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食養生
櫻桃
櫻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果實肉厚,味美多汁,色澤鮮艷,營養豐富,其鐵的含量尤為突出,超過柑橘、梨和蘋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櫻桃性溫,味甘微酸,具有補中益氣,調中益顏,健脾開胃的功效。春食櫻桃可發汗、益氣、祛風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櫻桃屬火,不可多食,身體陰虛火旺、鼻出血等症及患熱病者應忌食或少食。
韭菜
韭菜四季常青,可終年供人食用,但以春天吃最好。韭菜是嬌嫩鮮美的起陽草,有天然「偉哥」之稱。不但是調味佳品,而且是富含營養的佳蔬良葯。春季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性溫,最宜人體陽氣,春季常吃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由於韭菜不易消化,故一次不應吃得太多。一般來說,胃虛有熱、下部有火、消化不良者,皆不宜多吃韭菜。
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其根紅葉綠,鮮嫩異常,尤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機體對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葯用價值,不但可增進食慾、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
蜂蜜
在春季多風的季節里,蜂蜜是最理想的保健飲品。每天早晚各飲用一杯,既可潤腸通便,又可預防感冒,清除體內毒素。沖服即可,不需煎煮。由於蜂蜜富含可迅速吸收的糖分,是高能量食品,減肥者不可貪吃。
2、中醫飲食養生的傳統禁忌有哪些?
食物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等學說,是中華傳統飲食宜忌的重要理論依據。中醫認為飲食物的養生調理作用,絕非專指珍奇美味,也不只是講「營養素」有無多寡,而是根據病證、病位、病性和病人年齡性別、身體素質類型及四季天時、地理因素,結合食物的性味歸經的理論,來分析並選擇食物的宜與忌。這種豐富多彩、辨證科學的飲食宜忌觀,在近代營養學和西醫理論中是沒有的。
但是,飲食養生中,也有應禁忌的注意事項。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注意飲食禁忌,在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經驗。漢代以前有《神農食忌》、《黃帝雜飲食忌》;東漢時期,張仲景《金匱要略》有「禽獸魚蟲禁忌並治」和「果實菜谷禁忌並治」,提出了許多值得注意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後世進行了廣泛的實踐,逐步有所發展。如果飢飽失常、飲食不節,就會影響人體的正常機能。《內經》認為,人能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飲食有節」。「節」就是節度與控制,要求吃飯時要有規律,定時定量,不過飢過飽,不過冷過熱,不暴飲暴食,食物的種類要調攝合理,不偏食,不零食等。如不知節制飲食,就會生病。《靈樞》中說:「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素問》中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就說的是食無定時無定量,經常飢一頓飽一頓的害處。《內經》還認為,過食肥甘厚味,容易產生內熱,甚至會引致癰疽瘡毒;過冷過熱,不僅傷害脾胃,還能傷肺;偏食偏嗜,不僅會引起多種疾病,甚至會影響壽命。
《素問》提醒說:「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殃」;並且告誡人們要「飲食有節」,「謹和五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經常保持人體「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如果飢飽失常、飲食不節,就會影響人體的正常機能。《內經》認為,人能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飲食有節」。「節」就是節度與控制,要求吃飯時要有規律,定時定量,不過飢過飽,不過冷過熱,不暴飲暴食,食物的種類要調攝合理,不偏食,不零食等。
如不知節制飲食,就會生病。《靈樞》中說:「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素問》中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就說的是食無定時無定量,經常飢一頓飽一頓的害處。《內經》還認為,過食肥甘厚味,容易產生內熱,甚至會引致癰疽瘡毒;過冷過熱,不僅傷害脾胃,還能傷肺;偏食偏嗜,不僅會引起多種疾病,甚至會影響壽命。《素問》提醒說:「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 精神乃殃」;並且告誡人們要「飲食有節」,「謹和五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經常保持人體「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3、中醫飲食療法
你的問題太大。中醫飲食療法有許多分支 你要問什麼具體問題?
4、從中醫角度來看,飲食養生有哪些好處?
所謂「養生之道zd,莫先於食」,以及「葯食同源」、「葯補不如食補」的說法,都是在強調:吃對食物比仙丹靈葯更有用。
食物不僅僅只是供應身體能量,也同時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現代人有數不完的文明病,不論是生理上的病、心理上的病,歸根究柢都與飲食問題有關。飲食確實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環。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壯,益壽延年。而飲食內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飲食是人體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是人體健康、精力充沛的重要保證。合理地安排飲食,保證飲食營養的足夠攝取,能夠保證人體充足的營養供給,更能使人體氣血充足、五臟六腑功能健全。而人體氣血充足、五臟六腑功能健全、新陳代謝功能活躍,則能使人生命力強盛,對自然界變化的應變能力就能增強,抵禦外界致病因素的力量就更加強大。
同時,飲食還能夠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根據人體的陰陽盛衰情況和食物的性味特點,安排適宜的飲食方案,或以養精、或以補形,且能夠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人體的陰陽平衡,不僅能保證身體健康,且能夠預防疾病的發容生。此外,某些具有特異作用的食物,本身就能夠直接用於某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因此,合理的飲食不僅是強健身體的重要營養來源,更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5、養生食物有哪些
春季養生食譜
春季飲食要掌握一個原則:根據氣溫變化,食物由溫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
早春飲食取溫避涼。早春應適當吃些春筍、香椿、菠菜、柳芽、薺菜、蔥、姜、蒜、韭菜、芥菜等偏於溫補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參等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逐漸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到人體正氣;應少食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性涼食物。
仲春飲食宜辛甘。適當進食山葯、紅棗、蜂蜜、芹菜等平補脾胃的食物,同時注意攝取足量的維生素,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傷用脾胃。
晚春飲食宜清補,可以適當選擇甘蔗汁、薺菜、百合、螺、鴨肉、苦瓜、紫菜、海帶、海蜇、綠豆等平補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膩之物。
夏季養生食譜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此時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人體出汗過多而容易丟失津液,因此夏季養生應該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傷津耗氣。
夏季飲食多清淡。
夏季署熱,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應適當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蔬菜類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筍、黃瓜、冬瓜等;魚類如青魚、鯽魚、鰱魚等,這些食物能起到清熱解署、消除疲勞的作用,對中署和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夏季飲食宜補氣。可適當選擇一些滋陰補氣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桂圓、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雜糧,蔬果以寒其體,但生冷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過於寒涼,損傷脾胃。夏季心氣旺盛,易傷人氣陰,在這個季節里,應以補氣養陰、清署熱為主,如冬瓜、西瓜、蓮藕、鴨肉等,不宜多食溫補、滋膩厚味之品。
秋季養生食譜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人體也應順應四時變化的規律,進入保護陰氣的時機,在飲食方面應以防燥養陰、滋陰潤肺為主。入秋飲食宜甘潤。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梨、葡萄、荸薺、糯米、甘蔗、豆漿、芝麻、蓮藕、菠菜、豬肺、鱉肉、橄欖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應少食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秋季飲食宜滋補。秋季引補是中醫養生要旨之一,為冬令進補打好基礎,避免冬季虛不受補的發生,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中葯材,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傷及肺氣;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檸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冬季養生食譜
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天寒地凍人體血液循環減慢。中醫認為,此時寒邪強盛,易傷及人體陽氣,因此,冬季養生重在滋補。
冬季飲食宜滋補。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斂陽護陰。可適當選用羊肉、狗肉、蝦、韭菜、桂圓、木耳、栗子、核桃、甲魚等食物;多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蔬菜類如大白菜、圓白菜、白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
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脾胃功能相對虛弱,若再食寒涼,宜損傷脾胃陽氣。因些冬季應少吃荸薺、柿子、生蘿卜、生黃瓜、西瓜、鴨等性涼的食物。同時,不要吃得過飽,以免引起氣血運行不暢,更不要飲酒禦寒。
6、中醫的飲食養生理念是什麼?
就是研來究食物的性能,根據食物的性能對人體進行調養。吃是生命活動的表現,是健康長壽的保證,「安谷則昌,絕谷則危」。只有足食,自才能樂業,「安民之本,必資於食」。飲食不僅維系著個體的百生命,而且關繫到種族的延續,國家的昌盛、度社會的繁榮、人類的文明。漢代出現的我國第一部葯物專著《神農本草經》共載365種葯物,其中有不少食物,如棗、藕、知山葯、芡實、蜂蜜、薏苡米等,被列為具有強身保健、道延年益壽的上品葯。
7、中醫認為的飲食養生是怎樣的?
所謂飲食養生,中醫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百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
中醫強調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孔子度是春秋時期的人,享年72歲,在2000多年前能活到問70多歲是很少有的高壽了。孔子的長壽,與他講究飲食之道是分不開的。《論語》中記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噎而餒,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答飪不食,不時不食。」這些話的意思是說,食物放久變味了不吃,魚肉之類菜餚腐敗了不吃,菜餚的色彩不中看不吃,味道不鮮美不吃,不講究烹飪不吃,不到用餐的時間不吃。專告誡人們講究養生之道,注意飲食衛生,不要濫吃濫喝的意思。孔子的飲食觀對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影響很深,是我國食療得屬以發展的基礎,而且對民族興旺,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