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關於養生的謬論

關於養生的謬論

發布時間:2021-06-07 21:26:45

1、中華養生益智功是真理,還是謬誤?

防老 起得早,睡得早,雙手梳頭清頭腦。常洗眼,常揉鼻,減少感冒和眼疾。多搓耳,多叩齒,耳靈齒堅一輩子。多勞動,多走路,舒筋活絡壯六腑。少吃葷,多吃素,五穀雜糧粗為主。早吃好,晚吃少,中午吃飯莫過飽。

2、急求校園廣播站《健康養生》節目開場白!

美好生活,健zd康與您同在。我是某某,有人說養生是以後的事,可是健康就是你的銀行,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注重養生和健康,好好保回存自己的財富,不能等到以後身體透支才有意識。在美麗的校園里,養生也可以成為一個浪漫的話答題。

3、紅棗可補血補鐵竟然是謬論 你們都知道嗎

! 紅棗不補血是真的嗎 新鮮的大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鐵,但紅棗成為一種乾果後,棗中營養隨水分流失,沒有補鐵補血的效果,將棗類製成蜜餞更是毫無營養價值。可搭配動物肝臟和肉製品熬湯或者搭配蔬果進食達到補鐵和補充維生素的目的。 紅棗並無補鐵補血效果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少人都將紅棗奉為補血補鐵的聖物。要說這個原理究竟是如何出現的,這大概是因為紅棗的顏色和棗含鐵量豐富這兩個原因了。首先,紅棗的顏色容易讓人將紅棗同血液聯系起來,中國人講究「以形補形」,自然「以色補色」也不是什麼奇怪的理論了;其次,棗類含有較豐富的鐵,而鐵是造血的主要原料之一,有補血必要先補鐵的理論,因此也有不少人因此認為吃紅棗可以有補血的效果。 但事實上,營養師介紹稱,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後的產物,是一種乾性果子,無水後屬於果製品,而非水果。在鮮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鉀、鋅和其他的礦物質,尤其是維生素C,堪稱是「VC之王」,每100g鮮棗中就含有243mg維生素C,這個含量不可謂不驚人,而每100g鮮棗中,含鐵量有1.2mg。但鮮棗一旦曬干成為紅棗後,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和鐵都會隨著水分的流失而流失,實際上,紅棗中基本不含有維生素C和其他的礦物質,因此,作為晾乾的鮮棗產物,紅棗也不會有補血補鐵的功效。 大棗的中醫養生功效從中醫學的角度上來說,棗味甘、性平,入脾、胃經,是食療良方,有補益脾胃,滋養陰血,養心安神,緩和葯性的功效,用於治療脾氣虛所致的食少、泄瀉,陰血虛所致的婦女臟躁證,病後體虛的人食用大棗也有良好的滋補作用。對於廣大女性來說,大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鐵等礦物質,能促進造血,防治貧血,使膚色紅潤。加之大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P和環-磷酸腺苷能促進皮膚細胞代謝,使皮膚白皙細膩,防止色素沉著,達到護膚美顏效果。另外,食用大棗對婦女更年期潮熱出汗、情緒不穩有控制和調補作用,大棗還具有增強人體耐力和抗疲勞的作用。但這一切的功效都建立在棗依然是「大棗」而非「紅棗」的基礎上,只有鮮棗有以上所述的功效,而成為乾果後的紅棗並沒有這些功效。

4、有什麼中醫院保健養生的網站么

養生的知識需要從最基礎的了解,然後慢慢的根據生活經驗,或者遇到相關問題,再去查,那樣效果也不錯。
我建議您,上網搜曲黎敏的中醫課,從最初的身體的「兩大督脈」,「五臟對五行」,「各個靜經脈的作用」。
例如,1、經常拍打膽經可以排毒;2、如果你脾濕,舌頭上齒痕,就應該多吃土裡長的東西,山葯,紅薯等。重要的原因是脾對應金木水火土中的「土」;3、肝對木,過度用眼會傷肝,
所以身體都是有聯系,理解了身體的一些基本知識,再看養生的知識就不會那麼盲目了。現在網上的東西有些東西是謬論,還是需要去鑒別的。
最後,希望你身體健康。

5、傳言中的食物相剋理論是真的存在嗎?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食物相剋的理論,有的人說吃了這個東西就不能吃某種東西,不然的話,會造成食物相剋對我們的生命有危險。但是這種理論純屬是謬論,是根本不存在這種說法的。因為食物相剋的這種說法,在2018年315晚會上已經證實了,純屬是謠言。

有的時候食物相剋純屬是偶然罷了,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豆腐和蜂蜜一起吃的話會引起耳聾,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食物相剋的謠言,可以說,在我國有很多年的歷史了,《金匱要略》裡面就記載了食物相剋,說吃生肉的時候去喝一些乳製品的話,就有可能會產生白蟲。對於這種說法,科學家證實了,這是假的,因為有一種蟲是寄生在豬肉和牛肉身上的。

如果煮不熟的話,蟲卵就會被吃進我們的胃裡面,就產生了寄生蟲。這並不是食物相剋,而是因為某種食物本身就有,才會產生的。有的人吃海鮮的時候喝啤酒的話,確實會拉肚子,但是這並不是說食物相剋,而是因為吃的食物不夠干凈,同時,有吃的太多了,才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對於那些過敏的人,更會產生皮膚上的不適,但這絕對不是食物相剋。

食物相剋純屬是謠言,並且有些人故意利用這些謠言賺錢,我們會發現,無論是網上還是書店,都有這樣的書籍,我們用心觀察,會發現其實這些作者並沒有任何的專業背景,這些書只是速成書罷了。所以說以後不要再相信什麼食物相剋的謠言了,要相信科學,有的食物在一起吃只是會造成身體不適。

6、阿基里斯悖論證明了時空不是無限可分

從現代科學——物理學的觀點來說,時空是否可以無限分割,與「阿基里斯悖論」完全不相干,而是根據科學觀察的結果得到的推論。
所以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統一概念——你所說的「時空無限可分」是物理學的概念還是「哲學」概念?
我對哲學打了引號,是因為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我們的學校里還有許多非科學的課程,都是勞民傷財的),加引號是要表明不是科學辯論,只是意識的辯論,觀念的辯論。這種辯論只是練一練嘴皮、詭辯術、耍滑頭、……不可實證,沒有客觀評判標準的,所以沒有任何科學價值,只能當思維急轉彎游戲玩一玩,也算有益於身心健康吧。
先說科學概念——即現代物理學的結論:時空在宏觀上是彎曲的,速度是有極限的,真空里的光速是上限,因此時空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在微觀上,時空表現出量子效應,能量不再連續,動量和位置服從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這就是目前是科學的結論,與「阿基里斯悖論」毫無關聯,只與無數科學家的實驗緊密相關。是有客觀實驗作為檢驗標準的,可以做出客觀判斷的。
再說「哲學」概念——時空是什麼?各家說法都不一樣,這本身就沒有討論意義了。不同的概念用同一個名詞來討論,不是很荒唐嗎?一個人70歲,我說他老了,你說他正當年。你我的爭論有意計義嗎?70歲就是70*365.25天,你可以認為正當年,我可以認為老了,沒有任何「老」的客觀判斷標准。既然你把「阿基里斯悖論」與時空說到一起了,就說明你認為時間的計算不可以使用有理數,這就是你的「時空不可無線分割」的含義嗎?我不認同這個含義的,所以我的結論對你是沒有意義的。
我為什麼不認同「時間的計算不可以使用有理數」?理由太簡單了,你我他,每一個人都在使用分數時間,比如你說「三點一刻在校門等我」,就使用了一刻=四分之一小時。又如他說「我運動會100米跑了12.8秒」,12.8就是有理數64/5。准確地說整數也是有理數,所以「時間的計算不可以使用有理數」就包括不可以說「一小時以後」、「5點下班」……能做到不用有理數計算時間的是什麼人?唯一的答案是死人。
如果可以用有理數計算時間(實際上也可以用無理數計算時間),那麼「阿基里斯悖論」就不是悖論了,而是地地道道的詭辯論(戳穿這個謬論的帖很多,不贅述)。詭辯論證明的結論你也相信,那是你的信仰自由,我沒有權利干涉你的自由,我不相信任何任何詭辯論,但是可以當游戲玩一玩。
「阿基里斯悖論」實際上就是誤導你走進一個荒謬的前提(無限的分數時間之和就是無限長的時間),然後愚弄你的邏輯思維。說這個悖論「證明了時間不可無限分割」的人,就是被誤導了還相信的人,因為你必須禁止反駁者用分數時間來計算,否則悖論就站不住腳了。這是什麼邏輯呢?就相當於說:「我認為你的證據不是事實,所以你的反駁無效」,說好聽一點,這是唯心主義,說難聽一點,這就叫強盜邏輯。
澄清「阿基里斯悖論」的帖子隨便搜索就一大把,我不必贅述了。只想說,還有那麼多人被這個謬論所迷惑,說明國人的科學素質很糟糕,中醫騙子、養生大師、李一……之所以大行其道,被騙了還幫著數錢,這些都是中國特產了。我說這些會有很多人不舒服的,那就拍磚吧。

7、學化學的或學醫的專業人士解釋一下養生杯的原理行么,就是聲稱可以將普通水弱鹼性的杯子

專家痛批偽科學:「酸鹼體質」純屬謬論
近兩年,在出版物和網路中流行著一種「健康新說」——大部分疾病的罪魁禍首都是「酸性體質」,這些疾病涵蓋了當前幾乎所有常見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甚至抑鬱症等,因此提倡食用「鹼性食物」。
此言論經一些媒體和網路轉載,影響了相當一批讀者。但《生命時報》記者從腎臟病學、腫瘤學、營養學界權威人士那裡得到的信息表明,該言論純屬偽科學,沒有絲毫科學根據。
腎病學家:食物影響不了體液酸鹼度
聽到上述說法後,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腎病中心首席專家諶貽璞教授首先表示,在現代醫學中根本沒有「酸性體質」、「鹼性體質」這些詞。他解釋說,正常人體內的酸鹼度(pH值)穩定在7.35—7.45之間。 之所以這么穩定,在於人體有三大調節系統,分別為體內緩沖系統調節、肺調節、腎臟調節。
在體內緩沖系統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氫鹽系統,它的「工作原理」,簡單地概括,就是體內酸多了,有鹼性物質來中和;鹼多了,又有酸性物質來中和。而肺調節,就是當體內酸性物質增多時,人會加快呼吸,將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呼出去,反之則呼吸變緩。腎臟也很重要,它能吸收鹼性的碳酸氫鹽,並排泌酸性產物。只有當以上三大調節系統出了問題,比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況下,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才會打亂,出現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而人體內的酸鹼度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受到食物影響的。
一本宣傳「體酸是百病之源」的書稱:「當人體的pH值處於7—7.35之間時,屬於弱酸體質,容易受到小病痛的干擾。」諶貽璞教授對此表示:「血pH值到7.2是嚴重的酸中毒,已經到生命的極限了。」書中還稱:「pH值處於6.9—7,人極易患上癌症等重大疾病……」諶貽璞教授啞然失笑,「我在臨床上就沒見過pH值低於7的活人,更甭說慢慢存活著去患癌症了。」
之所以「身體偏酸」會被著重渲染,這可能跟臨床上酸中毒疾病較常見有關。諶貽璞教授介紹說,人體酸鹼平衡紊亂有四種: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鹼中毒和呼吸性鹼中毒。其中前兩者較多見,但絕不能說人病了身體就會「偏酸」了。並且,就酸中毒的治療來說,首先要從「治本」著手——尿毒症引起的,需要透析;糖尿病引起的,要用胰島素;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的,則需要改善肺功能……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才需要靜脈給鹼性葯物,根本不可能靠吃「鹼性食物」來解決。
上述圖書名為《找對病源,鹼回命》,還附贈100張pH試紙,建議讀者「通過測尿液的pH值來判斷體內酸鹼度」。諶貽璞教授指出,這毫無科學根據,人的尿液本身就偏酸,而尿液的酸鹼度根本不能反映體內的酸鹼度。尿液酸鹼度是與飲食相關,吃肉蛋奶等高蛋白物質時,尿液會偏酸一些;多吃蔬菜水果,尿液會相對偏鹼一些。事實上,通過飲食調節尿液的酸鹼度,只能防治泌尿系統的某些鹽結晶沉積或結石疾病,如為防尿酸鹽結晶沉積腎臟或形成尿路結石,應該讓尿液偏鹼;為防尿路草酸鈣結石形成,就應使尿液偏酸。
該書開篇即稱:「聯合國衛生組織公布過一組數據——全世界有70%—80%的人屬於不健康的酸性體質,有超過90%的人死於因為體質酸性化引起的高危疾病」,記者詢問了多位教授級專家,大家對這些數據聞所未聞,也沒聽說過「聯合國衛生組織」這個機構。
而據該書編輯劉女士介紹,此書在市場上「賣得很好」。記者試圖聯系該書作者,但遭到了拒絕。劉女士稱,作者為成都某中醫院的醫生。但她既不知道作者的真實姓名,也不知道其具體工作單位,更沒有見過面,他們之間的聯系是通過他人進行的。而劉女士一直強調「這很正常」。據記者了解,出版此書的圖書公司中沒有一名學醫的編輯,但他們卻出版了多部醫學保健類圖書。
營養學家:酸鹼性食物是無稽之談
按照「酸鹼體質論」的說法,人必須吃「鹼性食物」才能健康。就此,記者采訪了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副主編程義勇。程義勇說,早在上世紀40年代,有研究食品化學的學者將食物燃燒後剩下的殘渣溶於水,再測酸鹼度,以此分析食物中的礦物質成分。但食品化學研究與食物進入人體後復雜的代謝有著天壤之別。程義勇指出,某些所謂的科普文章主張「選擇食物要注意酸鹼平衡」,是缺乏科學依據的,根本不值得提倡。
但「酸鹼性食物」一說在民眾中造成了很多困惑,不少人詢問營養學會的專家。對此,中國營養學會特別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做出了澄清:「『食物酸鹼平衡論』稱,谷類、肉類、魚和蛋攝入過多可以導致酸性體質,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屬於鹼性食物,能夠糾正酸性體質,防治慢性疾病。事實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預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為它們產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而不是鹼性的作用。」
程義勇強調,「我們檢索了全球近50年來1000多篇有關機體酸鹼平衡的論文,沒有發現因為食品酸鹼性引起酸性體質的研究報告。負責任地說,食物分為酸鹼性是食物化學的研究范疇,跟食物進入體內以後的代謝變化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腫瘤學家:腫瘤病因與酸鹼無關
「酸性體質導致腫瘤」是「酸鹼體質論」中很吸引眼球的一點,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孫燕教授。他認為,「酸性體質致癌」根本「不值一提」。孫燕院士指出,人為什麼會得腫瘤是通過生物學試驗研究的,就是對動物、體外細胞進行長期的致畸、致癌、致基因突變試驗,以觀察某種因素是否會導致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
孫燕介紹說,經過上述研究,目前公認的致癌因素有五類:第一,多環芳烴、芳香胺類等化學因素,多與環境污染和職業因素有關,可能誘發白血病、肺癌、膀胱癌等;第二,電離輻射、熱輻射、慢性炎性刺激等物理性致癌因素,對白血病、骨肉瘤的發病有直接影響;第三,病毒,如幽門螺桿菌可誘發胃癌,人乳頭瘤病毒是宮頸癌的主要誘因,乙肝病毒可誘發肝癌等;第四,遺傳因素,像乳腺癌、大腸癌等都有較明顯的家族史;第五,免疫功能缺損。
「當然,這些年也有一些變化,」孫燕說:「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營養不均衡、環境污染、內分泌失衡、肥胖,再加上過大的精神壓力,都可能成為致癌的誘因。」
不過,孫燕表示,即使具備上述條件,人也不會一下子就患上癌症,而需要一個內外因素長期作用的過程。從這種角度來看,所謂「酸性體質致癌論」也是完全不成立的。
到底是科普還是營銷
其實,很多宣稱「酸鹼體質論」的文章,都是在為推銷某種所謂的「鹼性產品」做鋪墊。
記者注意到,一年前網路上的「酸鹼體質論」文章還多以「科普」的面目示人,如今,幾乎在所有該類文章後面,都有產品的身影或隱或現,不由得讓人懷疑這是不是一種市場營銷手段。
在新疆某保健品生產廠家的網站里,充斥著大量關於「酸鹼體質」的「科普文章」,宣稱各種癌症都與「酸性體質」有關。而他們提供的產品——「恰瑪古鹼性食品」就具有「排出人體內的酸性物質,糾正人體酸鹼度」的功效,而且價格不菲,10毫升的一小瓶精油就賣358元,一瓶90粒的膠囊賣280元。除此以外,如「弱鹼性水杯」、「鹼性離子水」、「天然綠藻」等新奇產品,也都搭上了「酸鹼體質論」的「便車」。
不過上述言論經網路和媒體轉載,影響不小,不由得讓人想起上世紀風靡一時的打雞血、紅茶菌,乃至前不久被批駁的「排毒餐」。對此,程義勇表示,科普宣傳的對象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內容必須是得到充分證明的科學知識。「有些所謂的『科學發現』、『科技成果』沒有足夠的實驗依據,只是簡單的推論或猜測,如果隨意傳播,就會誤導廣大群眾。在學術界允許專家之間有不同觀點的爭論,但一般群眾對充滿了術語的科普文章缺乏足夠的辨別力,容易受騙上當,這就需要專業科技工作者站出來澄清。」
諶貽璞教授則認為,對這些胡編亂造、斂財坑人的偽科學一定要狠狠揭發,使它成為過街老鼠,讓科學恢復原貌。

8、悅悅主持的養生堂節目可信度有多高?

悅悅所主持的這一檔養生節目槽點還是很多的,養生本來就是玄學,很多時候養生的方法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不同的體質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很多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開始諱疾忌醫,對待養生沒有一個正確的觀念,誤認為養生可以治病,這也就導致節目之中一些正確的觀念被無限的放大,或者本身就傳輸了一些不太嚴謹的概念,所以這檔節目的可信度是很低的,一定要三思。

1、尺度大,不嚴謹

雖然整容等話題現在已經不足為奇,但是整容的風險性就現在來講還是很高的,尤其是整容行業醫生水平參差不齊,很多不良商家喜歡鑽空子撈快錢。

整容行業水也比較深,打針塑形的材料價格都不夠透明,但在悅悅所主持的本檔節目中公然講述如何豐胸減肥,言語之中有帶動整容的意味,身為一個主持人說這樣的話是十分不嚴謹的,主持人應該站在客觀的角度為大眾演示或者是客觀科普一些知識,而不是主觀意味上給人推薦東西。

為此網友的質疑聲音也不少,很多人認為這樣的話題比較敏感,不適合拿到電視上公園的討論,況且就算是想要了解整容方面的知識,大部分年輕人也不會選擇來電視節目上去學習,這檔節目的受眾群體年紀一般是中年人以上,很多中年人觀眾也並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內容,一時間此檔節目的內容品質遭到了質疑。

2、帶貨廣告多

這一檔節目最可疑的一點就體現在這個地方,廣告實在是太多了,每天都會請幾個看似專家一樣的人在節目上坐著,講一些基本大眾都知道的科普,這些科普知識不會對人造成傷害,但也不會起到什麼太大的作用。

曾經有網友扒出,在節目之中那些輪流出現的專家擁有多重身份,經常在不一樣的台出現,一會兒又是某某協會的養生會長,一會兒又是研究某保健品的專業葯師,這種撲朔迷離的身份直接讓人對此節目的嚴謹性信任全然消失。

其中還有一個重點環節,就是中間廣告帶貨賣保健品,很多老年人因為相信電視節目的影響力,所以節目中間的廣告保健品銷量還是很可觀的,但廣告和節目根本沒什麼關系,這會起到一個誤導性的作用。

這檔節目唯一可取之處就是在節目最後的時候會教大家做飯做菜,也算是為節目挽回一點功德,事實上想做一檔好的養生節目沒有錯,但養生本就沒有一套特定的規律去遵循,強行的帶知識只會顯得不嚴謹,還會誤導人,這樣的節目本身就不長久,所以看的人也應該學會謹慎。

9、養生學里有哪些民科謬論?

曾經聽說過的最無厘頭的應該是鐵鍋、鐵壺補鐵了,鐵壺煮茶釋放的鐵元素微乎其微,而且不管鐵壺保養多好都有鐵銹,而鐵銹是有毒的,對人體有害。其實鐵制茶壺最大的好處應該是保溫,尤其日本的鐵壺,壺身很厚實,能很好地維持壺里茶水的溫度。

10、國家級的養生專家張悟本,什麼病都能養,為什麼把自己養成腦梗?

作為一個養生專家啊,自己得了腦梗,真是不應該呀,腦梗這種病提前也可以預防了,特別是養生一類都能做一些運動,吃葯,防止腦梗的,特別是一些飲食,這可能說的一個獵人打了一輩子鷹,卻被鷹把眼睛給親瞎了。

與關於養生的謬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