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心理學意志執行決定階段分為那幾點,有哪些特點
20世紀50年代以來,有關老年智力問題的研究最多,其次是老年記憶和學習問題。總的說來,老年心理學老年心理學集中注意於認知過程老年化的研究,然後是個性、社會適應和態度的研究。此外,有人強調心理生物學的研究,或強調社會心理過程的研究,也有人把感覺和知覺與健康和生存的年齡變化聯系起來研究。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對老年認知的訓練研究。在中國,有關老年心理學和養生學的思想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在調攝情志以益壽延年方面就有不少論述。如孔子強調「仁者壽」、「智者壽」的思想,提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見解。在《道德經》和《莊子》中,明確提出了無欲、無知、無為的「返樸歸真」思想,對中國歷代養生學有重要影響。又如唐代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載:「論曰: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興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瞋怒,情性變異,食飲無妙,寢處不安……,」生動地論述了人在年老過程中的記憶、視覺、聽覺、味覺以及性格、情緒狀態等的一系列變化。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健康應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前者顯而易見,容易被人發現;而後者比較隱蔽,老年心理學且心理障礙往往發生在身體健康者身上,因此也就極容易被忽視。就拿上面列舉的老年心理障礙來說,也多發生在身體健康、智力健全的老人身上。乍看百思不得其解,其實也在情理之中。想那年富力強奮斗拼搏之時,一個心眼撲在工作上,縱然心裡有些看不慣、擺不平之事,身體有些不舒服的感覺,也沒有時間去多想多顧;而今休了閑了,凡事都要從腦子里認真過一遍。這樣一來,思維一旦走進死胡同,鑽了牛角尖,就很容易發生心理的反常和行為的變態;加上平時學習有所放鬆,自我約束欠嚴,和同事交流減少,這就難免陷入思維的誤區,使種種疑心、偏執、主觀臆測等毛病悄然而生。有一位老年朋友說到自己的感受時說:「也不知咋搞的,如今我遇事就敏感,對想不通的現象就神神道道亂猜測,就像一則寓言里那個懷疑別人偷斧子的人。」按說,「心病要用心葯治」,只要摸准「病情」,對「症」下葯,幫助心理障礙者走出誤區也不算大不了的事。然而,事情難就難在:心理障礙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而做老年工作的又往往是一些中青年人。這些中青年人由於沒有離退休老人的生活經歷,也談不上有老年人的心理體驗,更沒有根治老年心理障礙的靈丹妙葯了,於是碰到老年人的心理難題,就感到束手無策。現實為做老年工作的同志提出一個當務之急的課題:學點老年心理學。老年人主要表現:1、健忘。進入老年期後智力逐漸減退,但其程度有很大差異,並且與心理因素有密切關系。有的因為本人老年心理學的自信心不足,自慚形穢,自認為智力減退,而實際上並非如想像的那麼嚴重。老年人的智力是逐漸下降的,一般認為18歲時智力達到最高水平,以後逐漸下降的,50歲時僅相當於15歲的智力年齡,80歲以後下降更明顯,85歲時大約相當於兒童5歲10個月的智力水平,由於個體的差異,所以可有10%~25%的人並不顯示智力減退。由於老年人的記憶力下降,這也是健忘的主要因素。2、焦慮。抑鬱隨著衰老、精神情感變化日益明顯,表現為內心空虛,易出現焦慮抑鬱的情緒反應,常伴有自責。往往有杞人憂天之感,時有大難臨頭的緊張感,或是抑鬱苦悶,遇到問題時缺少進取態度。在經濟條件拮據的老年人門診病人中有48%具有抑鬱情緒,而身體健康、經濟條件較好的老年人具有抑鬱症狀者也有44%,有不少人每月發作1次,持續數小時或數天之久,表現為意志消沉、煩惱、抑鬱焦慮等,並對往事回憶多有自責感。3、情緒多變。當腦組織老化或伴有某些腦部疾病時,常有明顯的情緒變化,往往失去自我控制,容易勃然大怒,難以平靜下來,其情緒激動程度和所遭遇不順心的事情之程度並不相對應。有時為周圍環境及影視中有關人物的命運而悲傷或不平,迅速出現情緒高漲、低落、激動等不同程度的情緒的變化,時而天真單純,忽而激動萬分等情緒多變的特徵。4、疑病。60歲以上老年人,有半數的人可出現疑病症狀,這是由於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已從對外界事物的關心轉向自己的軀體所致,加上這些關心可因某些主觀感覺而加強,並因頑固、執拗的個性,更易出現疑病症狀,常出現頭部不適、耳鳴、胃腸道功能異常以及失眠等。即使稍有不適,也要向周圍人去訴述。有時會過分注意報刊書籍上的一些醫學常識而對照自己的不適感,常為此而心神不定,惶惶不安,甚至多次求醫就診。5、猜疑和嫉妒。一般認為,人進入老年期後,對周圍人不信任感和自尊心增強,常計較別人的言談舉止,嚴重者認為別人居心叵測,常為之而猜疑重重。由於生理功能減退,性慾下降,易懷疑自己配偶行為,常因之而爭吵。並且由於判斷力和理解力減退,常使這些想法變得更為頑固,甚至發展成為妄想。每當目睹年輕人活潑好動等性格時,常因之而嫉妒和自責。老年人克服心理變異老年人的心理變異,倘若預先缺乏思想准備,其危害性不亞於體力衰退。常常成為腦溢血、腦血栓、心肌梗塞的始動因素。又可成為老年精神病的基礎。這種心理上的變異是有法克服的,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正視自已性格變異的可能性。弄清楚可能出現的病理、生理原因,以及變異的表現和趨向。自我剋制,自我糾正、遇事三思。其次是自我寬慰。衰老是人生必由之路,體力與智力不能與青年人相比。社會在前進,科學在發展,思想上難免有落後的一面,想法和看法與社會潮流可能有一定距離。這是客觀存在,不必自卑、自棄,不要勉強做力不從心的事。三是豐富生活內容,尋找精神上的寄託。克服不良情緒,有意識地充實生活內容,並結識一些老年和中青年朋友,生活在群體的友愛之中。留心別人衰老後的性格變異,然後再反躬自看,就能克服變異,保持心理、精神上的衛生,才能有益健康長壽。堅定老年人的信念老年人要堅定自己的信念,首先要樹立抗衰老的精神狀態,主觀上決不因年老而氣餒,過好精神衰老關。人有生就有死,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老年人絕不能讓自然死亡把自己壓倒了,要利用老年期的寶貴時間,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老年人應當老當益壯,在身體、精力等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珍惜時間,發揮余熱,愉快地度過晚年。學習老年心理學意義衰老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心理活動的衰退是個積累的過程。完全不服老,不承認衰老是生物規律之一,這是不對的。人是不可能「長生不老」的。學點老年心理學,可以及時了解老年心理的知識和特點,一旦心理活動出現衰退、偏差、障礙,可及時通過自我調節得到糾正,指導自己過好晚年生活,並增強心理健康的因素和信心,有利於正確處理家庭生活,有利於增進生活情趣,有利於防止心身疾病,有利於延年益壽,防止和延緩衰老過程的到來。編輯本段注意事項為了使老年人退休後歡度晚年,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做到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有規律,有利於老年人的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富有節奏,有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2、要注意飲食的生理衛生與心理衛生:飯前要洗手,吃飯每餐要力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並注意飲食的心理衛生,努力做到吃飯前後心情平靜,精神愉快,切忌心情抑鬱或暴喜暴怒。3、要做力所能及的適當的工作:老年人退休後沒事做,生活失去節奏感,而產生孤寂之感,這種消沉的心理狀態對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是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4、要有藝術愛好與娛樂活動:老年人對繪畫、書法、音樂、詩詞等藝術的愛好,可以消除孤單與寂寞,陶冶情操。老年人也需要適當的娛樂活動,但參加的時間不要過長,內容不宜太驚險或太沉悶,場面不宜太鬧太雜。5、要注意心理修養:祖國醫學中養生學很強調心理修養在養生中的重要性。因此老年人要講究心理衛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愉快地度過晚年。
2、中國最好的最著名的心理專家
中國最好的最著名的心理專家有:李心天、單玉慶、羅和春、唐登華、張艷萍。
1、李心天
2019年5月2日19時,中國著名心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心天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在北京市安貞醫院逝世,享年95歲。
2、單玉慶
單玉慶,男,北京國奧心理醫院名譽院長,心理學專家。《心理健康摯友》會社發起人。 安徽中醫學院、江西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原北醫大附院主任醫師,衛生部醫促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疑難病症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3、羅和春
96年畢業於湖南醫學院,專長精神,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重視醫療實踐、臨床經驗豐富。首創電針百會、印堂穴治療抑鬱症及中葯舒血寧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症。
4、唐登華
1979年9-1984年7 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系,獲學士學位,2000年-2003年參加「美國Minuch結構家庭治療高級培訓項目」3年6期。
5、張艷萍
主管和直接參與的科研課題有與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合作開展「全國自殺與其它意外傷害死亡原因調查與應對對策研究」、「綜合醫院住院和門診患者的抑鬱症流調」、「全國性綜合醫院急診自殺病人登記項目」、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的有關「群眾的自殺知識與態度調查」等項目。
心理學家的關注領域:
1、心理學有不同的領域,每位心理學家只能工作在一個或少數幾個領域,因而需要一定的專業特長,這和別的學科的專家是一樣的。
2、心理學家關心人們為什麼那樣思想,那樣行動。
3、浙江老年報廣告部
浙江老年報廣告部85316406
4、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4)心理專家的養生經 02 浙江老年報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5、浙江老年報報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浙江老年報報業有限公司隸屬上市國企浙報傳媒集團,是一家專業從事老年事業的媒體單位。面對全球老年產業的蒸蒸日上,面對這片前景廣闊的藍海產業,我們必有一番作為。
法定代表人:陳青華
成立時間:2009-07-27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00000004161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杭州市體育場路178號25幢11層1101-1105室
6、老年心理衛生的保健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廣大老年人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群體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會的重視。尤其是隨著我國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體壽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體的心理保健水平,使億萬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狀況下安度晚年,已成為我們老年學研究領域研討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試圖從四個方面探討老年心理保健的幾個重要問題。一是關於老年心理保健的意義,二是關於老年心理健康標準的基本界定,三是如何認識和把握老年心理保健的幾個重要因素,四是關於做好當代老年心理保健工作的幾點建議。下面筆者從這四個方面分別進行探討,懇請各位專家同仁給予批評指導。
一、關於老年心理保健的意義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和心理衛生問題,對於老年人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傳統的健康觀認為,身體無病就是健康,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確立,使人們對健康的認識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新的健康觀念是身心與環境處於安寧和諧的狀態,是體格與心態的協調發展,即不僅要有好的軀體,而且要有最佳的心理狀態。現代醫學科學證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著密切關系,若心理不健康,就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最終必然影響甚至損害軀體健康。所以要把學習心理保健知識、掌握心理保健手段、學會身心愉快地生活、樹立起心理健康的新觀念,作為每個老年人安度晚年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
我國魏晉時代著名養生學家嵇康在《答向子期難養生論》中指出:「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絕此四難也;神慮轉發此五難也。」「五者無於胸中,則信順日濟,玄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大理之所效也。」(《全三國文》卷四八)這里提到的五難,有四難是屬於心理方面的,就是說幾乎全部與心理有關。可見,古代養生學家談保健養生就是以心理保健為主。在現代社會,心理健康是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健康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價和健康測量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1. 老年心理保健的生理基礎
心理學研究與生活實踐表明,積極的情緒有利於身體健康,而消極的情緒則對健康帶來不良影響,這是因為情緒有它的生理機制。當人處在情緒狀態時,會引起身體的外部和內部的一系列的生理反應。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發怒時,心跳加快,常達80-200次/分;血壓上升,收縮壓從正常的130毫米汞柱到230 毫米汞柱以上;呼吸每分鍾可達40-50次。人在恐懼時或突然震驚時,呼吸加強而短促,甚至會出現中斷;心跳加速,每分鍾增加20次;血壓也會隨之增加。人在焦慮、憂郁時,會抑制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對老年人來說,抑鬱、煩惱、發怒等消極情緒往往是引起或激發某些疾病的心理因素。例如,由於過分抑鬱或恐懼,會導致心肌梗塞、腦溢血等疾病。臨床實踐證明,許多癌症患者在發病前大多曾有過持續的消極情緒,或遭受過重大的情緒挫折。生物學實驗表明,消極情緒因素可以使人的大腦活動功能降低,引起免疫力的降低,使有機體抗癌力量下降。在具備其他內因與外因時,使癌症得以形成。而相反,積極的情緒可以增進身體健康,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俗語說,「笑一笑,十年少」。據研究,笑可以促進身體內部的激活水平。大笑一次,身體內橫膜大約可以蠕動18次,而小笑的蠕動程度略小些,笑可以促使肌肉放鬆。臨床觀察發現,很多疼痛是由於肌肉緊張所造成的,大笑可以降低或緩和肌肉的緊張程度,從而減輕或消除疼痛。這些主要是闡述心理保健對老年個體健康上的直接影響和意義。
2. 老年心理保健的社會基礎
進入老年,退出家庭的主角地位,退出社會的工作崗位,這是社會為老年人創造的安享晚年的大好機會,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然而,離退休前後往往在一些老同志中引起一些心理變化。有相當一部分人由於難於適應,心理上還出現一些毛病,如空虛、寂寞、焦慮、憂傷、抑鬱等,人稱為退休綜合症。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爭強好勝的人,事業心強的人,工作嚴謹的人,性格固執的人,好爭好鬥的人,缺乏離退休心理准備而突然退下來的人發病率高。老年社會學研究表明,退休綜合症主要是由於產生的失落感、空虛感、懷舊感造成的。失落感會使人感到老年期真正是人生的喪失時期,工作喪失了,規律喪失了,地位喪失了,優勢喪失了,人際關系喪失了,進而認為人到老年乃是人生的盡頭;空虛感會使人感到無所事事,生活無聊,人生乏味,一切都是虛無的;懷舊則容易使人追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尤其是自己過五關斬六將的經歷。轉念一思早成過去,而眼下一片冷冷清清,令人慘然。在懷念過去的同事和朋友時,發現有的作古,有的喪偶,有的長病卧床,有的遠隔千里無緣相見,難免無限凄涼。有調查統計表明,退休綜合症一般經過半年到一年時間的反應,個別人需要稍長的時間。這種現象對絕大多數剛退休的老同志是一大困擾,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水平。尤其是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老年群體現象,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就是說,探討和解決好這一問題,將對廣大離退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關於老年心理健康標準的基本界定
我國著名的老年心理學專家許淑蓮教授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准概括為五條:①熱愛生活和工作;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③情緒穩定,適應能力強;④性格開朗,通情達理;⑤人際關系適應強。
國外專家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准方面研究得比較具體,他們訂出了10條參考標准:①有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恰當的估計;③有切合實際的目標和理想;④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⑤能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⑥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⑧適度的情緒和控制;⑨在不違背集體意識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個性;⑩在不違反社會道德規范的情況下,能適當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
綜合國內外心理學專家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的研究,結合我國老年人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准基本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界定。
1. 有正常的感覺和知覺,有正常的思維,有良好的記憶。就是說在判斷事物時,基本准確,不發生錯覺;在回憶往事時,記憶清晰,不發生大的遺忘;在分析問題時,條理清楚,不出現邏輯混亂;在回答問題時,能對答自如,不答非所問;在平時生活中,有比較豐富的想像力,並善於用想像力為自己設計一個愉快的奮斗目標。
2. 有健全的人格。情緒穩定,意志堅強。積極的情緒多於消極的情緒,能夠正確評價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辦事較少盲目性和沖動性。意志力表現的非常堅強,能經得起外界事物的強烈刺激。在悲痛時能找到發泄的方法,而不至於被悲痛所壓倒。在歡樂時能有節制地歡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過分激動。遇到困難時,能沉著地運用自己的意志和經驗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聲嘆氣或怨天尤人。
3. 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樂於幫助他人,也樂於接受他人的幫助。在家中與老伴、子女、兒媳、女婿、孫子、孫女、外甥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發自內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與過去的朋友和現在結識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關系。對人不求全責備,不過分要求於人,對別人不是敵視態度,而從來都是以與人為善的態度出現。無論在正式群體內,還是在非正式群體內,都有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
4. 能正確地認知社會,與大多數人的心理活動相一致。如對社會的看法,對改革的態度,對國內外形勢的分析,對社會道德倫理的認識等等,都能與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態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不接納社會,與時代前進的步伐不能同向同步。
5. 能保持正常的行為。能堅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活動。其一切行為符合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身份和角色。
以上這五個方面只是界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標准。因為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從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了許多具體標准。但無論多少標准,都不約而同地認為最重要的一條是「基本正常」,即說話辦事、認識問題、邏輯思維、人際交往等都在正常狀態之中。只要不偏離「正常」的軌道,那麼其心理健康就是達標的。
三、如何認識和把握老年心理保健的幾個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許多因素所決定的。大致說來有四個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腦和其它生理機能開始退化。如果此時能有效延緩大腦衰老,這對於人的心理健康無疑是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大腦衰老過快或者個人不能很好地調適自己,有可能導致心理上失常。二是環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與否,與環境有直接的關系。如果生活在一個良好和諧的環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個外部的良好環境。如果生活在一個經常受到惡性刺激的環境里,有可能產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變態。三是生活因素。有意義的活動,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益於人的心理健康,若參與一些不良活動,如賭博、酗酒等就會損害人的心理健康。四是文化因素。一個人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他會對人生有一個正確態度,能正確處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會因意外情況的產生而導致心理失常。
那麼,老年人如何做到年高而不老、壽高而不衰,把高質量的生活和愉快的身心把握在自己手中呢?筆者根據我國古今養生保健的理論和實踐,概括為四個字,即「動」、「仁」、「智」、「樂」,現概述於後,供廣大老年朋友參考。
1. 「動」,就是多運動。「生命在於運動。」實踐證明,運動不僅延緩衰老,生物學家的研究已經證明人的肌體「用進廢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動則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問題的專家指出「君欲延年壽,動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強身體的適度鍛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這個道理。
2. 「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寬厚。「仁者壽」為無數長壽老人的實踐所證實。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長壽老人幾乎個個慈祥善良。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同情與幫助他人,也有利於自身的心理健康。哈佛大學心理系曾作過一個實驗,讓學生看一部婦女在印度幫助病人與貧苦人的影片,看完電影就對學生的唾液進行化驗分析,發現學生機體的A種免疫球蛋白顯著增加。專家們為此得出結論,對他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與援助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機制。人常說:「心底無私天地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說,對人寬厚、幫助別人,不僅有益於別人,也有利於自身。有位年逾九旬但身體頗健的老醫生說:「我不可能無私、但以『少私』兩字為座右銘,『少私』好處很多,可以開心,可以寬曠。名利淡泊了,與人少爭了,就能心平氣和、身心健康。我有今日之健,也許是對人寬厚,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專心工作的緣故。」
3. 「智」,就是勤於學習,科學用腦,尤其要善於用科學的知識指導養生保健。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備就是重新學習,豐富精神生活,延緩大腦衰老。「樹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到老,學到老」。進入老年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會學、老年心理學、家政學等。同時還要了解國內外大事,了解社會變更,學習新知識,更新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另外,還應該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兩手具有新時代特徵的技術,如打電腦、上網等。 「網上的世界真精彩」,英特網上有很多值得老年人驚喜的東西。
4.「樂」,就是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好奇心,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前幾年我在《關於現代家庭對老年人身心健康負面影響及調適對策》一文中曾總結了三句話,即「正視現實,接受挑戰;樂觀豁達,安享晚年;適應今天,迎接明天」。這就是說,只要每個人都能樂觀豁達,與時俱進,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那麼其生活質量和人生價值將具有更大的社會意義。馬克思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葯更能解決生理的疲憊和痛苦。」快樂與豁達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不僅要會享用,更要善於發掘。清代著名畫家高相軒曾總結有「十樂養生延壽法」:①耕耘之樂。②把掃之樂。③教子之樂。④知足之樂。⑤安居之樂。⑥暢談之樂。⑦漫步之樂。⑧沐浴之樂。⑨高卧之樂。⑩曝背之樂。可謂「樂者壽」之集大成者,當代老年朋友應當效法學習。
以上關於老年心理保健的四個字,也可以歸納為「動者壽,仁者壽,智者壽,樂者壽」。這十二個字的內涵非常寬泛豐富,因為篇幅所限,不再展開論述。另外,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有機結合、互相滲透,同時又是相得益彰的。
四、關於做好當代老年人心理保健工作的幾點建議
根據科學的推測,人類自然壽命應比現在實際的壽命更長。但由於疾病、創傷或心理、社會等不良影響,使人們未能達到預期壽命而過早死亡。危害老年人常見的病為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癌症。而這些疾病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均屬「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包括不良情緒、吸煙、酗酒、飲食過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引起的。可見,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行為,此類疾病即可大大減少。因此,我們應該採取積極有力的措施,及時給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指導他們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和自我保健,以達到不斷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的群體水平。下面結合我國老年心理保健現狀談幾點思考性的建議,以期引起大家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1.要把老年心理保健工作提到老年社會保障和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高度來認識。就是說,老年心理保健不僅僅是醫療就醫機構、離退休管理部門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全社會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要關心有關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都要採取積極措施支持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以期不斷提高全社會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意識。
2.要大力宣揚老年心理保健成功的典型,廣泛進行老年心理保健工作的宣傳教育。據我們了解,我國在進行老年心理保健教育方面的普及水平還很低,城裡老人、文化老人還稍懂一些,而在鄉下,文盲老人的絕大部分對老年心理保健還屬於一無所知。應該說,我們這方面的工作任務還很大,還必須利用一切有利條件,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廣大老年人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樹立健康的老年心理保健的新理念。
3.要經常組織開展一些老年心理保健研討活動,及時總結推廣科學的老年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要利用新聞媒體等現代手段,組織一些通俗易懂的老年心理保健的專題講座,介紹一些科學健康的心理保健方法。要充分利用鄉鎮、社區、離退休工作部門等有關組織,在老年人比較集中的地方進行老年心理保健的咨詢服務活動。
4.要大力營造老年心理保健的無障礙環境,及早在全社會構建並啟動老年心理無障礙工程。所謂「老年心理無障礙工程」,就是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愛和尊敬老年人,處處都有敬老助老的良好設施,確實使老年人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社區,無論走到何處何地,都能感受到人格的尊嚴和獨立,都能無憂無慮,心情舒暢地安享晚年。應該說,這一提法在我國經濟、文化、社會現代化還不夠發達的情況下似乎還有點超前。但就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我國老年心理保健的社會現狀來看,做為一種老齡工作的遠景規劃目標這個提法還必須盡早地提出來,以期及早地做一些有關的思想輿論的准備。其實,這一提法已完全可以在我國一些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城市或地區先行開展試驗。一旦取得進展或成功,將會在全國引起積極的示範性效應。
7、浙江老年報2013年5月22日登的廣告,關於"鹿參堂"靈芝破壁孢子粉"的,我爸買了,不知道有沒有受騙
這種東西一般吃不死人,但是也吃不出效果,覺得有效的,心理作用居多。
8、中國最著名的心理學家是誰
1、潘菽(1897-1988)心理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2、艾偉(1890-1955),中國近現代著名心理學家。主要代表作:有《高級統計學》《初級統計學》 《初級教育心理學》《師范科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
3、葉麟(1893-1977),原名祥麟,字石蓀,主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書。翻譯出版有:《阿朵耳夫》、《從心理學觀點論述小說中景物的寫法》、《導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列寧對蘇聯教育的貢獻》等。
4、陳立(1902.7.22-2004.3.18),湖南平江人,我國工業心理學的創始人,智力理論和心理測驗研究的先驅。
5、朱智賢,字伯愚,心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建國後歷任中央出版總署教育組組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培養了新中國第一位心理學博士林崇德。
6、李一,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研究,潛能開發研究與自信心訓練,心理咨詢診療。
7、宴松,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兼職副教授,研究興趣:視知覺、目標識別、感覺記憶與工作記憶、語言認知的神經心理學研究、認知的跨文化心理學研究。
8、彭凱平,伯克利加州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博導,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專業主任,研究興趣包括社會和文化心理學、文化和認知、應用社會心理學。最近的工作涉及到自我概念,辯證思維,行為經濟、領導決策,組織文化等。
(8)心理專家的養生經 02 浙江老年報擴展資料: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科學文化教育事業日益發展,為中國心理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從此中國心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心理學的教學和研究機構,以及從事心理學工作的人員迅速增加。。在全國各師范院校及部分醫學院、體育學院設立了心理學教研室或教研組,開設必修或選修的心理學課程。
在全國學科規劃中,心理學作為基礎學科之一制訂了12年發展的遠景規劃(1956年),明確了學科發展的新前景。
心理學界討論了心理學研究與實際結合的問題,明確了科學必須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個方向。為此相應地加強了研究工作的規劃和幹部的培養,又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學院中設置了心理學專業(北京大學在院系調整時就有了心理學專業)。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及全國各院校心理學教研室、組陸續恢復活動。先後在北京大學、杭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設立了5個心理學系。重新組織修訂了全國心理學科規劃。召開了各種專業會議和學術年會。
中國心理學會設立了各種專業委員會。兩個曾經中斷了的刊物《心理學報》和《心理科學通訊》也先後復刊。重新修訂和新出版了多種教材、專著、論文集或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