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吾聞庖丁之言 善養生焉

吾聞庖丁之言 善養生焉

發布時間:2021-05-07 19:28:00

1、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文惠先生說:好呀 !我聽到庖丁所說的話 ,得到養生的方法了。

2、庖丁解牛一文中,文惠君說: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庖丁之言中有哪些養生的道理,是分析說明

在這個故事中,雖然庖丁在講解牛的道理,但文惠君卻說懂得了怎樣養生。之所以如知此,是因為養生與解牛具有相似之處,這就是不要做危害己身的事。刀刃要保持長久的鋒利,就不要去碰牛體的硬骨;人的身體要想長存,就不能觸及那些有傷於己的硬東西。這些硬東西,在莊子看來,就是名和刑。許多人為了名譽要麼道真做好事,要麼假做好事。真做好事,往往會忘我操勞,把身體搞垮;假做好事,就會敗露於世,身敗內名裂。觸刑,就是做壞事,肯定會有惡報。 因此,在莊子看來,人生在世,不僅僅要做好事而不做壞事,而且好事要自然而然地去做,千萬不能有意去做,不能為了沽名釣譽而做。做壞事和為了獲名而做好事,就像是刀刃觸及牛體的硬骨一樣,會傷及己身。這就容是莊子提出的「無近刑名,可以全生」。

3、古文皰丁解牛的翻譯

原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觸(2),肩之所倚,足之所履(3),膝之所踦(5),砉然(6)向然,奏刀騞然(7),莫不中音。合於《桑林》(8)之舞,乃中《經首》之會(9)。 文惠君曰:「嘻(10),善哉!技蓋(11)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12)也,進(13)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14)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15)。依乎天理(16),批大郤(17),導大窾(18),因其固然(19),技經肯綮之未嘗(20),而況大軱(21)乎!良庖歲更刀,割(22)也;族(23)庖月更刀,折(24)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25)於硎。彼節者有間(26),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27)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28),吾見其難為,怵(29)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30)然已解(26),如土委地(31)。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32),善刀(33)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34)焉。」 注釋 (1)庖(páo)丁:庖:廚師。 丁:一種職位。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稱魏惠王。解牛:宰牛,這里指把整個牛體開剝分剖。 (2)所觸:接觸的地方 (3)履:踩(5)踦(yǐ ):支撐,接觸。這里的意思是宰牛時抬起一條腿,用膝蓋抵住牛。 (6)砉(xū)然:又讀huā然,象聲詞,形容皮骨相離聲。向然:《經典釋文》雲,或無「然」字。今一本無「然」字,是。向,通「響」。(7)騞(huō)然:象聲詞,形容比砉然更大的進刀解牛聲。 (8)《桑林》:傳說中商湯王的樂曲名。 (9)《經首》:傳說中堯樂曲《咸池》中的一章。會:音節。以上兩句互文,即「乃合於桑林、經首之舞之會」之意。 (10)嘻:贊嘆聲(或譆:通「啊?」)。(11)蓋:同「盍」,亦即「何」,何,怎樣。 (12)道:天道,自然的規律。 (13)進:超過。 (14)遇:會合,接觸 (15)官知:這里指視覺。神欲:指精神活動。 (16)天理:指牛體的自然的肌理結構。 (17)批:擊,劈開。郤:空隙。 (18)導:順著,循著,這里有導入的意思。窾(kuǎn):空。 (19)因:依。固然:指牛體本來的結構。 (20)技經:猶言經絡。技,據清俞樾考證,當是「枝」字之誤,指支脈。經,經脈。肯:緊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結處。技經肯綮之未嘗,即「未嘗技經肯綮」的賓語前置。 (21)軱(gū):股部的大骨。 (22)割:這里指生割硬砍。 (23)族:眾,指一般的。 (24)折:斷,指用用刀折骨。 (25)發:出。硎(xíng):磨刀石。 (26)節:關節。間:間隙。 (27)恢恢乎:寬綽的樣子。 (28)族:指(筋骨)交錯聚結處。 (29)怵(chù)然:害怕的樣子,這里指小心翼翼的樣子 (30)謋(huò):骨肉分離的聲音 (31)委地:委:卸落,墜下。散落在地上 (32)躊躇滿志:悠然自得心滿意足。 (33)善刀:善通「繕」,修治,這里是拭擦的意思。擦拭刀。 (34)養生:指養生之道。 譯文 有一個姓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 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進刀時發出(讀『huo』)地響聲,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廚師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看到的)沒有不是全牛的,(和一般人所見一樣)。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沒有厚度,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有餘地(游刃有餘)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即使這樣,可是每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為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拭好了刀把它收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你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

4、庖丁解牛這則文言文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養生之道

庖丁解牛這則文言文告訴我們:
(1)做事應處處小心,還要保持著一種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並且在懂得利用規律的同時,更要去反復實踐,像庖丁「所解數千牛矣」一樣,不停地重復,終究會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2)人類社會充滿著錯綜復雜的矛盾,人處世間,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樣避開矛盾,做到順應自然,才能保身、全生、養心、盡年。
【《庖丁解牛》原文】

先秦:莊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譯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真是危險啊!已經有了危險,還要執著地去追求知識,那麼除了危險以外就什麼都已經沒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壞事不要受刑罰,以遵循虛無的自然之道為宗旨,便可以保護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養護新生之機,可以享盡天年。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我追求的,是道(本為虛詞,無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裡看到的是一隻完整的牛;三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見一個虛線的牛,就是只看見怎麼樣去解)。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就像我們用刀割繩子一樣);技術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因為不知道怎麼砍,所以砍到骨頭的時候就容易壞)。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麼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餘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裡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抹乾凈,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5、《庖丁解牛》的翻譯

譯文:

有個名叫丁的廚師給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接觸的地方,肩膀靠著的地方,腳踩著的地方,膝蓋頂住的地方,都嘩嘩地響,刀子刺進牛體,發出霍霍的聲音。沒有哪一種聲音不合乎音律:既合乎《桑林》舞曲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章的節奏。

文惠君說:「嘿,好哇!你的技術怎麼高明到這種地步呢?」

廚師丁放下屠刀,答道:「我所喜好的是事物的規律,它比技術進一步了。我開始宰牛的時候,看到的無一不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就不曾再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呢,我用精神去接觸牛,不再用眼睛看它,感官的知覺停止了,只憑精神在活動。

順著牛體天然的結構,擊入大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著牛體本來的組織進行解剖,脈絡相連、筋骨聚結的地方,都不曾用刀去碰過,何況那粗大的骨頭呢!好的廚師,每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割肉;一般的廚師,每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砍斷骨頭。

現在,我的這把刀用了十九年啦,它宰的牛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口像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因為那牛體的骨節有空隙,刀口卻薄得像沒有厚度,把沒有厚度似的刀口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的,它對於刀的運轉必然是大有餘地的了。

因此,它用了十九年,刀口卻像剛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雖說是這樣,每當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它難以處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來,目光因此集中到一點,動作因此放慢了,使刀非常輕,結果它霍地一聲剖開了,像泥土一樣散落在地上。

我提著刀站起來,為此我環顧四周,為此我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把刀擦拭乾凈,收藏起來。」

文惠君說:「好哇!我聽了庖丁的這些話,從中獲得了保養身體的道理。

原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出處:《莊子·養生主》——戰國·莊周

(5)吾聞庖丁之言 善養生焉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莊子生活的戰國中期是歷史上非常激烈的社會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經歷了一次滄桑巨變,身處亂世的人們對人生和前途充滿了迷茫。

莊子針對人在殘酷現實中不能任其本性無拘無束生活、面臨無情摧殘難以盡享天年的現實,謹慎藏鋒,適時順應,無求遠害,找縫隙求餘地,避免被摧殘或奴化,以保全本性,修養延續精神生命。這篇文章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創作的。

這是一篇談養生之道的文章,論述以「無己」順應自然,藏鋒慎用,警惕地在夾縫中求自在寬綽,避免被殘酷專制統治毀滅;強調「不失己(不自喪)」,保全本性,提高精神境界,延續精神生命。莊子認為,養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忘卻情感,不為外物所滯。

莊子思想的中心,一是無所依憑自由自在,一是反對人為順其自然,此文字里行間雖是在談論養生,實際上是在體現作者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旨趣。

6、庖丁解牛全文及翻譯

《庖丁解牛》-莊子

原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翻譯:

有個名叫丁的廚師給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接觸的地方,肩膀靠著的地方,腳踩著的地方,膝蓋頂住的地方,都嘩嘩地響,刀子刺進牛體,發出霍霍的聲音。沒有哪一種聲音不合乎音律:既合乎《桑林》舞曲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章的節奏。

文惠君說:「嘿,好哇!你的技術怎麼高明到這種地步呢?」

廚師丁放下屠刀,答道:「我所喜好的是事物的規律,它比技術進一步了。我開始宰牛的時候,看到的無一不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就不曾再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呢,我用精神去接觸牛,不再用眼睛看它,感官的知覺停止了,只憑精神在活動。

順著牛體天然的結構,擊入大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著牛體本來的組織進行解剖,脈絡相連、筋骨聚結的地方,都不曾用刀去碰過,何況那粗大的骨頭呢!好的廚師,每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割肉;一般的廚師,每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砍斷骨頭。

現在,我的這把刀用了十九年啦,它宰的牛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口像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因為那牛體的骨節有空隙,刀口卻薄得像沒有厚度,把沒有厚度似的刀口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的,它對於刀的運轉必然是大有餘地的了。

因此,它用了十九年,刀口卻像剛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雖說是這樣,每當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它難以處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來,目光因此集中到一點,動作因此放慢了,使刀非常輕,結果它霍地一聲剖開了,像泥土一樣散落在地上。

我提著刀站起來,為此我環顧四周,為此我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把刀擦拭乾凈,收藏起來。」

文惠君說:「好哇!我聽了庖丁的這些話,從中獲得了保養身體的道理。」

(6)吾聞庖丁之言 善養生焉擴展資料

出處:莊子《養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3。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翻譯: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真是累人啊!已經追逐知識的人,可真是疲倦呀。

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於面對刑戮的屈辱,沿著名譽與刑罰的縫隙間形成的道路走,遵循了這條人生的正道,那就可以保養身體,可以保全天性,可以修煉精神,可以享盡天年。

庖丁給文惠君宰牛,全身與牛接觸,手觸之處,肩頂之處,足踩之處,膝抵之處,牛的皮骨分離的聲音嘩啦啦地響成一片。進刀解牛時嚯嚯有聲,都無不符合音樂的節奏,動作應和著桑林舞曲的節奏,又像是應和經首樂章的節拍。文惠君說:「啊,妙極了!你的技術怎麼會高超到這個地步?」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說:「我所愛好的是道,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的范圍。我開始宰牛時,所見到的都是整頭的牛。過了三年之後,再看牛就可以看到牛體的結構部件而不是整頭牛了。時至今日,我宰牛時全憑心領神會,而不需要用眼睛看。視覺的作用停止了,而心神還在運行。

我順著牛身天然的生理結構,把刀劈進筋骨相連的大縫隙,再在骨節的空隙處引刀而入,刀刀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去;牛體中經絡筋骨糾結的容易礙刀的地方,我的刀都繞開走而從未碰到過,何況那些巨大的牛骨頭呢!

好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那時他們用蠻力硬割的結果;一般的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那是他們硬砍把刀砍斷的。我手頭這把刀都已經用了十九年了,用它宰過的牛也有幾千頭,可是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完好無缺。

牛的骨節間有縫隙,刀刃卻薄得沒有厚度,用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縫隙的骨節,那寬寬綽綽的地方運起刀刃來還有很多餘地呢。所以這把刀用了十九年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

即使如此,每次碰到筋骨盤結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難下手,還是十分警惕,目光盯住那一點,慢慢動手,運在刀上的力氣很輕很小。最後嘩啦一聲,整條牛立刻解體了,就像泥土被堆積在地上一般。

然後我提刀站起,環顧四周,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把刀擦拭乾凈收藏起來。」文惠君說:「妙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領悟到了養生的道理。」

公文軒看見右師,吃驚地說:「這是什麼人?為什麼只有一隻腳?這是自然生成的,還是人為造成的呢?」右師說:「這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人為的。上天讓我只生有一隻腳,按照一般人的樣子,老天是要給我兩只腳的。因此可知是老天有意讓我長一隻腳的,不是人為造成的。」

生活在沼澤地里的野雞,走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但它並不希求被豢養在籠子里。在籠子里精神雖然很飽滿,但並不快樂。

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弔唁,號哭三聲就走了。弟子問:「他不是老師的朋友嗎?」回答說:「當然是的。」「那麼,吊喪像這樣子行嗎?」秦失說:「當然可以。一開始我把他當成一般人看待,現在我不這樣看了。

方才我進去弔唁,有老人在哭他,像哭自己的兒子一樣;有年輕人在哭他,像哭自己母親一樣。那些在哭喪的人,一定有不想弔唁卻要來弔唁,不想痛哭而痛哭的情況。這種情況是背棄自然,給世俗感情推波助瀾,而忘了人的生命都受於自然,古時候稱這種做法是違反自然所招致的刑罰。

一個人偶然來到世間,這是他順時而生;偶然離去了,這是他順時而死。安於時運而順應自然,一切哀樂之情就不能進入心懷,古時候稱此為自然的解脫。」

脂膏在作為燭薪燃燒後就燒盡了,火種卻傳續下去,永遠不會有熄滅的時候。

7、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是什麼意思

?

與吾聞庖丁之言 善養生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