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夏至節氣吃什麼養生

夏至節氣吃什麼養生

發布時間:2021-05-16 16:27:02

1、今日夏至節氣吃什麼 養生食譜習俗

夏季陽氣盛於外。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所以,在夏至後,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慾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勿過咸、過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
綠葉菜和瓜果類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如白菜、苦瓜、絲瓜、黃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而面條,也是夏至後被推薦的美食之一。在中國北方流行一句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尤其是涼面,既能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在這里,還要向大家隆重推薦一種食材——生薑。有俗話說:「飯不香,吃生薑」、「冬吃蘿卜,夏吃薑」、「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都是對生薑所具有的營養價值和醫療作用所做的精闢的概括。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慾不振,而生薑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於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另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的說法。夏季萬物生長,陽極陰生,心旺腎衰,因此,適量進補對男子性功能的保護和提升還是很有好處的。
夏至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出汗量也會隨之增加,因此人體需水量大。對此,還可以在飲食上加以調節,如喝些綠豆湯、淡鹽水等。需注意的是,綠豆湯不要多喝,更不能當水喝。屬於寒涼體質和體質虛弱之人也不適宜飲用綠豆湯。
以上講的是從飲食上注意養生保健,而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調養。《周易》理論認為:夏屬火,對應五臟之心。因此,夏至後重在養心。夏日炎炎,往往讓人心煩意亂,而煩則更熱,可影響人體的功能活動,從而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響。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因此,要善於調節,多靜坐,排除心中雜念。

2、夏至養生習俗 夏至吃什麼好

夏至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而且往後氣溫將持續的升高不減,我想大家都應該清楚2016年6月2日是夏至,對於許多的年輕人來說,僅僅只知道這是個節日,已經不了解在夏至這天該吃什麼了,為了讓大家都能夠很好的了解,以下是萬年歷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有關夏至吃什麼 夏至的習俗該吃些什麼的內容,一起來了解下吧。

夏至吃什麼 夏至的習俗該吃些什麼

一、吃餛飩

「餛飩一吃,不長痱子」。江南地區夏至日講究要吃餛飩,說是吃了餛飩,可包夏日不苦夏,健康度過。餛飩,因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其音又與「混沌」諧音,所以民間還有夏至吃餛飩有助於孩子聰明的說法。

二、吃苦瓜

夏至的飲食調養,應多吃苦味、鹹味,和清涼的食物。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所以苦瓜不失為夏至日的最佳蔬菜。

三、吃面條

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說的是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但卻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民間夏至吃面條的習俗之廣。特別是在中國的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四、吃新麥

山東部分地區,夏至日有煮新麥粒吃的習俗,孩子們用新麥秸編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取新麥粒吃,既嘗新,又是一種游戲。

五、吃冷飲

各地夏至日的飲食雖有不同,但皆有消暑解熱之意。夏至日吃涼粉、涼皮、飲酸梅湯、吃西瓜、服冰塊等等,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相傳早在周朝就已經有了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設備,宋代就有人當街列凳售冰飲,明清時有刨冰。清廷則在立夏這一天,賞賜文武大臣冰塊。

六、吃大蒜、大蔥

夏季雨水多,蚊蟲也進入高繁殖期,很容易引發各種傳染疾病,特別是染痢疾等腸道疾病。《本草綱目》中有大蒜、大蔥「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避邪惡,消腫痛,化瘕積肉食」之效。所以在夏至時節飲食中有吃大蔥、大蒜習俗,以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七、吃烏飯紀念龐涓

浙江杭州喜吃烏飯,據傳說是紀念戰國龐涓。浙江建德民謠說:「立夏日,吃補食。」說明夏至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一般都吃紅棗燒雞蛋和黃芪燉雞,以滋補身體,為投入緊張的秋季農業勞動做准備。

八、好吃不過夏至狗

在廣東省開平市就有夏至吃狗肉的風俗。開平人夏至吃狗肉的習俗流傳至今,一方面有避邪等迷信的原因,也有一些市民認為「夏至吃狗肉可以精神旺運氣旺」,「可以陞官發財」;另一方面是因為狗肉滋補、暖胃,夏至過後,農民要收割和耕種,體力消耗非常大,吃狗肉能增強體力。

3、夏至節氣吃什麼進補

嘻嘻,這個問題我空間有個回答挺好的,你去看看 夏至就要到了,夏至要吃什麼養生?夏至吃什麼好?按照時令來進補是傳統的飲食文化,而夏至這天養生是要吃夏至面和狗肉。下面小編就詳細為您介紹夏至吃什麼好,夏至要吃什麼才養生。 夏至吃什麼好,吃什麼可以有養生的功效呢?按照時令來進補是傳統的飲食文化,而夏至這天養生是要吃夏至面和狗肉。下面小編就詳細為您介紹夏至吃什麼好,夏至要吃什麼才養生。 夏季要吃什麼養生 夏至面 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鹵面和炸醬面。「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另外,夏至吃面,是用面(條)之長狀夏至之長晝。可用壽慶吃面討長壽彩頭之俗進行印證。古書《二十四節氣解》說:「陽極之至,陰氣始生。日北至,日長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要吃什麼養生 狗肉 夏至吃狗肉的習俗流傳至今,一方面有避邪等迷信的原因,也有一些市民認為「夏至吃狗肉可以精神旺運氣旺」,「可以陞官發財」;另一方面是因為狗肉滋補、暖胃,夏至過後,農民要收割和耕種,體力消耗非常大,吃狗肉能增強體力。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狗肉屬熱性食物,所以現在不少人只是象徵性地淺嘗,許多人會在吃狗肉前後喝一碗涼茶。 夏至吃什麼 夏至養生食譜 夏至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1、荷葉茯苓粥 荷葉1張(鮮、干均可),茯苓 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適量。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葯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者亦有療效)。 2、涼拌萵筍 鮮萵筍350克,蔥、香油、味精、鹽、白糖各適量。 萵筍洗凈去皮,切成長條小塊,盛入盤內加精鹽攪拌,腌1小時,潷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勻。將蔥切成蔥花撒在萵筍上,鍋燒熱放入香油,待油熱時澆在蔥花上,攪拌均勻即可。利五臟,通經脈。 3、奶油冬瓜球 冬瓜500克,煉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鹽、鮮湯、香油、水澱粉、味精各適量。冬瓜去皮,洗凈削成見圓小球,入沸水略煮後,倒入冷水使之冷卻。將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內,加鹽、味精、鮮湯上籠用武火蒸30分鍾取出。把冬瓜球復入盆中,湯倒入鍋中加煉乳煮沸後,用水澱粉勾芡,冬瓜球入鍋內,淋上香油攪拌均勻,最後撒上火腿末出鍋即成。清熱解毒,生津除煩,補虛損,益脾胃。 4、兔肉健脾湯 兔肉20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大棗30克。兔肉洗凈與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後改文火繼續煎煮2小時,湯、肉同食。健脾益氣。

4、夏至節氣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夏至時間:6月21日,農歷五月十五。

風俗夏至正值盛陽覆蓋其上,陰氣始生於下,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表示喜陰的生物開始滋生,而喜陽的生物將逐漸死去。

《夏至九九氣候歌》說:“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雪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出汗如沐浴;五九四十五,頭戴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七九六十三,上床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文武百官要放假三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疰zhù夏”是一種季節性病症,主要源於暑熱和體質虛弱。古人預防疰夏一般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立夏開始,這一時段的習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葉蛋的風俗;第二階段則從夏至開始,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食麵,一般指的是面條。北方則主要是打鹵面和炸醬面。

起居嵇康《養生論》中說:“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或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會感到天氣極其炎熱了。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變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飲食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5、夏至節氣,夏至養生,夏至吃什麼好,夏至保健

夏至到,天氣炎熱,讓人煩躁不安,此時養生注重「心靜自然涼」。炎夏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
夏至飲食宜食苦酸咸,飲食調養,有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之說(五行的觀點),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素問·臧氣法時論》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補之,甘瀉之」。就是說藏氣好軟,故以咸柔軟也。從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所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按中醫學的臟與臟之間的關系講「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從中不難看出心、腎之間的重要關系。

6、夏至應該吃什麼?傳統的節氣里說的是吃什麼?

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左右。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禮記》中也記載了自然界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說明這一時節可以開始割鹿角,蟬兒開始鳴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
夏至的習俗
夏至「忌雨」的習俗,其實就是一種氣候期盼。古時農家把夏至半個月分為頭時(前三天)、二時(中間五天)和末時(後七天),農人最怕的就是「時中下雨」和「時末打雷下雨」(《清嘉錄》)。這些帶有迷信色彩的習俗,反映了古代農民「靠天吃飯」的無奈處境,因為夏至半個月打雷下雨,多半具有梅雨特徵,對農作物生長弊多利少;而夏至半月台票過後,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時節,作物開始需要水分了,所以農家都盼望分龍日(即農歷五月二十日)以後,老天能及時下雨。至今,我國許多農村還流傳著這樣的氣象諺語:「二十分龍二十一雨,石頭縫里都是米。
「疰夏」是一種季節性病症,主要源於天氣預報的暑熱和體質的虛弱。古人預防疰夏一般也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立夏」開始,這一時段的習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葉蛋的風俗;第二階段則從夏天開始,有關「夏至防疰夏」,各地都有一些「吃」的風俗,近人胡樸安在《儀征歲時記》中記載道:「夏至節, 人家研豌豆粉,攔蔗霜為糕,饋送親戚,雜以桃杏花紅各果品,謂食之不疰夏。

7、夏至養生吃什麼

夏至到,天氣炎熱,讓人煩躁不安,此時養生注重「心靜自然涼」。炎夏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
夏至飲食宜食苦酸咸,飲食調養,有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之說(五行的觀點),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素問·臧氣法時論》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補之,甘瀉之」。就是說藏氣好軟,故以咸柔軟也。從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所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按中醫學的臟與臟之間的關系講「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從中不難看出心、腎之間的重要關系。

8、夏至節氣如何養生防病

明天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夏至。夏至後不久,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隨即到來,人們除了感覺疲乏燥熱、心悸氣短之外,食慾也會明顯下降,原因是暑熱會傷害脾胃。在該節氣養生應著重健脾養心。中醫認為夏至節氣進入陽氣最旺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至時節,大多數人會有全身睏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於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飲食注意清淡
適當吃「苦」
夏至是一年中人體代謝最旺盛的節氣,此時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膩、難消化的食品。早、晚喝點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補養身體,助陽氣。在蔬果方面,蘋果、葡萄、木瓜、枇杷這類平和的水果適合各種體質的人吃。
夏至除了飲食清淡,還可多吃苦味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促進食慾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但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
宜晚睡早起
注意午睡
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運行。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中午午休一會兒,對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

與夏至節氣吃什麼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