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杏林扁鵲養生酒

杏林扁鵲養生酒

發布時間:2021-06-11 08:27:36

1、杏林、桃李、肝膽、千金、高足、汗青、桑梓、尺素、杜康、樓蘭、紅豆、手足的代稱分別是什麼?

杏林是中醫學界的代稱。後世以「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等來稱頌醫家的高尚品質和精良醫術。

桃李是教師百年「樹人」所得的碩果,往往比喻老師辛勤栽培的學生。

肝膽是指肝和膽的總稱。是真誠的心,和勇氣的代稱。

千金是指官宦女兒的尊稱。

高足是指對別人的學生的敬稱。

汗青是指古時在竹簡上記事的代稱。

桑梓是指故鄉的代稱。

尺素是指小幅的絲織物,如絹、帛等的代稱。

杜康是酒的代稱。

樓蘭是西域古城遺跡的代稱。

紅豆是相思的代稱。

手足是指兄弟,親如手足的代稱。

(1)杏林扁鵲養生酒擴展資料:

代稱(dài chēng)的含義:

代稱是正式名稱的替代稱呼。比如人們習慣於用西施來代稱美女。代稱:事物本已有自己約定俗成的稱號,有時為了修辭上的需要,作者常常不用該事物的固有名稱,而臨時借用與該事物有某種聯系的詞語作為稱謂,叫做代稱。比如:

1、以事物的特徵或標志代指。如「二毛」。

2、以部分代全體。如「風雅」。

3、以原料代成品。如「漁網」。

4、以具體代抽象。如「絲竹」。

5、以地代人。如「彭澤」。

6、以官代人,表尊重。如「王右軍」。

7、專名用作通名。如「扁鵲」。

8、割裂式的代稱。如「吞舟」。

2、扁鵲的事

扁鵲拜師
扁鵲少年時期在故里做過舍長,即旅店的主人。當時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長住的旅客長桑君,他倆過往甚密,感情融洽。長期交往以後,長桑君終於對扁鵲說:「我掌握著一些秘方驗方,現在我已年老,想把這些醫術及秘方傳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傳。」扁鵲當即拜長桑君為師,並繼承其醫術,終於成一代名醫,先秦時期醫家的傑出代表。扁鵲成名後,周遊各國,為人治病。
扁鵲雲游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裡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裡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裡,都是聲名大振。
魏文王求教扁鵲
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魏王不解地說:「請你介紹的詳細些。」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葯鏟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葯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葯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彌補得好,當然是聲名鵲起,但更多的時候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扁鵲看趙簡子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害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扁鵲救虢太子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扁鵲見蔡桓公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10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10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10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葯治癒;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裡時,藉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桓公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
扁鵲投石
秦武王有病,召請名聞天下的扁鵲來治。一天,太醫令李謐和一班文武大臣趕忙出來勸阻,說什麼大王的病處於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鵲未必能除。萬一出了差錯,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扁鵲聽了氣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對秦武王說:「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卻又允許一班蠢人從中搗亂;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一舉就會亡國!」秦武王聽了只好讓扁鵲治病。結果太醫令李謐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鵲手裡,卻化險為夷。在這場技術高低的較量上,扁鵲徹底戰勝了李謐。
武王大喜,想封扁鵲為太醫令。李醯知道後,擔心扁鵲日後超過他,便在武王面前極力阻撓,稱扁鵲不過是「草莽游醫」,武王半信半疑,但沒有打消重用扁鵲的念頭。
扁鵲遇害
李醯決定除掉扁鵲這個心腹之患,派了兩個刺客,想刺殺扁鵲,卻被扁鵲的弟子發覺,暫時躲過一劫。扁鵲只得離開秦國,他們沿著驪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殺手扮成獵戶的樣子,半路上劫殺了扁鵲。
相傳扁鵲的生日是四月二十八日,人們在他的家鄉建造起「葯王廟」,專門供祠他。每年四月二十八日這天,大家都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同時,也祈求他保佑人們無病無痛、延年益壽

3、神醫扁鵲的故事

1、一身浩氣捍醫術 治病救人有原則

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上顯現一派百家爭鳴、空前開放的盛況,但現實社會生活中,神權至上、巫術橫行的惡俗也根深蒂固。

難能可貴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扁鵲依然能夠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浩然正氣捍衛醫學的權威尊嚴。

當時,秦武王久病不愈,無奈之下,決意召請扁鵲為其診療。誰知,卻遭到了以太醫令李醯為首的一幫庸醫佞臣們的百般阻撓。情急之下,扁鵲不得不怒摔砭石。

向秦武王攤牌:「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卻又允許一班蠢人從中搗亂,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一舉就會亡國!」這才最終說服他接受治療,果然不久之後,秦武王就痊癒了。後來,自感技不如人的李醯,竟然惱羞成怒,派刺客將扁鵲殘忍殺害。

扁鵲在疾病診療上,提出了有名的「六不治」原則,至今仍然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的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的不治。

2、望聞問切皆精通 四見桓侯發人醒

經過不懈努力,扁鵲將中醫的望、聞、問、切4種基本診療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完善。在具體的臨床診療當中,他能夠靈活自如地應運各種診法,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個被後人稱道的奇跡。

其中有兩例最為典型。晉國卿相趙簡子由於「專國事」,導致昏迷數天不省人事,大家很是擔心,就向恰好路過此地的扁鵲求救。經過一番把脈之後,扁鵲平靜地告訴大家,病人脈象正常,不出三日,定會自然康復。

果然兩天之後,趙簡子就醒了過來。可見,扁鵲切脈診病的技術的確相當高明。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所言:「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至於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就直言不諱說其有病在身。之後,每遇一次,都強調其病情正在由表入里,逐步加重。

可固執己見的桓侯就是不信,直到最後感覺身體真的不適時,才恍然大悟,但卻病入膏肓,為時已晚。這個故事之所以發人深省,就在於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疾病貴在早診早治。

3、起死回生也低調 技高一籌亦謙虛

扁鵲雖然醫術高超、聲名遠播,但無論到了哪裡,他都能做到低調謙虛,從不因為自己有一技之長就高人一等,擺架子。

有一回,扁鵲來到虢國,見到一群人聚在一起哀號痛哭、跪地祈禱,一問才知是這里的太子死了。弄清原委之後,扁鵲懷疑病人並不見得是真死,很有可能只是突然之間昏迷不醒,「屍厥」發作所致。於是趕緊前去察看診斷,果真如其所料,經過一番針刺葯熨之後,太子竟然奇跡般蘇醒過來。

從此,他能「起死回生」的傳言便不脛而走,四處傳播。扁鵲聽了,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向大家解釋澄清說,患者並沒真正死,他只是讓患者及時蘇醒,恢復健康而已,哪有大家傳說的那麼神乎其神。

另外,說到疾病治療和身體保養,扁鵲也是客觀謙虛。認為現實中的疾病太多太多,而對醫生來說,不論到什麼時候,都總是苦於診療的方法少之又少。因此,扁鵲大力提倡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做法,主張把疾病消滅和控制在最初的萌芽階段。

4、懸壺濟世醫精湛 游醫四方通全科

在畢生游醫四方、懸壺濟世的生涯中,扁鵲非常重視知識的積累和方法的總結。在臨床實踐當中,扁鵲醫術精湛、技法高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在治學方面,也善於思考,敢於創新,不乏獨特的主張和見解。在醫術的追求探索上,他不滿足於只掌握簡單的一技一法,而是力爭廣泛涉獵。到越國都城邯鄲,扁鵲看到當地有很多婦女患者苦不堪言,就潛心研究婦科方面的疾病,當起了「帶下醫」,從而讓她們盡可能地擺脫病痛折磨。

到東周都城洛陽,見當地許多老人有視聽方面疾病,隨即又開始致力於五官方面疾病的研究,當起了「耳目痹醫」,為眾多老人帶去了光明和聲音;到了秦國首都咸陽,看到當地小孩的患病率極高,又下定決心探尋病因,當起了「小兒醫」,為孩子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久而久之,扁鵲不僅只是精於內科,在兒科、婦科、五官科,乃至外科方面,也都有較高的水平。

5、杏林春滿德高尚 桃李遍地美名揚

扁鵲一生行醫四方,除病消災。不但醫術令人驚嘆叫絕,而且在醫德上,也同樣讓人佩服。

作為一代神醫,經他之手的病人,自然不計其數,但在扁鵲眼裡,患者並沒有貴賤之差、貧富之別。不管是君王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他都能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既不輕視小看貧窮弱小之輩,更不屈從遷就當權富貴之流。

在長期治病救人的行醫當中,他除了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之外,更注重不斷鑽研探索。無論在臨床診療方法上,還是在病因病理的探究方面,都對中醫做出了卓越貢獻。

同時,對自己耗盡畢生心血,積累下的經驗和成果,扁鵲又毅然毫無保留傾囊而出,廣授門徒傳之於眾。學生當中的子陽、子豹、子越等人,後來都成了當時頗有名氣的佼佼者。

甚至,就連漢代時出現的《難經》也被傳為是扁鵲所作。足以可見其學術影響是多麼廣泛而深刻。難怪,扁鵲歷來被尊為「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歷史學家範文瀾也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4、扁鵲介紹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

扁鵲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扁鵲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並且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據說是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4)杏林扁鵲養生酒擴展資料:

扁鵲的學術內容有:

1、診療技術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2、醫學主張

扁鵲十分重視疾病的預防。從蔡桓公這個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及早治療,就寓有防病於未然的思想。他認為對疾病需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在萌芽里,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多,但醫生卻苦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扁鵲

5、關於扁鵲的資料

6、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名醫華佗,扁鵲,李時珍,張仲景,他們分別是那個朝代的人?

扁鵲
(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勃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一說為齊國盧邑(今山東長清)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李時珍
(1518年—1593年),字東璧,時人謂之李東壁。號瀕湖,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葯物學家,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葯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

華佗
(約145-208年),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字元化,一名旉,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張機)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外科尤為擅長,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張仲景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7、扁鵲行醫的故事!

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扁鵲是春秋時期的神醫,但一般不知道;扁鵲兄弟三人的醫術都挺高明。有一次,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醫術誰最高明?」扁鵲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那為什麼你名氣最大?」扁鵲解釋:「我大哥治病,是治於未發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根,他的名氣也就無法傳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些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傳於鄉里。而我治病,是在病人病情嚴重之時,所以大家認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傳遍全國。」扁鵲闡述的「良醫治未病」的哲理,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中央提出的著重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方針,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

扁鵲雲游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裡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裡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裡,都是聲名大振。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5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5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5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葯治癒;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裡時,藉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

可見,扁鵲的望診技術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了。在中醫的診斷方法里,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這三個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醫學故事,「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的成語也出於此。相傳扁鵲名聲過大,因為受到秦國太醫李謐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後問世的作品,成書於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託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扁鵲少年時期在故里做過舍長,即旅店的主人。當時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長住的旅客長桑君,他倆過往甚密,感情融洽。長期交往以後,長桑君終於對扁鵲說:「我掌握著一些秘方驗方,現在我已年老,想把這些醫術及秘方傳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傳。」扁鵲當即拜長桑君為師,並繼承其醫術,終於成為一代名醫,先秦時期醫家的傑出代表。扁鵲成名後,周遊各國,為人治病。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所記載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如他晉見齊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齊桓侯接受治療,如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

根據典記,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

魏王不解地說:「請你介紹的詳細些。」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葯鏟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葯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葯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彌補得好,當然是聲名鵲起,但更多的時候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秦武王有病,召請名聞天下的扁鵲來治。一天,太醫令李醯和一班文武大臣趕忙出來勸阻,說什麼大王的病處於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鵲未必能除。萬一出了差錯,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扁鵲聽了氣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對秦武王說:「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卻又允許一班蠢人從中搗亂;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一舉就會亡國!」秦武王聽了只好讓扁鵲治病。結果太醫令李醯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鵲手裡,卻化險為夷。在這場技術高低的較量上,扁鵲徹底戰勝了李醯。李醯自知「不如扁鵲」,就產生忌妬之心,使人暗下毒手,便殺害了扁鵲。

秦武王與武士們進行舉鼎比賽,不覺傷了腰部、疼痛難忍,吃了太醫李醢(音海)的葯,也不見好轉,並且更加嚴重。有人將神醫扁鵲已來到秦國的事告訴了武王,武王傳令扁鵲入宮。扁鵲看了武王的神態,按了按他的脈搏,用力在他的腰間推拿了幾下,又讓武王自己活動幾下,武王立刻感覺好了許多。接著又給武王服了一擠湯葯,其病狀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鵲為太醫令。李醢知道後,擔心扁鵲日後超過他,便在武王面前極力阻撓,稱扁鵲不過是「草莽游醫」,武王半信半疑,但沒有打消重用扁鵲的念頭。

李醢決定除掉扁鵲這個心腹之患,派了兩個刺客,想刺殺扁鵲,卻被扁鵲的弟子發覺,暫時躲過一劫。扁鵲只得離開秦國,他們沿著驪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醢派殺手扮成獵戶的樣子,半路上劫殺了扁鵲。相傳扁鵲是四月二十八日誕生的,人們在他的家鄉建造起「葯王廟」,專門供祠他。每年四月二十八日這天,大家都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同時,也祈求他保佑人們無病無痛、延年益壽。

《扁鵲行醫圖》有四塊,多為淺浮雕,現存三塊(其中一塊已調人中國歷史博物館)。此畫像石是從濟寧、微山出土的,一九五六年運往孔廟西廡保存。
三塊《扁鵲行醫圖》漢畫像石中,以《扁鵲針灸圖》最為生動、形象。畫面高;厘米,寬70厘米。圖上有一位人面鳥身的醫生,這就是被神化了的扁鵲形象。扁鵲面對患者一手切脈,一手持針揚臂作針灸狀,彷彿還在寬慰病人。患者端坐平視,披頭散發,寬衣博帶,其身後另有靜坐候診的病人。圖左上方還有一隻小鵲,正凝目觀看扁鵲的舉動,可能是扁鵲的弟子了。

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8、扁鵲兄弟三人都精於醫道,為什麼只有扁鵲最出名?

因為扁鵲大哥治病是在病發之前,二哥則是在疾病初發之時治病,而扁鵲治病是在病情嚴重的時候,因此扁鵲最出名。

扁鵲三兄弟治病的典故出自《鶡冠子·卷下·世賢第十六》,原文為:魏文王問扁鵲:「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王曰:「可得聞邪?」扁鵲曰: 「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葯,副肌膚,閑而名出聞於諸侯。」

譯文: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厲害呢?」扁鵲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又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大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是事先就鏟除了病因,所以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葯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8)杏林扁鵲養生酒擴展資料

扁鵲論三兄弟醫術的典故說明了良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道理。古人雲「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聖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萬事防為先」、「防患於未然」、「防微杜漸」,說的是同一個道理。

所謂「治未病」,是指在疾病發生之前先行採取各種措施,做好預防工作,以避免疾病的發生,其核心是主動防範。這是中醫治療學領域的重要理論,也是最為先進和超前的醫學思想。

「治未病」首先要未病先防,如同扁鵲大哥治病,在人體在沒有發生疾病的健康狀態下,對可能導致疾病的各種原因,採取針對性的養生保健措施。其目的在於固護正氣,增強體質,避開各種病邪的侵襲,預防疾病的發生。

其次要既病防變,是指疾病已發生後,把握疾病的傳變規律,採取措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時阻止疾病的惡化和傳變,促進疾病康復。還要病後防復,是指疾病經治療後,病邪基本消除,正氣尚未復原,處於初愈的康復階段,提前採取鞏固性治療或預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復發。

與杏林扁鵲養生酒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