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弘揚中華文化七律詩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七律·長征敘文 老師的作業
關於《長征》一詩的創作
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詩興豪邁。長征途中的千山萬水和激烈壯闊的戰斗,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令他的思緒自由弛騁。他多次為紅軍的英勇而慨嘆,多次賦詩言志。1935年9月28日,在全軍排以上幹部大會上,毛澤東即席朗誦了這首詩。
與《長征》詩相媲美的,也是對《長征》詩作出最好註解的還有一段同樣出之於毛澤東筆端的美文,那就是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陝北瓦窯堡黨的積極分子會議上所作的報告——《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論及革命形勢的一段:
講到長征,請問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誰懷疑我們領導革命戰爭的能力,誰就會陷進機會主義的泥坑裡去。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直羅鎮一仗,中央紅軍同西北紅軍兄弟般的團結,粉碎了賣國賊蔣介石向著陝甘邊區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七律 詩體名,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究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對仗。
長征 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以後,由於王明的錯誤路線排斥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造成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年10月,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從福建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路線的統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黨中央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現已撤銷省的建制)、甘肅、陝西等十一個省(見線路圖)。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艱苦,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二萬五千里,終於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陝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長征勝利結束。
這是一首七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首聯以直白的詞彙、豪邁的語勢,高屋建瓴,總領全詩,高度概括出紅軍在長征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它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浪漫主義風格,成為全篇的綱領。「不怕」兩字,回答響亮,下筆千鈞,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面對長征過程中的千難萬險,全無懼色,頂天立地。「等閑」兩字則將困難輕輕一瞥,加深了對「不怕」的表述,表現出紅軍藐視困難、從容不迫的自豪感。「萬水千山」以靜寫動,以艱難險阻為主體,展現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覽圖。
頷聯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誇張手法極言山勢雄險,用的是「揚」的手法,而後用「細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這抑揚之間更顯出紅軍的偉大。「騰」與「走」的擬人化動態描寫,使靜止的山有了生氣,大山與紅軍都靈動起來。此聯可謂想像超絕,用語新奇,境界闊大,氣象萬千。
頸聯承接「萬水」。一「暖」一「寒」,既寫出了天氣情況,又寫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兩種感覺互相對比,既表達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後的喜悅,又表現了奪取瀘定橋的驚心動魄,足見紅軍的神勇無比。一「拍」一「橫」也是以動寫靜的手法。此聯對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環境寄寓無限感慨,極具氣勢。
尾聯描述了長征的最後歷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難程度其實超過「逶迤」的五嶺和「磅礴」的烏蒙山,但這時由於勝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風雪交加路也就變得美不勝收了。最後以「開顏」收篇,寫出了紅軍翻過雪山後一片歡騰的喜悅之態,同時預示了長征的徹底勝利。
縱觀全詩,氣勢磅礴,氣魄宏偉,格調高昂,筆力雄健。不僅大處雄渾,節奏強烈,而且小處精細,抑揚頓挫。詩中對仗極為工整,用詞極為精當。
對張牙舞爪、窮凶極惡的敵人不置一字,視之若無。——這種傲視山川的奪人之氣,非百戰百勝、總攬全局的三軍統帥、一代偉人而不能擁有此胸懷,無此胸懷亦不能出此語。這就是毛澤東的藝術風格,這就是毛澤東詩詞藝術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首詩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後無比喜悅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這是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難點是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並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詞句解析。
(1) 對句子的理解。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暗示紅軍巧渡金沙江後的歡快心情);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2) 對詞語的理解
萬水千山:這里的千、萬都是泛指,形容山無數,水無數,隱含著困難多、艱險多。
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嶺:指五座山嶺,即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這五座山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細浪:小浪花。
烏蒙:指烏蒙山,在雲南、貴州兩省之間。
磅礴:氣勢雄偉,這里指山勢高大、險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過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段。
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只剩下十三根鐵索。
岷山:在四川、甘肅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
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當年沒有編制紅三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
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3、趙焱森七律《梅溪湖詠梅》原文是什麼?
《詠梅》七律
文/糊塗禪
冷若冰霜艷若仙,
騷人雅士有深緣。
竹林溪水黃昏後,
環佩紅簪月落前。
疏密斜橫融細雨,
嫩寒明暗繞輕煙。
古今多少雲來客,
醉倒山家江店邊。
(平水韻)
4、七律 友文讀後感
[七律 友文讀後感]
七律 友文讀後感
心縈棗樹幾多年,
一日神飛故宅前,七律 友文讀後感。
院里丁香開寂寞,
案頭燈盞息寒煙。
先生一去飛雙鳥,
舊婦終難並蒂蓮。
庭院深深深幾許?
不聞怨語付啼鵑。
朋友文章:參觀魯迅故居的感嘆(散文)的鏈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d61f20100f1ir.html
點擊即進。
素月流天君雅和:
飛燕於歸棲兩枝,
黯然燈影伴先師。
百年錦綉雙弓冷,
千載文章寸心痴。
紅線薄情咎月老,
花期深院誤荼蘼。
春風不解丁香結,
對此無從聽怨詞。
附:參觀魯迅故居的感嘆(散文)摘
她,是被中國封建勢力摧殘的最後一批小腳女人中的一個,她是個一生都沒有與丈夫圓房的妻子,她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代文豪的夫人,自己卻沒有上過一天學堂的女人。這個江浙富家小姐嫁入周家,似乎本來就是一場誤會。她的終生任務,就是照顧和服侍婆婆的生活起居和頂起周家媳婦的空名。
她身為周家的媳婦,卻誠意地說服先生納妾。她從沒有過生育,卻惦記著丈夫和另外一個女人的孩子,讀後感《七律 友文讀後感》。她不認得一個漢字,卻珍寶似地收藏和保管著丈夫的書籍和文稿。哪怕是小小的一頁帶字的便條兒。
先生逝去以後,即便在極端貧困和拮據的時候,她斷然拒絕了所有高價收買丈夫文稿的請求。靠稀粥和鹹菜度日。將婆婆送往天堂之後,用一雙小腳,艱辛地挪完了自己六十九年悲劇性的人生。
她象一隻未化成蝶的蛹,蜷縮在甲胄般的繭殼里。從未有過展開雙翅的機會和享受一個熾熱的夏天。
她是一顆被人隨意摁在周家門角上的圖釘,銹蝕在班駁脫落的木隙里。即使在燦爛的陽光下,也不會露出瞬間的白亮。
先生在世時說:「她是母親的太太,而不是我的太太。」
先生逝世後,她說:「我是大先生的遺物----」。
臨終前,她淚流滿面地說:我想念大先生,也想念許廣平母子。希望能埋在大先生的墓邊-----
然而,她這一生中唯一的要求也未能如願,只好默默地蜷縮在婆婆的墓旁。且沒有留下任何標記,包括她的姓名。
一個令人嘆惜和值得敬佩的女人。這個女人的名字叫------朱安。
〔七律 友文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5、文徵明的七律詩扇有什麼特點?
文徵明書法由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入手,進而上溯宋代黃庭堅及晉代「二王」,用筆細勁秀潤,結字遒婉圓轉,筆勢淋漓酣暢。
文徵明的七律詩扇充分展現了作者的書風,秀麗雅緻而風規清遠,洋溢著才子氣息。在章法上,雖然沒有依循通常的長短格式,分行排列順著摺扇弧形而密布,天地間沒有留空,然而首、末行的虛白也使整件作品有了一種密中見疏的韻趣。
6、七律·長征白話文翻譯
翻譯為: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七律·長征》為毛澤東1935年10月所作,全詩為: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6)養生 七律 文 jxwhb擴展資料
文學賞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首聯開門見山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它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調,表現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貌。
頷聯、頸聯四句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對困難的戰勝,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聯是寫山,卻將其戲稱為「泥丸」這也是寫紅軍萬里遠征,勇敢無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氣擬物的手法。通過兩組極大於極小的對立關系,詩人充分地表現了紅軍的頑強豪邁、不怕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
「金沙浪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聯是寫水,也是寫紅軍對水的征服。紅軍渡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長征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說巧渡金沙江是紅軍戰略戰術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戰斗,那麼強渡大渡河則是紅軍表現最勇敢、最頑強的一次戰斗。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是對首聯的回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盡開顏」寫三軍的歡笑,這是最後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遂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兀現。
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贊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7、七律.長征
《七律·長征》是一首七言律詩,選自《毛澤東詩詞集》,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
作品原文
七律⑴·長征⑵
紅軍不怕遠征難⑶,萬水千山只等閑⑷。
五嶺⑸逶迤⑹騰細浪⑺,烏蒙⑻磅礴走泥丸⑼。
金沙⑽水拍雲崖暖⑾,大渡橋⑿橫鐵索⒀寒⒁。
更喜岷山⒂千里雪,三軍⒃過後盡開顏⒄。[1]
8、七律·長征解釋全文
一、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二、原文
《七律·長征》
現代: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三、注釋:
1、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行程二萬五千餘里。
2、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亘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3、逶迤: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4、烏蒙:雲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5、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6、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7、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經此。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首聯開門見山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也是全詩意境的結穴。
從第一個環節開始,整首詩形成了兩條思路,構建了兩個時空領域,一個是客觀逼真的:「遠征難」,「萬水千山」風險很大;一個是主觀的,心理的是:「不怕」「只是輕描淡寫。」這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形成了廣闊的物理空間和宏偉的心理空間,為整首詩歌奠定了基礎。
對聯和領口的四個對聯分別寫下了紅軍從山區和水域的勝利。它來自上面的「千山」和「萬水」。根據紅軍長征的路線,詩人選擇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名。他們都是著名的自然災害,他們在前往紅軍長征途中高度概括了「萬水千山」。
頸聯「暖」和「冷」的反面是詩人精心設計的兩個情感點。 「溫暖」這個詞是溫暖和快樂的,表現出克服困難的興奮; 「冷」這個詞既冷酷又刺耳,它傳達了九個人死亡的回味。這兩個形容詞是精神的巨大變化,也是情感的裂變。它們包含著取之不盡的意義,無限的興趣在於外在,搖曳,搖曳,起伏,張馳。
紅軍翻山越嶺,進入陝北。大會的勝利並不遙遠。戰略轉移的目的基本實現。與過去的樂趣相比,它自然更勝一籌。 「張開臉」寫下三軍的笑聲,這是即將到來的勝利的快樂,為了得出結論,使整首詩的樂觀情緒得到進一步揭示。
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贊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8)養生 七律 文 jxwhb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政府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作為紅軍的領袖,在毛澤東經歷了無數次的審判之後,現在,黎明已經走到了前列,勝利在眼前,他的心中充滿了情感,這首華麗的詩寫得非常自豪。 「七律·長征」於1935年9月下旬寫成,並於10月定稿。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七大法則和長征是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傑作。這首詩生動地總結了紅軍長征的戰斗歷程,並熱烈贊揚中國工農紅軍的無畏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
長征充滿了成千上萬的困難和障礙,充滿了中國共產黨的熱情。它是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無論是革命史還是詩歌史,都是一個里程碑。
毛主席的其他長征題材作品還有:《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等,都是以此來表達心情,著重在於側寫。
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它的景觀,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9、求《七律·長征》作者、原文、解釋?
七律·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創作時間】1935年10月
【類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韻腳】「難」「閑」「丸」「暖」「寒」「顏」
【出處】《毛澤東詩詞選》
譯文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 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只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
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動的泥丸;
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三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白雪皚皚的岷山,紅軍們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