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做背秋天怎麼養生

做背秋天怎麼養生

發布時間:2021-05-19 14:27:40

1、秋季想養生該怎麼做?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人體也應順應四時變化的規律,進入保護陰氣的時機,在飲食方面應以防燥養陰、滋陰潤肺為主。
入秋飲食宜甘潤。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梨、葡萄、荸薺、糯米、甘蔗、豆漿、芝麻、蓮藕、菠菜、豬肺、鱉肉、橄欖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應少食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
秋季飲食宜滋補。秋季引補是中醫養生要旨之一,為冬令進補打好基礎,避免冬季虛不受補的發生,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中葯材,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傷及肺氣;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檸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2、秋天該怎樣養生

10.24--11.7,為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前奏。此時黃河流域出現初霜,黃葉飄落,蟄蟲入洞。南方雖然日均溫度在16℃左右,但是隨著氣溫的下降,人體的氣機也在收斂。此時節適宜平心靜氣,暖日賞秋。飲食宜進補,起居避寒涼。

血瘀體質霜降飲食小貼士
適宜:核桃仁、黑豆、花生、酒釀、糯米、牛肉、黑豆、黃豆、黑木耳、熟藕
霜降節氣是秋季向冬季的過渡,為了迎接寒冷冬季,此時宜進補。民間有「一年補透透,不如霜降補」的說法。血瘀之人霜降時節要進補,但是一定要注意清淡稀軟。可以多吃點性溫熱而又不偏燥的食物,如核桃仁、黑豆、花生、扁豆、酒釀、糯米、牛肉等。還有平淡家常的黃豆、黑木耳、熟藕、山葯、胡蘿卜、大棗等,可以常常煲湯燉粥,還可加些當歸、生地黃等一同熬制葯膳,有滋陰補血之功效。霜降節氣是最適合吃螃蟹的時候,螃蟹可消散淤血,但一定要配上薑汁蘸食,血瘀質可適度享用。而經過霜覆蓋的蔬果如菠菜、葡萄、蘿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不要錯過。

少吃:咸、花生紅衣、柚子、梨、冷飲
淡食最補人,血瘀要注意進補時不能太咸,因鹹味能凝血滯氣,不利改善體質。吃花生最好不要吃花生紅衣,因花生紅衣能止血、促進凝血,有跌打損傷、或血脈瘀滯者吃得過多,會使血瘀難散。先把花生煮一下,剝掉紅衣即可。這段時間,天氣轉涼而室內取暖期未到,脾胃易受寒,應少吃寒涼之物,尤其是水果,如柚子、梨等不要一次吃太多。晚上要適當吃些熱食,否則體內熱量匱乏會引起四肢末端過涼。「十指連心」,手腳涼則難以入眠。《雲笈七簽》建議此節氣「勿多食雞,令人魂魄不安」,尤其是晚上夢多、睡眠質量不佳的人可以參考。

忌吃:新姜、小蒜、野雞肉、葵菜、霜下瓜
《雲笈七簽》曰:「季秋節約生冷以防痢疾。勿食新姜,食之成痼疾。勿食小蒜,傷神損壽,魂魄不安。勿以豬肝同飴食,冬成嗽病,經年不瘥。勿食雉肉,損人神氣。」《月忌》曰:「勿食霜下瓜,冬發翻胃。勿食葵菜,令食不消化。」

血瘀體質霜降運動小貼士:膝部活血保暖
血瘀體質秋季的運動原則是:柔和、持久、少汗、舒適、溫暖。霜降時要注意膝關節的保健。首先應注意膝關節的保暖防寒,其次要進行合理的鍛煉,如打太極拳、散步、各種體操等,可增加膝部供血,活動量以身體舒服、微有汗出為度。運動後可以按揉膝蓋附近的穴位,尤其是「陽陵泉」,又名「筋會」,是治療筋病的首選穴位,對下肢冷麻等問題有改善。要避免快速下樓梯,負重長途徒步、各種需跳躍的運動,尤其半蹲姿勢,作膝關節前後左右搖晃動作,進行鍛煉。因半蹲時骸面壓力最大,搖晃則更會加重磨損,致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生。鍛煉的時間不宜過早,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心腦血管問題的人,避免早晚溫差大引起血管受涼收縮誘發疾病。

血瘀體質霜降起居小貼士:凍頭不凍腳,日出之後再起床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北方溫度可以達到O℃左右,南方氣溫也日漸走低。此時的秋凍要「凍頭不凍腳」,頭為諸陽之會,陽氣都蒸騰於上,「腦為髓之海」,是元神的寄居地,如果腦不清明了,精神就會被攪擾,而涼爽的溫度有利於保持清醒。而常說的「寒從腳起」,此時身體的下半部要注意保暖了,光腳、露腳踝、鞋底過薄、膝蓋受涼、低腰這些都是要避免的。防止日後患關節炎、老寒腿和腰痛和胃腸不適。深秋順應天地之「收」,不必太早起床,最好等到日出後30分鍾之內起來,但是不要太陽曬脊背了才起,那樣陽氣不得生發,會有越睡越不清醒,越睡越累的感覺。

血瘀體質霜降情緒小貼士:金主肅殺思振奮,秋雖寂寥勝春朝
秋天是萬物成熟,容受平定寧靜的季節。到了秋天草木凋零,感覺冷冷清清,陽氣在做回藏前的最後掙扎,陰氣漸漸充盈於天地之間。此時思維要趨於平靜,不要張揚,但讓精神平靜不等於低迷,可以趁秋高氣爽,多去戶外賞景。古詩雲「霜葉紅於二月花」,此時經霜的紅葉分外嬌艷,漫山遍野,如火似錦,層林盡染,非常壯觀,約上家人或好友一起去欣賞吧。

血瘀體質霜降茶飲小貼士
龍眼茶
龍眼肉5-10枚,將龍眼肉放入碗中,開水沖泡代茶飲服。能補氣血、益心脾、安神志。常飲此茶,對心脾氣血虧虛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頭暈眼花、神疲乏力、食慾不振有改善效果。

1、此節氣郵件內容不適用於孕婦及南半球用戶;

3、秋天如何養生?

秋天就這樣來了,天一下子轉涼,讓好多還在盡情享受裸露夏季的MM們很是吃驚加遺憾,想著很多還沒來得及穿的漂亮衣服就要這樣沉入箱底默默無聞了,不免有些傷感吧,可是也不要沉浸在傷感中白白錯過了涼爽的秋季哦,要知道,從養生角度看,秋季可是很關鍵的呢。因為漫長炎夏與冷冬的交替,需要更多呵護,讓身體能夠儲存能量度過寒冬。

從中醫節氣看,中秋是氣候轉換的分界點。中秋之前算早秋,一過中秋,天氣明顯轉涼,早晚溫差大,人體新陳代謝漸緩,尤其老人、小孩,抵抗力弱容易感冒、咳嗽。除了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甚至會皮膚乾燥,或腹瀉、便秘等腸胃功能失調。

秋燥傷人

「造成這些疾病的原因是秋燥,」不同於夏天雨水多,濕度高,秋天氣候乾爽,燥氣為主。 燥,呈顯在身體的症狀多是:發炎、腫痛、干。

古書《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到:「燥勝則干」,中醫學認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如果肺氣太強,容易口乾舌燥、乾咳、喉嚨痛。肺在五行屬金,金克木,木在中醫屬肝,如果肺氣過強容易傷肝木,產生虛火、肝火。

身體的血、津液與痰是一體的,會互相轉化。當負責藏血的肝功能弱時,身體血液循環不良的地方津液就不足,自然導致皮膚乾燥、口渴、失眠、大便干解。

7招讓你天涼好個秋

第一招:少辛增酸 忌寒涼

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因為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

從食物屬性解釋,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氣。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過量。

有些人愛吃酸梅止渴,「其實酸梅屬於鹼性,」吃多了影響腸胃道消化機能,容易發生潰瘍,一旦天氣更冷,罹患消化性潰瘍的機率大增。

至於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沙拉等涼性食物。就太陽能量來說,秋天陽氣漸收,陰氣慢慢增加,不適合吃太多陰寒食物。「菜最好過個火,燙一燙再吃。」

尤其應避免瓜果,因為「秋瓜壞肚」,像是西瓜、香瓜易損脾胃陽氣。不妨適量吃蘋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龍眼。

「順著大自然節氣吃當令水果最好了,」現代人因為運輸方便、科技發達,可以輕易吃到其它季節盛產的水果,反而容易吃錯食物,「你想想,古人的秋冬哪有西瓜?」

貼心小秘方:

可滋陰潤燥:銀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漿、蜂蜜、藕等。

偏酸性水果:蘋果、葡萄、石榴、楊桃、檸檬、柚子、山楂等。

辛辣食物少吃:姜、蒜、韭、椒、蔥等。

第二招:養陰補氣

中醫師不反對秋天進補,但了解自己是哪種體質很重要,因為「補」的內容也各異。

有時出現上呼吸道毛病,以為感冒,其實不然。而是有些年紀大的人唾液腺分泌較少,容易眼睛干澀、乾咳舌燥,並沒有出現紅腫痛的發炎現象,中醫稱為「陰虛」,要適度服用養陰葯,以改善體質。

如果屬於過敏體質,著重「補氣」,要偏向溫補,忌吃寒涼食物。

在門診中會發現,病人經常「補錯葯」。有一次,醫生發現怎麼都控制不好過敏體質患者病情,經詢問後才知道,病人私下吃蜂膠。

很多人以為蜂膠對過敏性疾病很好,其實蜂膠在中醫屬於寒性,剛好與治過敏體質溫熱葯相沖。病患一停用蜂膠,症狀立刻改善。

另外,經常腹瀉等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議多補鰻(最好清蒸)。

貼心小秘方:

常見的養陰葯:枸杞、玄參、玉竹、麥冬,可促進唾液腺體的分泌,可潤喉,也具有免疫調節的作用。

常見的補氣葯:人參、黃耆、白術、茯苓(不過,在劑量上難以拿捏是否適合自己體質,不論食補或葯補,最好找專業中醫師問診。)

第三招:情緒保守,收斂元氣

依照自然界律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了貯存體內陽氣,要早睡早起。

《皇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在秋主「收」的原則下,情緒要慢慢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郁結。「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靜,」在時令轉變中,維持心性平穩,注意身、心、息的調整,才能保生機元氣。

第四招:適當的運動

北京的秋天不算太冷,空氣品質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運動,吸收天地精華。尤其伸展動作,可幫助拉身,維持身體靈活度,滋脾補筋,強化循環。

伸展具有「運化作用」,能收斂心神。運指呼吸,「運之始暢」,意思是呼吸一旦舒暢開來,「化之始通」,從呼吸帶動的循環系統、腸胃消化到內分泌系統,一路順暢,氣血循環自然活絡。

要注意的是,早晚較冷時,不要在外面運動。尤其老年人,容易受寒,需調整運動方式。

貼心小秘方:

早晚天冷:建議在室內運動,如氣功、太極拳、八段錦或瑜伽等。

白天戶外:建議老年人多緩步走,年輕人可快步走,走到微喘或微微出汗。可增強心肺功能、調整氣血。

第五招:穿明亮衣服

有種說法,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這是延伸自五行理論(「木火土金水」對應「青赤黃白黑」再對應「肝心脾肺腎」)。

然而中醫師有另番詮釋。

「秋與白,有點穿鑿附會,」尤其白色食物多偏寒涼,像白菜、蘿卜這類,「吃吃當然不錯,可是如果屬於過敏體質,會愈吃愈嚴重。」顯見中醫理論絕非一板一眼,必須適個別體質而異。

另外秋天萬物枯敗,充滿蕭瑟肅殺氣氛,情緒容易受影響。五行中既然秋天對應白色,代表清爽、明亮,表示要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讓心情更愉悅輕快,別人看起來也較有生氣,不致死氣沉沉。

第六招:強身健肺養生功

秋氣通肺,秋燥易傷肺,因此秋天首當保養肺臟,以下介紹兩種養肺功法。

高甩兼容法

功效:能擴展心、肺脈及肝、脾、胃功能,有助於神智清明,身體輕盈靈活。

步驟: 1.眼神平視,吸氣,兩手順勢甩高過頭,身體向上挺拔。

2.吐氣放鬆,兩手平均朝身後下甩。

3.如此來回運作,連續約十分鍾。

嘶泄肺盛法

功效:能幫助情緒內斂、收攝平和。

步驟: 1.兩腳平行與肩同寬。

2.吸氣時手心上捧,順勢在胸前翻掌,掌心朝外。

3.呈「嘶」字口形不發出聲音,緩緩吐氣,兩手向兩側平推伸直,然後慢慢放鬆。

4.兩手放下,身形回正。 第七招:秋季養生食譜

A.潤膚止癢粥

B.清蒸鱸魚

C.滋陰銀耳羹

D.秋季養生茶:桑菊茶

去這里看,全是如何養生的文章
http://jkyd.net 健康有道

4、秋天怎麼養生??

秋季養生保健常識及注意事項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准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體質、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但不能猛吃大魚大肉,瓜果也不能過食,以免傷及腸胃。另外,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潔衛生,保護脾胃,多進溫食,節製冷食、冷飲,以免引發腸炎、痢疾等疾病。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秋季氣候乾燥,早、晚溫差較大,是一些細菌、病毒繁殖與傳播的有利條件,隨著乾燥的灰塵,一些細菌、病毒在空氣中飛揚,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是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的高發時節,因此,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要加強保暖,做好預防工作。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秋燥傷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干、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肺燥傷肝要吃酸: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秋瓜壞肚少吃寒: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

適度飲水最重要:夏天多汗季節要多飲水,秋天乾燥季節更要多飲水。適度飲水是秋天潤燥、防燥不可少的保養措施。飲水以少量頻飲為佳,不宜暴飲,一次飲大量水,會給胃腸增加負擔,引起不適,只有少量慢飲,「潤物細無聲」才能對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氣管產生更大的滋潤作用。

5、秋季該如何養生?

秋季:陽消陰長,天乾物燥要養收

「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

——《管子》

養生要點:秋屬肺金,主收。秋天由於陽光漸收,而陰氣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收,是指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夏長」到「秋收」,而相應改變,因此,秋季養生皆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尤其春夏傷陰耗津的人、陰虛津虧者,更要抓緊秋冬時機養陰生津,以調整、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

起居、飲食、精神、運動防疾等方面的調攝,應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方能安全度過「多事之秋」。秋季起居應該早睡早起,做到清靜安寧,神氣漸收,不讓意志外馳,保持肺氣清靜,以適應秋季寒涼的氣候。

秋冬季節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金秋十月是最適宜登山的季節,在做登山前的熱身運動時,特別要注意下肢肌肉和關節的活動。可以先在原地慢跑幾分鍾,然後做有針對性的伸展練習。經過休息和適當調整,讓心肺功能從發揮部分功能,轉變為發揮全部功能,再做同樣強度的運動,就能夠適應了。

登山是一項大眾體育運動,因為沒有過高的技術要求,多數人都能參與。但也有一部分人因為身體緣故並不適合登山。比如:腿部有疾病的人;冠心病患者;癲癇病患者,有眩暈症者等。其他如內臟下垂、高血壓、肺氣腫病,以及處於生理周期的女性,一般不宜登山。

秋季鍛煉有很多好處,因為入秋之後氣溫適度,氣候宜人,在這樣的季節養成鍛煉的習慣,讓身體受到良性的刺激,會更加容易適應進入冬季後氣候的變化。

有的人覺得運動量大身體才能練好,抵抗力強,其實不然。運動跟吃飯睡覺一樣,都是適度才好。從中醫理論講,秋天人體的精氣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由於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開始下降的環境中容易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每次運動中也要注意運動的方法。除了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外,運動的幅度強度都要重視,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已經很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了。晚上睡得晚,早上工作又多,不少人沒有時間早上鍛煉,所以有人就把鍛煉的時間定在了晚飯後。能夠堅持鍛煉是件好事,不過飯後立即進行運動,哪怕是散步也是不利於健康的。這是因為飯後消化系統的血液循環大大增加,而身體其他的部位血液循環就會相對減少,如果馬上開始運動,消化的過程受阻,胃腸容易生病。所以飯後30分鍾後再進行運動為好。

由於秋季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處於「收」的階段,陰精陽氣都處在收斂內養的狀態,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祖國醫學主張秋季多做「靜功」鍛煉,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里的肺臟與秋季相應,秋季宜注意保養肺臟,而常練六字訣里的「嘶」字功,有助於養肺氣。具體功法是:

預備功。頭頂如懸,雙目凝神,舌舐上齶,沉肩垂肘,含胸撥背,松腰坐胯,雙膝微屈,雙腳分開,周身放鬆,大腦入靜,順其自然,切忌用力。

在呼吸調順後,縮身屈背,兩肘後縮下沉,上身盡量俯下,同時吸氣,再呼氣呼濁,呼氣時發「嘶」字音。此時,兩唇微向後收,上下齒相對,舌尖微出,由齒縫向外發音。意念由足大指之尖端領氣上升,兩臂循肺經之道路由中焦提出,向左右展開,如鳥之張翼,自己感覺到大氣行於脈絡中,如小蟲之爬行。由腹而胸,出肺系入上臂內廉,過肘漸入手寸口魚際穴中,直達拇指尖端之少商穴內,呼氣盡而氣到指實。當呼氣盡時,即用口用鼻吸氣,橫膈膜受到外氣之逼迫下降,則小腹因之而隆起。休息片刻,自然呼吸一次,再念「嘶」字,口型及兩臂之動作如上,這樣連續6次,即行調息。方法是:改用通常呼吸,但還要堅持鼻納口吐,兩目微閉,兩唇輕合,上下齒相互輕輕叩擊36次,若口中津生,猛力咽下,以意念送至腹部丹田。嘶氣後之所以還要調息,目的是補養肺因嘶後耗損,補益體內正氣,養生家高濂稱這一方法是修養肺臟法。

秋季若常練此功,可治痰多氣壅,口乾咽痛。早晨練功一定要到空氣新鮮、樹木茂盛的公園中練,在練功時應防止七情干擾,不恣意房事等。

吸收功:晚餐後兩小時,選擇室外空氣清新之地,先慢步走10分鍾,然後站定,面對明月,兩腳分開與肩平,兩手掌相搭,掌心向上,放於臍下3公分處,雙目平視,全身放鬆,吸氣於兩乳之間,收腹,再緩緩呼氣放鬆,持續半小時即可。

拍肺功:每晚臨睡前,坐在椅子上,身體直立,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胸部由上至下輕拍,呼氣時從下向上輕拍,持續約10分鍾,最後用手背隨呼吸,輕叩背部肺俞穴數十下。

6、秋季怎樣養生?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准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5、秋燥傷肺少吃辛
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干、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6、肺燥傷肝要吃酸
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7、秋瓜壞肚少吃寒
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

與做背秋天怎麼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