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一、養生小常識:
1、早餐喝一碗枸杞黑芝麻粥,明目強身。
2、休息時做手指操,增強免疫力。
3、每天上午喝一杯蜂蜜水,促進新陳代謝。
4、午睡半小時,有利於養陽。
5、足療四季都可以做,不過春夏的水溫可以略低些。
6、五種果汁做宵夜,提前抗衰老。
7、睡前練習腹式呼吸,增強心肺功能。
8、每天練5分鍾甩手功,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狀。
二、在飲食中,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腎補肝,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大麥、黃花菜、椰菜花、西蘭花、苦瓜、水蜜桃、菠蘿、葡萄等。
2、養生小知識有哪些?
(1)平時要少吃點糖,因為糖會增加患上糖尿病以及腫瘤的風險。
(2)在平時要多喝些溫熱水,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或者是天氣比較乾燥的秋冬季節,身體缺少水分的時候會增加身體的炎症,並會出現咽喉腫痛並伴有口舌生瘡的現象。
(3)隨著天氣的變化注意增添衣物,避免因著涼後導致生病,從而影響到體能的下降,增加患上疾病的幾率。
(4)每天面對計算機工作者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喝枸杞、菊花和棗子做的茶,它們具有滋陰補腎、清肝明目、益氣活血等功能。一周喝三到五次。最好不要用這個不銹鋼杯子來浸泡這些物質。如果不銹鋼杯子的質量不好,它會溶解重金屬,最好用陶瓷杯子,陶瓷杯子泡出來的效果會比較好。
(2)日常養生小貼士擴展資料
醫家養生,提倡「養生先養心,養心先養德,強調大德者方得其壽」。養生不能光靜不動,需要動靜結合。
養生又指養「生生之氣」。《黃帝內經》提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界的陽氣運行狀態分別有著「生、長、收、藏」的特點,所以春天要懂得養「生」氣,夏天要懂得養「長」氣,秋天要懂得養「收」氣,冬天要懂得養「藏」氣。
儒家功法以心性修養為主要對象,其全體大用,均以心性為本。下手在此,了手補在此。佛家以「明心見性」為工夫,為頭腦,道家以「煉心煉性 」為工夫,為頭腦,儒家以「存心養性」為工夫,為頭腦。《大學》提「正心誠意」,《中庸》提「率性盡性」,孟子除提 「存心養性」外,又提「盡心」。
3、養生60個健康小常識是什麼?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藉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3、忌濕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濕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皮膚保護,皮膚又不透水,真正的濕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濕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運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濕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4、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濕冷,此時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濕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後要及時把汗擦乾,並更換乾燥衣物。
5、忌熱著曬衣
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誇張了,衣服曬得乾爽以後,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於對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癒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6、忌汗出扇風
這個也要靈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體時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風取涼是很正常的。這里說的忌汗出扇風是指氣溫不太高,因運動而出汗時,不要貪涼而扇風,或立刻喝冷飲。扇風雖然很愜意,但風為諸邪之首,帶著寒邪或濕邪不知不覺地就襲入體內了。
7、忌燈燭照睡
有些人喜歡開著燈睡覺,這也不好。因為光明的性質是屬陽的,人的睡眠需要陽氣入陰,有燈光照射就使得陽氣難以下潛入陰,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響睡眠質量。
8、忌子時房事
一天之中,陽氣最旺的時候是白天,可陽氣的初生卻是在半夜子時(23:00~1:00)。這時陽氣剛剛發芽,非常嬌氣,如果不加以愛護而行房事,會使這點稚陽熄滅,第二天的陽氣就不會充足,易生疲倦。
9、忌夏月涼水抹席,冬月熱火烘衣
這兩個習慣可能並沒有那麼大的危害,現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本條仍然有現實意義,也就是不能圖一時的痛快而違反季節規律。夏天不要貪涼,把空調溫度調得過低,容易導致出汗不足,氣機不能充分打開;冬天也不能貪熱,把暖氣開得過熱,容易導致出汗太多,精氣外泄。
10、忌久觀場演劇
注意養神。現在電視網路娛樂節目非常多,不能過分沉迷於此,因為在觀看節目的時候,精神會不知不覺地隨之而動,不再注意體內的感受。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聲色犬馬,就不能很好地體察民情,身體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隨時感知。所以娛樂要適度,避免久視久聽而傷神。
4、大家都知道哪些養生方面的小常識?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一些日常的飲食小妙招,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進行保健,而且要注意保持好心態,平時應該注意多休息,全面的進行自我調理,並且也要注意日常飲食方式,那麼,日常生活養生小常識都有哪些呢?
首先,日常養生應該做到男子不可百日無姜,女子不可百日無糖(紅糖)。
家備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薑,益壽保安康。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葯方。四季吃生薑,百病一掃光。早吃三片姜勝過人參湯。一日吃三棗,百歲不顯老。門前一棵棗,紅顏直到老。五穀加紅棗,勝似靈芝草。要想皮膚好,粥里加紅棗。以酸養骨,以辛養津,就是吃酸的東西能夠養骨,而辛辣的,像蔥姜這些東西能夠養津,以咸養脈,以苦養氣,以甘養肉,以滑養竅。你要吃滑這種性質的食物你才能通便,叫養竅。
在本草綱目里,有這樣的記載,用綠豆煮食可消腫下氣,清熱解毒消暑解渴,調和五臟,安精神,補元氣,滋潤皮膚。綠豆粉可解諸毒,治瘡腫,療燙傷,綠豆皮能解熱毒,退目翳,綠豆牙可解酒、解毒,因此李時珍稱綠豆為真濟世之良谷也,大自然提供給我們人類豐富的天然食物,其中有強身健體功效的還遠不止這些。
花生有什麼優點,花生里邊有一半都是油酸,這個油酸就是橄欖油里最主要的一個成分,那麼油酸有什麼特點呢,油酸它不去轉化成脂肪,而是去轉換成熱量。花生所含的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比肉、蛋還高,所以有人把花生叫做素中之葷,或稱植物肉。古人稱花生為長生果,民諺道常吃花生能養生,由此可見花生的食療功效非統一般,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還有食用花生養胃醒脾,滑腸潤燥之說,由優質花生壓榨的食用油是百姓煎炸烹炒的首選,花生油有東方第一油之稱。這也算是日常養生的一個小方法。
因為日常養生按照中醫五行學說,紅色為火,為陽,故紅色食物進入人體後可入心入血,大多具有益氣補血和促進血液、淋巴液生成的作用,因此有紅色食物養心一說。多吃紅色食物可以令人精神抖索,增強自信及意志力,使人充滿力量。
大家需要注意這些養生方法,而且要注意合理的進行保健,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增強營養的方案,要注意合理的進行飲食,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大家需要注意自身的變化,有效地進行自我調養,才能對自己的身體有利,避免導致更多的危害後果。
5、養生,日常小竅門
?
6、最基本簡單的養生小常識,你做到了嗎
1:每天一杯牛奶
牛奶是營養界推薦的補鈣好食物。牛奶中天然存在的營養物質和鈣形成了最容易吸收的比例,所以雖然100ml牛奶中,只有大約100mg的鈣,但是吸收率很高,所以推薦大家每天喝一杯牛奶來補充鈣。
2:每天二公里步行
有資料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常參加身體鍛煉的比例不到12%,預防慢病必須要增加「動」的成分。步行簡便易行,安全有效,對防治慢病效果非常好。曾有調查顯示,每周步行14公里以上的人,比每周步行4公里以下的人,心血管的患病率要低40%。即使得了慢病,通過運動,一些慢病症狀也都會減輕甚至消失。
3:一日三餐要按時
胃腸喜歡有規律的工作,到點就分泌消化液。因此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並且改變暴飲暴食、攝入過快、邊走邊吃等不良飲食習慣。
4:四肢多伸展
久坐會出現腰背疼痛、小腿浮腫等症狀,長時間發展下去將會導致慢性勞損,形成功能性腰背痛。因此要經常做做伸展運動,向前向後踢踢腿、做個弓步壓壓腿,都能很好地舒展身體,緩解肌肉酸痛、腿部浮腫。
5:五穀雜糧都要吃
一般一日三餐食譜中的各種營養素含量,應佔全天供給量分別是30%、35%~40%、35%~40%。按照「五穀搭配、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多樣搭配」的基本原則,盡可能達到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6:七分飽最舒服
一次吃很多東西,首先損傷的是腸胃。飲食過量就會使腸胃功能失調,時間久了,生病也無法避免。
由於老年人身體消耗少,所需的能量也少,吃飯七分飽即可,太飽也會加重腸胃的消化負擔。
7:八小時睡眠
人應根據自然界節律來調整睡眠時間,春天萬物復甦,陽氣開始生發,應早睡早起。如果夜裡睡得少,可以補個午覺,每天保證八個小時的睡眠。
8:蹲廁所別太久
很多老人常常倍受便秘困擾,老年人占便秘人群近一半。
每日早晨起床後在廁所蹲一會兒,有意識培養按時排便的習慣,但每次時間別太久。通過飲食、體育鍛煉、規律生活等方式,若便秘仍不能緩解,大便次數還很少,每次大便均需用力才能解出的人,則需及時求診。
養生貴在堅持,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與生活壓力下,不妨靜下心來修身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