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養生的秘訣?
春天肝氣升發肝在情緒主怒所以很多女性在春天容易火箭場爆發指數增加要注意調控情緒,多聽笑話,保持情緒通暢,每天早起用頭發。少吃具有收斂的酸味食品,適當的補充甘甜之味,補益脾土。
2、立春時節的養生要訣
在春天到來之際,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此時,人的身體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開始逐漸陽氣生發,不過,伴隨而來的也許還有身體上的各種疼痛,這個時節,不妨做一下穴位按摩調節,不僅有助於修復身體、緩解疼痛,還能起到祛病防病的效果,一起來試試吧:
一、捋捋膻中穴
膻中穴(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開胸除悶等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約五秒,休息三秒。生氣時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達到順氣的作用。
二、指壓合谷穴
一隻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按摩此穴對於神經性頭痛、失眠和神經衰弱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三、輕叩百匯和風池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叩壓這個穴位能起明目醒腦的作用。只要感覺疲勞、緊張或者焦慮時可隨時輕叩。力度以感到稍微有痛感就行。
四、艾葉加醋泡腳
足底集結著五大臟腑的經絡,用艾葉加上醋泡腳可以溫通氣血,解郁疏肝。焦慮抑鬱往往是肝氣不疏、氣滯血凝所致,而腳底經絡集結,艾葉的溫通和醋的活血作用,可以使氣血暢通,經絡通暢,從而達到疏肝理氣、活血解淤的功效。每次可用溫水泡20分鍾,再做做足底按摩,特別是多按按太沖穴,即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五、按揉心包經
心包經是沿著人體手臂前緣的正中線走的一條經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條。
可以沿著心包經的穴位逐個揉按,每個穴位以痛為標准,凡是按到痛的點就要多按幾下,最好按到讓它感覺不痛了,按壓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壓時多停留幾秒鍾。平均每個穴位按摩2~3分鍾。
如果覺得找穴位太麻煩,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經,即沿著經絡一點一點地拍打過去。拍打心包經,對疏通氣機非常有作用。
3、春季養生常識有哪些
1、春季養肝為首 。按照中醫的「天人相應」理論,春季養肝是綱,用適當的中醫養生方法,抓住春季養肝,維護和加強人本機體陰陽平衡。老中醫說,春季養肝在飲食上,要選甘、辛、溫之品,清淡可口,盡量不要吃不要油膩、生冷、粘硬食物。由於春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因此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柑桔、蜂蜜之類;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聚積一冬的內熱要散發出去,所以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頭、香椿頭等。這對於因冬季過食膏梁厚味導致內熱偏勝者,還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慾等作用。對於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等,應禁食含異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豬頭、雞頭、海腥魚、蝦、蟹之類。
2、保持心情舒朗的養生觀 春季養生小常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太沖穴」。中醫認為春季木旺肝火盛,如果日常生活工作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脾氣大容易發火。膽紅素高是西醫的說法,在中醫裡面,就是木旺肝氣盛。有一個穴位可以緩解,在腳背上的拇指和食指骨頭交匯處,有一個穴位叫太沖穴,早晚穴位這個穴位可以平肝氣,舒郁結。不僅春季可以自己經常按摩,日常工作被老闆訓了、生活遇到不平事了,都可以按摩這個太沖穴。只要常持逢事遇物心情舒朗的養生觀,其實養生的根本目的也就達到了。
3、起居要有規律。在春天到來之時,人體陽氣漸趨於表,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感覺睏倦。這時千萬不可貪圖睡懶覺,它不利地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林陰小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4、精神要養足。人的精神活動必須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過渡之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志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春天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
5、要注意經常鍛煉。春季綠色植物增多,空氣中的陰離子倍增。在這樣的環境下鍛煉,有助於提高生理機能和健康水平,還有利於調節情緒,因此,宜多做些戶外活動,如做操、散步、踏青、打球、放風箏、釣魚、賞花、慢跑、打太極拳等,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菌素病能力強、思想敏捷、不易疲勞、辦事效率高。
6、要注意身體保暖。春天到來天氣轉暖,致病的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腦膜炎、猩紅熱、肺炎等傳染病更容易發生。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病的發生。
7、要多補充水。春季風大,氣候乾燥,水分缺乏,應多喝白開水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飲水還可以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8、日常保健時刻牢記健康家居 春季養生在我們在健康家居中要注意的是流感、流腦的肆虐,但麻疹、猩紅熱、肺炎也是易發病,故大家要做好預防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還有春季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 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故當此時,應防風禦寒,時備夾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頓去。春季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料。
9、日常牢記健康家居 春季養生在我們在健康家居中要注意的是流感、流腦的肆虐,但麻疹、猩紅熱、肺炎也是易發病,故大家要做好預防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還有春季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 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故當此時,應防風禦寒,時備夾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頓去。春季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料。
4、春夏秋冬怎麼養生
春夏秋冬,不同季節對應的養生方式各有不同:
1、春季:春季鍛煉應以恢復身體機能為主。這是因為,長期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在經過冬季之後,一旦身體沒有完全放鬆就進行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損傷。其次,切忌盲目追求運動量。盲目加大運動量會造成大量汗液的流失,易引發感冒。初春時節,早晚溫差大,14點到20點是健身的最佳時間段。如果條件允許,運動前可以飲用一杯溫開水,以幫助身體及時補充水分。
2、夏季:夏季補水要適量,建議運動前半小時喝兩杯水。如果是戶外運動,一定要帶上水瓶,還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生理鹽,及時補充身體流失的鹽分。飲水時,一次不能飲用太多,應盡量通過增加喝水頻次來補充水分。二是盡量選擇室內運動,如游泳、瑜伽等。這些室內運動不僅可以避免中暑,還可以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3、秋季:面對晝夜溫差越來越大的秋季,我們更需要保護自己。秋季晨練前,應先喝點糖水或吃些水果,以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當然,還要注意保暖,運動前進行熱身。
4、冬季:冬季應該更多地選擇室內運動,這樣不僅能防止疾病的侵擾,還能幫助保持良好的身材。每周增加的運動量及運動時間不要超過原有基礎的10%。一旦運動量太大或運動速度太快,極易發生腱炎、肌肉拉傷等問題。
拓展資料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從中醫講叫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不同的季節對人,對生物也不一樣,叫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都可進補,本處所說的「補」,主要包涵有修補、補充、補益和滋補的意思。不論哪個季節的進補,都可根據季節的特點,並結合人的體質和食物、葯物的性味等實行,以達到調整人體陰陽,使之恢復動態平衡的目的。
四季食補各有側重: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長,秋須守其收,冬務保其藏。
1、春三月,此謂發陳,陽氣生發,萬物復甦。
2、夏三月,此謂蕃秀,陽氣旺盛,萬物繁茂。
3、秋三月,此謂容平,陽氣開始收斂,萬物開始靜止收獲。
4、冬三月,此謂閉藏,陰氣極盛,萬物生理功能低下,陽氣、精氣內藏等。
參考資料 人民網 春夏秋冬 四季鍛煉小常識5、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季養生有哪些「小常識」?
春季養生常識有哪些。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人也變得活潑精神起來,春季是一個美好的季節,也是養生的好時節。想養生,就必須知道一些養生常識。那春季養生小常識具體有哪些呢
1、防風。
在中醫中,春季為風邪主令。而「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是外來致病因素的第一位。
專家介紹,春季人體陽氣生發,肌膚腠理疏鬆開放,容易被外來風邪所侵,引發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這在中醫中都屬於溫病的范圍,正是春季的高發病。」
「外風」之外,還需防「內風」。張勇介紹,風氣痛於肝,肝陰不足或肝失所養,都會誘發肝風。肝風內中或肝風上擾,則容易誘發急性心腦血管病。
2、防寒。
乍暖還寒時候,氣溫上下波動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專家介紹,一防外寒,外界氣溫變化寒氣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為寒氣所傷。「含傷陽,心屬陽,寒氣入侵,心臟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3、春季宜養脾胃。
肝屬木,脾屬土。春季肝氣上升,則使肝木過旺而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養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調養。「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腸胃功能長期不好的人,在這個季節調養脾胃,對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幫助。」專家說。
4、春季宜養諸不足。
經過漫長的冬天,人體的各個器官機能都消耗較多,加上春季陽氣生發,容易造成陰陽不調的狀況,出現陽虛症狀。如脾陽虛者胃口不好、大便溏濕、氣若少神,腎陽虛者手足冰冷、腰膝酸軟等。順應自然界趨勢,春天也是養諸不足的好時機。
「養諸不足的基本原則,還是以補陽為主。」專家說,春夏養陽,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養生要訣。
5、溫補陽氣,忌酸宜甘。
專家介紹,如今正值初春,寒氣未退,依然可以服用一些溫補食物,如韭菜、蔥、姜等物,以補全身陽氣之不足。
但隨著天氣漸暖、陽氣漸升,溫補可逐漸減少,轉而多吃一些調和肝氣、營養心神的食物。首先忌酸,因為酸性收斂,不利於陽氣生發和肝氣疏泄。其次,可多吃一些味甘性緩的食物,如茯苓、山葯、百合、大棗等,能夠起到緩和緊張煩躁情緒、養育心神、調暢情志的作用;地黃煮粥或枸杞煮粥服用,還可以起到補養肝陰、使肝氣陰陽調和的作用;常按揉足三里,可調養脾胃;常按摩背部肝腧穴,可以滋養肝陰。
6、防火。
在中醫理論中,肝臟的病理機制為多實少虛。如果春季調養不當,容易引起肝火上升。專家介紹,五臟相通,肝火上升也會影響
6、春季是風邪主令,人體容易被外來風邪所侵,引發外感病症,春季養生該如何防風?
在中醫中,春季為風邪主令。而「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是外來致病因素的第一位。專家介紹百,春季人體陽氣生發,肌膚腠理疏鬆開放,容易被外來風邪所侵,引發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這在中醫中都屬於溫病的范圍,正是春季的高發病。」
「外風」之外,還需防「內風」。張勇介紹,風氣痛於肝,肝陰不足或肝失所養,都會誘發肝風。肝風內中或肝風上擾,則容易誘發急性心腦血管度病專。乍暖還寒時候,氣溫上下波動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
專家介紹,一防外寒,外界氣溫變化寒氣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為寒氣所傷。「含傷陽,心屬陽,寒氣入侵,心臟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肝屬木,脾屬土。春季肝氣上升,則使肝木過旺而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養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調養。
「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腸胃功能長期不好的人,在這個季節調養脾胃,對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幫助。」專家說。「養諸不屬足的基本原則,還是以補陽為主。」專家說,春夏養陽,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養生要訣。
7、養生篇:怎樣理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該句意思為春夏保養人體生長之陽氣,秋冬保養人體秋冬收藏之陰氣。
自然界的陽氣和陰氣分別是指春夏的生長之氣和秋冬的收藏之氣,具體說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天陽氣上升,天地間孕育的是生發之氣,因此當生的不要殺,當給的不要奪,當賞的不要罰,這樣才能適應春生之氣。春季養陽就是要使身體和精神充滿生氣,不要遏制它。
夏天陽氣旺盛,陰氣伏於地,天地之氣相交,孕育的是「長氣」。因此夏季養陽的要點是不要厭惡白天日長,要注重調養意志,不要輕易發怒或傷心,使自己神氣充實。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伏於地下的陰氣開始上升,秋風清涼有勁,孕育著收斂清肅的「收氣」。所以秋季養陰也要順應秋天的收斂之氣,重在安逸寧靜,以緩和秋涼肅殺之氣的刑罰。
冬三月陰氣盛極,萬物潛伏,自然界呈現出閉藏的景象。因此冬季養陰之道是早睡晚起,精氣內藏、避寒就溫,以適應自然界的「閉藏」之氣,總之:四時養生的要訣就是順四時而適寒暑。
該句出自《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7)春季養生要訣擴展資料:
高世栻註解:「聖人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是謂春夏養陽,以養陽之生長;秋冬養陰,以養陰之收藏。這種理論,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鏈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_網路
8、春天養生有什麼訣竅?
春天是養生的最佳季節。其時間為立春到立夏,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春天養生有以下秘訣:
1:養陽。遵照春捂秋冬的原則,注意天氣的變化,適當穿得暖一些,要特別注意保護背部和足部,預防風寒感冒。同時要多吃韭菜,韭菜性溫,常食養陽。
2:養肝。不宜過度勞累,防風熱外邪,少食肥肉、大油,嚴禁酗酒和生氣。
3:養精。早睡早起,充足睡眠;多食穀物等粗糧,多食蘋果、橘子等水果;多食韭菜、西紅柿等蔬菜,多食薺菜、何首烏等新鮮野菜。
4:養體。勤洗澡、勤洗頭、勤換內衣褲;勤鍛煉,跑步、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等都是鍛煉的好辦法。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5:養心。保持對生活的熱心,豁達、熱情、樂觀;多從正面看社會、處理問題。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中庸之道。多幫助別人,多獲得樂趣。尊重別人,善待自己,保持一個好心情。
6:養趣。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至多項健康、良好的業余愛好。如:攝影、書法、武術、唱歌、音樂、垂釣、養花、養魚、表演、服裝、繪畫、工藝品、體育、中醫、寫作、社交。學會並逐步精通,使自己、周圍的人和社會收益,不僅生活充實,而且還有社會效益,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