未除,還需要左右導引按摩。
解說:
握固,氣功掌訣。即以四指握大拇指,如嬰兒握拳之狀,具有「閉關防」、「固真氣」和防止「驚功」的作用。
閉氣,古代氣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即吸足一口氣後暫時停止呼吸,直到憋不住時再緩緩呼氣,然後把呼吸調勻,再反復為之。
本條出自《太上老君養生訣•服氣吐納六字第二》,是東漢時期與「吐納六字訣」並行的另一種「六字訣」,主要特點是吸氣後「閉氣」,可分兩部分:
一是講治療一些雜病之法。對行功的要求,如體勢及吐納之法等論說甚細,並明確了行功的最低次數。
二是講治療五臟病之法。此與一般的訣法不完全一致。如心病,通常用「呵」字,此則用「呼」、「吹」二字,這是從「去冷」、「去熱」上說的,與前「六字訣」之說相同。又如肺病用「呵」、脾病用「嘻」,亦與前「吐納六字訣」及一般說法相抵牾,然而與前「六氣訣」之說相聯系,亦與具體疾病和辯證論治理論有關,是為古人實踐經驗,不可視為傳抄之誤。
此兩者皆要求結合導引按摩,以加強功效。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導引按摩之法甚多,可根據自身治療的需要,選用適宜者。
若人卒得疾,及癰瘇、惡氣、飛屍、百毒、惡夢之屬,便閉氣誦甲午至戊戌止,留氣在上斗中。上斗中者,在兩乳間也。閉氣暗誦甲午至戊戌十遍,然後吐氣,又誦甲子至戊辰止,留氣在下斗中。下斗中氣暗誦甲午至戊戌十遍,然後吐氣,又誦甲子至戊辰止,留氣在下斗中。下斗中者,臍中也。亦暗誦十遍,然後吐氣,以治建八尺之質,含萬有之軀。外有四支、九竅,內有五臟、六腑,各有神主,精稟金火,氣諧水木五臟者,是五神之府,含生之器。神欲安,氣欲寬,導養之妙。
火則躁而禮,金則勇而義。躁與勇,義與禮,陰陽之數也。長陰則殺,長陽則生,生殺之數也。故抑躁行禮義則生,長勇罷禮義則死。外行禮義,內安脾膽,導養之秘也。以忠孝為先,不識其原,傷生之道。然知其本靈秘之術,若能安其神,煉其形,攝生得氣,歸正背偽,出其恍惚,入其玄妙,辨補寫之理,誕延育之方,可升仙矣。子龜鏡焉,道在其中也。黃帝敬受靈訣,專精行之,未逾一紀而神猷先鑒,行氣使心,精步逾玄,含靈契理,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氣運於內,神應於外,豈非至真哉!謹具五臟玉軸圖於後。
肺臟圖
治肺當用呬。呬為瀉,吸為補。夫肺者,兌之氣,金之精,其色白,其象如懸磬,其神如白狩。肺主魄,魄化為玉童,長七寸,持仗往來於肺臟。其神多怒者,蓋發於肺臟也。欲安其魄而存其形者,則當收思斂欲,含仁育義,不怒其怒,不聲其聲,息其生則含乎太和。肺合於大腸,上主於鼻。故人之肺有風則鼻塞也。色枯者,肺干也。人鼻癢者,肺有蟲也。人之多怖者,魄離於肺也。人之體生白點者,肺微也。人之多聲者,肺強也。人之不耐寒者,肺勞也。好食辛者,肺不足也。顏色鮮白者,肺無他惡也。人大腸鳴者,肺氣壅也。夫肺主商,肺有疾當用呬。呬,肺之氣也。其氣義,則瘳疾,義以安神。人有怨怒填塞胸臆者,則呬而泄之,蓋自然之理也。向若不呬,必致傷敗。獲呬而獲生乎!故病用呬耳。夫人無苦,用呬者不祥也。夫肺處七宮驚門,主信,使人方正平直,習武先忠,則魄安形全也。且肺者,秋之用事。秋三月,天地氣明,肅殺萬物,雀卧雞起,用安至精,公施抑怒改息,兩相形長,秋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常以七月、八月、九月望旭旦,西面平坐,鳴天鼓七,飲玉漿三,然後瞑目,吸兌宮白氣,入口吞之,以補呬之損。肺以正白之用,以致玉童餞,則神安思強,氣全兆體,百邪不能殃之,兵刃不能害之,延年益壽,名飛仙耳。蓋所謂補寫神氣,安息靈魄之所致哉。
心臟圖
治心當用呵。呵為寫,吸為補。夫心者,離之氣,火之精,其色赤,其象如蓮花,其神如朱雀。心主神,化為玉女,身長八寸,持玉英,出入於心府也。其神躁而無准,人之暴急者,蓋發於心臟也。欲安其神而全其形者,則全忠履孝,輔義安仁,止其風,靜其急,自其熾,澄其神,而全其形,則合中和也。心合乎小腸,主其血脈,上於舌。人之血壅者,心驚也。舌不知味者,心虧也。上智者,心有七孔,中智五孔,下智三孔,明達者,心有二孔,尋常者有一孔,愚痴者無孔也。多忘者,心神離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多悲者,心傷也。重應者,心亂也。面青黑者,心冰也。容色赤者,心無他惡也。夫心主徵,心有疾當用呵。呵者,心氣也。理其氣體,呵能靜其心而和其神,所以人之心亂者則多呵,蓋天全之候也,人皆為而不知哉!向若不呵,當致憤怒者也。故心疾用呵,除邪氣也。夫心處九宮驚門,主智,使人樂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則心和而形全也。且夫心者,夏之用事也,天地氣交,萬物華結,亥寢丑起,無厭於養。英成實長,夏之德也,逆之則傷心。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叩金梁九,漱玄泉三,靜思想,吸離宮之赤氣,入口三吞之,以補呵之損,植其靈府,開心穴,餌離火,濯玉女,神平體安,眾殃不害,金火不能傷,治神之靈也。
肝臟圖
治肝當用噓。噓為瀉,吸為補。夫肝者,震之氣,水之精,其色青,其象如懸匏。肝主魂,其神如龍,化為二玉女、玉童,一青衣,一黃衣,各長七寸;一負龍,一持玉漿,出入於肝臟也。其神好仁,人之行惠者,蓋發於肝也。欲安其魂而延其齡者,則當澤被芻棘,恩覃庶類,而後全其生,則合乎太清者也。肝合於膽,上主於目。肝盛則目赤。又主於筋,肝虧則筋急。皮枯者,肝熱也。肌肉黑黯者,肝風也。好食醋味者,肝不足也。色青者,肝盛也。手足汗者,肝無他惡也。毛發枯者,肝傷也。夫肝主角,故肝有疾者,當用噓。噓者,肝之氣也。其氣仁也,故除毀痛。人之有傷痛者,則噓之以止痛,皆自然之驗也,豈不以為靈哉?此之至理也,通玄之道。且肝之主春,春之用事。春三月,天地氣生萬物,花葉繁茂,人及芻萌,順陽之道也,逆之傷肝也。傷之則毛骨不榮也。常以正月、二月、三月寅時東向平坐,叩齒三通,閉氣七息,吸震宮之青氣三吞之,補噓之損,以享青帝之祀,以致二童之饌。木精乘王,則肝歡寡憂,精之妙也。知
脾臟圖
治脾當用呼。呼為瀉,吸為補。夫脾者,坤之氣,土之精,其色黃,狀如覆盆。脾主意,其神如鳳。化為玉女,長六寸,循環於脾臟也。其神多嫉妒。人之疾妒,蓋起於脾臟也。土無正形,故妒之無准也。婦人則妒劇者,乘陰氣也。欲安其神,則當去欲寡色,少思屏慮,長其土德而後全其生也。脾合乎太陰,脾連胃,上主於口,消谷之腑,如磨之轉,化生而入熟也。食不消者,脾不轉也,食堅硬之物,磨之不化也。人不欲食訖便卧,其脾則側,側則不轉,食堅物,生食不化,則為宿食之患也。故食不調則傷脾,脾藏不調則傷質,質神俱損,則傷人之速,故人之不欲食生硬堅澀之物,全人之道也。人不欲食,為脾中有不化食也。多惑者,脾識不安也。多食者,脾虛也。食不下者,脾塞也。無顏色者,脾傷也。好食甘者,脾不足也。顏色鮮滑者,脾無他惡也。夫脾主於中宮土也,故脾之有疾當用呼。呼者能引脾疾,故人之中熱者,呼之以驅熱溫之弊也。向若不呼,則熱氣擁於內,陰氣息於外,致憤悶之患,形何從而安哉?夫脾位寄於土宮,宮主義也。使人寬舒廣大,屈已濟人以利,不爭者也。且脾之無正形,寄王四季,隨六氣助成萬物。脾育腸胃,義之道也。不以自專為德,不以物競為功,長坤之理,逆之則傷脾。常以四季月末十八日旭旦,正坐中宮,禁氣五息,鳴天鼓七,吸土宮之黃氣,入口五吞之,補呼之損,飲玉醴以致神之和,以補於脾,以佐神氣,則入山不畏虎狼,登險不懼顛蹶者,行氣之精也。
腎臟圖
治腎當用吹。吹為瀉,吸為補。夫腎者,陰之精,坎之氣,其色黑,其象如圓石,其神如白鹿,兩頭化為玉童,長一尺,出入於腎臟。其神和也,人之柔順者,蓋發於腎臟也。欲安其神,則當仁德平廣,膏潤萬物,長其精,順其志,而後全其生形,則合乎太清者也。腎合於骨,上主於齒。齒痛者,腎傷也。又主於耳,人之骨痛者,腎虛也。耳不聞聲者,腎虧也。齒多楚者,腎虛也。齒黑 < 齒肖 > 者,腎風也。耳痛者,腎氣壅也。腰不伸者,腎冰也。色黃者,腎衰也。容色紫光者,腎無他惡也。骨鳴者,腎贏也。夫腎主羽,人之有疾當用吹。吹者腎之氣,能瘳腎之疾,故人之積氣沖臆者,則強吹也。腎氣沉滯,吹徹則通。且腎者冬之用事,三月乾坤氣閉,萬物伏藏,戌寢寅起,與玄陰並,外陰內陽以養骨齒,以治其神,逆之則傷腎。常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面北平坐,鳴金梁七,飲玉泉三,吸玄宮之黑氣,入口九吞之,以補吹之損,以符呦鹿呦鹿:《詩·小雅·鹿鳴》有「呦呦鹿鳴」句,該詩旨為歡宴嘉賓。之詞,以致玉童之饌。益腎氣,神和體安,則群妖莫害,可致長生之道矣。
膽臟圖
以前名五臟,加膽名六腑。膽亦受水氣,與坎同道。膽有疾,當用嘻。嘻為瀉,吸為補。夫膽者,金之精,水之氣,其色青,其象如懸瓠,其神龜蛇,化為玉童,長一尺,戟其手,賓士於膽。其神勇,人之勇決者,蓋發於膽臟也。欲安其神,當息忿寢爭,與仁輔義,其後全生也。膽合於膀胱,上主於毛發。毛發枯者,膽損也。發燥者,膽有風也。無懼者,膽洪大也。顏貌青光者,膽無他惡也。爪甲干者,膽虧也。毛焦者,膽熱也。無事淚出者,膽勞也。好酸者,膽不足也。夫膽寄於坎宮,使人觀智慕善,並邪去佞絕奸,治方直也。且膽者,生於金,金主於武,故多勇,且抑之大吉。夫膽乘陰之氣,秉金之精,故主於殺。殺則悲,故人之悲者,金生於水,目中墜淚也。夫心主火,膽主水,火主辛,水主苦,所以人有弊者,即言辛苦。故為水火二氣相背,則火得水而煎,陰陽交爭,水勝於火,故目淚出,淚流也。苦而出,故曰淚。夫悲啼號泣,其聲稱苦者,為淚出於膽,而以苦為詞也。膽,水也,而主於陰;目,明也,而主於陽。陰從陽,故從目出。常以孟月,端居正北,思吸玄宮之黑氣,入口九吞之,以補嘻之損,以食龜蛇之味,飲玉童之漿,然後神治體和,顛不能犯,邪莫之向,膽氣所致也。
歧伯曰:夫人之受天地之元氣生。氣之來也謂之精,精之媾也謂之靈,靈之變也謂之神,神之化也謂之魂,隨魂往來謂之識,並精出入謂之魄,管主精魄謂之心,心有所從謂之情,情有所屬謂之意,意有所指謂之志,志有所憶謂之思,思而遠慕謂之慮,慮而用事謂之智。智者,乃識見者也,蓋精神、魂魄、意志、思慮、情智、見識之所用也。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含天地之象。具在身矣。則胸脅為宮室,四支為郊境,頭圓象天,足方象地,左目為日,右目為月。發為星辰,齒為金玉。大腸為江河,小腸為川瀆。兩乳、臍、膝為五嶽,肝、腎、脾、肺、心為五行。故修道者常理之,若不修緝,必致毀敗。營衛不通,血氣不流,齒發不堅,五臟不調,則傾化隨及。故至人修其未毀,治其無疾也。
練習六字訣掌握了要領有利於提高質量,消除練功中不良反應,使練功能沿著正確的軌道順利發展,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六字訣的基本要領為:
第一,松靜自然:在練功中要做到關節肌肉盡可能地放鬆,身體各個部位放鬆了,氣就自然順暢,肌肉筋骨全部松開,就自然達到了「氣遍周身不少滯」的要求,松是舒展,而不是軟和縮,形體舒松氣自順通,從而達到體松、意靜、氣運自然。靜是由定中產生,神不外馳,精神內守,靜了以後才能安心,心安以後才能達到充分發揮調整肌體自然平衡的本能。靜,並不是思想靜止。練功中的要求神不外馳,集中注意力,以一念代萬念,排除外來的一切干擾。不要過分緊張強求入靜,不必向其它方面追求。六字訣是動中求靜,是以動促進靜而收養氣之效,以靜養之氣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暢旺。
法歸自然。自然就是有規律的運動,運動的協調均衡是自然發展規律的體現,任何物體的運動必須符合於協調均衡的自然規律才能夠存在和發展。違背自然就要發生混亂偏差以至停止運動而消亡。由於宇宙運動永遠保持整體協調平衡,所以宇宙無始無終,永恆長存。養氣功效法自然。自然必須在靜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養生的目的是為了益壽延年,在日常生活應付事物中,也應注意到「自然」,所以中庸上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所以中和之氣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均衡。經常保持著生命活動的協調均衡,也就會自然而然的得到益壽延年。松靜自然的要領即是練功的過程,又是練功的目的。
第二,呼吸鍛煉:六字訣是通過調整呼吸來達到吐出臟腑之毒,吸進天地之清的目的,是練功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六字訣屬於吐納法。人們的呼吸活動,是由植物神經系統支配的,可以控制和調整。呼吸活動又是對人體生理各方面有著廣泛的影響,通過對呼吸的鍛煉來達到調整整個肌體的功能,極為重要。
六字訣是採用順腹式呼吸,吐字呼氣時略提會陰(小腹內收,提肛縮腎),橫膈上升,使濁氣排除,吸氣時輕合嘴唇,舌抵上齶,會陰放鬆,腹部自然隆起。呼吸深、細勻長,加強了呼吸功能,促進了肺循環,同時,加強 腹內的自我按摩,改善腹腔的血液循環,增強了胃腸的蠕動,加強了食物消化及營養吸收功能,在意識上是主動呼氣,吸氣時自然放鬆,使神經系統做到最大的放鬆。
第三,注意吐字時的口型鍛煉:臟腑的內部運動和經絡的運行受人體內外不同作用力的影響,而呼氣時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舌、齒、喉產生不同型狀和位置,從而造成胸腔、腹腔不同的內在壓力,影響不同的臟腑。古代養生家從長期實踐中總結出六個宇,分別以口型影響著不同臟器的氣血運行,從而取得治病健身的效果。多年臨床經驗證明,開始初學時,一定要出聲,這樣可以使氣通順,通過發音才能正確掌握口型。因為念字的口型不一樣,唇、舌、齒、喉,開口、合口、半合口、半開口部有很大的區別。正因為這種不同的念字口型,才能區別我國五聲音階上的角、徵、宮、商、羽,配合肝、心、脾、肺、腎五臟的關系。不發聲則沒有五音,就沒有口型,那就失掉了六字訣養生法的治病效能。我在臨床應用時,曾分別試驗,發聲的比不發聲的收效快,所以就決定初練時要發聲,發聲時口型容易掌握。我給它起名叫風呼吸。等到口型正確,腹式呼吸練熟了,自然呼吸深長,由胸腔深入小腹丹田之內,真氣調動起來,水到渠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聲了。一般說來,半個月或一個月就不出聲了。這時會感覺到有一種氣流通行上下,有的感到熱,有的感到涼,有的感到麻脹,有的感到輕松。
第四,導引動作要柔和,並要做到氣盡式成。使動作的快慢與吐氣的速度一致並受氣的支配,做到「氣為元帥,手足為兵丁」之格言。
第五,在練功的初級階段,不要強調以意領氣或意氣相隨,隨著動作的熟練,松靜程度的提高,在明確了經絡的起始運行路線以後,氣感就會在練功中自然產生,就會在精神內守的前提下,隨著吐字,氣就會相依地在經絡軌道中運行,這樣就會水到渠成。這就是太極拳經所謂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之理論,所謂「著熟」就是練氣功之呼吸自然,所謂漸悟就是「勿助長」,不要急於求成。這一條戒律要特別注意,求急者反以得緩,所以孔子再三說,率性之謂道。孟子謂拔苗助長之比喻。
第六,六字訣中六個字的次序是根據祖國醫學五行生剋之理論排列的。它影響著病情好轉還是加重,不宜變更顛倒。要按次序練習。肝屬木,木旺於春,四季以春為首,所以先練噓字功,是因應天時,收效較快。木能生火,心屬火,練呵字可以補心氣。再煉呼字補脾,脾屬土,為火所生。呼字練完,可以練呬字功,呬能補肺氣。肺屬金,為脾土所生。練完呬字功,再練吹字,吹能補腎氣,腎屬水,為肺金所生。吹字練完,五臟之氣都得到補養。三焦主氣,再加嘻字功,導引行氣則全身之氣血通調而疾病不生。
六字訣還可根據個人身體條件和病情疾患的虛實需要進行補瀉。先按順序練,然後有針對性地單獨練某個字;我們在臨床上,應用幾十年都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9、佛教觀因緣有四大不調病,若得知是四大不調之病,如何讓病正常呢?
頂禮善知識,依末學學佛幾年的理解,當然末學也是隨緣學佛,福慧有限。談談我的理解認識。
四大不調和業力病之間的比例末學也沒有數據,不好明確,有神通的佛陀大德一定明了。這個不是重點。但觀現代醫學大都對冶四大不調病,所以未學推測四大不調病能佔到80%左右,不然現代醫學難以立足社會讓無神論者如此追崇。
你說的四大不調病如何對冶,無修行信仰者當然馬上求醫,現代醫學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對四大不調病都比較完善的冶療方法。若有信仰者又信仰佛教的,則佛法冶心靜坐觀空觀苦觀無常,放下身見,信心若足則可不用去醫院。信心不足病苦纏身無法忍受,結合當代醫學去醫院一並冶療也是很好的方法。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