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道家養生歌訣 張三豐《玄要篇》

道家養生歌訣 張三豐《玄要篇》

發布時間:2021-06-10 00:26:58

1、張三豐著作有哪些?

《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無根樹》

2、為何明朝16個皇帝都苦尋張三豐,張三豐究竟活了多少歲?

在許多影視劇中,張三豐都是絕對的武林高手,在武學界享有極高的地位。傳說中張三豐武學已臻化境,最終修煉成仙。為何明朝16個皇帝都苦尋張三豐,張三豐究竟活了多少歲?

張三豐其人

張三豐是武林至尊太極拳的創始人。他一生著書豐富,他的《無根樹》《打坐歌》《玄要篇》流傳至今。傳說張三豐的拳法受真武神君的傳授,以太極拳的拳技聞名於世,他還精通道家經書,曾經雲游四海。此外,他還把儒家的修養和仙家的修煉結合起來,提倡人要以慈悲為懷、忠孝誠信。張三豐在鑽研武學的同時,還精心鑽研內丹養生之學,創造了丹武合一的道教門派,成為了以養生武學名聞天下的一代道教宗師

皇帝們為何尋張三豐

張三豐不僅武功蓋世,他還精通能夠養生的煉丹術,在古人眼中,那就是長生不老的丹葯。並且這種說法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神,以至於認為張三豐是個神仙,能夠永生永世的活著,但張三豐神龍見首不見尾,明朝的歷代皇帝都為了長生不老,到處找尋張三豐,以求長命百歲,最好能夠永生不老。

張三豐活了多久

關於張三豐到底活了多久有多種說法,有的說他活了400多歲,有的說他活了180歲,而被大多數人接受的說法是張三豐活了200多歲。由於沒有具體的數字,多歲也實在很誇張,最終也無從考證。但不管怎麼說,張三豐一定是個長壽的老人

3、張三豐的個人成就

張三豐著述豐富,諸如《玄機直講》、《玄要篇》,被後代收積成集,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張三豐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為後代奉道者所推崇,不過,張三豐的傑作當稱《無根樹》丹詞。
千百年來道家理論玄奧,文字晦澀,不能為社會所廣泛接受,從而阻礙了道教的深入傳播。張三豐採用歌詞的體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奧的修真理論化為膾炙人口的曲詞《無根樹》。
這篇無根樹共24首,包含了張三豐的全部修真理論和方法。
只要細細領悟他的《無根樹》,就會打開通玄路步入仙道門,正如他在《自題無根樹詞》中所說的那樣「要知端的通玄路,細玩無根樹下花」。 介紹
是道家哲學在養生之道和技擊之法方面的一種實踐體現。有人還具體地指出,內家拳的「十段錦」是張三豐加工改造宋元道士的修煉方法「八段錦」而來的。由於內家拳在明代採取身教口授,我們已無法確知張三豐所創拳法究竟是什麼樣兒了,也就只好根據清代以來的著作去了解它的基本練法和打法。練法分練步和練手。
練步以馬步為主,凡18種步法;練手本為36字,歷代拳家又精簡為殘、推、援、奪、牽、捺、逼、吸、貼、躥、圈、插、拋、托、擦、撒、吞、吐18字,每字有四句口訣解釋其寓意,如「奪」字訣雲「奪字猛如虎,迎風招架中。回身勢莫奪,分推氣更雄」。張家拳的打法本有一首長長的歌訣,然非習武者難於領會其意,正如內家拳師所自詡的那樣「鐵鞋踏破江湖上,不及張家妙術工」。
我們不妨看看它的打法原則。打法著眼於勁、打二字。勁有蓄勁、乘勁之別,打有等打、趕打之分。未打之先,蓄勁為主;已打之後,乘勁為佳。開手之始,等打為優;發手之後,趕打為上。內家拳的精妙之處集中體現在「六路拳」和「十段錦」中。行家們說,六路拳和十段錦多相同處,主在練骨,但作用有所不同,六路使骨骼緊縮,十段則使之開放。六路因攻防中前、後、左、右、上、下6個方位,且每個方位都有一趟拳路而得名,武術著作稱這種拳法極為神妙,「一縮形周身無縫隙,一撒臂通身皆有手」,「拉大架猶如鋪天蓋地,使小式則為仙人變形」。足見其招法之怪異,攻守之神威。
張三豐所創內家拳技「內以養生,外以卻惡」。實踐證明,習練這一拳法可以收到增強體質,延年祛病,陶冶性情,磨煉意志的功效,同時也能起到防身抗暴,抵禦外敵,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因而,張三豐創造內家拳有益於人類,是遺澤後世的一份珍貴歷史文化遺產,他將永遠受到後人的仰慕。
創造契機
以下為四種流行說法:
真武神授
《王征南墓誌銘》和《寧波府志》載,張三豐北赴汴京途中的一個夜晚,夢見真武神君降臨,向他傳授拳法。次日黎明,張三豐被一群攔路搶劫的強盜圍住,便運用神授拳技打敗了這群強盜。從此,張三豐以拳技聞名於世。
鳥蛇斗的啟示
在武當山至今流傳著張三豐觀「鳥蛇斗」的故事,說張三豐在「邋遢崖」看見一隻鳥與一條蛇打架,每當鳥上下飛擊長蛇時,蛇就蜿蜒輕身,搖著閃避,不曾被擊中。相持時久,鳥已精疲力竭,無可奈何地飛走了。長蛇也自由自在地鑽進了草叢。張三豐由鳥蛇斗得到啟發:以柔可以克剛,以靜可以制動。於是,模仿長蛇的動作創造出了內家拳。
道家修煉
張三豐祖師是道教內丹修煉的集大成者,在修煉過程中,人靜坐久了,就需要起身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這就是動功和靜功。而內家拳正是發源於與內家修煉息息相關的導引、吐納之術。
雲游
張三豐雲游數十年,足跡遍布江湖,據《道教派別宗譜》,他在嵩山崇福宮住過,學些少林拳腳功夫是可能的。當他精熟少林拳法後發現這些功夫奔騰跳躍,容易為人所乘,就對它加以改造,使其變為以靜制動的新拳法,這也是合乎情理的。張三豐創造內家拳或多或少地與夢中的靈感、動物的啟示和少林拳的先導相關,同道家理論和道教修煉更是緊密相連。內家拳的定名、路數、打法和特徵處處都打上了道教的烙印。
張三豐精貫道家經書,史稱他「論三教書,則吐辭滾滾,皆本道德忠孝」。他創立的內家拳技,諸如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純陽拳、混元拳、玄武棍等的命名和路數都是從道教經書中演繹引申而來的。內家拳博大精深,派別林立,但都奉張三豐為祖師,拳技也有著共同性的特徵,即注重內功,陰陽變化,動作沉穩,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意悠然,講求意、氣、力的協調統一;體現在具體的應敵對抗中則是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這些特徵無不與道家清靜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和道教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三寶」修煉相吻合。實際上,學術界和武術界都已看到內家拳是邋遢道人把道教修仙方法,諸如導引、吐納、氣功等融合提煉而成的。 張三豐是元明之際的一個著名道士,對推動發展道家理論起了重要作用,對陰陽太極文化也有較深研究,太極拳,承內丹修煉之法,觀自然之行,為修行之法,後與傳統武術文化相交融,開創了傳統武術的新局面和方向,同時也奠基了武當這一道教洞天為「內家」武術的祖庭之道。

4、電影《太極張三豐》里的氣功心法全內容?知道的人告訴下。謝謝了。

告訴你沒有實際用處,道家著名的無根樹就是張三豐秘籍丹訣,許多大師都看懂一半。
但電影具體內容是文藝作品,全是導演編的。

歷史上確有其人,道家一代宗師張三豐心法真正傳承的人極少。真法全隱含在他的書中,讀懂的也不多。道家內部公認的他的心法最集中隱含在修煉秘籍《無根樹》之中,字人人認識,最真實意思只有他門內後代弟子極少數讀懂。很多人只能讀表面意思。
摘錄

張三豐著述豐富,諸如《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被後代收積成集,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張三豐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為後代奉道者所推崇,稱他的《大道論》窮盡性命歸真之道,發微聖賢仙佛之理。
張三豐的傑作當稱《無根樹》丹詞。千百年來道家理論玄奧,文字晦澀,不能為社會所廣泛接受,從而阻礙了道教的深入傳播。張三豐採用歌詞的體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奧的修真理論化為膾炙人口的曲詞《無根樹》。這篇無根樹共24首,包含了張三豐的全部修真理論和方法。只要細細領悟他的《無根樹》,就會打開通玄路,就能步入仙道門,正如他在《自題無根樹詞》中所說的那樣「要知端的通玄路,細玩無根樹下花」。

無根樹,花正奇,月里栽培片晌時。摯雲手,步雲梯,採取先天第一枝。
飲酒戴花神氣爽,笑煞仙翁醉似泥。托心知,謹護持,惟恐爐中火候飛。
這一首則主張採取口訣在乎性定情忘,迴光返照,進而真氣自生,漸入佳境,就好像戴仙花、飲仙酒,其樂無窮。但是,得葯入爐又需要便宜溫養,神明默運,謹守護持,一意不散,否則就會火候差失,爐毀丹飛。  張三豐張三豐在內丹修持的各個環節,諸如戒欲、采葯、煉葯等各有一首詞加以闡述。

5、張三豐為何如此的神秘?

張三豐為何如此神秘?因為他在歷史上創造了許多豐功偉績,他是一個傳奇人物,也是一個活了很多年的長壽老人。

在第一次聽聞張三豐這個傳奇人物,是小時候看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了解到的。 從中知道他建立了武當派後又自創了太極拳,當然這只是電視中里的他。據我了解,在真實的歷史上,他的傳說跨越了宋元明清。 

我了解到《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曾經記載過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生於公元1247年4月9日,在公元1464年過世,享年218歲。我覺得他是中國歷史上我目前了解到活得最長的老人。

公元1258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規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辯論。嵩山少林寺代表福裕和全真教代表張志敬各自率隊參加演講賽,結果道教慘敗。從此以後,道教日漸衰落,直到一個世紀後,張三豐在武當山創立了一個新的道派——三豐派,使中國道教再次興起,同時創立了該教的武功。

張三豐在歷史上是一個煉丹高手,他寫過許多煉丹詩可見他煉丹技術高超。因此許多明朝皇帝都找尋過他的下落,想要向他求取丹葯,這點從各位皇帝冊封他稱號可以看出。他寫過《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這些道書。這些記載都代表著他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張三豐在世期間,把道教發揚光大了起來,他的傑作曲詞《無根樹》共24首曲詞。這24首曲詞把道教玄澀難懂的理念通過歌詞的方式傳播開來,並蘊含了張三豐的「理念和修真方式」。明清出現了寶雞三豐派、武當三豐派、王屋山三豐派等新派等道教派奉他為祖師的情況,可見他讓道教派發展並團結了起來。

從上面可以看出,張三豐既是武當派創始人和武當武功的創立者,同時把衰落的道教發揚光大,被各教派奉為祖師。張三豐作為一個長壽老人,傳授了長壽和修道方面的秘訣,以及太極拳的創立者。可以說一生都是一個神秘的傳奇。(最後說一下沒有人知道他最後埋葬在哪裡了。)

6、太極張三豐,資料

張三豐,元明道士。生卒年不祥。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寶,又字君寶,號三豐,豐又作峰。較為可考的說法,張三豐約活動於元延佑(公元1314 ——1320)到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間。如果是1314~1317——1417之間的話,應該年逾百歲了!為遼東懿州 (今遼寧 )人,後人以他為隱仙派。或說張三豐是宋或元甚至金時人,其籍貫,亦有「平陽」、「猗氏」、「寶雞」說。

明英宗天順三年(公元1459)封為「通微顯化真人」。 憲宗於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封其為「韜光尚志真仙」。天啟三年(公元1623)熹宗稱三豐降壇顯靈,封其為「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
張三豐,懿州(今湖南芷江縣)人,名全,一名君寶,字三豐。

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領,行游四方,曾在湖北太和山(即武當山)結廬修行。

根據「明史」和歷經纂修的「太和山志」,都隻字未提及張三豐會拳術;即使是公元1723年住在四川的圓通道人汪錫齡編的「三豐全書」稿本以及到公元1844年被長乙山人李涵虛重編出版的「三豐全書」面,他們雖然都鬼話連篇地宣稱見過十四世紀的張三豐,但也未曾捏造張三豐會拳術或創造太極拳.太極拳創始於張三豐的謊言,出現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太極拳在北京享有盛譽之時這個事實,至此證實.因此說太極拳的創始人為張三豐,是不真實的。

但明初張三豐何以當時名聞國內?我們如果研究一下「明史」中的「胡傳」,「鄭和傳」,「姚廣孝傳」和「方伎傳」中的張三豐事跡,把有關史料加以三證,就能清楚看出張三豐,這個被當時人們津津樂道的神化人物,原來是明太祖死後,明代皇朝宮廷爭奪皇位的副產品。

其歷史真相是: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因太子早亡,就由皇孫朱允繼皇位改元建文,但皇太子之弟朱棣,於建文四年以「靖難」名義,從燕京(北京)殺奔明朝首都南京,奪了皇位,改元永樂.由於傳說建文帝未死於戰火,永樂帝不放心,遂派親信胡,配上認識建文帝面貌的內侍朱祥,以尋訪道士張三豐(邋遢)為名,從陸路遍訪各州,郡,鄉,邑,去查訪建文帝下落,有四年之久.永樂二年,又有謠傳建文帝逃亡海外,永樂帝又派鄭和(世稱三保太監)等領兵浮海,遠巡西洋,也未查到建文帝下落.永樂十七年,又派胡出巡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去查訪建文帝下落,又查了四年。

永樂帝前後經過二十一年在國內外對建文帝下落的秘密查訪,才放下心事。

但是皇帝派胡尚書(胡)尋訪張邋遢道人的新聞已傳遍民間。

永樂帝為了掩蓋勞師動眾的真相,欺騙人民,他遂下令工部侍郎郭璉等帶領丁夫三十萬人,大興土木,在武當山營建武當宮觀,耗資白銀幾百萬兩。

從此以後,武當山的張三豐就成為人民傳說中的時髦人物。

到五百年後的清末民初又被封建文人附會作太極拳的創始人。

7、求張三豐介紹

張三豐(生卒不詳),據道教界推測,其活動時期約由元延佑(1314~1320)年間到明永樂十五年(1417)。《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稱,元、明著名道士。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實(一作「君寶」),號玄玄子。以其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在各種張三豐的傳記或有關他的材料里,還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豐遯老、通、玄一、君實、居寶、昆陽、保和容忍三豐子、喇闥、邋遢張仙人、蹋仙等諸多名號。
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自稱張天師後裔。傳說其豐姿魁偉,大耳圓目,須髯如戟。無論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事能前知。游止無恆。居寶雞金台觀時,曾死而復活,道徒稱其為「陽神出遊」。入明,自稱「大元遺老」。時隱時現,行蹤莫測。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覓之不得。永樂年間,成祖遣使屢訪皆不遇。天順三年(1459年)詔封通微顯化真人。 張三豐認為古今僅正邪兩教,所謂儒、釋、道三教僅為創始人之不同,實則「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趨一也」,又稱「一陰一陽之謂道,修道者修此陰陽之道也,一陰一陽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雲:修道之謂教。三教聖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他還認為:「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後人編有《張三豐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輯要》。
清乾隆十一年《南召縣志》卷二中有這樣記載:南召縣太山廟鄉口子河裡有「張三豐故里石碑」一通,碑後有其草庵遺址。1917年此處立「張三豐初居此地,而道成於天寶觀」石碑一通。(一說遼東懿州人)由於張三豐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又給他三個賜號。即明英宗賜他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史書記載張三豐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寒來暑往僅一納衣,雨雪天氣蓑衣著身。1258年,宗教界爆發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辯論。蒙古大汗蒙哥親臨主持,嵩山少林寺長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張志敬分別率隊參加舌戰,結果道教遭到慘敗。從此,道教日漸衰沉。但一個世紀後,張三豐在武當山創立一個新的道派——三豐派,掀起了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的最後一波,並成為武當武功的創立者。

8、張三豐先生全集的內容考證

書前「總目」分八卷,而書內卻未分標卷次;且總目與書中篇目、版心標目,又多 歧異,如總目為「仙派」,書中篇目為「道派」,版心標目則為「派考記」。如此之例 甚多。全書內容可歸並為四點。
一,張三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跡、神話傳說及道派承傳: 《列傳》篇(又稱《傳考記》),輯張三豐傳記六種。《道派》篇(又稱《派考記》), 分老子之道為文始派與少陽派,張三豐為文始派(又稱隱仙派)的五傳祖師。其《前歷 祖傳》列太上老君、尹文始(名喜)等五人傳記,《後列仙傳》載張三豐所傳弟子沈萬 三及其後代傳人共十一人之傳記。《顯跡》篇記錄張三豐從至元十九年(1359)至康熙 (1662~1722)年間之神異事跡三十六則,有「度沈萬三」、「寓金台觀」、「隱太和 山」、「七戲方士」、「詩挫番僧」等。《古文》篇收錄陳雷谷等人傳記,及「蘆汀夜 話」、「八遁序」等。《隱鑒篇》則據山人野客所言,收錄元至清代百零四名處士、逸 士、達士、居士的事跡,即所謂《隱士傳》。
二,張三豐的道論和內丹著述:有《大道論》《宣機直講》《道言淺近說》《正教 篇》《玄要篇》等。《大道論》上篇有曰:「夫道者,統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 又認為: 「理綜三教,並知三教之同此道也。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 不成仙。」「儒也者,行道濟世者也,佛也者,悟道覺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 各講各的妙處,合講合的好處,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者,無非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而 已矣!」而《正教篇》又說:「孔之仁民,老之濟世,牟尼之救苦,皆利人也,修己利 人,其趨一也。」 《大道論》下篇和《玄要篇》多談內丹修煉理論與功法,認為性命雙修,方合神仙 之道。
三,張三豐派的道教經所著典:有《斗姆元尊九皇真經》《三教靈妙真經》《三教 靈應真經》《三教靈通真經》《洞玄度人真經》《菩提真經》等,從中可以概見武當隱 仙派的教義、奉神、齋醮科儀等內容。
四,張三豐及其傳人們的詩文著作:有《雲水前集》《雲水後集》等。據稱,《雲 水前集》是「明永樂時胡廣等收入《大典》(按指《永樂大典》——引者)之內,世間 少得其本。」
明嘉靖中詔求方書,「仍從《大典》中翻出」,才得以流傳民間。因此是明清時期 較有影響的道教文學作品。從這些詩、詞、散文及民間唱詞、歌謠中,可以窺見隱仙派 道士的修煉思想、訓世情懷、個人情趣。
由上可見,此書雖非張三豐所撰,其稱名張三豐之作亦有待於考核,但它所收集的 大量篇卷,卻是研究明清武當隱仙派的重要資料,其歷史價值甚明。

9、張三豐的簡介

 張三豐[1],元﹑明著名道士,生辰時間跨越南宋、蒙元和明朝三個朝代(1247年到1458年)。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實(亦作「君寶」),號玄玄子,經考證得字子沖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生於蒙古帝國統治的遼東懿州(今遼寧省阜新市,位於阜新市與彰武縣交界處有其故居。)在各種張三豐的傳記或有關他的材料里,還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豐遯老、通、玄一、君實、居寶、昆陽、保和容忍三豐子、喇闥、邋遢張仙人、蹋仙等諸多名號。 游寶雞山中,有三山峰,挺秀倉潤可喜,因號三豐子。亦有因「豐」字和「豐」的簡體字同形而錯稱為「張三豐」。他的生辰籍貫都有爭議,一般認為他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武當山道士。或作全一真人。
據道教界推測,其活動時期約由元延佑(1314~1320)年間到明永樂十五年(1417)。傳說其豐姿魁偉,大耳圓目,須髯如戟。無論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事能前知。游止無恆。居寶雞金台觀時,曾死而復活,道徒稱其為「陽神出遊」。入明,自稱「大元遺老」。時隱時現,行蹤莫測。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覓之不得。永樂年間,成祖遣使屢訪皆不遇。天順三年(1459年)詔封通微顯化真人。 張三豐認為古今僅正邪兩教,所謂儒﹑釋﹑道三教僅為創始人之不同,實則「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趨一也」,又稱「一陰一陽之謂道,修道者修此陰陽之道也,一陰一陽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雲:修道之謂教。三教聖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他還認為:「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後人編有《張三豐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輯要》。
據《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李師融先生的考證,三豐卒年應在明代天順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壽為212歲。 從諸多的資料分析,確是證實了張三豐的生卒考,確實是享年212歲。 也是非常罕見,歷史上少有的超長壽,所以令人刮目相視。
至正初,張三豐返故里掃墓,年已過百歲。復入燕京,昔日故交皆已過世。西山得遇邱道人相敘道,乃知邱為早年相遇之高士。別後復至秦蜀,又游荊楚之吳越,僑寓金陵,傳道沈萬三。後仍入秦,居金台觀。至正十九年,張三豐離別金陵時預知沈萬三有發配邊疆之禍,遂叮囑曰:「東西王氣正旺,今後我們會在西南相會。」至正十九年九月二十日陽神出遊,弟子楊軌山以為羽化,置棺收殮,適陽神回歸。三豐念軌山朴實善良,遂攜其隱去。後二年,元朝數盡,明主未立,張三豐又結庵武當山。時已一百二十餘歲。居武當搜奇攬勝,見遍山宮觀皆毀於兵火,乃言「此山異日必大興」。遂領道眾將各處宮觀廢墟一一清理,草創廟觀以延香火。時授高足有邱元清、盧秋雲、劉古泉、楊善澄、周真德、孫碧雲等。張守清也得與三豐相交,結為道友。
洪武十七年至十八年間,朱元璋兩度詔請三豐入京,皆避而不見。洪武二十三年,張三豐離開武當復作雲游。洪武二十五年,張三豐遁入雲南。這時,沈萬三因得罪朱元璋,遂被治罪全家發配雲南。在雲南恰遇張三豐,正應「日後當於西南會面」之說。張三豐遂沈萬三天元服食大葯,夫妻得服遂白日飛升。永樂初,朱棣又命侍讀學士胡廣詔訪三豐,豈料胡廣在武當與三豐遇而不識。永樂十年,成祖朱棣調集軍民工匠三十餘萬眾,經十年,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等龐大工程建築。其時三豐混跡於民眾之中,朱棣派人屢訪不遇。據《張三豐外傳》的記載,說在1418年春,永樂帝特意驅車去拜望張三豐,三豐不在,有興而來,掃興而歸。永樂帝勃然大怒,於是命令一個叫胡廣的人去招尋張三豐,如招尋不到,則要處死胡廣。永樂十四年,朱棣怒斥胡廣尋三豐不力,胡廣再訪武當,於武當祈禱,望三豐先生能念其誠苦應詔回京,終見三豐。此時三豐年已一百六十七歲。傳說張三豐當時應太上老君邀請參加群仙會,正駕雲頭前往,過武當遂感胡廣之祈禱,於是按落雲頭,降於胡廣面前,對其言:「你且回京見駕,言我即去便是,不必多慮。」胡廣便策馬回京。跨年還得京師,乃知三豐先生早於前在金殿與永樂會得一面。此即為「金殿飛升」之說。此時三豐年已一百六十九歲。當時還有一種傳說,說張三豐能飛身入宮、遁身而歸,這些都不足為信。但有一點還是真實的,張三豐曾書字一函,令弟子孫碧雲向永樂帝稟告,告之以具體的長生之道。因為皇帝都非常希望長壽,這也近乎常理。
清雍正初年,有汪夢九先生曾遇三豐真人多示其教。此時三豐應有四百七十餘歲。
清乾隆十一年《南召縣志》卷二中有這樣記載:南召縣太山廟鄉口子河裡有「張三豐故里石碑」一通,碑後有其草庵遺址。1917年此處立「張三豐初居此地,而道成於天寶觀」石碑一通。(一說遼東懿州人)由於張三豐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又給他三個賜號。即明英宗賜他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史書記載張三豐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寒來暑往僅一納衣,雨雪天氣蓑衣著身。1258年,宗教界爆發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辯論。蒙古大汗蒙哥親臨主持,嵩山少林寺長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張志敬分別率隊參加舌戰,結果道教遭到慘敗。從此,道教日漸衰沉。但一個世紀後,張三豐在武當山創立一個新的道派——三豐派,掀起了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的最後一波,並成為武當武功的創立者。

10、本名 張三豐 別稱 張君寶 字型大小 字君寶、全一 三豐 所處時代 南宋末期,元朝,明初 民族族群

道士這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存在,必然有很多傳說啦。
清代地方誌裡面說他是1333年出生,也就是元朝元統元年,這樣的話他應該是活了八十多歲。活到一百五十多歲很可能是傳說。至於說封號的話……好像關羽也不少,這是一種表達君主意志的形式。畢竟很多君主都希望能長生,也經常煉丹什麼的。
武當派應該是他創的,但是太極拳的官方說法是陳家溝陳氏創的。不過張三豐的內家拳應該是眾多武學的教材。
這個人確實很強,但是達不到傳說那個地步。畢竟我們知道的很多還是來自於金庸先生的小說。就和王重陽一樣,都是被藝術加工過的人物。

與道家養生歌訣 張三豐《玄要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