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佛門養生樁

佛門養生樁

發布時間:2021-05-08 16:59:29

1、誰幫我想幾個武功招數的名稱?

轉載
1少林七十二絕技介紹
一、拳法
1、少林羅漢拳:羅漢拳和金剛掌同為少林入門功夫,但修習到高深境界,最普通的拳掌亦能成為最厲害的武功。正印證了「大智若愚,無巧不拙」的千古道理。
2、光明拳:當年五大門派集會黃山,我佛光明拳在天都峰大展神威,奪得「天下第一拳」美譽,可惜如今已不幸失傳。。。。。。
3、闖少林三十三路神拳:羅漢堂專研。
4、偏花七星拳:絕招是「七星聚會」。羅漢堂專研。
5、左右穿花手:羅漢堂專研。
6、少林雙圈手:羅漢堂專研。
7、大摔碑手:羅漢堂專研。
8、波羅密手:又稱少林風雲手,羅漢堂專研。
二、掌法
09、大力金剛手:金剛掌是少林寺基本武功之一。般若堂專研。
10、般若禪掌:有「少林第一掌」之稱,般若堂專研。
11、韋陀掌:有「靈山禮佛」、「恆河入海」等招數。般若堂專研。
12、少林神掌八打:有分解掌、封閉掌、裂心掌等八種。般若堂專研。
13、千手如來掌:般若堂專研。
14、大慈大悲千葉手:般若堂專研。
15、少林龍旋掌:般若堂專研。
16、少林散花掌:掌風推動落下的花瓣攻向敵人。類似於「飛花摘葉」的功夫。
17、少林握石掌:即少林綿掌,輕輕握石而化石為粉。
18、一拍兩散掌:般若堂專研。
三、指法
19、澄靜指:以靜制動,後發制人。達摩院專研。
20、摩柯指決:絕招是「三入地獄」。達摩院專研。
21、去煩惱指:絕招是「無憂無慮」,達摩院專研。
22、多羅葉指:十指輪彈,如波羅花綻開。達摩院專研。
23、無相劫指:佛家無色無相的最高境界。達摩院專研。
24、拈花指:迦葉尊者拈花微笑狀。達摩院專研。
25、大智無定指:源自《大智度經》,達摩院專研。
26、一指禪功:被稱為「少林第一指」,能隔空傷人。需有深厚的鐵指禪勁功夫為基礎。
27、鐵指禪勁:一指禪的基礎內功,練到登峰造極時五指可隨意插入石碑之中。
四、抓法
28、少林十三抓:摹仿「龍蛇虎豹鶴猿鷹」等十三種動物的形態創出的一套輕靈翔動的抓法
29、寂滅抓:般若堂專研。
30、因陀羅抓:般若堂專研。
31、少林虎爪手:般若堂專研。
五、擒拿手
32、拈花擒拿手:戒律院專研。
33、龍爪擒拿手:共三十六式。戒律院專研。
34、十二擒龍手:戒律院專研。
六、劍法
35、達摩劍法:著名劍招有「一葦渡江」等。達摩院專研。
七、刀法
36、菩提刀法:菩提院專研。
37、破戒刀法:名為破戒,即是大開殺戒,因此這套刀法全是攻勢,狠准威猛。
38、慈悲刀法:名為慈悲,即慈悲為懷,這套刀法招式柔和,沒有殺招,與破戒刀相反。
39、燃木刀法:菩提院專研。
八、杖法
40、伏魔鏟法:般若堂專研。
41、普門杖法:戒律院用來懲戒觸犯寺規的弟子的一種杖法,招式巧妙,臨敵時總能招招命中對方。但威力一般。
42、大文殊杖法:菩提院專研。
43、達摩八法神禪杖法:掌門人專研。
九、棍法
44、小夜叉棍法:絕招是「維護眾生界」,源自《維摩經》。羅漢堂專研。
45、少林雙截棍:羅漢堂專研。
46、醉八仙棍法:少林十三棍僧發明的棍法,必須似醉似醒,半醉半醒,才有最大威力。
十、身法
47、蜻蜓點水輕功提縱術:少林僧提著水桶過河時使用的輕功。
48、九圖六坐像身法:打坐也是身法?嘿嘿,少林弟子有五十四種打坐姿勢,每種都可靜坐十二個時辰,那是無法想像的,又有誰能捉摸出這套身法的高深?
49、大挪移身法:腳不移身不動,就可平地挪後數尺,避開敵人的攻擊。
十一、內功
50、阿羅漢神功:練到高深境界有五百羅漢眾生相。羅漢堂專研。
51、降龍伏象功:練到高深境界可施展「佛門獅子吼」。般若堂專研。
52、心意氣混元功:又稱「少陽神功」,達摩院專研。
53、菩提心法:練到高深時心如明鏡,諸邪不侵。有化毒的功效。菩提院專研。
54、達摩閉息功:戒律院專研。
55、金剛不壞體神功:各院堂首座專研。
十二、特殊武功
56、十八手羅漢神打:從九圖六坐身法中演化出的一套武功,若與九圖六坐身法配合使用,招式奇異,往往出乎對手意料之外。
57、少林懷心腿:絕招是「佛在心頭」,達摩院專研。
58、如影隨形腿:達摩院專研。
59、羅漢奪命槍法:羅漢堂專研。
60、大韋陀杵:般若堂專研。類似於一種錘法。
61、毗盧鞭法:戒律院專研。
62、少林鴛鴦枕:特殊的暗器功夫。菩提院專研。
63、少林童子功:少林各項高深武功的基礎,亦有對敵招式。
64、少林鐵帚功:看門弟子掃地時練的武功。這也是少林絕藝?別小看打雜的弟子,少林寺藏龍卧虎,曾有掃地的老和尚沉葉和尚成為當時寺中第一高手呢!
65、如意縮骨功:少林弟子能夠逃脫捆綁,遇難化險,全靠這套功夫。
66、少林破衲功:又稱少林鐵袖功,即揮動衣袖迎敵。
67、袈裟伏魔功:少林高僧任何物品都可作兵器。必要時揮動布滿真氣的袈裟為武器,另有超乎尋常的威力。
68、定珠降魔無上神功:以一百零八顆念珠攜帶無上真氣飛出攻敵,有毀滅性的殺傷力。
69、雜阿含功:有誰能一人兼修七十二絕藝?恐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若能精研雜阿含功,對各種武功往往能觸類旁通,事半功倍。曾有少林前輩同時兼修
十三種絕藝,就是因為專研雜阿含功的緣故。可惜現已失傳。
十三、陣法
70、少林金剛伏魔圈:達摩院長老專研。
71、一百零八大羅漢陣:羅漢堂專研。(已失傳)
72、十八小羅漢陣:羅漢堂專研。
以上七十二藝今已大多失傳,目前碩果僅存的有十七項絕藝。
少林經文
達摩易筋經:鎮寺之寶。
達摩洗髓經:鎮寺之寶。
太虛真經(練氣):各院堂首座選修。
太玄真經(練神):各院堂首座選修。
空明真經(練精):各院堂首座選修。
雜阿含經:藏經閣主修。
波羅蜜多心經:藏經閣主修。
少林寺除了有七十二項絕藝的武學書籍外,更是佛學祖庭,有為數眾多的佛經禪律,如《摩柯僧祗律》、《大孔雀經》、《維舍論經》、《菩薩經》、《釋迦經》等等。少林寺藏經閣還有一部鮮為人知的《龍泉百煉決》,記錄了鑄造各種利刃刀劍的法門。
以下是部分少林武功的出處,若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翻閱一下。
大力金剛手《大金剛經》菩提心法《菩薩戒經》
光明拳《大光明經》去煩惱指《未曾有經》
般若禪掌《大般若經》雜阿含功《雜阿含經》
拈花指《禮真如經》摩柯指決《摩竭經》
慈悲刀法《佛本行經》十二擒龍手《五龍經》
普門杖法《首楞嚴經》大智無定指《大智度經》
因陀羅抓《西天論經》無相劫指《虛空藏經》
一拍兩散掌《涅盤經》波羅密手《波羅蜜多心經》

2、在家拜菩薩像,要怎麼拜?具體的方法,比如口中誦什麼,要磕幾次頭,跪拜幾下之類的,越詳細越好。

在家禮佛儀式:http://www.zhfgwh.com/lifo/lfzs/11497.html

1、 兩手十指並攏合掌當胸,距胸一拳遠,站離拜墊約三寸,兩足成八字,左右足跟距約二寸,足尖距約八寸。

2、 身前躬,同時右掌向下按於拜墊中心;兩膝分開跪於拜墊上。
(沒有跪拜用的蒲團,可以直接跪在地板上)

3、 左掌按於拜墊左前方。

4、 右掌移至拜墊右前方,兩掌距六寸許。兩肘對兩膝。

5、 兩足尖往後滑,使足背挨拜墊,臀部盡量下坐,不要抬起。

6、 頭叩於兩掌中間的拜墊上。

7、 兩掌向外翻轉,令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故曰頭面接足禮)

8、 兩手屈指如輕握拳,立即邊翻轉邊伸直手指,令手心按於原處。

9、 頭抬起。

10、右掌移至拜墊中心。

11、足尖前移,令足心著墊,臀部抬起,兩膝離墊,起身。

12、同時左掌離墊,移至胸前如合掌狀。

13、右掌撐起合於左掌當胸。此為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以三數遞加。

14、拜畢尚有一禮,名曰問訊,當拜畢兩手當胸時,鞠躬,將右掌置於左掌之內,疊成拳式後,將雙手食指豎起相合,緩緩從下向上舉起與眉間齊,再邊徐徐下移至腹前,邊右手置於左手之上,(手心向上),兩大拇指相注,手便散開而退。此為拜佛禮畢,頭再略一低而已。

如果樓主有持咒習慣的話,可以在漱洗、整裝、肅容後,先念21遍凈法界真言、7遍凈三業真言、3遍壇前普禮真言
(前二者隨意或站在佛台前合十念誦,壇前普禮真言一邊拜一邊念)

3、道法和佛法有那些不同,又有那些想同。

佛法與道法不同之處:

1、起源

道教是中國漢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個十分龐雜的文化綜合體,對中國的歷史、文化、醫學等的發展有過重大的影響。

佛教則是外來教,它是在吸收中華民族文化習俗的基礎上在中國紮根並對中國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的宗教。

2、教義不同

佛法講究重視來世 追求解脫,修身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此為達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種方法和途徑。。

道法教義講究天人合一,修道修長生,人與自然的結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受制於地,地受制於天,天受制於規則,規則受制於自然。

3、目的不同

佛說來世,勸世人忍耐,所謂今世作孽,來世償還,這輩子凄慘,可能下輩子不再受苦,簡單。

而道教則完全不同,所謂修煉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長生不老,道教講究今世,信道則信永生,來世的事來世講,反正今世就要成不滅。

佛法與道法相通之處:

1、在真理上,真如與道都無法用語言描述。

2、講的都是圍繞「無為「。

3、道法與佛法皆是探人之生命究人之處世。


(3)佛門養生樁擴展資料

在佛法的修學中,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菩提心,諸佛菩薩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來成就。

佛法中一切法門的修學都是建立在發菩提心的基礎上,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離開菩提心,一切法門所講老子的哲學思想。

《老子》:"道法自然。"老子認為,"道"雖是生長萬物的,卻是無目的﹑無意識的,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即不把萬物據為己有,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主宰和支配萬物,而是聽任萬物自然而然發展著。的正見都是為菩提心服務。

在道家學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涌;無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統治階級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制度和根據這些法律制度建立的社會秩序。法制在不同性質的國家,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具體內容。

參考文獻:網路-佛法

參考文獻:網路-道法

4、求求你們了,告訴我點小說里招式的名字吧!最好是原創

金:金輪丸 金鑽
木:蓮花木 木芙蓉
水:水鏡 水瀲灧
火:鳳凰火 火流光
土:土壘 錦土綉
電:電斬 雷電
冰:破冰咒 冰祭 幻冰晶

嗯,都是原創,如有雷同,不勝榮幸。想的抽了都……

5、請問佛家打坐能否通任督二脈?

真通很難,多為近似的通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南懷瑾
長生不老確有可能

在我的一生中,有不少人無數次問過這些問題。一個做了幾十年醫生的人,如果沒有宗教家的仁慈懷抱,有時真會厭惡自己"當時何不學春耕",懶得再講病理;同時更會討厭求診治病的人存有頑強的主見,不肯合作。我雖然不是醫生,但實在缺乏耐性詳細解答這些迷惑的心理病態,有時候碰到別人問起這些問題時,我劈頭就說:你幾時真正見到世界上有長生不死的人?除了聽別人說的:某地某人已經活了幾百歲,廣成子、徐庶,都還活在峨眉山和青城山上,絕對沒有一個人敢親自請出一位長生不死的神仙來見人。其次,我就要問:你認為靜坐便是修道嗎?道是什麼?怎樣去修?你為什麼要修道和靜坐?幾乎十個就有五雙的答復,都是為了"祛病延年"與"消災延壽"。講到靜坐與修道,大多數都想知道靜坐的方法,以及如何打通任督二脈與奇經八脈,或者密宗三脈七輪等等問題。可是他們都忘記了為長生不死而修道,為打通任督二脈而靜坐的最高道理哲學理論的依據。因為一個人為自己長生不死而修道,這是表示人性自私心理極度的發揮。如果打通身上的氣脈便是道果,那麼,這個道,畢竟還是唯物的結晶。道,究竟是心是物?多數人卻不肯向這里去深入研究了。?
那麼,人類根本沒有長生不死的可能嗎?不然!不然!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認識兩個不同的內容:
(一)所謂長生,就是"祛病延年"的引申,一個人了解了許多養生必要的學識,使自己活著的時候,無病無痛,快快活活的活著,萬一到了死的時候,既不麻煩自己,也不拖累別人,痛痛快快地死去,這便是人生最難求得的幸福。
(二)所謂不死,不是指肉體生命的常在,它是指精神生命的永恆。但這里所謂的精神生命,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它的本體,是超越於心物以外而獨立存在的生命原始;它的作用和現象,便是現有的生命和心理的意識狀態。至於精神的究竟狀況是什麼情形?那是另一個非常麻煩繁復的問題,留待以後慢慢地討論。其實,自古以來所謂的修道,乃至任何宗教最高的要求,都是要找到這個東西,返還到這個境界為目的,只是因文化系統、區域語言的不同,而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表達它的意義而已。
那麼,道是可以全修的嗎?"祛病延年"的"長生不老"之術,的確是有可能的嗎?就我的知識范圍所及,可以大膽地說:是有道可修,"長生不老"是有可能的。但是必須了解,這畢竟是一件個人出世的事功,並非入世利人的事業。如果一面要求現實人生種種的滿足,同時又要"長生不老"而成神仙,那隻有問之虛空,必無結果。《說郛》上記載一段故事:有一位名公巨卿,聽說有一個修道的人,已經活了200多歲,還很年輕,便請他來求教修道的訣竅。這個道人說:"我一生不近女色。"那位巨公聽了以後,便說:"那還有什麼意思,我何必修道。"其實,除了男女關系以外,現實人生的慾望,有些還勝過男女之間的要求,更多更大。同時,更必須了解,想要求得"長生不老",這便是人生最大的慾望,當然也是阻礙修道最大的原因了。一個人在世界上,要想學成某一門的專長,必須舍棄其他多方面的發展,何況要想達到一個超越常人的境界呢?道家的《陰符經》說:"絕利一源,用師十倍。"如果不絕世間多欲之心,又想達到超世逍遙之道,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至少,我的認識是如此,過此以外就非我所知了。

靜坐的方法?
?至於問到靜坐的方法有多少種的問題,據我所知,只有一樁靜坐。如果要說靜坐的姿態有多少種?那麼,它大約有96種之多。可是所有方法的共通目的,都是在求"靜"。那麼"靜"便是道嗎?否則,何以必須要求"靜"呢?這是兩個問題,同時,也是兩個不同的觀念,包括三個要點,不可混為一談。
?(一)靜與動,是兩個對立的名詞,這兩個對立名詞的觀念,大而言之,是表示自然界物理現象中兩種對立的狀態,小而言之,它是指人生的活動與靜止、行動與休息的兩種?狀態。道非動靜,動與靜,都是道的功用。道在一動一靜之間,亦可以說便在動靜之中。所以認為"靜"便是道,那就大有問題。
?(二)求"靜",那是養生與修道的必然方法,也可以說是基本的方法。在養生(包括要求健康長壽長生不老)方面來說:一切生命功能的泉源,都從"靜"中生長,那是自然的功用。在自然界中,任何動物、植物、礦物的成長,都從"靜"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尤其是植物一朵花、一粒穀子、麥子等等的種子,都在靜態中成長,在動態中凋謝。人的生命,經常與活動對等的便是休息。睡眠,是人需要休息的一種慣性姿態,人生往復不絕的生命動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機。?
?所以老子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靜為躁君。"以及後來所出的道家《清靜經》等道理,乃至曾子著《大學》,以"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等等觀念,都是觀察自然的結果,效法自然的法則而作此說。甚至,佛家的禪定(中國後期佛學,又譯為靜慮)也不例外。
?(三)在精神狀態而言,靜是培養接近於先天"智慧"的溫床。人類的知識,都從後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聰明,動腦筋而來。"智慧",是從"靜"中的靈光一現而得。所以佛家戒、定、慧的三無漏學,也是以靜慮"禪定"為中心,然後達到"般若"智慧的成就。
?那麼,用什麼方法去求"靜"呢?這是一個非常可笑的問題,而人們都是那樣輕易地問出來。"靜"便是"靜",用心去求"靜",求"靜"又加上方法,那豈不是愈來愈多一番動亂嗎?若在禪宗來說,便可直截了當地答:"君心正在鬧,且自休去。"這樣說來,"求靜"根本便錯了,或者說:"可以不必求靜"啰!那也未必盡然。不必陳義太高,但卑之而毋高論地說,一般人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經常習慣於動態;在心理方面,如意識、思想、知覺、情感等,好比多頭的瀑布、澎湃的江河。真有"無盡長江滾滾來"的趨勢;在生理方面,血液的通行、神經的感受、氣息的運行,時時刻刻都會發生苦樂的感受,尤其在靜坐的時候,如果身體早已潛伏有病根,它可能會發生酸、痛、冷、熱、癢等感覺,比起不靜的時候還要強烈。"樹欲靜而風不止",心欲靜而動亂愈多,所以一般初學靜坐的人,往往發現自己的思慮營營,非常雜亂,甚至,比起不靜坐的時候,反而更加煩燥、不安;因而更加恐慌,認為自己不應該"靜坐",或者加上武俠小說與民俗神話等的傳說,恐怕"靜坐"會"走火入魔"。其實,這都是不明道理,自己頭上安頭,錯加誤會,構成心理上的陰影。

靜坐的心身狀況?
?為了便於了解"靜坐"時有關心理與生理的問題,首先要從心理說起。人,為什麼想要"靜坐"?這當然有很多的理由,倘使說:"白頭歸佛一生心",或者"我欲出離世間",未免太過籠統。如果把它歸納起來,便如上文所說:為了"修道",為了"養生",為了"養心"等各種願望,總而言之,總有一個目的。
?是誰產生這個目的?那當然會說:"是我。"那麼,是"我"哪方面的動機呢?一定說:"是心"這里所謂的心,大約包括了現代觀念的腦、意識、思想等等名詞。好了,既然是我"心"想"靜坐",或者說"靜坐"先求"靜心",何以在"靜坐"時,反而覺得思慮營營,其心不能安靜呢?殊不知我人的心意思、思想,由生到死,從朝到暮,根本就習慣於思慮,它猶如一條瀑布的流水,永遠沒有停止過;只是它與生命共同存在成習慣,自己並不覺得平常就有這許多思慮,一旦到了要"靜坐"的時候,在比較安靜,向內求靜的情況中,便會發覺自己的心思太亂。
?其實,這是"靜坐"第一步功效。譬如象一杯渾濁的水,當它本來渾濁的時候,根本就看不見有塵渣。如果把這一杯水安穩地、靜靜地放在那裡,加上一點點的澄清劑,很快變會發現杯中的塵渣,紛紛向下沉澱。不是這杯水因為在安靜的狀態,而起了塵渣,實在是它本來便有了塵渣,因為靜止,才被發現。又譬如一間房屋,平常看不見它有灰塵,當陽光忽然透過縫隙,才發現了光隙中有灰塵在亂舞紛飛,你既不要去打掃它,也不要用一個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搖不動,不去增加,也不去減少它,慢慢的再靜止下去,它自然就會停止紛飛了。
?但是在這里最可能發生的問題,便是當安靜的情況來臨時,往往便會想睡眠,或者不知不覺,自己便進入睡眠的狀態。有了這種情形,又怎麼辦呢?那時,你要仔細審察,體會自己,倘使是從心理身體的勞累,或者是心力的疲憊而來,不妨乾脆放身而眠,等待睡足了,精神爽朗時,再來"靜坐"。倘使發現心力和身體,並無疲勞的現象,那麼最好起身稍作運動,或者特別提起精神,作到始終保持適度而安穩的靜態才對。

6、打坐 和 馬步,哪個練習對下盤好 它們的訓練對人體的好處又有什麼不同?

馬步是許多門派的根基功夫,各派的馬步大同小異,站馬步樁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練腿力,二是練內功。站樁就是聚氣。
馬步是練習武術最基本的樁步,因此有「入門先站三年樁」、「要學打先扎馬」的說法。馬步樁雙腳分開略寬於肩,采半蹲姿態,因姿勢有如騎馬一般,而且如樁柱般穩固,因而得名。馬步蹲得好,可壯腎腰,強筋補氣,調節精氣神,而且下盤穩固,平衡能力好,不易被人打倒,還能提升身體的反應能力。馬步是練武前的基本功之一,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意指空學那些拳譜套路上的招式,而沒有實際進行全身肌肉的重力與耐力訓練,最終將會淪為花拳綉腿。
在蹲馬步的時候,常常要求要凝神靜氣,要呼吸自然,要蹲得深、平、穩,以練習喉、胸、腎等器官,並使腹部肌肉縮進,腿步肌肉緊張,以圖達到全身性的綜合訓練。這種樁功,由於是長時間的靜功,所以對於人體全身各器官是很好的鍛煉,通過這樣的鍛煉能夠有效的提升在劇烈運動時人體的反應能力。
武術的許多門派中,常把馬步樁作為最基本的樁功之一進行訓練。它一直都被武林前人視為一種不可不練的、對內功的增長和提高搏擊能力極為有效的訓練方法,也常以步法的形式出現在許多套路中。作為一種樁法和步法,它為什麼會受到特別的重視,它在武功訓練中又是如何產生那種特有的效應,練習它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大致有哪些呢?
武術作為一種制服對手或與敵手殊死搏鬥的技法,對人體機能有著不同於一般競技項目的特殊要求。這種特殊的要求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內在的精神意識,二是人體的特殊體能。意識主要是指在搏擊時人體通過練功得到的那種自然的、快速的反應與應變能力,以及對對手那種特有的精神震懾力和令對手不戰已輸掉三分的氣質。
人體的特殊體能要求主要是躥、蹦、跳的靈活性,手、足、膝、身等各部位打擊敵手的發力力度,頭、胸、腹、喉、襠等部位的抗打擊能力等。要滿足這種特殊的要求,就要有特殊的訓練方法。也就是武術界所說的「內煉精氣神,外練筋骨皮」。在這一點上,馬步樁則是一種基本能夠滿足武功這種特殊要求的、非常有效的訓練方法。
練就真正的武功,不管是以武當為代表的內家拳,還是以少林為代表的外家拳,在練功時都需要內外兼修,二者缺一不可。從煉內的角度講,氣血的調節、精氣神的修煉、意念意識的培養,都要通過樁功來完成。從練外來講,肌肉的力量與骨骼的承受力,以及內臟的抗打擊能力等,也都需要通過樁功訓練來完成。而馬步樁恰恰是能滿足這兩者要求的一個極好的樁法。
再有就是馬步樁對腰腎功能改善極為有益。武術搏擊是一種需要在瞬間產生極大能量來進行攻擊或防守的劇烈運動,這就要求人體要有很好的腰腎功能。通過站馬步樁,人體的腎臟功能在不知不覺中將會明顯改善。在這一點上,最明顯的實例就是套路的演練。在演練套路時需要在三五分鍾內,一鼓作氣干凈利落地完成所有的動作,盡管中間有亮勢動作(亮勢時多為短暫的停頓),但不容停下來大口喘氣。假如不能一口氣完成這些套路的演練,或勉強完成之後,除了氣喘吁吁外,感到腰腎處空乏無力,說明其腰腎的功能是遠遠不能適應這種劇烈運動的,更何況更劇烈的散手搏擊呢?站馬步樁時要求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就是對腰腎和脊椎的最好鍛煉。
以上講的是馬步的功效。而打坐則是我國古代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
打坐有利於腿部經脈的疏通和血液流通。習武靜功的修習方法,即閉著眼睛盤足而坐。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種。打坐的基本內容有三:不動心,數息,破生死關。這些也是學習正宗武術的三個基本條件,否則,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禪。人之一身,由心主之。心如君王,手足為臣卒。君有乾綱獨斷之明,臣民則效指揮如意之勢。儒家所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便是這個意思。有些人練習技擊,平時一切本極從容,一旦倉猝應變,立感受氣息上浮,手忙腳亂,雖技擊工深,終難收效於頃刻。此即心動氣散之相。倘能出生入死心不為動,技擊自達神化之境。數息本是道家修養法,佛門亦然。初學技擊者,必先使氣脈沉靜,直達氣海,拋卻萬念,靜聽氣息之出入,默記其數,由一至五、至十,但不可記數太多,以免神昏心亂。比數息進一步的是聽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氣自肩腋而來,直貫掌緣五指之尖,靜心聽之,臂彎指掌間似有膨脹伸張之意。數息和聽息練到一定火候,則無論如何跳躍,氣亦不致辭喘促,下實則上輕。生死之關,為眾生之大關鍵。武功經絕是與克敵制勝聯系在一起的,質而言之,即曰「殺人之術」。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關,則臨敵時毫無畏怯,即使敵人筋力勝過自己,也能靜以待之,乘虛而入,如操勝券。

7、佛教是不是騙人的?

佛教確實是騙人的。因果輪回都是理論,所有的理論沒有實踐都是空想,而且這個還沒辦法論證,就是為了掩飾它的假性。佛教解夢中,夢見已故親人說,凡夢見就是已故親人在那邊過的不好,讓你念經或者去寺廟里為他祈福,這不就是誆錢么?但凡有求於人比得付出。佛教的整套理論就是為了那些心裡畏懼的人找了個依靠,這個依靠及便不是佛,也可以是上帝,媽祖等等!因為害怕大家知道做的壞事敗露,壞了別人別人會給他壞回來!
還有一種信佛的,就是貪,希望大富大貴身體健康,這就是貪!有了錢還想著貴氣,又貴又有錢,還想著長命百歲,這就是人性,貪。向老天求這些,向佛求這些,有求就得付出。但是從來沒有確定的答案可以回報給你,因為有一套理論,因果,你捐的還不夠等等,等你暴斃的時候,廟里又會說,讓你在這一世受了以後幾世惡,早早暴斃。以後轉世肯定好命。但是轉世的命怎麼去見證?還是沒辦法證明。所以佛的一套理論,純屬為了誆人的。

8、道教或佛教中最會養生神仙是哪個?

佛教追求解脫,不以長壽養生為能。道教講究「長生久視」抄,也就是長壽。道教中最會養生的,要首推彭祖。
《列仙傳》載:"彭祖者,殷大夫也,襲姓篯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歷夏至殷末壽八百餘歲。常食桂芝,善導引行氣。歷陽有彭祖仙室,前世禱請風雨,莫不輒百應。常有兩虎在祠左右,祠訖,地即有虎跡雲。後升仙而去。"
莊子這樣敘述彭祖的長壽之道:「吹響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追引之士,度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9、中國十大拳種?

中國十大拳種:

1、長拳

長拳是中國傳統拳派之一,屬於一種北派武術。一般將查拳、華拳、炮拳、紅拳等均列入長拳。主要包括拳、掌、勾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一定數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屈伸。長拳技術以姿勢、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勁力、呼吸、節奏等為八要素。

2、南拳

南拳又稱南方拳,它以福建、廣東為中心,廣泛流傳於長江以南地區,故稱南拳。

南拳的特點是套路短小精悍,結構緊湊,動作朴實,手法多變,短手連打,步法穩健,攻擊勇猛,常伴以聲助威,技擊性強。南拳講究樁功,以練坐樁為主,還有丁樁、跪樁等。也還有練葯手、打砂袋、鐵砂掌、點穴功、童子功、羅漢功、青龍功、排打功等。動作緊削, 剛勁有力,步法穩固,手法多變,身居中央,八面進退,常以發聲吐氣助發力、助拳勢。

3、太極拳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導引術、中醫等的完美結合,它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

它棚、捋、擠、按、采、例、肘、靠、進、退、顧、盼。定為基、本十三勢。動作柔和緩慢,處處帶有弧形運動綿綿不斷,勢勢相連。傳統的太極拳有陳式、楊式。吳式、孫式和武式等較有影響的流派。各式太極拳又有大架、小架、開合、剛柔相兼等各自不同特點,

4、形意拳

以三體式為基本姿勢,以劈、崩、鑽、炮、橫五拳為基本拳法,並吸取了龍、虎。猴、馬、龜、雞、鷂、燕、蛇、鴕、鷹、熊等十二種動物的形象擊法而組成的拳術。其運動特點是,動作整齊簡練嚴密緊湊,發力沉著,朴實明快。

5、八極拳

一種以挨、傍、擠、靠等貼身近攻動作為主要內容的拳術。其套路結構短小精悍,發力剛脆,步法以震腳闖步為主,具有節短勢險,剛猛暴烈,猛起硬落,逼身緊攻的短打類型的拳術特點。

6、通背拳

以摔、拍、穿、劈、攢等五種基本掌法為主要內容,通過圈攬勾劫,削摩撥扇等八法的運用,而生化出許多動作的拳術,它的特點是出手為掌,點手成拳,回收仍是掌;動作大開大合,放長擊遠,發力起自腰背,甩膀抖腕,發力冷彈脆快。

7、劈掛拳

一種以猛劈硬掛為主,長擊快打,兼容短手的拳術,基本方法有滾、勒、劈、掛、斬、卸、剪、采、掠、擯,伸、收、摸、探、彈、砸、擂、猛等於人字決。練習時要求擰腰切胯,溜臂合腕,講究滾勒勁,吞吐勁、劈掛勁、翻扯勁和轆轆動等勁法,其運動特點是,大開密合,長擊冷抽,雙臂交劈,斜攔橫擊,吞吐含放,翻滾不息。

8、翻子拳

一種短打為主,嚴密緊湊,拳法密集,幽手脆快的拳術。主要拳法有沖、棚、豁、挑、托,滾、劈、叉、刁、裹、扣、摟、封、鎖、蓋、壓等。其運動特點是步疾手密,連珠炮動,閃擺取勢,上下酬轉,迅猛遒勁,有「翻子一掛鞭」之說。

9、地躺拳

以跌、撲、滾、翻、等地躺摔法和地躺腿法為主要內容的拳術。技巧性較強,動作難度也較高,全套中常出現的動作有搶背、盤腿跌、摔剪、烏龍絞柱、虎撲、栽碑、撲地蹦、鯉魚打挺及勾、剪、掃、絞等腿法。共運動特點是順勢而跌,旋即而起,卧地而擊,高翻低滾,起伏閃避,一氣呵成。

10、象形拳

模擬各種動物的特長和形態,以及表現某些古代人物的搏鬥形象和生活形象的拳術。如鷹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鴨形拳,以及八仙醉酒、魯智深醉跌、武松脫銬等,都屬於象形拳,象形拳分象形、取意兩種,象形是以模仿動物和人物的形態為主,缺少或很少有技擊的動作;取意則以取意動物的搏擊特長為主,以動物的搏擊特長來充實技擊動作的內容。

(9)佛門養生樁擴展資料:

拳種是指流傳有序,內容系統,獨具運動特點的武術拳術。事實上,少林、武當、峨眉、南拳四大派內部,又有許多支派,各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顯著特色,又可能發展為新的支派。在四大派之外,有數量更多的較小一些的派別,猶如滿天繁星,形成了中國武術文化的大觀。

10、拜佛的好處 - 百度

1 佛教我們怎樣養生?拜佛。 2 拜佛是很好的一個運動,身動心不動,調節生理。 3 拜佛也是一個行門,拜佛也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所以有人就專門用這個方法修行,每天拜三千拜。 4 拜佛的時候,身體在運動,心裡一念不生,身動心不動,這是最高的養生之道! (二) 1 拜佛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你想活動身體,拜佛就好。 2 用拜佛的方法健身,你念佛的功夫不間斷;用別的方法,你念佛的功夫間斷。 3 拜佛每天拜多少?不一定,自己可以去定,有時間就多拜,沒有時間就少拜,按照自己生活環境來定。 4 拜佛,這也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像對佛這樣的恭敬。我們以誠敬心處事待人接物,無論順境逆境都用真心,這就是拜佛。1 在這個苦難的世間,有許許多多的人,天天拜佛拜菩薩,求佛菩薩保佑。 2 諸位要知道,拜佛的時候,心一定要清凈。以清凈心來拜佛,這是最恭敬的。 3 一面拜佛,一面心裡還在那裡禱告,「佛菩薩你要保佑我」,那就不靈了。為什麼?你不恭敬,你的心不誠。你是以妄想心在那裡拜佛,怎麼可能會有感應? 4 也許有人問,我心裡有願有求,我不說出來,佛怎麼知道?佛要是不知道,他就不叫做佛了,佛會知道的。 5 你用不著去動念頭,用不著去禱告。你愈是動念頭、愈禱告就愈不靈。你不動念頭、不禱告,你去拜佛,那個佛就靈,因為誠則靈。 6 什麼叫誠?一念不生謂之誠。心裡動個念頭就不誠,不誠就不靈,沒有感應道交了。這些原理都應該要記住、要知道。 7 你心裡有分別執著,你這個心是不清凈的心,怎麼會有感應?念觀音菩薩,就誠心誠意念觀音菩薩;念阿彌陀佛,就誠心誠意念阿彌陀佛。心裏面決定不夾雜一點點東西,這樣才會有求必應! 8 我們不要去告訴他:「菩薩,我現在這么困難!」你的一切,他早知道,你何必去告訴他?你一起心動念告訴他,你這個心就不清凈,你心就不誠了。 9 你們《無量壽經》念得很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說是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就是往生下品下生的人,人家都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我們還要說什麼?什麼話都不要說! 10 佛菩薩什麼都知道,我們不要一樁一樁去告訴他。一樁一樁去告訴他,我們在這里天天打妄想、分別執著,自己的心就不誠!所以你想求,求不到。 11 我們以清凈心、恭敬心、虔誠心去念佛、禮佛、拜佛,我們不求,什麼都得到,道理就在此地。 12 如果你用清凈心、恭敬心、虔誠心來念這一句佛號,諸佛護念,護法神保佑,一切鬼神都不敢靠近你身邊。 13 佛弟子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一定要知道求佛力加持,這一點非常重要。佛力加持,我們才能真正做到精進不退。如果沒有佛力,要想不退轉,不容易! 14 我們每天拜佛、念佛干什麼?求佛菩薩加持,我不要退轉。這個要緊!乃至於世出世間一切的事業,順利或不順利,也是佛菩薩加持的。 15 求佛加持,我們一般人講求佛保佑,一定要精誠。精誠,自然就得感應。 16 我們專修念佛法門,專學這一門、專弘這一門,這叫精。一心一意專入這一門,二六時中不忘這一句阿彌陀佛,決定沒有三心二意,這叫誠。 17 我們能有這個心,跟諸位說,西方三聖首先加持你,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十方諸佛加持你,一切菩薩加持你,護法龍天護持你,你怎麼不開智慧? 18 除非你不精不誠,那就沒有感應。真正做到「精誠」兩個字,不求佛加持,佛也加持你。為什麼?跟十方諸佛一切菩薩同心同願、志同道合,哪有不幫助的事情?不要求,主動地就幫忙。1 我們無論修哪一宗,無論修哪一個法門,都要「靜」。靜就是定,就是不動。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的手段、方法,都是修「靜深不動」,絕對不會有個法門教你修動。 2 拜佛也是一個行門,有人專門用這個方法修行,我們每天早晚拜佛,這是不是修「靜深不動」?是的。也許你要問,拜佛時身體在動,不動怎麼拜佛?你要曉得,這個不動是講心不動,不是說身不動。 3 拜佛,身動心不動;你身不動,一天到晚面壁,心裡還在打妄想,那有什麼用處?佛法是叫你一心不亂,不是叫你一身不亂!拜佛心不動,心裏面澄到極處,清凈心就現前。 4 我們學佛人,無論在什麼場合、無論用什麼方法,統統都是修清凈心,都是修不動心,唯有不動心才能成就。 5 諸位要知道,養心要靜,養身要動。佛門的禮拜,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法,五體投地在那裡做運動。 6 我們拜佛,身禮敬阿彌陀佛,口稱阿彌陀佛,心裡頭想阿彌陀佛,三業恭敬。拜佛的時候心地恭敬,這個恭敬心就是一念不生。 7 以清凈心來拜佛,這是最恭敬的。一面拜佛、一面心裡還在那裡禱告,「佛菩薩你要保佑我」,那就不靈了。你是以妄想心在那裡拜佛,怎麼可能會有感應? 8 也許有人問,我心裡有願有求,我不說出來,佛怎麼知道?佛要是不知道,他就不叫做佛了,佛會知道的。用不著去動念頭,用不著去禱告!你愈是動念頭、愈禱告就愈不靈。你不動念頭、不禱告,你拜佛,那個佛就靈,因為誠則靈。 9 拜佛、禮佛,這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像對佛這樣的恭敬。經上給我們說,一切有情眾生都是未來佛,我們以誠敬心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拜佛! 10 我們一般人拜佛,常常祈求佛菩薩保佑我們,求佛菩薩加持我們,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薩的護佑,這點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11 佛告訴我們,《阿彌陀經》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你要是真正發心修學這個法門,讀誦這個經典,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就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的人。 12 你能夠以真誠心、清凈心、恭敬心去念《阿彌陀經》,去受持「阿彌陀佛」的聖號,你就會真正得到一切諸佛的保佑,一切諸佛的加持。我們每天拜佛,拜佛干什麼?求佛菩薩加持,我不要退轉,這個要緊。 13 佛力加持,我們才能真正做到精進不退;如果沒有佛力,要想不退轉,不容易!世出世間一切的事業,順利或不順利,全是佛菩薩加持的。 14 拜佛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給諸位說,這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用拜佛這個方法健身,你念佛的功夫不間斷;用別的方法,你念佛的功夫間斷。 15 拜佛每天拜多少?不一定。自己可以去定,有時間就多拜,沒有時間就少拜,按照自己生活環境來定。 16 我們拜佛,先拜三拜,拜釋迦牟尼佛,然後拜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拜得愈多愈好,通常我們拜四十八拜,最少的;拜一百拜、二百拜、三百拜,這都是很普通的。 17 我們念佛的時候,開頭一定念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然後念阿彌陀佛,念一百聲、念一千聲、念一萬聲。阿彌陀佛念完之後,我們三稱觀世音菩薩、三稱大勢至菩薩、三稱清凈大海眾菩薩,我們再迴向。 18 為什麼一切諸佛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因為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一切法門,統統包括在其中。所以拜阿彌陀佛,就是把所有一切諸佛統統都拜到了,一個都不漏,大家要曉得這個事實!

與佛門養生樁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