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食物寒熱性究竟是什麼?
古語說,"葯食同源"。和葯材一樣,食物也有溫陽瀉火、補陰祛邪的特性。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姜良鐸教授指出,我國歷代中醫食療典籍中所記載的300多種常用食物,不論其性質如何,都具有營養保健的功效。其中,溫熱性食物屬於陽性,有散寒、溫經、通絡、助陽等功效,如韭菜、辣椒等。寒涼性食物則屬於陰性,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功效。
1、水果類
寒涼性:西瓜、楊桃、奇異果、香瓜、柚子、李子、梨子、草莓、葡萄柚、蕃茄、櫻桃、鳳梨、椰子、檸檬。
平和性:枇杷、梅、柿子、香蕉、葡萄、蘋果、甘蔗、釋迦、加州李、菠蘿蜜、無花果、木瓜、棗子、蕃石榴、柳橙、杏仁。
溫熱性:龍眼、桃子、芒果、橄欖、金棗、榴連、桑椹。
2、蔬菜類
寒涼性:蘆薈、蘿卜、蓮藕、茭白荀、海帶、紫菜、苦瓜、竹筍、豆腐、絲瓜、萵苣、菠菜、白菜、冬瓜、莧菜、茄子、芥菜、芹菜、芥藍菜、黃瓜、空心菜、油菜、包心白菜、荸薺、豆薯、甘薯葉、黃豆芽、匏子、枸杞葉、落葵、綠豆、薏苡仁。
平和性:甘薯、蠶豆、木耳、馬鈴薯、香菇、菱角、花生、玉米、胡蘿卜、甘藍、洋菇、馬鈴薯、豌豆、黑豆、黃豆、菜豆、紅鳳菜、麵筋、麥粉、金針菜。
溫熱性:南瓜、蔥、韭菜、生薑、洋蔥、糯米、芫荽、茴香、九層塔、大蒜、辣椒、胡椒、芥茉。
3、中葯類
寒涼性:菊花、決明子、薄荷、仙草、西洋參、人參須、青草茶、苦茶、菊花茶、洛神花茶。
平和性:靈芝、蜂蜜、山葯、蓮子、白木耳、芝麻、枸杞子、百合、四神湯、清補涼湯、山楂。
溫熱性:酒、醋、栗子、核桃、當歸、人參、黃耆、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烏雞白鳳丸。
4、動物類
寒涼性:豬肉、鴨肉、野雞、牛乳、田雞、螃蟹、鴨蛋、田螺、鱉肉、蛤肉、蚌肉、海蜇。
溫熱性:牛肉、羊肉、犬肉、鯉魚、鰻魚、雀肉、雀蛋、鵝蛋、海蝦、鯽魚、鱔魚、鰱魚、草魚、白帶魚、烏骨雞。
平和性:雞肉、鴿肉、雞蛋、鱸魚、鯧魚、泥鰍、鮑魚、鯽魚、烏魚、羊乳、海參。
2、中醫教你如何區分寒性和熱性食物
溫性或熱性與涼性或寒性相反,凡適用於寒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就屬於溫性或熱性食物。如適用於風寒感冒、發熱、惡寒、流涕、頭痛等症象的生薑、蔥白、香菜;適用於腹痛、嘔吐、喜熱飲等症象的乾薑、紅茶;適用於肢冷、畏寒、風濕性關節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屬於溫熱性質的食物。涼性或寒性凡適用於熱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就屬於涼性或寒性食物。如適用於發熱、口渴、煩躁等症象的西瓜;適用於咳嗽、胸痛、痰多等症象的梨等都屬於寒涼性質的食物。區分寒性食物和熱性食物的方法1.從味道上來看,味甜、味辛的食品,由於接受陽光照射的時間較多,所以性熱,如大蒜、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芋頭、梅子、木瓜等。2.從顏色來看,綠色植物與地面近距離接近,吸收地面濕氣,故而性偏寒,如綠豆、綠色蔬菜等。顏色偏紅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棗、石榴等,雖與地面接近生長,但果實能吸收較多的是陽光,故而性偏熱。3.從生長環境來看,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帶、紫菜等。而一些長在陸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葯、姜等,由於長期埋在土壤中,植物耐干,所含水分較少,故而性熱。4.從生長的地理位置來看,背陰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濕氣重,很少見到陽光,故而性偏寒,比如蘑菇、木耳等。而一些生長在高空中的食物,或東南方向的食物,比如向日葵、栗子等,由於接受光熱比較充足,故而性偏熱。<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5.食物寒熱還與生長季節有關。在冬天裡生長的食物,由於寒氣重,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香菇、白蘿卜、冬瓜等。在夏季生長的食物,接收的雨水較多,故而性寒,如西瓜、黃瓜、梨、柚子等。
3、中醫里食物講溫、熱、寒、涼「四性」你都知道是哪些嗎?
科學不一定能保命,但能保命的它一定是科學的!在中醫里它有寒熱的概念,西醫是沒有的,現在明白了在西醫里為什麼有那麼多不死的癌症如僵直性脊柱炎 .紅斑狼瘡 .痛風 .多發性硬化 等只是程度不同,大溫相當於熱,微寒相當於涼。還有一種偏勝不明顯的平性葯物,性質平和,但也有偏溫、偏涼的不同。寒、涼屬陰性葯,有清熱瀉火、解毒養陰的作用。
溫、熱屬陽性葯,減輕熱證的功效, 熱性食物具有溫中散寒、助陽補火的功效,這兩中食物不宜長期食用,經常吃的話,就會改變體質、或是產生疾病,也就是說這兩種食物是針對於自身身體狀態來選擇性食用的。
首先中醫的中葯搭配方法就是按中葯的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沉浮,補泄葯性來搭配的,比如療熱以寒葯,療寒以熱葯,根據身體的狀況辯證來搭配使用,否則吃了不僅無效還有起反作用,無論你是什麼樣的食物,只要你通過合理的各種加工手段,去掉了對人體可能會有危害的成分,以及將人體不能吸收的成分變為可以吸收,那麼作用機理都是一樣的,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溫涼等等。
人吃了以後就會有不同的生理反應。就比如辣椒吧,應該是熱性的食物吧,人吃以後從嘴吧到腸胃再到肛門都會有燒灼的感覺。再比如苦瓜人吃了以後腸胃會有微寒甚至有些人會有腹瀉,這它也是基於如上所說的認識方法。根據食物作用與人體發生的反應,並反復驗證以後歸納總結。中葯及食物可分為四氣(寒涼溫熱)五味(辛甘酸苦咸),分別有其陰陽屬性,這也是對食物性質和作用的一種概括。
4、中醫上:食物分五味:性熱、性溫、性平、性涼、性寒:
性寒和性涼程度不同:
【四氣的含義】
四氣即寒熱溫涼四種葯性,它反映葯物在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方面的作用傾向(性質),是說明葯物作用性質的重要概念之一。
葯性分寒溫,不晚於西漢時代。「葯有寒熱溫涼四氣」,則是首先由《本經》提出的。
四氣中溫熱與寒涼屬於兩類不同的性質。此外,還有一些平性葯,是其寒熱偏性不明顯,實際上也有偏溫偏涼的不同,稱其性平是相對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圍。故四性從本質而言,實際上是寒熱二性。
補充:不一樣,程度不一樣。沒有實火最好不要吃性寒的東西。夏天暑濕重,吃點性涼的可以。注意別吃太多,會得「陰暑證」。
5、中醫中所謂的食物的性寒和性溫真的存在嗎?
中醫也是一門偉大的學問,中醫食療重視食物的不同性味和作用,就是用食物性味的偏勝來調整人體氣血陰陽,扶正祛邪,以期“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食物的性是指“四性”,即寒、熱、溫、涼四種食性。涼性和寒性,溫性和熱性,在作用上有一定同性。只是在作用大小方面稍有差別。此外,有些食物其食性平和,稱為平性。能減輕或消除熱證的食物,屬寒涼性;能減輕和消除寒證的食物屬溫熱性 。
一、性寒
“寒”是指人體的狀態充斥著抗原或容易被抗原所侵入,中醫說的寒熱並不一定指身體的實際溫度,而體溫表卻只看人家冷暖,基於此,用它來判斷寒熱可得小心點兒 ,氣虛則寒指陽氣不足出現陰寒的病機。陽氣不足則不能溫養臟腑,致使臟腑的活動和代謝功能相應減弱,出現惡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白舌淡、尿清便溏、脈沉遲或細弱等。
二、性溫
熱性溫性的葯物多具有祛寒,助陽,溫中,通絡等作用,此外,尚有一類葯性平和的葯物,稱為性平,而我們一般人開中葯吃的都是性溫的葯材,不會特別的霸道,而是給人慢慢把身體調理好。
三、存在嗎
存在的,比如高粱的熱性的,狗肉的熱性的;荔枝是熱性的,西瓜、黃瓜、梨等。蘋果、橙子等春、秋季食物多偏熱性,在冬天裡生長的食物,因為寒氣重,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香菇、白蘿卜、冬瓜等。在夏季生長的食物,由於接收的雨水較多,也性寒 木耳是寒性的;豬肉是寒性的,綠豆是寒性的, 螃蟹也是寒性的,人們可以根據自身體質,選擇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食物食用。
6、中醫里講究食物的五性,即溫、熱、平、寒、涼,從化學的角度來講,具體是些什麼物質決定食物的屬性呢?
你理解錯了 中葯的四性是從葯物作用於機體發生概況出來的 是與所治療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應的 所以 溫涼寒熱葯性的確定是以用葯反應為依據的 不是從含有什麼物質決定的
7、中醫上:食物分五味:性熱、性溫、性平、性涼、性寒請問要怎麼來區分他們
你看兩遍就明白了,不一定要怎麼區分,只要知道是什麼就好
性平:大米、玉米、青稞、米糠、山芋、紅薯、芝麻、黃豆、飯豇豆、豌豆、扁豆、蠶豆、赤小豆、黑大豆、燕麥。
性溫:糯米、黑米、西米、高粱。
性涼:小米、小麥、大麥、蕎麥、薏米、綠豆。
肉類飲食
性平:豬肉、豬心、豬腎、豬肝、雞蛋、鵝肉、驢肉、野豬肉、刺蝟肉、鴿肉、鵪鶉、烏鴉肉、蛇肉、螞蚱、阿膠、牛奶、(微涼)、酸牛奶、人奶、甲魚(微涼)、龜肉(微溫)、干貝、泥鰍、鰻魚、鯽魚、鯧魚、鮭魚、鯊魚、橡皮魚、海參(微涼)。
性溫:黃牛肉、牛肚、牛髓、狗肉、貓肉、羊肉、羊肚、羊骨、羊髓、雞肉(微溫)、烏骨雞、麻雀、野雞肉、鹿肉、熊掌、大壁虎、獐肉、蠶蛹、羊奶、海馬、海龍、蝦、水菜、鰱魚、帶魚、鯿魚、鯰魚、刀魚、混子魚、白條魚、鱒魚、鱔魚(黃鱔)、大頭魚。
性涼:水牛肉、鴨肉、兔肉、馬奶、田雞、鮰魚、鮑魚。
性寒:鴨蛋(性微寒)、馬肉、水獺肉、螃蟹、海螃蟹、蛤蜊、牡蠣肉、蝸牛、蚯蚓、田螺(大寒)、蚌肉、烏龜、章魚。
菜類食品
性平:山葯、蘿卜(微涼)、胡蘿卜、包菜、茼蒿(微涼)、大頭菜、青菜、母雞頭、豆豉、豇豆、土豆、芋頭、洋生薑、海蜇、黑木耳(微涼)、香菇、平菇、猴頭菇、葫蘆。
性溫:蔥、大蒜、韭菜、香菜、雪裡蕻、洋蔥、香椿、南瓜。
性熱:辣椒
性涼:西紅柿(微涼)、旱芹、水芹菜、茄子、油菜、伾藍、茭白、馬蘭頭、菊花腦、菠菜、金針菜(黃花菜)、萵苣(萵筍)、花菜、枸杞頭、蘆蒿、豆腐、麵筋、藕、冬瓜、絲瓜、黃瓜、海芹菜(裙帶菜)、蘑菇、金針菇。
性寒:慈姑(微寒)、馬齒芥、空心菜、木耳菜(西洋菜)、蒓菜、龍須菜、竹筍(微寒)、菜瓜、海帶、紫菜、海藻、地耳、草菇、苦瓜、荸薺。
8、中醫里的食物怎麼分寒性、甘性、熱的?
這是根據食物對人的反應啊,就和酸甜苦辣一樣
五味原指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種味道,後擴展為體現葯物功能歸類的標志。辛味有發散解表、行氣行血作用。一般解表葯、行氣葯、活血葯多具辛味,主治表證和氣滯血瘀證。甘味有滋補和中、調和葯性及緩急止痛作用。一般滋養補虛、調和葯性及止痛葯多具甘味,主治虛證、痛證。酸味有收斂固澀作用。一般止汗、止咳、止瀉、固精葯多具酸味,主治多汗、久咳、瀉痢、遺精、遺尿等證。苦味有清泄、燥濕作用。一般清熱、瀉火、通便、燥濕葯多具苦味 ,主治熱證、火證、濕證。鹹味有瀉下、軟堅散結作用。一般軟化堅硬、消散結塊、瀉下通便葯物多具鹹味,主治大便燥結、瘰癧癭瘤、啯瘕痞塊等證。五味之外,還有淡味及澀味。淡味有滲濕、利尿作用。一般滲濕利尿葯多具淡味,主治水腫、小便不利等證。澀味與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斂固澀作用。
9、中醫是根據什麼劃分的涼性食物,熱性食物的?
我們每天每個人都會吃東西,但是我們從來不知道食物的區分,我們只是知道什麼是肉,為什麼是蔬菜類,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是涼性食物,什麼是熱性食物,也不知道他是以什麼來區分的,但是我們可以去了解一下,中醫是根據什麼劃分涼性食物,熱性食物的?熱性食物一般,味道偏辛辣,而涼性食物偏淡,這是我們可以從味道來區分涼性和熱性食物。
中醫講究"性”,將食物分為寒、涼、溫、熱等“四性”。其中寒性食物適用於熱性體質和病症,熱性食物適用於寒性體質和病症。下面說說如何分為這兩種性質的食物。溫性或熱性與涼性或寒性相反,凡適用於寒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就屬於溫性或熱性食物。如適用於風寒感冒、發熱、惡寒、流涕、頭痛等症象的生薑、蔥白、香菜;適用於腹痛、嘔吐、喜熱飲等症象的乾薑、紅茶;適用於肢冷、畏寒、風濕性關節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屬於溫熱性質的食物。涼性或寒性凡適用於熱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就屬於涼性或寒性食物。如適用於發熱、口渴、煩躁等症象的西瓜;適用於咳嗽、胸痛、痰多等症.象的梨等都屬於寒涼性質的食物.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區分涼性食物和熱性食物,第一,從味道上來看,由於陽光照射較多,熱性食物,是辛辣的,是甜的,而涼性食物是苦的,第二,從顏色上來看,與地面相對距離較近的的為涼性食物,比如綠豆的,但是辣椒這方面的雖然是挨近地面的,但是它離地面較遠,所以為熱性食物,第三,食物是涼性食物還是熱性食物從它們的生長環境也是可以看出來。
日常生活飲食應注意以清淡為主,不要多度的油膩食物,可以多吃些新鮮的水果及綠色蔬菜(例如、蘋果、橙、柚、冬瓜、白菜等等)忌食辛辣刺激和過度油膩生冷的食物,例如:油炸食品、肥肉、冰飲、冰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