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早期道教的養生理論與方法
從現《道藏》留存當時養生方法看,早期道教主要養生方法有導引、守一、胎息、周天、內視、存思、吐納、服六氣、按摩、咽液、房中寶精等術。呵呵,這也是我們的選修課啊
2、道家打坐方法
道家打坐方法:
(1)選靜功中站、坐、卧姿。男子將左手掌面按在下丹田,右手掌按在左手的手背上,女子則相反,先將右手掌按在下丹田,左手掌按在右手背上。
(2)在上面動作做完以後,馬上入靜。入靜程度很高時,練功者立即內視自己的下丹田,此時可內視到每條經絡的精氣流歸下丹田,其所流歸下丹田的精氣,形狀如五顏六色的小露珠在丹田流動,這就是精氣歸源。
(3)當精氣歸源時必須專心凝神聚氣,同時內視自己的丹田,這時呼吸由自然呼吸自動調節,逐步變得細而長。此時,不能產生任何雜念,要求始終凝神聚氣,同時內視自己的下丹田。
凝神聚氣與內視丹田一次又一次的相互交替進行著。初練者要求每次內視丹田的時間不能過長,一般不超過一分鍾。當結丹達一月以後,練功者可以逐漸增強意念作用,把丹田的各種精氣逐漸練成鴨蛋大小一團。
(2)道家靜坐與養生擴展資料:
道家打坐注意事項
1、入手下靜,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蓋腥葷之物,味主沉濁,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飢,過飢則傷氣。此節飲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靜坐時心搖則氣散,修了一點點精氣神,不僅會從夫妻生活方面漏掉,還會從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種「漏」、耳朵聽多了也是一種「漏」、嘴巴講多了更是一種「漏」!
六根都會漏。為什麼強調修行人上來第一步,就要關閉六根呢? 當六根關閉以後,精氣神才會自動進入任、督二脈以及回到中脈里邊。
3、打坐時面帶微笑。
4、靜坐胡思亂想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數呼吸,不數入息,只數出息。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里頭生瘤、生癌,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鬆了。
3、道家養生秘訣
一
靜坐養生
靜坐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靜坐不必拘泥於形式,主要是調心靜神,神是生命活動的最主要元素,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安穩,可保養元氣,使五調安和,並有助於提高於提高身體免疫力、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
這里武當道家認為,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
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要靜坐以安定內心,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二
動功養生
動態的鍛煉方式,古人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鍛煉和運動只要合理得當,適合自己身體當下的狀態,是有益於健康的。
武當養生太極拳、無極功等動形修煉功法,都是動功養生方式,長久持之以恆練習,可強身延年。武當太極拳舒緩柔和,能排出體內毒素,破壞細胞滋生環境,可以使人保持心情舒暢,而且能提高大腦功能。
練武當太極拳首先講究的是調理身心,做到松靜自然。通常通過簡易的練習,也就是通過外形的肢體運動,帶動呼吸吐納,增強體內代謝功能,達到內壯的功效。生命在於運動,所以武當道家推出動靜結合的養生修性方式,動以強身,靜以修性。
三
飲食養生
對於飲食合理安排搭配,可以調養精氣,平衡五臟之陰陽,防治疾病,提高陰陽的吸收消化。所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達到營養均衡、強健體質。
武當道家自古以來對膳食尤為考究,道家養生飲膳法,本於飲食有節,求其相合相生;基於飲食適中,六味以淡為主。
武當道家飲食宜忌:飲入口而緩咽,食入口而細嚼;溫熱之飲,精細之食;微渴而飲,微飢而食;飲不過多,食不偏食;善食蔬果,節食魚肉;晚餐食少,早餐食好;晨起兩口熱水徐徐咽,飯前兩口飯湯緩緩喝。
4、道家靜坐和佛家靜坐的區別
在佛家的靜坐方法中,通常都是重視「修心」為基礎,不大注意生理上的變化,但在道家的方法中,卻極端注重身體生理上的變欄化,道家有一些打坐中的觀想、引氣方法,還要配合動功,也有入靜入定。佛家傳統的禪宗,打坐只求入靜入定,除了初期有一些數息之類輔助入靜,都要求入定。
道家認為由於靜坐修持的方法,達到打通任督二脈,以至於通達奇經八脈,恢復健康,增加壽命,才是靜坐修煉的真正目的。因此道家主張「性命雙修」才是正道。
不過,佛家和道家在靜坐方法上的區別並不是絕對的。特別是到儒釋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影響,佛家靜坐時,並不反對在生理上斥功;道家靜坐時,也更加重視心理上的修煉。
尤其是到了靜坐修煉的高級階段,佛家和道家的體驗更是呈現出趨同的特點,二家都是脈停息住,然後可以獲得特殊能量智慧,真可謂百川歸簿、殊途同歸。
(4)道家靜坐與養生擴展資料
靜坐姿勢要點:
1、雙足跏趺
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足上,稱金剛坐。先將右足置左腿上,再將左足置右足上,稱如意坐。兩種坐姿都可以採用,也可以在腿痛時輪換交替。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
2、脊直
人在禪坐的時候,脊柱垂直是關鍵。臀部應墊一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是向下傾斜的,讓兩個膝蓋觸地作為支撐點,膝蓋不可懸空,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
然後包腿,包腰,包自己後面的風池穴。天冷的時候,有些人還需要包頭。上體自然正直,不前俯後仰,百會穴與會陰穴成垂直一線,但務必放鬆自然,須知松則氣順,經脈舒暢;僵則氣滯,有礙氣血流通。
3、肩張
兩肩應舒張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禪的人在禪坐時,雙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後擺,肩腋是內空的。從外看,肩是一條平行線;從後看,肩是圓的。
4、手結定印於臍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隨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於臍下。
5、頭中正
頭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點點,後腦稍微向後收放,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如果頭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條中空的直線,這時候最容易昏沉。人生於天地之間,本身是天地之間一靈物。由於這個中線的歪斜,天地這股正氣,就落不到你身上。
6、雙眼微閉
打坐時,先把兩目定住了,然後再慢慢半閉眼睛,閉眼目光勿下垂,把兩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規矩。若是兩眼向下看,絕對不能得定,只是坐著休息罷了。
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遠的距離,這是最標準的。
7、舌舔上齶
舌頭前半部輕微舔抵上齶,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在修道被稱為「搭橋」。搭什麼橋?人身有365個大穴,對應地球公轉太陽一周。
5、各種道家養生、靜心之法
養生之術有四:一是少私。私是萬惡之源,百病之根。少私多壽。二是寡慾。縱欲必招禍染病。寡慾多壽。 三是清靜。莊子認為靜默祛病。清靜多壽。四是豁達。他認為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豁達多壽。
6、靜坐養生如何訓練?
靜坐是古代養生家們修養身心的一種基本方法。在諸多的靜坐姿勢中,以盤腿靜坐的保健作用效果最好。盤腿靜坐的形式分為自然盤坐、單盤坐和雙盤坐。盤腿靜坐的益壽、祛病、健腦作用已被現代醫學所認識。
1.盤腿靜坐的保健作用盤腿靜坐有多種保健作用,分析如下:
1.健腦益智作用盤腿靜坐過程中,人體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系統會發生一系列效應性改變。下丘腦是植物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下丘腦的活動直接影響植物神經系統所屬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在盤腿靜坐過程中,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常常趨於生理性增強,對健腦益智有增進作用。
2.內源性阿片肽的獲得在靜坐過程中,大腦高級神經中樞會分泌出「快樂物質」——腦啡呔,腦啡呔也稱作內源性阿片肽。現已測出在靜坐中5-羥色胺的分泌是增多的。而葯理學研究認為,多種毒品的結構都有一部分與5-羥色胺的結構相近,但服用毒品所發生的5-羥色胺效應是虛假的,會導致大腦高級神經所分泌的5-羥色胺的實際減少,而引發萎靡不振、全身無力等毒副作用。而在靜坐過程中,5-羥色胺的增多是生理性的,此內源性阿片肽的保健作用十分廣泛,可營造人的好心情,可使人增強記憶,可活化腦細胞,可調整內臟功能,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在祛病、抗衰老、延年益壽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3.消除精神壓力在靜坐時要排除雜念,減少慾望,保持松靜愉悅的心態,這對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有一定的作用,給中樞神經一個體息調整的機會。
4.增強免疫系統的活力在靜坐時,內分泌系統功能得到了生理性增強,從而增強了免疫系統的活力。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健康學家對50名志願者做試驗,其中25名參與者每周5次做靜坐練習,每次靜坐約一小時;其餘25人做跳舞等其他健身運動。8周後,對參加受試人員進行大腦前緣活動狀況的電子掃描檢查,檢查發現,靜坐者的大腦左側細胞顯得特別活躍,體內抗體水平較高,而對比組人員則不如靜坐組明顯。
5.調動自身的潛能生命有一定自行康復的功能,在通常情況下,人的康復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並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盤腿靜坐能夠使生命的潛能發揮出來,起到保健祛病的作用。
6.整體調節作用盤腿靜坐不是針對局部的病患,而是對整個機體的身心狀態起到全面的、雙向的調整作用,如高血壓者可降低血壓、低血壓者可升高血壓。
7.開啟會陰穴的作用道家與密宗養生理論認為會陰穴是人體不容易開啟的「鐵門」。在雙盤腿靜坐的姿勢下,會陰穴便處於鬆弛狀態,容易開啟。會陰穴的開啟對於打通人體中脈、沖開頭頂進會穴有獨到的作用。中脈一通,百脈俱通,百穴皆開,百病不生。故稱會陰穴為「生死竅」。中醫理論認為,會陰空與性腺、腎功能關系密切,又是任督二脈的樞紐之地,會陰穴的開啟,對於自身能量的轉換有促進的作用,對保健祛病有很大的影響。
2.盤腿靜坐的姿勢盤腿靜坐的姿勢分為以下幾種:
1.自然盤坐放鬆褲腰帶,頭頂端正,下頜稍內收,兩眼微閉,口輕合,舌舔上齶,面帶微笑,含胸擾背,腰站自然伸直。兩腿交叉盤起,左壓右或右壓左均可。兩足均按放於坐具上,能夠分別壓在對側膝下。兩臂自然下垂。雙手能夠分別自然的放在大腿上,能夠手心向下,也能夠手心向上,還能夠互相輕握或結手印,置放於丹田處。
2.單盤坐單盤坐對頭部、上半身以及手臂的安放要求均同自然盤坐,只是在盤坐時將一條腿盤在另一條腿上,把盤起之腿的足搬上來,放置於被壓之腿的大腿上,左壓右或右壓左均可,但應輪換盤。此坐法只有一足與坐具相接觸。
3.雙盤坐頭、身、手臂姿勢均同自然盤,雙腿的盤法是先將左足或右足放在對側的大腿上,然後再將對側的足搬上來放在另一側的大腿上,兩足心均應朝天。這樣,雙盤坐的兩足均不接觸坐具而是置放於對側起來的大腿上。
還應說明,盤腿靜坐應准備坐墊,坐墊的後面應高出前面一二寸為好。
3.盤腿靜坐前的肢體訓練為了靜坐的穩當舒適,靜坐前需要先做如下訓練。
1.打腿端坐床上,兩腿前伸,足跟著床,然後雙手握空拳或張開,用空拳或手掌稍用力盤打大腿到小腿的上下、左右各個部位至舒適微熱。
2.俯拍湧泉端坐床上,兩腿前伸,足跟著床,上體彎腰前俯,同時兩臂前伸以兩手掌拍打著兩足心湧泉穴,然後直腰坐正為一次,反復做36次。夠不著湧泉穴者,不可勉強,盡量使腰前俯即可。
3.活腰自然盤坐在床上,兩手放在兩膝上,然後晃動上身,先順時針旋腰36次,再逆時針旋腰36次,旋腰時上體一定要放鬆做繞環運動。
4.壓腿端坐在床上,伸直左腿,然後將右腿屈膝,右腳放在左大腿上,用右手扶住右膝,左手握住右腳,然後用右手下按左膝,使之盡量接觸到床面,再上提恢復至原狀,一下一上為一次,反復做至右大腿根靈活。如法再換左腿按壓,至右腿根靈活。
5.旋腳端坐在床上,一腿伸直一腿屈,把屈腿的腳放在伸腿的膝蓋上,一手握住屈腿的腳腕,一手握住屈腿的腳尖,輕輕轉動所握之腳的踝關節,內旋外轉各36次。如法,再換另一腳做踝關節運轉。
6.上坐上述預備動作熟練後,下肢各關節都靈活了,便可試著雙盤坐。如不適應,千萬不可勉強,還需接著訓練。就健身而言學練前幾項動作對預防腿腳衰老有獨到之處。
7.下坐下坐後,不要急於下地走動,可先伸直雙腿,做大腿、小腿、膝蓋的拍打按摩活動,再做雙腳的踝關節的旋轉活動,再做腰部的隨意運動後,再下地慢慢走動。
4.靜坐的意念意念屬心理學的范疇,是人們常說的「想」。靜坐時調整意念的目的是為了人靜、為了使紊亂的大腦神經有序化。因為靜坐就是要調整、強化生命的信息,靜坐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生能量、挖掘潛在能量的過程。特定的良性意念,是自身的高層次、潛在性的生命的能量,時間一長,此能量便會明顯地顯現出來。但不良的、惡性的意念,不僅達不到祛病強身的目的,還會出現靜坐偏差。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好的意念能增強免疫系統的作用,使兩種重要的免疫細胞增加,一種是唾液免疫球蛋白A細胞增加,另一種是T淋巴細胞增加。國外有學者說:「疾病之所以能寄生於我們的身體,危害我們的健康,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意識發生了偏差。」
5.靜坐時的意守意守也屬心理學的范疇,即人們常說的「留心力」。靜坐時的意守就是將留心力集中於身體某一特定的部位或身外的美好景物,也就是大腦意識思維的高度集中,以收到抑制雜亂無紊的思維。意守要講究穩定性,也就是時間上的持續,能持之以恆,不是今天意守這里,明天又意守那裡。意守還要講究適度性,要防止假意過濃,對意守的對象要似守非守,若即若離。在意守的過程中也可配合良性的意念,讓意守與意念在靜坐過程中相輔相成,起到良好的保健身心的作用。
靜坐中意守的部位很多,各人可依據自身的體質病情選用,下舉幾例:
1.意守印堂印堂在兩眉之間,有升陽益智的作用,低血壓及欲開發智力者宜用,高血壓者禁用。
2.意守下丹田下丹田天位於臍下三橫指處。意守下丹田保健作用最強,又最穩妥,古今養生靜坐者都提倡意守下丹田。中醫理論認為:下丹田是任脈、督脈、沖脈的經氣運行的起點,是體內元氣升降開闔的樞紐,是男子藏精、女子細胞之處所。道家養生理論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元氣聚集之所。現代醫學認為:下丹田位於腹腔、盆腔交界處,是腹腔植物神經的主要神經叢、神經節所在地,它支配該區域內所有臟器、血管和內分泌系統,對全身影響極大。這都說明了意守下丹田在靜坐中的重要性。
3.意守湧泉湧泉位於腳前掌的中心處,中醫認為是腎氣之根,降氣之處,具有育陰潛陽的作用。陰虛火旺者、上實下虛者、及高血壓病患者易守此穴。但中氣下陷、低血壓病人不要意守此穴。
4.體外意守可選擇你最喜歡的、熟悉的、簡單的外界環境作意守,如:日月星辰、山河湖泊、花園草地等;其特點是容易放鬆,最適合神經衰弱,初學靜坐者選用。
6.靜坐的原則靜坐雖有益健康,但必須遵從以下幾條原則,才會起到保健祛病效應。
1.靜坐的嚴肅性坐是為了靜,只有心靜下來,才是坐的目的,倘若心靜不下來,坐也是通常的休息而已。由此說,入靜是靜坐的真諦與必需。
2.靜坐的持久性靜坐必須持之以恆,養成規律化、生活化,以形成條件反射,能更好地發揮靜坐的保健效應。
3.靜坐的特殊性靜坐起源於宗教,但宗教靜坐與養生保健靜坐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宗教靜坐有著特定的宗教思維方式,在靜坐中不僅要求深層次的人靜,還要求在入靜的基礎上人定,追求出神入化的境界,由此宗教靜坐要求坐的時間比較長。養生保健靜坐要求排除雜念以求入靜,但人靜的目的是使體內的一切物質都能發揮好的生理效應,起到養生祛病的作用,所以養生保健靜坐要因人而異坐到恰到好處便可。
7.靜坐的留心事項①必須做到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的原則。最好在有靜坐經驗的老師指導下進行,千萬不可盲目亂來。
②靜坐的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溫度要適宜。靜坐時不要受驚嚇,並留心防感冒。
③在心煩意亂時,心意過重時,勞累疲乏時,均不宜練靜坐。要待到心情相對平靜、身體歇過來之後再練靜坐。
④在靜坐中,有些人會出現幻聽、幻覺,要採取不理睬的心態,千萬不可當真,古人說:一心不動,幻象自退。
⑤靜坐必須與平時的心性修養、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的調理相互有機的結合,才會更好地發揮出養生保健的效應。
⑥有精神障礙的人、有精神疾病的人均不宜學練靜坐,以免發生靜坐偏差,造成不必要的心身損傷。
⑦對於入靜困難的人,在靜坐中也可默念字句或聽美妙的音樂,以排除雜念幫助入靜。
7、如何靜坐養生?
其實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的方式來改善自己的身體,但是你知道嗎?對於我們來說,靜坐也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養生保健的形式,而且靜坐對於我們的身體也是有非常好的,如何靜坐養生,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相關的介紹。
一、靜坐的目的要明確
靜坐的目的是靜,而不是為了坐!靜有兩種,一種是身靜,一種是心靜,為了身靜,要盤腿,因為走南闖北皆先動腿,所以身要靜,先靜腿。對於心靜,歷史上有很多方法,比如道家的吐納之術、佛家的白骨觀等。總而言之,靜坐的目的是讓身心達到一種極靜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停止大腦的」胡思亂想「,引用諸葛亮的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二、靜坐的常用姿勢
靜坐常用的姿勢是跏趺坐,接下來說一下具體的坐法。
1、雙盤跏趺,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剛坐。如果單盤也盤不上,就直接散盤就好了!
2、脊椎骨要保持豎直,但是不要過分強求,筆者在最初靜坐時,因為過分豎直,結果有一次彎腰時把腰給閃到了,大的原則是盡量保持自然,如果你堅持靜坐,時間久了,脊椎骨會自然而然的豎真起來。
3、兩手放於小腹之下,至於放哪也沒有什麼具體的要求,有的人喜歡左手放右手上,有的人喜歡雙拳緊握,我個人的經驗是,如果單盤或者剛剛開始靜坐,可以直接把雙手放在雙腿上!下圖是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虛雲老和尚,也沒有非得結個什麼手印之類的,實際上如果你關注一下這些先輩們的靜坐姿勢,你會發現很隨意,所以咱們後輩,先弄清楚基礎的,然後因地制宜、率性而為即可!
4、兩肩平整舒適,因為肩膀上就一塊肩胛骨,如果不將其放平,則整個胸腔會受到壓迫,久而久之,呼吸會不順暢。
5、頭正,不要刻意的保持頭正,以舒服自然為主。
6、舌頭輕微抵上齶,這個的目的是為了讓人用鼻子呼吸,很多人上了年紀或者抽煙者,在睡覺時一般都會張著嘴睡覺,這樣會帶來很多健康問題。
三、注意事項
1、屁股底下墊坐墊,對於初學者一定要有坐墊,如果沒有坐墊往往腿是很痛苦的,另外沒有坐墊身體往往會向後倒,因為人體的髖骨,它是一種傾斜的骨胳。網友可以從網上買個禪修墊,也可以直接墊個枕頭,不過不要墊過於軟的枕頭,一屁股坐下去,直接壓扁了。
2、靜坐時,一定要用衣物蓋住雙腿,用背子也好,舊的厚外套也可以。目的是不讓腿受風寒,這點特別需要注意,我有一次,在野外一邊釣魚一邊靜坐,到晚上腿就疼,是那種說不清又很糾結的疼!從此無論冬夏靜坐就會先蓋住腿,野外靜坐的時候,會隨時再車上帶著蓋腿的舊軍衣!
3、靜坐的環境盡量保持通風、明亮,目的是防止昏沉睡覺,特別是晚上靜坐的時候,最好是開著燈!
4、不要急著雙盤,有很多人似乎把雙盤當成靜坐的目標,覺得只有雙盤才能顯示出自己的牛X。首先,靜坐的目的是靜,不在乎形式,只所以選擇雙盤是因為這種姿勢下最容易體驗到」氣機「。其次,即使你現在是散盤,慢慢的坐的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雙盤了,不要刻意的去追求雙盤。那樣只會勢得其反,而越來越討厭靜坐。因為人有逃避痛苦的本能,靜坐的時候老是不舒服,時間久了,自然不願意玩了!
四、如何讓心靜下來
讓心靜下來的方法太多了,因為人的思維活動根本就是沒法完全約束住的,不像靜坐的姿勢,它是依賴於人體的生理結構而發展出來的,這是有限制的,但是人腦想什麼?如果你不說,除了你自己誰又能想得到的,對於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關於靜心的方法,這里只作推薦,現在人用的最多的一是冥想,特別是練瑜珈的時候,教練會告訴你怎麼做,一個是數息法,在道家一般叫氣功,我上大學的時候,我的病理老師就是練氣功的,60歲的人看著像40多歲,那可不是吹出來的,還有一種就是我原來分享的修白骨觀,在我看來修白骨觀可能最有效的讓心靜下來的方法。當然,你也可以自己探索發現適合你自己的方法!
通過以上文字的介紹,我們對於如何靜坐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平時的時候我們可以按照上述所說的方式來做,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否則的話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危害的,一定要到正規的專業的人士的指導下才是可以,再否則的話也會危害我們的生命。
8、道教靜坐都能治療什麼病
幾乎什麼病都能治,幾乎什麼病都不能治。
說能治,是當全身經絡尚沒有完全堵塞時,通過打坐,有助於經絡暢通,以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說不能,是當全身經絡已經堵塞比較嚴重了,或是因為情緒致病的,就不是單純靜坐可以治療的了。
通過靜坐治病,還是要找過來人指導。在氣通經脈時,有時會有非常疼痛甚至癱瘓的現象,但高功夫的明白人會知道這只是暫時現象,繼續靜坐以氣通脈後疾病就會消失;有時疼痛來時又需繞著走不能用強。所以有過來人指導是非常必要的。
9、道家對養生的影響
太極養生學就是通過太極拳練習從而使人們達到抗衰老,延年益壽的一門科學,然而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極具代表性的一個派別(體系),與最初的武術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涵上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其養生理念深受道家養生思想的影響,這種影響的重要性在於它蘊育著太極拳的養生理念和內涵。下文就道家思想對太極養生的影響相關內容展開了探究。
一、道家的起源與本質
道家的源頭之一是以坤卦為首卦的《歸藏》。道家是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先秦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個思想學派。以「道」為本主張無為,消極避世。到了西漢初年,統治者用道家思想統治國家,養精蓄銳,積聚實力,使人民從秦朝暴政的摧殘和長期的戰亂中得以休養生息,過上安穩的日子。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至漢武帝時期,武帝採納董仲舒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在思想領域一直處於正統地位。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道家所主張的「道」,指萬物的本質及其運動發展的規律。天地萬物皆處於運動變化之中,天地萬物的本源就是道,道就是應該遵守的基本法則。因此,道家把道作為價值判斷的標准。道家思想包括道教的歷史景點、人物生平等諸多方面。道家思想文化包含道教各個方面的內容,雖然內容多樣,但教義始終如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道家思想承前啟後,在對道家信仰的穩定中傳承了下來。因此,內容在穩定中得以不斷發展。道家思想就猶如一棵大樹,其根系就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始終根深蒂固,根植於地下,保持不變。枝幹與枝葉就是道家思想的內容,在漫長的時期里,開枝散葉,開花結果,不斷延續與發展。
道家思想對太極養生的影響太極養生學就是通過太極拳練習從而使人們達到抗衰老,延年益壽的一門科學,然而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極具代表性的一個派別(體系),與最初的武術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涵上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其養生理念深受道家養生思想的影響,這種影響的重要性在於它蘊育著太極拳的養生理念和內涵。下文就道家思想對太極養生的影響相關內容展開了探究。
一、道家的起源與本質
道家的源頭之一是以坤卦為首卦的《歸藏》。道家是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先秦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個思想學派。以「道」為本主張無為,消極避世。到了西漢初年,統治者用道家思想統治國家,養精蓄銳,積聚實力,使人民從秦朝暴政的摧殘和長期的戰亂中得以休養生息,過上安穩的日子。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至漢武帝時期,武帝採納董仲舒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在思想領域一直處於正統地位。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道家所主張的「道」,指萬物的本質及其運動發展的規律。天地萬物皆處於運動變化之中,天地萬物的本源就是道,道就是應該遵守的基本法則。因此,道家把道作為價值判斷的標准。道家思想包括道教的歷史景點、人物生平等諸多方面。道家思想文化包含道教各個方面的內容,雖然內容多樣,但教義始終如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道家思想承前啟後,在對道家信仰的穩定中傳承了下來。因此,內容在穩定中得以不斷發展。道家思想就猶如一棵大樹,其根系就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始終根深蒂固,根植於地下,保持不變。枝幹與枝葉就是道家思想的內容,在漫長的時期里,開枝散葉,開花結果,不斷延續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